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 逆全球化下中國科技三大發展路徑-220822(26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科技行業: 逆全球化下中國科技三大發展路徑-220822(266頁).pdf(26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 證券研究報告 科技科技 逆全球化下中國科技三大發展路徑逆全球化下中國科技三大發展路徑 華泰研究華泰研究 科技科技 增持增持 (維持維持)研究員 黃樂平,黃樂平,PhD SAC No.S0570521050001 SFC No.AUZ066 +(852)3658 6000 研究員 謝春生謝春生 SAC No.S0570519080006 SFC No.BQZ938 +(86)21 2987 2036 研究員 朱珺朱珺 SAC No.S0570520040004 SFC No.BPX711 +(86)755 8249 2388 研究
2、員 余熠余熠 SAC No.S0570520090002 SFC No.BNC535 +(86)755 8249 2388 研究員 陳旭東陳旭東 SAC No.S0570521070004 SFC No.BPH392 +(86)21 2897 2228 研究員 張皓怡張皓怡 SAC No.S0570522020001 +(86)21 2897 2228 研究員 劉溢劉溢 SAC No.S0570522070002 +(86)21 2897 2228 聯系人 王興王興 SAC No.S0570121070161 +(86)21 3847 6737 聯系人 張宇張宇 SAC No.S0570121
3、090024 SFC No.BSF274 +(86)10 6321 1166 聯系人 胡宇舟胡宇舟 SAC No.S0570121040041 SFC No.BOB674 +(852)3658 6000 聯系人 王心怡王心怡 SAC No.S0570121070166 +(86)21 2897 2228 點擊查閱華泰證券研究團隊介紹和觀點點擊查閱華泰證券研究團隊介紹和觀點 2022 年 8 月 22 日中國內地 深度研究深度研究 逆全球化背景下,關注碳中和、半導體國產化、逆全球化背景下,關注碳中和、半導體國產化、元宇宙三大發展路徑元宇宙三大發展路徑 受中美競爭、俄烏戰爭和全球能源危機影響,過去
4、一年,全球格局發生重要變化,世界的全球化進程當前面臨巨大挑戰。我們認為,碳中和、半導體和軟件國產化、元宇宙是當前中國科技行業三大重要發展路徑。1)以碳中和為終極目標的能源革命是彌合全球分歧的關鍵抓手,也是平衡經濟發展和人類在地球長期生存下去的重要支點,2)解決半導體、軟件等產業鏈“卡脖子”問題是行業發展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之一。3)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的大遷徙,是能夠集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在內信息技術的核心應用。我們看好到 2030 年,汽車智能化、科技碳中和、半導體國產化、基礎軟件、AR/VR/腦機接口、軟件引擎/應用、AI/高性能計算、Web3.0、云原生和商業航
5、天等十大發展機會。路徑路徑#1:科技碳中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智能電動車迎來黃金:科技碳中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智能電動車迎來黃金 10 年年 科技行業 2015 年耗電量占全球 11%,截至 2022 年 7 月末美股科技企業在美股總市值占比超過 30%,既是碳減排的主要責任方,也是憑借技術加速碳中和的推動者。我們看好蘋果率先在 2030 年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帶動作用,及運營商的數據中心減排,和光伏風電發展對電子制造業的拉動作用。智能電動車是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結合踐行科技碳中和的最好實例。我們看好中美發揮其在軟件上的優勢取代日德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中心,中國造車新勢力有望快速崛起。零部
6、件方面,看好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領域的發展機遇。我們認為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已經進入商業化運營的初期。路徑路徑#2:解決“卡脖子”問題是行業發展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解決“卡脖子”問題是行業發展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 受中美貿易摩擦、俄烏戰爭及新冠疫情持續等影響,當前世界的全球化進程面臨巨大挑戰。實體世界方面,全球半導體、電子元器件等硬件產業鏈從集中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日韓等東亞地區,走向區域化分布的趨勢日漸清晰。虛擬世界方面,電商、游戲、遠程辦公等疫情中快速增長的數字服務也成為各國企業爭奪的焦點。展望未來,我們認為電動車、光伏產業鏈的國產出口需求,中美競爭壓力下產業鏈自主可控需求,和
7、以信創為代表的政府企業采購需求是未來幾年半導體和軟件國產化的新動能??春玫谌雽w、半導體設備、大算力芯片、光芯片、基礎軟件等方向上企業的發展機會。路徑路徑#3: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 我們認為元宇宙是移動互聯網之后人類下一場數字化的大遷徙,是能夠集合人工智能、半導體、區塊鏈、5G 通信、軟件引擎、互聯網等核心技術的核心應用。中國各地政府從謹慎監管到積極制定規則,再到建立產業集群鼓勵發展,有望復制中國在面板、半導體、電動車、光伏等產業的成功經驗。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在電子制造業、通信基礎設施領域具有
8、比較優勢,但在軟件引擎、高性能計算芯片等領域存在劣勢。對內容和虛擬貨幣的強監管,可能會改變元宇宙應用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工業元宇宙、AR/VR 內容、數字虛擬人、數字藏品、車載娛樂等有望率先落地。風險提示:政策及監管變化風險,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新技術滲透不及預期風險。本研報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蓋個股內容,均系對其客觀公開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團隊對該公司、該股票的推薦或覆蓋。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 科技科技 正文目錄正文目錄 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4 機會#1:科技碳中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
9、智能電動車迎來黃金 10 年.6 機會#2:半導體和軟件國產化是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9 機會#3: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發展之路.13 挑戰#1:強監管環境下,互聯網企業探索出海新模式.16 挑戰#2:外遷壓力推動電子制造業企業加速國際化進程.17 面向 2030 的十大投資機會.18 科技碳中和:從主要責任方到推動者科技碳中和:從主要責任方到推動者.19 科技碳中和現狀:自身減排刻不容緩,技術引領綠色浪潮.19 科技碳中和投資:關注新能源上游、果鏈及通信三大賽道.24 電子制造業碳中和:零碳制造能力有望成為產業鏈新標準.28 通信行業碳中和:東數西算及能源使用效
10、率提升助力運營商碳中和.34 出行行業碳中和:電動化為主,燃料電池/太陽能等為輔.42 電子碳中和相關公司:環旭電子、鵬鼎控股、工業富聯、江海股份、斯達半導、擴博智能、順絡電子.46 通信碳中和相關公司:英維克、威勝信息、中天科技.49 智能駕駛:汽車創新的下半場智能駕駛:汽車創新的下半場.52 觀點#1:智能化改變全球產業格局,中美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中心.52 觀點#2:看好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領域的發展機遇.56 觀點#3:出行服務從封閉場景開始逐步落地.60 芯片相關公司:英偉達、高通、地平線、黑芝麻智能、芯馳科技.64 系統方案相關公司:超星未來、柏川數據、魔視智能、知行科技等.
11、67 傳感器相關公司:禾賽科技、圖達通、速騰聚創、北醒光子、亮道智能、楚航科技.70 高精度地圖和智能座艙相關公司:美行科技、未來黑科技.74 出行服務#綜合類相關公司:蘑菇車聯、希迪智駕、文遠知行.75 出行服務#乘用車相關公司:百度、元戎啟行、中智行、T3 出行、如祺出行、小馬智行、文遠知行.77 出行服務#商用車相關公司:易控智駕、踏歌智行、贏徹科技、飛步科技、所托瑞安.80 半導體國產化的下一步半導體國產化的下一步.84 科創板制度紅利及國產化推動半導體板塊快速發展.84 計算芯片:摩爾定律放緩下異構趨勢,信創/數據中心/汽車/安防場景落地.88 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光伏、5G、快充
12、推動行業快速發展.95 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加速中國設備行業發展,看好國產化長邏輯.101 光芯片:光電子產業明珠,國產替代星辰大海.106 計算芯片產業鏈相關公司:寒武紀、海光、景嘉微、登臨、燧原、壁仞、摩爾線程、中科馭數、京微、天數.113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公司:泰科天潤、英諾賽科、Navitas.118 半導體設備產業鏈相關公司:屹唐、上海微電子、晶升、鐳明激光、宏泰、悅芯、中安、華封、富創、先鋒.120 存儲器產業鏈相關公司:合肥長鑫、長江存儲.125 光芯片產業鏈相關公司:長光華芯、源杰科技、云嶺光電、天孚通信、新易盛、蘇州熹聯、中科鑫通.125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
13、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 科技科技 軟件國產化:軟件國產化:關注基礎軟件關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工業軟件.129 國產軟件:信創政策推動下,國產替代可期.129 基礎軟件: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廣闊.132 工業軟件:長期看好工業軟件國產替代機遇.141 操作系統相關公司:麒麟軟件、中科紅旗、統信軟件.150 數據庫相關公司:人大金倉、武漢達夢、巨杉數據庫、PingCAP、Oceanbase.151 工業軟件相關公司:寶信軟件、中控技術、鼎捷軟件.152 元宇宙:如何走出中國特色的元宇宙之路?元宇宙:如何走出中國特色的元宇宙之路?.153 政策:政府引導,方興未艾.153 內容:關注 VR/A
14、R 內容,數字虛擬人,數字藏品,工業元宇宙,車載娛樂.161 消費電子硬件:關注微顯示,光機,傳感器,整機代工.170 傳感器相關公司:諾亦騰、虛擬動點、七鑫易維.173 整機相關公司:Nreal、亮亮視野、Rokid、亮風臺、大朋 VR、愛奇藝 VR.174 光模組相關公司:至格、鯤游、耐德佳.176 光機與微顯示相關公司:JBD、視涯.178 AR/VR 內容生態相關公司:寶通、風語筑、國承萬通.179 數字藏品相關公司:視覺中國、三人行、天下秀.180 Web3.0:互聯網的下一站?:互聯網的下一站?.181 Web 3.0 基礎設施:多鏈并存初步形成,基礎設施初具完善形態.182 We
15、b 3.0 應用:DeFi 繁榮和風險并存,NFT 開啟資產數字化浪潮.186 反思與展望:Web 3.0 離我們還有多遠?.203 Web 3.0產業鏈相關公司:Coinbase、嘉楠科技、趣鏈、矩陣元、螞蟻區塊鏈.206 云原生:定義云計算的下一站云原生:定義云計算的下一站.209 海外云原生行業估值及市場表現復盤.210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三階段:服務器、云化、云原生化.212 云原生技術:技術要素與管理實踐的結合.217 產業格局:大型廠商以廣取勝,創新廠商以??藬?223 對標海外:云原生領域有哪些投資機會.227 云原生與 AI 相關公司:道客云、Algoblu、鵬云網絡、Strea
16、mNative、Alluxio、依圖、第四范式.233 商業航天:商業航天:2023 將成為中國商業航天大年將成為中國商業航天大年.240 技術端:火箭、航天器、衛星均有突破.240 需求側:傳統通、導、遙需求旺盛,新應用在涌現.249 政策面:商業航天利好政策頻出,國內外投融資活躍度不減.254 火箭相關公司:星際榮耀、星河動力、藍箭航天、深藍航天、中科宇航.260 航天器相關公司:天兵科技、東方空間、凌空天行、起源太空.261 衛星相關公司:中國星網、銀河航天、時空道宇、中科西光、上海垣信.262 風險提示.263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 科技科技
17、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回顧回顧過去過去四四十年十年,全球化全球化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中美兩國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中國通過全球化獲得了所需要的技術和商品出口市場,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美國在保留高科技、生物醫藥、金融等高附加值產業的同時,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低端產業的方式,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并把通脹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展望展望未來四十年未來四十年,我們認為社會將沿著人類永生人類永生、元宇宙元宇宙和星際文明星際文明三個維度演進。1)追求永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未來腦機接口、納米機器人等前沿科技有望繼續延長人類壽命
18、;2)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站,也是人類數字化遷移的下一步;3)移民火星的意義在于為人類文明留下“備份”,隨著航天技術突破,星際旅行與火星移民終將實現。圖表圖表1:華泰前沿科技華泰前沿科技 2060 展望展望人類永生,元宇宙與星際文明人類永生,元宇宙與星際文明 資料來源:華泰研究 但是,隨著中美經濟體量差距的逐步縮小,中美在地緣政治,科技創新等領域沖突不斷加劇。未來中美競爭和逆全球化可能成為一個新常態。在這個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科技行業如何實現穩定增長是一個關鍵課題。我們認為:第一,第一,以碳中和為終極目標的能源革命是平衡經濟發展和人類在地球長期生存下去的重要以碳中和為終極目標的能源革命是平衡經濟
19、發展和人類在地球長期生存下去的重要支點。支點。一方面,碳中和將重塑經濟發展路徑,減少排放就是爭取更多發展機會。另一方面,逆全球化風潮四起,但在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面前各國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氣候問題成為推動國際合作的有益力量和關鍵抓手。第二,第二,解決半導體、解決半導體、軟件等產業鏈“卡脖子”問題是行業發展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軟件等產業鏈“卡脖子”問題是行業發展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第三,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第三,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碳中和碳中和人類永生人類永生星際文明星際文明2060元宇宙元宇宙商業航天商業航天
20、腦機接口腦機接口基因編輯基因編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隱私計算隱私計算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氫能氫能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 科技科技 這篇報告,我們從數字世界和實體世界兩個維度,分析中國科技企業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機會與挑戰。我們看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加速的國產化機遇,這包括實體世界中,以智能電動車產業鏈崛起為代表的科技碳中和、半導體國產化,以及數字世界的中國特色元宇宙、云計算和軟件國產化。同時,逆全球化加劇背景下,從深度參與全球分工中成長壯大的中國電子制造業、期望在全球用戶時長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的中國互聯網出海,都遇到了一定阻礙。圖表圖表2: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科技企
21、業的機會與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機會與挑戰挑戰 資料來源:華泰研究 實體世界實體世界:全球科技硬件產業鏈,經過過去三十年全球化大潮,逐漸形成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之間互相復雜連接的產業鏈。其中,美國在半導體、通信設備等領域保持競爭優勢,中國大陸在光伏、動力電池、電子元件、電子設備和儀器領域已經崛起。數字世界數字世界:全球互聯網服務市場,經過多輪迭代,逐漸形成以中美為主導的、相對獨立的市場格局。在云計算、軟件領域,美國擁有絕對優勢,但中國企業亦在蓬勃發展。圖表圖表3:全球科技行業地域分布(全球科技行業地域分布(2021)圖表圖表4:全球各產業鏈前五位企業一覽全球
22、各產業鏈前五位企業一覽 資料來源:Bloomberg,Wind,IDC,SNE Research,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Bloomberg,Wind,IDC,華泰研究 機會機會挑戰挑戰實體世界實體世界數字世界數字世界軟件國產化軟件國產化&云計算云計算元宇宙元宇宙科技碳中和科技碳中和半導體國產化半導體國產化互聯網出?;ヂ摼W出海電子制造業電子制造業遷出中國遷出中國82%73%37%28%14%13%17%22%12%32%21%18%13%12%46%29%56%66%0%20%40%60%80%100%云計算軟件半導體通信設備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電池光伏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亞太(其他)其他中國臺灣中國
23、(含香港)云計算通信設備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半導體電池光伏軟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 科技科技 機會機會#1:科技碳中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智能電動車迎來黃金:科技碳中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智能電動車迎來黃金 10 年年 我們認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ABCD+5G)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術和以光伏、風能、動力電池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技術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兩大通用技術平臺,到 2030 年會進入一個虛實共生的低碳社會。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跨界融合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跨界融合是未來科技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主線是未來科技行業創
24、新發展的重要主線。過去三十年,信息技術的通用技術平臺經歷主機、個人電腦、手機再到 AI 云計算的三次重大迭代。這幾次變革中,通信技術從最初的專網,升級為有線互聯網、4G 和 5G;計算架構從最初的集中式,到 PC 和手機的分布計算,在 AI 云計算時代又回歸到集中式計算。展望未來,隨著區塊鏈/Web3 等分布式技術的成熟,以及終端算力的不斷提高,元宇宙又有望重新走向分布式架構。另一方面,能源技術的變遷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上一直在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過去三百年,人類使用的主要能源經歷了 1)從木材到煤炭(1770 年代開始的蒸汽機革命),2)從煤炭到石油(1870 年代開始的內燃機革命),3)天然氣
25、(1930 年代開始在美國各地作為空間供熱能源大規模普及),4)核能的使用(1950 年代),5)風能(1990 年代開始)以及 6)光伏(2010 年開始)。每次基礎能源的變遷,往往會改變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類似工業革命、汽車革命、信息革命這樣大的社會變革。圖表圖表5:“ABCD+5G”和“碳中和技術”和“碳中和技術”:2030 年年通用技術平臺通用技術平臺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993-121994-081995-041995-121996-081997-041997-121998-081999-
26、041999-122000-082001-042001-122002-082003-042003-122004-082005-042005-122006-082007-042007-122008-082009-042009-122010-082011-042011-122012-082013-042013-122014-082015-042015-122016-082017-042017-122018-082019-042019-122020-082021-042021-12IBM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英偉達亞馬遜特斯拉寧德時代市值市值(億美元億美元)主機主機PC互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數
27、字化技術數字化技術(ABCD+5G)集中集中分散分散元宇宙元宇宙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6:人類能源技術變遷與未來能源結構展望人類能源技術變遷與未來能源結構展望 注:1800-2015 數據來自 Vaclav Smil,2060 數據來自“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s to 2060-WECs World Energy Scenarios 2019“一文中 Unfinished Symphony 情形 資料來源:Vaclav Smil,Global energy perspectives to 2060-WEC
28、s World Energy Scenarios 2019,華泰研究 實踐實踐#1:智能電動車就是信息技術與清潔能源技術融合發展的最好實例,我們認為:智能電動車就是信息技術與清潔能源技術融合發展的最好實例,我們認為中美智中美智能電動車產業鏈能電動車產業鏈未來有望對未來有望對日德燃油車產業鏈日德燃油車產業鏈形成替代。形成替代。從今天到 2030 年,智能電動車替換燃油車,中美智能電動車產業鏈替代過去日德燃油車產業鏈成為重要產業趨勢。汽車工業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從過去的機械工程向半導體和軟件等信息技術變化。中國科技企業有望把在手機產業鏈上積累的軟件和電子能力遷移到汽車行業,大幅提高全球的市占率。智能
29、電動車有望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商品。除了整車以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在內的國產零部件產業,以及智能出行產業鏈也有望受益。圖表圖表7:中美智能電動車產業鏈替代過去日德燃油車產業鏈中美智能電動車產業鏈替代過去日德燃油車產業鏈 資料來源:IDC,Marklines,華泰研究預測 2060煤炭原油天然氣水電核電風能和太陽能現代生物燃料0%10%20%30%40%50%60%70%80%90%100%180018101820183018401850186018701880189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2015煤炭原油天然氣
30、水電核電風能和太陽能現代生物燃料傳統生物燃料傳統能源傳統能源蒸汽機蒸汽機(煤炭)(煤炭)內燃機內燃機(原油)(原油)裂解工藝改進裂解工藝改進(石油(石油&天然氣)天然氣)水力發電水力發電(水能)(水能)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核能發電核能發電(核能)(核能)風光發電風光發電(太陽能(太陽能&風能)風能)1920s:電力公司:電力公司1930s2010s:石油天然氣公司:石油天然氣公司現在現在&未來:清潔能源公司未來:清潔能源公司煤炭生火生火(木材)(木材)傳統生物燃料原油天然氣水電核電其他可再生能源現代生物燃料18.2%8%20202030E34.2%16.8%20202030E14.0%37.9%2
31、0202030E8.6%25.2%20202030E33.9%2010202162.7%2010202113.8%17.3%2010202114.6%20.0%20102021歐洲歐洲歐洲歐洲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8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8: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的投資機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的投資機遇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實踐實踐#2:碳中和背景下,:碳中和背景下,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將成為實現能源脫碳的主要力量之一,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將成為實現能源脫碳的主要力量之一,上游半導體和電子元器件迎來高速發展期。上游半導體和
32、電子元器件迎來高速發展期。當前,用以光伏、風電、水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成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全球各國政府“2030 碳達峰,2060 碳中和”共識的大背景下,減排路線圖日益清晰,為從清潔能源供給、傳輸到使用終端的一系列產業帶來廣闊機會。未來,伴隨著政策推動和發電成本下降,光伏、風電裝機量有望長期提升,高景氣將利好上游電子元器件,我們認為功率半導體與被動元件國產廠商有望率先受益。實踐實踐#3:信息和通信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產業推進綠色能源轉型,蘋果產業鏈和運營商成為脫碳領)產業推進綠色能源轉型,蘋果產業鏈和運營商成為脫碳領頭羊。頭羊。根據
33、 BCG 和彭博,包括互聯網、半導體、軟硬件、電信運營商在內的 ICT 行業,2015年耗電量占全球 11%,截至 2022 年 7 月末美股科技企業在美股總市值占比超過 30%,既是碳減排行動的主要責任方,也是擁有多種核心技術,能夠加速碳中和發展的推動者。一方面,我們看到以果鏈為代表的電子制造行業在綠色轉型方面已經取得超前成就,蘋果 2030脫碳將帶動“零碳制造”成為核心競爭力,率先完成綠色轉型的企業有望實現份額提升;另一方面,迫于基站和 IDC 能耗壓力,運營商脫碳迫在眉睫,有望帶動儲能/能源互聯網/海上風電產業鏈上下游需求高增。動力電池國產替代率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動力總成域三電系統三電
34、系統+IGBT(SiC)多屏互動多屏互動+HUD芯片芯片+感知元件感知元件1國產芯片從中低端車型向上滲透國產芯片從中低端車型向上滲透2國內車企多感知融合方案是主流國內車企多感知融合方案是主流1發動機發動機+變速箱變速箱+離合器離合器三電系統三電系統2IGBT/SiC的的國產替代機遇國產替代機遇入門入門中端中端高端高端汽車汽車價格價格理想L9北汽極狐Hi芯片性芯片性能能理想ONE蔚來ES6主電機驅動主電機驅動車載空調車載空調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助力轉向助力轉向OBC(充電(充電/逆變)逆變)應用場景應用場景功率器件功率器件作用作用主電機驅動主電機驅動IGBT為主,部分車型選用SiC MOSFET大功
35、率直流/交流(DC/AC)逆變后驅動汽車電機車載空調控制系統車載空調控制系統IGBT小功率直流/交流(DC/AC)逆變,使用電流較小的IGBT模塊助力轉向助力轉向IGBT/MOSFET大功率直流/交流(DC/AC)逆變后驅動助力轉向OBCIGBT/SiC MOS/GaN FET將220V的交流電整流成直流電并為電池充電發動機國產替代率1多屏互動,人機交互多屏互動,人機交互2AR-HUD或將成主要趨勢或將成主要趨勢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9 科技科技 機會機會#2:半導體和軟件國產化半導體和軟件國產化是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是不確定性中最大的確定性 在科創板
36、制度紅利、華為事件引發的國產化需求、以及全球缺芯的推動下,過去三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取得長足發展。從器件類型來看,中國企業在封測、模擬、MCU、功率、手機射頻、半導體設備上開始具備一定競爭力。但在高性能計算、手機基帶、存儲器等領域還較為薄弱。從終端市場來看,目前中國企業在家電、手機等消費類芯片及通信設備芯片,由于能較好地兼顧性能、功耗、成本等因素,被市場廣泛認可。但在汽車、云計算、工業等領域仍較為落后。圖表圖表9:中國半導體企業國產化率中國半導體企業國產化率 注:美國及中國為各地區廠商合計市占率 資料來源:Gartner,IDC,SEMI,華泰研究 展望未來,展望未來,我們認為半導體行業有兩大趨勢
37、和四個重要投資方向。我們認為半導體行業有兩大趨勢和四個重要投資方向。趨勢趨勢 1:半導體制造環節的區域化:半導體制造環節的區域化 1980 年 代,在 日 美 競 爭 的 大 背 景 下,臺 積 電 首 創 半 導 體 制 造 和 設 計 分 離 的“Fabless+Foundry”商業模式。臺積電通過大膽的研發和高強度的資本開支投入,在推動半導體技術發展的同時,大幅度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中國臺灣逐漸成為全球制造中心。這使得芯片設計客戶可把精力集中于設計滿足客戶需求的芯片產品,加快產品迭代速度,迅速擴大各自市場的份額。但半導體產業鏈分工帶來各國自給率的不足。根據 IDC 和 IC Insigh
38、ts 的數據,2020 年,美國半導體銷售額占全球的 27.8%,但產能份額只有 7.0%,中國半導體銷售額占全球的 28.2%,但產能份額只有 12.0%。近年來,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供應鏈安全問題得到各國高度重視。我們看到,美國出臺芯片法案鼓勵本地化生產、中國持續鼓勵國產化。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基于供應鏈安全考量下的區域化生產是全球半導體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即使會降低效率、推高成本,但是會降低整體供應風險。類別市場集中度全球市場規模(百萬美元)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公司EDA軟件13,00077%10%華大九天、芯華章、概倫電子設備102,64040%20%北方華創、盛美上海、中微公司材料64,
39、30017%20%滬硅產業、鼎龍股份、天岳先進晶圓代工110,10011%9%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封裝測試77,70015%28%長電科技、通富微電、華天科技芯片存儲器167,59228%1%兆易創新、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微處理器(CPU/GPU等)63,53293%5%龍芯中科、景嘉微、海光信息模擬IC42,86360%25%矽力杰、圣邦股份、思瑞浦無線通訊(基帶/射頻等)90,44072%5%卓勝微、華為海思,紫光展銳邏輯IC(顯示驅動等)11,82680%10%格科微、韋爾股份、集創北方MCU25,70430%30%兆易創新、樂鑫科技、中穎電子傳感器32,15319%20%韋爾股份、匯頂科技
40、、兆易創新光電子器件40,31842%20%長光華芯、源杰科技、縱慧芯光分立器件30,33729%30%聞泰科技,士蘭微,斯達半導全球市場情況(2021A)產業鏈環節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0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0:全球晶圓制造走向區域化全球晶圓制造走向區域化 資料來源:IC Insights,華泰研究 趨勢趨勢 2:系統廠商驅動的國產化新階段:系統廠商驅動的國產化新階段 在科創板紅利、國產化、缺芯的推動下,過去三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取得長足發展。根據Wind,2021 年 A 股半導體公司總收入已占到全球半導體上市公司的 10.36%??苿摪彘_板至 8
41、月17 日,A 股半導體公司總數量增加 2.1 倍到 105 家,總市值上升 2.25 倍到 2.7 萬億元,成為全球重要資產類別。我們認為國產化進入由系統廠商驅動的新階段,特別是來自新能源汽車、工業(包括光伏、風電)、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國產化動能充足。根據我們的統計,2021年中國系統廠商半導體采購需求為 1,189 億美元,約為中國 IC 設計銷售額的 2.1 倍,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圖表圖表11:中國系統廠商成為半導體國產化主要推動力(中國系統廠商成為半導體國產化主要推動力(2021A)注:工業包括工控、光伏、風電等 資料來源:SEMI,IDC,Gartner,Statista,DellOr
42、o Group,華泰研究 歐洲歐洲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日韓日韓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北美北美北美北美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日韓日韓中國臺灣中國臺灣歐洲歐洲6%7%20202025E16%18%20202025E12%17%20202025E57%49%20202025E7%9%20202025E手機消費汽車工業通信計算1189億億美元美元全球終端市場規模全球終端市場規模中國廠商份額中國廠商份額主要中國品牌主要中國品牌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中國品牌采購規模中國品牌采購規模5170億美元億美元560億億美元美元中國中國ICIC設計銷售額設計銷售額19%24%29%15%14%39%22,859 1,
43、000 2,098 6,764 3,940 4,480(億美元億美元)498 507 529 795 1,267 1,573(億美元億美元)76 199 74 229 235 376(億美元億美元)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 科技科技 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AI/大算力芯片、光芯片是重要的國產化方向。四大領域市場大算力芯片、光芯片是重要的國產化方向。四大領域市場空間廣闊,產業鏈相關國內公司有望實現快速成長??臻g廣闊,產業鏈相關國內公司有望實現快速成長。圖表圖表12:國產替代走向高端國產替代走向高端 注:曲線表示國產化進程 資料
44、來源:Wind,華泰研究 方向方向 1:半導體設備:半導體制造區域化,國產化需求空間廣闊:半導體設備:半導體制造區域化,國產化需求空間廣闊 受地緣政治影響,我們認為全球半導體的生產中心未來會從中國臺灣走向全球分散。發展制造/設備/材料等核心環節,避免“卡脖子”是未來重要發展路線。SEMI 預計 2022 年全球半導體資本開支將同比增長 24%至 1,904 億美元,帶動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由 2020 年的 1,026 億美元增長 14.7%至 1,175 億美元。當前全球設備市場主要由 AMAT、ASML、Lam等壟斷,2021年中國設備廠商僅占全球總銷售額的2.45%,我們看到中國公司在清洗
45、、PVD、爐管、刻蝕、CVD、CMP 等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但在光刻機等關鍵設備上國產化率較低。美國出口管制壓力下,我們認為未來國產化需求存在進一步提升空間。方向方向 2: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光伏、: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光伏、5G、快充推動行業快速發展、快充推動行業快速發展 以氮化鎵(GaN)和碳化硅(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高溫、高壓、高頻等應用場景下優勢顯著,與新能源汽車、光伏、5G、消費快充等高成長性下游領域深度綁定,未來成長空間廣闊。據 Yole 數據,2020 年全球 SiC 市場規模為 11.84 億美元,預計到 2025 年有望增長至 59.79 億美元,對應 CA
46、GR 為 38.2%;GaN 市場規模為 9.38 億美元,預計到2026 年有望增長至 35 億美元,對應 CAGR 為 24.5%。當前第三代半導體市場主要由Wolfspeed、ST、英飛凌、安森美等海外公司主導,國內廠商雖然已基本覆蓋全產業鏈,但相關收入規模較小。我們認為國內公司未來在襯底、外延、器件/模塊領域均有望實現突破,把握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中國的先行者地位,實現份額快速提升。方向方向 3:計算芯片:信創:計算芯片:信創/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汽車汽車/安防場景落地安防場景落地 根據 WSTS 統計,全球 2021 年計算芯片市場規模約 1548 億美元,占半導體市場 28%。英偉達
47、、AMD 和英特爾三家占據壟斷地位。我們認為國內將在四大領域加速國產替代:1)信創:信創 PC 及服務器 CPU/GPU 國產化趨勢明確;2)數據中心:依托互聯網云計算企業投資加碼,AI 加速芯片行業快速發展;3)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對芯片算力需求不斷提升,國產智能汽車具備供應鏈安全備份以及降本需求;4)安防:受清單限制國產化需求迫切,海思缺位下大批國產芯片廠商切入。模擬模擬/MCU功率功率手機射頻手機射頻半導體半導體設備設備先進工藝代先進工藝代工工存儲存儲高性能計算高性能計算手機手機基帶基帶第三代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光芯片光芯片車車用半導體用半導體進口替代進口替代通用通用芯片芯片新需求
48、新需求123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 科技科技 方向方向 4:光芯片:光電子產業明珠,國產替代星辰大海:光芯片:光電子產業明珠,國產替代星辰大海 光電子器件是半導體行業的重要細分賽道,涵蓋工業用高功率激光芯片、通信用高速率激光芯片、手機人臉識別用 VCSEL 等成熟應用,以及車用激光雷達和硅光芯片等未來有望實現快速增長的新領域。根據 Gartner,2021 年全球光芯片市場規模達 102 億美元,預計 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 150 億美元,對應 CAGR 為 10.3%。全球目前 II-VI、Lumentum 等占據領先地位,我們看到國內企業已在
49、高功率激光芯片、高速率激光芯片等領域加速推進國產替代;長期我們看好光探測 SPAD/SiPM 芯片、硅光芯片等實現國產化從 1 到 N 的突破。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云計算和軟件國產化是中國企業在數字世界能夠實現穩健增長的重要領域。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我們認為云計算行業需求有望保持韌性。一方面,我們觀察到國資云、算力網絡等新基建政策已成為云計算市場的主要增長動力,預計 2023 年國內 IaaS 市場將同比增長38.6%至441億元。另一方面,隨著國內IaaS層云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云計算行業也已逐步由“企業全面上云”階段邁入“云上價值挖掘”階段,行業下半場競爭也將從 IaaS 向 PaaS
50、層轉移,而云原生作為 PaaS 層的最新技術演進方向,將會重塑產業價值鏈,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觀察到,在海外市場,云原生孕育出了 Snowflake 等代表性上市公司,國內市場中,許多創新型云廠商也已通過在細分領域內的長期深耕建立了“專+精”的技術優勢,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對標海外的發展路徑,我們認為未來容器云/云原生存儲/數據庫等細分領域有望涌現出一批技術實力強、盈利能力優異的優秀企業,值得重點關注。軟件作為數據管理與使用的直接載體,其安全可控同樣舉足輕重,軟件國產化需要被給予更多的關注。軟件國產化節奏正處于從“可用”向“好用”的進化階段,終極形態或為包含軟硬多個層次的生態系統,應用領域也
51、從信創始于黨政及特殊領域,逐步向其他行業拓展。1)目前國產操作系統相比國外仍然存在差距,國產操作系統追趕的關鍵在于操作系統、用戶、配套軟硬件開發商共同推進,推動國產化生態體系建設。2)分布式數據庫或將成為數據庫市場新增量,國產廠商在細分領域內各具優勢,國產化替代可期。3)2011 年以來我國工業增加值穩居世界第一,工業軟件市場需求潛力龐大,外部刺激下內生需求有望釋放,看好國產廠商中有行業整合能力和產業鏈輻射能力的龍頭公司。圖表圖表13:云計算和軟件國產化投資機會云計算和軟件國產化投資機會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中間件中間件數據庫數據庫操作系統操作系統云原生云原生云基礎設施云基礎設施服務
52、器服務器計算芯片計算芯片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3 科技科技 機會機會#3: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發展之路元宇宙是人類下一場數字化大遷徙,中國有望走出自己發展之路 我們認為元宇宙是能集合人工智能、半導體、區塊鏈、5G 通信、軟件引擎、互聯網等核心技術的核心應用,是人類數字化的下一場大遷徙,也是互聯網的下一站。全球看,過去一年元宇宙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起伏,是最具關注度和爭議度的話題之一。全球看,過去一年元宇宙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起伏,是最具關注度和爭議度的話題之一。2021年 3 月 Roblox 紐交所上市,當日股價漲超 50%,11
53、 月 Facebook 改名 Meta 宣布全面進軍元宇宙,英偉達宣布產品路線升級為“GPU+CPI+DPU”三芯戰略,同時發布 Omniverse,宇宙話題紅極一時。但隨著宏觀經濟下行,Meta 等逐漸收縮投入,二級市場對 VR 出貨量高速增長以及元宇宙應用迅速擴張的期待短期落空,2022 上半年海內外相關標的股價回撤明顯。我們看到過去一年在達沃斯等各類論壇與交流中,元宇宙已經變成全球討論最熱烈、也最具爭議的話題。而中國各地政府從謹慎監管到積極制定規則,再到建立產業集群鼓勵發展。而中國各地政府從謹慎監管到積極制定規則,再到建立產業集群鼓勵發展。我們認為有望復制中國在面板、半導體、電動車、光伏
54、等產業的成功經驗。通過行業比較我們認為,中國企業在電子制造業、通信基礎設施領域具有顯著比較優勢,但在軟件引擎、高性能計算芯片等領域存在劣勢。對內容和虛擬貨幣的強監管,可能會影響元宇宙應用在中國的發展軌跡。硬件端,我們看好中國電子制造業和通信基礎設施,應用場景看好 AR/VR 內容、數字虛擬人、數字藏品、車載娛樂等。圖表圖表14:元宇宙在元宇宙在 B 端端 G 端端 C 端多場景落地端多場景落地 注:總市值漲幅中包含騰訊(700 HK)、百度(BIDU US)、阿里(BABA US)、美團(3690 HK)、京東(JD US)、網易(NTES US)、快手(1024 HK)、拼多多(PDD US
55、)、Meta(META US)、蘋果(AAPL US)、亞馬遜(AMZN US)、谷歌(GOOGL US)資料來源:VR 陀螺、Questmobile、阿里巴巴官網、Holoride 官網,華泰研究 全球來看,元宇宙基本框架逐漸清晰全球來看,元宇宙基本框架逐漸清晰,分為分為底層架構和內層核心底層架構和內層核心兩層。兩層。我們認為元宇宙是以信息基礎設施、互操作系統、內容生產系統、價值結算系統作為底層建設構筑的數字生活空間,其核心是通過應用和身份連結現實居民,并由社會激勵和治理規則維系人際關系和系統運轉,反映了人類生活的數字化大遷徙。05,000,00010,000,00015,000,00020
56、,000,00025,000,0002015-012015-052015-092016-012016-052016-092017-012017-052017-092018-012018-052018-092019-012019-052019-092020-012020-052020-092021-012021-052021-092022-012022-05App日均使用時長日均使用時長(萬分鐘萬分鐘/日)日)微信抖音快手快手極速版搜狗輸入法今日頭條抖音極速版淘寶百度拼多多4G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社交、購物、視頻、游戲等方式和智能手機的普及,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社交、購物、視頻、游戲等
57、方式元宇宙場景逐漸落地元宇宙場景逐漸落地改變社交習慣改變社交習慣改變游戲和購物改變游戲和購物改變展示自我的機會改變展示自我的機會AIAI驅動驅動全方面改變生活、工作全方面改變生活、工作互聯網紅互聯網紅利期見頂利期見頂2G:城市元宇宙:城市元宇宙2B:工業工業元宇宙元宇宙2B:辦公辦公元宇宙元宇宙2C:游戲社交:游戲社交2C:數字虛擬人:數字虛擬人2C:數字電商:數字電商2C:數字:數字藏品藏品2C:車載娛樂:車載娛樂100,000300,000500,000(億元人民幣)總市值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4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5:元宇宙底層技術支持元宇宙底
58、層技術支持 資料來源:萬向區塊鏈,華泰研究 元宇宙的底層架構建設元宇宙的底層架構建設中,中國企業在電子制造業、通信基礎設施領域具有顯著比較優勢,但在軟件引擎、高性能計算芯片等領域存在劣勢。我們看好中國電子制造業和通信基礎設施的發展:1)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包括計算、存儲、網絡帶寬等,以及 AR、VR 和腦機接口等,建設目標是人機交互體驗推近至真人水平。過去一年,VR 方面硬件持續升級,pancake+OLEDoS方案+多攝像頭傳感器成為標配高端方案,AR 方面光波導、Micro-LED、LCoS 等技術持續升級,向輕量級、全彩 AR 方案大規模應用邁進一步。同時,華為等在通信基礎設施領域
59、也積累深厚。我們看到中國基于傳統消費電子制造業、通信基礎設施產業優勢,在 ARVR 上游零部件供應鏈、整機代工等領域已經占據領先地位,我們看好中國電子制造業和通信基礎設施的優勢將在元宇宙發展中延續。2)內容生產系統:)內容生產系統:包括圖形引擎、游戲引擎、虛幻引擎、UGC(將用戶從體驗者轉變為內容的生產者),以及 AIGC(人工智能生產內容)等。我們看到 PGC 模式下的元宇宙世界沉浸感較強,目前大部分流行影視、游戲均由專業團隊制作,PGC 產能有限,過去一年以Roblox、TikTok為代表的UGC平臺快速發展。同時隨著科技大廠入局,如騰訊投資Roblox,華為打造河圖引擎等,相關方面的布局
60、持續完善。我們認為雖然中國產業目前在軟件引擎領域存在劣勢,但看好科技巨頭入局與全球龍頭本土化下中國產業后續發展。3)互操作系統:)互操作系統:互操作系統的目標是讓元宇宙的參與者在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之間自由切換,價值在兩個世界之間自由流轉,比如分布式身份(DID)、數字分身和可編程價值等。2022 年 6 月,構建了 OpenXR 標準的 Khronos Group 宣布成立 Metaverse Standards Forum 元宇宙標準論壇,截至 2022 年 7 月 18 日,該標準論壇已經擁有超過 650 個成員,后續將會召開行業標準統一相關會議。我們看到全球而言,雖然發展方向已經比較清晰
61、,但元宇宙互操作系統在協議設計和標準化建立、以及元宇宙信息基礎設施性能支撐方面都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目前全球來看都處在初步探索階段。4)價值結算系統價值結算系統:包括產權和交易規則,在元宇宙中,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將在價值層面融為一體,包括數字貨幣、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非同質化代幣等一系列應用。從海外看,過去一年 1)多鏈并存生態初步形成,Web 3.0 底層設施已較為完善,2)2021 年是 NFT、GameFi 快速增長元年,未來各類 X-to-Earn 模式創新將浪潮迭起,引領 Web 3.0 應用發展,3)加密資產退潮暴露系統性風險,未來全球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或將強化。而國內
62、的 Web3.0 建設則是在強監管的模式下穩步推進,聯盟鏈和數字藏品競相發展,但在現有的嚴監管政策下,基于虛擬貨幣的交易等相關應用或難以推廣。我們認為未來在互操作系統與價值結算系統中,國內、海外基于區塊鏈應用的一系列應用或在強監管下按照不同路徑發展。價值結算系統內容生產系統信息基礎設施互操作系統應用激勵治理身份元宇宙元宇宙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5 科技科技 元宇宙的內層核心包括元宇宙的內層核心包括:身份身份,元宇宙的每位居民需要有自己明確的 ID,身份背后是元宇宙的各類參與者,包括內容創作者、用戶和技術開發者等,而身份網絡中蘊含的社會關系,在元宇宙中具
63、有重要地位;應用應用,即元宇宙的入口和體驗場景,在元宇宙發展前期,應用將主要包括游戲、社交、電商和藝術品,以及辦公、城市和工業等;激勵激勵,元宇宙必須提供一套完備的激勵規則,以最大限度地激發人們在元宇宙中生產、勞動、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治理治理,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一系列治理問題在元宇宙中也同樣會出現。因此,元宇宙也需要依靠法律體系等強制性力量以及倫理道德、社會價值觀等自制自律機制來約束居民和組織的行為。社區自組織力量將在元宇宙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春每春?B 端端 G 端端 C 端應用蓬勃發展,帶動身份、激勵、治理等其他內層核心持續推進端應用蓬勃發展,帶動身份、激勵、治理等其他內層核心持續推進。
64、我們看到過去一年,除了 Meta、英偉達、Unity 等標簽明顯的元宇宙玩家外,內容平臺、區塊鏈,甚至消費、金融等不同行業玩家紛紛進軍元宇宙,玩具龍頭樂高正大力發展元宇宙課堂,運動廠商龍頭耐克公司開設元宇宙店鋪,使用 NFT 技術出售虛擬球鞋,以 Wendys 和摩根大通為代表的餐飲、金融等行業廠商也在開設元宇宙虛擬店鋪。國內看,百度背靠 AI能力,推出虛擬空間希壤和虛擬人平臺曦靈,阿里巴巴也圍繞虛擬數字人、數字藏品,加碼元宇宙營銷。我們認為 B 端 G 端 C 端包括工業元宇宙、城市元宇宙、辦公元宇宙等各類場景將蓬勃發展,并看好數字虛擬人、車載娛樂等應用率先落地。中國各地政府從謹慎監管到積極
65、制定規則,再到建立產業集群鼓勵發展,有望復制中國在中國各地政府從謹慎監管到積極制定規則,再到建立產業集群鼓勵發展,有望復制中國在面板、半導體、電動車、光伏等產業的成功經驗。面板、半導體、電動車、光伏等產業的成功經驗。我們看到地方政府通過引導基金,產業園,示范項目等形式構建產業集群是扶植新興產業發展的有效方式,打造了北京亦莊智能駕駛產業、上海人工智能產業、上海半導體產業、合肥電動汽車產業等成功案例。政府對元宇宙從 2021 上半年的謹慎監管,到 2021 下半年的積極制定規則,再到 2022 年開始北京,上海等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扶持發展,態度逐漸清晰。我們認為與歐美政府相比,中國政府能調動更
66、多資源且執行力更強,主動入局之后有望對企業形成有效引導規范,元宇宙相關硬件、軟件生態產業都有望持續發展。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6 科技科技 挑戰挑戰#1:強監管環境下,強監管環境下,互聯網互聯網企業探索企業探索出海出海新模式新模式 全球互聯網服務市場,經過多輪迭代,逐漸形成以中美為主導的、相對獨立的市場格局。中國企業深耕國內市場,美國互聯網企業的業務基本盤則在歐美日韓等相對發達地區,而兩國企業均對東南亞,印度等新興市場展開了積極的布局。其中,美國互聯網企業主要通過直接提供服務的方式,在當地占據主導地位。中國互聯網企業在部分國家直接提供服務阻礙重重,因此在
67、出海方式選擇上,直接提供服務和投資當地企業并舉。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由于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各國數據監管政策差異,中國互聯網企業在海外直接提供服務之路常有坎坷,但仍然通過本地化產品異軍突起,在短視頻、手游應用上尤為明顯。抖音海外版TikTok、快手海外版Kwai在多國互聯網應用時長排名中占據前列。PUBG Mobile、原神等游戲亦在海外獲得了豐厚收入。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投資并不鮮見,例如東南亞電商龍頭 Shopee 和 Lazada、東南亞出行及外賣餐飲龍頭 Grab 和 Gojek、全球領先游戲開發商 Supercell、動視暴雪和 Riot 等等均有來自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投資。投資之外,中國互
68、聯網企業的運營打法支持、經驗復制與本地化適應,也可見于其投資的本地企業。圖表圖表16:主要國家互聯網應用排名(總用戶時長,主要國家互聯網應用排名(總用戶時長,2022 年年 7 月)月)資料來源:Data.ai,華泰研究 近年,世界各國正愈發重視與互聯網緊密相關的數據安全這一議題,并通過設立數據安全法律法規的方式,對數據的跨境自由流動多加約束。這間接地給數字世界樹立起了國別市場之間的壁壘,特別對中國企業在新興市場國家的發展造成較大困難。美國美國德國德國印尼印尼印度印度巴西巴西中國中國美國美國中國中國德國德國印尼印尼印度印度巴西巴西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
69、0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7 科技科技 挑戰挑戰#2:外遷壓力:外遷壓力推動電子制造業推動電子制造業企業企業加速國際化進程加速國際化進程 自 1970 年代起,在低成本驅動下,全球電子制造業以歐美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大陸東南亞的路線不斷遷移。中國大陸電子制造業充分受益于全球化之下的國際分工,憑借人口紅利與成本優勢在零部件制造和組裝環節處于領先地位,成為電子產業鏈的世界工廠。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中國積累了其它國家短期難以復制的大量技術人才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但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特別是 20
70、18 年美國對從中國進口商品增收關稅等影響下,電子制造業出現向東南亞、印度等區域外遷的趨勢。全球電子制造業供應鏈可能出現 G2 格局。各家企業需要提供兩條供應鏈分別服務美國和中國市場。過去幾年,立訊、舜宇等中國電子制造業企業積極應對行業變化,加大在印度、越南等地的投資,以滿足客戶對供應鏈要求的變化。企業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國際化。圖表圖表17:全球電子產業鏈遷移路徑全球電子產業鏈遷移路徑 資料來源:Wind,Digitimes,華泰研究 美國美國日本日本中國臺灣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印度印度東南亞東南亞12韓國韓國22334422345產業鏈變遷產業鏈變遷日 本 式“半 導體+零部件+整
71、機”一 體 化商 業 模式 席 卷全球“代工+設計”的軟硬件分離模式興起半導體制造從美國向中國臺灣和韓國遷移代工和零部件向中國臺灣和新加坡、馬來西亞遷移蘋果等手機產業鏈向中國大陸遷移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崛起制造業從中國向越南、印度等國遷移中國半導體國產化中國從制造中心成為創新中心ARVR產業鏈由中國區開始1970-20001990-20102000-20182018-?2021-?1重大行業契機重大行業契機大型機/TV等家電PC手機AIoTARVR中國中國印度印度中國中國東南亞東南亞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8 科技科技 面向面向 2030 的十大投資機會
72、的十大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到 2030 年,我們將生活在一個虛實共生、低碳綠色和自主創新的社會。在這樣的新型社會中,我們看好在汽車智能化、科技碳中和、半導體國產化、基礎軟件、AR/VR/腦機接口、軟件引擎/應用、AI/高性能計算、Web3.0、云原生和商業航天十大投資方向會涌現出豐富的投資機會。圖表圖表18:面向面向 2030 的的科技行業十大投資機會科技行業十大投資機會 資料來源:華泰研究 8.Web3.0/區塊鏈區塊鏈1.汽車智能化汽車智能化6.遠程醫療遠程醫療元元宇宇宙宙全全球球價價值值鏈鏈重重構構科科技技創創新新3.半導體國產化半導體國產化碳碳中中和和2.科技碳中和科技碳中和9.商業航
73、天商業航天4.軟件國產化軟件國產化10.云原生云原生7.AI/高性能計算高性能計算5.AR/VR/腦機接口腦機接口6.軟件引擎軟件引擎/應用應用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9 科技科技 科技碳中和:從主要責任方到推動者科技碳中和:從主要責任方到推動者 我們認為以碳中和為終極目標的能源革命是平衡經濟發展和人類在地球長期生存下去的重我們認為以碳中和為終極目標的能源革命是平衡經濟發展和人類在地球長期生存下去的重要要支點支點。根據 BCG 和彭博數據,包括互聯網、半導體、軟硬件、運營商在內的科技行業,2015年耗電量占全球11%,截至2022年7月末美股科技企業在美
74、股總市值占比超過30%,既是碳減排行動的主要責任方,也是擁有多種核心技術,能夠加速碳中和發展的推動者。隨著科技行業的綠色變革不斷深化,我們認為:1)在電子制造業,受益蘋果 2030 碳中和推動,零碳制造能力預計成為供應鏈新標準,果鏈 ESG 領先企業長期競爭力及估值提升機遇凸顯;2)在通信行業,東數西算及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助力運營商碳中和,熱管理/電網數字化升級/海纜賽道高景氣;3)新能源電子產業鏈中,清潔能源與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預計帶動上游電子元器件快速擴容??萍伎萍继贾泻吞贾泻同F狀:自身減排刻不容緩,技術引領綠色浪潮現狀:自身減排刻不容緩,技術引領綠色浪潮 碳中和目標緊迫,科技行業價值鏈脫碳任
75、務艱巨碳中和目標緊迫,科技行業價值鏈脫碳任務艱巨 碳中和碳中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是新一輪產業變革主題,科技行業,科技行業將引領將引領綠色低碳浪潮。綠色低碳浪潮。氣候危機仍然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1.5的控溫目標達成亟需更大力度的減排行動,否則人類將面臨氣候引發的一連串黑天鵝事件;同時,在全球化面臨十字路口的當下,推動氣候問題解決也成為了當今局勢中為數不多的合作力量。我們認為,碳中和的根本變革為:高環境代價的低質量發展模式向低環境影響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在這種轉變當中,科技行業無疑需要深度參與,以高端技術驅動助力社會低碳轉型。同時,隨著數字經濟加速滲透,科技行業自身能耗問題也引人注目,在
76、價值鏈控排上需要起到排頭兵作用。碳排放總量未見拐點,人類經濟活動仍嚴碳排放總量未見拐點,人類經濟活動仍嚴重依賴碳排放。重依賴碳排放。2021 年 8 月,IPCC 發出紅色預警,若維持當前碳排放量,預計在 2030 年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之前升高 1.5,早于巴黎協定到 2050 年升溫 1.5的目標。然而,全球碳排放總量尚未見明顯拐點:2020 年受新冠大流行影響,全球碳排放同比下降 5%;2021 年全球逐步復蘇,碳排放反彈至疫情前水平,人類經濟活動仍然嚴重依賴碳排放。嚴峻的碳排放現狀要求嚴峻的碳排放現狀要求各部門各部門進行進行立即、深度立即、深度的的減排減排工作工作,將生產經營與碳排放脫鉤
77、。將生產經營與碳排放脫鉤。圖表圖表19:在在 66%可能性的可能性的 1.5 度控溫目標下全球碳預算剩度控溫目標下全球碳預算剩 360Gt 圖表圖表20:全球碳排放總量未見拐點全球碳排放總量未見拐點 資料來源:IPCC,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IEA,華泰研究 科技行業碳中和內部解決能耗問題,并推動更大范圍的價值鏈碳中和??萍夹袠I碳中和內部解決能耗問題,并推動更大范圍的價值鏈碳中和。隨著數字經濟快速滲透,科技行業碳排放壓力加劇。據BCG統計,ICT行業碳排放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34%,若不采取減排措施,到 2040 年 ICT 行業碳排占比將達 14%。根據溫室
78、氣體核算體系,企業排放包括自身排放(范圍 1&范圍 2)以及供應鏈排放(范圍 3)。對于科技行業,自身減排著力解決數據中心和場所用電能耗加劇問題,更重要的挑戰來自所售賣產品和設備相關的價值鏈排放。據 BCG中國碳中和指引(2021 年 9 月)測算,美國上市企業中科技行業價值鏈排放為自身運營排放的 2.64 倍,高于消費、金融等行業,因此科技行業去碳化有價值鏈放大效益。2.01.71.51110660360-6%-4%-2%0%2%4%6%8%0510152025303540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GtCO2)二氧化碳排放量YoY(右軸)蘇聯解體蘇聯解體金融危
79、機金融危機新冠大流行新冠大流行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0 科技科技 減碳需要科技行業支持,數字技術賦能更多產業低碳發展。減碳需要科技行業支持,數字技術賦能更多產業低碳發展。根據 GeSI 報告,到 2030 年 ICT技術能推動全球碳排放降低 20%(121 億噸二氧化碳當量),10 倍于自身排放。根據信通院數字碳中和白皮書(2021 年 12 月)的整理,能源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將成為技術與產業融合的載體,5G、大數據、云計算、AI、物聯網、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數字技術助力重點行業減排,具體應用包括智慧電網、工業綠色制造、建筑降耗、智慧交通等。展望未來,在
80、行業層面,科技行業能夠成為低碳產品和行業減排方案提供商,并利用資金優勢,投資于清潔能源創新的初創企業;用戶層面,科技行業能夠打通線上和線下場景,引導用戶減排行為,加速碳中和社會生態形成。圖表圖表21:2030 年科技行業預計將占全球用電能耗年科技行業預計將占全球用電能耗 20%圖表圖表22:科技行業價值鏈排放是自身排放科技行業價值鏈排放是自身排放 2.64 倍倍 資料來源:BCG,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BCG,華泰研究 海外科技巨頭凈零目標超前,海外科技巨頭凈零目標超前,擁有擁有系統化減排舉措系統化減排舉措。我們看到海外科技廠商凈零目標集中在 2030 年至 2040 年,較國際普遍目標 205
81、0 年顯著提前,減排舉措集中于低碳產品、能效提升和推進可再生電力使用,微軟(MSFT US)率先實施內部碳定價。自 2011 年開始,Meta(META US)、蘋果(AAPL US)、谷歌(GOOGL US)、微軟、亞馬遜(AMZN US)等眾多科技品牌廠先后公開承諾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披露清潔電力項目利用計劃和實施情況。近年來,科技企業在清潔電力和綠色能源的采購與投資上加大了步伐和力度。根據 RE100 2021 年度報告,已有超 30%的科技企業已經達成了 100%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國內科技廠商近年主動加速碳中和進程,阿里巴巴(9988 HK)、騰訊(700 HK)先后發布行動框
82、架,但在減排舉措落實上,國內的科技廠商的實際進展有限,仍需更多投入。圖表圖表23:主要科技品牌廠商減碳目標及做法主要科技品牌廠商減碳目標及做法 資料來源:各公司 ESG 報告,華泰研究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2015年(實際)2030年(預測)全球用電量(TWh)其他產業網絡數據中心ICT生產消費電子0.00.51.01.52.02.53.0通信運營房地產金融必選消費可選消費科技價值鏈碳排放倍數2020年年運營碳中和運營碳中和2030年年供應鏈碳中和供應鏈碳中和2025年年運營碳中和運營碳中和2050年年清除
83、歷史排放清除歷史排放2030年年公司供應鏈負排放公司供應鏈負排放2020年年運營碳中和運營碳中和2030年年供應鏈碳中和供應鏈碳中和2007年年運營碳中和運營碳中和2030年年供應鏈碳中和供應鏈碳中和2025年年100%可可再生電力再生電力2040年年供應供應鏈碳鏈碳中和中和2030年年50%產品運輸產品運輸碳中和碳中和2025年年90%清潔能源清潔能源2050年年碳中和碳中和2030年公司年公司/價值價值鏈減鏈減排排50/25%2025年碳年碳強度較強度較19年年降低降低16%2030年運營碳中和年運營碳中和價值鏈碳強度較價值鏈碳強度較20年降低年降低50%1407碳足跡碳足跡(萬(萬噸)噸
84、)392103360642000228595151122502030年運營與供應鏈碳中和年運營與供應鏈碳中和表示已有措施表示已有措施表示計劃實施表示計劃實施表示已完成表示已完成表示進行中表示進行中提升提升能效能效低低碳碳產品產品可再生可再生電力電力綠色綠色金融金融內部內部碳碳定價定價碳清除碳清除國際國際碳中和普遍目標碳中和普遍目標:2050年年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21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24:科技廠商紛紛提出科技廠商紛紛提出 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可再生能源目標 圖表圖表25:超超 30%的科技企業實現的科技企業實現 RE100 資料來源:RE100,
85、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RE100,華泰研究 三大終端出發,看智能設備三大終端出發,看智能設備/通信服務通信服務/綠色出行碳排現狀綠色出行碳排現狀 以以 iPhone 為例,解析智能手機碳足跡及其來源。為例,解析智能手機碳足跡及其來源。蘋果自 2009 年開始披露 iPhone 產品環境報告,環保意識領先。通過對比 iPhone 各機型碳足跡,我們觀察到:1)近三年推出的iPhone1113 同類機型碳足跡有明顯下降,iPhone 13 相比 iPhone6 碳足跡下降 33%;2)高端機和大容量機型碳足跡更高,目前頂配機 iPhone 13 Pro Max 1T 是碳足跡最高(117
86、kg)的機型,而最新入門機 iPhone SE 2022 是迄今碳足跡最低(43kg)的一代。iPhone 碳排放按生命周期細分后,生產環節占比超 80%,使用環節約占 15%。蘋果 2021 年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較 15 年已下降 37.5%,其中生產環節碳足跡下降 45.3%,使用環節碳足跡下降 24.4%。圖表圖表26:近年近年 iPhone 機型碳排放機型碳排放 圖表圖表27:iPhone 碳排放與樹木碳吸收量換算碳排放與樹木碳吸收量換算 資料來源:蘋果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Apple 產品環境報告,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28:iPhone 13 制造和使用環節制造和使用環節碳排放占比
87、居前碳排放占比居前 圖表圖表29:蘋果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較蘋果產品生命周期碳足跡較 15 年下降年下降 37.5%資料來源:蘋果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蘋果環境進展報告,華泰研究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7.0%30.2%9.3%14.0%16.3%4.7%18.6%0%5%10%15%20%25%30%35%未披露實現100%RE80%-99%RE60%-80%RE40%-60%RE20%-40%RE82K111K138K147K151K能源節約量(百萬千瓦時)目前已代表客戶種植188,079棵樹,其中包括瀕危植物、有
88、利于空氣凈化的植物等。188,000+188,000+treestrees2022年初發布年初發布eSIMfelix推出了澳大利亞首款端到端數字移動激活體驗eSIM技術:舍棄塑料卡:舍棄塑料卡:eSIM使用手機內置的可編程芯片來連接客戶提高靈活性:提高靈活性:15分鐘內客戶即可自我完成注冊資源節約:資源節約:節省100噸的二氧化碳,使用更少的塑料、包裝產生可回收物產生可回收物的公司的公司處理可回收物處理可回收物的公司的公司為可回收物評級循環利用平臺提供需要被處理的可回收物信息可視化需要被處理的可回收物提供循環處理設備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7 科技科技
89、電信碳中和投資機遇電信碳中和投資機遇#1:關注高成長的熱管理賽道:關注高成長的熱管理賽道 升級熱管理系統是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關鍵之一。升級熱管理系統是降低數據中心能耗的關鍵之一。由于具備高耗能的特性,電信運營商數據中心及 5G 網絡的擴張將導致其能源使用量及碳排放量進一步擴大,給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帶來更大挑戰。而溫控節能系統是降低 IDC 與 5G 基站能耗的關鍵之一,據數據中心間接蒸發冷卻技術白皮書,當 PUE 為 1.92 時,數據中心的 IT 設備能耗占比為 52%;制冷系統的能耗占比為 38%,占據非 IT 設備中的較高比例;當 PUE 為 1.3 時,該數據中心的制冷系統的能耗占比為下
90、降到 18%。因此當 IDC 考慮節能減排,且無法升級 IT 設備時,實現制冷系統的節能是實現 IDC 節能的核心途徑之一。圖表圖表66:各類溫控方案各類溫控方案 PUE 對比對比 圖表圖表67:不同不同 PUE 下能耗構成下能耗構成 資料來源:工信部,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數據中心間接蒸發冷卻技術白皮書(2019 年),華泰研究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儲能安全儲能安全逐步逐步得到重視,熱管理是保證過程安全的關鍵。得到重視,熱管理是保證過程安全的關鍵。中國能源報數據顯示,2011-2021 近十余年間,全球共發生 32 起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特別是韓國,在政策激勵之下儲能項目建設爆發式增長,但在
91、安裝施工、系統集成、運行維護等方面產生重大安全隱患,自 2017 年來已經發生 24 起安全事故。同時,我們注意到在上述 32 起儲能電站事故中,有 20 起(62%)事故是發生在儲能充放電環節。結合鋰離子電池火災機理,過程安全是電池火災的防控的重要一環,而熱管理是保障過程結合鋰離子電池火災機理,過程安全是電池火災的防控的重要一環,而熱管理是保障過程安全的關鍵。安全的關鍵。過程安全包括合理的電氣和結構設計,確保電池的安全運行;主動溫控式管理系統,確保電池工作在適宜溫度范圍內;多層級架構電池管理系統,對電池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控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及時發現電池的異常狀態。圖表圖表68:201
92、1-2021 儲能電站安全事故主要成因儲能電站安全事故主要成因 圖表圖表69:儲能電站熱管理過程儲能電站熱管理過程 資料來源:北極星儲能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南方電網官網,華泰研究 1.01.11.21.31.41.51.6風冷冷凍水直接蒸發冷卻 間接蒸發冷卻液冷PUE0%10%20%30%40%50%60%70%80%90%IT 設備空調系統電源配電照明PUE=1.92PUE=1.5PUE=1.3安裝環節12%充放電環節充放電環節62%運維環節13%未知原因13%良好的熱管理過程安全儲能電站安全保障保障保障保障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8 科技科技 主
93、流熱管理技術中,液冷方案經濟價值更高。主流熱管理技術中,液冷方案經濟價值更高。經濟性方面,相比于風冷方案,液冷方案雖在初期 Capex 更高,但從目前市場中的液冷方案來看,液冷方案可降低能耗約 20%,提升電池壽命約 20%,并且可以使儲能系統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安全性方面,相比于風冷方案,液冷方案更佳安全性將更適用于大規模儲能熱管理環節。因此,我們認為,從長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液冷方案更具備優勢,未來在儲能溫控系統中液冷方案占比將逐步提升。圖表圖表70:四種典型熱管理技術四種典型熱管理技術特點特點 風冷風冷 液冷液冷 熱管冷卻熱管冷卻 冷端風冷冷端風冷 冷端液冷冷端液冷 相變冷卻相變冷卻 散
94、熱效率 中 高 較高 高 高 散熱速度 中 較高 高 高 較高 溫降 中 較高 較高 高 高 溫差 較高 低 低 低 低 復雜度 中 較高 中 較高 中 壽命 長 中 長 長 長 成本 低 較高 較高 高 較高 資料來源:大容量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的熱管理技術現狀分析(鐘國彬 2018),華泰研究 關注在熱管理領域有豐富技術積淀的企業。關注在熱管理領域有豐富技術積淀的企業。英維克(002837 CH)/申菱環境(301018 CH)/高瀾股份(300499 CH)/同飛股份(300990 CH)/奧特佳(002239 CH)/松芝股份(002454 CH)為熱管理領域代表性上市企業。其中,英維克
95、及申菱環境的產品主要應用于數據中心/5G 基站/儲能等多個細分領域;高瀾股份/同飛股份的產品則多用于電力電子裝置、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工業領域;奧特佳/松芝股份的熱管理產品則主要應用于汽車及軌道交通領域。未來,隨著數據中心、儲能等細分領域對熱管理的需求增長,在熱管理領域有豐富技術積淀的企業有望受益。圖表圖表71:熱管理領域代表性上市企業及其業務進展熱管理領域代表性上市企業及其業務進展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 主營產品對象主營產品對象 公司簡介及熱管理業務進展公司簡介及熱管理業務進展 熱管理相關產品熱管理相關產品 英維克英維克 數據中心/5G 基站 公司是國內精密溫控領軍企業,是數據中心溫控/通信基站溫控
96、/儲能溫控等多個細分領域龍頭;數據中心領域,公司已為騰訊/阿里巴巴/秦淮數據/萬國數據等用戶提供高效節能的制冷產品及系統,2021 年公司機房溫控節能收入年公司機房溫控節能收入 11.9 億元,機柜溫控產品收億元,機柜溫控產品收入入 6.63 億元;億元;儲能溫控領域,公司客戶涵蓋寧德時代、華為、比亞迪等主流儲能集成廠商,2021年儲能溫控收入達到年儲能溫控收入達到 3.37 億元。億元。CyberMate 高效機房專用空調 DC/EC 直流空調 MC 儲能空調/EMW 儲能冷水機 液冷板/插框式 CDU/干冷器等 申菱環境申菱環境 數據中心 公司主營業務圍繞專用性空調為代表的空氣環境調節設備
97、開展,涵蓋數據中心/工業/特種空調/儲能熱管理四大應用領域 數據中心領域,客戶包括華為、曙光數據、天貓等客戶包括華為、曙光數據、天貓等,公司與華為數字能源合作長達 10 年,為其開發符合整體數據中心規劃的產品,以實現更優能效 公司儲能溫控系列產品已開始向國家電網、華為、寧德時代等企業供貨公司儲能溫控系列產品已開始向國家電網、華為、寧德時代等企業供貨 機房精密空調 直接/間接蒸發冷卻機組 儲能系統整體頂置式空調、儲能系統房間式分體精密空調等 高瀾股份高瀾股份 柔直輸配電 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力電子裝置用純水冷卻設備及控制系統業務;目前,公司已有基于鋰電池單柜儲能液冷產品、大型儲能電站液冷系統、預制艙
98、目前,公司已有基于鋰電池單柜儲能液冷產品、大型儲能電站液冷系統、預制艙式儲能液冷產品等技術儲備和解決方案,已簽訂單約式儲能液冷產品等技術儲備和解決方案,已簽訂單約 1100 萬元,已與寧德時代萬元,已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意向;此外,公司已開發出多項數據中心熱管理產品達成合作意向;此外,公司已開發出多項數據中心熱管理產品 冷板式液冷/浸沒式液冷/集裝箱式液冷 大型儲能電站液冷系統、預制艙式儲能液冷產品等 同飛股份同飛股份 數控機床 公司主要針對高端裝備制造業(包括數控機床、激光設備等),在溫控精度方面較為領先,且公司液冷技術位于行業前列;目前,公司憑借行業領先的溫控技術和良好的產品穩定性,當前已拓
99、展陽光電源、目前,公司憑借行業領先的溫控技術和良好的產品穩定性,當前已拓展陽光電源、科陸電子、南都能源等國內頭部儲能系統集成商科陸電子、南都能源等國內頭部儲能系統集成商 液體恒溫設備 電氣箱恒溫裝置 純水冷卻單元 特種換熱器 奧特佳奧特佳 汽車、軌道交通 公司是國內較早進入汽車熱管理零部件及系統市場的廠商;2021 年在大型儲能電池設備的熱管理系統業務取得突破,實現液冷產品量產,年在大型儲能電池設備的熱管理系統業務取得突破,實現液冷產品量產,開始為寧德等儲能設各廠商提供液冷型熱管理系統產品開始為寧德等儲能設各廠商提供液冷型熱管理系統產品 液冷式儲能熱管理系統 松芝股份松芝股份 汽車、軌道交通
100、公司主要業務為車輛熱管理系統,為車輛空調行業的龍頭企業;2021 年實現兩款液冷式儲能熱管理系統量產年實現兩款液冷式儲能熱管理系統量產,已獲得寧德時代、遠景能源寧德時代、遠景能源等客戶的訂單,并于 Q4 起貢獻業績,預計預計 3000 萬左右萬左右 新能源電動壓縮機 JLE 系列儲能電池熱管理產品 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39 科技科技 電信碳中和投資機遇電信碳中和投資機遇#2:關注電網數字化升級下的投資機遇:關注電網數字化升級下的投資機遇 新能源體系倒逼電網數字化升級提速。新能源體系倒逼電網數字化升級提速。當前新
101、能源體系下傳統電網存在包括源荷波動性,時空隨機性,機理模糊性,控制復雜性諸多挑戰,能源互聯網亟待升級,電網數字化升級意義逐漸凸顯。2021 年 3 月,國家電網(未上市)、南方電網(未上市)相繼公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均明確要推進電網數字化升級,國家電網表示,到 2015 年,要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南方電網表示,要全面建設現代化電網,投資結構方面,南方電網將配電網建設列入十四五工作重點,規劃投資 3200 億元,約占總投資的 48%。圖表圖表72:新能源體系下傳統電網存在諸多挑戰,亟待升級能源互聯網新能源體系下傳統電網存在諸多挑戰,亟待升級能源互聯網 圖表圖表73:電網雙碳方
102、案主要內容電網雙碳方案主要內容 資料來源: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國家電網官網,南方電網官網,華泰研究 電力信息化市場電力信息化市場 20202024 年年 CAGR 有望達有望達 18.4%;關注通信模塊升級需求。;關注通信模塊升級需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4 年國內電網端電力信息化市場規模有望增至 569 億元,對應20202024年CAGR達18.4%。存量市場方面,國內存量電表疊加通信網關中的通信模塊,合計約 7.3 億個,此前主要安裝的是窄帶模塊,未來有望更換為寬帶載波模塊,對應市場空間約 350+億元,該替換自 2019 年啟動,至 2021 年約替換 40
103、%50%。增量市場方面,如開關柜、環網柜的原有單機版的用電設備,未來有望升級做監督控制,需要連接通訊模塊。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國網約有 35 億開關柜+環網柜升級節點,未來有望達千億級市場。圖表圖表74:2014-2024 年電力端電力信息化市場規模年電力端電力信息化市場規模 圖表圖表75:寬帶通信模塊升級趨勢及市場空間測算寬帶通信模塊升級趨勢及市場空間測算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華泰研究 威勝信息(688100 CH)、有方科技(688159 CH)等為電網信息化產業鏈中的主要公司。其中,威勝信息提供從數據感知、通信組網到數據管理的能源互聯網全層級綜
104、合解決方案;有方科技主要提供智能電網中的無線通信模塊;映翰通(688080 CH)主營產品包括工業無線路由器、無線數據終端、邊緣計算網關等工業物聯網通信產品;鼎信通訊(603421 CH)/東軟載波(300183 CH)/力合微(688589 CH)則是物聯網 HPLC 芯片的主要生產廠商。源荷波動性機理模糊性控制復雜性時空隨機性挑挑戰戰電網數字化升級意義凸顯電網數字化升級意義凸顯新興負荷、多能源等時空分布特性更為復雜,動態隨機變化源荷雙側隨機波動等導致實時平衡控制復雜新能源日最大波動5億千瓦;最大日峰谷差率為33.3%雙高發展引起新型失穩形態,運動軌跡演化機理不明南方電網南方電網“推動電網向
105、能源互聯網升級,著力打造清潔能源優化配置平臺”,具體包括加快構建堅強智能電網、加快電網向能源互聯網升級五項舉措,其中提到至2025年,初步建成國際領先的能源互聯網。將大力推動供給側能源清潔替代,以“新電氣化”為抓手推動能源消費方式變革,全面建設現代化電網,帶動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配電側投資占比將由26%提升至48%0%5%10%15%20%25%01002003004005006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電網端電力信息化市場規模(億元)同比增速(右軸)寬帶載波模塊窄帶模塊替換為替換為
106、寬帶通信模塊升級市場空間測算寬帶通信模塊升級市場空間測算存量市場存量市場電表+通信模塊7.3億個模塊單價50元市場空間市場空間350+350+億元億元增量市場增量市場開關柜+環網柜升級35億模塊單價50元市場空間市場空間千億級別千億級別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0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76:電網信息化產業鏈主要公司梳理電網信息化產業鏈主要公司梳理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 公司簡介及電力信息化業務進展公司簡介及電力信息化業務進展 電力信息化相關產品電力信息化相關產品 威勝信息威勝信息 公司提供從數據感知、通信組網到數據管理的能源互聯網全層級綜合解決方案,具有完整的產
107、業鏈布局,是中國領先的能源互聯網綜合方案解決商。2022 年上半年,公司中標國家電網電能表采購(2.4 億)、南方電網 2022 年計量產品框架招標(0.57 億)等項目,披露的中標總額約 6.8 億元,同比增長 116%通信網關、通信模塊、HPLC 通信芯片 有方科技有方科技 公司是智能電網領域無線通信模塊的先行者,早在 2009 年國家電網啟動“堅強電網建設”時,公司即實現自主研發的無線通信模塊應用于國家電網的集抄。近三年來公司在智能電網的無線通信模塊出貨量占國家電網用采招標采購量達 50%以上,在該細分領域處于龍頭地位 無線通信模塊 映翰通映翰通 公司主營產品包括工業無線路由器、無線數據
108、終端、邊緣計算網關、車載網關、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等工業物聯網通信產品,以及智能配電網狀態監測系統產品、智能售貨控制系統產品、智能車聯網系統產品等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在智能電力領域,公司 DTU 產品服務于國家電網配網自動化改造。智能配電網狀態監測系統產品 鼎信通訊鼎信通訊 公司基于對能源互聯網和智能電網的深刻理解,在芯片研發、用電信息采集系統、能源互聯網等相關業務方向進行了大量研發投入,可以提供從芯片、軟件、模組到系統的成套解決方案。1H21 公司在國網 HPLC 芯片采購中額為 4.60%,排名第 3。HPLC 芯片、通信模組 東軟載波東軟載波 公司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是以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為源頭
109、,以智能制造為基礎,開展融合通信技術平臺的研發,聚焦能源互聯網、智能化這兩個戰略新興領域,構建“芯片、軟件、模組、終端、系統、信息服務”完整產業鏈。1H21 公司在在國網 HPLC 芯片采購中份額為 4.60%,排名第 3。HPLC 芯片、通信模組 力合微力合微 公司是一家物聯網芯片設計企業,致力于物聯網通信技術研發、芯片開發及市場應用,電網領域,公司已成為國家電網高速電力線通信芯片的主要芯片原廠;在非電網市場包括高鐵、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路燈、能效管理、5G 基站電源管理等。1H21 公司在在國網 HPLC 芯片采購中份額為 2.93%,排名第 8。HPLC 芯片 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
110、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1 科技科技 電信碳中和投資機遇電信碳中和投資機遇#3:海上風電快速發展助力海纜高確定性增長:海上風電快速發展助力海纜高確定性增長 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有望于十四五時期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多重優勢奠定海上風電持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有望于十四五時期邁入快速發展階段,多重優勢奠定海上風電持續發展基礎。續發展基礎。2020 年 12 月我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提到,“到 2030 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 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彰顯了我國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和
111、政策導向,也使得海上風電邁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政策補貼端、供需端、成本端的三重助推力為海上風電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政策補貼端、供需端、成本端的三重助推力為海上風電持續發展奠定基礎。1)政策補貼端:平價政策帶來搶裝潮,后續省補有望接力國補推動平價過渡。2)供需端: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用電負荷大,海風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沿海省份出臺多項海風規劃政策超預期。3)成本端:海風產業鏈長,降價空間多,大兆瓦、漂浮式、柔性直流輸電等技術進步,都將有望降低成本。在此基礎上,我們預計國內海上風電板塊需求有望持續增長。圖表圖表77:三重助推力帶來三重助推力帶來海海上風電上風電招標高增招標高增 資料來源:華泰研究 海纜處于
112、海上風電產業鏈中游,承擔輸送電的重要作用,約占海上風電總投資成本的海纜處于海上風電產業鏈中游,承擔輸送電的重要作用,約占海上風電總投資成本的8%13%。風電產業鏈上游包括葉片、塔筒、風電主機等用于發電的裝備,中游包括海纜,風機整機,下游為風電場的運營等。其中海纜處于中游,結構主要包括陣列海底電纜和送出海底電纜兩部分。風力機組產生的電能通過 35KV 陣列海纜匯總到 110KV 或者 220KV 升壓站,將電壓升高,然后通過高壓送出海纜傳輸到岸上集控中心。據北極星發電網,海底電纜約占海上風電總投資成本的8%-13%,20212025年國內海底電纜市場CAGR有望達24.7%。圖表圖表78:江蘇、
113、廣東、福建三省海上風電總投資構成江蘇、廣東、福建三省海上風電總投資構成 圖表圖表79:2019-2025 年國內海底電纜市場規模年國內海底電纜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北極星發電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中天科技 2019 年年報,中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華泰研究 中天科技(600522 CH)、東方電纜(603606 CH)、亨通光電(600487 CH)、漢纜股份(002498 CH)為海底電纜產業鏈中主要上市公司,據 2019 年度國內海上風電項目招標情況測算,四家公司分別占據海纜行業市場 44%、20%、5%、29%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天科技已完成海纜-海底觀測、勘探-海纜鋪設-海上風電
114、基礎施工、風機吊裝于一體的海洋系統工程全產業鏈布局;東方電纜的海纜系統已涉及海洋工程領域,提供 EPC 總包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亨通光電近年來也持續加大海洋通信領域的投資,成為國內唯一具備海底光纜、海底接駁盒等研發制造及跨洋通信網絡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鏈公司;漢纜股份將電力作為重點市場,在新市場方面重點關注海上風電項目的市場推廣。平價政策帶來搶裝潮,后續省補有望接力國補推動平價過渡政策補貼端政策補貼端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用電負荷大,海風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沿海省份出臺多項海風規劃政策超預期供需端供需端海風產業鏈長,降價空間多,大兆瓦、漂浮式、柔性直流輸電等技術進步,都將有望降低成本成本端成本端海上風
115、電海上風電招標招標高增高增0%20%40%60%80%100%江蘇廣東福建風電機組(含安裝)塔筒風機基礎及施工基本預備費電纜海上升壓站陸上集控中心用海(地)費用其他指標單位數值2019年國內海底電纜招標容量GW10.72019年國內海底電纜招標總額億元148十四五時期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預測GW52.162019年海底電纜單價億元/GW13.82019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GW2.42020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GW3.12019年國內海底電纜市場規模億元332020年國內海底電纜市場規模億元42十四五時期國內海底電纜均價預測億元/GW11.1十四五時期國內海底電纜市場規模預測億元5772021
116、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預測GW62025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預測GW11.52025年海底電纜價格預測億元/GW11.12025年國內海底電纜市場規模預測億元127.720212025年CAGR24.7%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2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80:海底電纜海底電纜產業鏈主要公司梳理產業鏈主要公司梳理 企業名稱企業名稱 公司簡介及海底業務布局公司簡介及海底業務布局 海纜行業海纜行業 市場份額市場份額 中天科技中天科技 公司已完成海纜-海底觀測、勘探-海纜鋪設-海上風電基礎施工、風機吊裝于一體的海洋系統工程全產業鏈布局并不斷鞏固完善。致力發展成為
117、國際一流的海工項目 EPC 總承包商。公司 2022 年前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 92.90 億,同比下降 13.32%;實現歸母凈利潤 10.16 億,同比增長 105.96%;2021 年公司海洋系列業務營收為 94.19 億元,同比增長 101.89%,同時,公司海洋系列業務在執行訂單約 70 億元,在手訂單充沛。44%東方電纜東方電纜 公司海纜系統采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安裝服務”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同時已涉及海洋工程領域,提供 EPC 總包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公司 2022 年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 18.16 億,同比增長 25.6%;實現歸母凈利潤 2.78 億,同比增
118、長 0.2%。其中,海纜系統營收7.41 億元,同比增長 23.5%;海洋工程營收 2.71 億元,同比增長 38.3%。截至 1Q22,公司海纜系統在手訂單為 54.64 億元,海洋工程為 8.69 億元。20%亨通光電亨通光電 近年來公司持續加大對海洋通信領域的投資,2019 年通過收購華為海洋,進一步完善了公司海洋通信產業鏈布局,成為國內唯一具備海底光纜、海底接駁盒等研發制造及跨洋通信網絡解決方案的全產業鏈公司。公司 2021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412.71 億,同比增長27.44%;實現歸母凈利潤 14.36 億,同比增長 32.58%;2021 年海洋電力通信與系統集成收入 57.5
119、 億元,同比增長 47.11%。5%漢纜股份漢纜股份 公司在新市場方面重點關注海上風電項目的市場推廣。繼續把電力市場作為重點市場,2022 年 3 月,公司中標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變電設備招標采購及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特高壓工程采購項目,中標總金額約 3.4 億元。公司 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89.81 億元,同比增長 29.19%,凈利潤 7.38 億元,同比增長 31.88%。29%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出行行業碳中和出行行業碳中和:電動化為主,燃料電池電動化為主,燃料電池/太陽能等為輔太陽能等為輔 出行行業碳排放迫在眉睫出行行業碳排放迫在眉睫 出行行業碳排放占比高,減排
120、難度出行行業碳排放占比高,減排難度較較大。大。2021 年,地面運輸分別占全球和中國碳排放總量的 18%和 8%,在 2018 年國際能源署(IEA)劃分的六大難減排行業中,公路貨運碳排放占比最高,達 9%。公路貨運行業減排難度主要體現在資產壽命長、能源依賴度高、電氣化難度大,因此減排所需的資金量更加龐大且技術門檻更高。而乘用車碳中和相較而言阻力較小,我們預測 2022/2023/2024 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有望達到 24/31/36%。圖表圖表81:出行行業減碳迫在眉睫出行行業減碳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UN,Carbon Monitor,華泰研究 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汽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此節
121、我們參考中國汽車低碳行動研究報告(中汽中心,2021)對中國出行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測算模型,以便于對不同車型碳排放進行橫向比較。全生命周期包含了汽車原材料、零部件、整車的生產;燃料的生產以及車輛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汽車報廢、車輛回收、動力電池的二次壽命等環節不納入在內。我們觀察到:1)單車生命周期碳排放:純電動車常規混動車插電混動車汽油車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2)燃料生產及汽車使用環節,煤炭柴油汽車,電動車碳排放與電網能源結構息息相關。3)車輛報廢暫不納入汽車碳排放周期計算。目前,車企主要通過提升電池使用壽命、優化整車架構等方式來減少碳排放。圖表圖表82:新能源汽車碳排放全生命周期:
122、原材料獲取新能源汽車碳排放全生命周期:原材料獲取&汽車生產、燃料生產汽車生產、燃料生產&車輛使用、車輛報廢車輛使用、車輛報廢 注:燃料生產環節單位能源指:電力 kWh,天然氣 m,油 L,煤 kg 資料來源:中汽中心,華泰研究 結論結論#1:單車生命周期碳排放,純電動單車生命周期碳排放,純電動常規混動常規混動插電混動插電混動汽油汽油柴油柴油。在各動力類型乘用車中,柴油車和汽油車碳排放量最高,分別為 331/242 g CO2/km;純電動車平均碳排放量最低,為 147 gCO2/km。若將汽車生命周期拆分為燃料周期(燃料生產和使用)和車輛周期(汽車生產和使用),我們觀察到:1)汽車燃料周期碳排
123、放強度高于車輛周期;2)電動車相較于燃油車,車輛周期碳排放占比較大,而燃料周期的碳排放占比較小。具體看,汽油車和柴油車燃料周期占比最高,分別為 76%和 75%;純電動車占比最低為 54%。汽車周期碳排放中,不論是油車還是電車,原材料獲取環節占比最大。燃料周期中,即使把電池生產環節的碳排放一并納入進來,純電動燃料周期的碳排放仍然最低,插電混動次之。圖表圖表83: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純電動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純電動常規混動常規混動插電混動插電混動汽油汽油柴油柴油 資料來源:中汽中心,華泰研究 0.64 0.54 0.49 0.08 0.07 0.00.40.8電力柴油汽油煤天然氣(kgCO2
124、/unit)原材料原材料&車輛生產車輛生產燃料生產燃料生產&車輛使用車輛使用車輛報廢車輛報廢(不納入)燃料生產燃料生產550(kgCO2/kg)整車生產整車生產0204060鎂 電解液鋁 制冷劑塑料 橡膠 鋼鐵原材料原材料0102030無煙煤煙煤柴油汽油(10-3kg)車輛使用車輛使用單位熱值碳排放0100鎳鈷錳酸鋰 磷酸鐵鋰錳酸鋰電池包車輛回收車輛回收電池二次壽命電池二次壽命汽車端壽命儲能端壽命報廢331 242 211 197 147 0100200300400柴油汽油插電混動常規混動純電動(gCO2/km)76%75%68%62%54%24%25%32%38%46%0%20%40%60%
125、80%100%燃料周期車輛周期184 250 134 131 79 0100200300汽油柴油常規混動插電混動純電動(gCO2/km)燃料生產燃料使用5882628068020406080100汽油柴油常規混動插電混動純電動(gCO2/km)原材料獲取整車生產制冷劑逸散液體更換其它單車碳排放單車碳排放單車碳排放(拆分)單車碳排放(拆分)汽車周期碳排放汽車周期碳排放燃料周期碳排放燃料周期碳排放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4 科技科技 結論結論#2: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A型車型車/油車仍是碳排放主體。油車仍是碳排放主體。
126、根據中國汽車低碳行動研究報告(中汽中心,2021),2020 年 A 型車碳排放量占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的 59%,在不同級別乘用車中占比最大,其次是 B 型車,A0 型車。不同車型碳排放構成基本與銷量相當。汽油車既是碳排放主體,也將是減碳主體。汽油車既是碳排放主體,也將是減碳主體。汽油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在全行業中占比為94%,平均單車碳排放量排名第二,僅次于柴油車,為242 gCO2/km。汽油車銷量占比為 92%,較碳排放量占比低 2pp,顯示出其碳排放量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圖表圖表84: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國汽車行業全生命周期碳排放:A 型車型車/油車仍是碳排放主
127、體油車仍是碳排放主體 資料來源:中汽中心,華泰研究 節碳路徑:能源結構調整與生產效益優化節碳路徑:能源結構調整與生產效益優化 行業層面:能源結構轉型電動化為主,燃料電池行業層面:能源結構轉型電動化為主,燃料電池/太陽能等為輔。太陽能等為輔。政策指引:2025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20%;2030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 40%。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是主要替代路徑。2021 年 10 月 24 日,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到 2030 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的交通工具比例達到 40%左右,營運交通工具單位換算周轉量碳排放強度比 2020 年下降 9.5%左右,國家鐵路單位換
128、算周轉量綜合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0%。陸路交通運輸石油消費力爭 2030 年前達到峰值。3 月 22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左右的目標。3 月 23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燃料電池車保有量約 5 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 10-20 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 100-200 萬噸/年的目標。華泰預測:到華泰預測:到 2030 年電動車將節省年電動車將節省 1.8 億噸石油排放;長期氫能在商用車滲透率
129、達到億噸石油排放;長期氫能在商用車滲透率達到30/60%,將節省燃油,將節省燃油 0.4/0.7 億噸。億噸。消耗燃油峰值:消耗燃油峰值:按照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2017 年乘用車消耗 1 億噸石油,商用車消耗 0.74億噸石油(2017 年電動化滲透率約 2%)。我們推算,單位燃油乘用車/商用車每年油耗約為 0.5/1.6 噸。根據世界銀行,2019 年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 837 輛,日本千人汽車保有量591 輛。我們保守預測我國乘用車保有量峰值為 5.2 億輛(約 400 輛/千人)。假定乘用車/商用車比例穩定,則商用車峰值為 0.8 億輛。據此,我們預測,純油車場景下,我國乘用車/商用車
130、峰值油耗約為每年 2.5/1.3 億噸。我們認為,在我們認為,在 2030 碳達峰、碳達峰、2060 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出行領域減碳的主要途徑是: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出行領域減碳的主要途徑是:1)乘用車領域,電動車滲透率逐步提升;乘用車領域,電動車滲透率逐步提升;2)商用車領域,電動車)商用車領域,電動車+氫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氫能車替代傳統燃油車。具體而言:1)電動車替代:)電動車替代:我們預測,2030 年為實現出行領域碳中和目標,乘用車/商用車電動化滲透率有望達到 59/25%,相較于純油車場景,乘用車/商用車或將節省 1.5/0.3 億噸石油消耗,合計節省 1.8 億噸(較純油車場景
131、低 64%)。單車碳排放(分車型)單車碳排放(分車型)銷量加權碳排放(分車型,銷量加權碳排放(分車型,2020)050100150200250300CBAA0A00(gCO2/km)11%10%60%59%22%24%5%5%2%1%0%20%40%60%80%100%銷量碳排放A0ABC其它0100200300400柴油汽油插電混動 常規混動純電動(gCO2/km)92%94%2%2%1%1%5%3%0%20%40%60%80%100%銷量碳排放汽油柴油混動純電動單車碳排放(分動力總成)單車碳排放(分動力總成)銷量加權碳排放(分動力總成,銷量加權碳排放(分動力總成,2020)免責聲明和披露以
132、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5 科技科技 2)氫能汽車替代:)氫能汽車替代:根據中汽協,21 年中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低于 1 萬輛。受限于油車、電車在乘用車領域的規模效應(Marklines:21 年燃料電池商用車占比汽車制造+汽車使用(25.27 TWh)AI調節暖通空調:調節暖通空調:電力負荷減少6MW一體化工廠:一體化工廠:減少單輛車平均能耗17%光伏項目:光伏項目:2021年11-12月,小鵬光伏發電290.5萬千瓦萬千瓦時,時,折合減排二氧化碳1531噸噸能源消耗密度:能源消耗密度:同比下降50%材料材料回收:回收:小鵬全系車型材料可回收利用率97%+充電站:充電站
133、:小鵬共建立772個超充品牌站,共覆蓋308座城市生產:生產:理想整車生產環節每年可節約天然氣消耗20萬萬立方米、減少碳排放460噸噸采購:采購:理想持續推進本地化采購,在帶動區域化經濟發展的同時降低長距離物流運輸對環境產生的影響供應鏈供應鏈:理想打造綠色供應鏈,嚴格控制供應商供貨質量、商業道德和環境責任藍點計劃:藍點計劃:蔚來幫助用戶對電車出行碳減排量進行認證和交易,將所得收入以發放蔚來積分的方式回饋用戶換電站:換電站:預計至2025年底,蔚來換電站全球總數將超4000座環保材料:環保材料:蔚來使用可再生藤木Karuun與Clean+聚合材料蔚來生產制造方式改進蔚來生產制造方式改進理想生產制
134、造方式改進理想生產制造方式改進小鵬生產制造方式改進小鵬生產制造方式改進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6 科技科技 電子電子碳中和碳中和相關公司相關公司:環旭:環旭電子電子、鵬鼎、鵬鼎控股控股、工業富聯、江海、工業富聯、江海股份股份、斯達、斯達半半導導、擴博智能、擴博智能、順絡順絡電子電子 環旭電子(環旭電子(601231 CH):多元化與全球化布局的):多元化與全球化布局的 EMS 龍頭廠商龍頭廠商 環旭電子成立于 2003 年 1 月,總部位于上海,專為各個品牌提供通訊類、消費電子類、計算機類、存儲類、工業類、汽車電子類等電子產品的開發設計、微小化、物料采購
135、、生產制造、物流、維修等專業服務,是全球領先的 EMS(電子制造服務)龍頭廠商,Sip 微小化技術實力行業領先,與蘋果、友達光電、聯想、英特爾、IBM 等公司均有長期的合作關系。根據 Manufacturing Market Inside 最新排名,環旭電子在 2021 年全球 EMS 提供商排名中位列第七。在 ESG 表現上,環旭 ESG 評分位列 A 股電子制造業榜首,Wind ESG評級為 AAA,在清潔能源替換和綠色生產上有領先舉措。環旭電子深耕車電領域三十余年,憑借深厚的行業經驗、技術實力及供應鏈優勢獲得了歐美汽車原廠和一級供應商的認可。目前公司汽車電子業務主要包括 Powertra
136、in、DCU、ADAS和車身控制模塊。環旭車電業務 2021 年實現營收 26.1 億元(yoy:+54.1%),1H22 延續高增長(yoy:+79.6%)。未來受益智能駕駛車載需求高增,疊加與飛旭深化業務協同,公司汽車電子業務已邁入加速成長期。公司現與全球前十大整車廠/Tier1 中的五家建立深厚的合作,未來汽車電子客戶中新能源車的占比將快速提升;公司積極與功率半導體國際大廠合作功率模組的生產與測試,已獲歐美日客戶訂單,22 年將量產用于電動車逆變器的 IGBT與 SiC 功率模組。鵬鼎控股(鵬鼎控股(002938 CH):):PCB 板龍頭加快車電產業布局板龍頭加快車電產業布局 鵬鼎控股
137、總部位于深圳市,主要從事各類印制電路板(PCB)的設計、研發、制造與銷售業務。依照下游應用領域劃分,公司的 PCB 產品可分為通訊用板、消費電子及計算機用板以及其他用板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通訊設備、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筆記本電腦、服務器/存儲器及汽車電子等下游產品。主要客戶包括蘋果、華為、Google、Tesla、戴爾等國際知名廠商。依照產品類型劃分,公司產品主要包括 FPC(柔性印刷電路板),HDI(高密度連接板),RPCB(剛性印刷電路板),SLP(類載板)及 Rigid Flex(軟硬結合板)等。公司在車用 PCB 版已有領先布局,產品主要應用于日行燈系統、汽車導航系統、車載影音娛
138、樂系統及汽車充電設備系統等汽車電子產品上,與 Panasonic、群創光電、Tesla 等下游客戶有合作關系。受益于汽車電子和高速服務器蓬勃發展,2021 年汽車/服務器及其他產品用板實現收入 2.56 億,同比增長 74.12%,實現高速成長。目前,公司已順利切入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客戶,相關產品已通過認證,并將陸續供貨。產能方面,淮安第一園區及硬板轉型投資如期推行中,有利于公司擴充服務器/車載業務。工業富聯(工業富聯(601138 CH):):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的“燈塔”工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的“燈塔”工業富聯是全球領先的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制造服務
139、商,為客戶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新形態電子設備產品智能制造服務。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電子設備產品的設計、研發、制造與銷售業務,依托于工業互聯網為全球知名客戶提供智能制造和科技服務解決方案,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寬帶和無線網絡、多媒體服務運營商的基礎建設、電信運營商的基礎建設、互聯網增值服務商所需終端產品、企業網絡及數據中心的基礎建設以及精密核心零組件的自動化智能制造等。在“數字驅動、綠色發展”戰略驅動下,公司云計算與工業互聯網業務有望充分受益低碳與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公司云計算業務 2021 年營收 1,776.9 億元(yoy:+1.36%),不斷加大先進節能冷卻技術研發,在數據中心冷
140、卻領域不斷開拓新客戶和新產品,AIGPU 服務器等產品有望加速量產。公司工業互聯網業務 2021 年營收 16.9 億元(yoy:+16.92%),已對內孵化 10 座燈塔工廠,并基于海量數據優勢和數字技術,深入多個應用場景推進標準化建設,協助超過 50 家行業領軍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我們認為公司將進一步拓展工業互聯網業務,對內降本增效,對外提供“燈塔工廠+數字制造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7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87:工業富聯工業富聯碳核算平臺可視化圖表碳核算平臺可視化圖表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江海股份(江海股份(002484
141、 CH):執著耕耘的):執著耕耘的電容領軍者電容領軍者迎來收獲期迎來收獲期 江海股份為國內鋁電解電容器龍頭,電容領域布局廣闊。江海股份于 1958 年成立,在超過60 年的發展歷程當中,公司先后多次與海內外企業、資本聯手以提升技術水平、占領高端市場。目前江海的電容產品線主要包括鋁電解、薄膜電容、超級電容三大類,是全球少數幾家同時在三大類電容器進行研發、制造和銷售的企業之一。新能源產業鏈相關應用場景高景氣,有望帶動公司電容器產品實現營收高增,成為公司中長期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力。受益新能源、工控需求增長強勁,21 年公司鋁電解電容收入 28.5億元(YoY+38.7%),其中全球光伏逆變器前 10
142、大廠商中已有 7 家成為江海用戶,該細分市場用量達到營收的 15%。21 年薄膜電容器收入 2.2 億元(YoY+15.3%),公司新建的分布式光伏用盒式薄膜電容器產線已量產,在新能源電動車和軍工領域開始批量交付,業績拐點已現,進入快速成長期。斯達半導(斯達半導(603290 CH):國產):國產 IGBT 龍頭充分受益汽車電動化龍頭充分受益汽車電動化 斯達半導是一家成立于 2005 年,總部位于浙江嘉興的功率分立器件及模塊生產廠商,為國內最大的 IGBT 模塊供應商。公司從模塊封裝起家,逐步建立起芯片設計能力,目前主營產品已涵蓋 IGBT 模塊、MOSFET、IPM、FRD、SiC 模塊等多
143、種功率半導體器件,其中 IGBT 模塊為公司的核心產品。公司新能源業務進展順利,產品組合持續優化驅動業績持續成長。公司新能源汽車、風光儲等新能源行業收入占比已由 2021 年的 33.48%提升至 1H22 的 47.37%,我們預計 22 年全年占比將超過 50%。新能源汽車方面,公司 IGBT 主驅模塊大量配套海外市場,全球份額快速提升;第七代微溝槽 IGBT 芯片預計將于 2H22 批量供貨,有望加強在 A 級及以上車型市場競爭力。光伏方面,公司模塊及器件產品在全球頭部逆變器客戶大規模裝機,下半年有望繼續放量。此外,SiC 模塊已于 1H22 開始大批量裝車應用,SiC 業務進展國內領先
144、。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8 科技科技 擴博智能(未上市):專注于擴博智能(未上市):專注于風電和零售場景風電和零售場景的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行業專家行業專家 擴博智能成立于 2016 年,基于機器學習、IoT、邊緣計算及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智能服務,有效提升傳統行業運營效率,加快數字化變革。擴博智能瞄準風電和零售行業,提供智慧風電全自動風機葉片巡檢產品擴博智能瞄準風電和零售行業,提供智慧風電全自動風機葉片巡檢產品和和智慧零售線下執智慧零售線下執行產品。行產品。風機傳統運維方式基本靠人力,存在耗時長、檢測精確性低、危險系數高等諸多問題,智能化
145、、無人化是風電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擴博智能在巡檢產品融入了“三維無人駕駛”技術,將傳感器反饋信號與視覺識別相融合,能夠實現一鍵式自動完成風機停機姿態識別、自動規劃飛行路徑等巡檢工作。零售是擴博智能瞄準的另一場景。傳統零售人傳統零售人工稽查面臨數據準確率低、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實時性差等問題工稽查面臨數據準確率低、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實時性差等問題。擴博智能以機器視覺和智能硬件為技術核心,提供包括貨架冰柜洞悉、商品情報分析、銷售執行監測等智能化服務。公司自成立以來已提交 130 多項知識產權申請,獲得多項發明專利的授權,為打造面向零售和風電行業的人工智能產品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擴博智能憑借自身
146、對技術的專注和探索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其研發工程團隊碩博人才占比 70%以上,主要核心成員來自微軟、谷歌、臉書,百度、華為等知名企業。圖表圖表88:擴博擴博智能海上智能海上風機葉片全自動巡檢服務風機葉片全自動巡檢服務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49 科技科技 順絡電子(順絡電子(002138 CH):):電感龍頭邁入產品品類擴張的發力期電感龍頭邁入產品品類擴張的發力期 順絡電子成立于 2000 年,是專業從事各類片式電子元件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電感是公司的“拳頭”產品,在電感細分領域公司在中國以及國際市場上均占有較高的
147、市場占有率,高端產品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技術和規模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公司持續豐富產品線,除電感外,明確微波器件、敏感及傳感器件、模塊和組件、精細陶瓷四大產業發展方向。公司積極拓展新產品的同時持續擴展產品應用領域,由通訊、消費電子領域逐步向汽車電子、5G、物聯網、新能源、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擴展。順絡介入汽車電子市場領域多年。公司車電及儲能元件包括專為汽車電子開發的變壓器(包括 ADAS 用、IGBT 模塊用、SIC 驅動用、BMS 電池管理用、OBC 用、DC-DC 模塊用、EP 網變通訊用等)、功率電感、一體式電感、高速共模、小磁環共模、疊層感類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信息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車身
148、控制單元、充電樁與車載電機系統、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系統及 48V 混動系統等多個模塊。2021 年,公司汽車電子或儲能營收 3.03 億元(YoY:+74.0%),1H22 同增 63.2%至 2.1 億元,營收占比提升至 9.8%。目前公司已成為博世、法雷奧、寧德時代、科博達等全球知名汽車電子企業、新能源企業的正式供應商,高端車載產品已被海內外眾多汽車電子和新能源車企批量采購。通信碳中和通信碳中和相關公司相關公司:英維克、威勝信息、中天科技英維克、威勝信息、中天科技 英維克:精密溫控龍頭,多輪驅動打開成長空間英維克:精密溫控龍頭,多輪驅動打開成長空間 數字化浪潮的賣水者,數字化浪潮的賣水
149、者,“新基建新基建+碳中和碳中和”推動精密溫控龍頭快速發展。推動精密溫控龍頭快速發展。英維克是國內領先的精密溫控節能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以溫控為核心,橫向布局機房溫控、機柜溫控、新能源車空調、軌交空調等多個領域,近年陸續拓展了電子散熱、健康空氣環境控制等新領域。我們認為英維克的“技術+平臺”布局構建公司核心競爭優勢。公司具備三大技術平臺和一個精密加工平臺,已完成從熱源到冷源的設備散熱及專業環境控制領域的全鏈條布局,未來有望通過技術和供應鏈共享,切入多領域溫控市場,擴寬成長空間。在交通車輛熱管理方面,公司軌交+新能源+物流多車型發力,持續開拓新能源重卡、冷鏈運輸車輛等新車型市場。圖表圖表89:英
150、維克產品布局英維克產品布局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下游需求提升,研發筑造競爭優勢,下游需求提升,研發筑造競爭優勢,2016-2021 年年收入利潤快速增長。收入利潤快速增長。受“新基建”政策、下游數據中心機房溫控、基站機柜溫控以及軌道交通空調等需求提升驅動,2019/2020/2021年公司營收分別為 13.37/17.03/22.28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24.96%/27.35%/30.81%,1H22 受長三角疫情影響,公司訂單交付困難,營收增速有所下降。2016-2020 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基本穩定在 35%左右,2021 年受疫情反復、原材料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響,2021
151、/1H22 毛利率分別為 29.35%/28.84%,預計未來隨著原材料價格趨穩、新品不斷擴充,公司毛利率有望企穩回升。機房溫控節能機房溫控節能產品產品主要針對數據中心、服務器機房、通信機房、高精度實驗室等領域的房間級專用溫控節能解決方案,用于對設備機房或實驗室空間的精密溫濕度和潔凈度的控制調節。機柜溫控節能機柜溫控節能產品產品主要針對無線通信基站、寬帶接入站點、智溫控能電網各級輸配電設備柜、儲能電站等戶外機柜或集裝箱的應用場合提供溫控節能解決方案??蛙嚳照{客車空調主要是針對中、大型電動客車的電空調產品,空調包括在公交、通勤、旅運等具體的應用場合。軌道交通列車軌道交通列車空調及服務空調及服務2
152、018年上??铺┏蔀楣镜娜Y子公司后,司進入了軌道交通列車空調的領域,增加地鐵列車空調及架修服務的業務?!翱铺逼放剖菄鴥茸钤鐚W⒂谲壍澜煌照{的研發及設計及批量應用的品牌。CyberMate機房專用空調、iFreecooling多聯式泵循環自然冷卻機組、XRow列間空調、Xspace微模塊數據中心內等。交流供電壓縮機空調、熱管換熱器、直流供電壓縮機空調等電池PACK與車廂空調合并冷源、低溫熱泵等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0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90:英維克英維克 2016-1H22 營業收入及同比增速營業收入及同比增速 圖表圖表91:英維克英維克 201
153、6-1H22 毛利率及歸母凈利率毛利率及歸母凈利率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威勝信息:能源互聯網領域領軍企業,橫威勝信息:能源互聯網領域領軍企業,橫+縱向拓展齊發力縱向拓展齊發力 能源互聯網數字化能源互聯網數字化“工程師”,有望受益于電網數字化轉型趨勢“工程師”,有望受益于電網數字化轉型趨勢。公司所處的能源互聯網行業是我國能源革命的重要途經、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最早布局該行業的企業之一,公司具備顯著的戰略先發優勢,在行業內位于第一梯隊,未來隨著國家“十四五”期間在配電網、用電側智能化建設領域加大投資力度,電力物聯網的行業空間將不斷擴大,公司憑借多年的
154、技術積淀有望持續提升市場份額。2019-2021 年,公司業績穩步增長,營收分別為12.44/14.49/18.26 億元,同比增長 19.78%/16.44%/26.03%;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17/2.75/3.41 億元,同比增長 22.77%/26.65%/24.02%。此外,2022 年上半年,下游客戶加大對數字化領域的投資力度,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手合同額達 22.41 億元,為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圖表圖表92:公司公司智能電網解決方案智能電網解決方案 圖表圖表93:公司公司營收及營收及利潤利潤增長增長情況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
155、司公告,華泰研究 中天科技:風光電齊發展,一體化創協同中天科技:風光電齊發展,一體化創協同 光電線纜龍頭企業布局海洋與新能源業務,多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光電線纜龍頭企業布局海洋與新能源業務,多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公司業務涵蓋光通信及網絡、海洋系列、新能源材料、電力傳輸,銅產品及商品貿易六大領域。光纖光纜方面,公司擁有完整的棒-纖-纜產業鏈,形成了四氯化硅-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原材料-全系列光纜-終端產品-物流運輸和綜合服務解決方案一體化的產業布局。海纜方面,公司的海纜業務隸屬風電產業鏈中游,在國內海纜領域處于優勢地位,具備海纜深海鋪設技術,公司 21 年海上風電項目合計 8.04GW,占我國 2
156、1 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的 47%。傳統輸配電方面,公司圍繞發展新能源業務的戰略主線,托在傳統輸配電領域深耕 20 余年的技術優勢,布局光伏、儲能雙鏈條,分別解決新能源發電端和用戶端的空間和時間錯配問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公司在輸配電領域的特高壓線纜市場份額名列前茅,21 年大型儲能設備出貨量位居國內前三。-20%-10%0%10%20%30%40%50%60%05001,0001,5002,0002,5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1H22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百萬元)0%5%10%15%20%25%30%35%4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157、1H22毛利率歸母凈利率0510152025300246810121416182020182019202020211H22營業總收入歸母凈利潤營收同比增速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億元)(%)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1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94:中天科技業務布中天科技業務布局延伸邏輯局延伸邏輯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21 年高端通信業務減值計提完畢,預計年高端通信業務減值計提完畢,預計 22 年受益于海風和新能源凈利潤提升較大。年受益于海風和新能源凈利潤提升較大。由于公司布局產業面臨良好的市場環境,公司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在 21 年前逐年增長,12-20 年
158、的CAGR 分別為 28.08%和 23.48%。21 年全年實現營收 461.63 億元,同比增長 9.70%,但21 年全年由于對高端通信業務風險資產 100%計提減值 36.19 億元,凈利潤相比上年下降92.44%,僅為 1.72 億元。預計 22 年受益于海上風電和新能源的高速發展,公司業績將有明顯增長。圖表圖表95:公司營收情況公司營收情況 圖表圖表96:公司歸母凈利潤情況公司歸母凈利潤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電線、電纜等電線、電纜等地面光纖光纜地面光纖光纜海底光纜海底光纜海底電纜海底電纜海底臍帶纜海底臍帶纜光伏發電光伏發電儲能儲能鋪設技術
159、相關性鋪設技術相關性拓展新能源布局拓展新能源布局解決發電端與用戶端解決發電端與用戶端時間錯配問題時間錯配問題解決發電端與用戶端解決發電端與用戶端空間錯配問題空間錯配問題國際數據國際數據傳輸需求傳輸需求線纜制造線纜制造相關性相關性特高壓特高壓基站基站光模塊光模塊海洋工程海洋工程光通信及網絡海洋系統新能源銅產品及貿易銅產品及貿易電力傳輸-20%-10%0%10%20%30%40%50%60%70%8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右軸)-150%-1
160、00%-50%0%50%100%150%0510152025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Q1(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右軸)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2 科技科技 智能駕駛:汽車創新的下半場智能駕駛:汽車創新的下半場 汽車電動化的上半場:國產品牌銷量領跑全球,實現“量”的突破。汽車電動化的上半場:國產品牌銷量領跑全球,實現“量”的突破。受益于中國 2030 碳達峰、2060 碳中和目標、新能源車免購置稅等補貼政策的推動,中國自主品牌在上半場全球競爭中處于領跑地位,根據 Marklines,2021
161、 年全球新能源車市場中,中國自主品牌市占率達 40%。全球脫碳的大趨勢使得中國車企可以繞開傳統零部件的諸多技術沉淀壁壘,在電動化領域彎道超車,實現“量”的突破。汽車智能化的下半場,國產品牌以智能化配置為核心賣點,實現“質”的飛躍。汽車智能化的下半場,國產品牌以智能化配置為核心賣點,實現“質”的飛躍。在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由分散走向集中;軟硬件解耦、軟件定義汽車的大背景下,中國科技企業的軟件能力和人才優勢得以遷移到汽車行業。特斯拉(TSLA US)FSD 的推出開啟了電動車智能化的軍備競賽,并且通過 OTA 實現了功能的不斷迭代更新。新勢力中小鵬(9868 HK)、蔚來(NIO US)、理想(201
162、5 HK)發展最快,已實現自動駕駛、娛樂自控、電機控制和車身控制等功能的集成。此外,廣汽(601238 CH)、長城(601633 CH)、吉利(0175 HK)等自主品牌也紛紛開啟整車架構升級,外資品牌則較為保守、進展緩慢。我們認為智能汽車有望復制智能手機對功能機的降維打擊,而國產品牌作為智能化的先行者有望最先受益。觀點觀點#1:智能化改變全球產業格局,中美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中心智能化改變全球產業格局,中美成為全球汽車產業中心 趨勢趨勢#1:科技為先,科技為先,汽車汽車-手機手機生態生態加速整合加速整合 為什么為什么汽車智能化發展有望復制手機產業鏈黃金十年周期汽車智能化發展有望復制手機產業鏈黃
163、金十年周期?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從分散走向集中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從分散走向集中:軟件定義智能終端,智能電動車行業或將出現類似Windows、iOs、Andriod 的自然壟斷屬性的產品,并通過軟件更新進行快速 OTA。車輛中央集中的終局架構下,汽車所有硬件或將由中央芯片(大腦)統一控制。終端智能化投資機遇終端智能化投資機遇從手機到裝著四個輪子的手機:從手機到裝著四個輪子的手機:我們認為,中央集中的終局架構下,汽車可視作四個輪子的手機。1)智能化方面,汽車功能趨向于手機,傳感器數量顯著提升;開發周期方面,傳統汽車遵循 5 年大改,每年小改的周期,智能手機開發周期為半年至一年,基于“軟件定義汽車”趨
164、勢和中央計算架構的演變,我們認為智能汽車將遵循 1-2 年改款的周期,并伴隨以周計的 OTA 升級。2)行業格局方面,先行者具備產品定義能力與定價權;電動車時代“萬億市值”公司的出現,標志著終端智能化由 PC(微軟,MSFT US)到手機(蘋果,APPL US)再到汽車的演進。圖表圖表97:中央集中架構下,中央集中架構下,汽車變成四個輪子的手機汽車變成四個輪子的手機 資料來源:博世官網,華泰研究 汽車智能化:發展趨勢有望復制手機產業鏈黃金十年周期汽車智能化:發展趨勢有望復制手機產業鏈黃金十年周期原汽車原汽車方向方向/趨勢趨勢智能汽車智能汽車智能手機智能手機5年大改,每年小升級開發周期開發周期|
165、迭代頻率迭代頻率1-2年改款或更短年改款或更短升級幅度加大升級幅度加大FOTA升級周期或以周計升級周期或以周計旗艦:旗艦:半年至一年其他:其他:頻繁改款行業格局遭遇殘酷洗牌品牌格局品牌格局智能化機遇來臨智能化機遇來臨新品牌或將卷土重來新品牌或將卷土重來車型差異化車型差異化14-15年年:百花齊放近年:近年:蘋果、三星、華米OV霸局凸顯按鍵交互、觸覺為主交互方式交互方式觸控觸控+語音語音+視覺視覺按鍵觸控多點觸控(AI)+語音交互視覺交互成本加成定價模式定價拿單定價拿單有望突破傳統定價模式有望突破傳統定價模式電子化功能邊際加單電子化功能邊際加單創新升級產品具有議價能力隨需求邊際調整訂單汽車智能化
166、:電子架構趨向手機,所有硬件由中央芯片控制汽車智能化:電子架構趨向手機,所有硬件由中央芯片控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3 科技科技 手機行業經歷數年整合,形成 5-6 家頭部廠商的競爭格局。根據各公司銷售額測算,目前汽車行業的市場相對分散,最大的廠商的為豐田(7203 JP),2021 年全球市場份額僅為約12%,且有新廠商不斷加入新能源汽車制造中來。我們認為與手機行業的發展路徑相似,汽車行業將加速整合。隨競爭愈加激烈、補貼退坡,能力不足的車企將遭淘汰,預計十年后汽車行業整合為幾家頭部廠商的競爭格局。圖表圖表98:汽車和手機行業加速整合汽車和手機行業加速
167、整合 注:全球汽車、手機市場份額取 2021 年數據,取 2022 年 7 月 20 日市值 資料來源:Wind,華泰研究 趨勢趨勢#2:中央超算架構驅動智能化軟硬件進入高速迭代期中央超算架構驅動智能化軟硬件進入高速迭代期 特斯拉以設計手機的思路設計汽車,整車架構不變的前提下持續迭代芯片與功能。特斯拉以設計手機的思路設計汽車,整車架構不變的前提下持續迭代芯片與功能。特斯拉采用中央架構,在不改變架構的情況下數次升級座艙芯片(從英偉達(NVDA US)到英特爾(INTC US)再到 AMD(AMD US)和智能駕駛芯片(從英偉達到特斯拉 FSD)。特斯拉目前已經實現自動駕駛控制器、電池管理等功能集
168、成,過去兩年中,針對特斯拉 Model 3/Y車型涉及到功能體驗變化主要的 OTA 升級次數已經接近 30 次,平均每個月一次以上。同時,特斯拉以區域劃分的控制器設計方案,使其線束總重量、總回路相較傳統車型有了較大的節約,大幅提升了組裝效率和整車性能。特斯拉特斯拉的中央超算架構對行業來說意味著什么?的中央超算架構對行業來說意味著什么?1)對標頭部手機品牌的對標頭部手機品牌的供應鏈管理供應鏈管理及盈利能力。及盈利能力。特斯拉擁有軟件定義能力,無需綁定單一供應商,較高的議價權使其汽車業務 1Q22 毛利率達到了 33%(傳統車企 10-20%)。2)顛覆燃油車行業的智能化能力。顛覆燃油車行業的智能
169、化能力。特斯拉 FSD 的推出開啟了電動車智能化的軍備競賽。并且通過 OTA 實現了功能的不斷迭代更新。我們認為未來智能電動車對傳統燃油車會出現當初智能手機對非智能手機的降維打擊局面。12%10%8%8%8%8%6%5%3%3%3%3%24%豐田大眾通用雷諾日產現代起亞PSA&FCA本田福特奔馳鈴木寶馬吉利三星20%蘋果18%小米14%VIVO10%OPPO10%其它28%手機:較為集中(手機:較為集中(TOP5占據占據72%的市場)的市場)2.5萬億美元萬億美元2312622882923213253413644434934985005871,3152,5102,8357,24221,9200
170、15,00030,000小鵬汽車RIVIAN現代汽車LUCID蔚來汽車法拉利理想汽車小米本田汽車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寶馬集團大眾汽車比亞迪豐田汽車三星電子特斯拉蘋果(億美元)汽車:較為汽車:較為分散(分散(TOP12占據占據76%的市場)的市場)電動車時代的“萬億市值公司”電動車時代的“萬億市值公司”5千億美元千億美元競爭格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競爭格局由分散走向集中手機手機-車機融合車機融合智能手機商業模式智能手機商業模式智能汽車商業模式智能汽車商業模式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4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99:特斯拉電子電氣架構特斯拉電子電氣架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171、華泰研究 誰能成為中國的特斯拉?誰能成為中國的特斯拉?實現從分散式到域融合再到中央架構實現從分散式到域融合再到中央架構是是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整車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趨勢,國內新勢力快速追演進趨勢,國內新勢力快速追趕。趕。目前小鵬、蔚來、理想發展最快,已實現自動駕駛、娛樂自控、電機控制和車身控制等功能的集成,預計各新勢力將在 2025 年前先后實現中央集中架構。此外,廣汽(601238 CH)、長城(601633 CH)、吉利(0175 HK)等自主品牌也紛紛開啟整車架構升級,外資品牌進展較慢。圖表圖表100:國內國內新勢力新勢力發布預計推出中央集中架構時間發布預計推出中央集中架構時間 資料來源:
172、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特斯拉3/Y自自2016年起年起再沒有改變整車設計和再沒有改變整車設計和電子電子架構電子電子架構已經2次更新智能駕駛芯片和智能座艙芯片2年內OTA升級接近30次,持續迭代為用戶提供最高效的產品特斯拉線束設計專利特斯拉中央架構示意圖奧迪A7與特斯拉Model3 線束設計對比特斯拉智能座艙芯片迭代特斯拉智能駕駛芯片迭代特斯拉芯片迭代年份奧迪奧迪A7分布式架構分布式架構特斯拉特斯拉Model3中央架構中央架構49kg線束總重量線束總重量線束回路數量線束回路數量20kg2,0401,000在車輛不改變架構的情況下,持續迭代中央芯片,提升性能在車輛不改變架構的情況下,持續迭代中央芯
173、片,提升性能以區域劃分的控制器設計線束,大幅提升組裝效率以區域劃分的控制器設計線束,大幅提升組裝效率自動駕駛底盤制動車身控制中央網關娛樂自控底盤轉向安全氣囊底盤EPB熱管理控制BMS電機控制器OBC+DCDC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便于OTA便于增強體驗難易程度難易程度特斯拉特斯拉小鵬小鵬/蔚來蔚來理想理想企業類型企業類型企業企業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新勢力新勢力特斯拉小鵬蔚來理想威馬自主自主長城長安吉利比亞迪奇瑞上汽廣汽北汽東風一汽賽力斯外資外資豐田本田日產大眾奔馳寶馬奧迪通用福特現代分布式域融合中央集中未知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
174、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5 科技科技 趨勢趨勢#3:智能化、智能化、電動電動化趨勢下,中國車企成為全球汽車市場領頭羊化趨勢下,中國車企成為全球汽車市場領頭羊 中國新能源車品牌有望復制手機品牌的成功路徑。中國新能源車品牌有望復制手機品牌的成功路徑。中國手機品牌經歷了 2011-2020 的黃金十年。隨著智能電動車生態與手機生態的高度融合,我國在設計端的軟件定義能力、人才優勢以及制造端的全產業鏈優勢有望助力中國自主品牌在汽車市場中實現彎道超車。2021年中國/全球新能源市場中自主品牌市占率為 72/40%,未來主要的增長點來自 1)電動車滲透率的提升,中國市場率先發力,中國品牌占據先機,擇機
175、出海;2)智能化替代,有望重現智能手機對非智能手機的全面顛覆。我們預測 2030 年中國品牌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的占有率也有望達到 25%。全球全球汽車產業汽車產業中心中心由日德向中美切換由日德向中美切換,中國電動車行業迎來黃金十年,中國電動車行業迎來黃金十年。日德品牌憑借著在發動機、變速器、底盤等油車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優勢,2020 年依然占據著全球 52.4%的份額,中美品牌上升到 22.6%(marklines 數據)。長期來看,智能化、電動化主導的汽車產業鏈變革箭在弦上,我們認為,汽車產業鏈將從日德向中美切換,2030 年日德品牌市占率將降低至 24.8%,而中美品牌的市占率將上升至 63.
176、1%。圖表圖表101:全球汽車產業鏈從日德向中美切換全球汽車產業鏈從日德向中美切換 資料來源:IDC,Marklines,華泰研究預測 立足中國,我們觀察到中國燃油乘用車市場中,自主品牌市占率 45%的天花板難以突破,在中高端市場(20 萬元及以上)份額僅為 5%左右。比亞迪(1211 HK)為代表的電動車通過動力電池產業鏈垂直整合實現了“量”的突破,1-5M22新能源乘用車自主品牌市占率達59%;蔚小理為代表的新勢力以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深度布局實現了“質”的飛躍,20 萬元自主品牌市占率由油車的不到 5%上升到 29%,切入了中高端賽道。特別地,1-5M22 理想 ONE 銷量占 30-40
177、 萬元新能源乘用車的 28%;蔚來銷量占 45 萬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車的 41%。18.2%8%20202030E34.2%16.8%20202030E14.0%37.9%20202030E8.6%25.2%20202030E33.9%2010202162.7%2010202113.8%17.3%2010202114.6%20.0%20102021歐洲歐洲歐洲歐洲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6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02:中國新能源車品牌有望復制手機品牌的成功路徑中國新能源車品牌有望復制手機品牌的成功路徑 資料來源:中汽協,Marklines,華泰研究 觀點觀點
178、#2:看好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領域的發展機遇看好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動力總成領域的發展機遇 我們認為,智能化的主要我們認為,智能化的主要投資機遇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投資機遇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以及以及動力總成動力總成領域領域。智能駕駛方面,國產芯片逐漸由中低端車型向上滲透;座艙方面,AR-HUD 或成未來演進方向,帶來前所未有的駕駛體驗。動力總成方面,三電系統取代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的過程中,中國品牌的份額提升。智能駕駛域:多感知融合方案帶來智駕芯片、感知層投資機遇智能駕駛域:多感知融合方案帶來智駕芯片、感知層投資機遇 智能駕駛中,智能駕駛中,特斯拉特斯拉堅持堅持視覺方案,國內造車新
179、勢力多采用視覺傳感器視覺方案,國內造車新勢力多采用視覺傳感器+激光雷達激光雷達+高精度高精度地圖的多感知融合方案。地圖的多感知融合方案。多傳感器融合方案能夠彌補攝像頭感知缺點,并搭載高精地圖提升 NOA 流暢性,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智能駕駛水平,提高安全性,缺點在于短期來看成本相對較高。長期來看,兩種流派都將作為智能駕駛主流方案存在,共同發展。國產芯片從中低端車型向上滲透。國產芯片從中低端車型向上滲透。高端車型選擇搭載特斯拉的 FSD 和英偉達芯片,部分中低端車型搭載國產芯片,如黑芝麻(未上市)、華為(未上市)、地平線(未上市)。國產芯片開始進入車企供應鏈,并得到上車測試機會,長期國產芯片將
180、逐漸向上滲透。2022年年5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分品牌)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分品牌)月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分品牌)月度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分品牌)蔚小理7.2%Tesla8.1%比亞迪28.5%合資品牌22.1%其他新勢力14.3%其它19.9%0%20%40%60%80%100%Jan-20Mar-20May-20Jul-20Sep-20Nov-20Jan-21Mar-21May-21Jul-21Sep-21Nov-21Jan-22Mar-22May-22蔚小理其他新勢力Tesla比亞迪合資品牌其它0%20%40%60%80%1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自主
181、合資0%20%40%60%80%1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自主合資全全價價位位段段20萬萬元元以以上上自主品牌45%天花板難以突破燃油車燃油車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持續增長,1-5M22占比82%新能源車新能源車20萬以上自主品牌幾乎沒有市場自主品牌向高端化成功突圍,1-5M22占比29%0%20%40%60%80%100%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2022自主合資0%20%40%60%80%100%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5 9 1
182、 5 9 1 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自主合資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7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03:國產芯片國產芯片向向中高端市場滲透中高端市場滲透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多感知融合方案為感知層帶來投資機遇,國產廠商多感知融合方案為感知層帶來投資機遇,國產廠商受益受益。攝像頭獲取數據與人眼感知類似,更加豐富,但其依賴光照,易受環境影響;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更長,受環境光影響較小,感知精度更高。半固態半固態/固態預計為激光雷達重點演進方向。固態預計為激光雷達重點演進方向。和機械式相比,半固態激光雷達具有結構簡化、可靠
183、性高、量產成本低、掃描速度快等特性,更適合車載。國內國內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廠商廠商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且應用廣泛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且應用廣泛。禾賽科技(未上市)、速騰聚創(未上市)和圖達通(未上市)在國內品牌蔚來、小鵬、理想以及國外品牌 Lucid(LCID US)上均有搭載。隨汽車智能化滲透率提高,激光雷達需求增加,國內廠商將持續擴張市場份額。圖表圖表104:中國中國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廠商進展領先廠商進展領先 資料來源:CES 2022,Yole,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公司公司黑芝麻黑芝麻Mobileye 地平線地平線華為華為特斯拉特斯拉英偉達英偉達名稱華山A500 華山A1000華山A1
184、000LEyeQ4 EyeQ5EyeQ6LEye UltraJourney2Journey3 Journey5Ascend310 Ascend910FSDXavier OrinAtlan算力(TOPS)5.840-70162.2245176451281625636302001,000功耗(W)2856.534-100210308310363065-TOPS/W2.98.83.20.30.7-1.820.54.320.8113.1-制程(nm)281616287752816-127141275量產時間202020212021201920212023202520192020202220182019
185、2019202020222025應用場景L1-L2L3L2-L3L1/L2L3L1/L2L4/L5L1-L2L1-L2L3L4L4L3L2-L5L2-L5L3-4入門入門中端中端高端高端合合作作&搭搭載載情情況況ES系列iXWEY摩卡MIFA9ONE長城機甲龍長城機甲龍ET系列嵐圖FREE最低售價:20萬元最低售價:35萬元最低售價:43萬元最低售價:39萬28萬元廠商廠商產品產品波長波長掃描方式掃描方式預計量產時間預計量產時間禾賽科技AT128 905半固態2022 年下半年QT128 905機械式2023 年第一季度速騰聚創RS-Ruby Plus 905機械式/RS-Helios-551
186、5 905半固態/RS-LiDAR-M1 905半固態2021 上半年圖達通獵鷹1550半固態2022 年第一季度28%23%14%11%7%法國中國美國德國日本圖達通圖達通禾賽科技禾賽科技華為華為長城機甲龍長城機甲龍阿維塔阿維塔1111速騰聚創速騰聚創法雷奧28%速騰聚創10%Luminar7%大疆覽沃7%電裝7%大陸7%Cepton7%Innoviz4%Ibeo4%圖達通3%華為3%其他13%2021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格局全球全球國內廠商上車情況&產品進展國內國內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8 科技科技 智能座艙域:智能座艙域:AR-HUD、多屏互動、多
187、屏互動、音響系統音響系統未來保持高速增長未來保持高速增長 HUD 快速快速普及普及,預計,預計 2025 年滲透率達年滲透率達 50%。開車時低頭查看儀表盤會為行車帶來安全隱患,HUD 將視覺焦點轉移到擋風玻璃上,減少駕駛員觀察道路信息和觀察車輛信息的視線轉換。W-HUD 通過光學投影原理將光投射在前擋風玻璃上,形成虛像顯示信息,虛像距離在 2.5m 左右,因為不做實景融合 W-HUD 主要是充當一個儀表和部分的中控功能。AR-HUD 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疊加虛像信息和現實路況實時信息,為駕駛員提供更直接、更豐富的信息,還能融合智能駕駛傳感器數據提升駕駛交互體驗和安全性,通過視覺可見的畫面解決了
188、半自動駕駛過程中人車的信任問題。此外,由于 AR-HUD 需要和外界的駕駛環境做實時融合,所以需要較遠的成像距離,最好是 3D 連續變焦畫面。AR-HUD 存在技術難點。存在技術難點。為了保證虛擬圖形和現實融合的魯棒性,解決車載 AR 引起的眩暈問題,AR-HUD 需要建立低延時的感知、計算和渲染并與真實世界融合,通過 3D 連續變焦的畫面消除視差和視覺輻輳,完美融合虛擬信息和現實環境的時空坐標軸?;ヂ摼W 3.0 也是實現 AR-HUD 普及的關鍵,當互聯網 3.0 時代接入汽車行業時,信息推送的頻率和精準度將極大的提升,用戶將獲得車內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Web3.0 對汽車智能化的影響將于
189、2025 年體現。長期來看,長期來看,AR-HUD 將于智能駕駛階段量產,替代現有將于智能駕駛階段量產,替代現有 HUD。雖然 AR-HUD 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但相比自動駕駛,AR-HUD 故障的影響更小,因此車規安全要求相對自動駕駛要求較低較低;AR-HUD 能夠結合自動駕駛傳感器信息,為消費者帶來更直觀的科技體驗。因此 AR-HUD 落地或快于智能駕駛,成為未來重要的人機交互方式之一。圖表圖表105:HUD 將從將從 W-HUD 走向走向 AR-HUD 資料來源:未來黑科技官網,理想汽車官網,華為官網,華泰研究 多屏互動功能多屏互動功能和音響系統升級和音響系統升級增強車內影音娛樂體驗增強
190、車內影音娛樂體驗。多屏聯動將駕駛員與乘客屏幕分開,能夠增強車內影音娛樂體驗和信息服務能力。理想 L9 和哪吒 S(哪吒汽車 未上市)均搭載多屏系統,支持座艙智能功能。音響系統升級,實現分區語音交互和沉浸式體驗。音響系統升級,實現分區語音交互和沉浸式體驗。分區語音交互能夠減少其他語音輸入的干擾,理想L9的7.3.4全景聲音響打造沉浸式家庭影院。AR-HUD將代替將代替W-HUD引入階段引入階段發展階段發展階段智能駕駛階段智能駕駛階段通用 初代HUD大陸 AR HUD(2014)W-HUDC-HUD華為AR-HUD(2021)HUD從飛機引入汽車畫面簡單,色彩單一推動普及,出現C-HUD,W-HU
191、D出現AR-HUD概念AR HUD量產智能駕駛大有可為理想AR-HUD(2022)AR HUD普及汽車接入Web3.0C端普及(2025)Web3.0是AR HUD普及的關鍵真實世界:真實世界:獲得傳感器數據,得到高精度、低延時的真實世界坐標系。虛擬世界:虛擬世界:通過三維光場顯示器呈現數字虛擬信息。坐標系融合:坐標系融合:空間坐標系融合算法和渲染引擎。時間融合:時間融合:空間坐標系能夠零延時完美融合。用戶體驗:用戶體驗:面向下一代(3D)汽車工業互聯網的未來人機界面/用戶體驗。數據與服務:數據與服務:面向下一代(3D)汽車工業互聯網的未來人機界面/用戶體驗。AR-HUD技術難點技術難點創新人
192、車交互HMI結合智駕的科技體驗不需要調整視線AR-HUD故障的影響更小,車規安全要求較低相比自動駕駛,AR-HUD能給用戶帶來增量駕駛體驗技術壁壘不會影響長期趨勢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59 科技科技 動力總成域:電驅動系統國產替代趨勢明朗動力總成域:電驅動系統國產替代趨勢明朗 汽車電動化助力動力系統供應鏈國產化。汽車電動化助力動力系統供應鏈國產化。在動力系統零部件市場中,中國品牌在傳統燃油車市場的份額較低;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較高,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21 年 Q1動力電池國產替代率 45%,根據精進電動(688280 CH)招股書,2020 年
193、電機國產替代率為 45%。長期來看,汽車電動化滲透率將持續提升,驅動中國品牌汽車動力系統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國產替代趨勢明朗。圖表圖表106:汽車電動化汽車電動化提升國產廠商提升國產廠商動力系統供應鏈動力系統供應鏈市占率市占率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前瞻產業研究院,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圖表圖表107:汽車電子產業鏈公司估值表汽車電子產業鏈公司估值表 PE PB 股價漲跌幅股價漲跌幅 汽車業務汽車業務收入收入占比占比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股票代碼股票代碼 股價股價(元(元/港元)港元)總市值(億元)總市值(億元)2021A/E 2022E 2023E 2021A/E 2022E 2023E 1M
194、 YTD 經緯恒潤 688326 CH 188.04 225.65 104.32 69.14 4.79 5.25 28%88%188.04 德賽西威 002920 CH 173.88 965.51 124.88 85.74 62.03 18.63 15.55 12.85 17%23%173.88 均勝電子 600699 CH 19.39 265.27 46.28 25.19 2.18 2.01 23%-12%19.39 四維圖新 002405 CH 13.41 318.05 255.45 86.20 58.06 3.18 2.75 2.63-11%-16%13.41 華陽集團 002906 C
195、H 50.38 239.70 84.02 59.12 42.35 6.49 5.89 5.02 11%-8%50.38 東軟集團 600718 CH 11.01 136.78 15.09 34.61 28.06 1.53 1.44 1.37-4%-19%11.01 斯達半導 603290 CH 372.00 634.65 160.42 89.43 65.24 41.05 11.26 9.86-4%-2%372.00 中科創達 300496 CH 136.47 580.08 90.24 65.96 47.26 12.33 9.74 8.25 5%-1%136.47 法拉電子 600563 CH
196、209.81 472.07 63.00 48.18 37.56 14.58 12.17 9.72 2%-9%209.81 韋爾股份 603501 CH 142.80 1,252.53 27.11 23.65 18.37 8.03 5.99 4.62-17%-54%142.80 舜宇光學 2382 HK 107.40 1,013.67 18.30 22.10 17.34 4.76 4.21 3.51-16%-56%107.40 聯創電子 002036 CH 15.80 167.93 56.76 42.74 27.21 3.72 3.79 2.99 3%-35%15.80 虹軟科技 688088
197、CH 29.78 120.91 71.48 76.93 50.50 4.76 4.84 4.62-6%-32%29.78 長電科技 600584 CH 24.45 435.10 16.01 13.94 12.91 2.24 1.85 1.68-9%-21%24.45 均值均值 79.20 56.39 39.79 9.38 6.23 5.36 注:Bloomberg 一致預期,收盤價截至 2022 年 7 月 25 日 資料來源:Bloomberg,Wind,華泰研究 傳統燃油車動力系統零部件:中國廠商占比傳統燃油車動力系統零部件:中國廠商占比10%-20%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零部件:中國廠商占比
198、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零部件:中國廠商占比45%左右左右0%10%20%30%40%01,0002,0003,0004,00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kwpy,8 equiv.)國內廠商產能占全球比例19%20%21%22%23%24%25%26%02004006008001,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中國廠商發動機產量占全球比例(萬臺)9%10%10%11%11%12%2,4002,5002,6002,7002,8002,90020162017201820192020中國廠商變速箱銷量占全球比例(萬臺)2020年發動機國產替代率20
199、20年變速箱國產替代率45%2020年電機及控制器國產替代率45%2021Q1動力電池國產替代率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磷酸鐵鋰電池市場規模三元鋰電池市場規模(億元)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02021E2022E2023E2024E2025E中國電機及控制器市場規模(億元)20%10%2020年功率半導體國產替代率19%主要廠商主要廠商蔚然動力蔚然動力雙林電機雙林電機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0 科技科技
200、觀點觀點#3:出行服務從封閉場景開始逐步落地出行服務從封閉場景開始逐步落地 趨勢趨勢#1:場景方面,場景方面,2G/2B 封閉場景率先落地;封閉場景率先落地;2C 市場龐大但落地困難市場龐大但落地困難 2B/2G 場景相對封閉,預計場景相對封閉,預計 2025 年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年率先實現商業化落地。我們認為,2G 和 2B 市場自動駕駛場景封閉、道路情況單一、行駛速度慢,適合現階段的無人駕駛技術快速落地,預計2-3 年內可以快速實現規模商業化。規模方面,我們初步測算 2G 環衛場景市場規模在百億元。結合億歐智庫數據,我們測算 2B 端礦區運輸、末端配送、物流網絡(包括港口物流和高速 Rob
201、otruck)等,多個場景規模在千億元級別。Robotruck 對公路運輸市場的潛在替代空間更大,有望在 2027 年以后突破至萬億。圖表圖表108:2B/2G 場景市場規模測算場景市場規模測算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環衛車環衛車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總環衛市場空間(億元)725 756 789 823 859 896 自動駕駛滲透率/環衛車投資占比 10%/70%15%/70%25%/70%35%/70%環衛無人駕駛市場規模(億元)46 73 127 187 無人礦卡無人礦卡 礦區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億元)26 121 306 626 1,057 1,
202、743 末端配送車末端配送車 快遞業務量(億件)834 1,083 1,300 1,430 1,573 1,730 快遞配送成本(元/單)1.2 1.25 1.3 1.35 1.4 1.45 及時配送業務(億件)229 309 339 373 411 452 快遞配送成本(元/單)7.5 7.6 7.7 7.8 7.9 8 滲透率 10%15%20%25%末端配送自動駕駛規模(億元)430 726 1,089 1,530 物流網絡物流網絡港口港口 港口貨物吞吐規模(億箱)146 156 164 173 183 193 運輸成本(元/箱)5 5 5 5 5 5 滲透率 5%10%15%20%港口
203、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億元)41 87 137 193 物流網絡物流網絡Robotruck 公路貨運周轉量(億萬噸)60,172 69,088 71,161 73,295 75,494 77,759 公路貨運價格(元/噸公里)0.40 0.40 0.40 0.40 0.40 0.40 自動駕駛滲透率 10%15%20%Robotruck 市場規模(億元)2,932 4,530 6,221 注:礦區無人駕駛市場規模源于億歐智庫測算 資料來源:億歐智庫,華泰研究預測 2C 場景市場龐大,但落地更為困難場景市場龐大,但落地更為困難。根據 IHS Markit 預測,2030 年中國共享出行的總市場規模將
204、達到 2.25 萬億,其中 Robotaxi 占比達到 60%,規模為 1.3 萬億。但綜合車速、道路情況來看商業化落地難度最高,我們認為 2C 端商業化落地有望于 2025-2030 年實現。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1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09:2G/2B 場景未來場景未來 2-3 年率先落地,年率先落地,2C 市場仍需市場仍需 5-10 年年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趨勢趨勢#2:政策方面,政策方面,L3 級自動駕駛政策出臺,釋放利好信號級自動駕駛政策出臺,釋放利好信號 深圳深圳 L3 級智能網聯汽車法規出臺,政策實現級智能網聯汽車法規出臺,政
205、策實現 L0-L2 向向 L3 跨越??缭?。從 2018 年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至 2021 年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試行),規范文件從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主體、駕駛人及車輛,道路測試申請,示范應用申請,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交通違法與事故處理 6 個方面明確了參與測試的各方應當遵守的管理規范。2022 年 7 月,深圳發布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理,首次明晰 L3 級自動駕駛事故責任認定,為未來 L3 級別自動駕駛上路奠定地方法規基礎,推動政策向 L3 跨越。7 省省 24 市出臺智能網聯車政策法規,由一線向二三線城市鋪開。市出臺智能網聯車政策法規,由一線向二三線
206、城市鋪開。目前共有廣東、浙江、江蘇、海南、湖南、甘肅、河南 7 省出臺自動自動駕駛政策,北上廣深、杭州、長沙、重慶、成都、武漢等一線城市以及紹興、銀川、長春、滄州、常州等二三線城市同樣迅速出臺有關法規。我們看到智能網聯車規正從沿海向內地、從一線向二三線城市快速擴張。趨勢趨勢#3:技術方面,單車智能轉向車路協同,帶來硬件投資機遇技術方面,單車智能轉向車路協同,帶來硬件投資機遇 單車智能向車路協同演進。單車智能向車路協同演進。車路協同一方面可以通過降低單車智能搭載設備從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彌補目前單車智能的 ADAS 功能存在特定場景下應對能力不足和失效的風險,有效幫助解決長尾問題。相較單車智
207、能而言,車路協同方案包含更多關于城市基礎設施改造的內容,方案資金投入要求較高,帶來了硬件模塊的投資機會。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頭部玩家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頭部玩家無人駕駛出行服務應用場景無人駕駛出行服務應用場景環境固定環境固定環境多變環境多變速速度度高高速速度度低低礦區自動駕駛礦區自動駕駛路政、清潔路政、清潔機場自動駕駛機場自動駕駛Robotaxi最后一公里配送最后一公里配送港口港口+高速高速RobotruckRobobus萬億級萬億級千億級千億級百億級百億級市場空間市場空間出行服務:出行服務:2C萬億市場萬億市場+2B多個千億市場多個千億市場干線物流干線物流L4輔助駕駛輔助駕駛路政路政&清潔清潔末端配
208、送末端配送機場機場RobotaxiRobobus2B2G2C港口物流港口物流礦區運輸礦區運輸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2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10: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從單車智能到車路協同 資料來源:賽博汽車,OFweek,華泰研究 出行初探:出行初探:2G/2B/2C 場景落地進度幾何場景落地進度幾何 2G 場景:環衛車帶動場景:環衛車帶動 2G 端低速封閉場景實現初步規?;涞囟说退俜忾]場景實現初步規?;涞?2G 無人駕駛主要用于公共服務領域,以滿足路政安防,清潔環衛等人力替代,輔助未來智慧城市整體構建。無人駕駛環衛車帶動無人駕駛環衛車帶動 2G 場
209、景初步實現規?;涞?。場景初步實現規?;涞?。自動環衛車不受天氣限制,可以實現24 小時作業;環衛車行駛于封閉道路,線路固定,速度一般為 5-10km。需求層面刺激疊加技術端場景簡單,環衛車目前已基本實現規?;涞?。根據蘑菇車聯(未上市)和酷哇機器人(未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目前自動駕駛環衛市場所獲訂單已達幾十億規模。圖表圖表111:2G 場景無人駕駛場景簡單,具有降本增效優勢,初步實現規?;涞貓鼍盁o人駕駛場景簡單,具有降本增效優勢,初步實現規?;涞?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感知決策-NOA軟件智能體驗GPS高精度地圖行車輔助自動駕駛人機交互自動泊車
210、等多屏互動AR-HUD等計算智駕芯片座艙芯片軟硬件層軟硬件層應用層應用層單車智能單車智能車路網云一體化系統車路網云一體化系統指揮決策自動駕駛道路管理流量監測交通調度雷達雷達交換機交換機5G基站基站信號機信號機氣象傳感器氣象傳感器衛星導航衛星導航Vehicle 2 VehicleVehicle 2 PedestrianVehicle 2 Infrastructure單車智能單車智能RSU路側單元路側單元路燈監控路燈監控電警卡口電警卡口5G邊緣云邊緣云(V2X server)限速預警路障預警行人監測擁堵預警 盲區監測 違章監測 危險檢測路網運營中心路網運營中心車載系統&算法2G路政路政/清潔場景自
211、動駕駛優勢清潔場景自動駕駛優勢環衛公司領頭迅速發展,帶動環衛公司領頭迅速發展,帶動2G場景初步規?;涞貓鼍俺醪揭幠;涞丨h衛車快速落地多場景,安防車輛發展慢但功能逐步完善環衛車快速落地多場景,安防車輛發展慢但功能逐步完善公園景區學校高架酒店工業園自動駕駛環衛清掃車工作場景持續延申自動駕駛環衛清掃車工作場景持續延申需求端需求端降低營運成本降低營運成本 24小時作業 替代人力工作提升運營效率提升運營效率 規劃高效路徑 無懼極端天氣無懼極端天氣供給端供給端道路封閉,車輛較少道路封閉,車輛較少行駛速度慢(行駛速度慢(5-10km)行駛線路固定重復行駛線路固定重復無需載人(舒適、安全等)無需載人(舒適
212、、安全等)移動監控智慧報警物品取用智慧調度自動駕駛路政安防車的車載功能擴充自動駕駛路政安防車的車載功能擴充蘑菇車聯:蘑菇車聯:在北京、上海、河南、湖北、湖南、江蘇、云南等與政府合作落地智慧城市示范區構建項目,搭載車路云一體化智慧交通方案,投放環衛、安防等自動駕駛車隊預計超超1000輛輛,訂單超,訂單超20億。億??嵬蹤C器人:酷哇機器人:在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四川、陜西、江蘇等省份打造自動駕駛環衛清掃示范區,獲得超獲得超30億訂單。億訂單。仙途智能:仙途智能:在蘇州高鐵新城等大規模落地運營;同時在瑞士、德國、美國以及中國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二十座城市實現了商業化落地,總投入車輛超總投入車
213、輛超150輛。輛。移動測溫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3 科技科技 2B 場景:礦區自動駕駛領跑場景:礦區自動駕駛領跑 2B 場景,機場自動駕駛尚處初期階段場景,機場自動駕駛尚處初期階段 在智慧機場、智慧園區,智慧港口、智慧碼頭等政策促進下,無人駕駛快速應用于 2B 領域。目前 2B 無人駕駛市場空間較大,且場景封閉、道路情況簡單,我們認為將在未來 2-3 年先于 2C 端實現商業化落地。礦山自動駕駛領跑礦山自動駕駛領跑 2B 各場景,已形成成熟商業模式。各場景,已形成成熟商業模式。礦區道路條件惡劣,面臨著勞動力匱乏困境,因此礦區無人化運營是實現安全生產并降
214、本增效的必要道路。礦區場景封閉單一,駕駛速度一般低于 40km/h,推動自動駕駛快速落地。目前已形成聯合主機廠、礦區自動駕駛公司、工程總包公司、礦主的商業模式,通過“車路云”方案將無人駕駛技術覆蓋從發車、自檢、加油,到進入礦區、裝卸、運輸等各環節。以希迪智駕(未上市)、易控智駕(未上市)、踏歌而行(未上市)等為代表的公司目前已初步具備規?;\營能力,公司預計至2022 年底易控智駕可以落地 60 臺無人駕駛車,希迪智駕可以落地 33 臺無人駕駛車。港口港口+干線打造干線打造 Robotruck 物流網絡,港口無人駕駛已初步落地運營,干線物流仍處于測物流網絡,港口無人駕駛已初步落地運營,干線物流
215、仍處于測試階段。試階段。集裝箱的運輸從港口裝卸起延申到高速干線運輸,無人駕駛物流網絡可以有效提升旺盛的集裝箱搬運需求,同時減少人力運輸安全問題。末端無人配送發展最早,技術及成本難點有待解決。末端無人配送發展最早,技術及成本難點有待解決。末端配送起于 2016 年京東(9618 HK)推出無人配送車后,隨后疫情以來人力配送效力不足,催化阿里(9988 HK)、美團(3690 HK)、蘇寧(002024 CH)、毫末智行(未上市)、新石器(未上市)等企業在無人配送車領域的落地和量產速度。無人配送車仍需進行技術優化,同時搭載多樣傳感器導致配送車每單成本仍高于人力配送每單成本。機場運營管理繁雜,無人駕
216、駛處于初期開展階段。機場運營管理繁雜,無人駕駛處于初期開展階段。機場的人貨轉運與運營管理比較復雜,常見作業車類型就有 25 種,各自均有嚴格的路線規劃。目前機場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進度較慢,接駁車、巡邏車、牽引車和物流車是無人駕駛車隊的首先落地車型。以馭勢科技(未上市)為代表的企業,已經在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北京大興機場、廣州白云機場等開展接駁服務。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4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12:2B 端端 5 大自動駕駛場景,礦山場景商業化程度領跑大自動駕駛場景,礦山場景商業化程度領跑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2C 場景:乘用車無人駕駛長尾難題
217、場景:乘用車無人駕駛長尾難題+零部件成本零部件成本+車規是主要阻礙車規是主要阻礙 無人駕駛 2C 市場滿足載客出行需求,可以提升出行效率并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市場空間廣闊。但綜合來看,2C 車速快、道路開放、駕駛環境復雜導致其商業化落地難度最高,目前Robotaxi和Robobus尚處于運營測試階段,我們認為2C端商業化落地有望于2025-2030年實現。Robotaxi 為為 2C 主力賽道,主力賽道,Robobus 未來作用或將趨同未來作用或將趨同 Robotaxi。Robotaxi 萬億賽道玩家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 Waymo(GOOG US)、百度(BIDU US)、滴滴(已退市)、蘑
218、菇車聯等以獨立運營的方式開展 Robotaxi 試運營服務,第二類方式是 Momenta(未上市)聯合上汽集團(600104 CH)旗下享道出行(未上市)、文遠知行(未上市)聯合廣汽集團(2238 HK)旗下如祺出行(未上市)、T3 出行(未上市)聯合一汽(000800 CH)、東風(0489 HK)、智行者(未上市)聯合開啟 Robotaxi 商業運營,第三類是縱目科技(未上市)、毫末智行等專注 Robotaxi 智能駕駛技術的公司。2022 年 4 月,北京市首次開放主駕無安全員示范運營試點,安全員只需坐在副駕進行監管,自動駕駛技術邁上新臺階。芯片芯片相關公司相關公司:英偉達:英偉達、高通
219、高通、地平線地平線、黑芝麻智能黑芝麻智能、芯馳科技芯馳科技 英偉達(英偉達(NVDA US):人工智能計算引領):人工智能計算引領者者 英偉達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計算芯片公司,2021 年公司收入 269 億美金,同比增長 61%,其中智能駕駛業務收入 6 億美金,占比 2%。英偉達的 SoC 芯片主要包括 Parker,Xavier,Orin 等和即將推出的 Atlan 芯片。其中 Parker 和 Xavier 芯片主要用于 L2/L3 級自動駕駛,Orin 芯片單顆算力達到 254Tops 可以應用于 L4/L5 級自動駕駛計算。目前公司主要量產芯片為 Xavier,Orin 芯片已初步小規
220、模實現量產。Xavier 及 Orin 芯片已經供應小鵬、蔚來、滴滴、大眾(VOW GR)、豐田、戴姆勒(DTG GR)等大部分主流廠商?;谧詣玉{駛芯片,英偉達推出其自動駕駛開發平臺,提供開放的軟件框架及硬件計算平臺配套開發工具包。2015年英偉達推出了基于Tegra X1 SoC的DRIVE PX自動駕駛平臺,后續推出 Drive PX2,Drive Pegasus 以及 Drive AGX Orin。2022 年 3 月英偉達自動駕駛芯片 DRIVE Orin 正式量產,目前旗下公司最新一代基于 Atlan 芯片打造的自動駕駛平臺DRIVE Hyperion 9 預計將于 2026 年正
221、式量產。港口港口+干線物流網干線物流網 Robotruck物流網絡分級物流網絡分級:以港口為發展起點,以港口為發展起點,Robotruck投放超投放超300輛輛27%速度較慢速度較快礦區運輸礦區運輸 礦區商業化進程最快礦區商業化進程最快:已成型完整商業模式已成型完整商業模式行業領頭公司規?;躏@行業領頭公司規?;躏@27%線路自定義速度40km/h封閉無人礦區安全生產司機勞動力緊缺主機廠礦山自動駕駛公司智駕服務工程總包礦主合資公司落地超百臺無人駕駛礦車末端配送末端配送 末端配送發展最早末端配送發展最早:技術、成本亟待解決技術、成本亟待解決疫情催化領投企業快速投產疫情催化領投企業快速投產27%線
222、路固定速度20km/h半封閉無人降低人力成本人力配送產能不足2020年來累計履約近近220萬單萬單。場景封閉場景半封閉長時間駕駛安全缺勞動力&成本高機場機場 機場自動駕駛商業化程度較低機場自動駕駛商業化程度較低:25類作業車,行程規劃難度高類作業車,行程規劃難度高打造機場多功能無人車隊打造機場多功能無人車隊線路固定速度40km/h封閉有人降低人力成本高效運營末端配送難獨立,需結合人力載貨量有限,配送效率需提升無人車每單運送成本高于人力2021年雙十一投入超400輛無人車。商業化高商業化高碼頭吞吐量提升50%便于模式化復制真實作業近800天;規模落地寧波舟山港、南通港集團呂四作業區 高速駕駛技術
223、難度待突破,高速駕駛技術難度待突破,干線物流仍在測試階段干線物流仍在測試階段測試資格逐步開放計算決策能力待提升牽引車物流車接駁車巡邏車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5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13:英偉達近英偉達近五年收入拆分五年收入拆分 圖表圖表114:英偉達自動駕駛芯片產品演變圖譜英偉達自動駕駛芯片產品演變圖譜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高通(高通(QCOM US):全球最大的移動芯片供應商):全球最大的移動芯片供應商 高通是全球領先的無線通信芯片供應商。2021 年收入 336 億美金,同比增長 43%,汽車業務收入達到 1
224、0 億元,占比 3%。2022 年,高通在 3Q 業績大會上公布公司 3Q 汽車芯片收入達到 3.5 億美金,同比增長 38%。公司汽車芯片主要產品包括高通驍龍 SA820AP、SA6155P、SA8155P、SA8195P 和 SA8295P。2016 年高通 820A 正式發布,至 2019 年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 7nm 制程車機芯片驍龍SA6155P、SA8155P 和 SA8195P。其中 SA8155P 是目前當紅座艙芯片,已搭載于小鵬P5、威馬 W6、蔚來 ET7 和 ET5、哪吒 U Pro、零跑 C11(零跑科技 H01773 HK)、長城WEY 旗下摩卡等多款車型。202
225、2 公司推出 SA8295P,算力相較 SA8155P 提升 200%。此外,2022 年 4 月,公司還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 Arriver(未上市)增強了向供應商提供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圖表圖表115:高通近五年收入拆分高通近五年收入拆分 圖表圖表116:高通高通 8155 座艙芯片座艙芯片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地平線(未上市):致力于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地平線(未上市):致力于邊緣人工智能芯片 地平線成立于 2015 年主要從事邊緣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2017 年 6 月,地平線成為全球首個在臺積電流片的 AI 芯片公司,2019
226、 年 8 月,宣布量產中國首款車規級 AI 芯片征程2。2021 年 7 月,地平線發布征程 5,地平線征程 5 系列芯片嚴格按照 ISO 26262 功能安全開發流程設計研發,單芯片達到 ASIL-B 級別要求,可提供高達 128TOPS 等效算力。隨著征程 5 的正式發布,地平線成為業界唯一能夠覆蓋從 L2 到 L4 全場景整車智能芯片方案的提供商。此外,基于征程 3 車規級 AI 芯片公司推出面向 L2 及以上 ADAS 市場的單目前視感知方案 Horizon Matrix Mono3,通過適配 800 萬超高像素前視攝像頭,能夠更為高效靈活地進行多類 AI 任務處理并實現實時檢測與精準
227、識別。05010015020025030020172018201920202021游戲GPU和相關產品專業視覺設計GPU智能駕駛GPU及相關產品圖形處理器Tegra處理器其他業務數據中心產品(億美元)NVIDIA Drive SoC Roadmap算力算力8Tops能耗能耗15W15W算力算力30Tops能耗能耗20W20W算力算力254Tops能耗能耗45W45W算力算力1000Tops算力算力2Tops能耗能耗10W10W2015年發布年發布2016年發布年發布2018年發布年發布2019年發布年發布2021年發布年發布Tegra X1Tegra ParkerDrive XavierDri
228、ve OrinAtlanL2級級L3級級L5級級L4級級自動駕駛級別自動駕駛級別(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72018201920202021高通CDMA技術高通技術授權高通戰略舉措項目調整及抵消(億美元)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6 科技科技 目前,地平線是國內唯一一家實現車規級人工智能芯片前裝量產的企業。2022 年 4 月,比亞迪與地平線正式宣布達成定點合作,在部分車型上搭載地征程 5 芯片。同月,哪吒 U智全新 L2.5+級智能輔助駕駛(5R5V)搭載了地平線征程 3 芯片,以及上汽榮威 RX5、2021理想 ONE
229、 同樣搭載了地平線征程 3 芯片。目前征程 2 芯片已經成功量產至長安 UNI-T、奇瑞螞蟻、智己 L7、廣汽埃安 Y、廣汽傳祺 GS4 Plus、嵐圖 FREE 等車型。圖表圖表117:地平線征程地平線征程 5 圖表圖表118:地平線征程地平線征程 2&3&5 芯片發布里程及參數情況芯片發布里程及參數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黑芝麻智能(未上市):黑芝麻智能(未上市):行業領先的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臺研發企業行業領先的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臺研發企業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 2016 年,專注于大算力計算芯片與平臺等技術領域的高科技研發,能夠提供完
230、整的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包括基于車規級設計、學習型圖像處理、低功耗精準感知的自動駕駛感知計算芯片和自動駕駛計算平臺,支撐自動駕駛產業鏈相關產品方案的快速產業化落地。黑芝麻智能分別在武漢、硅谷、上海、成都、深圳、重慶、新加坡成立研發及銷售中心,目前已有超過 700 名員工,核心團隊均來自博世、OV、英偉達、安霸、微軟、高通、華為、中興等業內頂尖公司,平均擁有 15+年的行業經驗。公司最新產品 A1000 已經完成所有車規級認證,是算力最大、性能最強的自動駕駛芯片,同時也將是首個量產的符合車規、單芯片支持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的國產芯片平臺。2022 年5 月,黑芝麻智能與江汽集團達成平臺級戰略
231、合作,多款思皓品牌量產車型將搭載華山二號A1000 芯片,目前已經投入規模生產,并開始向行業客戶持續發貨,將于今年年內實現量產上車。同月,黑芝麻智能發布瀚海自動駕駛中間件平臺,助力汽車軟硬件解耦釋放產業協同創新力。圖表圖表119:黑芝麻華山二號黑芝麻華山二號 A1000 圖表圖表120:黑芝麻自適應光控傳感技術黑芝麻自適應光控傳感技術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Horizon Chips Roadmap算力算力5Tops能耗能耗2.5W2.5W算力算力4Tops能耗能耗2W2W2019年發布年發布2020年發布年發布2021年發布年發布Journey 2Jou
232、rney 3Journey 5L1級級L2級級L3/L4級級算力算力128Tops能耗能耗36W36W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7 科技科技 芯馳科技(未上市):涵蓋設計、研發和生產的汽車芯片公司芯馳科技(未上市):涵蓋設計、研發和生產的汽車芯片公司 芯馳科技成立于 2018 年,是國內少有的具備車規級芯片設計、研發及量產的半導體公司。公司提供 X9 系列智能座艙處理器、G9 系列中央網關芯片、V9 系列智能駕駛輔助芯片、E3 系列域控制器芯片和 D 系列工業芯片。目前,芯馳科技客戶已經超過 250 家,其中,X9 芯片獲得幾十個車型定點,涵蓋自主品牌、合
233、資品牌和新勢力公司。公司技術實力強,是國內首位全部通過 AEC-Q100、德國萊茵 ISO26262 ASIL D、德國萊茵 ISO26262 ASIL B 和國密信息安全認證的車規級芯片公司,擁有 100+自主知識產權。公司團隊具備國際化背景,擁有近 20 年車規級量產經驗。截止至 2022 年 7 月,公司累計融資四輪,金額超過 10 億元,投資對象有華登國際、經緯中國、聯想創投、紅杉資本等知名基金公司。圖表圖表121:芯馳科技芯馳科技 X9 智能座艙芯片方案框圖智能座艙芯片方案框圖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系統方案系統方案相關公司相關公司:超星未來超星未來、柏川數據柏川數據、魔視智
234、能魔視智能、知行科技等知行科技等 超星未來(未上市):提供硬件到軟件到算法的完整智能駕駛計算解決方案超星未來(未上市):提供硬件到軟件到算法的完整智能駕駛計算解決方案 北京超星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是提供高能效智能駕駛計算解決方案的專精特新企業,由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電子工程系跨學科聯合成立,公司研發人員比例超過 70%,平均從業經驗超過 10 年,核心成員曾任職于華為、寒武紀、經緯恒潤、Momenta、地平線、主線科技、XILINX、Marvell 等知名企業。公司基于軟硬件協同優化的核心思想,融合對智能駕駛與高能效計算的深度洞察,積累有 80 余項自主知識產權,成功推出智能駕駛計算平臺、自動
235、模型優化工具、點云算法優化加速與部署工具、定制加速 IP 庫、高可靠系統軟件等多個產品。在高能效計算領域,公司的軟硬件協同優化技術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受到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認可,曾獲得 CVPR 2020 低功耗視覺競賽全球第三、NVIDIA Hackathon 2021二等獎、BMW China IT Innovation Challenge 金獎、中關村智能網聯前沿技術創新大賽冠軍等國內外 20 余個行業獎項。目前公司已面向主機廠、頭部 Tier1、L4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客戶達成千萬級的商業合作,此外還深度參與了北京市“科技冬奧”重點專項、科技部十三五重大專項“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技術研究”
236、等重點項目,公司技術和產品支持了多款自動駕駛車型在冬奧期間示范應用。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8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22:超星未來超星未來 00-NOVA-Mobius 交叉創新基因交叉創新基因 圖表圖表123:超星未來產品框架超星未來產品框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柏川數據(未上市):自動駕駛數據服務商柏川數據(未上市):自動駕駛數據服務商 2021 年 9 月,柏川數據成立于江蘇蘇州。創始人團隊在人工智能行業深耕多年,有良好的行業關系和團隊管理能力。面對指數級增長的數據管理需求,公司已打造全鏈條自動駕駛數據服務平臺
237、,通過場景分類管理,融合多維數據,在高性能引擎的支持下可解決傳統數據平臺文件管理效率低、場景數據定位困難及處理數據成本高的痛點。目前公司平臺覆蓋汽車 L2-L4 階段自動駕駛標注需求,服務地平線、百度等超過 25 家自動駕駛行業客戶。圖表圖表124:柏川數據自動駕駛數據服務平臺柏川數據自動駕駛數據服務平臺 圖表圖表125:柏川數據已服務柏川數據已服務 25+自動駕駛行業客戶自動駕駛行業客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魔視智能(未上市):視覺算法的重要供應商魔視智能(未上市):視覺算法的重要供應商 魔視智能科技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專注于自動駕駛的創新科技
238、公司。魔視智能以領先的人工智能算法,賦能嵌入式芯片平臺,實現自動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產品的大規模量產。魔視智能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和高級輔助駕駛產品,涵蓋乘用車及商用車、行車及泊車、艙內及艙外、前裝及后裝等主流市場,量產規模達百萬套,是率先實現國內一線乘用車主機廠量產的自動駕駛企業之一,并在主動安全市場占據主要市場份額。魔視智能公司在澳大利亞設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深圳、武漢和蘇州設有研發中心,在南通設有制造基地。2021 年 8 月,賽靈思(已退市)與魔視智能共同宣布面向全球汽車市場,推出全新的智能駕駛量產方案。賽靈思攜手魔視智能開發的前向視覺系統是輔助駕駛與智能駕駛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先
239、進的路況感知能力,直接關乎車輛行駛安全,具體實現的功能包括車道保持(LKA)、自動緊急剎車(AEB)和自適應巡航(ACC),并可用于 L2.5+的行車。2022 年 6 月,魔視智能獲得來自大陸集團的 C 輪戰略投資,雙方將共同致力于合作及開發智能出行解決方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量產落地。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69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26:魔視智能深魔視智能深度神經網絡結構示意圖度神經網絡結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知行科技(未上市):自動駕駛領域前裝系統方案提供商知行科技(未上市):自動駕駛領域前裝系統方案提供商 知行科技成立于 2016
240、年 12 月,總部位于中國蘇州,是一家專注于自動駕駛領域前裝系統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高科技公司。知行科技在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決策規劃、車輛動態控制等自動駕駛核心領域擁有核心算法,并擁有軟硬件開發及整車系統集成驗證能力,是國內領先的具有全棧自動駕駛研發能力的公司,2021 年,公司獲得 ASPICE CL2、ISO26262:2018 汽車功能安全管理體系最高等級(ASIL-D)兩大認證。目前,知行科技建有一個研發中心、一個生產制造基地,是 Mobileye 戰略合作伙伴,擁有極氪汽車、長安汽車等多家合作伙伴。知行科技具有卓越的核心技術,提供滿足 L1-L3 不同需求的自動駕駛中央控制器,提供乘用
241、車、商用車不同類別智能前視攝像頭等產品。目前,知行科技已實現了 L2、L2+方案的規?;慨a,推出了新一代的行泊一體智能駕駛方案,并落地了 L4 級園區物流方案,形成了高速 L2、城市 NOA、低速泊車、低速封閉區域無人 L4、360 環視全場景智能駕駛布局矩陣。2022 年 3 月,知行科技獲億元 C+輪投資,并將在不久后開啟下一輪(Pre-IPO)的融資,正式啟動科創板上市進程。圖表圖表127:知行科技自動駕駛中央域控制器知行科技自動駕駛中央域控制器 圖表圖表128:知行科技智能前視攝像頭知行科技智能前視攝像頭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宏景智駕(未上市)
242、: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服務商宏景智駕(未上市):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服務商 宏景智駕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全棧式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服務商,具備完全自主研發的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平臺、全棧的軟件算法和完整的系統集成能力,全周期賦能 L1-L4 級別智能駕駛。根據公司官網披露,截至 2021 年底,宏景智駕的研發人員占總工數等 90%以上,75%以上的員工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宏景智駕主要產品包括支持 L4 功能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支持 L2.5+功能的 IDDC 域控制器、支持 L2 的 IPM 智能攝像頭模組等。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0 科技科
243、技 宏景智駕屢獲外界認可,在成立初期就獲得華登、高瓴、線性、藍馳等頂尖機構的投資,與英特爾建立智能駕駛創新中心,入圍 2021 畢馬威中國領先汽車科技企業 TOP50,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全球創新最佳項目獎,畢馬威 2020 中國汽車科技新銳企業,2020GTC英偉達初創企業展示特等獎,2019Venture“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 50 強”。2021 年 4 月,宏景智駕與江淮汽車聯合成立域馳智能,域馳智能與華為、科大訊飛達(002230 CH)成深入合作,并攜手宏景智駕與地平線共同簽署深度戰略合作協議。圖表圖表129:宏景智駕高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宏景智駕高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圖表圖
244、表130:宏景智駕宏景智駕 APA/IDDC 域控制器域控制器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傳感器傳感器相關公司相關公司:禾:禾賽賽科技科技、圖達通圖達通、速騰聚創速騰聚創、北醒光子北醒光子、亮道智能亮道智能、楚楚航科技航科技 禾賽科技(未上市):全球領先激光雷達制造商,半固態激光雷達量產上車理想禾賽科技(未上市):全球領先激光雷達制造商,半固態激光雷達量產上車理想 L9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 3D 傳感器(激光雷達)制造商,2014 年成立于上海。憑借近 500人的團隊,公司自主研發出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引領著傳感器創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專
245、利布局,客戶遍布全球 23 個國家和地區的 70+座城市。迄今為止,禾賽已完成累計數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德國博世集團、光速、百度等全球知名的行業企業和投資機構。公司產品受到各類自動駕駛公司的廣泛認可,2021 年 3 月公司與 Kodiak Robotics 自動駕駛貨車宣布達成合作,4 月與滴滴自動駕駛達成戰略合作,5 月和百度 Apollo 合作升級,為其打造專屬定制激光雷達,8 月發布長距混合固態激光雷達 AT128,內部集成了 128 個獨立激光器,具備 200 米(10%反射率)實力測遠,實現了 153 萬每秒的超高點頻。2022 年 6月,集度汽車(未上市)發布了該品牌首款汽車機
246、器人概念車 ROBO-01,搭載禾賽科技的128 線超高清激光雷達 AT128。理想 L9 搭載的禾賽 AT128 超高清前向激光雷達。禾賽科技 AT128 超高清激光雷達不僅具備 10反射率下 200 米的超強測遠能力,且最遠地面線可達到 70 米。同時,在分辨率和精度上,禾賽 AT128 超高清激光雷達的點頻超過每秒 153 萬個點,刷新了同類遠距半固態產品的點頻紀錄,確保更安全的駕駛體驗。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1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131:禾賽車規級半固態激光雷達禾賽車規級半固態激光雷達 AT128 圖表圖表132:集度雙激光雷達功能演示集度雙激光
247、雷達功能演示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圖達通(未上市):高性能圖像級激光雷達應用廣泛圖達通(未上市):高性能圖像級激光雷達應用廣泛 圖達通成立于 2016 年,在硅谷、蘇州和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寧波和武漢擁有高度工業化的車規級激光雷達制造基地。圖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獵鷹(Falcon)已于今年 3 月 28 日作為蔚來 ET7 自動駕駛超感系統的標配量產交付。這是全球首批真正實現量產上車的高性能激光雷達,有著行業里程碑式的意義。圖達通的 1550nm+2D 掃描技術方案,長期來看會具有領先的性能優勢。圖達通堅持高性能激光雷達,技術水平領先,在 10%的反射率條
248、件下探測距離達到 250 米,最遠探測距離可達到 500 米,1550nm 激光雷達完成了定制化開發,成本有很大幅度的改善。自動駕駛等級從 L3 向 L5 進步時,側向、后向會需要 905nm 激光雷達,具有體積小、價格低的優勢,預計明年圖達通將上市用于側向、后向探測的 905nm 激光雷達。產能方面,圖達通目前有三條產線,一條在武漢,月產幾百臺,用于城市解決方案;一條在寧波,與均勝電子合作,月產 1 萬臺;一條在蘇州在建,月產 1.2-1.5 萬臺。依托產品技術的先進性和成本的可控性,圖達通在國內外還與多家車聯網、智慧高速、軌道交通、以及工業自動化等行業龍頭企業開展著積極合作,用先進的硬件及
249、軟件解決方案賦能安全與智能生活。2022 年 5 月,圖達通與全球無人駕駛科技公司圖森未來(TSP US)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7 月,圖達通實現了高性能車規激光雷達 Falcon 第 10000 臺的下線。圖表圖表133: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獵鷹車規級超遠距激光雷達獵鷹 圖表圖表134:Innovusion 全工業化高性能激光雷達產線全工業化高性能激光雷達產線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2 科技科技 速騰聚創(未上市):智能激光雷達系統龍頭廠商,車規級激光雷達量產在即速騰聚創(未上市):智能激光雷
250、達系統龍頭廠商,車規級激光雷達量產在即 RoboSense(速騰聚創)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Smart LiDAR Sensor System)科技企業,通過激光雷達硬件、AI 算法與芯片三大核心技術閉環,為市場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合作伙伴覆蓋全球各大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車企、一級供應商等,產品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乘用車、商用車,物流車,機器人,RoboTaxi,RoboTruck,RoboBus,車路協同,公共智慧交通等場景。其車規級 MEMS 固態激光雷達 RS-LiDAR-M1(以下統稱“M1”)自 2020 年 7 月開始連續獲得全球多個量產
251、車型定點合作訂單。12 月,M1 樣件批量出貨,成為全球首款批量交付的車規級 MEMS 固態激光雷達。2021 年 1 月 RoboSense 推出 M1 的 SOP 版本,該產品計劃于 Q2 啟動定點項目量產交付。目前,M1 的測距能力、測距精度、視場角、盲區等基礎性能的出廠檢測指標已對齊車企標準并完全鎖定,量產產品均按照以上性能指標批量出貨。2022 年 6 月,速騰聚創與文遠知行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助力文遠知行加速實現車規級智能固態激光雷達的上車應用,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前裝量產和商業化落地。圖表圖表135:速騰聚創車規級速騰聚創車規級 MEMS 固態激光雷達固態激光雷達 RS-LiDAR-
252、M1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北醒光子(未上市):自主可控智能激光雷達廠商,產線覆蓋軌道交通和車規級應用北醒光子(未上市):自主可控智能激光雷達廠商,產線覆蓋軌道交通和車規級應用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5 年成立于中國北京,致力于提供激光雷達及解決方案,實現安全智能行駛和自動化升級。目前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專利布局,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激光雷達,客戶遍布全球 60 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到歐美、亞太等區域。在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北醒已布局三代產品,第一代是輔助激光雷達,只做觸發傳感器;第二代為智能駕駛輔助激光雷達;過去幾年則聚焦第三代高階無人駕駛的主激光雷達。北醒布局的全新一代
253、激光雷達在性能上極其優異,視場角12025.6,量程200M10%反射率,分辨率縱向 0.05即等同于 512 線,橫向分辨率可調,幀率 10HZ。目前按照 724 小時設計,適配各個場景。北醒充分考慮了包括臟污、遮擋檢測、實時閉環工作等功能,特別是實時 fallback 系統,當主系統出現問題,其備份系統可以讓車安全???。目前公司已獲得多家車廠的定點,此前曾參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的車載激光雷達檢測方法團體標準定制。今年也將擴大產線和制造基地,并與十多家知名檢測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已有產線通過車規級驗廠。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73 科技科
254、技 圖表圖表136:北醒北醒光子全新一代激光雷達光子全新一代激光雷達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亮道智能(未上市):全球技術領先的激光雷達系統供應商亮道智能(未上市):全球技術領先的激光雷達系統供應商 2015 年,公司前身歐百拓成立,將激光雷達技術引入中國自動駕駛行業。2017 年,亮道智能成立,并將總部設立于北京,在德國柏林和慕尼黑設有研發中心,同時在上海、重慶等地成立了商務運營中心。公司提供激光雷達量產解決方案、測試驗證系統和路側感知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主要客戶有大眾、長城汽車。公司技術實力領先,獲得德國政府科研項目支持。截至 2022 年 7 月,公司已完成兩輪融資,累計超過億元。圖
255、表圖表137:亮道智能路側感知融合系統亮道智能路側感知融合系統 LDTelescop 傳感器傳感器 圖表圖表138:亮道智能感知測試驗證真值系統亮道智能感知測試驗證真值系統 LDCompass 車輛平臺車輛平臺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楚航科技(未上市):國內領先的毫米波雷達制造商楚航科技(未上市):國內領先的毫米波雷達制造商 楚航科技成立于 2018 年,致力于研發和生產 77GHz-79GHz 毫米波雷達的高級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公司團隊主要由德國海歸組成,碩士以上學歷員工超過 50%,且一半員工擁有5-10 年工作經驗。目前,公司已獲得東風乘用車、長城
256、汽車、北汽新能源、奇瑞汽車(未上市)、上汽紅巖、宇通客車(600066 CH)等 30+車型定點量產項目,可提供 ACC 高級自動巡航,AEB 自動剎車和 LCW 變道預警等核心功能。2022 年 6 月,公司已建成 4 條雷達產線,年產能超過 180 萬。截至 2022 年 7 月,公司累計融資五輪,金額超億元。公司產品包括角雷達、前向雷達、生命體征探測雷達、4D 點云成像雷達。其中生命體征探測雷達可用于車內兒童存在監測及駕駛員呼吸心跳檢測等活體檢測場景,工作頻率為60-64GHz,測距范圍10kW 臺 1,600 3,520 7,216 14,432 yoy%120%105%100%光纖激
257、光器出貨功率估算 kW 177,400 347,890 615,797 1,038,632 yoy%96%77%69%平均功率 kW/臺 3.17 3.23 3.32 3.43 光纖激光器轉換效率%60%60%60%60%所需泵浦源功率 kW 295,667 579,817 1,026,328 1,731,053 激光芯片耦合輸出效率%98%98%98%98%所需激光芯片總功率 kW 301,701 591,650 1,047,274 1,766,381 激光芯片單 W 價格 元/W 1.26 0.78 0.63 0.53 yoy -38%-20%-15%激光芯片市場規模(工業用)億元 3.8
258、 4.6 6.6 9.4 yoy%22%42%43%工業用激光器占比%39%40%41%42%非工業用激光器占比(除光通信)%36%36%36%36%激光芯片市場規模(合計,除光通信)億元 7.3 8.9 12.3 17.3 yoy%21.5%38.2%40.0%備注:暫無 2021 年光纖激光器出貨量數據,故 2021 年數字為估算值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等,2021 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長光華芯招股說明書,華泰研究預測 在光纖激光器行業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以及供應鏈安全訴求背景下,預計將進一步拉動國在光纖激光器行業國產替代持續推進,以及供應鏈安全訴求背景下,預計將進一步拉動
259、國產激光芯片需求。產激光芯片需求。隨著長光華芯等高功率激光芯片領域頭部國產廠商技術的持續突破,技術實力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客戶方面,長光華芯等公司已切入銳科激光、創鑫激光等頭部光纖激光器廠商,推動對 Osram、II-VI、Lumentum 等海外廠商進口替代的步伐。未來隨著國產更高功率產品的導入以及新建產能的落地,有望加速國產份額提升,我們預計國產廠商份額有望由 2020 年的 21%提升至 2025 年的 80%。圖表圖表216:2020 年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國產率接近年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國產率接近 21%資料來源:長光華芯招股書,華泰研究 13.4%7.4%79.2%長光華芯武漢銳晶
260、II-VI、Lumentum、ams Osram等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0 科技科技 2)高高速速率激光芯片:率激光芯片:低端市場國產化成熟;中高端市場漸次突破低端市場國產化成熟;中高端市場漸次突破 行業出貨結構向行業出貨結構向 25G 及以上及以上速率芯片進一步傾斜。速率芯片進一步傾斜。高速率激光芯片作為光模塊發射端核心元器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光模塊的傳輸速率。在數通以及電信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們測算全球高速率激光芯片市場規模將由 2021 年的 11 億美元提升至 2025 年的 19 億美元,對應期間 CAGR 為 14%;其中 25G 及以上
261、速率芯片市場規模預計由 2021 年的 8 億美元提升至 2025 年的 17 億美元,對應期間 CAGR 為 20%,出貨金額的占比有望由 2021 年的73%提升至 2025 年的 90%,有望實現超越行業的增長,我們認為驅動因素主要系全球移動通信、數據中心等領域通信系統向更快傳輸速率升級背景下,更高速率的激光芯片需求有望快速釋放。圖表圖表217:全球不同速率光芯片全球不同速率光芯片(含發射芯片(含發射芯片+探測芯片)探測芯片)市場規模定量預測市場規模定量預測 項目項目 單位單位 2.5G 光芯片光芯片 10G 光芯片光芯片 25G 及以上及以上 合計合計 光模塊 2021 年光模塊全球市
262、場規模 億美元 5.58 14.4 67.22 87.20 其中:數據中心光模塊 億美元 1.24 6 41.71 48.95 接入網光模塊 億美元 4.34 8.41 25.51 38.26 2025 年光模塊全球市場規模 億美元 0.46 11.9 140.11 152.47 其中:數據中心光模塊 億美元 0.41 2.66 86.03 89.10 接入網光模塊 億美元 0.05 9.24 54.08 63.37 對應光芯 片及組件 光模塊毛利率-25%25%30%-直接材料占光模塊成本比例-80%-光芯片及組件占數據中心光模塊材料比例-50%-光芯片及組件占接入網光模塊材料比例-85%-
263、對 應 光 芯片 光芯片占光芯片及組件材料比例-70%-2021 年光芯片全球市場規模 億美元 1.81 4.26 16.68 22.75 2025 年光芯片全球市場規模 億美元 0.00 3.86 34.88 38.74 資料來源:源杰科技招股書,lightcounting,華泰研究 2.5G、10G 芯片部分市場已實現芯片部分市場已實現進口替代進口替代,未來,未來國產廠商國產廠商有望突破有望突破 25G 核心市場核心市場。2.5G及以下光芯片方面,我國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在 10G 芯片方面,源杰科技等國產廠商已在部分細分市場取得領先的份額,但部分較高技術門檻市場仍依賴進口。25G 及以上市
264、場為我國國產化薄弱環節,根據 ICC 統計,25G 光芯片的國產化率約 20%,但 25G 以上光芯片的國產化率仍較低約 5%。我國廠商在應用于 5G 基站前傳光模塊的 25G DFB 激光器芯片有所突破,數據中心市場光模塊企業開始逐步使用國產廠商的 25G DFB 激光器芯片。圖表圖表218:2021 年年全球全球 2.5G 及以下及以下 DFB/FP 激光器芯片市場份額激光器芯片市場份額 圖表圖表219:2021 年年全球全球 10G DFB 激光器芯片市場份額激光器芯片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ICC,源杰科技招股書,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ICC,源杰科技招股書,華泰研究 17%17%13%11
265、%9%7%4%22%武漢敏芯中科光芯光隆科技光安倫仕佳光子源杰科技中電13所其他20%15%6%6%6%4%2%41%源杰科技住友電工云嶺光電中電13所中科光芯三菱電機武漢敏芯其他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1 科技科技 3)光探測芯片:光通信較成熟,光探測芯片:光通信較成熟,SPAD/SiPM 國產化有望從國產化有望從 1 到到 N 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規模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規模 45.6 億美元,億美元,APD 市場市場 CR3 為為 45%。根據 Gartner 數據及預測,2021 年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規模為 45.6 億美元,基于光電探測器在光通信
266、、視頻成像、激光雷達、醫學探測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預計2022E-2025E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保持10.0%的年均復合增速,至 2025 年市場規模達 66.7 億美元。APD 作為目前主流技術方案,根據QYResearch 數據,2020 年,First-sensor、濱松和 Kyosemi 為市場份額前三名,CR3 達到 45%,市場較為集中。圖表圖表220:2020-2025E 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規模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規模 圖表圖表221:2020 年全球年全球 APD 市場格局市場格局 資料來源:Gartner,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QYResearch,華泰研究 光通信用光通信用 AP
267、D/PIN 已實現國產化,國內廠商有望在已實現國產化,國內廠商有望在 SPAD/SiPM 實現國產化從實現國產化從 1 到到 N 的突的突破。破。目前我國在光通信用 APD/PIN 市場已實現國產化突破;相比之下,根據 QYResearch數據,2020 年全球 SiPM 市場上安森美、濱松、索尼等頭部廠商市占率合計 83%,市場集中度高,我國國產廠商目前尚未在 SPAD/SiPM 等市場形成大規模供貨。展望未來,我們判斷國內 SPAD/SiPM 廠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或從消費電子(手機、掃地機器人)等市場率先實現進口替代;隨著國產廠商產品的量產性能、良率趨于成熟,有望進一步向車載激光雷達等
268、高端市場滲透。圖表圖表222:光探測芯片國產化現狀光探測芯片國產化現狀 探測芯片類型探測芯片類型 傳輸速率傳輸速率 國內產品化能力國內產品化能力 國外產品化能力國外產品化能力 PIN 10G 及以下 量產:光迅科技(自用)、三安光電等 量產 25G 小批量:光迅科技(自用)量產 53G 研發:光迅科技、芯思杰 量產:CGS、Albis APD 10G 及以下 量產:光迅科技(自用)、三安光電等 量產 25G 研發:光迅科技 量產 53G 研發:芯思杰 樣品:Macom SPAD/SiPM-中低端(目前主要面向消費電子)已落地:靈明光子、芯視界、宇稱電子等;高端(車載雷達):阜時科技拿到訂單,其
269、余公司研發中 中高端均量產,并已應用于車載激光雷達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觀研網,各公司官網,各公司年報,阜時科技,華泰研究 4)VCSEL:3D 傳感、激光雷達等市場需求有望推動行業高增長傳感、激光雷達等市場需求有望推動行業高增長 需求端有望伴隨需求端有望伴隨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出貨量快速提升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出貨量快速提升而而釋放。釋放。VCSEL 基于量產成本低、波長穩定等優勢,隨著 VCSEL 功率密度等性能持續提升,有望成為半固態/固態激光雷達發射端核心元器件。我們測算國內激光雷達用 VCSEL 芯片市場規模有望由 2022 年的 0.26 億元增長至 2025 年的 10.14 億元,對
270、應 20232025 年 CAGR 為 238.3%0%2%4%6%8%10%12%14%16%01020304050607080202020212022E2023E2024E2025E全球光探測芯片市場規模(億美元)同比增速(右軸)45%55%First-sensor、濱松、Kyosemi其他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2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223:國內車載激光雷達發射模組市場規模定量測算國內車載激光雷達發射模組市場規模定量測算 乘用車乘用車 單位單位 2020A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國內輕型車銷量 百萬輛 20.
271、2 21.3 21.6 23.1 23.4 24.1 L2 滲透率/8.60%15.70%20.50%23.00%26.00%27.00%L2.5 滲透率/1.20%3.90%5.40%10.00%13.00%15.00%L3 滲透率/0.00%0.00%0.00%1.00%3.00%7.00%L4 及以上合計滲透率/0.00%0.00%0.00%0.00%0.00%0.00%L2.5 級自動駕駛輕型車銷量 百萬輛 0.24 0.83 1.16 2.31 3.04 3.62 L2.5 中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占比/0%5%25%45%55%65%L3 級自動駕駛輕型車銷量 百萬輛 0.00 0.0
272、0 0.00 0.23 0.70 1.69 L4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輕型車銷量 百萬輛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L2.5 級自動駕駛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數量 個 1 1 1 1 1 1 L3 級自動駕駛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數量 個 2 2 2 2 2 2 L4 級及以上自動駕駛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數量 個 4 4 4 4 4 4 L2.5 級自動駕駛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總量 百萬個 0.00 0.04 0.29 1.04 1.67 2.35 L3 級自動駕駛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總量 百萬個 0.00 0.00 0.00 0.46 1.40 3.37 L4 級及以上自動駕
273、駛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總量 百萬個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輕型車搭載激光雷達總量 百萬個 0.00 0.04 0.29 1.50 3.08 5.72 yoy/600%416%105%86%VCSEL 方案激光雷達滲透率/0%8%15%20%35%40%單車激光雷達用 VCSEL 芯片數量 個 0 60 80 100 120 140 激光雷達用 VCSEL 芯片單價 元/個 0 10 7.5 5.6 4.2 3.2 價格年降/-25%-25%-25%-25%單車激光雷達用 VCSEL 芯片價值量 元 0 600 600 563 506 443 激光雷達用 VC
274、SEL 芯片市場規模 億元 0.00 0.02 0.26 1.69 5.45 10.14 yoy/1213.3%545.1%222.8%86.0%資料來源:中汽協,長光華芯招股說明書,華泰研究預測 國內廠商國內廠商研發與制造研發與制造水平水平與國際與國際領先領先水平水平尚有尚有一定差距一定差距,國產化替代進程有望持續推進,國產化替代進程有望持續推進。目前,海外龍頭 Lumentum、II-IV 憑借技術優勢主導芯片市場,根據 Yole 數據,Lumentum、II-IV 兩家公司 2019、2020 年市場份額合計占比分別為 67.7%和 79.6%。在生產模式上,Lumentum 將外延環節
275、外包,II-VI 自產外延片。國內傳感應用類 VCSEL 企業主要包括長光華芯、縱慧芯光、睿熙科技、博升光電、檸檬光子、瑞識科技等,多為創業型企業,其中長光華芯等頭部廠商采用 IDM 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5)硅光芯片:光子集成大勢所趨,海外巨頭領先布局)硅光芯片:光子集成大勢所趨,海外巨頭領先布局 下游應用多點開花下游應用多點開花,國內廠商持續跟進。國內廠商持續跟進。硅光芯片具有高集成度、低成本、高速光運輸的特點,在光子集成化背景下發展前景廣闊。硅光芯片下游應用場景豐富,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應用領域:連接(用于數據中心和電信領域的光通信連接)、傳感(用于環境測量或識別,如激光雷達)和計算(用于新
276、一代計算的量子光學),目前硅光芯片多用于光通信領域,未來有望在 FMCW 激光雷達、光子計算等領域進一步延拓。硅光產業鏈方面,目前海外廠商占主導地位,國內廠商仍處于持續跟進的階段,我國在硅光器件研究方面與國際先進國家同時起步,研究水平也相當,但在硅光芯片產業化發展和產業鏈方面,國內廠商與海外頭部廠商仍有較大差距。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3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224:硅光芯片市場規模結構(百萬美元)硅光芯片市場規模結構(百萬美元)資料來源:Yole,華泰研究 計算芯片產業鏈計算芯片產業鏈相關公司相關公司:寒武紀、海光、景嘉微、登臨、燧原、壁仞、摩爾線程、中
277、科馭數、京微、天數:寒武紀、海光、景嘉微、登臨、燧原、壁仞、摩爾線程、中科馭數、京微、天數 圖表圖表225:計算芯片信息概覽計算芯片信息概覽(截至(截至 2022 年年 8 月月 12 日日)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上市年份上市年份 市值市值/估值估值 創始人創始人 領域領域 主要產品主要產品 寒武紀 2020 年 281 億元 陳天石 ASIC 思元 370,思元 290,思元 270 海光信息 2022 年 1410 億元 孟憲棠 CPU HYGON 7000,HYGON 5000,HYGON 3000 景嘉微 2016 年 334 億元 曾萬輝、胡亞華 GPU JM7200、JM9231 登臨
278、科技 B 輪/李建文 GPU Goldwasser-UL、Goldwasser-L、Goldwasser-XL 燧原科技 C 輪 108 億元 趙立東、張亞林 ASIC 云燧 T10、云燧 i10、云燧 T20、云燧 i20 壁仞科技 B 輪 170 億元 張文 GPU BR100 摩爾線程 A 輪 140 億元 張建中 GPU MTT S60、MTT S2000、MTT S10 中科馭數 A+/鄢貴海 DPU SWIFT-2200N、CONFLUX-2200D、FlexFlow-2100N 京微齊力 戰略投資/王海力 FPGA HME-R、HME-M、HME-P、HME-H 天數智芯 C 輪
279、/C+輪融資/李云鵬 GPU 天垓 100 注:未上市公司估值數據來自于 IT 桔子 資料來源:Wind,IT 桔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寒武紀(寒武紀(688256 CH):聚焦端云一體、端云融合的智能新生態):聚焦端云一體、端云融合的智能新生態 寒武紀成立于 2016 年,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處理器芯片,讓機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務人類。寒武紀是目前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系統掌握了通用型智能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件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能提供云邊端一體、軟硬件協同、訓練推理融合、具備統一生態的系列化智能芯片產品和平臺化基礎系統軟件。寒武紀產品廣泛
280、應用于服務器廠商和產業公司,面向互聯網、金融、交通、能源、電力和制造等領域的復雜 AI 應用場景提供充裕算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2021 年 1 月,寒武紀發布首顆 7nm 訓練芯片思元 290,思元 290 智能芯片采用臺積電 7nm 先進制程工藝,集成 460 億個晶體管,支持 MLUv02 擴展架構,全面支持 AI 訓練、推理或混合型人工智能計算加速任務。2022 年 3 月,寒武紀發布新款訓練加速卡 MLU370-X8,搭載雙芯片四芯粒思元 370,集成寒武紀 MLU-Link多芯互聯技術,主要面向訓練任務,8 卡計算系統的并行性能平均達到 350W RTX GPU 的 155
281、%。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92025E數據中心收發器長途收發器光互連自動駕駛激光雷達免疫檢測光纖陀螺儀5G收發器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4 科技科技 海光信息(海光信息(688041 CH):國產):國產 CPU 引領者,受益國產替代趨勢成長迅猛引領者,受益國產替代趨勢成長迅猛 海光信息是成立于 2014 年的中科院系公司,專注于高端處理器的研發與設計,是國內重要的高性能 CPU 產品提供商。公司擁有實力雄厚的研發團隊,截止 2021 年底,研發技術人員達到 1031 人,其中碩士
282、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 65.53%,多數核心研發人員具有二十年以上高端處理器研發經驗,為公司不斷取得產品突破打下堅實基礎。公司 CPU 產品包括7000 系列、5000 系列和 3000 系列,分別面向高端、中低端和邊緣計算服務器市場,其中7000 系列營收貢獻最大,2021 年占銷售收入比重達 65.01%。公司產品基于市場主流 X86指令集,具有成熟豐富的應用生態,相較國內其他架構廠商具備優勢。浪潮、聯想、新華三、同方等多家國內知名服務器廠商產品均已搭載公司 CPU 產品。公司業績增長十分迅速,2019、2020、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3.79/10.22/23.10 億元,毛利
283、率達 37.3%/50.5%/56.0%,凈利潤為-1.39/-0.82/4.38 億元,2019 年、2020 年連續虧損主要系研發資金投入較大所致,2021 年公司首次實現扭虧為盈。伴隨信創國產化需求大幅增長,同時公司強競爭力產品得到下游客戶及行業客戶廣泛認可。景嘉微(景嘉微(300474 CH):):GPU 業務有望業務有望開啟第二增長曲線開啟第二增長曲線 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圖形顯控產品、小型專用化雷達及公司主營業務包括圖形顯控產品、小型專用化雷達及 GPU 芯片芯片。公司主要從事高可靠電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已經形成圖形顯控、小型專業化雷達、芯片三大主要產品線。圖形顯控模塊是公司現有
284、核心業務,也是傳統優勢業務;小型專用化雷達和芯片兩大業務是公司未來大力發展的業務方向。公司具備齊全的科研生產資質和認證,并與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成立聯合實驗室、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芯片業務有望驅動公司芯片業務有望驅動公司 2022 年業績增長年業績增長。2018 年公司推出第二代芯片 JM7200,2019 年公司推出商用版本產品,芯片業務收入迅速增長,從 2018 年的 0.2 億元增長至 2020 年的0.7 億元,期間復合增長率達到 88.4%。據公司公告,2022 年新一代芯片 JM9 系列已經完成流片、封裝、測試工作。我們認為,公司 GPU 產品的核心驅動力在
285、于產品化、商業化和國產化:1)公司芯片產品系列從 JM5,到 JM7,再到 JM9,產品矩陣日益完善,產品力持續升級;2)芯片業務向民用市場拓展,有望打開商業化空間;3)JM9 系列支持翼輝、天脈等國產操作系統適配,國產化替代可期。圖表圖表226:公司芯片產品矩陣圖公司芯片產品矩陣圖 名稱名稱 發布時間發布時間 制程制程 應用情況應用情況 JM5400 2014 年 65nm 可廣泛應用于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圖形生成及顯示等領域,滿足機載、艦載、車載環境下圖形系統的功能與性能要求。JM7200 2018 年 28nm 已廣泛投入通用市場的應用,已完成與國內主流 CPU、操作系統適配工作。JM720
286、1 2019 年 28nm 主要應用于個人辦公電腦顯示系統以及高可靠性嵌入式顯示系統,滿足桌面系統高性能顯示需求,并全面支持國產 CPU和國產操作系統 JM9 系列 2021 年 14nm 已完成流片、封裝階段工作及初步測試工作。產品滿足地理信息系統、媒體處理、CAD 輔助設計、游戲、虛擬化等高性能顯示需求和人工智能計算需求。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司公告、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5 科技科技 登臨科技(未上市):致力于開發兼容現有生態的創新通用人工智能芯片登臨科技(未上市):致力于開發兼容現有生態的創新通用人工智能芯片 登臨科技成立于 2017
287、 年底,是一家專注于自主創新,構建基于 GPGPU 核心技術的高性能、通用計算領軍企業。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來自圖芯、S3、英偉達、AMD、阿里等全球知名的芯片設計公司。公司產品采取兼容 CUDA 的技術路線,保證客戶業務可繼承現有生態上的投入,且相比傳統 GPU 在 AI 計算上性能和能效均有明顯提升,可顯著降低客戶整體擁有成本(TCO)。在芯片和板卡產品方面,2019 年 6 月公司采用自主創新 GPU+(Minsky)體系結構的Goldwasser 設計完成,MPW 流片成功;2020 年 6 月公司 Goldwasser 系列產品在臺積電12nm 工藝上 Full Mask 流片成功。20
288、21 年 7 月,百度飛槳適配登臨首款基于 GPU+的系列芯片-Goldwasser,加速 AI 應用落地;同年 11 月公司 Goldwasser 系列產品已實現量產,并在互聯網、智慧安防等多個行業的領軍企業實現了商業化落地。2022 年 1 月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輪戰略投資。燧原科技(未上市):專注于人工智能云端領域,訓練、推理產品全覆蓋燧原科技(未上市):專注于人工智能云端領域,訓練、推理產品全覆蓋 燧原科技成立于 2018 年 3 月,專注于人工智能云端領域,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提供商。公司創始人兼 CEO 趙立東曾歷任 AMD 產品工程部高級總監以及紫光集團副總裁,有近二
289、十多年的 CPU/GPU/APU 研發經驗;創始人兼 COO 張亞林在 AMD 亦有長達十年的任職經歷,期間曾領導開發全球最大融合芯片 APU,產業經驗豐富。公司成立至今已完成四輪融資,累計融資超 30 億元,其中 2021 年 1 月完成 C 輪融資高達 18 億,中信產業基金、中金資本旗下基金以及春華資本領投。騰訊作為公司戰略投資方,為其提供廣泛應用場景,雙方針對 AI 的多種應用場景進行深度合作,有利推動公司產品研發突破進程。公司堅持原始創新的技術研發路線,現已具備提供高算力、高能效比通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產品的能力。2019 年 12 月,公司發布了首款面向云端數據中心的 AI 訓練產
290、品“云燧T10”,單精度(FP32)算力達 20TFLOPS,最大功耗僅為 225W,能效比表現突出;2020年 12 月,公司進一步推出第一代推理產品“云燧 i10”,實現云端訓練、推理產品全覆蓋;2021 年 7 月,公司發布第二代訓練產品“云燧 T20/T21”,并于 2021 年 12 月發布第二代推理產品“云燧 i20”,單精度 FP32 峰值算力達到 32TFLOPS,整型 INT8 峰值算力達到256TOPS,分別較第一代推理產品提升 1.8/3.6 倍,存儲帶寬高達 819GB/s,領先于行業同類產品水平。圖表圖表227:燧原科技產品矩陣燧原科技產品矩陣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
291、泰研究 代表產品代表產品搭載芯片搭載芯片發布時間發布時間制程制程產品情況產品情況云燧T10邃思1.02019-12-1112nm“云燧T10”為公司首款人工智能訓練產品,于2020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廣泛應用于互聯網、金融、教育、醫療、工業及政務等人工智能訓練場景。云燧i10邃思1.02020-12-2112nm“云燧i10”為公司首款人工智能推理產品,于2021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現已支持多款業界主流A服務器,針對云端推理業務提供高算力密度系統,提供高達1.1PFlops單精度算力的單節點方案。云燧T20邃思2.02021-07-0712nm“云燧T20”是基于邃思2.0芯片打造的面向數據中
292、心的第二代人工智能訓練加速卡,精度FP32峰值算力達到40 TFLOPS,單精度張量TF32峰值算力達到160TFLOPS,于2022年上半年量產。云燧i20云端AI推理芯片邃思2021-12-0112nm“云燧i20”為公司第二代人工智能推理產品,廣泛支持最新Pcle Gen4 AI服務器,于2022年上半年量產。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6 科技科技 壁仞科技(未上市):致力于打造通用計算體系和軟硬件平臺,多次刷新融資紀錄壁仞科技(未上市):致力于打造通用計算體系和軟硬件平臺,多次刷新融資紀錄 壁仞科技創立于 2019 年,團隊在 GPU、DSA 和計
293、算機體系結構等領域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獨到的行業洞見。公司致力于開發原創性的通用計算體系,建立高效的軟硬件平臺,同時在智能計算領域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發展路徑上,公司首先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計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圖形渲染等多個領域趕超現有解決方案,實現國產高端通用智能計算芯片的突破。自成立以來,公司在短時間內完成了由頂級投資機構啟明創投、IDG 資本、華登國際中國基金、高瓴創投等領投的多輪融資。公司于 2020 年 6 月完成 A輪融資,總額為 11 億元,創近年芯片設計領域新紀錄。2021 年 3 月,公司完成 B 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 47 億元,繼續刷新芯片設計領域融資速度及融資
294、規模紀錄。2021 年 10 月壁仞科技的首款通用 GPUBR100 正式交付開始流片,該款芯片采用 7nm工藝制程,并結合了包括 Chiplet(芯粒技術)等在內的多項業內前沿芯片設計、制造與封裝技術,具有高算力、高能效、高通用性等優勢。2022 年 3 月該款芯片一次點亮成功,在核心性能設計標準上,BR100 系列是國內算力最大的通用 GPU 芯片,直接對標國際廠商近日發布的最新旗艦產品。摩爾線程(未上市):核心團隊產業經驗豐富,順利打造首顆國產全功能摩爾線程(未上市):核心團隊產業經驗豐富,順利打造首顆國產全功能 GPU 芯片芯片 摩爾線程創立于 2020 年 10 月,創始人張建中為原
295、英偉 C 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公司團隊其它成員來自微軟、英特爾、AMD、Arm 等海外芯片巨頭,熟悉 GPU 芯片設計、生產、封裝、測試、系統、軟件應用等質量管理各個環節。公司受到資本市場高端關注,2021 年 2 月,在成立僅僅 100 天左右,摩爾線程已完成兩輪融資,由深創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GGV 聯合領投。2021 年 11 月,摩爾線程宣布首顆國產全功能 GPU 芯片研制成功,距離公司成立不到 300天,開創了國產 GPU 研發速度的先河。2022 年 3 月,公司正式推出第一代摩爾線程多功能 GPU 芯片蘇堤以及首款數據中心級多功能 GPU 產品 MTTS2000。公司成
296、為目前中國市場率先進行多功能 GPU 研發設計、并能快速實現 GPU 量產交付的廠商。圖表圖表228:摩爾線程第一代摩爾線程第一代 MUSA 架構架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7 科技科技 中科馭數(未上市):國內領先中科馭數(未上市):國內領先 DPU 芯片提供商芯片提供商 中科馭數成立于 2018 年,公司聚焦于專用數據處理器的研發與設計,主要產品包括超低時延智能網卡、數據庫加速卡、大數據加速卡、存儲加速卡、硬件 IP 核產品(TOE、UOE)。公司團隊為國內較早進行 DPU 芯片研發團隊,創始人兼 CEO 鄢貴海博士、
297、聯合創始人兼 CTO盧文巖博士及首席科學家李曉維博士均來自中科院計算所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芯片架構領域有 15 年的技術積累。截止 2021 年底,公司累計申請 130 項發明專利,其中68 項已獲得授權。中科馭數 DPU 芯片基于自主研發的 KPU 芯片架構,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四類 KPU 芯片架構設計,包括 1)KPU-Swift 針對網絡協議處理設計;2)KPU-Conflux 針對時間序列/大數據分析設計;3)KPU-Trusy 針對安全領域處理設計,4)KPU-FlexFlow 針對智能計算設計,并在 5 大應用領域積累了 80 余類功能核。2019 年,中科馭數完成第一
298、代 KPU 芯片 K1 流片,該芯片針對序列數據處理及數據庫/大數據分析而設計,為業界首個支持網絡數據庫一體化加速功能的 DPU 芯片。2021 年公司完成第二代 DPU 芯片 K2 研發,采用 28nm 制程,其算力達到 15 TOPS。目前已經正在開展第三代 DPU 芯片 K2 Pro 的研發工作。根據公司 DPU 產品規劃路線,公司將陸續推出更先進制程、更大算力 KPU 芯片,賦能金融科技、數據中心、混合云及邊緣計算等高帶寬、低延遲、數據密集型的計算場景。京京微齊力(未上市):國產微齊力(未上市):國產 FPGA 領軍廠商,立足消費市場開拓高端領軍廠商,立足消費市場開拓高端 京微齊力成立
299、于 2017 年,國內最早進入自主研發、規模生產、批量銷售通用 FPGA 芯片及新一代異構可編程計算芯片的企業之一。公司擁有超 200 件專利,具備獨立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涵蓋 FPGA 內核設計、SOC 架構設計、芯片開發、EDA 軟件開發、IP 開發與集成等全棧技術領域。公司產品將 FPGA 與 CPU、MCU、Memory、ASIC、AI 等多種異構單元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實現了可編程、自重構、易擴展、廣適用、多集成、高可靠、強算力、長周期等特點,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系統解決方案。公司市場涵蓋國家通信/工業/安防/電力/醫療/消費等核心基礎設施。目前,公司產品在 65/55/40nm 工藝
300、節點上全面實現量產,22nm 產品從 2022 年開始規模量產。京微齊力在產品路線拓展上制定了兩個四年計劃。第一個四年計劃是 2018-2022 年,主要建設 40/22nm 產品線,實現 H1,H2,H3,P1 等中小規模高性價比的產品量產;目前這四顆產品均已量產,重點突破消費電子和顯示等市場。截止到 2022 年上半年,出貨量達到了上千萬顆。第二個四年計劃是 2023-2026 年,主要建設 22/12nm 產品線,實現 P0,P2,P6,H7,H8,A1,A8 等中高端高性能大容量的產品量產,重點突破通信,工控,電力,安防,視頻,服務器等市場。圖表圖表229:京微齊力產品路線圖京微齊力產
301、品路線圖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華泰研究 1M600K350K100K60K25K12K1K超高端超高端SoC與高端與高端SoC與與中低端中低端SoC與與低成本低成本低功耗低功耗H1H2P1P2P0A8A10A10C130nm-65nm-55nm-40nm制程28nm/22nm制程16nm-7nm制程2017202020102024工控、LED顯示、智能家居山山M系列系列消費電子智能終端消費電子、手機屏顯、AR/VR、智能終端安防、視頻、工控、電力、通信河河R系列系列阿凡達阿凡達A系列系列已量產已量產設計中設計中飛馬飛馬P系列系列P6M1M5M7R2R3H3計劃中計劃中H820212022-20
302、23H7大力神大力神H系列系列湖湖L系列系列-CPLDL9L6工控、電力通信、服務器通信、服務器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8 科技科技 天數智芯(未上市):專注云端服務器級通用天數智芯(未上市):專注云端服務器級通用 GPU 設計,助力各行業實現算力升級設計,助力各行業實現算力升級 天數智芯于 2018 年成立并啟動 7 納米通用并行云端計算芯片(通用 GPU)設計,是中國第一家通用 GPU 高端芯片及超級算力系統提供商。公司研發實力雄厚,由首席技術官呂堅平博士和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鄭金山先生帶領的研發團隊人數占比 80%以上,既包含一批行業經驗超過
303、20 年的世界級技術專家,同時也包含一大批具備 5-15 年業界經驗的高執行力技術菁英。2021 年 3 月公司宣布完成 12 億元人民幣的 C 輪融資,該輪融資由沄柏資本和大鉦資本聯合領投,粵民投資管及聯通資本跟投,將進一步助力公司擴大核心技術研發及創新、加速產品商業化落地、賦能更多行業和客戶。2022 年 7 月,公司宣布完成超 10億元人民幣的 C+及 C+輪融資,C+輪由金融街資本領投,C+輪由厚安創新基金領投,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上海國盛、熙誠致遠、新興資產、鼎祥資本、鼎禮資本等知名企業參與投資。本輪融資將助力公司量產 AI 推理芯片智鎧 100,開發第二三代 AI 訓練芯片天
304、垓 200 及 300,擴展天數智芯軟件平臺,加速 AI 與圖形融合,為算力基建及數字化社會提供強大基礎算力。2020 年 12 月,公司成功點亮國內第一款 7nm 云端訓練通用 GPU 產品天垓 100,并于 2021年 3 月正式對外發布,實現了國內通用 GPU 從 0 到 1 的突破。截止至 2022 年 3 月底,天垓 100 產品已實現銷售訂單近 2 億元,協助客戶落地達兩百多應用場景。2022 年 5 月第二款產品-7nm 云邊推理芯片“智鎧 100”成功點亮,天數智芯成為國內唯一同時擁有 GPU架構下云端訓練+推理完整解決方案的硬科技公司,產品迭代開發和商業廣泛應用遙遙領先國內同
305、行。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第三代半導體產業鏈相關公司相關公司:泰科天潤、英諾賽科、:泰科天潤、英諾賽科、Navitas 泰科天潤(未上市):碳化硅功率器件產業化領軍企業泰科天潤(未上市):碳化硅功率器件產業化領軍企業 泰科天潤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年4月,是中國碳化硅功率器件產業化領軍企業,專業從事碳化硅器件研發與制造,并提供應用解決方案。公司在北京和湖南分別擁有 4 寸和 6 寸碳化硅半導體工藝晶圓生產線?;谧杂芯A廠,泰科天潤開發出先進特色工藝,并向市場推出了豐富的碳化硅器件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泰科天潤的碳化硅產品已通過 USCG、AEC-Q101 等標準認證,產品質量比
306、肩行業先進水平。產品規格范圍覆蓋 650V-3300V(1A-100A)等多款規格,可以提供多款塑封以及高溫封裝形式,并可按客戶需求提供其他封裝形式。產品已批量應用于光伏逆變器、充電樁、OBC、車載 DC-DC、通信電源、高端服務器電源、工業電源、PC 電源等領域。英諾賽科(未上市):英諾賽科(未上市):全球技術領先的第三代半導體公司全球技術領先的第三代半導體公司 英諾賽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5 年 12 月,是一家致力于第三代半導體硅基氮化鎵研發與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采用 IDM 全產業鏈模式,集芯片設計、外延生長、芯片制造、測試與失效分析于一體,建立了全球首條產能最大的 8 英
307、寸 GaN-on-Si 晶圓量產線。目前,公司擁有珠海及蘇州兩座 8 英寸硅基氮化鎵生產基地,產能達到每月 10000 片,并將逐漸擴大至每月 70000 片以上。其中,珠海生產基地已具備 4000 片的月產能,蘇州生產基地具備 6000 片的月產能,到 2025 年,蘇州基地滿產后月產能將達到 65000 片。公司的主要產品涵蓋從低壓到高壓(30V-650V)的氮化鎵功率器件,產品設計及性能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英諾賽科已在激光雷達、數據中心、5G 通訊、高密度高效快速充電、無線充電、車載充電器、LED 燈照明驅動等方面發布產品方案,并與國內多家應用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實現量產。據 T
308、rendForce 預測,2021 年公司氮化鎵功率器件市場份額將提升至 20%,成為全球第三。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19 科技科技 Navitas(NVTS US):全球領先的氮化鎵功率全球領先的氮化鎵功率 IC 設計及供應商設計及供應商 Navitas 成立于 2014 年,并于 2021 年 10 月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公司專注于開發超高效的氮化鎵半導體產品,是全球第一家將氮化鎵器件和驅動、控制和保護等電路整合為功率集成電路并實現量產的公司。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370 萬美元,同比增長 100.3%;毛利率為 45.0%;公司預計 20
309、22 年全年收入有望達到 4800 萬美元,同比增長 102.5%。截止 2022 年 7 月 24 日,公司市值達到 5.88 億美元。公司研發的 Navitas GaNFast 功率芯片是一種易于使用的“數字輸入、電源輸出”(digital in,power out)模塊,使電源系統的開關速度比傳統硅基產品快 100 倍,并提供 3 倍高功率密度、40%的節能量和 20%的系統成本降低,此外還同時支持“全橋”和“半橋”電路設計,具備實用性極強的功率范圍和功能,擴大應用范圍。目前,公司的 GaN 功率 IC 覆蓋30W-3KW 的應用場景,共有三個產品系列,重點布局消費電子領域和服務器領域。
310、公司表示未來將持續致力于降低 GaN 功率 IC 的應用成本,并專注在進一步的芯片和系統集成;同時還會向光伏、電動汽車等領域積極拓展。2022 年 1 月,公司宣布開設新的電動汽車(EV)設計中心,與傳統的硅解決方案相比,基于氮化鎵的車載充電器(OBC)的充電速度約提高 3 倍,同時節能 70%。圖表圖表230:氮化鎵氮化鎵 NV6128 系列芯片系列芯片 圖表圖表231:采用采用 GaNFast 芯片的充電器芯片的充電器 資料來源:新材料在線,華泰研究 資料來源:Navitas 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0 科技科技 半導體設備產業鏈半導
311、體設備產業鏈相關公司相關公司:屹唐、上海微屹唐、上海微電子電子、晶升、鐳明激光、宏泰、晶升、鐳明激光、宏泰、悅芯、中安、悅芯、中安、華封、華封、富創、先鋒富創、先鋒 屹唐半導體:半導體設備龍頭,干法去膠及熱處理設備全球領先屹唐半導體:半導體設備龍頭,干法去膠及熱處理設備全球領先 北京屹唐半導體成立于 2015 年,主要從事集成電路制造過程中所需晶圓加工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干法刻蝕設備在內的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及配套工藝解決方案。公司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主要用于 90 納米到 5 納米邏輯芯片、1y 到 2x 納米系列 DRAM 芯片以及 32
312、層到 128 層 3D 閃存芯片制造;干法刻蝕設備主要用于 65 納米到 5 納米邏輯芯片、1y 到 2x 納米系列 DRAM 芯片以及 32 層到 128 層 3D 閃存芯片制造。其中,根據 Gartner 數據,2020 年公司干法去膠設備、快速熱處理設備的市場占有率分別位居全球第一、第二,干法刻蝕設備已應用在三星電子、長江存儲等知名集成電路制造商生產線。公司擁有全球頂尖的客戶資源,已全面覆蓋全球前十大芯片制造商和國內行業領先芯片制造商,且公司與重要客戶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下游客戶穩定性較高。上海微電子:國產光刻機龍頭,上海微電子:國產光刻機龍頭,IC 前道光刻機領域有望縮小差距前道光刻機
313、領域有望縮小差距 上海微電子成立于 2002 年,主要從事半導體裝備、泛半導體裝備以及高端智能裝備的開發、設計、制造、銷售,其中光刻設備是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在光刻設備領域擁有全國最先進的技術。公司光刻機應用領域覆蓋 IC 產業鏈中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以及平板顯示、高亮度 LED 等領域。公司已突破 28nm 技術水平,未來有望縮小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公司 500 系列封裝光刻機國內領先,關鍵指標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封裝光刻機已實現批量供貨,公司已成為長電科技、日月光半導體、通富微電等封測龍頭企業的重要供應商,并出口海外市場。圖表圖表232:上海微電子上海微電子 IC 領域產品領域產
314、品 資料來源:上海微電子官網,華泰研究 晶升裝備:國內半導體級晶體生長設備領先者,實現晶升裝備:國內半導體級晶體生長設備領先者,實現 12 英寸單晶硅爐國產化英寸單晶硅爐國產化 南京晶升裝備成立于 2012 年,主要從事晶體生長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向客戶提供半導體級單晶硅爐、碳化硅單晶爐和藍寶石單晶爐等定制化的晶體生長設備。公司設備控制設計和長晶工藝技術國內領先,推出自研 12 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硅爐并實現量產。2018 年,滬硅產業子公司上海新昇率先實現了 300mm(12 英寸)半導體硅片規?;a及國產化,公司向其提供的 12 英寸半導體級單晶硅爐獲得驗收通過,同步實現了 12 英寸半
315、導體級單晶硅爐的國產化。公司順應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興起趨勢,成功開發碳化硅單晶爐產品,并于 2019 年實現量產銷售。公司已在晶體生長設備領域形成豐富產品序列,陸續開拓了上海新昇、金瑞泓、神工股份、三安光電、東尼電子、合晶科技等客戶,取得良好市場口碑,確立了公司在半導體級晶體生長設備領域的市場地位。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1 科技科技 圖表圖表233:晶升裝備產品晶升裝備產品 資料來源:晶升裝備招股說明書,華泰研究 鐳明激光:激光應用方案解決者,積極布局半導體激光切割賽道鐳明激光:激光應用方案解決者,積極布局半導體激光切割賽道 蘇州鐳明激光
316、成立于 2012 年,致力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工業應用超精密激光設備,主要應用于半導體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以及消費電子等相關加工領域。公司注重人才培養,打造了一支包括機械、電氣、軟件、光學、控制與工藝等領域的優良技術隊伍,建有千級和萬級超凈實驗室 500 多平方,十萬級生產車間 1500 平方,持續開展技術創新。通過自研激光切割技術,公司生產的激光晶圓開槽設備廣泛應用于 28nm 制程以下 12 寸晶圓的表面開槽工藝,另一款激光晶圓隱切設備廣泛應用于 MEMS 傳感器芯片、存儲芯片等高端芯片制造領域。公司把握行業前沿需求,研發激光解鍵合機、激光鉆孔等設備,積極布局高端先進封裝測試領域。圖表圖表2
317、34:鐳明激光鐳明激光產品產品 資料來源:鐳明激光官網,華泰研究 宏泰半導體: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宏泰半導體: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對標國際主流,對標國際主流 SoC 測試技術測試技術 南京宏泰半導體前身成立于 2007 年,主要從事半導體測試設備的研制與銷售,并提供完整測試解決方案,通過旗下三大品牌覆蓋半導體行業集成電路測試系統、分立器件測試系統與轉塔式測試分選系統三大品類。其中 IC測試系統中的 MS8000 直接對標國際主流 SoC測試設備,采用 Tester On Board、多核測試處理器及多時鐘域的設計架構以及新一代更高速的 ATE 數據總線,擁有 384 Site 的并行測試能力
318、;分立器件測試系統中在研 XI1500測試設備,是目前國內僅有的能夠在 1500V 以上可實現高速測試的分立器件測試設備,同時該平臺的測試電壓可擴展到 3000V6000V;電流可擴展到 200A600A,同時具備可擴展動態參數 AC 模塊的能力。公司業務覆蓋全國,走向海外,目前已在上海、深圳、東京等設有子公司:在中國臺灣、東南亞設有辦事處或代理商,與近百家封測廠商、測試代工廠、IC設計公司、研究所等建立了業務關系。全自動激光開槽/全切設備應用范圍:Lowk圓晶,GaN圓晶,非Lowk圓晶全自動硅晶圓隱形切割設備應用范圍:MEMS,RFID,Image sensor等全自動激光解鍵合設備應用范
319、圍:Lowk圓晶,GaN圓晶,非Lowk圓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2 科技科技 悅芯科技:國內中高端悅芯科技:國內中高端 IC 測試方案提供者,打破高端市場日美壟斷格局測試方案提供者,打破高端市場日美壟斷格局 悅芯科技成立于 2017 年,主要從事大規模集成電路自動化生產測試設備(ATE)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客戶包含集成電路晶圓制造廠、獨立測試廠、封裝測試廠、芯片設計公司及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公司深耕中國,面向全球,在中國合肥、西安、韓國水原等地設有研發部門,與國內院校設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公司研發技術人員占總員工近 60%,累計申報的知識產權數量1
320、00余項,成功推出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測試設備。2017年,公司開發的高端 SoC 測試設備 T800 系列填補了中國國產高端 SoC 測試設備的空白,性能指標接近國際主流高端測試儀表板卡技術水平;2019 年,公司自主研發的 Memory 測試設備 TM8000 系列的性能指標實現對標國際領先同類設備供應商。未來,公司計劃投入下一代 ATE 系統構架研究和設備專用 ASIC 芯片設計,逐步實現 ATE 測試系統創新研發能力并達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產品規劃方面進一步拓展測試設備型號,覆蓋 IGBT、CIS、RF 等細分市場領域。圖表圖表235:悅芯科技悅芯科技產品產品 資料來源:悅芯
321、科技官網,華泰研究 中安半導體:半導體檢測設備研發商,資深初創團隊引領技術突破中安半導體:半導體檢測設備研發商,資深初創團隊引領技術突破 南京中安半導體成立于 2020 年,主要從事半導體生產線精密檢測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公司創始團隊系美國硅谷頂尖半導體公司資深技術總監和開發半導體生產檢測設備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團隊,平均擁有 15 年的先進半導體設備研發經驗,目前已研發了 200mm 和 300mm晶圓平整度翹曲度測量設備。2022 年,公司完成 2 億元 A 輪融資,由中芯聚源、元禾璞華領投,江北科投、紅杉資本以及老股東華登國際、金茂資本參與跟投,主要用于開發 200mm和 300mm 半導體硅
322、片平整度和三維形貌檢測設備,未來將通過開發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和中國專利的硅片平整度及形狀測量設備。華封科技:華封科技:全球領先半導體先進封裝解決方案供應商全球領先半導體先進封裝解決方案供應商 華封科技于 2014 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總部位于中國香港,在新加坡、菲律賓、北京、中國臺灣、蘇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公司是聚焦先進封裝設備領域的高端裝備制造商,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半導體先進封裝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是現階段能與國際頭部設備供應商進行直接競爭的非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華封科技是近年來唯一打破現有競爭格局的新興企業,尤其在晶圓級先進封裝 Die bonder 領域站穩頭部席位。華封科技成立 3 年
323、就進入ASE 全球供應鏈,并成為其核心供應商,僅成立 7 年擁有 4 個全球性頭部客戶,15 個區域性規??蛻???蛻艟鶠樾袠I內國際頭部企業,包括臺積電、日月光、矽品、長電科技、通富微電、DeeTee 等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3 科技科技 華封科技在技術上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創始團隊來自 ESEC、K&S、ASM 等企業,擁有近30 年的半導體行業經驗,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電控系統和機械設計,最高精度的 Hybrid bond 設備可以達到亞微米級,獨創的雙動梁多頭設計,實現了設備精度和穩定性媲美甚至超過國際同類產品,同時速度提升 1-2 倍,打破高精度、
324、高端速度和高穩定性相矛盾的技術屏障。華封科技在晶圓級封裝(Fan-out)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并成為日月光 M-series工藝 C2W Die Bonder 環節的獨家設備供應商。公司產品定位于半導體先進封裝領域,對先進封裝貼片工藝實現了全面覆蓋,技術全球領先。公司有面向晶圓級封裝、倒裝貼片機、系統級封裝的主力設備,工藝涵蓋 FOWLP(Face Up/Down)、POP、MCM、EMCP、SIP、2.5D/3D、FCCSP/FCBGA。公司也將相繼推出玻璃面板級封裝設備,針對未來先進封裝的需求;面向 Chiplet 封裝的 Hybrid Bonder 設備,面向 IGBT、汽車電子大功率
325、器件的 Soft Solder Die Bonder,面向層疊封裝的 Stack Die 設備,面向 MicroLED 封裝的巨量轉移設備等。明年研發推出的全新0.2微m級別超高精度Hybrid bond機型性能可達2000UPH,指標全球領先。富創精密:國內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的領軍企業,富創精密:國內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的領軍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沈陽富創精密設備成立于 2008 年,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制造,產品應用的半導體設備覆蓋集成電路制造中刻蝕、薄膜沉積、光刻及涂膠顯影、化學機械拋光、離子注入等核心環節,部分產品已應用于制造先進 7 納米制程的前道設備
326、中。公司已形成了達到全球半導體設備龍頭企業標準的一站式制造工藝和產能,在精密機械制造、表面處理特種工藝、焊接等領域擁有大量特種工藝,有利于客戶降低供應鏈成本、提升采購效率。公司已進入的客戶供應鏈體系既包括國際知名半導體設備企業,如東京電子、HITACHI High-Tech 和 ASMI 等,也包括國內主流半導體設備企業,包括北方華創、屹唐股份、中微公司、芯源微等,公司通過與知名客戶的合作及時掌握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公司技術水平和知名度。圖表圖表236:富創精密部分產品應用示例富創精密部分產品應用示例 資料來源:富創精密招股說明書,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
327、閱讀。124 科技科技 先鋒半導體:中國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供應商,實現蝕刻機核心部件國產化先鋒半導體:中國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供應商,實現蝕刻機核心部件國產化 靖江先鋒半導體成立于 2008 年,主要從事精密金屬零部件生產制造、以數控加工中心為主體的精密加工和針對鋁、不銹鋼等金屬材料表處理,為國內外半導體設備廠商提供金屬零部件。公司專注技術,在刻蝕機、機器人、加熱器、等離子體、陽極氧化、半導體、新型結構等領域已公開專利申請 97 件,其中非外觀專利占比超過 85%。公司產品質量優異,已實現規模出貨,主要客戶包括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中芯國際、臺積電、techonline、
328、SCREEN、GENIC 等國內外優質公司。其中,公司噴淋盤產品將用于中微半導體公司生產的 5nm 刻蝕機,并應用于臺積電全球首條 5nm 制程生產線,助力蝕刻機核心部件國產化。圖表圖表237:先鋒半導體不銹鋼先鋒半導體不銹鋼/鋁制加熱器產品鋁制加熱器產品 資料來源:先鋒半導體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5 科技科技 存儲器產業鏈存儲器產業鏈相關公司相關公司:合肥長鑫、長江存儲:合肥長鑫、長江存儲 合肥長鑫合肥長鑫:國內國內 DRAM 龍頭廠商,打破韓國壟斷龍頭廠商,打破韓國壟斷 合肥長鑫存儲成立于 2016 年,作為一體化存儲器制造商,公司
329、專業從事動態隨機存取存儲芯片(DRAM)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致力于成為技術領先的半導體存儲公司。成立以來,公司通過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不斷增加在半導體核心技術和高價值知識產權方面的積累,持續強化技術戰略。公司與奇夢達、藍鉑世簽署相關專利協議,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嚴謹合規的研發體系,展開快速迭代研發,同時結合先進設備大幅改進工藝,開發出獨有的技術體系。公司已建成第一座 12 英寸晶圓廠并投產,2018 年研發國內首個 8Gb DDR4 芯片(與國際主流 DRAM 產品同步),2019 年 Q3 季度實現量產。產能方面,公司在 2020 年、2021 年分別實現了 4.5 萬片晶圓/月、6 萬
330、片晶圓/月的目標,計劃 2022 年產能翻倍,實現 12 萬片晶圓/月的產能目標,未來長期的產能目標是 30 萬片晶圓/月。圖表圖表238:合肥長鑫合肥長鑫 DDR4 內存芯片內存芯片 資料來源:合肥長鑫官網,華泰研究 長江存儲:國內存儲技術領先者長江存儲:國內存儲技術領先者,致力于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核心價值貢獻者,致力于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核心價值貢獻者 長江存儲成立于 2016 年,是一家專注于 3D NAND 閃存設計制造一體化的 IDM 集成電路企業,同時也提供完整的存儲器解決方案。長江存儲為全球合作伙伴供應 3D NAND 閃存晶圓及顆粒,嵌入式存儲芯片以及消費級、企業級固態硬盤等產品
331、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移動通信、消費數碼、計算機、服務器及數據中心。產品布局方面,2017 年 10 月,長江存儲通過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相結合的方式,成功設計制造了中國首款 3D NAND 閃存。2019 年 9 月,搭載長江存儲自主創新晶棧 Xtacking 架構的第二代 TLC 3D NAND 閃存正式量產。2020 年 4 月,長江存儲宣布第三代 TLC/QLC兩款產品研發成功,其中 X2-6070 型號作為首款第三代 QLC 閃存,擁有發布之時最高的 IO速度,最高的存儲密度和最高的單顆容量。2022 年 7 月,長江存儲推出首款企業級 PCIe 4.0 NVMe 固態硬盤 PE310
332、 系列,正式進入高端企業級固態硬盤市場,標志著長江存儲存儲系統解決方案業務版圖的完善。圖表圖表239:長江存儲長江存儲晶棧晶棧 Xtacking 技術技術 資料來源:長江存儲官網,華泰研究 免責聲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師聲明是報告的一部分,請務必一起閱讀。126 科技科技 光芯片產業鏈光芯片產業鏈相關公司相關公司:長光華芯、源杰科技、云嶺光電、:長光華芯、源杰科技、云嶺光電、天孚通信、新易天孚通信、新易盛、蘇州熹聯、中科鑫通盛、蘇州熹聯、中科鑫通 長光華芯長光華芯:深耕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縱向:深耕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縱向+橫向打造激光產業“中國芯”橫向打造激光產業“中國芯”公司系國內少數具備高
333、功率激光芯片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實現了高功率激光芯片的國產化與進口替代。根據公司招股書測算,2020 年公司占國內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市場份額的 13.4%,位居國產廠商第一位,2021 年公司已實現 30W 單管芯片量產,技術實力全球領先。在產品布局上,公司通過縱向延伸打通芯片器件模組半導體激光器產業鏈條,并基于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的技術優勢以及設計和量產能力,切入 VCSEL 及光通信芯片賽道,已建立了 VCSEL 產品包含外延生長、條形刻蝕、端面鍍膜、劃片裂片、特性測試、封裝篩選和芯片老化的完整工藝線??蛻舴矫?,公司已切入銳科激光、創鑫激光等頭部光纖激光器廠商,1H21 二者對公司單管芯片采購量較 2020 年全年金額分別增長 365.1%、26.1%。受益于半導體激光芯片整體市場規模擴大與公司份額提升,2019/2020/2021 公司營收分別為 1.39/2.47/4.29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