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節選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綜述與展望 5虛擬醫療服務 6數字化轉型 11可持續性 19聯系我們 26尾注 27目錄新冠疫情永久改變了全球醫療行業,它不僅加快了新技術和醫療服務模式的應用,提高了對可持續性和韌性的關注;同時,它還加劇了現有的勞動力挑戰和醫療公平性方面的全球差距。全球70%以上的人口都已接種至少一針新冠疫苗,醫療行業現在面臨著決定其在2023年及以后發展路徑的關鍵問題。未來一年,醫療機構、醫療行業其他參與者、政府和監管機構必須思考如何:借助疫情期間的虛擬醫療服務經驗,增加問診渠道并提高診療質量 利用技術降低成本,減少對醫護人員的需求,同時改善患者護理服
2、務 減少碳排量,從而幫助減輕影響公眾健康的一些環境危害 通過重新劃定工作范圍、更多地采用遠程工作并且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等支持,緩解醫護人員日益沉重的工作壓力 未雨綢繆,為可能的大流行病、公共衛生事件或自然災害,更好地準備設施設備、供應鏈和合作關系新冠疫情尚未退出全球舞臺,但公共健康專家愈加認為它正成為一種地方性或長期性流行病,就像流感。這意味著該病毒雖然還存在,但更易于管理和預測。雖然2022年底全球每天都報道幾十萬例新增感染,甚至還有幾百例死亡,但新疫苗已顯著降低了新冠病毒的死亡率。2022年期間,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公布任何屬于“需關注變種”的新菌株。醫療行業的利益相關者應保持警惕并靈活應對新冠
3、病毒以及其他傳染病的感染高峰和低谷。同時,新冠疫情也教會醫護人員如何適應遠程辦公、虛擬問診以及醫療用品、人員和服務的短缺。事實上,長期持續的新冠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醫療行業可以借機進行徹底改革,充分利用疫情前就已出現的新興趨勢,例如消費者偏好轉變、患者行為變化和科技飛速發展;并持續探索臨床創新和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其中像遠程醫療等在疫情期間已被成功地廣泛應用。如果醫療行業抓住這些機遇,定能變革醫療服務模式、提升患者體驗并改變醫院和其他相關機構的工作方式,同時減少醫療不公現象并加強靈活性。在本期2023展望中,我們將介紹對這一轉型至關重要的五大關鍵領域,并提出意見和建議,以幫助專業人士引領轉型。
4、綜述與展望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虛擬醫療服務6虛擬醫療服務新冠疫情引發了人們對于目前醫療模式可持續性的新擔憂,尤其是對按服務付費(fee-for-service)體制。就其性質而言,按服務付費意味著等著病人生病,這對醫療支付方可能會比較昂貴,對患者也不利。這場疫情就迅速擊垮了這一模式。同時,此次疫情也證實遠程互動可以在日常護理以及潛在的下一次健康危機中改善患者醫護服務以及降低醫療成本。虛擬醫療服務包括加強醫療協調和患者教育的技術以及遠程醫療和居家護理整合數字技術,以應對醫療生態系統所面臨的挑戰,例如醫療公平性、醫療成本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此外,它還能變革全球的醫
5、療服務模式。更重要的是,由于新冠疫情,醫療機構和公眾出于必要,對虛擬醫療的興趣度和接受度也被加速提高,心理健康就是很好的例證。疫情促使許多心理健康治療轉移到虛擬場景中進行,許多患者也更青睞這種方法。在未來,互聯互通的體系以及在線數據收集將加強醫療參與者之間的合作,治療將變得更加精確,復雜度更低,侵入性更小,成本也更低。對于這一醫療新未來的投資早已開始。根據對醫療行業首席信息官和技術高管的調研,由于醫療機構越發關注醫療結果和價值,2022年虛擬醫療支出預計將增長39%。雖然近年來患者對于虛擬醫療工具的興趣不斷增加,但一些醫生仍不確定如何在臨床環境中充分使用該技術,還有些醫生擔心會失去面對面護理和
6、醫患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人際連接。但這些都極易解決,虛擬醫療能夠傳達、定制、加快和增強醫療服務能力。只有在護理過程中保留人為因素,虛擬醫療才能真正發揮作用?;颊弑仨殞⑵湟暈閷ψo理的補充完善,而非缺乏人際互動的阻礙。實現這種平衡需要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共同投入。4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虛擬醫療服務7虛擬醫療的潛力虛擬醫療服務不僅僅是實現視頻問診或電話會議預約,它能補充甚至替代面對面服務。其首要目標是拓寬患者和醫生對于關鍵醫療服務的獲取渠道、改善臨床結果、提升消費者參與度、加強護理協調、降低成本并提高整個護理流程的效率。這些包括醫療機構和患者之間的直接互動(直接面向患者的醫護)以及技術,例如遠程中
7、風治療、數字化重癥監護病房(e-ICU)和專家咨詢,其中醫療機構之間可共享信息(醫療機構對醫療機構的轉診)。5擁抱虛擬醫療的第一步就是使用電子病歷(EHR),它能提供更全面的人口群體以及個人健康狀況。但是,醫療行業必須在此基礎上采用更多的技術來提升醫療服務并推動創新。虛擬醫療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以及預防護理,幫助他們預防疾病。除完善服務和保障患者健康之外,虛擬醫療解決方案還能解決醫療行業面臨的部分艱巨挑戰,包括:醫療公平性:虛擬醫療可以為弱勢群體和未享受到基本服務的群體提供更公平的診斷和治療機會。醫療成本:實施遠程監測進行預防和早期干預可以降低或扭轉不斷增加的醫療成本。環境影響:虛擬場景
8、可以減少對于一次性產品的需求。虛擬醫療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情況,同時提供最佳護理方案。它無需轉運患者,因此能減少相關廢棄物和污染。勞動力:借助虛擬醫療,醫術超群的臨床醫生和專家可以注重治療,擺脫行政職責,從而專注于自己的專業領域,造福更廣大的患者群體。從短期看,虛擬醫療可以解決臨床醫生職業倦怠。通過遠程辦公,醫生可以居家診斷并治療許多病例,有效減少工作相關的壓力;從長期看,醫院可以通過遠程的臨床和非臨床員工提供醫護服務。監管:虛擬醫療和新興技術可以改善監管結果,例如監管機構在新冠疫情期間使用的疫苗監控。同時,醫療設施的數字化以及向電子病歷的轉變也面臨著更嚴密的審查。在美國,數據存儲供應商必須
9、具備特定級別的速度和響應能力。其他一些國家則要求患者數據必須儲存在境內。虛擬醫療的優勢醫療虛擬化既改變了醫療服務的性質,又吸引了新的市場參與者。大型醫療機構一直投資于小型醫療公司,例如,Mayo Clinic以及Kaiser Permanente向居家醫療風投公司Medically Home Group投資了1.1億美元。6與此同時,虛擬醫療也吸引了科技和零售巨頭的目光。消費電子產品零售商Best Buy于2021年11月向虛擬護理解決方案提供商Current Health注資4億美元;7 蘋果公司8 與Zimmer Biomet合作開發遠程傳感器,通過智能電話和智能手表追蹤患者在膝關節置換手
10、術后的康復情況。9隨著越來越多的數字醫療技術通過云計算、機器學習和聯網設備走進臨床流程,醫療成本顯著降低。保險公司的一項研究發現,數字醫療技術可以將急診室利用率降低9%,患者住院率降低17%,可為每位患者每月節約共641美元。10此外,技術也能幫助解決重癥監護醫生短缺的問題。例如,日本昭和大學醫院正通過按需、雙向的視聽通訊連接e-ICU與遠程護理中心,便于患者的床邊護理團隊與e-ICU臨床團隊進行磋商。11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虛擬醫療服務82021年,德勤與印度哈里亞納邦的卡納爾地區合作,通過“擴展醫院病房”計劃,為農村地區表現出新冠肺炎輕微癥狀的患者提供虛擬的家庭護理設施,以減輕衛生
11、系統的負擔。12技術也能創造更大的靈活性?;颊吆歪t療機構可選擇結合醫院治療和居家護理的混合服務模式。在創新的初級護理模式下,由臨床醫生和兩到三名醫療助理組成的高級醫療團隊親自問診,便于醫療機構更有效地部署臨床醫生資源。在早期應用中,患者、醫生和相關工作人員的滿意度均有所提高。13在家庭護理已經成熟的瑞士,醫療機構正在試驗下一代遠程護理:居家醫療。在這種模式下,先前通常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可在家中接受治療。通過可穿戴傳感器和設備,患者可得到全天候的監測和指導,醫生借助遠程醫療技術與患者溝通,專業護理人員也會在需要時上門護理。居家醫療技術也能補充現有的治療手段。以仍必須在傳統醫院進行的大手術為例(見
12、圖1),該項服務允許患者在大手術后進行居家恢復,改善了患者的治愈流程,降低了醫療機構的長期護理成本。14 整個流程由藥房、保險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合作完成。居家醫療是標準家庭護理的延伸,患有需住院治療疾病的患者可在其家中接受治療。這種去中心化模式以患者為核心,需要醫院、醫生、藥房和保險公司等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合作。通過傳感器/可穿戴設備進行全天候監測居家醫療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數據交換與醫療保險公司合作與醫院醫生進行遠程醫療交流 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上門探視圖1:居家醫療資料來源:德勤分析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虛擬醫療服務9居家監測系統能夠緩解全球老齡化人口帶來的大量需求。例如,將智能手表等
13、技術與遠程傳感器和監控器相連接,可以讓老齡人口居家養老,減少急診室就診,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并提高醫護質量。因此,全球遠程監測設備市場有望從2021年的約300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的1,010億美元以上,年增長率18.9%。15到2024年,德勤預測隨著新產品陸續上市及醫療人員接受度的提升,全球消費醫療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攀升至約4.4億臺。其中包括面向一般消費者的智能手表以及面向患者的醫療級可穿戴設備(通常稱為智能貼片),可以經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開具處方后購買,也可以自行購買。16在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服務是虛擬醫療的首要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的移動用戶成為主要消費群體。17 患者可以借助移動應用幫助
14、管理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或者將其與傳統療法結合使用,例如通過線上聊天、視頻或電話等渠道獲得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的支持,以及在這些應用的引導下做出行為改變,比如練習正念和冥想,提升總體幸福感。目前市場上已出現接近20,000個心理健康應用,許多開發人員正與其他線上服務和應用合作開發新產品,例如Snapchat和Bumble,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18德勤預測,全球在移動心理健康應用上的支出每年將激增32%,從2019年前10個月的2.03億美元到2020年同期增至2.69億美元,并將繼續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見圖2)。195004003002001000203201920202021202
15、2269372491圖2:2019至2022年全球心理健康和保健移動應用支出(百萬美元)注:2021年和2022年支出為預測數據。資料來源:SensorTower,Mobile Wellness Market Trends 2021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虛擬醫療服務10實施虛擬醫療醫療行業在完全接受虛擬醫療之前,必須更好地評估總體人口健康情況,并加強機構之間的協作以快速構建并分享數據。由于之前尚未對牽頭人選政府機構、保險公司或私營企業達成統一,這一關鍵步驟被延誤了。此外,醫療機構必須做出必要投資,并確定這些投資的額外收入。如果虛擬醫療將變革醫療服務方式,臨床醫生的參與必不可少。虛擬醫療不
16、僅僅是工具,而是代表全新的交互式、綜合性、拓展性醫療服務方法。但是,對于任何形式的數字化技術,尤其是虛擬醫療,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醫療行業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實現持續的高度信任,特別是在種族和民族多樣化的人群中。醫療機構可與社區組織合作確保醫療服務滿足當地人群的需求,從而加強對虛擬醫療的信任。虛擬醫療的設計需要考慮多樣化人口的需求,并依靠可觸及這些群體的服務渠道。20在未來,這些新興技術將被納入分級診療體系,各個層級將解決不同的醫療問題。醫療機構的難題評估醫療機構目前在應用虛擬醫療方面所處的階段,對于構建預測工具來定義和投資以資助未來能力至關重要。高管們必須思考一些關鍵問題,例如:如何充分與
17、電子病歷公司整合?虛擬醫療需求如何與患者病歷以及患者和臨床醫生的經驗相結合?患者是否選擇了正確策略?如果患者不來復診怎么辦?是否能通過第二診療意見來擴大內部醫護服務?醫療行業領先機構在采用虛擬醫療服務時應考慮的問題虛擬醫療服務不是傳統醫療的替代,相反,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醫療服務新方法。在采用虛擬醫療時,醫療機構應考慮以下步驟:培訓、支持并協助醫生在虛擬醫療過程中注入人為因素 重新思考現有醫護模式并評估如何優先進行虛擬醫療投資以發展未來護理模式 確保虛擬醫療能夠滿足所有患者群體的需求,并為他們所使用 全面了解接收和提供醫護的人道體驗,運用完善的方法重新設計工作流程、設計技術應用和醫護實施團隊,遵
18、循細致的變更管理計劃 讓醫生、患者和其他醫護團隊成員參與,珍視他們的付出,同時設計和實施以人為本的虛擬醫療服務和工作流程 考慮可能影響醫護模式的監管和政策問題,倡導靈活的虛擬醫療設計,支持相關的充分報銷11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使全球醫療系統不堪重負,導致患者人數激增,醫療需求上漲,醫療勞動力短缺以及供應鏈緊張。醫療機構必須采用技術解決方案幫助克服這些挑戰。先前在遠程醫療和電子病歷等方面反應遲緩的醫療機構正加速采用這些新技術,以期降低成本,高效處理變化的需求模式,解決臨床醫生短缺并更好地應對新一輪的全球醫療危機。與此同時,全球每三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疾病
19、,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并且75%以上的醫療消費者希望得到個性化護理,這些都加重了醫療系統的負擔。1護理成本也不容小覷,在2010到2030年的20年間,全球僅因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經濟產出累計損失預計將達到16.3萬億美元。2但醫療能力仍受限于分散的出資和報銷、過時的治療模式、過度的行政管理、流程效率低下和醫療勞動力短缺。由于行政管理冗雜、定價失敗以及醫療服務質量差,美國25%的醫療保健支出(共計9,350億美元)沒有物盡其用。3此外,有42%的醫生反映超負荷工作,到2035年,全球醫護人員缺口將達到1,210萬。4 因此,越來越多的機構轉向采用數字化技術來提高效率并降低醫療成本。德勤美
20、國消費者調研指出,在過去五年,患者對于虛擬和數字醫療工具的需求穩步增長,但醫生的采用率卻參差不齊(見圖1)。有些人不確定如何在臨床環境中充分發揮虛擬醫療的作用,而另一些人則擔心會失去面對面醫護中不可或缺的人際連接。512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注:專業護理機構(SNF);可穿戴設備(從健身、睡眠質量、基本心率活動和其他消費者健康追蹤設備中被動收集數據);醫生之間的虛擬咨詢(醫生之間借助虛擬通訊工具或門戶相互咨詢患者情況);患者報告結果(患者通過數字應用或短信主動提交相關數據)。2018年受訪人數為624人;2020年受訪人數為660人。您在主要工作場景中使用以下哪些虛擬醫療方式?
21、(選擇所有適用選項)圖1:視頻問診的采用率上升,但其他虛擬醫療方式的應用停滯不前資料來源:德勤在2018年、2020年和2022年開展的美國醫生調研。視頻問診通過數字化應用或短信與患者交流使用能夠回答患者常見問題的聊天機器人或虛擬助手醫生之間的虛擬咨詢患者通過數字化應用報告結果在其他機構或部門(如ICU或SNF)進行遠程患者監測 居家遠程監測患者將患者可穿戴設備中的數據納入患者的醫療記錄14%19%67%30%17%22%23%N/AN/A20%11%N/A11%6%13%6%6%12%5%4%10%N/AN/A4%20182020202213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也帶
22、來一線機遇讓此前很難被患者或臨床醫生接受的數字化和遠程醫療加速發展。例如,英國長期以來在開發虛擬咨詢框架方面停滯不前,但由于疫情造成醫護人員短缺以及脫歐工作限制等因素,終于取得了進展。到2023年,英國將透過其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為每10萬人口提供40到50張虛擬病床。6盡管世界許多地區已經解除封控和其他限制,遠程醫療的應用仍維持在疫情前水平。例如,Kaiser Permanente發現其在疫情前已有15%的美國會員使用虛擬顧問,在疫情爆發期間達到80%的峰值,現在仍有約35%的會員在使用虛擬顧問。在歐洲與亞洲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歐洲議會近期宣布EU4Health健康計劃,鼓勵電子病歷共
23、享、電子處方和遠程醫療。沙特阿拉伯正推廣相關體系,使偏遠地區的患者通過智能手機應用與初級保健中心和醫院建立聯系。7對于心理健康等專業領域,虛擬醫療由于其便捷性、靈活性以及醫生和患者的良好體驗而大受歡迎。89%的心理健康就診采用虛擬方式進行。經妥善設計的虛擬服務模式能夠提供與面對面問診同等的臨床療效,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能帶來更好的治療結果以及更高的患者滿意度。許多國家的患者已經習慣于管理自己的治療途徑。家庭新冠試劑以及疫苗接種安排和報告的廣泛使用,也使許多人對其他類型的自測診斷和疾病篩查更加放心。在后疫情時代,40%以上的患者表示愿意繼續使用遠程醫療(見圖2)。8這一需求將鼓勵醫療機構投資于數字化
24、轉型,為患者提供能夠滿足其需求和偏好的個性化服務。這些相互連接的系統可以使患者實現自行選擇與操控,改善醫療服務,增加問診渠道,實現更快速高效的管理,并降低成本。當新冠疫情緩解后,您傾向于選擇以下哪種方式進行問診?圖2:去年曾接受過虛擬醫療服務的消費者將繼續采用虛擬或混合模式解決未來的部分醫療需求。資料來源: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第三版完全虛擬大部分面對面完全面對面大部分虛擬虛擬與面診各一半不知道/不適用8%6%15%14%22%22%24%27%4%慢性/持續性疾病檢查新癥狀和問題檢查27%29%5%8%13%21%緊急問題檢查50%5%7%1
25、2%24%定期全身檢查(例如每年體檢)50%注:受訪者為去年(作為患者或者陪伴患者)參加過至少一次虛擬問診的人員。14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洞悉數字化轉型深度許多國家在采用電子病歷方面取得進展。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計劃在2025年前將電子病歷推廣至國內所有醫院和社區診所。9雖然這樣做能夠強化數字架構,但也帶來互操作性的挑戰例如,如何將關聯醫院的系統相互連接,并擴展至初級保健中心等外部機構。再者,電子數據的質量和可比性并不一致。非結構化數據或“臟數據”不能全面反映患者的健康狀況。大多數機構采用標準數據集,構建數據“湖”來整合數據,并使用最先進的人工智能工具獲取重要見解。盡管如此,
26、在許多國家,重要醫療信息仍然使用紙質媒介記錄,通常通過傳真、郵件、社交軟件或患者隨身攜帶以進行共享。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使用健康信息交換(HIEs)系統,以交換電子醫療信息。新的支付和報銷方式加大了對護理協調的關注。例如,健康信息交換系統能夠幫助醫療機構避免不必要的再次入院和錯誤用藥,改善診斷結果,減少重復測試。10信息交換是標準化技術,能夠幫助醫療機構和患者建立高效聯系,并使醫療服務覆蓋多個醫療途徑、醫療場景和地理區域。芬蘭已設立區域內電子病歷共享流程。愛沙尼亞作為實施數字醫療的典范,其醫療數字化歷程已達12年,99%以上的醫療數據已實現電子化。愛沙尼亞居民能夠通過線上門戶訪問他們的醫療記錄,
27、普遍使用視頻咨詢和電子處方?;颊邿o需親自就診就能更新處方,而且也不必前往藥房,大多數處方藥品能夠直接送至患者家中。11同時,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呼吁在2024年前建立全國性的可互操作醫療IT生態系統,提供跨產品和機構的衛生數據,使數據接收方更有意義地使用這些數據。該系統旨在降低成本、改善人口健康、推動創新,并賦能消費者。后續將對其進行持續更新,讓消費者能夠與其所選的醫療機構安全地分享信息。12遷移上云財務壓力是醫療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技術能夠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將系統轉移到新的數字平臺需要資金投入,這將拖慢云解決方案的采用。在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利潤壓力推動了醫療機構的數
28、字化進程,而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為維持利潤水平,新技術的采用卻受到限制。相應地,定價方式正在轉變為以訂閱或使用為基礎,并從資本支出轉變為運營支出。例如,德勤與Amazon Web Services(AWS)合作使用云上第三方數據,創建高效、穩定、安全的醫療數據生態系統,以改善人口健康、完善報銷流程并提供其他真實世界洞察。13盡管如此,大多數醫療行業高管均認可數字化帶來的長期益處。一項針對6個國家內近400名醫療行業高管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希望能在一年內將IT基礎設施遷移上云,96%的受訪者計劃在三年內達成該目標。14數字化的焦點大多都偏向運營層面,尤其是醫療的管理和服務,然而,技術(特別
29、是自動化)的采用也正在降低成本,完善臨床編碼、計費、調度、工資支出和采購等后臺流程。15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加速云技術的應用,這些技術旨在加強業務運營并推動更多消費者進入數字領域進行互動。這一趨勢迫使大型電子病歷供應商將其產品和服務遷移上云,并與客戶關系管理(CRM)和企業資源規劃(ERP)供應商建立伙伴關系。2022年6月,甲骨文公司完成了對塞納公司(Cerner)的收購,計劃在美國乃至全球醫院和衛生系統市場擴展其云業務。甲骨文公司表示,通過此次收購,公司可為醫護人員提供新一代信息,從而改善治療決策和治療效果,同時降低醫療機構的行政工作量,保護患者隱私并降低成本。1
30、52021年12月,CVS Health和微軟宣布建立戰略聯盟,開發創新解決方案幫助消費者改善健康狀況。該合作旨在助力CVS Health為消費者提供基于數據的定制體驗。2021年,信諾公司(Cigna)與Majesco合作以加速其數字化轉型。2022年7月,信諾公司開始使用Majesco旗下L&A Group的云平臺補充其現有的健康解決方案組合。16此外,還有許多風投機構、私募股權公司和醫療機構正在投資初創平臺。2021年,全球醫療技術投資高達440億美元,是上一年的兩倍(見圖3)。17大型科技平臺公司能夠通過對現有系統和服務模式的現代化改造幫助醫院和醫療系統提高效率并快速擴張,運用平臺解決
31、醫療公平性問題。18圖3.醫療技術投資持續以空前速度增長1.11.52.14.14.74.65.87.414.029.18.2醫療技術風投基金(十億美元)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資料來源:德勤對Rock Health Digital Health Funding Database的分析。16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然而,遷移上云將引發環保擔憂。有預測顯示,云計算所產生的碳排放已超過航空業一個數據中心的耗能相當于5萬個家庭的耗能。19公司在評估其間接排放或范圍3排放時,也必須衡量其合作伙伴、供應商、供貨商和其他第三方的
32、碳排放。AWS、Google Cloud和Microsoft Azure都已推出工具,助力客戶評估并減輕其碳排放。20德勤正與國際醫院聯合會協作,為醫療機構開發可評估碳排放的儀表盤,目前已發布可持續性加速器工具的測試版本。請參閱本報告的“可持續性”章節,以了解更多關于該工具的信息。新興技術人工智能、遠程醫療、區塊鏈和監測設備(如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和可服用設備)等新興技術能夠實時、持續地為我們提供健康和環境相關數據,它們重新定義了醫療行業的未來。醫療公司能夠利用這些創新技術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定制治療方案,預測風險或惡化情況并進行早期干預。疫情期間,遠程醫療得到大眾認可并不斷發展,它整合了患者門戶
33、、遠程診療、移動醫療、視頻會議和遠程患者監測。目前,患者可頻繁使用門戶網站掛號,并通過智能手機接收檢查結果。遠程醫療應用有望在未來5到10年內繼續擴展。幾乎半數的消費者表示其在2021年至少參加過一次虛擬問診。盡管許多消費者的初衷是為了避免新冠肺炎感染,但他們發現虛擬問診確實更為便捷,比如能夠根據自身日常安排靈活選擇預約時間。使用虛擬預約問診的消費者中,有92%表示滿意,48%表示非常滿意。21醫療機構整合人工智能與云上儲存的電子病歷等數據,開發主動持續的醫護系統以保障消費者健康,而非在消費者已患病時再進行偶發性醫療服務。由約翰霍普金斯醫療衛生體系(Johns Hopkins Health S
34、ystem)新近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能夠搜索醫療記錄和臨床記錄,在癥狀出現之前識別出有感染風險的患者。該衛生系統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由于該智能工具的使用,患者死于膿毒癥的可能性降低了20%。22AI4HealthCro(一家總部位于克羅地亞的非營利性公私聯營企業)正在為歐盟開發人工智能技術。據估計,這項技術每年將節省多達1,944個工時,挽救多達40.3萬人的生命,并降低高達2,124億歐元的醫療成本。23并非所有的身體癥狀或問題都需要當面咨詢醫生。人工智能拓寬了患者獲取醫療服務的途徑。通過自動化渠道(例如呼叫中心、短信、聊天機器人、視頻咨詢等),算法能夠為患者進行診斷并提供定制化的建議和支持。
35、Kaiser Permanente表示,75%的醫療咨詢能夠通過遠程渠道得到一次性解決。疫情期間,對巴西圣保羅某個緊急醫護中心的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注冊系統平均減少12分鐘的等待時間,每年為員工節省2,500多個工時。24人工智能正被用于改善疾病診斷,提高預測醫學的準確性。谷歌旗下DeepMind Health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人工智能算法,能夠識別患有晚期腎衰竭風險的因素,并提前48小時進行預測。整體看來,該算法的準確率為55.8%,在需要透析的嚴重情況下,其準確率甚至高達90.2%。25雖然新興咨詢和治療渠道能增加病人就診的機會、全天候運作并減少臨床團隊超負荷的工作量,詳細的檢查和落實仍然
36、至關重要。數據質量差、取值點數量少,以及缺乏技術專業人員,都會影響遠程醫療體驗。此外,這些渠道必須同步,讓患者能夠在自由切換渠道時,持續更新和維護醫療記錄。遠程醫療也存在風險,新技術往往是分散實施,沒有在醫療機構內部或患者就醫過程中予以整合。2617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使用可穿戴技術監測慢性健康狀況、跟蹤生命體征、睡眠質量和用藥情況的醫療機構表示這項技術非常實用。然而,為規?;夭捎?,臨床醫生必須就警報參數、臨床治理安排、高效工作流程以及有效的設備和數據報銷模式達成一致。數據準確性和隱私,以及網絡威脅,亦將妨礙醫療機構采取可穿戴技術。27圖2.消費者使用智能手表等健身追蹤器測
37、量活動和健康指標您如何使用智能手表/健身追蹤器進行鍛煉?您使用智能手表/健身追蹤器監測以下哪些健康指標?記錄每日步數激勵鍛煉(提醒/徽章)測速和測距(GPS)存儲訓練數據管理體重衡量表現規劃訓練安排實施訓練計劃提供定制化的指導64%36%31%28%27%25%17%16%9%脈率熱量和營養心臟健康(心電圖)睡眠質量和時長呼吸速率血氧含量(SPO2)體溫壓力值59%42%40%39%30%24%22%21%注:受訪者為擁有智能手表和/或健身追蹤器并將其用于鍛煉監測的消費者。資料來源: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第三版18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
38、字化轉型醫療機構在數字化轉型時應考慮的問題醫療機構應解決以下問題,為未來5到10年內即將到來的變革性技術做好準備:數字化前門作為數字參與的元點,數字化前門由多渠道通信平臺組成,包括網絡門戶、移動應用和SMS消息,讓各利益相關者能夠訪問醫療機構的數字化和類似服務。自主監測使用視頻和傳感器技術對患者進行監測,并部署人工智能和行為分析工具提供實時建議并及時進行醫療干預。數字化臨床會診運用臨床方案、算法和人工智能與患者進行半自動化互動,以評估癥狀、開具處方等,通過使用基于證據的臨床知識,減少臨床醫生的直接參與。數字化健康平臺醫療機構能夠通過基于云平臺和服務解決健康問題,為患者提供有價值、便捷的虛擬醫護
39、服務。19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氣候變化是人類最大的健康威脅,對全球的清潔空氣、安全飲用水、充足食物供應和安全住所均有極大影響。2000年至2016年,全球范圍內暴露在極端高溫下的人口增加了約1.25億。熱浪給衛生和緊急服務、水和能源供應以及交通運輸造成壓力。如果極端高溫導致作物或牲畜死亡,糧食和生計安全也可能受到損害。1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更為嚴峻。預計2030年到2050年期間,氣溫上升將導致全球25萬人因營養不良、瘧疾、腹瀉和中暑而死亡。2此外,碳排放的增加將引發氣候和環境問題,反過來又會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當干旱、野火、惡劣天氣、空氣污染、極端高溫和海平面上升等現象頻繁出現
40、,過敏反應、呼吸道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頻率亦將增加(見圖1)。全球90%以上的人口呼吸著不健康的空氣,全球每年死于環境影響的人數高達1,300萬。3碳排放的增加還威脅到健康公平和心理健康。4例如,心理障礙入院治療的比率增加與熱浪有關??沙掷m性20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預計到2030年,每年應對公共衛生風險的成本將高達20億至40億美元。5更糟糕的是,受影響最嚴重地區的居民往往財務上無法支持舉家搬遷或應對氣候變暖的后果。醫療體系應提升其韌性和可持續性以應對氣候威脅。醫療機構必須做好準備,在自然災害發生后提供醫療服務,在天氣相關疾病爆發時確保藥物供應,并采取措施減少浪費。與氣候變化相關
41、的疾病日益增多,雖然該類疾病的治療由醫療機構負責,但醫務人員也受到了影響。極端天氣會導致停電、洪澇和其他阻礙患者就診的狀況,從而擾亂醫院和醫療設施的運作。此外,醫務人員比一般群眾能更強烈地感知氣候變化引發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方面的需求。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間,公眾對醫療設施的需求上升加大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6與此同時,醫療行業正在審查業務運營,重新評估流程,并規劃目標以降低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達到歷史之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研究顯示,在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中,過去九年都榜上有名。圖1.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常見健康風險 資料來源:德勤對科學研究和IPCC報告的分析氣 候
42、風 險健 康 影 響野火海平面上升極端高溫惡劣天氣空氣污染干旱呼吸道疾病如過敏哮喘傳染病如病媒傳播疾病、瘧疾、新冠肺炎神經系統疾病 如神經元遷徙異常、焦慮、抑郁、癡呆胃腸道疾病如營養不良、腹瀉多系統疾病如中暑、心臟病發作、心絞痛21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醫療行業近70%的碳排放都來自于涵蓋藥品以及醫院設備的供應鏈。由于這些碳排放通常是由第三方造成,且排放過程涉及化學品、醫療設備和食品,因此難以得到解決。8盡管碳排放仍是最大的挑戰之一,醫療機構還在尋找減少廢棄物和推動可持續性的方法。僅在美國,醫院每年產生的廢棄物就接近600萬噸。9新冠疫情也強調了廢棄物的問題。個人防護用品(PPE
43、)的廣泛使用讓醫療廢棄物管理系統不堪重負。由于生物危害品處理袋的匱乏,約三分之一的個人防護用品無法得到安全地裝袋或儲存。全球醫療行業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產生了近9,600萬噸廢棄物包括2.8萬多噸無害廢棄物和6.7萬噸醫用廢棄物。10與此同時,極端天氣和疾病爆發能夠輕易阻斷供應鏈,影響醫療用品的供應。新冠疫情期間,由于供應短缺,臨床醫生不得不重復使用口罩和病號服,且常依賴于未經充分測試的方案,因此建立可持續化供應鏈更加刻不容緩。11圖2.美國醫療公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美國排放總量的8%-10%,醫療行業排放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5%資料來源:德勤分析醫療行業碳排放持續上升全球醫療行業有責任應對氣
44、候變化導致的健康后果,但該行業也產生了大量碳排放,導致氣候變化。如果將全球醫療行業比作一個國家,那么它將成為世界第五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5%(見圖2)。7碳 排 放 來 源對 行 業 的 影 響來自涵蓋藥品以及醫院設備的供應鏈71%來自購買的能源,如電力、蒸汽、制冷、制熱12%直接來自醫療設施和醫療相關交通工具17%基礎設施破壞影響對于能源和醫療服務的獲取 公共設施 交通 通信系統供應鏈中斷將導致患者、醫療機構、生產商所需物品出現短缺 醫療設備 藥品 醫療用品更加復雜的醫療需求由作為新的合并癥的氣候而引發 成本增加 加重人類疾病22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越來越多的
45、醫療機構正在實施回收和廢棄物管理項目,在可行的情況下用可重復使用的材料代替一次性材料,并盡可能地選擇本地供應商,以盡量減少供應中斷的情況。例如,Cleveland Clinic從當地可持續供應商采購30%的食物,并就環境可持續性對采購和供應商進行評估。該醫院還期望在2027年之前將其產生的所有無害廢棄物轉移出垃圾填埋場。Intermountain Healthcare利用可重復使用的托盤和藥籃建立了閉環產品服務系統;還整合了運送和車隊業務,以提高運輸效率,減少碳足跡。13目前,供應鏈問題是碳排放和可持續性面臨的最大挑戰,但醫療設施及其能耗所產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小覷。在美國,醫院的用水量約占商業用
46、水總量的7%,能耗約占商業建筑總能耗的10%,每年成本達80億美元。14,15一些醫院采用了綠色建筑標準,安裝太陽能發電器,提高能效或簽訂可再生能源購買協議。例如,Kaiser Permanente提高建筑能效,加裝太陽能發電器,并簽訂可再生能源長期購電協議(PPA),在2020年成為美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醫療機構。16其他醫療機構則著眼于能源消耗以外的變革。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使用七氟醚等麻醉藥取代地氟醚,減少了1,200噸溫室氣體排放。17地氟醚的全球變暖潛能值是二氧化碳的3,700多倍,而七氟醚的僅為二氧化碳的350倍。18同樣,霧化吸入劑的碳排放量是干粉吸入器的10到37倍,目前約占英國國
47、家醫療服務體系碳排放的3.9%。NHS的研究人員發現,干粉吸入器的使用將減少5.8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19醫療機構還在尋找改進醫療服務的方式(如虛擬醫療),以減少救護車和私家車的碳排放,并保護敏感體質的患者免受空氣污染物和過敏原的影響(見圖3)。2021年,據CommonSpirit Health報告,新冠疫情期間,該機構接待了150萬次虛擬問診,減少了170萬加侖的燃料消耗和約1.5萬噸的碳排放。2023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圖3.緩解運營風險和碳排放的策略資料來源:德勤對Rock Health Digital Health Funding Database的分析緩解轉型適
48、應醫療機構監管機構制藥公司及醫療科技公司低碳城市企劃:設計基于社區的醫護中心,以減少或消除高碳排放運輸低碳生產:改變生產流程以提高效率并減少排放,探索并實施能夠降低運營碳排放的減排技術虛擬和數字化醫療服務激勵計劃:通過簽訂基于價值的合同條款,激勵醫療機構使用虛擬問診和遠程監測回收和廢棄物管理:安全高效回收醫療廢棄物回收和廢棄物管理:安全高效回收醫療廢棄物,降低生產所需的物料和能耗評估醫療機構的可持續性標準:與醫療機構網絡簽訂合同,鼓勵制定機構內部的可持續性和減排標準設計可持續再利用的包裝:與藥企合作,減少藥品流通過程中使用的塑料包裝,并制定包裝回收/再利用計劃混合經營模式:設計混合經營模式,平
49、衡當面問診和虛擬問診,以及加強員工之間的協作,降低患者出行需求并減少物理足跡虛擬和數字化醫療服務:增加虛擬問診和遠程監測的渠道以降低運輸碳排放 保持健康健康人民,健康社區獲得醫護健康星球24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缺乏政策支持政策制定者已開始支持著手解決醫療排放問題。在世界衛生組織COP26醫療計劃中,45個國家已經承諾將減少醫療衛生相關的碳排放,使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其中14個參與國目標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凈零排放。212010年至今,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已減少30%的碳排放,并承諾到2040年實現直接排放凈清零。222022年,它率先將凈零排放寫入立法,是其他醫療機構效仿的榜
50、樣。23它還開創了追蹤間接排放并制定減排計劃的先例,例如使用虛擬醫療來減少救護車的使用。雖然部分國家的醫療系統支持氣候行動,但僅有少數遵循協調一致的計劃。如果沒有政策或法規支持,即使有研究作為支撐,醫療系統也無法快速制定相關策略并有效應對氣候變化。近期,澳大利亞皇家醫師學院汲取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經驗,呼吁制定相關政策,包括設立氣候變化健康適應專項基金以支持研究和創新,制定氣候風險評估和本土災難應急計劃,并承諾在2040年前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醫療系統凈零排放。24在2022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和美國有關機構宣布將就采購要求進行合作,以降低兩國醫療供
51、應鏈對于氣候的影響。25然而,全球范圍內幾乎沒有確定上述舉措的優先級,目前仍缺乏全面政策來處理已經遭受氣候風險的居民所受到的嚴重影響。由于政策要求涵蓋范圍不夠廣泛,醫療公司和機構正在自行制定路線。一些醫療行業領先機構正在推行實現減排和提高可持續性的內部政策,因此醫護人員和患者能更好地實施。例如,麻省總醫院成立了環境與健康中心,這是首個基于衛生機構的中心,旨在將可持續性融入醫院各個層面。26增強全球醫療系統韌性和可持續性的道路仍然困難重重。隨著氣候風險增加,醫療機構在面對財務壓力的同時,還需要保證醫療服務質量。此外,尤其是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氣候變化對災難應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確保藥品能夠送達
52、受影響地區以及緩解氣溫上升對勞動力的影響。25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德勤就各個維度均提出深思熟慮的建議,助力醫療機構:評估目前定位優勢;了解低、中、高成熟度的含義;追蹤進展;參照國際基準與同級別醫院進行比較;與其他機構分享信息并開展合作,以快速學習;開發全球統一的進度描述和測量方法;提供可靠的認證數據。追蹤可持續性方面的進展德勤與Geneva Sustainability Center和國際醫院聯合會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以提高醫療行業的可持續性。為此,我們開發了可持續性加速器工具,助力醫療行業領先機構追蹤其在公平提供低碳和靈活醫療服務方面的進展。該工具涵蓋三個維度(1)環境影響,
53、(2)健康、公平及幸福,(3)領導力及治理(見圖4)。1)環境影響 減少機構和生態系統的碳排放 建立抵御氣候變化影響的韌性 通過運營服務和臨床實踐實現低碳醫療轉型2)健康、公平及幸福 評估社區醫療的薄弱環節以更好地提供針對性服務 公平地提供健康和防護服務,助力公民身心健康幸福 提防患疾并積極對健康相關的環境和社會決定因素施加影響3)領導力及治理 落實相關結構和實踐,促進領導問責制和報告制度 吸引并助力員工參與解決可持續性問題 與社區和利益相關者協作圖4:可持續性加速器工具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聯系我們德勤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領導團隊簡思華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虞揚審計及鑒證
54、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楊晟財務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肖琨管理咨詢領導合伙人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祝世謙風險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孫曉臻管理咨詢副領導合伙人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趙益民 稅務咨詢領導合伙人 中國生命科學與醫療行業 2627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尾注1.Asif Dhar,“2022 Outlook for Health Care and Life Sciences,”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January 27,2022,https:/ 2.Neal Batra,David Betts,and
55、 Steve Davis,“Forces of change,”Deloitte Insights,April 30,2019,https:/ Singh,“2022 CIO Agenda:A Healthcare Providers Perspective,”Gartner,https:/emtemp.gcom.cloud/ngw/globalassets/en/information-technology/documents/2022-cio-agenda-cuts/2022-cio-agenda-ebook-healthcare.pdf 4.Bill Fera,Ken Abrams,Ur
56、vi Shah,and Hemnabh Varia,“Tapping virtual healths full potential,”Deloitte Insights,Setpember 8,2022,https:/ 5.“Telemedicine vs.Virtual Care:Defining the Difference,”Teladoc Health,https:/ Million Round of Funding,”Medically Home Group,January 10,2022,https:/ Landi,“Best Buy shelled out$400M for Cu
57、rrent Health as it ramps up health strategy,”Fierce Healthcare,November 29,2021,https:/ Globals 2023 Global Health Care Outlook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ation and has not been authorized,sponsored,or otherwise approved by Apple Inc.”9.“Zimmer Biomet and Apple Collaborate to Launch Major Clinical Stud
58、y Detailing Patient Experience and Improving Joint Replacement Journey,”Zimmer Biomet,October 15,2018,https:/ 10.“Does digital health work?”Wellframe,https:/ Sturman,“Philips launches a tele-intensive care eICU programme in Japan,”Healthcare,May 17,2020,https:/healthcare- 12.“Deloitte and Haryana Go
59、vernment launch innovative initiative to expand the hospital ward in Haryana,”Deloitte press release,May 24,2021,https:/ 13.Victoria Bailey,“Virtual Care Visit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Engagement Levels,”mHealth Intelligence,July 12,2021,https:/ 14.“Hospital at Home A model with a future,”Deloi
60、tte,https:/ Patient Monitoring Devices Market Size,Share&COVID-19 Impact Analysis,”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February 2022,https:/ Loucks,Duncan Stewart,Ariane Bucaille,and Gillian Crossan,“Wearable technology in health care:Getting better all the time,”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2021,https:/ 17.K
61、enny Walter,“Mental Health at the Forefront During COVID-19 Pandemic,”HCP Live,April 25,2020,https:/ 18.Brooke Auxier,Ariane Bucaille,and Kevin Westcott,“Mental health goes mobile:The mental health app market will keep on growing,”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2021,https:/ Nelson and Julius Tapper,“C
62、an equity-centered design narrow the digital health divide?”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April 5,2022,https:/ 虛擬醫療服務28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數字化轉型1.The survey of more than 1,000 the US consumers by Redpoint Global in 20192.“Global governance toolkit for digital mental health,”Deloitte,March 18,2021,https:/ H.
63、Shrank,Teresa L.Rogstad,and Natasha Parekh,“Waste in the US Health Care Syste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October 7,2019,https:/ 4.Medscape conducted a survey in 2021 covering more than 12,000 physicians across 29 specialties5.Bill Fera,Ken Abrams,Urvi Shah,and Hemnabh Varia,“Tappi
64、ng virtual healths full potential,”Deloite Insights,September 8,2022,https:/ for success:virtual wards including hospitals at home,”AT Today,April 25,2022,https:/attoday.co.uk/important-guidance-for-ics-leads-on-implementing-successful-virtual-wards/7.Robert Pearl and Brian Wayling,“The Telehealth E
65、ra Is Just Beginning,”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une 2022,https:/hbr.org/2022/05/the-telehealth-era-is-just-beginning8.McKinsey conducted a survey covering more than 1,000 physicians in the US in 20219.Lindsay Clark,“UK govt promises to sink billions into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or England,”The
66、 Register,June 30,2022,https:/ is HIE?”HealthIT.gov,The US.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https:/www.healthit.gov/topic/health-it-and-health-information-exchange-basics/what-hie 11.Amy Lewin,“Inside Estonias pioneering digital health service,”Sifted,July 8,2020,
67、https:/sifted.eu/articles/estonia-digital-health/12.“Connecting Health and Care for the Nation:A 10-Year Vision to Achieve an Interoperable Health IT Infrastructure,”The US.Office of the National Coordinator for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2-3,https:/www.healthit.gov/sites/default/files/ONC10yearI
68、nteroperabilityConceptPaper.pdf 13.“Deloitte Working With Amazon Web Services to Create New Health Ecosystems Through Data,”Deloitte,November 14,2019,https:/ 14.The Accenture Digital Health Technology Vision surveyed 399 healthcare executives across six countries to learn from their perspectives15.H
69、eather Landi,“Oracle closes$28B deal to buy EHR giant Cerner,”Fierce Healthcare,June 7,2022,https:/ R.ODonnell,“Cigna Selects Majesco L&A Group Core Suite to Acceler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Insurance Innovation Reporter,May 25,2021,https:/ Year-End Insights Report:$44B Raised Globally in Health I
70、nnovation,Doubling Year Over Year,”StartUp Health,January 7,2022,https:/healthtransformer.co/2021-year-end-insights-report-44b-raised-globally-in-health-innovation-doubling-year-over-year-90b19ff4a8a618.Simon Grisby,Peter Micca,Boris Kheyn-Kheyfets,and Christine Chang,“New business models in health
71、care:Building platform-enabled ecosystems,”Deloitte Insights,February 24,2022,https:/ Gonzalez Monserrate,“The Staggering Ecological Impacts of Computation and the Cloud,”The MIT Press Reader,https:/thereader.mitpress.mit.edu/the-staggering-ecological-impacts-of-computation-and-the-cloud/20.Donna Go
72、odison,“How the Big Three cloud providers are helping customers manage thei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Protocol,July 25,2022,https:/ the new digital life: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ds,”3rd edition,Deloitte Insights,17,https:/ Chebrolu,“AI is an increasingly critical tool,health
73、leaders say”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August 25,2022,https:/ Jia Bin,Adler Araujo Ribeiro Melo,Jos Guilherme Moraes Franco da Rocha,Renata Pivi de Almeida,Vilson Cobello Junior,Fernando Liebhart Maia,Elizabeth de Faria,Antonio Jos Pereira,Linamara Rizzo Battistella,and Suzane Kioko Ono,“The Impac
74、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Waiting Time for Medical Care in an Urgent Care Service for COVID-19:Single-Center Prospective Study,”JMIR Formative Research,January 2,2022,https:/formative.jmir.org/2022/2/e2901225.Starre Vartan,“AI Can Predict Kidney Failure Days in Advance,”Scientific American,Jul
75、y 31,2019,https:/ Bhatt,“Is digital the answer to better health,happier staff?”Deloitte Health Forward Blog,July 12,2022.https:/bit.ly/3uzJw6l27.Stacy Weiner,“The growing threat of ransomware attacks on hospitals,”AAMC.org,July 20,2021,https:/www.aamc.org/news-insights/growing-threat-ransomware-atta
76、cks-hospitals 29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28.Becky Sullivan,“Hackers disrupt payroll for thousands of employers including hospitals,”NPR,January 15 2022,https:/www.npr.org/2022/01/15/1072846933/kronos-hack-lawsuits.29.Joe Tidy,“NHS IT supplier held to ransom by hackers,”BBC News,August 11,2022,https:/ Golden,Jes
77、se Goldhammer,Jay Parekh,and Diana Kearns-Manolatos,“Earning digital trust:Where to invest today and tomorrow,”Deloitte Insights,February 16,2022,https:/ 31.Asha Barbaschow,“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Health using blockchain for medical research records,”ZDNet,May 20,2018,https:/ Clawson,“Broken Recor
78、ds-UK Entrepreneurs See Blockchain As The Solution To The Patient Data Problem,”Forbes,August 31,2018,https:/ the Digital Republic Secured by Blockchain,”PwC,https:/ 34.Apple Health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Apple Inc.35.https:/ 36.“Mastering the new digital life:2022 Connectivity and Mobile Tren
79、ds,”3rd edition,Deloitte Insights,18,https:/ Loucks,Duncan Stewart,Ariane Bucaille,and Gillian Crossan,“Wearable technology in health care:Getting better all the time,”Deloitte Insights,December 1,2021,https:/ 302023年全球醫療行業展望可持續性1.“Heatwave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
80、s/heatwaves#tab=tab_1 2.“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ctober 30,202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limate-change-and-health 3.“World Health Day 20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pril 7,2022,https:/www.who.int/campaigns/world-health-day/20224.Neal Batra,Dr.E
81、lizabeth Baca,Michael Joseph Johnson,Jay Sekhon,and Wendy Gerhardt,“Why climate resilience is key to building the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of the future,”Deloitte Insights,April 4,2022,https:/ 5.“Climate change and health,”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ctober 30,202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
82、heets/detail/climate-change-and-health6.“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Our Health and Health Systems,”The Commonwealth Fund,May 4,2022,https:/monwealthfund.org/publications/explainer/2022/may/impact-climate-change-our-health-and-health-systems 7.Batra,Deloitte Insights https:/ 8.Shira Stein,“Hospi
83、tals Confront Their Climate Achilles Heel:Supply Chains,”Bloomberg Law,June 7,2022,https:/ 9.“US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Market to Attain USD 5.25 Billion by 2027;Grim Effects of Clinical Waste on Nature and Human Safety to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Market Growth Throughout 2020-2027,”Global Newsire
84、,November 19,2020,https:/ 10.“WHO report|Global analysis of health care waste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Health Care Without Harm,February 2,2022,https:/noharm-global.org/WHO-COVID-waste 11.Shira Stein,“Hospitals Confront Their Climate Achilles Heel:Supply Chains,”Bloomberg Law,June 7,2022,https:/
85、12.Ying Fang,Greg Orekhov,Zachary F.Lerner,“A Move Toward Sustainability in Health Care,”IEEE Pulse,February 12,2022,https:/www.embs.org/pulse/articles/a-move-toward-sustainability-in-health-care/13.“Intermountain Healthcare Case Study,”Utah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https:/deq.utah.gov/sb
86、eap/intermountain-healthcare-ihc-case-study 14.“Water,”Practice Greenhealth,https:/practicegreenhealth.org/topics/water/water 15.M.J.Eckelman et al.,“Health care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damage in the United States:An update:Study examines health care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damage in the Uni
87、ted States,”Health Affairs,vol.39,no.12,pp.20712079,2020.https:/ 16.“How Kaiser Permanente is driving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and sustainability forward 4 Qs answered,”Beckers Hospital Review,April 22,2022,https:/ 17.Patrick Boyle,“Hospitals take creative steps to reduce carbon footprint,”Associat
88、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July 28,2022,https:/www.aamc.org/news-insights/hospitals-take-creative-steps-reduce-carbon-footprint 18.Ariel Wittenberg,“New front in climate fight:Hospital operating rooms,”E&E News,September 15,2021,https:/ 20.Dave Muoio,“Shift to virtual care during COVID-19 save
89、d 1.7M gallons of fuel,15K tons of CO2 emissions:CommonSpirit Health,”Fierce Healthcare,April 23,2021,https:/ 21.“COP26 Health Programme,”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cop26-health-programme 22.“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NHS England,https:/www.england.nhs.uk/greenernhs/na
90、tional-ambition/national-commitments/23.“Delivering a Net Zero 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 England,https:/www.england.nhs.uk/greenernhs/publication/delivering-a-net-zero-national-health-service/24.“Climate Change and Australias Healthcare Systems,”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Physicians,https:/www.r
91、acp.edu.au/docs/default-source/advocacy-library/climate-change-and-australias-healthcare-systems-a-review-of-literature-policy-and-practice.pdf?sfvrsn=efe8c61a_4 25.Elisabeth Mahase,“COP27:Countries agree loss and damage fund to help poorer countries hit by climate disasters,”BMJ,November 21.2022,ht
92、tps:/ 26.“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https:/www.massgeneral.org/environment-and-health 關于德勤德勤中國是一家立足本土、連接全球的綜合性專業服務機構,由德勤中國的合伙人共同擁有,始終服務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前沿。我們的辦公室遍布中國30個城市,現有超過2萬名專業人才,向客戶提供審計及鑒證、管理咨詢、財務咨詢、風險咨詢、稅務與商務咨詢等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專業服務。我們誠信為本,堅守質量,勇于創新,以卓越的專業能力、豐富的行
93、業洞察和智慧的技術解決方案,助力各行各業的客戶與合作伙伴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現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德勤品牌始于1845年,其中文名稱“德勤”于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業,業精于勤”。德勤專業網絡的成員機構遍布150多個國家或地區,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為宗旨,為資本市場增強公眾信任,為客戶轉型升級賦能,為人才激活迎接未來的能力,為更繁榮的經濟、更公平的社會和可持續的世界而開拓前行。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員所網絡和它們的關聯機構(統稱為“德勤組織”)。德勤有限公司(又稱“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相互之間不因第三方而承擔任何責任或約束對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僅對自身行為承擔責任,而對相互的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戶提供服務。德勤亞太有限公司(即一家擔保有限公司)是德勤有限公司的成員所。德勤亞太有限公司的每一家成員及其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在亞太地區超過100個城市提供專業服務。請參閱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