《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深度:市場現狀、商業進程、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250523(2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深度:市場現狀、商業進程、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250523(25頁).pdf(2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行業研究報告慧博智能投研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行業深度:市場現狀、商業進行業深度:市場現狀、商業進程、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程、產業鏈及相關企業深度梳理日前,外骨骼機器人多款新產品陸續上市并實現應用。程天科技的易行 EasyGo 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系列產品采用輕量化碳纖維材料與仿生結構,無需電源即可提供步行助力;視鵬科技的登山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內置 AI 芯片,可學習用戶行走習慣,產品重量在 3kg 以內,續航達 4-6 小時;傲鯊智能的 PES U 儲能上肢外骨骼重量僅 2.1 公斤,通過自研伺服電機與芯片級硬件
2、設計,將成本降至消費級(6900 元起)。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產化的持續推進,使得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迎來快速發展機遇。伴隨以上產業發展態勢,我們今天就聚焦外骨骼機器人行業,對外骨骼機器人的產業發展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當前外骨骼機器人市場現狀如何?商業進程上有何進展?AI 大模型賦能下產業有何發展方向?以及外骨骼機器人的產業鏈情況如何?相關公司有何技術進展?外骨骼機器人后續的市場空間多大?以下內容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一一展開分析梳理,以期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外骨骼機器人的產業現狀及其后續發展走向。目錄目錄一、行業概況.1二、市場現狀.4三、市場商業進程.6四、AI 大模型賦能下的產業發展方向.10五、產
3、業鏈分析.12六、相關公司技術進展.15七、市場空間.20八、參考研報.24一、一、行業概況行業概況1、外骨骼機器人:可穿戴智能裝備,助力人類運動外骨骼機器人:可穿戴智能裝備,助力人類運動外骨骼機器人是一種可穿戴的智能機械裝置,其設計靈感源于生物學中昆蟲的外骨骼結構,通過電機、傳感器、控制系統等技術協作,為人類提供類似于昆蟲和殼類動物外骨骼的力量支撐,增強或恢復人體的運動能力。從下游場景上看,外骨骼機器人主要應用于軍事(增強士兵負重能力,提升作戰效率)、工業(物流、汽車制造等領域減輕工人勞動強度)、醫療(康復訓練、輔助行動障礙患者)、民用(老年人助行、戶外運動)等領域。2/252025 年年
4、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外骨骼機器人有多種分類方式,按照結構(與人體耦合的部位)可以分為上肢外骨骼機器人、下肢外骨骼機器人和全身外骨骼機器人三類。按照驅動方式,可以分為液壓驅動、氣壓驅動、電機驅動和混合驅動等外骨骼機器人。按照驅動關節可以分為單關節外骨骼機器人和多關節(兩個及兩個以上驅動關節)外骨骼機器人。2、驅動系統、傳感器系統、控制系統協同實現人機交互驅動系統、傳感器系統、控制系統協同實現人機交互外骨骼機器人通過驅動系統、傳感器系統和控制系統的深度協同實現人機交互外骨骼機器人通過驅動系統、傳感器系統和控制系統的深度協同實現人機交互。驅動系統作為外骨骼的核心動
5、力單元,正朝著高集成化、高響應性的方向發展,主流方案采用電機驅動與精密傳動機構的組合,在保證輸出性能的同時實現與人體運動的自然匹配。傳感器系統構建了多維感知網絡,通過生物電信號檢測、慣性測量和力學反饋等多模態數據融合,為運動意圖識別提供實時輸入??刂葡到y作為智能中樞,采用自適應算法實現人機協同,通過動態參數調整確保運動流暢性,部分先進產品已具備環境適應和異常步態補償能力,推動外骨骼從機械助力向智能輔助演進。當前技術發展重點在于提升系統的整體協調性,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優化人機交互體驗。mUgVmUhUhVdYiZmOaQaO9PoMmMnPmRjMoOtOkPnPpR6MoOwPvPnRzR
6、NZmOwO3/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3、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商業應用不斷擴展商業應用不斷擴展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早期主要應用于醫療康復和軍工,后續拓展至工業和民用領域。外骨骼機器人早期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早期主要應用于醫療康復和軍工,后續拓展至工業和民用領域。外骨骼機器人早期在軍用領域有深度的應用在軍用領域有深度的應用。外骨骼機器人起源于上世紀的軍用領域,美國軍方率先展開研究,目的是提升士兵的作戰能力。2000 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制定“增強人體機能的外骨骼”項目計劃,正式將動力外骨骼的研發納入軍隊未來裝備發展重點方向。典型的軍用外骨
7、骼產品包括 HULC 和傲鯊智能傲鯊智能研發的 HEMS-L。HULC 采用鈦合金為主要材料,使用皮帶捆綁作為人機結合方式,自重 24kg,最大負重 91kg,搭載鋰離子電池為動力源,在電池滿電時可保證穿戴者以 4.8km/h 的速度行進 1h,采用髖膝踝關節液壓驅動方式。外骨骼機器人在康復醫療領域有重要應用外骨骼機器人在康復醫療領域有重要應用。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能夠替代康復醫師來完成對病人的康復訓練,并且對于外骨骼機器人的步態規劃可以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設定,以求對病人的康復治療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在利用外骨骼機器人對病人進行康復訓練的同時,利用外骨骼機器人的傳感器對病人的肌電信號,
8、步態軌跡,生物力學等相關數據進行采集與分析,可以對病人的病情進行更加精確的分析,加深對于下肢疾病患者的病理性分析與相應診療方案。外骨骼機器人向工業和外骨骼機器人向工業和民用消費領域拓展民用消費領域拓展。以汽車工業為例,目前的末端汽車總裝線工位依舊無法被自動化設備所取代,這些工位作業對工人的肩部和腰部骨骼關節帶來極大損傷,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大幅度增強人類的上肢力量、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整體作業效率。4/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二、二、市場現狀市場現狀1、技術進步驅動技術進步驅動市場市場持續發展持續發展探索和實踐(探索和實踐(1960-1980196
9、0-1980):外骨骼機器人最早的研究始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通用電氣研制出采用液壓驅動全身動力外骨骼,引領第一波研發熱潮,最早的外骨骼實驗室樣機以軍用為主,而后各國科研機構繼續開展醫療康復等用途外骨骼。平緩發展(平緩發展(1980-20001980-2000):外骨骼機器人逐步走出實驗室,企業和科研團隊雙向推進外骨骼機器人的研發與市場化,但受制于當時控制技術、關鍵零部件可靠性等諸多因素,價格高昂且難以普及。技術突破性進展(技術突破性進展(20002000 年至今)年至今):經過 40 年發展,計算機、控制和驅動技術的進步推動外骨骼機器人進入爆發期。美國 2000 年啟動 EHPA 計劃后,E
10、ksoLabs、Rewalk 等企業引領行業發展。我國雖起步較晚,但通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系統研發,下肢外骨骼技術已接近國際水平。2018 年大艾機大艾機器人器人獲二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標志著國產外骨骼商業化落地。目前,外骨骼研究主要致力于人機交互,AI 算法、材料革新等領域持續優化,以實現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和量產以及成本降低,我國已經有多家外骨骼機器人相關企業實現多輪融資,多家上市公司開始布局外骨骼業務。未來,外骨骼機器人有望在老齡化社會護理、智能制造及消費級運動助力等領域實現更廣泛滲透。2、利好政策不斷,多地已將外骨骼納入醫保利好政策不斷,多地已將外骨骼納入醫保近年來,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等多
11、部門陸續發布了多項政策,內容主要集中在醫療康復外骨骼機器人領域。2016 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 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支持外骨骼機器人、照護和康復機器人等產品的研發,形成一批高智能、高科技、高品質的康復輔助器具產品。2021 年底,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針對老年人康復訓練、行為輔助、健康理療和安全監護等需求,要加大智能假肢、機器人等產品應用力度。2023 年,工信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 實施方案,提出要積極推動外骨骼機器人、養老護理機器人等在養老服務場景的應用驗證。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目前北京、江蘇、河北等十一省市已
12、將外骨骼治療納入醫保,患者支付成本可降低 60%以上。3、國內外國內外企業加速布局企業加速布局目前這個行業醫療端占主體,tob 端為主,C 端為輔。國外以以色列的 ReWalk Robotics,醫療外骨骼全球市占率超 30%,于 2014 年 6 月獲美國 FDA 批準上市;國內偉思醫療偉思醫療、傅利葉傅利葉、大艾大艾等處于引領地位,其中,2018 年 6 月 26 日,北京大艾機器人旗下的外骨骼機器人艾康、艾動于 2018 年 6 月 26 日獲得5/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CFDA 注冊證,成為中國首個通過 CFDA 認證的下肢外骨骼機
13、器人以,以下是外骨骼機器人領域的國內外頭部玩家:另外,國內的程天科技程天科技是全球首個消費級外骨骼量產廠商,醫療與消費市場雙輪驅動,產品有 UGO醫療版和消費級 EasyGo;振江股份振江股份:通過子公司海普曼專注工業外骨骼研發,采用液壓驅動+碳纖維骨架設計,與東風柳汽合作,應用于汽車制造場景。其他頭部如下:4、外骨骼機器人正走向消費級市場外骨骼機器人正走向消費級市場6/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據 36 氪和 IT 之家等媒體報道,2024 年 8 月戶外裝備巨頭始祖鳥始祖鳥聯合谷歌谷歌 X X 實驗室實驗室衍生公司 Skip 推出了一款名為
14、 Mo/Go的動力外骨骼褲。這件裝備在膝蓋處內置輕量級電動機,動力模塊隱藏在登山褲下的碳纖維支架上,支架固定在登山者身上;可以讓使用者感覺減重 14 公斤,助力程度會根據使用者步態和腿部動作實時調整,也可手動調節;其中采用了可充電電池,最大助力模式下續航時間可達 3 小時;褲子、動力模塊和電池合計重約 3 公斤。根據報道,預計產品的正式零售價約 5,000 美元(早鳥價為4,500 美元),預計 2025 年底發貨。此外,始祖鳥在美西和加拿大部分地區提供 8 小時的租賃服務,對應租賃價格僅為 80 美元。之前,外骨骼技術的報道多見于一些重要場合和助殘領域。例如,2024 年 7 月 23 日,
15、法國人 KevinPiette 身著特殊裝置成為法國巴黎奧運會火炬手。他曾是網球運動員,11 年前因事故截癱;穿戴的是法國工程公司 Wandercraft 的 AtalanteX;裝置同樣由電池供電,內置了 12 個驅動器,控制 12 個關節(包括臀部 6 個、腳踝 4 個、膝蓋 2 個)。三、三、市場商業進程市場商業進程2025 年,外骨骼機器人產品自身性價比提升,登山輔助場景租賃模式的興起,以及各初創企業融資加速,有望助力 2025 年外骨骼機器人企業量產加速,2025 年有望成為消費場景應用爆發元年。在產品端,AI 技術的進步提升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外骨骼機器人可以更加精準的判斷
16、人類行走意圖,計算所需的關節力矩,并通過驅動器精確地提供輔助動力。而且,碳纖維、鋁合金等材料的應用也助力外骨骼進一步輕量化,既提高了舒適性,也提高了續航能力。此外,機器人供應鏈的逐漸成熟以及新型復合材料的使用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產品價格,提升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性價比。應用場景端,登山輔助應用場景租賃模式興起,配套服務較為完善。25 年五一,黃山、泰山、華山、廬山等景區均推出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爬山服務。例如,泰山景區在紅門、中天門和南天門設立了 3 個租賃點,并在外骨骼機器人中增加了緊急呼救、景點講解等功能,配套服務已較為完善。企業端,2025 年外骨骼機器人初創企業融資加速,有望進一步助力企業拓展產
17、品線,以及核心技術升級提升。1、產品端:技術突破帶來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產品端:技術突破帶來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7/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1)智能化水平提升智能化水平提升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決定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性能控制系統的智能化水平決定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性能??刂葡到y是外骨骼機器人主要的信息處理單元,把傳感器傳輸過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分析,發送指令給驅動系統來控制外骨骼機器人運動。在不穿戴外骨骼的情況下,人體正常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接收來自生理傳感器的感覺信息。而外骨骼機器人的控制系統現在要扮演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角色,在精準的分析人體運動數據的前
18、提下,向驅動系統下達符合個體運動習慣的指令。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顯著提升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感知和執行能力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顯著提升了外骨骼機器人的感知和執行能力。伴隨 AI 算法的不斷優化,外骨骼的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能夠通過人細小的動作變化準確判斷行走意圖,并隨時進行輔助調整控制。在康復醫療中,外骨骼機器人還可以結合腦機接口技術,通過腦電波識別用戶的動作意圖,并具有反饋修正系統以確保準確執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智元研究院智元研究院 AI 智能助行外骨骼機器人等。25 年 5 月 1 日,智元研究院發布國內首款 AI 智能助行外骨骼機器人“踏山 AsExo-TK1000”。這款外骨骼
19、機器人融合了 AI 步態預測與力矩自適應技術,能夠實時捕捉運動數據,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自動調節與精準預測,準確率高達 99.2%。產品還通過“生長型”算法持續學習,做到“越走越懂你,越走越舒服”。(2)輕量化輕量化碳纖維、鋁合金等材料的應用也助力外骨骼機器人進一步輕量化,既提高了舒適性,也提高了續航能力。碳纖維材料屬于非金屬材料,近年來制備技術逐漸成熟并開始在一些工業制造中替代鋼鐵等傳統金屬材料。相比金屬材料,碳纖維材料密度只有金屬的四分之一,同樣大小質量更輕,而且強度、耐腐蝕性、環境適應性更好,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人形機器人、汽車交通、醫療器材等領域。8/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20、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例如,2025 年春節分別在廣州白云山景區(視鵬科技視鵬科技推出)和泰山景區(肯綮科技肯綮科技推出)亮相的外骨骼機器人均采用了碳纖維材質。視鵬科技的這款名為“智能助行外骨骼機器人”,核心受力部件用了特殊定制的碳纖維、航空鋁合金等高強度輕量化材料,自重在 3kg 以內,續航時間為 4-6 個小時。深圳肯綮科技的外骨骼在研發過程中經歷了數十次迭代,最初產品重達 20 公斤,因為笨重而無法在消費者中普及。其后經過改良,采用碳纖維材料,以及模塊化穿戴分離的設計,最終在泰山投入試用的外骨骼機器人重量僅 1.8 公斤。(3)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從供應鏈上看,外骨骼機器
21、人的傳感系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和人形機器人擁有共同的零部件,例如電機、減速器、傳感器等等。隨著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逐步成熟,外骨骼機器人企業有了更多的零部件供應商選擇,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有助于降低零部件價格。同時,產業鏈的完善還促進了技術交流和協同創新,進一步推動成本下降。從原材料選擇方面,新型復合材料的使用,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也降低了成本。例如傲鯊智能傲鯊智能的“千元級”外骨骼機器人采用碳纖維增強尼龍復合材料,相比純碳纖維材料,成本大幅降低。碳纖維增強尼龍復合材料雖然使用了成本較高的碳纖維,但通過與尼龍結合,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體材料的成本,同時具有更好的強度與剛性、熱穩定性等優點?;诓牧?/p>
22、的改進,傲鯊智能 2024 年已推出千元級的產品,此前行業市場售價一般在 5 萬元至 7 萬元。2、場景端:登山輔助場景租賃模式興起,配套服務完善場景端:登山輔助場景租賃模式興起,配套服務完善2025 年,外骨骼機器人租賃模式在國內各大景區逐漸興起。對風景區來說,外骨骼機器人一方面可以輔助游客登山,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給景區員工,幫助員工減輕每天上下山的負擔。2025 年初至今,推出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登山的景區不斷增加。2025 年春節期間,游客在山東泰山和廣州白云山景區體驗外骨骼機器人助力爬山的視頻,在抖音等平臺上成功出圈。到了 2025 年五一假期,向游客開放外骨骼機器人輔助爬山的景區顯著增加
23、,黃山、泰山、華山、廬山、武功山、峨眉山、長城等景區,游客均可體驗到外骨骼助力機器人。以泰山為例:9/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泰山景區于今年 2 月開始和肯綮科技肯綮科技合作部署“登山助力機器人”。所推出的外骨骼機器人重 1.8 公斤,續航時間 8 小時,可節省 30%-50%的體力,不僅能輔助行走、實時監測身體狀況,還具備緊急呼救、景點講解等功能,配套服務較為完善。截至“五一”,泰山景區分別在紅門、中天門和南天門設立了 3 個租賃點。從中天門走到南天門,3 小時 80 元,如從南天門走回中天門再歸還,則為 60 元,減免 20 元因省去挑山
24、工成本。泰山文旅表示,“五一”之前,這款登山助力機器人在泰山投放了 500 臺,大約在暑期之前會投放 1000 臺,現在基本屬于滿負荷運轉,游客評價較高。此外,除了出租模式,泰山文旅也計劃在“泰山旅游游客服務平臺”銷售,售價控制在 1 萬元以內。3、企業端:企業端:2025 年初創企業獲融資加速年初創企業獲融資加速2025 年外骨骼機器人初創企業融資加速,有望進一步助力企業拓展產品線,以及核心技術升級,提升競爭力。同時也有望加速各機器人企業的量產時間,助力行業市場規模加速提升。例如,傲鯊智能傲鯊智能在 2025 年 5 月 8 日獲得數千萬元的 B 輪融資,根據傲鯊智能官微,本輪融資將重點用于
25、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產品線拓展、助力核心技術升級及全球化產業落地,進一步鞏固其在工業與消費級市場的雙軌競爭力。程天科技程天科技在 2025 年 3 月獲得近億元的 B 輪融資,根據程天科技官微,本輪融資的資金將重點用于外骨骼技術研發迭代、腦機新產品研發注冊、生產基地擴建以及全球市場拓展,進一步推動外骨骼機器人在康復養老與消費市場的應用落地,加速海內外渠道網絡拓展,打造全球領先的外骨骼技術企業。10/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四、四、AI 大模型大模型賦能下的產業發展方向賦能下的產業發展方向1、核心技術核心技術外骨骼機器人需要依賴較為復雜的電控技術
26、、電機技術以及傳感系統,同時還需要較強的智能控制能力。根據從業公司廣州視鵬科技視鵬科技的梳理,外骨骼技術涉及高效低延控制算法、先進生物傳感技術、納米抗菌仿生材料、人體動作意圖識別、人機交互人體力學、多源信號處理分析等。11/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AI 大模型對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影響大模型對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影響相比其他領域是屬于改善型技術,感知人體意圖的技術屬于外骨骼領域的基礎型技術(即決定產品可用性),因為人體和外骨骼設備協作依賴雙方的運動系統控制交互,而交互的精密性和一致性則決定了到底機器人的效果是“助力”還是“費力”。如果設備能夠
27、感知意圖,并同步甚至早一步帶動人體,則是助力;反之人體需要先行帶動設備,則是費力。以前,這類機器人依賴手動制定的規則,但是近期業界正在逐漸使用機器學習、大模型等 AI 技術來突破意圖感知相關領域的技術門檻。2024 年 6 月 12 日,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團隊在 Nature 期刊發表的論文 Experiment-free exoskeleton assistance via learning in simulation 顯示利用人工智能和計算機模擬訓練機器人外骨骼,幫助人們行走、跑步或攀爬,而不需要進行任何實驗。該研究或有助于推動外骨骼和義肢等裝置的廣泛應用。團隊開發了一個能從人類-裝置交互
28、中學習的框架,該框架不需要漫長的人體實驗和人力資源。他們開發了能在模擬中生成人體運動、肌肉協調和外骨骼控制的三個互聯神經網絡。該研究發現,他們的控制器讓使用者的代謝率在行走時降低 24.3%,跑步時降低 13.1%,爬樓梯時降低 15.4%。除了輔助提高運動能力,外骨骼機器人還可以進一步提供主動牽引的平臺??梢韵胂?,在搭載操作系統和對應軟件后,機器人能夠主動帶動身體進行一些體育項目的學習、站坐姿的矯正等。另外,感知意圖的前沿技術還包括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即一種非肌肉控制的通訊技術,將人腦的信號直接轉換成控制外部設備的命令,信息的傳遞無需經過外周
29、神經和肌肉組織。BCI 的基本原理一般是檢測大腦在進行思維活動或受外部感覺刺激時出現的的一系列神經系統活動,經過信號處理,從而辨別出人的控制意圖。12/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五、五、產業鏈分析產業鏈分析1、產業鏈概況產業鏈概況外骨骼機器人產業以中游外骨骼機器人制造商為核心,上游主要包括核心技術系統及硬件,下游是其應用領域。產業鏈上游涵蓋傳感、控制、電池等環節,與人形機器人重疊度較高;中游主要是外骨骼設備制造商和傳統機器人企業;下游則面向醫療康復、軍用、工業制造和消費市場等不同領域。外骨骼機器人產業以中游外骨骼機器人制造商為核心,整體產業鏈與
30、其他機器人產業鏈大致相同,因此無論是工業機器人、人形機器人還是外骨骼機器人,產品的差異主要來自中游集成商,中游集成商對產品需求并對產品的功能形態等進行把控。2、相關分析、相關分析13/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1)上游:核心技術系統硬件上游:核心技術系統硬件上游核心結構可分為機械系統、驅動系統、傳感系統、控制系統、動力系統五大模塊,傳感系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是三大關鍵系統,而機械系統、動力系統作為支撐配備。其中,驅動系統是動力核心;傳感系統是人機交互的“神經末梢”,通過多模態傳感器實時捕捉運動意圖與狀態:控制系統是智能決策中樞,依托嵌入式
31、CPU 與專用算法實現分層控制。上游核心產品包括傳感器、表面肌點信號采集儀、控制軟件、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減速器等。從價值上看,上游核心零部件價值鏈占比約 45%,其中傳感器占比 15%、伺服系統占比約 12%、減速器10%、電池 8%。上游控制器算法、伺服系統核心零部件、減速器技術壁壘較高,國產替代進程處在追趕期,仍有較大替代空間;減速器價值量高、技術壁壘深,本體廠商以外采為主,高精密減速器被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壟斷;控制器、減速器頭部本體廠商多追求自給自足。(3)中游:生產制造企業中游:生產制造企業中游主要是整機制造商,傳感、驅動、控制等系統集成,以及零部件進行組裝調試,從而生產出滿足下
32、游不同應用的外骨骼機器人。中游整機制造價值鏈占比 30%,其中醫療占比 12%、工業占比 10%、軍事5%、消費 3%。當前,整機制造商亟需突破臨床認證(醫療場景)和成本控制(消費場景)等難題。14/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相比人形機器人領域存在特斯拉特斯拉、波士頓動力波士頓動力等巨頭系企業的格局,專門制造外骨骼機器人的企業目前還以創新型企業為主。(4)下游:應用領域下游:應用領域下游涵蓋產品銷售、服務支持和應用場景等環節。銷售渠道包括醫院、康復中心、軍工企業、工業生產線、景區等。服務支持為客戶提供安裝、調試、維修等服務。應用領域主要劃分為軍
33、工、醫療、工業、民用消費等場景,其采購需求為產業鏈帶來業績增長的彈性。下游服務與應用價值鏈占比約 25%。下游應用場景的拓展與深化對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需求拉動、技術迭代、商業模式創新及政策協同等方面。從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來看,新的技術突破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在外骨骼訓練、普適化等方面。AI 技術將推動外骨骼機器人訓練從標準化向精準化、個性化轉變,未來還有望與腦機接口等技術結合,實現從機械輔助到神經協同的跨越,為特殊群體的康復帶來新的希望。3、產業鏈重構:從技術突圍到生態共建產業鏈重構:從技術突圍到生態共建盡管外骨骼機器人已邁入產業化快車道,但其感知技術的“最后
34、一公里”仍橫亙著三重矛盾:離散數據與系統協同的割裂、場景適配與泛化能力的博弈、感知精度與功耗的平衡。對于深耕傳感產業鏈的企業而言,“技術專精化”將助力構建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重構感知、決策、執行的“生態協同化”,則有助于打破“單點創新”的產業桎梏,駛上發展快車道。(1)多模態感知的)多模態感知的“數據融合困境數據融合困境”與人形機器人等高度智能化應用類似,外骨骼機器人的多種傳感器也存在嚴重的數據孤島問題。以醫療場景為例,肌電信號易受皮膚阻抗干擾,IMU 在動態運動中存在漂移誤差,單一傳感器的數據置信度不足。行業領先企業開始探索“多源異構數據融合”,這要求傳感器廠商要從“單一器件供應商”轉型為
35、“數據價值挖掘者”。而這對于長期沉浸于硬件攻堅中的傳感器廠商而言,需要時間進行觀念及資源配置上的轉變。(2)邊緣智能催生新型感知架構)邊緣智能催生新型感知架構工業、軍事等場景的復雜工況倒逼感知系統向邊緣端延伸,毫秒級響應需求使得傳感器數據的本地化預處理成為必需。15/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這種變革催生了兩種新型感知架構:一是傳感器需內置預處理芯片,推動 MEMS+ASIC 的 SoC 化設計;二是催生新型接口協議,如基于時間敏感網絡(TSN)的同步采樣標準,要求傳感器企業深度參與工業物聯網生態共建。(3)仿生感知開啟材料革命)仿生感知開啟材
36、料革命當電子皮膚、介電彈性體等仿生技術突破實驗室階段,外骨骼感知正從“剛性采集”向“柔性共融”演進。比如,漢威科技漢威科技研發的柔性壓力傳感器每平方厘米可集成 100 個傳感點,可直接映射肌肉應變,反復彎曲 100 萬次以上,響應速度在 1 毫秒以內,足可滿足醫療外骨骼的需求。更前沿的探索則是仿生離子皮膚等,比如近日北航團隊發布的基于液態金屬的柔性電子器件和可穿戴傳感器,受到外部壓力或觸摸的刺激時,其形狀或分布會發生變化并轉化為電信號進行傳輸和處理,最終實現觸覺信息的感知和反饋。外骨骼感知技術的演進正在重構產業價值鏈條。上游具備多感知融合能力的傳感器廠商議價權提升;而系統集成商也在加速構建開發
37、者平臺,允許第三方接入自定義感知算法;終端數據資產也正成為新的價值點,如將外骨骼的生物力學數據與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數據打通,構建預防性醫療閉環等。對于傳感產業而言,外骨骼機器人市場競爭的本質不是參數內卷,而是誰能以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地構建“人體意圖翻譯系統”。那些能在多模態融合、邊緣智能等賽道建立技術護城河的企業,終將在千億藍海中捕獲真正的阿爾法價值。六、六、相關公司技術進展相關公司技術進展目前,國內的外骨骼機器人行業公司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醫療行業公司,針對醫療康復訓練推出康復級外骨骼機器人,主要解決患者行走困難等問題,例如翔宇醫療翔宇醫療、偉思醫療偉思醫療、大艾機器人大艾機器人等。另一
38、類是主打消費級市場,主要聚焦戶外運動人群,提供登山和徒步輔助功能,同時產品也可以用在工業助力、助老出行等領域,例如肯綮科技肯綮科技、程天科技程天科技、探路者探路者等公司。當前,外骨骼行業上市企業包括振江股份振江股份、翔宇醫療翔宇醫療、偉思醫療偉思醫療、精工科技精工科技、探路者探路者等,已經有外骨骼機器人相關專利技術,或者正處于正式發布前的最后測試、打磨階段,部分醫療領域公司已經推出了康復專用機器人。其余多數初創企業仍處于 Pre-IPO 階段,雖然尚未登陸資本市場,但憑借在外骨骼核心算法、核心元器件領域的多年研發沉淀,已經正式推出了外骨骼產品,并在戶外運動、工業助力、康復訓練等場景商業化落地。
39、2025 年,較多初創企業的融資進程也在加速,未來有望借助資本力量,加速技術研發與市場布局,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1、上市公司上市公司(1)振江股份振江股份江蘇振江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 3 月,注冊資本 9422.35 萬元,是集港口機械、風力發電配件、電解鋁機械設備、工程機械鋼結構件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與一體的一家有限責任公司。海普曼機器人(上海)是振江股份控股海普曼機器人(上海)是振江股份控股 70%70%的子公司,的子公司,20242024 年年 3 3 月成立,注冊資本月成立,注冊資本 10001000 萬元,專注于萬元,專注于外骨骼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算法及仿生
40、學設計的研究外骨骼機器人的智能控制算法及仿生學設計的研究。16/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海普曼機器人在外骨骼領域的創新不僅提升了機器人本身的智能化水平,同時也將其與生物學的最新研究相結合,從而實現更高效、更靈活的操作。主要應用領域為工業和醫療康復。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和完善,海普曼旨在將外骨骼機器人的生產成本壓縮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使得這一先進科技更加普及;并且背靠振江股份的資本與資源支持,能夠確保研發和量產能力。今年 5 月預計小批量出貨交付 C 端客戶,年內可能批量量產。(2)翔宇醫療翔宇醫療翔宇醫療是國內康復器械領域的領先企業,能夠提供全領
41、域的康復醫療器械產品,構建了覆蓋康復理療、康復訓練、康復護理、康復輔具、康復評估、中醫診療、保健養生、醫美生美、康養家具、居家康復 10大門類的全產業鏈布局,擁有相對完整的產品體系。在機器人領域,目前翔宇醫療已成立 Sun-BotLab 康復機器人實驗室,并打造四大類產品體系。運動類已出樣機 10 余款,已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的 1 款。便攜式外骨骼助行機器人已經進入小批量階段,預計年底下證,會和 VR 技術一起融合到天軌、代步類機器人中,提高訓練的趣味性。理療類已出樣機 4 款,中醫艾灸治療機(中醫艾灸機器人)、紅外光灸療機(紅外光灸機器人)已取得注冊證。評定類已出脊柱側彎智能鏡和無接觸 AI
42、 監護儀兩款樣機。護理類包括智能輪椅、情感陪護寵物機器人、護理人形機器人等。17/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此外,公司還布局有腦機接口(BCI)業務。腦機接口是指通過在人腦神經與外部設備(比如計算機、機器人等)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來實現神經系統和外部設備間信息交互與功能整合的技術,即實現用意念控制機器。例如,2023 年,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等完成了全球首例無線微創腦機接口臨床試驗,讓高位截癱患者憑借“意念”完成抓握水瓶、自主喝水等動作,開啟了腦機接口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新紀元。翔宇醫療從 2017 年開始布局腦機接口,目前已成立 Sun-BCIL
43、ab 腦機接口實驗室,聚焦五大研發方向,涵蓋了腦電采集裝置(Sun Link)、腦控產品(Sun Brain)、生活場景類產品(Sun Live)、自研算法(Sun Dip)、大腦生物醫學(Sun BME)。其中腦電圖機、腦電采集裝置、精神心理類產品預計下半年可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腦機接口腦機接口+外骨骼機器人,實現康復理念的重要躍遷外骨骼機器人,實現康復理念的重要躍遷。根據翔宇醫療官微,研究表明,腦接口控制的外骨骼技術在腦卒中和脊髓損傷后的神經康復中展現出顯著潛力。該技術通過將腦神經活動轉化為可控制外骨骼的信號,即使在嚴重運動功能障礙下也能實現運動執行。而且,長期重復使用該技術被證明可促進運
44、動恢復,甚至對慢性癱瘓患者亦有效。公司官微表示,目前公司一項融合腦科學與機器人技術的創新腦機接口+下肢外骨骼系統,可以幫助患者用意念邁出腳步,未來在下肢康復應用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3)偉思醫療偉思醫療核心產品升級核心產品升級+拓展,康復基石業務穩健拓展,康復基石業務穩健。公司在盆底及產康、精神康復和神經康復三大業務領域持續深耕,通過原有品類的迭代+治療方案的拓展提升競爭力。電刺激領域,迭代的新品 Vishee NEO 系列于2024H2 取證;磁刺激領域,升級的二代經顱磁刺激儀(用于精神和神經康復)現已包含精神康復專用、神經康復專用、兒童專用等多種型號,自動導航的 MagNeuro ON
45、E 系列也于 2024H1 取證;電生理領域,公司積極推進完成多款電生理核心產品兒童版本開發;其他領域,沖擊波產品順利取證上市銷售,形成了偉思“電、磁、波”疼痛解決方案。在盆底及產康領域,目前盆底電刺激產品已經比較飽和,滲透率很高,尤其在公立醫院,2023 年電刺激類產品收入增長 6.80%。盆底磁在綜合醫院的滲透剛剛開始,在“磁電聯合”的推動下有望持續增長。2023 年二代盆底功能磁產品順利拿證上市,將生物反饋與被動刺激高效融合,有望打造盆底康復治療領域第三次產品革命。公司將在女性健康相關領域,將盆底康復和輕醫美項目相結合,構建覆蓋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綜合解決方案。在精神康復領域,2016 年公
46、司推出了經顱磁刺激儀,在 23M8 成功開展經顱電刺激儀合作,此外團體生物反饋技術于 2022 年完成更新迭代,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使得 2023 年電生理產品收入增長 30.67%。在神經康復領域,二代經顱磁刺激儀(康復專用)可為神經康復提供了國際前沿的無創神經調控治療手段,公司持續豐富公司康復??飘a品矩陣,目前針對三級醫院康復科已推出“康復環”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運動康復機器人產品線符合神經康復智能化、標準化的康復需求,第一代產品已全部完成取證流程,初步形成了覆蓋人體上下肢的全周期康復評估和訓練的運動康復機器人產品矩陣。在鞏固傳統康復醫療器械產品以外,公司快速成長切入激光射頻賽道,全面布局
47、了塑形磁、皮秒激光和射頻,截至 24M4 公司塑形磁產品已經獲得 FDA 認證和國內醫療器械注冊證;皮秒激光產品已在年初完成臨床試驗;射頻領域有女性盆底私密、抗衰和身體塑形減脂領域的布局,2023 年公司針對盆底私密的高頻電灼儀已經上市銷售,另外兩款產品正在臨床前期準備的階段。(4)探路者探路者18/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探路者成立于探路者成立于 19991999 年,是中國戶外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國內率先實現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年,是中國戶外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在國內率先實現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公司以帳篷、睡袋、登山器材、戶外服裝
48、及鞋帽為核心產品,覆蓋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并延伸至非醫用防護服、醫療器械等新興領域。近年來通過外骨骼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突破性創新,成功實現從傳統戶外品牌向科技型產業集團的戰略升級,深度布局芯片與工業外骨骼機器人領域,聚焦于為物流、制造、應急救援等高強度作業場景提供智能輔助裝備解決方案,參與國家級科考項目。探路者下肢外骨骼是和邁寶智能邁寶智能聯合研發完成,從材料、結構到控制系統全面實現自主可控,成為國內少數具備外骨骼機器人全棧技術研發能力的科技集團。(5)精工科技精工科技精工科技主營業務包括碳纖維新材料專用裝備、聚酯循環再生裝備、輕紡專用設備、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等。其中,碳纖維新材料專用裝備的
49、主要產品包括碳纖維產業全鏈核心裝備之原絲生產線、碳纖維成套生產線、復材裝備以及前述核心裝備之關鍵設備高碳爐、低碳爐、預氧爐、原絲和碳絲紡絲收絲機、廢氣處理系統等。所生產的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風電葉片、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汽車交通、醫療器材等領域,碳纖維生產線國內市場占有率達 50%以上。根據公司 2024 年 12 月的官網資訊,公司聯合復旦大學研發了一款基于碳纖維的輔助行走外骨骼機器人。該機器人采用高強碳纖維材料,集成智能感知模塊,一體化電機電驅模塊,電池及能源管理系統,視覺感知單元并采用多模態預測及 AI 人工智能控制技術,實現輔助坐下與起立,平衡控制防摔倒。在平地、斜坡、上下樓梯時
50、,利用傳感器,用戶可以指示前、后、左、右方向,進行自主行走引導及助力,并通過 RGB-D 相機識別障礙物,引導人體越過或繞過物體來避免絆倒或報警提示。根據公司 2025 年 5 月 8 日易互動平臺信息,目前公司研發團隊正在對單關節(髖關節)外骨骼助力機器人進行上下樓梯、行走、奔跑等不同場景調試測試,進一步測試算法、打磨產品等工作。后續,公司將加快推動產品市場化進度。19/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初創企業初創企業(1)肯綮科技肯綮科技肯綮科技專注消費級、工業級外骨骼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非醫用外骨骼領域產品種類最齊全、肯綮科技專注消費
51、級、工業級外骨骼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非醫用外骨骼領域產品種類最齊全、銷售量、市場化、產業化程度領先的外骨骼企業銷售量、市場化、產業化程度領先的外骨骼企業。公司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專注外骨骼機器人研發的前沿科技企業,產品涵蓋運動戶外、健康養老、工業等多個領域,匯聚多領域專業人才,并與全球多家知名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產學研合作,專注于高端智能醫療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持續推動技術突破與產品升級,榮獲多項國際權威認證及行業獎項。公司消費級登山機器人在 2025 年春節期間投入泰山景區應用,獲得主流媒體連續報導。(2)智元研究院智元研究院杭州智元研究院公司成立于 2022 年,是中
52、國兵器裝備集團的二級企業。2021 年,中央軍委科技委批復支持設立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智能創新研究院。2022 年公司正式注冊成立。2025 年 5 月 1 日,智元研究院正式發布國內首款融合 AI 步態預測與力矩自適應技術的消費級外骨骼“踏山 AsExo-TK1000”。該款外骨骼官方指導價 9800 元,預定前一百名價格 8800 元。目前,這款外骨20/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骼產品已在助老出行、運動訓練、登山徒步和戶外文旅等場景下實現落地應用。產品擁有三大核心特點:智能、舒適、安全。智能:能夠實時捕捉運動數據,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實現自動調節
53、與精準預測,準確率高達 99.2%。產品通過“生長型”算法持續學習,做到“越走越懂你,越走越舒服”。舒適:采用輕質材料,顯著減輕重量,結合人體工程學設計,精準貼合人體曲線,實現“無感穿戴”。其 AI 算法使助力強度和人體動作實現毫米級匹配,為用戶提供流暢、自然的體驗。安全:以“軟硬件協同”的雙重防護體系保障用戶安全,物理結構精準限位避免過度屈伸風險;AI 算法識別確保異常情況下的穩定。七、七、市場空間市場空間1、外骨骼剛需應用豐富,規模有望與人形機器人相當外骨骼剛需應用豐富,規模有望與人形機器人相當外骨骼機器人市場或達百億美元,規模和增速與人形機器人市場體量相似外骨骼機器人市場或達百億美元,規
54、模和增速與人形機器人市場體量相似:ABI 機構預測,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全球產值將從 2020 年的 3.92 億美元增加到 2030 年的 68 億美元,CAGR 為 33%。另外,出貨量會從 2025 年的 10.7 萬件增加到 2028 年的 30.1 萬件;MarketsandMarkets 認為,外骨骼機器人 2023 年全球規模為 7 億美元,2028 年將增長到 37 億美元,CAGR 為 38%;Fortune Business Insight 指出,2022 年全球外骨骼機器人行業規模為 9 億美元,2030 年有望達到146.7 億美元,CAGR 達 42.2%。其中,頭部廠
55、商占據約 5560%的市場份額;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顯示,20122022 年期間,外骨骼機器人在醫療機器人市場中的占比明顯提升,CAGR 達到 47%,遠高于其他類別醫療機器人的平均增速;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到 2028 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24 億元,20232028 年 CAGR 為 50%;頭豹研究院預測,2021 年到 2025 年中國外骨骼機器人的銷售額從 6.8 億元增長到 105.6 億元,CAGR 高達 98.5%。21/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預計 20222
56、028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從 15 億美元快速增長到超過百億美元,未來數年增速有望保持在 50%左右。通過比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梢?,外骨骼機器人同樣作為規?;蜻_百億美元級別、增速或達 40%的高景氣度市場,在體量和成長性方面與之相當,值得等量重視。22/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2、外骨骼機器人在軍事領域提供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在軍事領域提供助力外骨骼機器人在軍事場景中的應用核心目標在于增強士兵的負重能力、機動性和作戰效能,同時降低疲外骨骼機器人在軍事場景中的應用核心目標在于增強士兵的負重能力、機動性和作戰效能,同時降低疲勞與受傷風險
57、,目前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單兵作戰增強、后勤與救援和特種作戰與戰術協同勞與受傷風險,目前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單兵作戰增強、后勤與救援和特種作戰與戰術協同。中國已成功研發的外骨骼用于高原山地環境,輔助士兵完成物資運輸和巡邏任務。在后勤與救援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戰場物資運輸和核生化環境作業??蓞f助士兵快速搬運傷員或重型裝備,縮短救援時間。在特種作戰與戰術協同中,外骨骼與無人裝備(如無人機、無人車)結合,形成新型作戰單元。3、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有望有望在工業領域批量應用在工業領域批量應用外骨骼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從單一助力工具演變為智能化生產力解決方案,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效外骨骼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已
58、從單一助力工具演變為智能化生產力解決方案,其價值不僅體現在效率提升,更通過降低工傷風險、延長職業壽命實現社會效益率提升,更通過降低工傷風險、延長職業壽命實現社會效益。隨著材料科學、AI 算法的持續突破及政策支持,工業外骨骼有望在未來成為制造業標配設備。其核心應用場景包括物流搬運與倉儲作業、汽車制造與裝配、礦山與重工業、航空航天與船舶制造等。23/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在物流搬運與倉儲作業中,外骨骼機器人通過助力腰部和下肢,顯著減輕工人搬運重物時的體力消耗。據界面新聞報道,每年雙 11 等大促期間,一名倉儲工人一天需要彎腰 3000 次,普遍
59、員工在工作 4 小時后效率直線下滑,且長期負重操作讓員工常受腰肌勞損、肩周炎等疲勞性損傷的折磨。在類似的汽車制造、礦山采掘等高強度作業場景,外骨骼機器人可有效減輕肌肉峰值負荷,降低工人職業病風險。4、外骨骼機器人在戶外領域逐漸興起外骨骼機器人在戶外領域逐漸興起外骨骼機器人在戶外場景中的應用已從技術驗證邁向商業化落地,其輕量化、智能化特點顯著提升了登外骨骼機器人在戶外場景中的應用已從技術驗證邁向商業化落地,其輕量化、智能化特點顯著提升了登山與徒步的體驗山與徒步的體驗。隨著技術迭代與政策支持,未來有望在旅游、運動及城市生活中實現更廣泛滲透。當前外骨骼機器人在戶外場景中的核心應用場景包括景區登山助力
60、和戶外徒步與運動。景區登山助力中,外骨骼機器人已在國內多個景區(如黃山、泰山、華山、廬山等)投入測試或運營,景區登山助力中,外骨骼機器人已在國內多個景區(如黃山、泰山、華山、廬山等)投入測試或運營,幫助游客實現幫助游客實現“無痛爬山無痛爬山”。例如,深圳肯綮科技肯綮科技于 2024 年 11 月底與泰山文旅集團正式達成合作,在泰山景區提供外骨骼機器人租賃服務。在黃山風景區,由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蘇州邁寶智能邁寶智能合作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已公開測試。戶外徒步與運動中,外骨骼機器人主要通過提供運動的助力,來提升使用者的運動體驗戶外徒步與運動中,外骨骼機器人主要通過提供運動的助力,來提升使用者
61、的運動體驗。消費級產品逐漸親民,程天科技程天科技近日推出的無源外骨骼機器人無需電源,通過彈性儲能機制提供步行助力,適合短途徒步,售價 2500 元左右,上線 15 秒即售罄,用戶包括老年人、運動愛好者及康復需求者。知名的戶外品牌始祖鳥始祖鳥與 Skip 合作推出了一款帶有外骨骼的登山褲 MO/GO,內置的傳感器配合算法,能自動識別出用戶是在行走、攀登或是下坡,從而提供合適的助力,進而幫助用戶在步行和登山過程中減少肌肉疲勞和關節不適,完成更具挑戰性的戶外活動。24/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5、外骨骼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有望有望在醫療領域大顯身手在
62、醫療領域大顯身手外骨骼機器人賦能康復醫療,從神經損傷到老年護理均展現革新潛力外骨骼機器人賦能康復醫療,從神經損傷到老年護理均展現革新潛力。神經康復神經康復:針對那些因中風、脊髓損傷或腦癱等疾病而導致下肢功能障礙和步行困難的患者,外骨骼機器人技術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早期康復訓練,有效促進神經重塑和功能恢復。骨科康復骨科康復:對于下肢骨折或經歷過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而言,外骨骼機器人技術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康復工具。它能夠幫助患者進行步態訓練,從而加速骨骼愈合,并恢復肌肉力量。老年護理老年護理:隨著全球老齡化問題的加劇,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面臨著行動不便的困擾。此時,外骨骼機器人技術便能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行走輔助,
63、顯著增強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未來隨著腦機接口、柔性外骨骼等技術的突破,外骨骼機器人有望成為康復醫療的標配工具。國內已有成熟企業推出了豐富的產品矩陣,例如傅利葉傅利葉智能康復港涵蓋了上、下肢康復機器人、運動與平衡訓練系統、物理因子治療系列等 30 多款產品,覆蓋神經、骨科、疼痛等多種治療類型。八、參考研報八、參考研報1.國金證券-外骨骼機器人行業研究:行業星辰大海,商業化進程加速2.方正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外骨骼機器人深度:加速落地,起量在即3.中銀國際-計算機行業智能體專題報告之三:AI 加持,外骨骼機器人加速起跑4.開源證券-中小盤策略專題:外骨骼機器人需求星辰大海,關注產業鏈投資機會25/252025 年年 5 月月 23 日日行業行業|深度深度|研究報告研究報告5.國泰海通證券-外骨骼行業專題報告:從概念到產業化,市場空間廣闊6.SensorExpo-從 80 元到千億藍海:外骨骼機器人的感知覺醒!7.浦蓉視角:外骨骼機器人產業鏈全解析8.海通國際-偉思醫療-688580-公司年報點評:持續迭代傳統康復器械,不斷探索新興領域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