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報告(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德勤: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報告(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優化運營模式,構筑行業新未來聚焦敏捷驅動、創新引領和客戶為本,應對復雜多變的挑戰和需求德勤金融服務行業研究中心目錄主要觀點保險公司如何適應行業快速變化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非壽險(財產與意外險)壽險及年金險團險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浪潮人工智能數據獲取與治理人才與企業文化如何在財務可持續增長之路上提升社會使命全球稅收新規不走尋常路:挑戰中蘊含更大價值回報尾注聯系人34559121313141517181922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主要觀點 日益復雜且不可預測的風險以及消費者權益提升,預計將促使保險行業對長期 沿用的基礎架構、業務流程及商業模式進行必要
2、的變革。通過對基礎架構、運營和商業模式進行現代化改造與流程精簡,保險公司能夠采取更具前瞻性的方法開展風險建模、評估、分析和風險緩釋。新興技術和替代數據源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預測及緩解風險,并維持長期盈利能力,但須確保技術和數據的妥善使用和透明度,以建立所有利益相關者間的信任。76%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已在一項或多項業務領域中部署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不過,大多數應用仍處于概念驗證階段,這些企業正在積極重塑人才戰略和組織架構,以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格局。保險公司需要構建合作伙伴關系和生態系統,以加快其響應客戶與分銷商需求的速度,并更高效靈活地應對經濟、地緣政治或氣候變化挑戰。全球稅收
3、新規或將對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額外壓力。盡管新規尚未在所有國家落地實施,但保險公司稅務部門應主動評估合規要求,并與業務及投資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主要觀點3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保險公司如何適應行業快速變化保險公司如何適應行業快速變化?保險是經濟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單元,為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人類社會穩步向前。然而,保險公司因其運營文化具有風險規避特質,且注重承保利潤和償付能力,在追求自身創新與現代化轉型方面一般會秉持審慎的態度和節奏。因此導致保險公司針對特定業務線和盈利波動所采取的策略,通常只能短暫有效,甚至并非最理想的方案。例如,近年來持續高通脹和愈發無常的氣候相關損
4、失,導致非壽險業務盈利能力承壓;1 對此,許多保險公司上調了保費價格2,甚至還縮小了某些高風險領域的保險承保范圍3。此外,隨著利率攀升,壽險及年金險公司充分利用消費者對儲蓄型保險產品興趣的激增,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爭奪份額。2024年第一季度,財產與意外傷害險公司借助這些短期策略,實現了自2007年以來最佳的年度承保業績,4 壽險及年金險公司也實現了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最高的當季年金險銷售額。5然而,隨著風險變得愈加復雜和不可預測,尤其在消費者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工具輔助選擇保險產品的背景下,保險公司已不能僅憑傳統經驗來評估風險,而須持續改進業務運營模式,優化與客戶及分銷商的互動方
5、式。保險公司亟需提升技術與運營的卓越性、創新產品解決方案,并拓展保險價值主張,這將有助于構建一個更加可靠、便捷且富有韌性的保險保障體系。通過實現基礎架構、運營和商業模式的現代化改造與流程精簡,保險公司能夠采取更具前瞻性的方法開展風險建模、評估、分析和風險緩釋。在保險公司持續調整其商業模式的過程中,保持與客戶及服務市場之間的信任關系顯得尤為關鍵。例如,當非壽險保費的大幅上漲6、保險承保范圍縮減7、以及保險公司利用先進技術監控客戶行為,引起了消費者的震驚和不滿時,8 行業或許應首先著手修復與各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以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盡管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在處理海量且多樣化數據方面展現出強大能力
6、,但保險公司仍需確保這些操作的透明度與公正性,從而贏得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廣泛信任與認可。此外,隨著客戶偏好的不斷變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保險公司僅憑自身資源和能力參與市場競爭已愈發艱難。開發或引入新產品及能力不僅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還伴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此,保險公司愈發需要與那些能夠迅速響應客戶和分銷商需求,并提供應對經濟、地緣政治或氣候變化挑戰所需靈活性的供應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當前的轉型浪潮中,新出臺的稅收法規預計將為保險公司稅務部門帶來數據收集、報告編制、情景分析以及企業重組等合規方面的機遇與挑戰。同時,面對稅收優惠的減少與新稅法影響的不確定性,保險公司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其定價策略、
7、探索成本優化途徑,并調整并購戰略。在已知風險日益嚴峻、未知風險不斷涌現的當下,保險公司應在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繼續做好金融安全堡壘。為此,保險公司可能需要采用更為靈活、創新的運營模式,并引入先進技術。隨著變化加快,保險公司應努力提升自身敏捷性,以便能夠迅速且有效地適應與消費者、分銷商、政府機構、生態合作伙伴乃至內部員工之間的互動方式的轉變。4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各業務領域應如何適應快速變化,在2025年為長期增長和實現包容性創造機遇?總體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美國非壽險業務實現了93億美元的承保利潤,相較于上年同期85億美元的虧損,實
8、現了顯著回升9,行業當季的綜合成本率同比提升至94.2%,這主要歸因于個人保險產品的多輪費率上漲速度超過了理賠成本的增速。102024年第一季度,非壽險業務的稅前營業收入同比激增332%,達到300億美元,這主要得益于承保利潤的提升以及凈投資收入大幅增長33%。11 同時期,該業務領域凈保費增長了7.4%,加之已發生保險虧損及理賠費用減少了2.2%,這些因素共同增強了該業務領域的財務穩健性。12在商業保險領域,美國保險公司面臨雇主責任險等險種虧損趨勢持續上升的挑戰,對于那些定價偏低但風險較高的險種(如董事與高管責任險),保險公司或需采取更為審慎的承保策略。13 受全社會通貨膨脹的影響,原告在訴
9、訟中追求高額損害賠償,導致保險理賠成本上升,并且和解金額和陪審團裁決金額也不斷攀升,對此,保險公司顯然需要重新評估并調整其 責任準備金的規模。14 這一現象在美國日益嚴峻,但 已有跡象表明,澳大利亞也開始出現類似通貨膨脹 挑戰。15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特別是俄烏沖突和中東動蕩的局勢,導致這些地區的風險評估等級持續提升。因此,保險公司需更加謹慎地評估和管理網絡風險、地緣政治以及海上運輸等方面的風險。16過去六年中,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的保險損失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且沒有一起事件造成的保險損失超過100億美元。17 這一數據反映出災害事件規模雖然較小,但成本高昂且影響范圍日益擴大。這也意味著再保險
10、行業有必要密切關注并重新評估其承保策略,因為越來越多的地理區域被劃入為高風險地區。2023年全球自然災害引發的經濟損失高達3,570億美元,但其中僅有35%的損失獲得保險補償,保障缺口高達65%,即2,340億美元。18 這一缺口在中東、非洲及亞洲各國中尤為突出(見圖1)。非壽險(財產與意外險)5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圖 1新興地區的保障缺口最為明顯2023年按地區劃分的保障缺口資料來源:2024年1月加拉格爾再保險“2023年自然災害和氣候”報告中東全球平均水平65%97%92%47%96%75%32%亞洲大洋洲非洲歐洲美國為了維持業務經營的可持續性
11、,保險公司對多項財產與意外險產品實施了高于平均水平的保費上調措施。19 2023年,全球非壽險保費實際同比增長了3.9%,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保險公司提高費率以抵消不斷上升的理賠成本。20 例如,過去三年中,英國和澳大利亞個人財產和汽車保險保費的增長速度均超過了通貨膨脹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21 在德國和日本,財產保險的保費漲幅也領先于收入和通貨膨脹的增長,而汽車保險的保費增長則相對溫和。22這一策略似乎有效提升了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然而,隨著災害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的加大,消費者將愈發難以承擔所需保障項目的保險費用。目前,全球各地的保險監管機構和一些政府部門,要求保險公司制定投資策略的同時,
12、也需要提高氣候風險考量的透明度,并專注于使保險覆蓋范圍更加普惠,特別是那些較容易受到災害影響的地區居民。23 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等自愿性披露機制,將持續在這方面產生影響。24 最近的監管更新旨在進一步提升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并制定出更為有效的進度評估策略(見圖2)。6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圖 2監管機構采取的氣候變化相關行動策略資料來源:a.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24年4月4日,1933年證券法和1943年證券交易法;b.NAIC新聞稿,“NAIC支持國際公認的保險公司 氣候
13、風險披露標準”;c.德勤2024年9月17日“2024年保險監管展望”;d.標普全球2024年4月9日“全球對于采用ISSB標準的立場如何?”;e.同上;f.同上;g.同上地區與監管機構行動策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未決訴訟和最終司法審查)a要求企業公開披露與氣候相關的范圍1和范圍2排放數據,并附上實質性條款(自2025年12月31日起生效)縮小范圍3排放數據披露規模美國保險監督官協會(NAIC),美國b被要求響應NAIC年度氣候風險披露調查的公司,需在2022年11月之前遵循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的報告要求氣候企業數據責任法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c在2026年前披露范圍1及范圍2排放數據,并
14、在2027年前披露范圍3排放數據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加拿大和亞太地區(澳大利亞、新西蘭、中國香港、中國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和韓國)d多個國家已著手或計劃對現行標準進行調整,以確保滿足ISSB的要求開展氣候情景分析,以評估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印度保險監管和發展局e氣候風險報告要求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歐盟f采用雙重實質性方法,即同時評估財務和非財務方面的風險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英國g與ISSB的對接協調尚處在探討階段我們有理由對未來持樂觀態度,非壽險業績有望在2025年迎來好轉。近期因高通脹和供應鏈中斷導致的理賠嚴重程度急劇上升的狀
15、況正在逐漸減弱。25 此外,保費收入因費率上漲和投資收益增加而迅速增長,這些因素疊加預計將為保險公司帶來一定的喘息空間。26全球范圍內,預測數據顯示,保險公司的股本回報率 有望在2024年回升至約10%,并在2025年進一步提高至10.7%。27 同時,預計2024年保險保費將增長3.3%,其中發達市場的保費增長將占全球保費增長總額的75%(見圖3)。287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預計美國市場的盈利狀況也將迎來改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4年和2025年,非壽險業務的綜合成本率有望從2023年的103%降至98.5%。29 得益于通脹率的下降(2024年
16、6月,已從2022年6月的峰值9.1%降至3%),非壽險業務預計將持續受益于理賠成本增速的放緩。30隨著保險公司逐步穩固其地位,新興風險和客戶期望的變化預計將在2025年為非壽險公司帶來眾多發展機遇。德勤金融服務行業預測指出,各行業企業均在積極投資和部署AI技術,31 而AI使用和開發可能對非壽險保險公司帶來巨大的責任風險。32 預計到2032年,保險公司可從AI相關保險中獲取約47億美元的全球保費,實現約80%的強勁復合年增長率。33此外,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驗催生了嵌入式保險(在銷售點即可簽發保單)的熱潮。預計到2030年,全球嵌入式保險的保費將超過7,220億美元。34 保險 公司通過嵌
17、入式保險與汽車、零售和房地產等行業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推出產品組合并提供集成化解決方案。35 例如,保險公司與房地產企業聯手,通過房地 產銷售平臺直接向業主提供房主保險,以此拓展客戶群體。這不僅為客戶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保險獲取途徑,也為保險公司擴展了分銷渠道。相對而言,此類 合作往往無需像自行構建或收購分銷渠道那樣投入大 量資本或時間。36圖 3預計2025年非壽險業務保費增長將有所放緩全球非壽險業務實際保費增長率資料來源:2024年7月16日瑞士再保險“世界保險:為增強全球韌性注入新活力”2024(估計值)2025(預測值)4.9%4.4%新興市場3.3%2.6%3.1%2.0%發達市場全球82
18、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2024(估計值)2025(預測值)7.2%5.7%新興市場2.9%2.7%1.5%1.5%發達市場全球在壽險及年金險領域,利率持續高位運行帶動了對儲蓄類產品的旺盛需求。37 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年金險銷售總額同比增長23%,達到3,850億美元,其中固定年金險增幅尤為顯著,同比增長36%,達到2,862億美元。38 2024年上半年,美國年金險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9%,達到2,152億美元,注冊指數掛鉤年金險和固定收益型年金險均創下新的銷售記錄。39 盡管美聯儲釋放出降息信號,但追求更高保障收益的年金險買家仍在推動銷售進一步激增
19、。40 展望未來數年,新興市場中產階級的壯大及政府和企業在養老金支出方面的縮減,預計將繼續推動儲蓄類產品需求的增長。41年金險產品已成為媒體頻頻報道的焦點,而壽險年化新保費同樣表現亮眼,連續三年刷新銷售紀錄,并在2023年實現1%的增長,總銷售額達到157億美元。42 不過,在2024年第一季度,新保費總額和售出保單總數較同比小幅下滑1%。43 即便如此,50歲以下的年輕人群仍是推動人壽保險需求增長的主力軍,社交媒體在向這一消費群體傳授人壽保險知識并影響其購買決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4預計到2025年,發達市場的壽險保費將增長1.5%;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的強勁銷售勢頭,或將
20、推動2024年和2025年的保費分別提升7.2%和5.7%(見圖4)。45壽險及年金險圖 4預計新興市場的壽險業務保費增長將放緩,而發達市場則將適度增長全球壽險業務實際保費增長率資料來源:2024年7月16日瑞士再保險“世界保險:為增強全球韌性注入新活力”9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加息也為壽險公司帶來了更為可觀的投資回報,這將在2025年之前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46盡管當前市場環境對這些保險公司頗為有利,但他們或許意識到,不論是因為疫情推高死亡保險類產品的銷售熱度,還是因為高利率促使客戶增加對儲蓄類產品的關注度,都不太可能成為持久的增長動力。因此,為了
21、確保長期成功,可能需要進行深層次的轉型。為了實現既能吸引消費者又能提升分銷商的卓越運營水平和戰略靈活性,多家壽險及年金險公司或需投資于核心系統的現代化升級、流程自動化以及業務流程的重塑。然而,企業亦無需急于全面更換或改造基礎架構,而應深入分析現有架構的短板、預判未來所需的能力,并據此確定投資事項的優先排序。其中一種改進方案是利用基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的架構,這不僅能促進數字化分銷,還能為保險公司在分銷渠道互動中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在提升與中介機構合作的競爭力方面,保險公司可以考慮向保險經紀人和顧問提供預測模型,此舉有助于通過精準營銷優化分銷體驗,有效地吸引潛在壽險及年金險消費者。目前,全
22、球人壽保險與儲蓄市場仍有大量需求未被滿足。僅在美國,死亡保障缺口估計便高達25萬億美元,47 而全球退休儲蓄缺口更是高達70萬億美元。48 對于能夠有效利用數字化技術的保險公司來說,把握這一機遇將潛力無限。具備此類技術能力的保險公司可簡化消費者了解和購買壽險及年金險產品的途徑,并提高向低收入群體銷售保險的利潤空間。以巴西為例,推動人壽保險的普及已成為巴西的重要發展趨勢之一。此外,隨著巴西 數字銀行業務的蓬勃發展,近十年來擁有和使用銀行服務的人口數量顯著提升,普惠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強。這些銀行已經將人壽保險產品納入其服務體系,數以百萬計的客戶首次有機會接觸并購買這些產品。49102025年全球保險
23、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此外,通過消除內部壁壘,實現運營模式的現代化升級,并將更多關注點放在客戶和產品上,保險公司可以提升其快速應對市場變動和干擾的能力。鑒于眾多業務關鍵系統與流程涉及不同職能及輔助應用程序,只要任何一環出現效率不足的問題,均可能減緩業務速度,直接影響客戶和經銷商。投資于業務流程再造和基于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保險銷售、投保、理賠等方面的全流程自動化處理(STP,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不僅能優化用戶體驗、降低成本,還有助于實現可擴展的盈利性增長。同時,不少保險公司也開始啟動外包策略,借助托管服務與第三方管理機構來提升運營效
24、率并削減開支(見圖5)。圖 5壽險及年金險保險公司正借助外包手段,加強其核心保險能力和企業級職能受訪者比例資料來源:核心職能數據來自對70家壽險及年金險公司的調研,旨在評估這些公司對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偏好,是德勤2023年四季度關于壽險及年金險數字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市場研究的一部分;企業級職能數據基于德勤2023年全球共享服務和外包調研報告壽險及年金險公司的銷售額創下歷史新高。盡管業績喜人,但如果這些公司能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份額,其業績表現還有望更上一層樓。然而,若不進行相關轉型以減輕后臺運營效率低下和核心系統過時對客戶和分銷商造成的影響,保險公司在面對市場動蕩和需求波動期間,可能會難以維持
25、當前的盈利水平。由外包服務提供商執行的核心職能銷售與營銷產品設計 與管理承保和 適合度評估理賠與賠付賬單處理保單簽發保單管理賬戶管理60%54%50%37%36%34%23%21%由外包提供商執行的企業級職能財務稅務人力資源法律信息技術工程/研發采購供應鏈支持64%51%49%26%15%5%15%5%11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2025年實現長期增長和包容性近年來,團險業績表現得益于高續保率(即續期保費)和不斷攀升的工資通脹,這減輕了團險公司對新客戶銷售增長的依賴。然而,隨著就業率增長放緩,預計到2025年續保率將有所下降。據德勤經濟學家預測,到2026年美國失業率將超過4%,預計
26、到2025年就業成本指數將從2023年的4%降至3.3%。50 團險公司可能需要在2025年考慮其他增長途徑。512023年第四季度,團體人壽保險的銷售額同比上漲8%,總額達8.57億美元,年增長率維持在6%。52 然而,2024年第一季度,職場人壽保險的新保費總額同比下降2%。532023年,補充保險(包括意外、重疾和癌癥以及住院險)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54 同樣,2024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也較上年同期增長了3%。55 一項調研顯示,86%的受訪者認為,雇主提供的補充保險福利對于保護雇員免受因意外事件而造成的收入損失或額外開銷至關重要。56在殘疾保險方面,銷售業績表現不一:2023年,殘
27、疾保險的整體銷售額較2022年增長了8%,57 但2024年第一季度的銷售額卻同比下降了12%。58 盡管如此,由于工資通脹率仍然相對較高,長期殘疾發生率仍在持續走低,59 這可能激勵原本可選擇申請殘疾福利的員工繼續堅守工作崗位。各行各業的雇主均面臨激烈的人才競爭,2023年的一項美國消費者情緒調查顯示,超過70%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公司的福利方案對于吸引和保留頂尖人才至關重要。60 可能正是因為這種高度關注,同一項調查中有51%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公司計劃在未來提升福利待遇。61 為了利用這波提升員工福利待遇的潛在需求增長浪潮,保險公司亟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造出自身的差異化優勢。為了在市場
28、上脫穎而出,保險公司或許應考慮與行業生態圈中具備先進管理平臺服務能力的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同時與那些擁有獨特技能、能力和數據資源的保險科技公司攜手合作。例如,2023年7月,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宣布與美國保險福利體驗管理平臺Nayya合作,旨在運用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助力員工在福利開放注冊期間做出更加明智的職場福利選擇。62團險12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浪潮保險公司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浪潮?保險行業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將先進技術能力有效嵌入其商業模式中。多年來,保險公司一直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然而,近年來,許多保險公司的管
29、理層才逐漸認識到,將人工智能的戰略部署貫穿至整個公司層面,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過去兩年,多款開源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問世,人工智能似乎迎來了其革命性轉變的“iPhone時刻”。63 鑒于人工智能工具免費向用戶開放以及公眾好奇心日益增長,各行業和消費者開始探索和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并逐步認識到這些工具所具備的真實變革力量。就連風險意識最強的保險公司也意識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正處于一個轉折點,并因此在這個領域作出了多項承諾和投資。事實上,根據德勤金融服務行業研究中心于2024年6月對200名美國保險業高管進行的調研,76%的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已在一項或多項業務職能中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64
30、 亞太地區的許多保險公司也在大力推進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施計劃,這主要得益于該地區豐富的技術人才儲備和對新技術的文化接受度較高。65 以總部位于中國香港的友邦保險集團為例,該公司計劃將戰略重心從投資基礎技術和數據轉型轉向將智能技術(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到分銷、運營和客戶服務中。66 此外,總部位于深圳的平安保險集團在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專利數量方面排名第二,僅次于中國科技巨頭騰訊。67盡管許多保險公司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仍處于概念驗證階段,但已有一些保險公司開始將其應用于理賠和客戶服務等重點領域。從監管角度和保險公司內部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來看,這些應用案例有望在短期內帶來更好的
31、風險回報和擴展機會。事實上,根據德勤金融服務行業研究中心對保險業高管的調研顯示,迄今為止,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包括分銷、風險管理和理賠。68為了有效擴大應用規模,保險公司必須擁有適當的價值杠桿。未來幾年,提高效率和改善客戶及員工體驗或許比衡量直接業務增長更加重要。在上述調研中,大多數受訪者將盈利能力、客戶問詢處理效率和員工滿意度評分作為評估當前和未來生成式人工智能計劃的關鍵成功指標。69正確獲取數據和適當的數據治理是人工智能戰略的基石保險公司若缺乏用于訓練人工智能模型的準確基礎數據,將難以實現人工智能的業務價值。德勤金融服務行業研究中心的調研顯示,受訪者將數據安全和隱私、數據質量以
32、及內外部數據集成列為大規模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要挑戰。70過去十年,保險公司始終將構建數據基礎作為優先事項,以實現數據分析的數字化能力。如今,保險公司致力于賦能其數據生態系統,以支持和擴展人工智能的應用。這涉及推動實時處理和批處理兩種數據處理方式的融合。此外,開發數據產品已成為大勢所趨,13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浪潮引進合適人才,打造良好企業文化,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培養職場中的責任意識文化至關重要。根據調研,當企業引入人工智能工具后,員工感知到雇主的同理心和人文關懷程度下降了56.5%。71 人工智能計劃能否取得成功有賴于員工的支持,因此,保險公司在制定戰略時,應
33、強調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即應重視如何助力員工成長,而非僅著眼于如何利用員工為公司增加收益。72 因此,旨在助力提升員工工作效率的人工智能計劃往往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在上述調研中,當被問及企業對于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準備情況時,受訪者表示,企業在人才儲備和 現有人才技能適配方面的準備程度遠低于其他各項 要素。73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正在重新調整人才戰略和組織架構,以適應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挑戰。盡管許多保險公司已在啟動長期組織架構變革,以順應人工智能的發展,如轉向基于技能的框架和促進跨職能部門合作,同時也專注于發展某些領域,以便在短期內做好迎接人工智能的各項準備。顯而言之,行業亟須更多的技術人才。
34、為了順應人工智能技術的長期應用,受訪者最青睞的人才管理變革是在新崗位招聘中,優先考慮那些具備數字素養和人工智能知識的候選人。74 除了專業技術人才之外,保險公司或許還需要招募一些具備想象力、好奇心、同理心和分析思維能力的人才。這樣一群獨具人性化特質的精英,將有助于企業在自動化技術日益普及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然而,僅僅依靠招聘新人還遠遠不夠。許多保險公司還注重培養現有內部人才,在此過程中,人工智能本身可作為一種培訓輔助工具。例如,蘇黎世保險公司正在利用數據分析工具來評估員工現有技能和未來技能要求,以定制學習和發展機會。75 如果在短期內無法引進外部人才和培養內部人才,保險公司亦
35、可尋求外包和共享服務來解決這一問題。保險公司在繼續大力投資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或許 也需進行人才投資。德勤美國咨詢業主管合伙人Sandee Suhrada認為:“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和人才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同等重要。保險公司正是借助人才之力,打造服務于人才的人工智能技術?!边@意味著要搭建數據環境,以支持定價優化、欺詐檢測、市場細分、客戶流失防范和客戶終身價值評估等用例。數據網格架構促成了這些數據產品的開發運用,并賦能保險公司擺脫對龐大數據倉的依賴,轉而采用更加模塊化的數據處理策略,旨在滿足特定業務需求,助力人工智能技術的規?;瘧?。人工智能的有效治理,離不開強有力的數據管理和控制措施。隨著人
36、工智能技術在企業內的部署,企業面臨包括數據幻覺和數據偏見在內的多重風險。為此,保險公司正致力于深入了解自身的數據源和現有數據庫存。注重數據治理和數據管理對確保合規性至關重要,而構建透明且可問責的治理框架則有助于培育以負責任態度使用人工智能的企業文化。14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財務可持續增長之路上提升社會使命保險公司如何在財務可持續增長之路上提升社會使命?表面上看,保險公司似乎需在“追求經濟效益”或“履行社會責任”之間做出抉擇,但事實未必如此。過去幾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加上高通脹推高了車輛、房屋和商業地產的維修成本,76 導致相關險種的理賠損失達到零盈利或虧損。77 為了恢復盈利能
37、力,許多保險公司上調了受影響險種的保費,部分保險公司甚至完全取消了受影響險種的承保。78 由于可選保險方案減少、保費不斷上漲,目前越來越多的客戶面臨投保不足或未投保的風險。79盡管眼前的情況似乎令人沮喪,但那些敢于創新并且積極尋求合作的保險公司則借此機會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并致力實現義利共贏的目標。如今,保險公司可利用新興技術和替代數據源,遏制損失上升趨勢,使多方利益相關者受益。在此過程中,保險公司應確保以透明的方式合理使用這些技術和數據,以建立信任并確立自身作為使命踐行者的形象。然而,目前保險公司在承保決策過程中對于某些數據的收集和使用缺乏透明度,這引起了消費者和監管
38、機構的關注。例如,盡管在某些地區,消費者對監測駕駛行為的遠程信息處理設備的接受程度一直不盡如人意,80 但目前保險公司卻可以從更加隱蔽的渠道(如司機手機上已有的應用程序)中獲取這些數據,81 進而在未向司機充分披露的情況下,利用該數據制定承保政策。82盡管上述數據有助于提高保險公司承保的精準度,但為了盡量減少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對保險公司的不信任,保險公司應保持透明,并披露其用于評估駕駛員的信息。保險公司還可以考慮采取激勵機制,例如向投保人提供駕駛行為評分(類似于信用評分)。當駕駛行為有所改善時,可相應提高駕駛行為評分,并據此調整車險保費定價。此外,隨著技術的發展,保險公司應致力于消除其承保模型中
39、存在的所有固有偏見。這對于那些因地理位置原因而面臨無力承擔保費和難以獲取保險服務的弱勢群體尤為重要,因為這些偏見可能會對他們造成額外的不利影響。監管機構已開始關注此問題。例如,美國科羅拉多州目前正在為保險公司制定監管框架,以防止人工智能模型產生偏見和歧視。83同時,保險公司也認識到保護自然資本對降低理賠成本的重要性,從而可能需要引導客戶從線性經濟(獲取-制造-浪費)轉向循環經濟方法(再利用-轉化-回收);此舉有助于延長產品生命周期,84 確保用于修復受損資產的零部件能夠更長久地在市場上循環使用。例如,歐洲一些保險公司允許汽車供應商在維修過程中重復使用零部件,這一做法既環保又經濟。8515202
40、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如何在財務可持續增長之路上提升社會使命保險公司可進一步激勵供應鏈合作伙伴使用可再生原材料和回收最終產品,同時將其自身保險產品轉化為基于使用情況的汽車保險等服務,從而根據投保人的實際駕駛行為進行保費定價。同時,保險公司還可以考慮為建筑和房地產行業中使用綠色化學技術的客戶提供保費折扣,這一技術旨在預防或減少污染,提高整體生產效率。86 這些保費折扣可適用于建筑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設計、制造、使用和最終處置),以此降低保險公司的風險水平。對于保險公司難以控制的風險因素(如氣候變化),保險公司可通過施加影響、積極合作以及采取激勵措施,推動風險緩釋策略的實施,旨在確保保險服務義利
41、相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一項計劃規定,遵循特定建筑或翻新標準的房主可獲得保險折扣。87 密西西比州一項尚在眾議院審議中的法案提議設立信托基金,為房主提供補助金,助其加固房屋以抵御惡劣天氣,或建造龍卷風避難室。88據德勤最新發布的金融行業預測報告的分析,如果保險公司、政府和投保人合作投資33.5億美元,用于提高住宅抗災能力,那么目前美國三分之二未遵循抗災建筑規范建造的家庭住宅就能提升抗災能力,從而將大幅減少因天氣原因造成的理賠損失。預計到2030年,此舉將為保險公司節省約370億美元。89對人壽保險公司而言,氣候變化對健康/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影響不易察覺。污染加劇或野火煙霧造成空氣質量低下等加劇呼吸
42、道和心血管疾病,導致發病率升高和過早死亡。90 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整體風險水平,保險公司可聯合其他利益相關方,對居住條件惡劣地區進行投資可行性研究,同時提高公眾健康意識,宣傳早期預防疾病的益處。例如,印度有幾家保險公司為污染引起的疾?。ㄈ缦吐宰枞苑尾。┨峁┍kU,其中還包括空氣凈化器和呼吸系統專用藥物費用的報銷。91監管機構可出臺政策,鼓勵保險公司承保某些新興風險(如可再生能源技術風險)。政府的支持和激勵措施有望降低與可再生能源項目相關的資本負擔,從而造福社會,并降低保險公司的整體風險水平。92目前保險公司所采用的許多風險緩釋和激勵策略尚處于起步階段。已經開始試用風險緩釋和激勵策略的保險
43、公司有能力調整數據收集、處理和使用方式。隨著監管機構、保險公司、供應商、數據提供商和投保人達成一致,保險公司如能在這一充滿挑戰的環境中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和業務流程,就可以利用這前所未有的機遇,更有效地實現義利相兼。2024年初,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宣布了其戰略重點,并發起了一項州級數據收集行動,以深入了解本地財險市場的保障缺口。該洞察信息可為各州保險監管機構提供指導,以增強氣候風險抵御能力,并擴大全美消費者的保險覆蓋率。93在保險業,75%至90%的排放屬于范圍3碳排放(不受組織直接控制的間接溫室氣體
44、排放量),因此排放量的測算方法也至關重要。94 國際碳核算金融聯盟(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發布了商用車和個人機動車險碳排放的測量指南,要求保險公司收集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往往并不容易獲得。95 計算融資活動所產生的排放量也面臨類似挑戰,尤其是對于擁有較大規模長期投資組合的人壽保險公司更是如此。隨著可持續發展計劃的推進,保險公司逐漸從追求數量擴張轉為注重質量效益。保險公司越來越多地將資源集中用于報告企業重點事項,而非面面俱到。96 此外,保險業可能會從孤立的合規報告轉變為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業務戰略中。為了更加精準地評估和管理投資組
45、合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影響力,引入隱含溫升指標(ITR,Implied Temperature Rise)97 和投資組合增溫潛勢指標(portfolio warming potential)98等新型衡量指標,然而這些指標涉及復雜多維度的數據分析,99因此預期保險公司需要針對長尾投資組合,開發全新的建模技術和能力。16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全球稅收新規全球稅收新規是否會對保險公司組織架構產生影響?隨著全球最低稅率原則的實施,在低稅率轄區開展業務的保險公司的利潤率或將受到影響?!爸е眹H 稅收新規有望于2024年在歐洲和全球多個司法管轄區落地生效。為此,許多保險公司目前正專注于合規審查、
46、報告編制和情景規劃。許多國家已針對“支柱二”國際稅收新規通過或出臺了相關立法,要求年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跨國集團公司須就其在各個運營所在國家賺取的凈收入繳納至少15%的企業所得稅,此舉加重了保險公司的財務負擔。100 即使某個實體的注冊地所在轄區尚未采用“支柱二”(如目前美國境內的保險公司),但如果該實體已在采用這些規則的其他司法管轄區開展業務,則仍需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百慕大將對年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跨國集團公司征收15%的企業所得稅,這一舉措反映了“支柱二”國際稅收新規對傳統低稅率和免稅政策的司法管轄區所產生的影響。101為響應上述新規,保險公司的稅務部門應了解這些規則,并對潛在的稅務
47、影響進行建模評估。此外,可能還需要探討企業重組的可能性,以期減輕新稅收規則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保險公司即便不會因“支柱二”增加稅負,仍可能需要遵循這些新規,并投入資源以滿足報告和合規要求?!爸е弊鳛橐环N新的全球稅收制度,關于各個司法管轄區如何根據“支柱二”實施和起草新法規尚存在諸多問題。因此,保險公司需密切關注最新規則和要求,以確保企業在不斷變化的法規環境中保持合規。數據整理、報告編制和合規審查或將成為企業短期內的主要挑戰。雖然“支柱二”名義上是一項稅務改革,但財務、法律、IT等受影響部門的相關人員可能需要了解這些新規則及其對各自職能部門的潛在影響。這些部門需收集、整理和共享來自多個渠道乃至
48、不同地域的財務信息、運營數據和轉讓定價數據。這些工作凸顯了對現代化集中式數據收集能力進行投資的必要性。目前評估該新稅制的綜合影響還為時尚早。不過,稅收優惠的逐步減少或將促使保險公司提高保費定價并進一步優化成本。雖然報告和合規工作本身便是一項重大挑戰,但一些保險公司可能會因為稅收新規則而采取更為激進的重組策略(變更注冊地或者調整公司整體架構)。17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不走尋常路:挑戰中蘊含更大價值回報不走尋常路:挑戰中蘊含更大價值回報萬物皆流,唯變永恒。面對客戶對產品和體驗期望的改變、新興技術對生活格局的重塑、不斷加劇的氣候風險、稅法的變更、監管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動蕩
49、所產生的多方面影響,保險行業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靈活調整其商業模式。為實現從僅僅依賴于過往數據的承保方式,向幫助消費者主動防范風險并提供更全面保障的轉變,保險公司不僅需要采取轉型策略,還需要進行必要投資,以提升靈活性、建立戰略聯盟、培育未來的人才隊伍,同時保持盈利增長。對于保險公司、投保人和整個社會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是不發生理賠。盡管完全消除社會風險不切實際,但保險業目前擁有將這一愿景向現實推進的技術工具。展望2025年,或許將成為保險公司出奇制勝的關鍵時刻,通過采納一些突破常規的策略措施,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從而驅動未來持續的繁榮與成就。18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尾注1.AM
50、 Best,Bests Market Segment Report:Weather,reinsurance and inflation once again drive U.S.P/C results,press release,March 6,2024.2.Ibid.3.Emily Flitter and Christopher Flavelle,States dig into homeowners insurance and why its hard to buy,The New York Times,March 8,2024.4.Fitch Ratings,US P/C insuranc
51、e poised for 2024 profit recovery post strong 1Q results,press release,June 21,2024.5.Life Insurance Marketing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LIMRA),LIMRA:First quarter U.S.annuity sales mark 14th consecutive quarter of growth,press release,May 22,2024.6.AM Best,Bests Market Segment Report:Weather,reinsur
52、ance and inflation once again drive U.S.P/C results.View in Article7.Flitter and Flavelle,States dig into homeowners insurance and why its hard to buy.View in Article8.Kashmir Hill,Is your driving being secretly scored?,The New York Times,June 9,2024.9.Claire Wilkinson,US property/casualty industry
53、swings to underwriting gain,Business Insurance,June 6,2024.10.Ibid.11.Ibid.12.Ibid.13.Evan G.Greenberg,Chubb Limited 2023 Letter to Shareholders,Chubb,accessed Sept.16,2024.14.Lockton,Lockton Market Update,June 2024.15.Swiss Re,Sigma 3/24World insurance:Strengthening global resilience with a new lea
54、se of life,July 16,2024.16.Ibid.17.Natural catastrophes include earthquakes,droughts,severe convective storms,European windstorms,tropical cyclones,wildfires,winter weather,and flooding;Gallagher Re,2023 Natural catastrophe and climate report,January 2024.18.Gallagher Re,2023 Natural catastrophe and
55、 climate report.View in Article19.Thomas Holzheu and James Finucane,US Property&Casualty outlook:Strong momentum into 2024,led by personal lines,Swiss Re,Jan.9,2024.20.Swiss Re,Sigma 3/24World insurance.View in Article21.Ibid.22.Ibid.23.Deloitte,Creating a climate of change digest,May 2024.24.Discus
56、sion with Deloitte Sustainability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s,May 2024.25.Fitch Ratings,U.S.property/casualty insurance outlook 2024,Dec.11,2023.26.Ibid.27.Swiss Re,Sigma 3/24World insurance.View in Article28.Ibid.29.Holzheu and Finucane,US Property&Casualty outlook.View in Article30.Ibid.31.Sandee S
57、uhrada,Kate Schmidt,and Dishank Jain,Providing insurance coverag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y be a blue ocean opportunity,Deloitte Insights,May 29,2024.32.Ibid.33.Ibid.34.Puneet Kakar,Manmeet Singh Bawa,Emily Koenig,Unlocking the strategic power of partnerships in insurance,Deloitte,June 2024.35
58、.Ibid.36.Ibid.37.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Global Insurance Market Report:Mid-year update,July 2024;Lucia Bevere et al.,Sigma No 6/2023:Risks on the rise as headwinds blow stronger:Global economic and insurance market outlook 2024 25,Swiss Re,Nov.11,2023.38.LIMRA,LIMRA:U.S.a
59、nnuity sales post another record year in 2023,press release,Jan.24,2024.尾注19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尾注39.LIMRA,LIMRA:Annuity sales set another record in first half of 2024,press release,July 24,2024.40.Cyril Tuohy,Annuity sales surge ahead of expected interest rate cuts,Life Annuity Specialist,Aug.5,2024.41.S
60、wiss Re,Sigma 3/24World insurance.View in Article42.LIMRA,LIMRA:U.S.life insurance premium sets new record in 2023,press release,March 14,2024.43.Ibid.44.Doug Bailey,Life insurance applications up 3%in 2023;first rise in nearly 4 years,InsuranceNewsNet,Jan.11,2024.45.Swiss Re,Sigma 3/24World insuran
61、ce.View in Article46.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Supervisors,Global Insurance Market Report:Mid-year update,July 2024;Bevere et al.,Sigma No 6/2023.47.Stephen Abrokwah et al.,Life underinsurance in the US:Bridging the USD 25 trillion mortality protection gap,Swiss Re Institute,Sept.21,201
62、8.48.Han Yik,Solving the global pension problem,World Economic Forum,Sept.10,2024.49.Roopali Aggarwal,Shelly Habecker,and Melissa Leitner,The life&health insurance inclusion radar,Swiss Re Institute,March 14,2023.50.Robyn Gibbard,United States Economic Forecast Q2 2024,Deloitte Insights,June 20,2024
63、.51.Deloitt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nalysis.52.LIMRA,LIMRA:Strong year for U.S.workplace benefits sales in 2023,press release,May 1,2024.53.LIMRAs U.S.Workplace Life,Disability,Dental&Vision and Supplemental Health Insurance Sales Surveys,First Quarter 2024,June 25,2024;L,U.S.workplace benefits
64、sales results mixed in first quarter 2024,June 25,2024.54.LIMRA,LIMRA:Strong year for U.S.workplace benefits sales in 2023.View in Article55.LIMRAs U.S.Workplace Life,Disability,Dental&Vision and Supplemental Health Insurance Sales Surveys,First Quarter 2024,June 25th 2024;L,U.S.workplace benefits s
65、ales results mixed in first quarter 2024,June 25,2024.56.Lincoln Financial Group,Eight in 10 of those surveyed say insurance benefits other than medical insurance are a must have or very important from an employer,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from Lincoln Financial Group,press release,Nov.6,2023.57.LIM
66、RA,LIMRA:Strong year for U.S.workplace benefits sales in 2023.View in Article58.LIMRAs U.S.Workplace Life,Disability,Dental&Vision and Supplemental Health Insurance Sales Surveys,First Quarter 2024,June 25th 2024,L,U.S.workplace benefits sales results mixed in first quarter 2024,June 25,2024.59.Delo
67、ittes group insurance morbidity survey.60.LIMRA,The world of work and workplace benefits is changing,July 2,2024.61.Ibid.62.Nayya Health,Prudential and Nayya partner to bring personalized benefits to millions of American employees,press release,July 13,2023.63.Laura Forman,AI has its iPhone moment,T
68、he Wall Street Journal,March 2,2023;The 2025 Global insurance outlook is an independent publication and has not been authorized,sponsored,or otherwise approved by Apple Inc.iPhone is a trademark of Apple Inc.,registe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64.A survey of 200 US insurance executi
69、ves conducted by the Deloitte Center of Financial Services(DCFS)in June 2024,for the purpose of an upcoming generative AI for Insurers publication to be released in late 2024.65.Deloitt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 analysis.66.Digital Finance Media,AIAs digital strategy moves on from transformation,Di
70、gital Finance Media,Jan.10,2024.67.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Patent Landscape Report: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ccessed Sept.18,2024.68.A survey of 200 US insurance executives conducted by the Deloitte Center of Financial Services(DCFS)in June 2024,for the purpose of an upcom
71、ing generative AI for insurers publication to be released in late 2024.69.Ibid.70.Ibid.71.Sue Cantrell et al.,2024 Global Human Capital Trends,Deloitte Insights,Feb.5,2024.72.Sue Cantrell et al.,When people thrive,business thrives:The case for human sustainability,Deloitte Insights,Feb.5,2024.73.Ibi
72、d.20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尾注74.Ibid.75.Cantrell et al.,2024 Global Human Capital Trends.76.Renea Burns,Tim Coy,and Niall Williams,Climate change impacts elevate US commercial real estate insurance costs,Deloitte Insights,May 29,2024.77.Kelly Cusick,David Sherwood,Michelle Canaan,and Namrata Sharma,Bridging
73、insurance gaps to prepare homeowners for emerging climate change risks,Deloitte Insights,May 2,2024.78.Ibid.79.Ibid.80.Discussion with Deloitt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s,June 2024.81.Hill,Is your driving being secretly scored?.View in Article82.Ibid.83.David Sherwood,Irena Gecas-McCarthy,and Jim Ec
74、kenrode,2024 insurance regulatory outlook,Deloitte,accessed Sept.16,2024.84.Products that are sold and consumed might go to landfills.Instead,insurers can educate businesses/clients to try to reclaim the product and use the remains as input in new production.This way,the product will not end up gett
75、ing wasted at the end of its product life cycle but be used for a new life cycle or alternate purpose.85.DPA,German insurer Allianz to allow use of used parts in auto repair,A News,May 10,2024.86.Green chemistry is an approach to chemistry that aims to prevent or reduce pollution and improve the yie
76、ld efficiency of chemical products.It is characterized by careful planning of chemical synthesis and molecular design to reduce adverse consequences.87.Mary Perez,Grants will help retrofit MS Coast homes against hurricanes,The Sun Herald,March 5,2024.88.Ibid.89.Kelly Cusick,Michelle Canaan,and Namra
77、ta Sharma,Climate change and home insurance:US insurers have been hit hard by severe weather-related claims,Deloitte Insights,May 29,2024.90.Sue Cantrell,Jen Fisher,Joanne Stephane,Jason Flynn,Amy Fields,and Yves Van Durme,When people thrive,business thrives:The case for human sustainability,Deloitt
78、e Insights,Feb.5,2024.91.Anshul Majumdar,The insurance cover you should have if you live in polluted metropolises like Delhi,CNBC-TV18,Nov.7,2023.92.Discussion with Deloitte Sustainability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s,June 2024.93.The idea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s to ensure access to financial produc
79、ts and services for all,including insurance,regardless of net worth.94.Discussion with Deloitte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s.95.Partnership for Carbon Accounting Financials,PCAF launches the global GHG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for insurance-associated emissions,Nov.16,2022.96.Discussion with
80、Deloitte sustainability subject matter specialists,June 2024.97.Estimates the global temperature increase that would occur if all entities in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emitted greenhouse gases at their current rates indefinitely,providing a way to gauge the alignment of an investment portfolio with gl
81、obal climate targets,such as those set by the Paris Agreement.98.Calculates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impact of the portfolio based on the current and projecte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the entities within the portfolio.99.MSCI,Implied temperature rise methodology,February 2024.100.Deloitte,Getti
82、ng ready for Pillar Two global tax rules,accessed Sept.16,2024.101.Government of Bermuda,Bermuda corporate income tax,accessed Sept.16,2024.21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聯系人聯系我們我們的專業洞察可助您充分利用和發揮變革的優勢。如您正在尋求行業切入點以應對挑戰,敬請與我們聯系。黃頌欣德勤中國保險業主管合伙人電話:+852 2852 6724電子郵件:.hk戴修名德勤中國保險業咨詢主管合伙人電話:+852 6123 1661電子郵件:.hk夏康耀德勤中國
83、金融服務業審計及鑒證主管合伙人(中國香港)電話:+852 2852 6706電子郵件:.hk俞娜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稅務與商務咨詢主管合伙人(中國大陸)電話:+86 10 8520 7567電子郵件:歐陽祖兒德勤中國精算主管合伙人電話:+852 2238 7084電子郵件:.hk胡裕雋德勤中國保險業數字化合伙人電話:+852 2109 5118電子郵件:.hk馬千魯德勤中國保險業審計及鑒證主管合伙人電話:+86 10 8512 5118電子郵件:劉明揚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稅務與商務咨詢主管合伙人(中國香港)電話:+852 2852 1082電子郵件:.hk222025年全球保險行業展望|致謝致謝本
84、報告由Niall Williams、Namrata Sharma和Dishank Jain共同研究和編制。特此感謝以下德勤專業人士,為本報告在編制過程中提供前沿洞察和專業建議:美國行業主管 Karl Hersch(管理咨詢)Rich Godfrey(咨詢)Joe DeSantis(審計)Doug Welch(壽險)Mark Yoest(團險)Chris Albert(稅務)Chris Puglia(稅務)Kelly Cusick(財險)David Sherwood(監管/ESG)全球行業主管 James Colao(全球保險行業主管合伙人)Claude Chassain(法國)Arthur C
85、alipo(亞太,澳大利亞)Teodoro Gomez Vecino(西班牙)Andy Masters(英國)黃頌欣(中國)Nils Dennstedt(德國)Debashish Banerjee(印度)Holger Froemer(日本)Marco Vet(德勤南北歐,荷蘭)Andrew Warren(非洲)Nuno Schaller Goncalves(葡萄牙)Sergio Biagini(巴西)Alexandre Paraskevopoulos(巴西)課題組專家 非壽險:Kelly Cusick,Gurpreet Johal 壽險:Kevin Sharps,Doug Welch,Pune
86、et Kakar,Nathan Bernardi 團險:Mark Yoest 人才:Nicole Holger,Jeff Goodwin,Anna Nowshad,Tina Whitney,Andy Liakopoulos,Nicole Scoble-Williams,Holger Jens,Roger Froemer 科技:Arun Prasad,Sandee Suhrada,Cindy MacFarlane,黃頌欣 可持續發展:Christina Brodzik,David Sherwood,Greg Lowe,Donna Szatkowski-Zych,Brandon Righi,Raj
87、at Bahl,Alana Burton,Francesco Nagari,Brandon Cobb 稅務:Chris Albert,Eli Katz,Matt Bernard本報告原名 2025 global insurance outlook:Evolving industry operating models to build the future of insurance,由德勤金融服務行業研究中心撰寫,德勤中國金融服務業研究中心引入并進行翻譯。23關于德勤德勤中國是一家立足本土、連接全球的綜合性專業服務機構,由德勤中國的合伙人共同擁有,始終服務于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前沿。我們的辦
88、公室遍布中國31個城市,現有超過2萬名專業人才,向客戶提供審計、稅務、咨詢等全球領先的一站式專業服務。我們誠信為本,堅守質量,勇于創新,以卓越的專業能力、豐富的行業洞察和智慧的技術解決方案,助力各行各業的客戶與合作伙伴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現世界一流的高質量發展目標。德勤品牌始于1845年,其中文名稱“德勤”于1978年起用,寓意“敬德修業,業精于勤”。德勤全球專業網絡的成員機構遍布150多個國家或地區,以“因我不同,成就不凡”為宗旨,為資本市場增強公眾信任,為客戶轉型升級賦能,為人才激活迎接未來的能力,為更繁榮的經濟、更公平的社會和可持續的世界開拓前行。Deloitte(“德勤”)泛指一家或多家德勤有限公司,以及其全球成員所網絡和它們的關聯機構(統稱為“德勤組織”)。德勤有限公司(又稱“德勤全球”)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均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法律實體,相互之間不因第三方而承擔任何責任或約束對方。德勤有限公司及其每一家成員所和它們的關聯機構僅對自身行為承擔責任,而對相互的行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德勤有限公司并不向客戶提供服務。請參閱 責任。2024。欲了解更多信息,請聯系德勤中國。Designed by CoRe Creative Services.RITM190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