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發展研究院:疫情下G7國家發展動力的變化(2022)(2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復旦發展研究院:疫情下G7國家發展動力的變化(2022)(22頁).pdf(2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1 NO.11(總第50期)復 旦 智 庫 報 告FUDAN REPORT SERIEShttp:/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國家發展動力系列報告三學術指導組(按姓氏音序排列)彭希哲沈逸張驥張怡 撰稿組杜曉馨陳計宏郭子恒姜靜宜李琴劉麗潘弘林浦宇晴宋靚珺楊秋怡討論組陳俊超丁純黃昊江天驕姜澤呂雅邵夏怡王帆王藝潼辛艷艷姚旭于楊數據資料組錢斯蘊劉斯媛鄧夢佳沈嬋婧黃晨高鳴“國家發展動力”研究項目組圖目錄圖1: G7國家人口出生率2018-2021. 03圖2: G7國家人口死亡率2018-2021 . 07圖 3: G7 國家老齡化程度(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018-2021 . 07圖 4: 20
2、16-2020 年 G7 國家少兒撫養比走勢圖 . 08圖 5: 2016-2020 年 G7 國家老年撫養比總試圖 . 09圖 6: 2016-2020 年 G7 國家總撫養比走勢圖 . 10圖 7: G7 國家 PISA 測試成績 2019 . 11圖 8: G7 國家高等教育入學人數 . 12圖9: G7國家高等教育人數人口占比 . 12圖10: G7國家在外留學生人數2019 . 12圖 11: G7 國家本地接納留學生人數 2019. 13圖12: G7 國家環境保護績效指數 2012-2020 . 14圖 13: 2020 年度 G7 國家環境保護績效指數(EPI)、環境健康和生態
3、系統活力指數 在全球的排名 . 14圖 14: G7 國家水資源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績效指數(2020 年). 15圖 15: G7 國家新冠累積死亡人數 2020 年至今 . 15圖 16: G7 國家疫苗接種率(每 100 人接種針數)2020 年至今 . 16圖 17: G7 國家政府信心指數 2020 年至今 . 16圖 18: G7 國家政府效能指數 2018-2020 . 17圖 19: G7 國家產能利用率(%)2018-2021 . 18圖 20: G7 國家益普索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變化趨勢 2018-2021 . 19圖 21: G7 國家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變化趨勢 2018
4、-2020 . 19圖 22: G7 國家人口自殺率 2018-2021 . 20圖 23: G7 國家幸福指 2018-2021 . 20圖 24: G7 國家在全球 GDP 中的份額在降低 . 21圖 25: G7 國家 GDP 增速(2018-2020,季度同比,不變價). 21圖 26: G7 國家人均 GDP 2018-2021 . 22圖 27: G7 國家人均 GDP 2020 . 22目 錄疫情以來 G7 國家發展動力變化.01一、“國家發展動力”理論框架下的指標選取.02二、G7 國家發展動力變化分析.06(一)G7 國家的持續力表現:人口負擔帶來負面影響抵充人才流動引入及教
5、育培育的高質量人口,疫情一定程度打亂各國持續力節奏.06(二)G7 國家活躍力基礎:政府效能和經濟產能組成的社會因素對個體造成的相關影響組成一對動態互動關系.17(三)G7 國家生產力樣態:工業生產指數體現整體能力,.勞動參與展現個體對整體的貢獻.21(四)G7 國家發展力面貌:政府治理、社會保障需要相輔相成,為個體發展托底和助力,再反作用于整體發展.25(五)G7 國家創新力驅動的關鍵:資金投入、硬件支持、人才流動形成的共同教育作用缺一不可.31三、G7 國家發展動力中的青年作用:平穩持續發展中的個體與集體交互作用.35圖 28: G7 國家工業生產指數 . 23圖 29: G7 國家勞動力
6、生產指數預測 2018-2021. 23圖 30: G7 國家勞動力參與率 2018-2021. 24圖 31: G7 國家對于國家政府的信心走勢 2015-2020. 25圖 32: G7 國家清廉指數 2018-2020 . 26 圖 33: G7 國家政府信用指數 2018-2020. 26圖 34: G7 國家法律與秩序指數 2018-2019. 27圖 35: G7 國家失業率 2018-2021. 27圖 36: G7 國家社會保障覆蓋率 2021 . 28圖 37: G7 國家基尼系數 2018/2019 . 28圖 38: G7 國家工資增長率 2018-2021 . 29圖
7、39: G7 國家 CPI 2018-2020 . 29圖 40: G7 國家自置居所比 2019 . 30圖 41: G7 國家人類發展指數 2018-2019 . 30圖 42: G7 國家研發支出情況 2018 . 31圖 43: G7 國家互聯網速度 2021 年 7 月 . 32圖 44: G7 國家在四大高等教育院校排名中前 200 名高校數量對比 2018-2021 . 33圖 45: G7 國家專利申請數量 2019-2020 . 34圖 46: G7 國家創新指數 . 34表目錄表 1: G7 國家發展動力體系相關指標和數據來源 . 03表 2: 2016-2020 年 G7
8、 國家少兒撫養比 . 07表 3: 2016-2020 年 G7 國家老年撫養比 . 08表 4: 2016-2020 年 G7 國家總撫養比(%). 09表 5: 四大世界大學排名的基本情況 . 32縮寫說明縮寫全稱中文說明ARWU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世界大學學術排名CPIConsumer.Price.Index消費者物價指數EPIEnvironment.Performance.Index環境保護績效指數GDPGross.Domestic.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G7Group.pf.Seven七國集團OECDOrganization
9、.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PISAProgramme.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MIPurchasing.Managers.Index采購經理指數QSQuacquarelli.Symonds夸夸雷利席孟茲,英國負責教育及升學就業的國際高等教育咨詢公司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教育THETimes.Higher.Education.World.University
10、.Rankings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UNThe.United.Nations聯合國UNESCOThe.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WIPOWorld.Intellectual.Property.Organization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七國集團(以下稱 G7)成立于 1976 年,主要成員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作為一個多邊論壇,至今仍是西方主要工業國家領導人進行會晤、討論和協調政策的重要場所,元首會晤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形式。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很多
11、現象、問題不僅僅影響著單一民族國家,而成為了全人類的問題,這些問題依靠單個國家也會難以解決,因此相關全球性問題的討論成為了 G7 的主要內容,以期以“抱團”的形式來影響全球性問題的決策討論,從而形成廣泛的全球性共識。部長級會議是 G7 在重要時刻進行的關鍵性會晤,討論世界范圍內專業領域的問題,這些年來其功能得到了拓展,從單一的協調經濟政策逐漸向政治、安全等層面進行了擴展,現在已經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機制之一。1近年來,G7 推動的全球治理主要議題包含跨國安全、經濟危機、能源政策、生態保護、氣候變化、恐怖主義、跨國犯罪、傳染性疾病等。但也有批評指出,G7 在各類峰會上達成的一致經常無法被真正貫徹始
12、終,同時這一框架也排除了目前世1.邵峰 . 大變局下七國集團的發展動向 J.當代世界 ,.2021(08):65-69.2.CFR.org.Editors,.“Where.is.the.G7.headed?”,.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EB/OL.(2021-06-14).2021-09-16,.https:/www.cfr.org/backgrounder/where-g7-headed界上重要的新生力量國家。2但 G7 國家仍舊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國家集群, 并觀察其在在 “國家發展動力” 的視角下,這些國家整體發展的趨勢如何,仍能為各國帶來有意義的參考和借
13、鑒。2019 年末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稱疫情)成為G7 近期關注的重點之一。2021 年 7 月,G7 峰會的公報針對疫情宣布,將向全球提供超過 10 億劑新冠疫苗,協助全球 80% 成年人接種,公報提出目標,希望在 2022 年底前結束疫情。 本報告將嘗試基于 “國家發展動力” 理論框架,提出一些現有研究的關鍵性指標,用以分析 G7 國家目前在五個力方面的發展,通過分析相關的指標,本報告提請各界注意個體與集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作為國家發展動力每一項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指出不同力之間的交互及耦合關系,以期為各學科的學者提供一個視角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動力,從而在此框架下提出更加細化和具有專業聚焦
14、的指標體系。自“國家”誕生以來,各國都在為生存、發展和繁榮而競爭,國家發展動力不僅在過去和現在決定著國家發展狀態的好壞、能力的高低,更直接決定著國家的未來。所謂國家發展動力,是基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國家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推動力量。在以上認識的基礎上,國家發展動力理論提出將國家發展動力分為基礎動力和驅動力兩類, 基礎動力由 “持續力”和“活躍力”構成,分別指向國家的“硬核”實力和精神動力,驅動力則包括生產力、發展力和創新力三個部分,對應生產、發展和創新等國家發展在不同階段的關鍵要素?,F代意義上的生產力驅動,正如馬克思所言,是以勞動為基礎、以增長為目的、以實現工
15、業化為標志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總體貫穿了第一次革命以來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時間;“發展力驅動”,則是在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實現國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創新力驅動”則是一種更高起點、更高形式的生產力驅動模式,是以思想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為表征,因應信息革命、智能革命、生物革命等革命性變化,推動國家發展更好地為人類進步貢獻力量。根據起到關鍵作用的驅動力不同,國家發展動力理論的報告將國家分成了“生產驅動型”“發展驅動型”和“創新驅動型”三種類型,并對人類現代史上符合以上三種類型的重要國家進行了簡要闡述,其中對于G7 的三個國家:美國、英國和日本都
16、有一定的論述,分析得出美國在人類歷史上堪稱創新力驅動的杰出代表,但目前面臨著發展力衰退這一難題;英國盡管創新力能作為其發展的先驅,但在持續力上略顯不足;而日本則基本面臨活躍力的消逝。主報告對三個國家的發展動力分析主要的依據是歷史發展的分析,與本報告通過近年相關指標分析的研究思路有不同之處。本報告基于國家發展動力理論, 以五個 “力” 為出發點,在每個力下選取不同指標,以對各國在這一方面的發展及就疫情以來 G7 國家的發展動力變化依托 G7 國家的相關指標進行分析。這些指數標準的形成,參考了世界上主流的指數定義方法的形式,首先通過廣泛征求專家意見,并與青年學術代表進行了系統的討論,通過文獻綜述進
17、行了焦點定位,定義出整體的指標體系。從專家到青年研究人員都來自于不同的學科背景,綜合各方意見選取出相關指標,再進行進一步篩選,所有數據的來源都來自于世界上知名的相關智庫、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的報告及各國政府的官方統計數據或權威數據庫。研究團隊對于所有的數據進行了可獲得性的測試,做了一定程度的數據清理,將數據進行可視化的處理,形成初步報告之后,對初稿開展了專家評議,并吸納了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由于本報告會側重疫情前后G7國家的發展動力的變化, 因此參考了OECD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以下簡稱“經合組織”或“OECD”)相關報告對于經濟恢復力維度的框架,來挑選相關的指標,在時間維度上也盡可能進行疫
18、情前后的對比。本報告的相關指數突破了以往單一的標準,在每一個“力”之下都參照了多個相關的指數標準,同時部分的指數標準運用的數據更為復雜和綜合,以期能發現一些趨勢性的變化,并且將側重點放在對未來的展望,特別是與青年相關的指標,從而體現出青年是未來主力的基本判斷。例如,在持續力的部分,在基本的人口要素之外,本報告更關注了高等教育人才的流動,從人才環流的角度提出相疫情以來 G7 國家發展動力變化疫情以來 G7 國家發展動力變化一、“國家發展動力”理論框架下的指標選取0201對前瞻性的指數參考。在活躍力方面,主要考慮所選取指標能否一定程度上幫助國家在疫情期間完成恢復,在日益相互關聯的世界中,是否能夠應
19、對風險和危機1,因此,人的幸福指數以及消費上的信心都能側面反映出國家的整體活力基礎。在生產力方面,不僅考察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現有勞動力情況,而且采用了勞動力參與率的相關的數據,用就業數據、勞動力生產能力的預測的來對比疫情前后該國家或地區的生產力狀況,并聚焦其應對全球性公共危機的恢復能力。對于生產力的構成學界已形成一定的共識,經濟的繁榮不僅僅要關注國內生產總值(GDP)等相關指標,增長應該被放入一個全面化的視角進行審視,政策對于一些社會不平等的固化成為了發展的主要阻礙。在經濟1.OECD,.2021:.“Fostering.Economic.Resilience.In.a.World.of.Ope
20、n.and.Intergrated.Markets”,.OECD.2.S.Martelli,.L.Bartolomucci.And.yet.it.moves:.The.Agenda.against.Inequalities.in.the.G7.and.G20.Global.Policy,.2019.(2:10):.274-278.3.OECD,.2021:.“Fostering.Economic.Resilience.In.a.World.of.Open.and.Integrated.Markets”,.OECD.發展之上,應該同時關注技能培訓的機制、對于兒童和家庭額支持體系、勞動力對于經濟的
21、全面參與和收入的再分配機制,等等。2在發展力方面,本報告重點關注國家整體系統中是否對于發展有所托底,因而聚焦于社會保障的幾個方面。在創新力部分,我們主要關注科技發展的現狀及潛能,因為這些能力會更好應對多樣化的和動態的經濟狀況,并且為國家發展的恢復提供重要的助力,包括對于科研創新的投入和技術領域的治理,等等。3這些指標旨在描述當下,面向未來,從而理解青年目前的整體社會遭遇和面臨的全球環境,描繪這個他們即將“接棒”的世界。以下表 1 是指標的維度、描述本報告采用的數據來源信息。維度指標 描述 數據來源維度指標 描述 數據來源持續力新生兒比例及老齡化程度全面了解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負擔,從而從長期
22、預判某一國家或地區的持續發展后備力量。金融數據網站Macrotrends世界銀行公開數據World Bank Open Data總撫養比總撫養比是一個地區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之和,一般認為總撫養比越低,該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撫養負擔越輕,人口紅利越高。OECD:勞動力數據統計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教育質量 / 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教育質量及其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反映某一國家或地區人力資源的基本儲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教育監測報告UNESCO: 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OECD:國際學生能力評估OECD:PISA各國
23、政府公開數據高等教育人才流動人才流動的基本取向表現了某一國家或地區吸引世界不同國家或地區人口的相關能力從而為該地區提供持續的人力資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學生的全球流向UNESCO: 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新冠相關數據應對突發的國際公共安全事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應對在民眾中的反應,其防治大規模傳染病的總體能力體現了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持續發展上的彈性。數據幫你了解世界:新冠死亡數據Our world in data: Coronavirus (COVID-19)deaths世界經濟指標:新冠死亡人數Trading Economics: co
24、ronavirus deaths全球統計數據庫: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Statista: Rate of COVID-19 vaccine doses administered worldwide益普索:新冠一年之后:全球公眾對公共機構喪失信心Ipsos: COVID-19 one year on: Global public loses confidence in institutions活躍力消費者信心指數消費信心指數由消費者滿意指數和消費者預期指數構成,反映消費者購買愿望和購買力的趨勢和變化。從而表現了該國家或地區民眾對于國家發展的整體信心。益普索: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Ipsos: Globa
25、l Confidence Index采購經理指數反映制造業、服務業的增長、衰退和商業活動的活躍程度,通過調查指標的動態變化來反映經濟活動所處的周期狀態。制造業及非制造業 PMI的發布時間超前于其他統計指標,是監測經濟運行的及時、可靠的先行指標。穆迪分析:采購經理指數Moodys Analytics: 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世界經濟指標:美國 Markit 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Trading Economics: The IHS Markit US Services PMI自殺率抑郁是造成自殺的最主要原因,社會整合程度過高時期與社會失范時期,自殺率都會居高不下。各國官
26、方機構統計數據及世界衛生組織數據 快樂 / 幸福指數不同因素影響著人的幸福感,主要包括經濟、健康、社會環境、法律環境和自然環境。獲得感是活力和幸福感的主要來源??沙掷m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世界幸福指數報告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world happiness report產能利用率產能利用率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就是實際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運轉發揮生產作用。世界經濟指標:產能利用率Trading Economics: capacity utilization生產力國內生產總值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
27、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將宏觀經濟的四大部門(家庭、企業、政府、國際)的支出加總,可將國內生產總值分解為家庭消費、企業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世界銀行:全球生產力報告World Bank: Global Productivity: Trends, Drivers, and Policies世界經濟指標:國內生產總值Trading Economics: 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人們了解和把握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相比進行計算,相
28、較國內生產總值更能反映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性,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準。世界經濟指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Trading Economics: GDP per capita工業生產指數工業生產指數基于一定時期內工業部門的產出計算得出,涵蓋采礦、制造、電力、燃氣和蒸汽以及空調等各個實體部門。由于工業生產發展變化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月度工業生產指數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產力的重要指標。OECD:工業生產指數OECD: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勞動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是單位勞動時間的實際經濟產出。該指標不僅聚焦在勞動力數量,還聚焦勞動力的有效產出,衡量相同數量的勞動力在多
29、大程度上能夠推動發展。OECD:勞動力生產指數預測OECD: Labour productivity forecast勞動參與率勞動參與率是一個經濟體勞動力活躍程度的測度,可由“所有就業或在找工作過程中的勞動力人數”與“勞動年齡人口(一般為15-64歲)”之比。勞動參與率聚焦活躍勞動力對發展產生貢獻的部分,主要通過就業市場數據以了解勞動力對某一國家或者地區的生產力發展是否起到作用。OECD:就業觀察 2021:駕馭新冠危機和恢復OECD: Employment Outlook 2021: Navigating the COVID-19 Crisis and Recovery世界經濟指標:勞動力
30、參與率Trading Economic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040361G72018-2021Macrotrends 201811.96811.5439.41311.2357.49310.4527.627201911.97911.4889.40511.1717.39710.3767.509202011.9911.4339.39711.1077.30110.37.391202112.00111.3779.38911.0427.20510.2247.272789101112132018201920202021(一)G7 國家的持續力表現:人口負擔帶來負面
31、影響抵充人才流動引入及教育培育的高質量人口,疫情一定程度打亂各國持續力節奏。1.ISPI,.EU:.Towards.New.Fiscal.Rules?.EB/OL.(2021-05-18).2021-09-16,.https:/www.ispionline.it/en/pubblicazi-one/eu-towards-new-fiscal-rules-30603由于疫情期間,各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疫情的防控中,一旦 G7 所制定的 2022 年年底之前結束一定的目標達成,在2023年全球的關注點會再次回到國家的整體發展上來。研究顯示,G7 國家中的歐元區國家在財政上最為保守,而政治家們在疫情即
32、將結束之際必須行動起來,未來政策方向的不明確性將會有害于國家發展的整體恢復,G7 中的歐洲國家需要對于財政政策基于更多的關注來形成新的框架, 從而使其更具有持續性地發展, 同時促進經濟增長。1人口及人才都是持續發展非常關鍵性的要素,同時環境的可持續性也將決定各國發展動力的持續性,而新冠疫情相關的情況可能成為各國持續發展的轉折點。從基本的人口數據可以說明該國基本的勞動力供應是否充沛,青年人口的數量會決定勞動力市場是否呈現出萎縮,老年公民占比是否會消耗更多公費資源,從而導致更沉重的社會和財政負擔。從人口數據來看,最堪憂的是日本,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老齡化嚴重,意大利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二、G7 國家
33、發展動力變化分析發展力失業及社會保障對于勞動力的社會保障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能否及時為勞動人口鋪墊了相應的回彈力,尤其是面對逆境的時期。OECD:就業觀察 2021:建立更好的工作世界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OECD: Employment Outlook 2021: A once-in-a-lifetime opportunity to build a better world of work世界經濟指標:失業率、社會保障率Trading Economics: unemployment rate; social security rate基尼系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
34、用指標瑞信:全球財富報告 2021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Report 2018工資增長 / 消費物價指數工資增長率是指本期工資的金額相對于基期工資金額的增長幅度,消費物價指數是根據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比對可以看出工資增長的基本抗通脹能力。世界經濟指標:消費物價指數Trading Economics: Consumer Price Index世界經濟指標:工資增長Trading Economics: Wage growth自置居所比率通過相關比率了解各國的購房壓力從而審視房價泡沫的程度對
35、于整體發展的影響。世界經濟指標:自置居所比率Trading Economics: home ownership rate發展指數目前國際組織對于人類整體發展是否能夠可持續并且在哪個方向上繼續進行所給出的一些關鍵指標。聯合國:2020 年人類發展報告:新前沿人類發展與人類世UN: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0: The next frontier- Human development and Anthropocene 政府信用 / 腐敗指數法制作為基礎的保障對于發展具有基礎作用,是所有制度性保障的根基。透明國際:清廉指數Transparency.org: Corru
36、ption Perceptions Index世界經濟指標:腐敗指數Trading Economics: corruptionOECD:政府信任指數OECD: Trust in government蓋洛普:2020 年全球法律與秩序指數Gallup: Law and order report 2020創新力創新指數排名通過不同組織給出的創新指數來看創新的能力可以從哪些維度進行評判。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創新的基本保障。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創新指數 2021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
37、021OECD:科技指數OECD: 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歐盟委員會:2020 歐盟創新積分榜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 board 2020前 200 名大學數量由于不同的大學排名都會將前沿學術發表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大學也始終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提供者源源不斷的創新科研成果。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QS: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全球大學排名US new
38、s: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 ranking: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互聯網速度互聯網速度是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的基礎設施的表現。測速網:全球網速指標Speedtest: Speedtest global index世界經濟指標:網速Trading Economics: Internet speed專利數量通過申請專利數量、專利授權數量來了解創新產品的大致程度。歐洲專利局:2020 專利指數European Patent Office: Patent index
39、2020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專利授權總量圖 1:G7 國家人口出生率 2018-2021數據來源:金融數據網站 Macrotrends 0605在基本的人口數據之外,本報告也關注撫養比在持續力方面發揮的預測作用。少兒撫養比是一個人口中少年兒童人口數(0-14 歲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15-64 歲人口數)之比,用于反映該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所要負擔的少年兒童比重。數據顯示 G7 國家在 2016-2020 年這五年間的少兒撫養比位于 20%-30% 的區間范圍內,法國的少兒撫養比在這五年間始終位于 G7 國家中的前列,而日本的少兒撫養比卻基本低于其他 G7 國家(見表 2)。表 2
40、. 2016-2020 年 G7 國家少兒撫養比(%)年份(Year)美國(USA)英國(UK)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日本(Japan)加拿大(Canada)意大利(Italy)201628.67027.69820.31329.35220.61124.11721.189201728.59527.95120.59829.26620.52624.13320.971201828.50128.12120.84629.16820.43024.11320.718201928.36628.16921.09429.04620.26124.03420.443202028.23628.1112
41、1.35528.91120.17024.02920.168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G7 國家少兒撫養比走勢圖(見圖 4)顯示,2016-2020 年間,G7 國家的少兒撫養比水平可以明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法國、美國和英國,這三個國家的少兒撫養比位于 27%-30% 區間內,具有較高的少兒撫養比;第二梯隊為加拿大,該國的少兒撫養比波動幅度不大,始終為 24% 左右,少兒撫養比水平在 G7 國家間處于中間位置;第三梯隊為意大利、日本和德國,這三個國家的少兒撫養比位于 20%-22% 的區間內,少兒撫養比水平
42、明顯低于其他G7國家。與此同時,2016-2020年間,法國、美國、意大利和日本的少兒撫養比均出現了下降趨勢,其中意大利的下降幅度最大(約下降了 4.8%);德國、英國的少兒撫養比則出現了上升態勢,德國的上升幅度最大(約上升了 5.1%);加拿大的少兒撫養比水平在這五年間走勢平緩(約下降了 0.4%)。老年撫養比是一個人口中老年人口數(65 歲及 65 歲以上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15-64 歲人口數)之比,用于反映該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所要負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數據顯示 G7 國家在 2016-2020 年這五年間的老年撫養比位于 20%-50% 的區間范圍內,日本的老年撫養比在這五年間始
43、終遠高于其他 G7 國家,而美國的老年撫養比則低于其他 G7 國家(見表 3)。表 3. 2016-2020 年 G7 國家老年撫養比(%)年份(Year)美國(USA)英國(UK)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日本(Japan)加拿大(Canada)意大利(Italy)201623.12028.02432.24430.48945.18024.34334.734201723.79028.38232.64931.25846.27525.04335.164201824.51028.72033.03131.97347.15425.68635.575201925.28929.14433.4
44、5532.70647.80126.38936.107202026.06629.36533.95533.37248.58227.20136.640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G7 國家老年撫養比走勢圖(見圖 5)顯示,2016-2020 年間,G7 國家中的日本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老齡化危機,日本老年撫養比水平始終要遠高于其他 G7 國家,并且也是 G7 國家中唯一一個老年撫養比超過 45% 并不斷接近 50% 的國家,其余國家的老年撫養比均低于 38%,且都集中在 23%-38% 的區間內。與 G7 國家少兒撫養比變
45、化趨勢不一不同的是,G7 國家的老年撫養比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美國的老年撫養比上升幅度最大(約上升了12.7%),其次是加拿大(約上升了 11.7%),英國的老年撫養比上升幅度最?。s 4.8%)。61G72018-2021Macrotrends 2G72018-2021Macrotrends 6ISPI, EU: Towards New Fiscal Rules? EB/OL. (2021-05-18) 2021-09-16, https:/www.ispionline.it/en/pubblicazione/eu-towards-new-fiscal-rules-30603201811.9
46、6811.5439.41311.2357.49310.4527.627201911.97911.4889.40511.1717.39710.3767.509202011.9911.4339.39711.1077.30110.37.391202112.00111.3779.38911.0427.20510.2247.27278910111213201820192020202120188.6859.38211.1589.26910.4277.71210.47420198.7829.39811.2759.31710.6467.75810.56620208.889.41311.3929.36510.8
47、657.80310.65820218.9779.42911.519.41411.0857.84910.749024681012142018201920202021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G742016-2020G727%-30%24%G720%-22%G72016-2020201815.80818.39621.46220.03527.57617.23222.752201916.2118.50921.56320.39128.00217.64823.012202016.63118.65321.68720.75328.39718.1042
48、3.3021214161820222426283020182019202011了 4.8%);德國、英國的少兒撫養比則出現了上升態勢,德國的上升幅度最大(約上升了 5.1%);加拿大的少兒撫養比水平在這五年間走勢平緩(約下降了 0.4%)。 圖 4. 2016-2020年 G7國家少兒撫養比走勢圖 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 老年撫養比是一個人口中老年人口數(65 歲及 65 歲以上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15-64 歲人口數)之比,用于反映該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所要負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數據顯示 G7 國家在
49、 2016-2020 年這五年間的老年撫養比位于 20%-50%的區間范圍內,日本的老年撫養比在這五年間始終遠高于其他 G7 國家,而美國的老年撫養比則低于其他 G7 國家(見表 3)。 表 3. 2016-2020年 G7國家老年撫養比(%) 年年份份(Year) 美美國國(USA) 英英國國(UK) 德德國國(Germany) 法法國國(France) 日日本本(Japan) 加加拿拿大大(Canada) 意意大大利利(Italy) 2016 23.120 28.024 32.244 30.489 45.180 24.343 34.734 2017 23.790 28.382 32.649
50、 31.258 46.275 25.043 35.164 2018 24.510 28.720 33.031 31.973 47.154 25.686 35.575 2019 25.289 29.144 33.455 32.706 47.801 26.389 36.107 2020 26.066 29.365 33.955 33.372 48.582 27.201 36.640 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 G7 國家老年撫養比走勢圖(見圖 5)顯示,2016-2020 年間,G7國家中的日本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老齡
51、化危機,日本老年撫養比水平始終要遠高于其他 G7國家,并且也是 G7 國家中唯一一個老年撫養比超過 45%并不斷接近 50%的國家,其余國家的老202122232425262728293020162017201820192020少兒撫養比(%)美國(USA)英國(UK)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日本(Japan)加拿大(Canada)意大利(Italy)圖 2:G7 國家人口死亡率 2018-2021數據來源:金融數據網站 Macrotrends圖 3:G7 國家老齡化程度(65 歲及以上人口占比)2018-2020數據來源:金融數據網站 Macrotrends圖 4. 201
52、6-2020 年 G7 國家少兒撫養比走勢圖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0807總撫養比是一個地區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之和,一般認為總撫養比越低,該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撫養負擔越輕,人口紅利越高。數據顯示,G7 國家在 2016-2020年間的總撫養比在 48%-70% 區間范圍內,各個國家之間的總撫養比水平有較大的差異,日本的總撫養比因為受到較高老年撫養比水平的影響,始終高于其他 G7 國家,而加拿大的總撫養比水平則始終低于其他G7國家 (見表4) 。表 4. 2016-2020 年 G7 國家總撫養比(%)
53、年份(Year)美國(USA)英國(UK)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日本(Japan)加拿大(Canada)意大利(Italy)201651.78955.72252.55759.84065.79148.46055.923201752.38556.33353.24760.52566.80149.17656.135201853.01156.84153.87761.14167.58449.79956.293201953.65557.31454.54961.75268.06250.42356.551202054.30257.47655.31062.28368.75251.23056.8
54、08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G7 國家總撫養比走勢圖(見圖 6)顯示,2016-2020年間,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的社會撫養負擔是 G7 國家中最重的,是唯一一個總撫養比超過 65% 的 G7 國家,日本的社會總撫養比在 65% 以上,且不斷趨近于 70%,其次是法國,法國的總撫養比水平在 2017 年超過了 60%,加拿大是 G7 國家中社會撫養負擔最輕的國家,總撫養比始終低于 52%。同時,2016-2020 年間,G7 國家的總撫養比也始終呈現出上升趨勢,盡管加拿大的總撫養水平最低,但是加拿大的總撫養比上
55、升幅度最大(約上升了 5.7%),其次是德國(約上升了 5.2%),意大利的總撫養比上升幅度最?。s上升了 1.6%)??傮w來看,G7 國家的撫養比水平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少兒撫養比水平差異化明顯,變化趨勢多元。具體來說,G7 國家的少兒撫養比水平可以明顯的劃分為三組:位于較高水平的是法國、美國和英國,其次是加拿大,位于較低水平的是意大利、德國和日本。法英美三國的較高少兒撫養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這些國家較高的生育率導致(新生兒的出生會增加 0-14 歲的人口的數量,從而提高少兒撫養比)。事實上,法國的生育率持續領跑歐洲各國,除了完善的針對生育構建的社會福利體系外,來自非洲、
56、中東的移民也為法國的生育率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同樣的,意德日三國較低的少兒撫養比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較低的生育率導致。其中,日本少兒撫養比水平基本處于 G7 國家中最低檔,這可能與由年輕一輩的經濟壓力、低欲望社會的形成和對移民的消極態度等因素導致的“超低生育率”有關。與此同時,目前大部分 G7 國家的少兒撫養比呈現下降趨勢,加拿大少兒撫養比水平基本上維持不變,而英國和德國卻出現了上升趨勢,德國的上升幅度最為明顯。這可能與德國在近些年出臺的生育相關政策(例如父母津貼、擴建幼兒園等)進一步協調了女性的工作與家庭關系有關,同時大量生育意愿較高的移民也推動了德國生育率的提高。第二,老年撫養比持續上升,日本老
57、年撫養比水平持續領跑 G7 各國。G7 國家作為發達國家,有著較高的社會發展程度和醫療衛生水平,因此這些國家的個人預期壽命不斷提高,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多,呈現出人口老齡化水平不斷加深的趨勢,從而使得 65 歲以上的人口數量持續增加,最終導致了老年撫養比的持續上升趨勢。與此同時,日本的老年撫養比遠高于其他 G7 國家,這主要由兩個原因,首先日本的老齡化程度是 G7 國家中最高的,據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 2020 年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占全國總人口之比高達 28.7%;其次,日本的出生率水平也處于 G7國家中的末位,據厚生勞動省統計,2020 年日本出生率僅為 1.34,且連續 5 年呈現下降趨
58、勢。日本極其嚴峻的老齡化程度和嚴重下滑的出生率水平形成“合力”:65 歲及以上人口數量不斷增多,而能夠補充到 15-64 歲之間的勞動力數量持續減少,從而綜合導致了日本的老年撫養比要遠遠高于其他 G7 國家。12年撫養比均低于 38%,且都集中在 23%-38%的區間內。與 G7國家少兒撫養比變化趨勢不一不同的是,G7國家的老年撫養比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美國的老年撫養比上升幅度最大(約上升了 12.7%),其次是加拿大(約上升了 11.7%),英國的老年撫養比上升幅度最?。s 4.8%)。 圖 5. 2016-2020年 G7國家老年撫養比走勢圖 數據來源: 根據 OECD:Labour Fo
59、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 總撫養比是一個地區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之和,一般認為總撫養比越低,該地區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撫養負擔越輕,人口紅利越高。數據顯示,G7 國家在 2016-2020年間的總撫養比在 48%-70%區間范圍內,各個國家之間的總撫養比水平有較大的差異,日本的總撫養比因為受到較高老年撫養比水平的影響,始終高于其他 G7 國家,而加拿大的總撫養比水平則始終低于其他 G7國家(見表 4)。 表 4. 2016-2020年 G7國家總撫養比(%) 年年份份(Year) 美美國國(USA) 英英國國(UK) 德德國國(Germany) 法法國國
60、(France) 日日本本(Japan) 加加拿拿大大(Canada) 意意大大利利(Italy) 2016 51.789 55.722 52.557 59.840 65.791 48.460 55.923 2017 52.385 56.333 53.247 60.525 66.801 49.176 56.135 2018 53.011 56.841 53.877 61.141 67.584 49.799 56.293 2019 53.655 57.314 54.549 61.752 68.062 50.423 56.551 2020 54.302 57.476 55.310 62.283 6
61、8.752 51.230 56.808 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 202326293235384144475020162017201820192020老年撫養比(%)美國(USA)英國(UK)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日本(Japan)加拿大(Canada)意大利(Italy)13 G7 國家總撫養比走勢圖(見圖 6)顯示,2016-2020 年間,日本的勞動年齡人口的社會撫養負擔是 G7 國家中最重的,是唯一一個總撫養比超過 65%的 G7 國家,日本的社會總撫養比在 65%以上,且不斷趨近
62、于 70%,其次是法國,法國的總撫養比水平在 2017 年超過了 60%,加拿大是 G7 國家中社會撫養負擔最輕的國家,總撫養比始終低于 52%。同時,2016-2020 年間,G7 國家的總撫養比也始終呈現出上升趨勢,盡管加拿大的總撫養水平最低,但是加拿大的總撫養比上升幅度最大(約上升了 5.7%),其次是德國(約上升了 5.2%),意大利的總撫養比上升幅度最?。s上升了 1.6%)。 圖 6. 2016-2020年 G7國家總撫養比走勢圖 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 總體來看,G7 國家的撫養比水平主要呈現
63、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少兒撫養比水平差異化明顯,變化趨勢多元。具體來說,G7 國家的少兒撫養比水平可以明顯的劃分為三組:位于較高水平的是法國、美國和英國,其次是加拿大,位于較低水平的是意大利、德國和日本。法英美三國的較高少兒撫養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這些國家較高的生育率導致(新生兒的出生會增加 0-14 歲的人口的數量,從而提高少兒撫養比)。事實上,法國的生育率持續領跑歐洲各國,除了完善的針對生育構建的社會福利體系外,來自非洲、中東的移民也為法國的生育率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同樣的,意德日三國較低的少兒撫養比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較低的生育率導致。其中,日本少兒撫養比水平基本處于 G7 國家中最
64、低檔,這可能與由年輕一輩的經濟壓力、低欲望社4547.55052.55557.56062.56567.57020162017201820192020總撫養比(%)美國(USA)英國(UK)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日本(Japan)加拿大(Canada)意大利(Italy)圖 5. 2016-2020 年 G7 國家老年撫養比走勢圖數據來源: 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mmary tables 制作圖 6. 2016-2020 年 G7 國家總撫養比走勢圖數據來源:根據 OECD:Labour Force Statistics: Su
65、mmary tables 制作1009第三,總撫養比持續上升,其主要原因是老年撫養比的不斷上升。綜合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來看,大多數G7 國家的老年撫養比要高于少兒撫養比,并且老年撫養比水平持續走高,這就導致老年撫養比占社會總撫養比的比重會持續增加,最終對總撫養比的持續上升造成顯著影響??梢钥吹?,盡管日本的少兒撫養比低于其他 G7 國家,但是受到較高水平的老年撫養比影響,日本的總撫養比水平要遠高于其他 G7 國家;與此同時,盡管加拿大的總撫養比水平要低于其他 G7 國家,但是因為加拿大 2016-2020年間的老年撫養比水平增長幅度較快(而加拿大的少兒撫養比水平幾乎維持不變),加拿大這五年間
66、的總撫養比水平上升幅度要高于其他 G7 國家。在人口相關的數據分析之外,本報告認為教育的基本質量決定了國家人口的素質,從而決定了是否有持續的人才能夠成為發展的高素質勞動力供給。教育的基本質量可以從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以下稱 PISA)中看出,PISA 主要測試學生認知和非認知技能,并且可以通過查看教育為所有學生提供平等機會的程度了解教育體系的公平性。從PISA 數據來看,日本和加拿大的基礎教育機制相對完善,美英德法都并不出色(圖 7)。 但從高等教育的入學率來說,北美兩國的高等教育入學人口比都相對較高(圖 9),歐洲各國基本位于第二梯隊,唯一的亞洲國家日本在最后。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雖然可以基本描
67、繪一個國家受到高等教育的基本人口比例,卻忽略了高等教育中人才的大型流動對人口構成的作用。相當數量的留學人員會留在高等教育機構所在地發展并為當地經濟及社會做出貢獻,因而看高等教育本國流入與流出人口的比例能對此有一定的發現。對比美國向外流出的學生人數和接納的國際學生人數可以看出,美國出國留學的學生人數僅僅只是接納的留學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美國高等教育在培養大量的各國人才。同時 G7 各國接納的留學生都多于本國向外流動的學生人數,可見 G7 整體的教育質量仍舊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樣的高等教育吸引力也將為本國帶來更多高質量的移民人才,從而在人力資源角度服務于本地的可持續發展。G77G7PISA201
68、9PISA 8G72018495503.7500.3493.7520516.7477470480490500510520530G77G7PISA2019PISA 8G72018495503.7500.3493.7520516.7477470480490500510520530201819.652.872.681.182.121.69201919.642.382.892.71.172.151.72202019.752.462.942.731.171.76051015202520182019202020180.06%0.03%0.04%0.01%0.06%0.03%20190.06%0.04%0.
69、03%0.04%0.01%0.06%0.03%20200.06%0.04%0.04%0.04%0.01%0.03%0.00%0.01%0.02%0.03%0.04%0.05%0.06%0.07%201820192020201984,34938,986122,53899,48831,90348,34575,954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圖 7:G7 國家 PISA 測試成績 2019數據來源:PISA 網站圖8 : G7國家高等教育入學人數 (百萬)數據來源:各國教育部門官方網站圖 9:G7 國家高等教育人數人口占比數據來源:各
70、國教育部門官方網站圖 10:G7 國家在外留學生人數 2019數據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211人口相關數據及其受教育程度為一個國家提供了內部的持續力,環境問題則一定程度上提示人們關注外部持續力的作用。當今國際社會需要共同解決工業文明帶來的諸多問題,通過全球環境治理,攜手推進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如全球變暖)和環境污染已被聯合國列為三大全球性危機。因此,各國意識到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的一些主要驅動因素與那些增加人為病風險、可能導致大流行病的驅動因素相同,需要采取緊急和具體行動,以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進一步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G7國家在實現綠色轉型和清潔能源轉
71、型, 減少碳排放,付諸了大量實踐。七國到 2050 年實現 100% 可再生能源情景的預計能源結構分析結果表明,實現向 100% 可再生能源轉型不僅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而且可以改善公眾健康, 創造更加繁榮的經濟增長,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G7 國家整體在國際上都處于相對領先的位置。研究表明,疫情以來,盡管GDP 有所降低,但令人欣喜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同時降低了2,因此疫情為各國的環境保護帶來一定的變化,各國在疫情之后環境保護績效指數 (EPI) 的得分都有所降低,只有英國和日本不降反升。然而,從 2012 到 2020 年的較長時間尺度看,G7 國家的環境
72、保護績效均在 2016 年達到2.Katharina.Lima.de.Miranda,.Dennis.J.Sonwer,.2021,.“How.Covid.19.changed.the.world”,.Global.Economy.and.Development.at.Brookings.最高值,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但近十年總體來看,G7 國家的環境保護績效仍有不同程度提升。2020 年,G7國家 EPI 在全球總排名中,英國、德國和法國總體處于較高水平,其他四國分別位于 10-30 位之間。環境保護績效指數是基于環境健康與生態系統活力兩大環境測評標準,反映了農業、空氣質量、生物多樣性和環
73、境、氣候與能源、森林、漁業、健康影響、水資源、水與衛生共九個方面保護與管理的可持續性。2012 年以來的績效指數趨勢表明,G7 國家的環境健康政策和生態系統活力政策在減輕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壓力,以及促進生態系統活力和健全的自然資源管理發揮了作用。從 2020 年環境健康指數和生態系統活力指數看,G7國家中表現最好的是英國,其次為法國和德國。加拿大雖然在環境健康方面表現優良,但是生態系統活力排名相對靠后,排名全球 38 位,與之相關的要素包括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保護、森林覆蓋面積減少程度、魚類資源過度捕撈情況、應對氣候變化、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強度、水資源保護與廢水處理、農業氮的可持續性管理等。以
74、氣候變化應對為例,全球氣候變化危害人類健康和安全,以及所有人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系統和資源。氣候變化是由化石燃料燃燒、土地使用變化和其他來源產生的2019 987,314452,079311,738229,623182,748224,548106,611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EPI 以五個經調整的排放增長率指標跟蹤 G7 國家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四種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趨勢,對 2008 年至 2017 年的十年數據計算了排放量的平均年增減率,然后根據經濟趨勢調整這些速率,分離與政策相關的變化,而不是簡
75、單地捕捉經濟起伏的影響。分析效果發現,英國和法國表現不俗,全球排名為第2 和第 4 位,其次為德國和美國,而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分列 24、27 和 37 位。水是提供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確保公共健康和維持農業、采礦、制造業和城市發展等全球產業的基本要素。這些用水密集型的需求,加上氣候變化,正在給世界各國的水供應和質量帶來負擔。水污染和浪費使用淡水危害環境、經濟和公共健康的長期福利,使有效的廢水管理成為自然和社會的基本需要。將人們與足夠的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連接起來,在許多方面對環境有益,并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G7 國家中,英國和德國在水資源保護和廢水處理方面表現最佳(圖 14)。疫
76、情的出現可能成為各個國家持續力的拐點。聯合國2021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表明,未能達到最低閱讀熟練水平的兒童和青年人數增加了 1.01 億人,抹去了最近二十年來在教育領域所實現的發展成果。新冠疫情危機同時加劇了現有的不平等,威脅著 16 億非正規經濟領域勞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220142016201820200510152025303540EPI圖 11:G7 國家本地接納留學生人數 2019數據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圖 12:G7 國家環境保護績效指數 2012-2020數據來源:耶魯大學環境保護績效指數圖 13:2020 年度 G7 國家環境保護績效指數(E
77、PI)、環境健康和生態系統活力指數在全球的排名數據來源:耶魯大學環境保護績效指數1413動者的生計,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基尼系數在許多國家出現顯著上升。一些評論認為疫情防控本身可能會起到調節人口結構、人才結構等的作用。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疫苗接種率以及對于政府抗疫的信心都成為了下一個起點之前重要的鋪墊。各國對于政府疫情期間的信心都在走低,以日本降幅為最大(圖 17)。疫情對各國在持續力的發展上都產生了一些打擊,打亂了各國發展的節奏,但各國的疫情防控是否真的起效,其政策優劣如何事實上現在未能有定論,并且有很大的地域及社會各方面條件限制。疫情相關的數據在持續變動中,與各國疫苗大規模接種的時間點、疫苗品類
78、,治療藥物到位情況,旅行限制,節假日都有極大的關聯,并且動態變化的幅度并不容小覷,因而本報告這方面的相關數據只作為階段性的參考。0204060801001202020.06.30117,02843,9068,97329,8439738,59134,7672020.12.31344,22772,54833,07164,6323,34915,60674,1592021.06.30604,502128,14090,875111,11114,78126,295127,566(2021.09.11)659,169134,11492,598115,48816,69027,170129,8850100,00
79、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2020.06.302020.12.312021.06.30(2021.09.11)2020.02.07-2020.02.1068%65%50%56%63%70%2021.01.28-2021.01.3147%37%54%36%24%60%0%10%20%30%40%50%60%70%80%2020.02.07-2020.02.102021.01.28-2021.01.312020.12.310.841.450.24000.220.072021.06.3097.63114.7689.3679.6135.519
80、9.0585.31Current(2021.09.10) 112.56 135.31 123.93 134.47112.2142.55 133.470204060801001201401602020.12.312021.06.30Current(2021.09.10)圖14:G7國家水資源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績效指數 (2020年) 數據來源:耶魯大學環境保護績效指數圖 15:G7 國家新冠累積死亡人數 2020 年至今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圖 16:G7 國家疫苗接種率(每 100 人接種針數)2020 年至今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圖 17:G7 國家政府信心指數 2020 年至今數據來源:益
81、普索1993 2011 2021中國國家發展動力報告 1615國家的活躍力的重要來源是在面對風險時候能否進行有效應對。OECD 的相關報告認為新世紀以來,全球共同面臨的最重要的兩大危機便是各國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這兩大危機為人類社會留下深重的傷痕,同時也提請全球注意到了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梢娫谖C中,一些短板才會顯現,并且也會恰恰通過恢復的過程,檢驗了國家的活躍力程度。該報告提出,國家的持續發展需要對于風險有充分的預估,這些風險包括氣候變化、安全威脅、網絡攻擊等等,這需要全世界都能認識到經濟系統的脆弱性,能夠建立機制來一定程度吸收沖擊,并建立起更為迅速的韌性全球供應鏈在其中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82、,物流、運輸、采購、規劃和溝通都是其中重要的步驟,這些步驟的細化有助于進一步應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和災難性的事件,需要事先進行壓力測試,從而保障可持續的運作。1換言之,在面對風險時,活躍力能夠使得國家擺脫困境,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本節對于活躍力指標的選取將以政治、經濟、社會、民眾的不同層面進行。1.OECD,.Reports.to.G7.on.need.to.strengthen.economic.resilience.against.crises,.EB/OL.(2021-03-23).2021-09-22,.https:/ 一旦個體的效能感較低,對于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度就降低了。 加拿大、德國和
83、日本在政府效能方面表現出在較高位置,但在 2020 年都有一定走低的態勢,意大利在這一方面仍舊在 G7 中顯示出顯著弱勢。但總體來說,七國的效能感都較為平穩,可見政府制度本身也都處在較為穩定的狀態。美英日事實上從上世紀 90年代開始都進行了一輪提高政府效能的改革。美國以新公共主義為策動,將績效評估制度化、法制化,多種機構都有相關的評估機制。英國則強調民眾回應和互動,從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日本則從評估組織的多元化入手,數值化評估結果,并觀測積極和消極的影響。這些舉措的影響可以是長期的,由于參與規模的廣泛性,這種提效從而增強效能感的模式為活躍的生產打下了基礎。(二)G7 國家活躍力基礎:政府效能和
84、經濟產能組成的 (二)G7 國家活躍力基礎:政府效能和經濟產能組成的 社會因素對個體造成的相關影響組成一對動態互動關系 社會因素對個體造成的相關影響組成一對動態互動關系22 G79020202021202120210.000.400.801.201.602.002.40201820172019201820202019從經濟角度來說,產能利用率表現出實際生產能力到底有多少在運轉發揮生產作用,以觀察產能過剩程度,也極大說明了經濟上整體的活躍度問題。產能利用率事實上體現的是國家在生產能力上的革新速度,科研及技術創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優化流程的功能,從而可以提升產能,因而也就顯現出國家在革新上的活力如
85、何。日本在這一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英國在疫情后的 2020 年掉到了七國中的最后,但在 2021 年有所反彈,事實上所有的國家在 2021 年都有所回彈,而目前 2021 年在七國中處于低位的是美國。這與美國以創新驅動的國家形象并不相符,因而是值得深入研究其矛盾的原因。20212020PMI50%PMI5020203-56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2018201920202021微觀層面,消費的信心顯示出了整體經濟上的活躍度,一定程度反映了經濟整體是否景氣,也能看出消費者對于未來經濟和消費的而一種預期,在疫情期間很多因素可能都會影響消費者信心指數,包括人的心理狀態、認
86、知變化和對于疫情終結的看法等等??梢钥闯?2021 年相較于2020 年人們在這方面的信心指數都有所回彈,但日本在這一方面則顯現出在一個低位,體現出社會整體的活躍力不足。企業的采購、生產和流通變動情況從生產端反映經濟整體活躍情況,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從生產、新訂單、新出口訂單、產成品庫存、采購量、從業人員、供應商配送時間、生產經營活動預期等分類指數得出反映全體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變動的指數,以 50%為分界點,當 PMI 指數高于(低于)50,經濟總體較上月擴張(收縮)??梢钥闯?2020 年 3-5 月采購經理人指數受疫情影響出現劇烈收縮,但是在 6 月以后強勢復蘇,表明各國
87、生產能力恢復迅速,其中日本受疫情影響恢復較為緩慢。圖 18:G7 國家政府效能指數 2018-2020數據來源:世界銀行世界治理指數(世界治理指數的報告每一年更新前一年的數據,政府效能從弱到強的數值為 -2.5(最弱)到 2.5(最強)圖 19:G7 國家產能利用率(%)2018-2021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1817個體的層面也需要考慮總體民眾在心理上的感受,以自殺率(抑郁傾向)以及幸福指數為重要的參照指標,只有整體民眾在心理上較為健康才能活躍地投入到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去。自殺的生理表征,與抑郁等精神疾病密切相關,而其社會表征,包括生活壓力、情感關系、個人挫折等方面。自殺率,體現出個體與社會之
88、間的內在關系,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響。幸福作為一種心理狀態,與物質并沒有必然的關系,而是受到文化特質、人際關系、社會預期等方面的影響。幸福指數的基本數據評判標準包括,人均實際 GDP、社會支持、健康預期壽命和自由度等方面的相關數值。從相關的數據可以看出,疫情之后,自殺率在各國似乎都有減少的態勢,但日本仍舊保持在高位,意大利在末端;而在幸福指數方面,意大利盡管在倒數第二的位置,確實增長幅度最大的國家,因而盡管意大利在很多其他的指標上似乎都呈現出落后的姿態,但作為個體的意大利國民對于生活的滿意度似乎還是比較高的。綜合兩份數據,加拿大的幸福感比較高,自殺率相對也比較低。2025303540455055
89、6065702018201920202021303540455055606502468101214161820182019202020215.5005.9006.3006.7007.1007.50020182015-201720192016-201820202017-201920212018-2020只有在人認為未來充滿希望的時候,才能為現實存在的問題去尋找解決和改善的方式,而進步和發展的本身并不局限在經濟增長,而應當是多元化的,有研究就曾提出幸福感的獲得的同時,也要參考各國在實現民眾的幸福感的過程中對于全球能源的消耗到底有多少,從而發現,北歐國家盡管幸福指數頗高,消耗的能源也是非常驚人的,而
90、南美的一些國家,在消耗較少能源的前提下,仍能有比較高的幸福感,因此可見幸福感的活動期衡量標準仍舊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上更為多元化,并且由此也可見活躍力和持續力在微觀數值層面的耦合關系。產能提升的問題所引發的創新力的追求,同時也能看出活躍力與創新力之間的關系,而創新力在提升產能,提高效率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向創新力驅動不斷靠攏。同時,人與人的聯結活動、關心周圍的世界能切實增強人的幸福感,這一點反過來也能作用于社會整體的活躍度,讓民眾產生學習的動力,創造更具有知識屬性的社會,從而形成更強的持續力,推動國家的發展。圖 20:G7 國家益普索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變化趨勢 2018-2021數據
91、來源:益普索圖 21:G7 國家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變化趨勢 2018-2020數據來源:wind 數據庫圖 22:G7 國家人口自殺率 2018-2021數據來源:各國衛生部門的相關數據圖 23:G7 國家幸福指數 2018-2021數據來源:世界幸福報告,世界幸福報告的統計年份為該報告公布年份前三年的綜合結果2019盡管在國際學界,生產力的發展已經不能僅僅依靠GDP 的相關指標來進行簡單的判斷,但 GDP 仍舊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最核心、最直觀的指標。GDP 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所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包含商品和勞務,是國家經濟實力增長的重要指標,
92、更反映了一國的國力與財富。在這一點上,G7 國家的歷史上的地位應當被重視,統計顯示,G7 成員國的 GDP 總和目前占有全球經濟的 45%,而在 30 年之前其 GDP 總和占到了全球經濟的 70%,近年來G7 國家 GDP 增長緩慢,正逐漸失去對全球經濟的壟斷性優勢,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與影響日益下降。而在疫情期間,G7 國家的 GDP 也因為疫情受到了影響,產生了顯著的下降,上圖所示,從 2018 年到 2020 年的整體GDP來說似乎表現還不明顯, 似乎各國都還算平穩,美國在穩中有輕微的下降。但人均 GDP 的下降各國事實上都還是比較明顯,最為顯著的是英國,到了 10.4%,最低的是日本,在
93、 3.80%,事實上,G7 的人均 GDP 增長率均為負值,可見疫情還是為 G7 整體經濟帶來了比較顯著的負面影響,而長期來看,是不是會有持續的影響,這種向下的走勢會持續多久,都將有賴于疫情結束的時間和各國對于非常時刻的政策應對。25G7GDP2018-2020windG7GDP20182020GDPGDP10.4%3.80%G7GDPG7-25-20-15-10-5052018-032018-052018-072018-092018-112019-012019-032019-052019-072019-092019-112020-012020-032020-052020-072020-092
94、020-112008G72013-2017G72008202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201820192020GDP-12.00%-10.00%-8.00%-6.00%-4.00%-2.0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GDP(三)G7 國家生產力樣態:工業生產指數體現整體能力, (三)G7 國家生產力樣態:工業生產指數體現整體能力, 勞動參與展現個體對整體的貢獻 勞動參與展現個體對整體的貢獻圖 24:G7 國家在全球 GDP 中的份額在降低數據來源:世界銀行圖 25:G7 國家 GDP 增速
95、(2018-2020,季度同比,不變價)數據來源:wind 數據庫 圖 26:G7 國家人均 GDP 2018-2021數據來源 : 世界銀行圖 27: G7 國家人均 GDP 2020數據來源:OECD 各國基礎數據2221另外,在基本的經濟框架之外,國家的勞動力是否真的能夠有效率地投入生產中去也顯得尤為重要,OECD 構建了重要的生產力指標勞動生產力預測,勞動生產力被定義為每小時真正工作產生的 GDP,G7 國家中目前在近四年內保持著穩定或者上升的只有加拿大和美國兩國,其余在 2020 年都遭遇了明顯的下滑,盡管在 2021 年都相較 2020 年有所反彈,但回到了 2018 年同等高位的
96、也只有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從工業生產來看,2008 年金融危機后 G7 各國生產力在刺激政策下有所恢復,并在 2013-2017 年保持穩定,疫情期間受到較大沖擊。其中加拿大在近年來工業生產表現較好,日本工業生產在 G7 國家中最為落后。工業生產指數的升降幅度能夠反映經濟生產繁榮或衰退的強度,若排除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和 2020 年疫情沖擊的影響因素,G7 國家工業生產指數總體表現平穩,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可能是 G7 國家現在需要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28G775808590951001051101152009-012009-082010-032010-102011-052011-1220
97、12-072013-022013-092014-042014-112015-062016-012016-082017-032017-102018-052018-122019-072020-022020-092021-04G70.80.850.90.9511.051.11.152018201920202021再觀察 G7 各國的勞動參與率,勞動力參與率是指年齡在 15 歲及 15 歲以上的人口中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口比率,可以從圖中看出,所有國家的勞動力參與人口比例都下降,勞動力參與最高的在疫情之后是加拿大,63.91%,最低的是意大利,48.4%。參與勞動的人口比例降低將會使失業率等勞動力市場數據
98、失真,低估經濟沖擊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從而整體影響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或者以生產力為驅動的發展模式。454749515355575961636567201820192020%勞動力是影響經濟增長的最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勞動參與率反映一國或者地區的勞動力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程度。勞動參與率的影響因素包含了教育、就業環境、社會法治環境等等,同時也存在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雙重影響,因而對各國生產力的相關指標,需要從勞動生產率入手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同時,勞動參與率本身如果在單一國家遇到挑戰,這樣問題的解決有時又以產能的提升、技術的革新為重要的解決手段,這對于生產力的提高和創新力的激發都有重要的作用
99、。圖 28:G7 國家工業生產指數數據來源:wind 數據庫 OECD圖 29:G7 國家勞動力生產指數預測 2018-2021數據來源:OECD 勞動力生產指數預測圖 30:G7 國家勞動力參與率 2018-2021數據來源:世界銀行2423國家發展力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于國家政府治理的相關信心,是國家整體發展的整體制度保障,G7 國家對于在何種情況下的危機,政府可以進行干預并且執行何種原則一直以來有比較明確的倡議1,但事實上這些干預的原則在危機產生的背景下,也可能會為國家整體推進向1.OECD,.2021:.“Fostering.Economic.Resilience.In.a.Wor
100、ld.of.Open.and.Integrated.Markets”,.OECD.前發展產生一定的阻力。下圖中 2019 到 2020,G7 國家的民眾對于國家政府的總體信心都有增長,但如果看各國對于司法系統的信心或者看對于腐敗的數據,這個圖景就會更加復雜。從政府的清廉程度、政府的信用指數以及法律與秩序指數看出,德國在 G7 中都處于領頭羊的位置,與之并駕齊驅的是加拿大。日本呈現出政府較為清廉,同時法治健全,但政府信用度并不高,因此在對政府信心的表現上,也呈現出在中游的位置。意大利在所有的幾項指標中的排名都是末尾,其對政府的信心也是歷來在低位上,但卻在疫情期間呈現出陡增的上升趨勢,可能是邀請了
101、中國專家傳授防疫經驗以及防疫政策所產生的效果。美國在幾項指標中都處于中游偏前的位置,大部分這方面的指標呈現出細微的增長,可見民眾對于抗疫中政府效能的表現似乎是比較滿意的。(四)G7 國家發展力面貌:政府治理、社會保障需要相輔相成,為個體發展托底和助力,再反作用于整體發展G7G7920192020G731G72015-2020:G79OECD, 2021: “Fostering Economic Resilience In a World of Open and Integrated Markets”, OECD.20187180807273815220196977806973775320206
102、77780697477530102030405060708090201820192020201831.442.159.338.138.56120.1201936.334.156.838.241.154.922.2202046.534.765.44142.36037.5010203040506070201820192020圖 31:G7 國家對于國家政府的信心走勢 2015-2020數據來源 : 蓋洛普世界民調圖 32:G7 國家清廉指數 2018-2020數據來源: 透明國際圖 33:G7 國家政府信用指數 2018-2020數據來源:OECD 統計2625社會保障方面,從失業率來看,美國和加
103、拿大在2020 年失業率都有了急劇的攀升,因而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美國和加拿大在勞動生產指數方面能夠保持突出的增長了,政府高額補助和市場需求萎縮造成勞動生產率較低的失業人口首先離開勞動市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剩余下來的勞動人口的生產效率。失業的數據與社會保障的比對來看,德國擁有最高的社會保障覆蓋率,其失業率也并沒有因為高福利而明顯增高,而美國從長期看來,失業率在2020 年超越了英國、德國、日本,僅僅只是在 G7 的中游位置,其社會保障制度的覆蓋率僅僅只高于日本和加拿大兩個國家,而其基尼系數卻是 G7 中最高的,這位社會整體的發展能力埋下了隱患:貧富差距進一步通過工作的獲取拉開,失業的人口也并得不到
104、好的社會保障,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會因此形成。即使在工資增長率上德國在 2021 年出現了負增長,但社會保障的托底和較低的失業率預計將會幫助國家度過這一階段的發展難關,但仍舊可能存在隱患的是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可能會給未來的兩年發展帶來一定的后遺癥作用。同樣的,加拿大也面臨類似的情況。日本的工資增長在2021年回復到正值, 得益于其失業率一直保持在低位。美國工資增長在 2021 年是較為顯著的,大量的政府財政補助導致勞動參與率下降,降低的勞動市場供給提升了就業人口的工資水平,同時引起注意的也有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2021 年已經達到了 5.2%,到了值得警惕的時刻。34G72018-2019202
105、02020G7G735G72018-2021OECD 20188386888585868120198583868585868376788082848688902018201934G72018-201920202020G7G735G72018-2021OECD 20188386888585868120198583868585868376788082848688902018201920183.894.083.49.012.435.9110.6920193.683.843.168.432.365.731020208.114.543.8682.799.69.3120215.864.863.778.09
106、2.848.19.87024681012201820192020202120212021202120215.2%0510152025303540450.4140.3660.2890.2920.3340.3010.3300.050.10.150.20.250.30.350.40.45圖 34:G7 國家法律與秩序指數 2018-2019數據來源:蓋洛普國家法律與秩序指數圖 35:G7 國家失業率 2018-2021數據來源:OECD 統計數據(月度數據,取算術平均數)圖 36:G7 國家社會保障覆蓋率 2021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圖 37:G7 國家基尼系數 2018/2019數據來源:OEC
107、D 統計數據(美國:聯邦儲備經濟數據)2827G720184.203.501.400.201.501.701.8020194.702.700.700.20(0.20)3.500.6020203.884.600.400.30(3.00)6.900.60202110.108.30(2.00)0.600.100.700.70(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820192020202120182.442.291.731.850.982.271.1420191.811.741.451.110.481.950.6120201.230.990.510.
108、48-0.020.72-0.1420215.202.043.871.87-0.303.722.14-101234562018201920202021通過各國自置居所的比率可以了解各國的購房壓力從而審視房價泡沫的程度對于整體發展的影響。自置居所可整體社會帶來明顯效益,包括提升公民參與度及維持社社會經濟的穩定。近三年來 G7 的自置居所比率并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德國在這一方面的數據相對來說顯著較低,其獨特租住政策、房地產定價體系以及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有效滿足居民住房需求,因而為了保障國家的發展力,政府的角色的戰略方向如何決定了國家以什么樣的體系去面臨危機事件。 而社會的穩定、公民的參與是國家發展力的基
109、本保障,聯合國所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便是評估人類發展三大基本維度健康長壽的生活、知識和體面的生活水平所取得平均成就,可以看見,德國確實在這些方面基于國民的發展以更多的支持排在首位,意大利仍舊在 G7 中處于末尾。40G72019IBISG741G72018-2019GDPGDP65.165.251.565.161.269.372.40102030405060708040G72019IBISG741G72018-2019GDPGDP65.165.251.565.161.269.372.40102030405060708020180.920.920.9390.8910.9150.9220.88320
110、190.9260.9320.9470.9010.9190.9290.8920.840.860.880.90.920.940.9620182019人類發展指數可以幫助揭示國家的優先發展項,幫助不同國家發現發展中的薄弱項,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預警,但人類發展指數以壽命、教育及 GDP 作為主要的指標仍有改進并復雜化的空間,而各界也提出展望,讓各地根據自身情況和相關數據的可獲得性制定本身的指數以避免評分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的偏差。即使如此,我們也能看到,在關注發展力度的同時,持續力中的人口及教育相關數據、生產力中的 GDP 數據也在起到解釋的作用,可見在人口成為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機制方面,經濟發展相關指數
111、的不可替代性方面,對于這些力對國家發展的正向作用,各界也是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共識的。圖 38:G7 國家工資增長率 2018-2021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月 / 季度數據,取 12 月 / 第四季度,2021 年按最新值計算)圖 39:G7 國家 CPI 2018-2020數據來源:wind 數據庫及世界銀行公開數據(2021 年按最新值計算)圖 40:G7 國家自置居所比率 2019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加拿大:IBIS 世界數據庫)圖 41:G7 國家人類發展指數 2018-2019數據來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3029另一個從投入的角度來看,應該是各國的科研機構在世界的領先程度,高等教育
112、在全球范圍內的入學率增長,刺激了大學及其專業排名的產生和發展。這些排名多由第三方機構通過收集的數據和自定義的標準進行統計和排名,用以給公眾進行參考。隨著國際化越來越成為一個大學發展程度的指標,國際化也成為了學校應對復雜全球化環境的一大重要策略和必備素質,大學及其學科排名成為了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大學排名被認為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而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則和高質量的科研產出以及科研人才培養息息相關。盡管高校排名需要通過其細節的指標來辯證看待其名次,但一段時間內的高校排名情況,尤其是基于地區的情況,確實也能顯現出某一地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情況。目前全球的主要排名有 4 個,分別是:英
113、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志及愛思唯爾科學公司發布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上海交大發布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英國席孟茲公司發布的QS世界大學排名和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布的全球大學排名(US News)。表 5:四大世界大學排名的基本情況ARWU 上海交大QS 席孟茲THE 泰晤士US News 美國新聞創建年份2003200420102014發布間隔每年每年每年每年覆蓋高校數量5009168001250評價目的側重科研,關注與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側重商業價值,為學生及家長、投資者、雇主等利益相關者全方位提供大學的科研、教學、師資、聲譽等信息數據收集文獻統計法(互聯網)問卷調查及
114、文獻統計法(互聯網)問卷調查(與機構對接)問卷調查及文獻統計法(互聯網)評價方式定量定性與定量定性與定量定性與定量主要指標以學術為導向的教育、教師、科研質量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師均引用率、國際化水平大學聲譽、引用、產業收入、國際化大學聲譽、學術研究和博士生培養信息來源:Fernanda Leal, Luciane Stallivieri 及 Mario Cesar Barreto Moraes 的發言: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iza-疫情實際上推動了新一輪的數字化改革,盡管疫情之后,很多面對面的接觸會再次恢復,但遠程線上工作的模式、電子商務、電子醫療、數字
115、化政府服務和電子支付都會在疫情過去之后可能仍然會成為生活的常規模式。1因此國家發展的新模式必然邁入更加創新力驅動的階段。在創新力驅動的保障前體中,數字化所需的、與創新發展緊密相連的基礎設施、政策及資金支持,及人才對于相關行業1.OECD,.2021:.“Fostering.Economic.Resilience.In.a.World.of.Open.and.Integrated.Markets”,.OECD.的整體投入,都將決定某一國家或地區能否成功進入賽道?!澳繕藢虻膭撔抡摺睍?G7 范圍內被進一步推行,以進一步服務于國家戰略,各國政府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會持續增加。從研發的支出來看,美國
116、在金額上遠超各國,日本則突出在其研發經費的 GDP 占比,達到了 3.28%,英國、加拿大、意大利的研發支出情況及其在 GDP 中的占比都不盡如人意,為未來科研創新的發展蒙上陰影?;ヂ摼W速度是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的基礎設施的表現,是很多國家新型經濟形態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手機移動端及智能電話的普及使得很多業態都有了“互聯網 +”的性質,因此互聯網速度是新型經濟形態的重要助力因素。從數據顯示,美國固定帶寬和移動數據都相對比較領先的國家有美國和加拿大,日本和法國都在移動數據方面顯示出一定弱勢,因而由創新引領的新經濟形態在這兩個地區的發展確實相對更加保守。(五)G7 國家創新力驅動的關鍵:資金
117、投入、硬件支持、 人才流動形成的共同教育作用缺一不可G710“”G7GDP3.28%GDP42G72018OEDC“+” 10OECD, 2021: “Fostering Economic Resilience In a World of Open and Integrated Markets”, OECD.00.511.522.533.5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GDP91.0179.0170.4873.2761.5985.9150.7195.5593.73126.44199.68179.43174.5397.340501001
118、50200250圖 42:G7 國家研發支出情況 2018數據來源:OEDC 圖書館圖 43:G7 國家互聯網速度 2021 年 7 月數據來源:世界經濟指標3231tion in Academic Rankings, 發 表 于 Faubai Conference 2017-New Trend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E: Social En-gagement and Innovation, Porto Alegre, 2017;Marlo M. Vernon, E. Andrew Balas ;Shaher Momani 的期刊文章:Are Univers
119、ity Rankings Useful to Improve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 發表于 PLOS,DOI: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193762 ;以及梅雄杰、李志鋒的期刊文章本體與模式:“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研究述評,發表于現代大學教育2018 年第 2 期,第 76-84 頁。2.白起 .“無盡前沿“到“一攬子立法”:外部對抗與內力提升在科技競爭中的雙重加碼 .EB/OL.(2021-06-04)2021-11-03,.https:/ 200 名高校的數量遙遙領先,在最為注重科研成果的上海交大榜單
120、中占比數量更為突出,但是無論在哪個榜單中,美國的高校都有減少的趨勢。各國高校在近 4 年內的大學排名都在一個比較穩定的數量上,所有的增減都在個位數的范圍內,最大的降幅也出現在美國上,在上海交大的前 200 名中, 美國高校從2018年的69所下降到了2021年的62所。體現出在高等教育發展上,美國的優勢正在逐漸變小,但是短時期內仍舊是很難超越的存在。但同時,由于在持續力方面有所指出的,高端人才的高度流動,創新力與持續力在人才方面的相互作用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海外人才培養歸國服務和建設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也為國家發展帶來持續的創新動力。從產出的角度來看, 目前美國的專利數量也依舊超前,德國
121、和日本也依然在數據上維持著發明創造強國的形象。事實上單一的專利數量并不能概括國家創新產品的全貌,尤其是產學研的聯動機制,產業相關的政策在其中還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美國在今年5月27日通過了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法以 290 億美元的預算分別投入到核心研發任務 (15%) , 有82.3億美元與促進STEM教育有關,盡管法案在資金分配方面引起了各方的不滿2,但仍舊可以通過法案看出美國在前沿科技方面的野心。在專利數量上不占優勢的加拿大在反思自身創新能力不足的基礎上,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有非常突出的做法,加拿大政府在區域范圍內推行網絡化的技術轉化大學中心(CCTTs),其運行的基本模式是瀏覽并匹配
122、大學的研究項目,并且幫助其落地。 不同的省份都有類似組織, 目前有40個分支左右的 “技術獲取中心”。其次,在加拿大的法語區魁北克,區域的大學研究成果商業化組織叫做 Univalor,他們僅專注于促成科研成果商業化的過程、吸引投資人、做市場調研和做商業計劃,并不從科研成果分成中獲利,而是希望這些項目真正盈利之后可以對他們有所捐贈。3因而對于 G7 國家的創新產出需要結合其資金投入、人力投入、政策投入、技術投入等多方面來綜合判定其未來的發展。01020304050607080201820192020202120182019202020212019202020212018201920202021T
123、HEARWUQSUS news從目前公布的創新指數來看,G7 國家仍舊顯示出在創新方面的基礎實力。疫情盡管對這些國家都有些許影響,但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因而創新力的產生會相對于之前的生產力和發展力來說更少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約,更加依賴于國家整體戰略的制定和發展側重點的布局。45G72019-2020G746G7G7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19202001020304050607020192020202145G72019-2020G746G7G7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2019202
124、0圖 44:G7 國家在四大高等教育院校排名中前 200 名高校數量對比 2018-2021數據來源:四大排名官方網站圖 45:G7 國家專利申請數量 2019-2020數據來源:歐洲專利局圖 46: G7 國家創新指數數據來源:世界知識產權組織3433從以上數據來看,G7 國家目前在世界舞臺上仍舊是國家發展實力的象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是各國發展的標桿。然而,G7 的這一戰略聯盟也存在很多現實的問題,例如,目前在 G7 將消除不平等和推行更加包容的相關政策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盡管 G7 各國看起來似乎有比較明確一致的政策傾向,但卻沒有針對單一國家的政策實施保障。1這在 G7 可能所有
125、的峰會之后都是可能出現的問題,即意向達成但因為各國各有訴求卻很難落地,這是 G7 國家內部的矛盾,有一些事項無法達成一致,包括1.S.Martelli,.L.Bartolomucci.And.yet.it.moves:.The.Agenda.against.Inequalities.in.the.G7.and.G20.Global.Policy,.2019.(2:10):.274-278.2.CFR.org.Editors,.2021:.“Where.is.the.G7.headed?”,.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100.貿易、氣候和移民相關的政策。2。在外
126、部的問題上,目前G7 也受到了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的挑戰,從以上的發展實力也可以看出,意大利早就無法與其他六國保持一致,并且有評論指出,G7 國家目前沒有納入新生的世界強國是不合理的。然而從本報告的不同指標,也能有所體現的是,國家的發展及其動力并不是一個單一的經濟指標可以解釋和描述的,意大利盡管在各類指標中都相對弱勢,但從更為廣闊渠道的文獻資料來看,其在產生持續力的創新政策方面確實有不少投入, 但在現階段還很難看出效果, 例如,意大利推行的全納教育模式、青少年閱讀推廣及出版業的蓬勃發展、產學研的區域聯動機制等方面的政策,都是面向一個更可持續的未來的相關政策,而這些政策的受益者恰恰可能成為推動國家
127、發展的新生動力。另外目前,G7 也顯示出多邊主義衰落而部落主義抬頭的趨勢。3這使得 G7 在發展方面明顯各自為政。同時,也有研究指出,人的基本需求及目標應該被納入政策的制定中來4,而似乎 G7 的峰會關注的更多是戰略設定的問題,而忽略了普通人的基本政策訴求。在這其中,青年人的訴求及其在發展中真正承擔的作用在很多時候未被正視。在以上的五力分析中,可以看出每一個力中事實上都指向青年人成為五力更好耦合的關鍵,持續力中的教育指向的年齡階段,常常被認為指向青年及以下的階段;活躍力中青年人對于消費的信心,是世界各類組織報告目前關注的重點;生產力中,青年人在勞動中的參與率可能直接影響了國家在下一階段的發展狀
128、況 ; 發展力指向減輕青年的壓力,釋放這一人群的負擔將帶領國家走入更高的階段;而創新力更是無可厚非地會依靠青年作為最主要的力量來進行全面的變革。這些都指向將指數的覆蓋面整體下移來試探七國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是今后相關研究的重點。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青年人的參與仍舊不足,青年人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技術認知都要遠超年長于他們的人口,在創新領域會為整體社會提供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并且青年人在皮尤 2020 年的相關調研中顯示,更為支持多邊主義,但疫情之后民族主義在各國抬頭,使得青年人也逐漸走向對全球化的印象走向負面,G7 的下屬青年組織 Y7 每年也會舉行峰會,參與者為來自各個領域的青年人,會為這些
129、成員國的國家領導人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5青年人在其中提到的主要訴求為:1)將青年人納入到疫情對抗中來;2)提供全民的醫療系統并保護醫護工作人員;3.Katharina.Lima.de.Miranda,.Dennis.J.Sonwer,.2021:.“How.Covid.19.changed.the.world”,.Global.Economy.and.Development.at.Brookings.4.Katharina.Lima.de.Miranda,.Dennis.J.Sonwer,.2021:.“How.Covid.19.changed.the.world”,.Global.Econo
130、my.and.Development.at.Brookings.5.Anar.Bata,.Martina.Carlucci,.Jacqueline.Rowe,.Why.the.next.generation.is.key.to.protecting.human.rights?.EB/OL.(2021-06-23).2021-09-16,.https:/www.chathamhouse.org/2021/06/why-next-generation-key-protect-ing-human-rights.6.Mohamed.Abdelrhman,.James.Forsey,.Zoe.Marti
131、on,.Virginia.Stuart-Taylor,.2021:.“Y7.2020.Impact.Report”,.Unit-ed.Kingdom.3)保護民主及人權;4)通過技術來提供高質量的教育;5)緩和青年人及弱勢群體受到的經濟影響;6)對抗虛假信息并讓數字服務成為人人可獲取的資源。6所關心的疫情期間的世界議題包括:氣候變化;青年人的失業問題和受教育中斷;安全威脅以及疫情造成的全球極化問題;通過更有效的多邊合力來改善人類福祉的需求。原先就發展階段來看,進入了對于創新有很高需求的發展階段的國家,對于青年人的社會保障以及就業就學提供的政策相應應當要更加積極,才能夠吸引青年人投入到國家發展的
132、整體事業上來,并且運用好青年人才在新興領域的認知程度和運用能力。在本報告中有所體現的尤其在持續力方面,可以看出部分國家的青年人承擔了較重的人口負擔,部分國家則在青年教育方面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 在國家發展力的方面,青年的失業問題也被提出不能再用簡單的失業數據區看待,而應該關注青年整體的充分就業情況,才能與創新力驅動的國家發展方向相適應。因而, 本報告事實上為讀者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圖景,來吸引各界對國家發展的動力提出更多有建設意義的研究框架,為各界提供了一個 G7 國家在“國家發展動力”理論框架下,選取一些現有關鍵指標所體現出的疫情前后的發展狀況,希望能夠引起各界的討論,從而形成更加具有科學性的“國家發展動力”指標體系來衡量國家整體發展的狀況。三、G7 國家發展動力中的青年作用: 平穩持續發展中的個體與集體交互作用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