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80頁).pdf

編號:137060 PDF  DOCX 80頁 16.68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80頁).pdf

1、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202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編著前言前言2022 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寄予厚望,2023 年 4 月在廣東視察時,強調要加強陸海統籌、山?;?,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廣東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系

2、列重要論述精神為根本指引,錨定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出臺了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意見,制定了海洋強省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明確海洋工作發展方向,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推進海洋事業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為全面反映廣東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組織編寫了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總結了 2022 年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以及重點工作情況,介紹了沿海地級以上城市及佛山市海洋經濟發展主要成效,提出了 2023 年廣東海洋經濟工作計劃。報告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省直有關部門,沿海地級以上城市及佛山市相關涉海主管部

3、門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編者2023 年 6 月I目目 錄錄第一章第一章 20222022 年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年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1 1第一節 海洋經濟總體運行情況.1第二節 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概況.14第二章第二章 20222022 年年廣東廣東海洋經濟重點工作海洋經濟重點工作情況情況.2525第一節 強化頂層設計.25第二節 推動海洋科技創新.25第三節 深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31第四節 推進海洋生態建設.34第五節 強化海洋防災減災.37第六節 提升海洋經濟管理決策水平.38第七節 成功舉辦 2022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39第三章第三章 20222022 年廣東地

4、市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年廣東地市海洋經濟發展情況.4242第一節 珠三角地區.42第二節 粵東地區.57第三節 粵西地區.63第四章第四章 20232023 年年廣東廣東海洋經濟工作計劃海洋經濟工作計劃.6969附附錄錄主要專業術語主要專業術語.74741第一章第一章 20222022 年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年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情況第一節第一節 海洋經濟總體運行海洋經濟總體運行情況情況一、海洋經濟總量一、海洋經濟總量全國領先全國領先海洋經濟總量連續海洋經濟總量連續 2828 年居全國首位。年居全國首位。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廣東堅持頂壓前行、積極主

5、動作為,推動政策靠前發力、工作提速加力,涉海重大項目持續發揮擴內需、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海洋經濟運行韌性彰顯,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據初步核算,2022 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為 18033.4 億元1,同比增長 5.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 14.0%,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 19.1%(圖 1-1)。圖圖 1-11-1 2018-20222018-2022 年年全省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海洋生產總值及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按照統計程序,本報告中涉及的海洋生產總值、海洋產業增加值數據均為自然資源部反饋數據,其增速為名義增速。2018-2021 年數據為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

6、0794-2021)新標準下的修訂數,2018 年數據為 15074.5 億元,2019 年數據為 16286.4 億元,2020 年數據為 15089 億元,2021 年數據為 17114.5 億元,2022 年數據為初步核算數。相關數據后續調整以自然資源部最終核實反饋為準。2二、海洋產業二、海洋產業結構結構持續優化持續優化產業升級加速推進產業升級加速推進。2022 年全省海洋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031.965.1,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同比下降 0.1 個百分點,海洋第二產業比重同比上升 2.6個百分點,海洋第三產業比重同比下降 2.5 個百分點(圖1-2)。實體經濟發展取得

7、新成效,海洋制造業1增加值為4419.6 億元,同比增長 6.3%,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作用持續增強。海洋新興產業2發展迅猛,產業增加值為 210.8億元,同比增長 18.5%,占海洋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3.3%(圖 1-3)。海洋產業增加值為 6486.3 億元(圖 1-4),同比增長 7.0%;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為 972 億元,同比增長4.0%;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增加值為 5186.6 億元,同比增長1.2%;海洋上游相關產業增加值為 2339.9 億元,同比增長7.2%;海洋下游相關產業增加值為 3048.6 億元,同比增長8.5%。2022 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構成見圖 1-5。1海

8、洋制造業:包括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涉海設備制造、涉海材料制造、涉海產品再加工。2海洋新興產業:包括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3圖圖 1-21-2 2018-20222018-2022 年年全省全省海洋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海洋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圖圖 1-31-3 2018-20222018-2022 年全省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全省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及及占海洋產業增加值比重占海洋產業增加值比重4圖圖 1-1-4 4 20222022 年全省海洋年全省海洋產業增加產業增加

9、值構成值構成1 1圖圖 1-1-5 5 20222022 年年全省全省海洋生產總值構成海洋生產總值構成2 2三、區域海洋經濟發展三、區域海洋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成效顯著珠三角核心區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蓄珠三角核心區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積蓄?,F代化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速推進,??松梨诨葜菀蚁┮黄陧椖窟M入裝置安裝階段,恒力石化(惠州)PTA3項目 220kV 恒力站竣工。海洋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穩步提高,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1圖 1-4 中其他海洋產業包括海洋鹽業和海洋礦業。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2圖 1-5 中部分數據因四

10、舍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3PTA 為工業用精對苯二甲酸。5程研究中心掛牌運作,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正式落戶。對外開放全面持續深化,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臺開發建設加快推進,粵港澳合作更加緊密,大鵬灣水域深港進出船舶實現“一次引航”,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項目海底隧道順利貫通,國際數據傳輸樞紐大灣區南沙節點建成投產,成功舉辦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等國際會議。綜合立體交通體系逐漸成形,廣州、深圳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鞏固提升,南沙港區四期投入運營,深江高鐵、獅子洋通道開工建設。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海洋產業鏈韌性持續提升海洋產業鏈韌性持續提升。緊抓大項目、大平臺建設,

11、綠色石化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海洋新能源產業呈現跨越式發展態勢,成為拉動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引擎。臨海石化產業加速向高端化、綠色化、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茂名、湛江、揭陽等地產業集聚效應凸顯,形成以油品加工和精細化工為主要產品、產業突出、技術先進、功能設施完善、具有低碳循環經濟特色的石化基地。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進一步走向規?;?,上下游產業鏈集聚發展,逐步形成全產業鏈生態體系,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A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提質升級,推動粵東、粵西地區協同發展。四四、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取得新突破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海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2022 年全省在海洋漁業、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氣及

12、礦產、海洋藥物等領域專利公開數6為 19375 項1(圖 1-6)。實施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六大產業專項和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海洋高端裝備制造及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專項,形成了一批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國產化技術和裝備。2022 年,省內海洋領域獲評 2022 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4 項,二等獎 8項;獲評 2022 年度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5 項;獲評 2021 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 2 項、科技進步獎 7 項(表 1-1)。圖圖 1-1-6 6 20222022 年全省主要海洋領域專利公開數年全省主要海洋領域專利公開數表表 1-1-1 1 獲評

13、海洋相關獎項明細表獲評海洋相關獎項明細表獎項獎項名稱名稱等級等級/類別類別數量數量2022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海洋經濟貝類?;盍魍ㄅc高值化加工關鍵技術及應用、高性能無人艇淺水地形測量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環境安全監測關鍵技一等獎41數據來源于廣東省知識產權公共信息綜合服務平臺。7獎項獎項名稱名稱等級等級/類別類別數量數量術及應用、海工混凝土結構鋼筋靶向長效阻銹關鍵技術海洋3 不飽和脂肪酸預防和改善抑郁和癡呆癥的作用機制及產品研發、斑節對蝦“南海 2 號”新品種培育及推廣應用、廣東典型海洋生態系統變化過程及應對策略研究、1400TEU 雙燃料集裝箱船設計與建造、新型綠色節能

14、 Mini Cape散貨船設計與建造、極地 2150TEU 集裝箱船設計與建造、一萬一千米載人潛水器水面支持保障系統改造工程、金錢魚繁殖生物學及高效養殖技術研究與應用二等獎82022年度中國航海學會科技進步獎極地 2150TEU 集裝箱船設計與建造,超大尺度橋梁拱肋整體裝船、浮運與配合安裝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海事通航管理信息服務平臺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城市河涌底泥污染原位治理及水環境提升關鍵技術研究,多尺度水上目標視覺感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二等獎5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動態表面海洋防污材料及配套防護技術、濱海重大基礎設施可持續運維關鍵技術與應用技術發明獎2海洋低溫新型酶制劑在洗滌劑中的研

15、究與應用、南海海洋環境實時分析與預報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高效可靠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及其關鍵設備、濱江沿海大跨斜拉橋風振控制和腐蝕防護關鍵技術與應用、南海大型海藻多糖規?;崛『妥越M裝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深遠海網箱養殖工程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復雜海況 500kV 海纜帶電智能檢測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科技進步獎78關鍵技術及應用關鍵技術及應用取得取得新新進展進展。自主培育的凡納濱對蝦“海茂 1 號”“海興農 3 號”水產新品種打破國外種源壟斷,達國際先進水平。高體人工育苗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長期以來高體養殖依賴野生苗的問題。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母船“珠海

16、云”號下水(圖 1-7)。全球最大的抗臺風半直驅海上機組MySE12MW 機組正式下線,可用于全國 98%的海域。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惶枴闭酵懂a,填補了國內超大型深水導管架設計建造的多項技術空白。自主研發的國產地波雷達在國際上首次突破了異型雷達組網關鍵技術,實現了海洋監測組網技術自主可控。圖圖 1-1-7 7 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母船母船“珠海云珠海云”號號(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供圖)供圖)9五五、海洋產業海洋產業與與數字數字經濟經濟

17、加速加速融合融合數字技術賦能海洋產業升級數字技術賦能海洋產業升級。5G 網絡應用向海延伸,服務漁船安全生產及海上牧場、海產養殖、交通運輸、海上風電產業等應用場景創新。開發了由 5G、云計算、物聯網和“GPS+北斗定位”組成的數字漁船系統,有效提升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投入使用智能池塘養殖系統,對水產養殖全過程進行數據采集和存儲,并實施在線監測與智能控制,實現漁業領域全產業鏈數字化管控。全球首個江海鐵多式聯運全自動化碼頭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進入設備調試期。印發廣東省“十四五”智慧港口建設指導意見。深圳媽灣智慧港全面應用遠程 5G 智能檢疫設備實施登臨檢疫,提高國際遠洋船舶流通效率和港口

18、運作效率(圖1-8)。深圳鹽田港實現華南首個前裝 5G 設備的遠控輪胎吊常態化商用,在“5G+智慧港口”創新應用取得新成果。完成對汕頭中澎二海上風電場、大唐南澳勒門海上風電場、外羅風電場等區域的 5G 連片覆蓋。10圖圖 1-1-8 8 深圳媽灣智慧港深圳媽灣智慧港(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管理局供圖供圖)六六、對、對全省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持續增強(一)(一)促進地區經濟提質發展促進地區經濟提質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經濟“引擎引擎”作用持續發作用持續發揮揮。2022 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1.84 個百

19、分點,海洋經濟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20.9%,拉動地區經濟增長0.74 個百分點,服務穩住經濟大盤取得積極成效?!盀?帶”聯動優勢逐漸顯現,2022 年沿海經濟帶創造了約占全省92.2%的經濟總量,較 2021 年提升了 0.44 個百分點。海洋經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涉海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持續完善,截至 2022 年底,全省滬深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上市企業達 140 余家,全年全省新增海洋領域專精特新企業超 200 家111。全省涉?!八纳稀逼髽I 6420 家2。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累計落戶外資企業超 2.7 萬家,2022 年實際利用外資 70.18 億美元。筑牢地區經

20、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筑牢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堅實基礎。高效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用海,2022 年全省共審批用海 203 宗,批準用海面積 10939.99 公頃,同比增長 22.9%,其中巴斯夫(廣東)一體化、惠州 LNG3接收站等 10 宗重大項目用海獲得國務院批準,面積 1372.13 公頃。強化重點項目用砂保障,完成汕尾、揭陽 4 宗海砂項目掛牌出讓,海砂儲量共計 1.39 億立方米。海水產品供應維護糧食安全大局,全年產量達 459 萬噸,同比增長 0.9%,藍色糧倉建設穩步推進,截至 2022 年底,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15 個,為保障糧食安全做出積極貢獻。陽江海陵

21、島成功試種海水稻,預計產量可達 5224 千克/公頃,助力海島土地提高利用率及增加糧食產量。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海洋天然氣產量為 124.4億立方米;海洋原油產量為 1884.6 萬噸,同比增長 8.0%;全省風力發電量為 273.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111.8%;核能發電量為 1148.6 億千瓦時,居全國首位。(二)助力(二)助力全省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12022 年全省新增海洋領域專精特新企業不包括深圳市的企業。2“四上”企業是現階段我國統計工作實踐中對達到一定規模、資質或限額的法人單位的一種習慣稱謂。包括規模以上工業、有資質的建筑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

22、業、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有開發經營活動的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規模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3LNG 為液化天然氣。12完善內聯外接的立體交通體系完善內聯外接的立體交通體系。2022 年,廣東加快沿海港口疏港鐵路建設,積極發展鐵水聯運和江海聯運,港口集疏運能力不斷增強。廣湛高鐵、廣汕汕高鐵、粵東城際鐵路、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廣州南沙、深圳鹽田港區建設穩步推進。2022 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為 17551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為 6490 萬標準箱,穩居全國首位。全省港口累計開通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 496 條。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 67.8 萬標準箱,其中廣州港、深圳港集裝箱海鐵聯運量為

23、 59.7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14.5%。共開行中歐、中亞、東南亞等方向國際貨運班列 965 列,同比增加 123.9%。深化合作共贏的藍色伙伴關系深化合作共贏的藍色伙伴關系。廣東提出加快優化對外開放布局,打好外貿、外資、外經、外包、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2022 年,廣東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約 2.25 萬億元,同比增長 10.3%,位居全國前列。廣東與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家進出口總額為2.4 萬億元,同比增長 3.8%,占同期全省外貿總額的 29.2%。全省已締結國際友好港口 89 對,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港口結對 50 對。2022 年中國(

24、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額 5351 億元,同比增長 27.8%。(三)筑牢藍色生態安全屏障(三)筑牢藍色生態安全屏障高位統籌海洋生態保護高位統籌海洋生態保護。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審議通過,形成了下一階段廣東13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行動方案。印發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鞏固提升濕地碳匯能力、大力發掘海洋碳匯潛力等重點任務??茖W開展紅樹林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截至 2022 年底,14 個沿海城市已建有國際重要濕地 4 處、國家重要濕地 2 處、廣東省重要濕地 7 處,建設國家濕地公園13 處(圖 1-9)。2022 年全省地表水水質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國考斷面水質優

25、良率達 92.6%,并全面消除劣類斷面,超額完成國家年度考核目標。圖圖 1-1-9 9 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廣東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陽江市自然資源局陽江市自然資源局供圖供圖)高效推進碳達峰高效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碳中和。2022 年,全省風力發電量為273.8 億千瓦時,相當于替代煤炭消費約 833 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2214 萬噸?;浉郯拇鬄硡^單體連片規模最大的廣東臺山海宴鎮 500 兆瓦漁業光伏發電項目投產,142022 年提供約 4.0 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圖 1-10)。揭陽前詹海上神泉風電場啟動打造國內首個深遠海的千億元級綠色碳匯產業基地,計劃三年內達

26、到中高端貝藻浮筏養殖面積100 公頃以上,底播養殖 1000 公頃以上,創建集“海上風電、海洋牧場、海洋碳匯、海洋生態保護修復”于一體的“四海融合”發展模式。2020-2022 年,全省共計新營造紅樹林面積 1219 公頃,為實現“雙碳”目標發揮積極作用。圖圖 1-1-1010 廣東臺山海宴鎮廣東臺山海宴鎮 500500 兆瓦漁業光伏發電項目兆瓦漁業光伏發電項目(廣東江門恒光新能源有限公司廣東江門恒光新能源有限公司供圖)供圖)第二節第二節 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概況主要海洋產業發展概況一一、保障能源保障能源、食品和水資源安全的海洋產業食品和水資源安全的海洋產業穩步發展穩步發展海洋海洋電力電力業。業。

27、2022 年,全省海洋電力業增加值為 64.9億元,同比增長 44.2%。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 140 萬千瓦,累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約 791 萬千瓦(圖 1-11),占全國海15上風電裝機容量的 26%,居全國第二;新增完成投資約 236億元,累計完成投資約 1610 億元;項目年發電量約 15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302.6%。圖圖 1-111-11 20192019-20222022 年年全省全省累計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累計建成投產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容量海洋油氣業海洋油氣業。2022 年,全省海洋油氣業增加值為 1110.6億元,同比增長 69.1%。海洋原油、天然氣產量分別為 1884

28、.6萬噸和124.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0%和下降6.1%(圖1-12、圖 1-13)。南海東部油田年產油氣首次突破 2000 萬噸油當量,較 2021 年增產超過 220 萬噸油當量,其中,深水油氣產量超過 920 萬噸油當量,占總產量的 46%。海上油田不斷向智能化、無人化、綠色化發展,由亞洲最大的海上石油生產平臺恩平 15-1、珠江口盆地首個新建無人平臺恩平 10-2、國內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裝置等構成的恩平 15-1 油田群正式投產。國內首個自營深水油田群流花 16-2 油田群LPG(液化石油氣)原油日產量突破 500 立方米,居南海油田群首位。16圖圖 1-11-12 2 2012

29、019 9-2022-2022 年年全省海洋原油產量全省海洋原油產量圖圖 1-11-13 3 2012019 9-2022-2022 年年全省海洋天然氣產量全省海洋天然氣產量海洋化工業海洋化工業。2022 年,全省海洋化工業增加值為 706.9億元,同比增長 5.3%。重量級大項目助力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集群加速崛起,國內重化工領域首個外商獨資項目、總投資 100 億歐元的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全面建設,首套裝置投產;恒力石化(惠州)PTA項目 220kV恒力站投運,??松梨诨葜菀蚁┮黄陧椖可a裝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茂名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建成試車。海洋漁業海洋漁業。2022 年,全

30、省海洋漁業增加值為 538.1 億元,17同比增長 0.9%。全省海水產品產量為 458.4 萬噸,同比增長0.7%,其中,海水養殖產量為 339.67 萬噸,同比增長 1.0%;海洋捕撈產量為 112.42 萬噸,遠洋捕撈產量為 6.3 萬噸(圖1-14)。海水魚苗量為 73.92 億尾,海洋水產品加工總量為152 萬噸。養護型國家級海洋牧場數量居全國首位,國內首個珊瑚主題國家級海洋牧場開建。國內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珊瑚種質資源庫開建?;浉郯拇鬄硡^首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試點廣州市番禺區漁港經濟區揭牌。圖圖 1-11-14 4 2018-20222018-2022 年年全省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產量全

31、省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產量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2022 年,全省海洋水產品加工業增加值為 63 億元,同比增長 0.8%。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和第二十屆南海(陽江)開漁節。湛江成立全國首個預制食品研究院,獲評“中國水產預制菜之都”。海水海水淡化與綜合淡化與綜合利用業利用業。2022 年,全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增加值為 87.4 億元,同比下降 4.6%。萬噸18海洋礦業海洋礦業。2022 年,全省海洋礦業增加值為 4.9 億元,同比增長 4.3%。汕尾市紅海灣施公寮海域成功出讓三處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和采礦權,可采海砂資源量 8296.44 萬立方米。揭陽市惠來縣靖海灣東南側

32、海域成功出讓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和采礦權,可采原礦資源量 3009.65 萬立方米。海洋鹽業。海洋鹽業。2022 年,全省海洋鹽業增加值為 0.1 億元,同比下降 66.7%。省鹽業集團下屬鹽場(包括徐聞鹽場和雷州鹽場)全年海鹽生產面積為 5.2 平方千米(圖 1-15),同比減少 45.4%;海鹽產量為 1.2 萬噸,同比減少 73.6%;海洋鹽業產值為 2061.5 萬元。圖圖 1-11-15 5 湛江徐聞鹽場湛江徐聞鹽場海鹽生產海鹽生產(廣東省鹽業集團廣東省鹽業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供圖)供圖)19二、海洋優勢產業二、海洋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提質增效海洋船舶工業。海洋船舶工業。2022 年,全省

33、海洋船舶工業增加值為55.3 億元,同比增長 10.6%。全省造船完工量為 249.9 萬載重噸(圖 1-16),同比增長 7.7%,增幅高于全國水平 12.3個百分點;新承接船舶訂單量為 217.6 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4.5%;手持船舶訂單量為 769.9 萬載重噸,同比下降 6.0%;民用鋼質船舶產量為 82.6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15.1%。全球首艘蘇伊士型LNG雙燃料動力油船“GREENWAY”號、國內首艘甲醇雙燃料 5 萬噸級化學品/成品油船等重點產品交付。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鉆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鉆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圖圖 1-161-16 2012019 9-2

34、022-2022 年年全省造船完工量全省造船完工量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2022 年,全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為 77.9 億元,同比增長 4.3%。全球首艘具有遠程遙控和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母船“珠海云”號下水。全球最深吸力筒式海上風電項目 34 套導管架全部交付。20全國首艘 2000 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交付投運。半潛式深遠海智能養殖旅游平臺“普盛海洋牧場 1號”完成交付,大型深遠海養殖平臺“灣區橫洲號”投入使用。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2022 年,全省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1045 億元,同比增長 0.9%。截至 2022 年底,全省共擁有

35、生產用泊位 2039 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 368 個。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 17.55 億噸,同比下降 3.4%,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為 6.33 億噸,同比下降 4.3%;集裝箱吞吐量為 649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1.0%(圖 1-17)。圖圖 1-171-17 2019-20222019-2022 年廣東沿海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年廣東沿海港口貨物、集裝箱吞吐量海洋旅游業海洋旅游業。2022 年,全省海洋旅游業增加值為 2599.4億元,同比下降 4.2%。全省 14 個沿海城市旅游接待人次數3.43 億人次,同比下降 6.5%。全省現有濱海(海島)類A級旅游景區 35 家。全國首

36、個以“公益旅游”模式開發的無居民海島三角島一期部分項目試運營,定位為國際音樂21休閑島,配套接待酒店、研學設施、音樂文化社群等。廣州、江門、陽江、汕頭、湛江、潮州、惠州、茂名、佛山 9 個地市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珠海、江門等地與澳門的旅游業界簽訂旅游業務合作框架協議,結成旅游推廣戰略合作伙伴。成功舉辦 2022 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工程建筑業。2022 年,全省海洋工程建筑業增加值為 65 億元,同比增長 1.6%。全省在建、新建的跨海橋梁、港口航道、海灣隧道、濱海公路等重點海洋工程建筑項目建設加快(圖 1-18)。獅子洋通道、廣州港南

37、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工程、深圳港西部港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鹽田港東作業區碼頭一期工程和茂名港博賀新港區 30 萬噸級原油碼頭工程加速推進。珠海港高欄港區國能散貨碼頭工程,揭陽港惠來沿海港區南海作業區 2 號港池通用碼頭、LPG碼頭和液體散貨碼頭等項目開工。22圖圖 1-181-18 汕頭市海灣隧道建成通車汕頭市海灣隧道建成通車(柯良斌供圖)(柯良斌供圖)三、海洋新興和前沿產業三、海洋新興和前沿產業快速增長快速增長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海洋電子信息產業。深海探測技術裝備自主研發取得新突破,近海底面移動探測系統“海蜇號”海試成功,標志著我國海底原位保真取樣技術邁向國際一流(圖 1-19)?!翱仗旌摰亍绷?/p>

38、體綜合探測技術裝備體系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了由“海馬號”深潛器、海底大孔深保壓鉆機、海底長期觀測裝備和多套近海底測量系統構建的深海立體高精度探測技術體系。建成國內首座環保、水利共建浮臺式水質自動監測站。國內首個海上應用 5G通信專網建設項目萬山海上測試場 5G通信專網建設項目啟動。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啟動建設。深圳海洋電子信息創新研究院23掛牌成立,助力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海洋科技深度融合。圖圖 1-11-19 9“海蜇號海蜇號”近海底近海底面面移動探測系統移動探測系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供圖)海洋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業。2022 年,全省海

39、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增加值為 67.8 億元,同比增長 16.9%。重點領域科研成果顯著,發表全球首個南方藍鰭金槍魚基因組圖譜,為金槍魚的遺傳研究、種質資源保護等奠定了堅實的大數據基礎;在海馬降血壓肽多組學研究、海洋微生物氧雜蒽酮生物合成研究、深海鏈霉菌來源的高效底盤細胞構建等方面取得新進展。2022 深??萍紕撔掳l展論壇系列活動海洋生物醫藥創新合作和發展論壇成功舉辦。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戶,成為深海資源領域首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氣24水合物領域生產儲運關鍵技術實現突破。自主研制的天然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為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天然

40、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低場核磁表征泥質粉砂型水合物孔隙演化研究、安全高效開采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取得新進展。海洋公共服務產業海洋公共服務產業。2022 年,海洋領域 IPO(首次公開募股)保持穩步發展態勢,8 家海洋領域 IPO 企業完成上市,占全省 IPO 企業的 12.3%,融資規模達 79.55 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港航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22 年新開工港航基金項目 15 個,總投資 383 億元,簽約金額 26.9億元。截至 2022 年底,全國首個線上航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已進駐 3 家保險機構,完成線上交易保單 3305 單,累計實現保費約 1.2 億元,風險保障金

41、額約 347.1 億元。2022 年,廣州航運交易所船舶交易 736 艘,交易額達 23.88 億元。廣東首筆海洋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落地。25第二章第二章 20222022 年年廣東廣東海洋經濟重點工作海洋經濟重點工作情況情況第一節第一節 強化頂層設計強化頂層設計一、高起點一、高起點謀劃謀劃新時期海洋強省建設新時期海洋強省建設廣東省委、省政府出臺了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意見等政策文件,部署新時期全面建設海洋強省工作。形成海洋強省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印發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分工方案。加強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和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謀劃,啟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

42、區建設方案 廣東省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方案編制工作,探索廣東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與實現路徑。二、二、高標準推進高標準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橫琴、前海、南沙三個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平臺為牽引,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深港海洋總部經濟產業生態園、明珠科學園、橫琴科學城等重點涉海產業園區建設,促進海洋工程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高端服務、海洋生物等海洋新興產業集聚,打造發展新平臺。扎實推進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落地落實,打造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強化國際航運樞紐功能,支持粵港澳三地在南沙攜手共建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第二節第二節 推動海洋科技創新

43、推動海洋科技創新一、加速推進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加速推進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26加快構建全省“實驗室+科普基地+協同創新中心+企業聯盟”四位一體的自然資源科技協同創新體系。截至 2022年底,省級以上涉??萍紕撔缕脚_1包括省實驗室 1 個(含廣州、珠海、湛江 3 家實體)、省重點實驗室 11 個(含省企業重點實驗室 2 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1 個、省海洋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1 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等9 個涉海單位入選 2021-2025 年全國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耐鹽堿水稻

44、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揭牌成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運行。二、推動部省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二、推動部省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自然資源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自然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協議,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以下簡稱試驗場)正式落戶(圖 2-1)。試驗場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產業發展需求,服務海洋強國和廣東海洋強省建設。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珠海市人民政府成立籌建試驗場工作專班,編制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總體建設方案,大力推進試驗場籌建工作。1海洋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尚未完成重組,暫無相關數據。27圖圖2-12-1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

45、部 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協議簽署儀式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協議簽署儀式(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供圖)供圖)三、加快建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三、加快建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2022 年牽頭獲批的國家級科研項目 9 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2項。突破深海海水多序列保真取樣關鍵技術,成功試驗國際首套“升”級多序列保真采水-多級過濾-長周期培養一體化裝置(圖 2-2);率先多維度揭示海洋動物多樣性分布格局,為制訂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提供支撐。聯合組建規模 10 億元的“廣東海洋

46、科技創新發展基金”,助力研究成果轉移轉化。啟動建設廣東省海洋生態環境遙感中心,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監控體系。2022 年獲得授權專利 114 項,出版專著 3 部,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 2項。28圖圖 2-22-2 多序列保真采水多序列保真采水-多級過濾多級過濾-長周期培養一體化裝置現場作業場景長周期培養一體化裝置現場作業場景(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供圖供圖)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2022 年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 12 項,獲批建設“伶仃洋海洋牧場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新一代超高分辨率地球系統模式、海陸氣相互

47、作用機理與極端災害預警預測、面向南海安全的海洋智能立體觀測體系與裝備(圖 2-3)、凡納濱對蝦健康養殖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示范、島礁工程智能化建造運維技術及裝備、基于海洋生態系統的粵港澳大灣區決策支撐 6 個方面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珠海云”號獲“開闊水域自主航行船舶”入級證書。成功完成國內首次載人深潛實海掛片試驗。2022 年獲得授權專利 27 項、軟件著作權 2 項,出版專著 9部,獲得省級及以上科技獎勵 4 項。29圖圖 2-32-3面向南海安全的海洋智能立體觀測體系與裝備面向南海安全的海洋智能立體觀測體系與裝備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

48、驗室(珠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供圖供圖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建成國內首套 50 千瓦級海洋溫差能發電系統及實驗測試平臺,突破了深遠海適養魚類高體人工繁殖技術。揭牌成立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完成漂浮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湛江灣一號”(圖2-4)和全潛高抗臺式養殖平臺“海塔一號”設計方案,其中,“湛江灣一號”已布局選址、建造、運營等工作。完成12 萬立方米水體南海大型游弋式養殖平臺技術方案,獲得中國船級社原理性認證。2022 年申請專利 47 項,獲得授權專利 18 項。30圖圖 2-42-4 漂浮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漂浮動力定位養殖平臺“湛江灣一號湛江灣一號”效果圖效果

49、圖(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湛江)供圖)供圖)四、支持海洋六大產業創新發展四、支持海洋六大產業創新發展2022 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海洋經濟發展)資金為 2.95 億元,資金用于支持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等產業的 36 個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2022 年已驗收項目申請專利 161 項,獲得軟件著作權授權 33 項(表 2-1)。表表 2-12-1 20222022 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海洋經濟發展)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海洋經濟發展)項目項目情況情況產業類別產業類別項目

50、項目(個)(個)已驗收的項目申請專利已驗收的項目申請專利(項)(項)軟件著作權授權軟件著作權授權(項)(項)海洋電子信息6261海上風電63512海洋工程裝備6240海洋生物8380天然氣水合物4256海洋公共服務61314合計合計3636161161333331第三節第三節 深化深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一、完善海洋管理法規制度體系一、完善海洋管理法規制度體系深化海洋領域改革創新,研究制定推進海域立體分層設權的政策文件,組織深圳、珠海、江門開展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試點;探索推動養殖用海海域使用權市場化配置,組織汕頭、江門、湛江開展養殖用海市場化出讓試點。加強海岸帶、海域海島保護利

51、用,開展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修編工作,加快推進廣東省海島保護條例立法。探索制訂海岸建筑退縮線管理辦法。不斷完善海岸線占補政策體系,印發生態恢復岸線驗收辦法,研究起草海岸線占補指標交易辦法;探索完善海岸線生態價值實現路徑,印發海岸線占補試點工作方案,選取廣州、汕尾等 5 市開展海岸線占補分類試點。二、加強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二、加強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全力做好重大項目用海服務支撐,2022 年全省共審批用海 203 宗,批準用海面積 10939.99 公頃,同比增長 22.9%。探索開展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市場化出讓試點,完成珠海市牛頭島部分無居民海島使用權掛牌出讓,出讓面積(自然形態表面積)

52、約 56.3 萬平方米,成交價格 4.5 億元。完成 4 宗海砂項目掛牌出讓,海砂儲量共計 1.39 億立方米,出讓收益合計 72.7 億元。全省養殖用海調查工作全面完成,累計核查圍海養殖圖斑 19078 個,開放式養殖圖斑 4101 個。32推動和美海島創建工作(圖 2-5),加強無居民海島監視監測能力建設,在全省開展領?;c所在海島巡查工作及無居民海島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加快推進“三島一基地”示范項目建設,其中龜齡島生態修復試點已全面完成并驗收,三角島“公益+旅游”開發利用試點取得顯著成效,放雞島“法前用島”歷史遺留問題處置試點取得初步進展,石碑山角領?;c海權教育基地基本完成建設。圖圖

53、 2-2-5 5 珠海珠海桂山桂山島島推動推動和美海島和美海島建設建設(珠海市珠海市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局局供圖)供圖)三、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三、推進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開展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提速行動,2022 年向自然資源部新增報送 30 個“未批已填”區域圍填海歷史遺留問33題處置方案備案材料,同比增長 750%,其中 19 個區域獲批備案,同比增長 375%;印發廣東省已批準但尚未完成圍填海項目處置方案,有序推進已批準但尚未完成圍填海項目處置工作;按照“全覆蓋,無死角”的原則,初步完成“兩線之間”(新修測海岸線與原有海岸線)圖斑劃定工作。四、強化海洋執法監管四、強化海洋執法監管

54、2022 年,核查海域海島使用疑點疑區圖斑 155 個、用海疑點疑區 268 宗,查處違法用海案件 53 宗;加強海上執法巡查,保障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深中通道、黃茅??绾Mǖ赖戎卮箜椖宽樌ㄔO;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等四部門聯合開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行動,檢查海洋工程 1805 個次、船舶 25131 艘次、入海排污口 803 個次;組織開展“碧?!毙袆?,查處違法開采海砂、非法傾廢等破壞海洋環境案件 52宗。加強海域執法監管,配合開展打擊行動,嚴防非法洗砂洗泥向海域轉移。全年查獲涉漁違法案件 5335 宗,有效維護海上漁船生產秩序;全省查處違法休漁制度案件 2210 宗,查獲涉走私案件 169

55、 宗、凍品 11570 噸;查獲非法改裝漁船 257 艘、非法載客 270 人;查扣涉漁“三無”船舶 3110 艘,銷毀 2150艘;查獲涉嫌違規漁船 74 艘,召回跨海區生產漁船 212 艘;開展粵閩、粵桂瓊、粵港澳聯合巡航執法行動,查獲跨界涉嫌違規漁船 72 艘。34第四節第四節推進海洋生態建設推進海洋生態建設一、穩步夯實海洋生態一、穩步夯實海洋生態保護基底保護基底截至 2022 年底,全省各級涉海自然保護區共計 87 個,保護面積達 4950 公頃,其中已批準建立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 7 個;建成國家級海洋公園 6 個,數量和面積均居全國首位。2022 年,省級財政下達 2.7 億元專

56、項資金支持紅樹林保護修復、重點海灣整治、海岸線生態修復、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湛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獲得中央補助資金 2.5 億元。積極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汕頭南澳以及中山翠亨、神灣等第一批“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探索打造“雙碳”樣板,推動海洋生態價值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海洋新能源產業發展。二、大力二、大力推進紅樹林保護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修復貫徹落實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積極開展紅樹林營造和修復工作,投入省級資金 1.4億元用于湛江、江門、廣州、茂名等沿海城市的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印發廣東省紅樹林生態修復技術指南廣東省紅樹林保護修復完成情況省級核查工作指引

57、(試行),推動紅樹林生態修復任務落地。創新性地提出創建萬畝1級紅樹林示范區,并安排資金支持湛江雷州、江門臺山率先開展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創建工作。自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1畝為非法定計量單位,1 畝=0.067 公頃。35動計劃(2020-2025 年)實施以來,截至 2022 年底,全省新營造紅樹林 1219 公頃,修復紅樹林 321.6 公頃,其中惠州超額完成紅樹林營造任務,成為省內首個獲得省級紅樹林造林獎勵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的地市,惠州、東莞紅樹林修復任務完成率均超 50%。開展紅樹林藍碳增匯量調查監測與試點評估工作,探索形成適用于全省紅樹林碳匯能力調查監測、評估與核算的方法體系以及紅樹林

58、碳匯項目開發指引。湛江加快建設海洋碳中和試點城市,打造“紅樹林之城”,出臺實施全國首份金融支持紅樹林生態保護文件關于金融支持湛江建設“紅樹林之城”的指導意見。陽江建成首個“國字號”河流型紅樹林濕地公園陽東壽長河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三、全力打造濱海綠美景觀帶三、全力打造濱海綠美景觀帶重點推動生態化海堤、濱海濕地、魅力沙灘、美麗海灣、活力人居海岸線建設工程。截至 2022 年底,全省已建成海堤 4409 千米,海堤達標率為 62%;2022 年完成海堤建設 235千米,其中,完成達標加固長度 219 千米,新建海堤 15.8千米,共投入建設資金 38.4 億元。截至 2022 年底,省內 14個沿

59、海城市已建有國際重要濕地 4 處、國家重要濕地 2 處、廣東省重要濕地 7 處,建設國家濕地公園 13 處。2021-2022年,省級財政投入資金 3 億元支持沿海城市開展 8 個美麗海灣建設項目。2022 年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全國首批 8 個美麗海36灣優秀案例中,汕頭青澳灣、深圳大鵬灣分別榮獲 2021 年優秀案例和提名案例。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范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汕頭、東莞的兩個省級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范區完成驗收。2022 年,全省整治修復海岸線累計長度為 5.7 千米(含島岸線)。四、著力推進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四、著力推進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全面啟動海水養殖污染治理,印發實施加強海水

60、養殖生態環境監管實施方案,開展全省陸基海水養殖污染情況摸查和現場調研,探索推廣“三池兩壩”等海水養殖尾水治理技術。深化船舶水污染物治理,2022 年,全省沿海碼頭船舶生活垃圾接收量為 5368 噸,生活污水接收量為 3.8 萬立方米,含油污水接收量為 39.8 萬立方米;共開展港口船舶水污染物專項整治行動 56 次。深化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全省 149 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 92.6%,全面消除劣類斷面,超額完成國家年度考核目標,水環境質量實現連續兩年達“優”;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為 89.7%,連續三年保持在 90%左右,為“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五、五、全面推進珠江口鄰近海域綜

61、合治理工作全面推進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工作印發實施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實施方案,堅持河海聯動,積極推進珠江口海域魅力海灣建設。實施“一河一策”、掛圖作戰、專班督導、會商研判,扎實推進珠江全流域系統治污工作,有效降低河流入海污染負荷。2022 年37珠江口 12 個國控河流入海斷面中,有 11 個斷面水質為優良,茅洲河、前山河沿海城市區域內國控河流入海斷面總氮比2020 年分別下降 17%和 10%。第五節第五節 強化海洋防災減災強化海洋防災減災一、全力做好海洋災害防御工作一、全力做好海洋災害防御工作2022 年,全省共發布海浪警報 80 期、風暴潮警報 25 期、海洋生態監測預警專報

62、3 期、赤潮監測預警專報 21 期,成功應對 5 次風暴潮災害和 10 次災害性海浪的影響。全省海域范圍內未發生重大海洋災害。全年累計響應 1272 小時,累計投入搶險救援人員 74.4 萬人,歷史上第一次啟動防汛級應急響應,成功防御歷史性“龍舟水”和北江流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建立粵閩桂瓊四省區海上漁船防臺風協同機制,進一步提升海上漁船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嚴格落實漁業防臺“3 個 100%”要求,成功組織防御臺風 9 個,組織漁船回港避風87559艘次、漁排養殖人員上岸避風62526人次。開展 2022 年度廣東省地質與海洋災害綜合防御演練,檢驗并提升了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地質

63、與海洋災害防御指揮能力。二、不斷提升海洋預警監測能力二、不斷提升海洋預警監測能力印發廣東省海洋觀測網“十四五”規劃關于建立健全全省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的通知廣東省赤潮災害應急預案,推進建設符合廣東省情的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和38防災減災體系。順利完成廣東省第一次海洋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主體任務,建立全省海洋災害風險數據庫,形成全省海洋災害防治區劃和防治建議。創建南海動態感知預警平臺,通過融合高分遙感、岸基雷達、海底觀測影像、海底淺層調查監測等多源數據,實現對海南島周邊及南海油氣勘探開發、島礁建設、漁業等活動的動態監控。首次將“無人船+被動聲學監測”技術應用到中華白海豚種群調查中,有效提高了監測效率。國

64、內首批具備全天候海上浮標作業能力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 31”號完成首航任務。三、開展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三、開展海洋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發布2021 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不斷增強公眾的海洋防災減災意識。創新性舉辦“防災減災日”“防災減災進校園”等活動,開展漁業安全普法、安全咨詢和應急演練等活動,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其突發事件應對處置水平和自救互救技能。珠海市開展 2022 年防商漁船碰撞應急救援演練,充分檢驗多部門協同開展商漁船碰撞應急救援的能力,以及應用無人機、水面救生機器人等高科技裝備開展海上應急搜救的能力。陽江市開展安全宣傳暨應急普法上漁船活動,向漁民派發安全知識手

65、冊,普及宣傳商漁船碰撞典型案例、漁業安全法律法規等安全知識。第六節第六節 提升海洋經濟管理決策水平提升海洋經濟管理決策水平一、建成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常態化工作機制一、建成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常態化工作機制39健全海洋經濟調查指標體系,印發廣東省海洋經濟統計調查制度。首次將佛山市納入省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范圍。持續更新完善全省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名錄庫,開展海洋經濟運行常態化監測,高位推進海洋經濟數據治理。深入實施重點涉海企業聯系制度。初步建立政銀企合作機制,促成企業藍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二二、有序開展有序開展海洋生產總值核算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完善海洋經濟核算體系,推動沿海

66、城市市級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工作常規化,探索開展部分區(縣)級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完成 2019-2021 年全省 14 個沿海城市及 7 個非沿海地市的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工作。深圳在全國率先開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監測評估核算試點工作,完善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基礎數據采集機制,推動涉海就業人員測算方法研究。三三、持續推進海洋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海洋信息化建設全面構建“一套標準、一張圖、一張網、一個平臺、N個應用”海洋信息化新格局,實現數據匯集與統一管理。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近海海底基礎數據調查,是全國首個由省級部署開展的管轄海域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調查,為打造廣東海洋大數據“一張圖”夯實數據基礎。第七節第七

67、節 成功舉辦成功舉辦 20222022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2022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海博會”)在深圳市成功舉辦(圖 2-6),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40王宏,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張虎,深圳市委副書記、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共同啟動開幕。本屆海博會以“科創賦能,共享深藍”為主題,舉辦系列論壇、項目路演、推介、商洽等活動,成為展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和促進世界沿海國家在海洋經濟領域合作共享的重要平臺。本屆海博會舉辦了 1 場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論壇及 22 場專業論壇,為推動海洋科技關鍵核

68、心技術突破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設置海洋港口與航運、海洋油氣與礦產資源開發、海洋電子信息、海洋工程與環保等七大板塊應用場景,吸引 1000 多家國內外展商參與、7000 多個展品在線上線下參展,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 1 號”、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四千噸級大洋綜合資源調查船“大洋號”、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 等“大國重器”集中亮相。本屆海博會達成簽約及意向合作 420 余項、金額 193 億元。41圖圖 2-2-6 6 深圳成功舉辦深圳成功舉辦 20222022 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深

69、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42第三章第三章 20222022 年廣東地市海洋經濟發展情況年廣東地市海洋經濟發展情況第一節第一節 珠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一、廣州一、廣州強化海洋強市發展政策保障強化海洋強市發展政策保障。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賦予廣州新的重大機遇、重大使命。實施廣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到 2025 年打造海洋創新發展之都、推動南沙建設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目標,構建“一帶雙核多集群”的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出臺廣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廣州市 2022 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計劃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實施方案,編制

70、完成全面建設海洋強市有關文件,進一步完善了廣州海洋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深海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加快建設深海領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加快建設。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進入國家可研立項階段。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鉆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領域重大裝備建設邁出關鍵一步。我國首座深水科考、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專用碼頭以及世界一流的大洋鉆探巖心庫正式啟用。多功能新型科考船“海洋地質二號”在南沙入列(圖 3-1),深海開發利用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43圖圖 3-13-1“海洋地質二號海洋地質二號”多功能新型多功能新型科考船科考船(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供圖)國際航運樞紐能級不斷提升國際

71、航運樞紐能級不斷提升。2022 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 6.56 億噸,同比增長 0.71%;完成集裝箱吞吐量 248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1.60%,位列全球第六,集裝箱班輪航線快速發展至 260 條;開通海鐵聯運班列 35 條,海鐵聯運量達 25.2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61%。全港海鐵聯運班列業務輻射全國 9 個?。ㄖ陛犑校?、42 個地級市,持續保持國內最大內貿集裝箱運輸港口和最大糧食中轉港地位。廣州港國際友好港數量達 54 個,位居全國第一。南沙港區已建成 16 個集裝箱深水泊位,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集裝箱單一港區前列。全國最大臨港倉庫群南沙國際物流中心一期基本建成。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

72、航道工程投入試運行。海洋金融服務提質增效海洋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廣州航運交易所發展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船舶資產交易服務平臺,交易額達 231.72 億元。44廣州航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累計為珠三角地區近百家企業提供航運金融服務,融資金額達 6.97 億元。廣州南沙落地首筆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進口結算業務。2022 年,共有 3家航運企業成功發行債券融資,累計發行規模達 60 億元。成立總規模達 50 億元的政策性產業引導基金,重點投向現代航運物流、服務、金融等方向,有力支撐海洋實體經濟發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凸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凸顯。完成番禺區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與生態修復項目,修復海岸線

73、長度 3910 米,新種紅樹林面積 6.41 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面積 6.78 公頃。2022 年,3 條入海河流斷面水質全部達到優良。二、深圳二、深圳穩步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出臺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支點,打造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努力創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越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社會主義海洋強國戰略的城市范例。印發深圳市培育發展海洋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 年),編制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 年),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撐。海洋創新載體加速落地。

74、海洋創新載體加速落地。截至 2022 年底,累計建有涉海創新載體 74 個,其中國家級 4 個、省級 22 個。深圳大學45成立海洋信息系統研究中心,啟動共建大鵬新區海洋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生態與人因測評技術創新中心獲自然資源部批準建設。海洋大學、深??瓶贾行?、海洋博物館一體化建設持續推進。深圳市海洋活性物質工程研究中心獲批組建。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海洋產業儀器共享服務平臺公共開放航次完成首航。海洋海洋油氣業加速發展油氣業加速發展。陸豐油田群區域開發項目、恩平15-1 油田群開發項目和陸豐 22-1 油田等海洋油氣重大產能項目不斷投產,油氣產量再上新臺階。自主研制的深海沉積物(天然

75、氣水合物)保溫保壓取樣裝備海試成功,為國際上首次獲得保溫保壓的深海沉積物(天然氣水合物)原位保真樣本。低場核磁表征泥質粉砂型水合物孔隙演化研究取得新進展,為安全高效開采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提供了基礎實驗數據和理論指導。海洋現代服務業支撐能力逐漸增強海洋現代服務業支撐能力逐漸增強。初步構建起以海洋融資、海洋保險、海洋信貸、海事法律、檢測認證等為主的海洋現代服務業支撐體系。推動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國開行深圳分行、進出口銀行深圳分行合計向涉海企業提供貸款規模超千億元。深圳國際海事研究院揭牌成立。海關總署首次批復、唯一授權的跨境貿易數據平臺地方政府試點深圳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正式發布上線。舉辦舉辦

76、20222022 深圳深圳市市海洋產業招商大會海洋產業招商大會。2022 深圳市海洋46產業招商大會以“攜手深藍 共贏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一批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五百強企業、上市公司、產業鏈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深圳達成合作意向,現場共簽約7 項合作框架協議(圖 3-2)。會上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藍色戰略合作關系,推動中海油LNG加注項目、中集集團集約化綜合能源利用示范項目、國家海洋高端裝備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海洋生物新材料中試基地項目等多個優質項目落戶深圳。圖圖 3 3-2 2 20202222 深圳海洋產業招商大會深圳海洋產業招商大會現場現場(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

77、源局供圖)海域海島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統籌開展海洋自然資源調查,進一步摸清海洋資源總量。加強海域使用金管理,積極推動海域定級和海域使用金征收標準制定工作,開發建設海域使用金測算管理信息系統,完成蛇口漁港、南澳漁港、鹽田漁港、東部海堤三期重建工程等一批項目的海域使用金減免審批工作。完成海洋新城填海區域海洋生態保護紅線調47整工作。積極推動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三、三、珠海珠海高水平規劃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規劃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印發實施珠海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實現海洋經濟質量效益更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更強、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更優、海

78、洋開放合作水平更高和海洋綜合管理能力更強的發展目標,發展海洋高端裝備、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水綜合利用四大海洋新興產業,全力構建高質量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群。出臺珠海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聚焦河口海灣綜合治理,明確六大具體工程或任務,構建“大環?!薄按蟊O管”“大治理”新體系,以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正式落戶。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5G 移動網絡建設項目以“萬山海上測試場內外場 5G 通信專網項目”為依托,將 5G 技術賦能于海洋領域

79、,實現了 5G 網絡的超遠覆蓋,是全國首個海上智能裝備測試場 5G 通信專網。該項目榮獲 2022 年度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綻放杯”5G 應用征集大賽全國總決賽二等獎。截至 2022 年底,全市海洋領域創新平臺達 13 個,其中省級實驗室 1 個、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 3 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 個。48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業態不斷豐富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業態不斷豐富。首次提出“年魚經濟”概念,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圖 3-3),吸引全國超 200 家企業參展。珠海獲評“中國海鱸預制菜之都”。斗門區預制菜產業園成功列入 2022 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截至 202

80、2 年底,已有 30 家企業加入預制菜產業園,其中 14 家企業獲信貸支持 1.14 億元。新增深水大網箱30 個,大型深遠海養殖平臺“灣區橫洲號”投產。圖圖 3-33-3 珠海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珠海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珠海市(珠海市農業農村農業農村局供圖)局供圖)海洋領域開放合作持續推進海洋領域開放合作持續推進。全力支持、服務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積極承擔共建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的重大任務,珠海市南灣洪保十片區、金灣片區、萬山片區獲批設立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構建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49道,開工建設粵港澳物流園、港珠澳跨境貿易全球中心倉,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部分投入使用。海洋

81、資源要素保障優化提升海洋資源要素保障優化提升。全年累計用海項目共獲批25 宗,批復用海面積共 2912.18 公頃,同比分別增長 39%和200%。珠海首宗“漁光互補”光伏發電用海項目完成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審批。中國首個氣田地下數智化系統珠海金灣高欄終端天然氣處理工藝數字孿生示范項目投入使用,推動南海氣田運營提質增效。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全球最大 LNG 儲罐正式邁入主體施工階段,推進我國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運基地建設邁向新階段。珠海港高欄港區國能散貨碼頭工程新增 10 萬噸級卸船泊位,有效提升華南地區的煤炭保供能力及珠海國家應急煤炭儲備基地儲運能力。四、佛山四、佛山海洋工程與船舶制

82、造優勢突出海洋工程與船舶制造優勢突出?!昂I献陨狡脚_升降系統及其服務技術”“高效可靠自升式海上風電安裝平臺及其成套服務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標準。國內首座油電混合動力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精銦 03”號建造完成,正式轉入碼頭調試、系泊試驗階段。佛山市首批LNG動力改造船舶交付開航。載重噸位最大的沿海運輸船舶“泓富 32”正式開航。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加入“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50開展開展海洋經濟海洋經濟運行運行監測與評估監測與評估工作工作。首次納入省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范圍(圖 3-4),深入實施涉海企業聯系制度,探索開展海洋經濟活動單位名錄核實工作,為廣東

83、非沿海城市開展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工作提供先行示范。圖圖 3-43-4 20222022 年佛山市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直報培訓會現場年佛山市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直報培訓會現場(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供圖)(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供圖)持續持續強強化化海事領域海事領域科技信息應用科技信息應用。率先在珠江水系建成374 支視頻監控前端、5 個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站、9 個小型雷達站,打造廣東首個智慧海事監管系統,轄區船舶電子監管覆蓋率達到 98%以上,建立“1+1+5”三級智管架構,實施“五全五智”全要素管理,開創廣東海事智慧監管先河,智慧監管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五、五、惠州惠

84、州積極謀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臺惠州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打造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構51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深化海洋對外開放合作 5 項重點任務,努力將惠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海洋城市。印發惠州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提出保護藍色生態空間、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力度、培育海洋文化、提升臨海親??臻g品質、加快推進美麗海灣建設等工作內容,初步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島麗、物豐、人和”的美麗海洋愿景。臨海石化工業實現高位增長臨海石化工業實現高位增長?;A化工原料向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延伸發展,已

85、達到煉油 2200 萬噸、乙烯 220 萬噸、芳烴 250 萬噸、PTA500 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形成了上游煉油,中游乙烯,下游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烴、碳九 6 條優勢產業鏈,煉化一體化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大亞灣石化園區 4 年蟬聯“全國化工園區 30 強”第一。港口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港口基礎設施日益完善。2022 年,惠州港“一港四區”基礎設施擴能升級(圖 3-5),新增生產性碼頭泊位 7 個?;葜蒈趺乐丶a頭、恒力石化碼頭順利投產;惠州 LNG 接收站項目配套碼頭工程、惠州港荃灣港區 5 萬噸級液化烴碼頭項目全面開工。中海殼牌南海石化碼頭擴建等工程全面推進。3 個沿海公用航道擴能升級項

86、目建設提速?;葜莞劭谌曦浳锿掏铝繛?9004.9 萬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 42.2 萬噸,液體化工吞吐量為 5866.3 萬噸,危險品貨物吞吐量位居全52國第三。圖圖 3-53-5 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夜景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區夜景(惠州市自然資源局供圖)(惠州市自然資源局供圖)海洋生態整治修復成效顯著海洋生態整治修復成效顯著。實施惠東縣沙咀尾堤碧道建設工程、大亞灣區海堤達標加固工程,完成海堤達標加固2.7 千米,筑牢海岸安全線。實施惠州市考洲洋重點海灣整治項目,已完成新增種植紅樹林面積 1100 畝,營造鳥類棲息地 160 畝,增殖放流黑鯛魚苗 10 萬尾,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紅樹林生態園

87、奠定良好基礎?;輺|縣 2076.45 畝新營造紅樹林達到省級核查標準,獲得省級紅樹林造林獎勵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 207.65 畝。六、東莞六、東莞海洋科技水平穩步提升海洋科技水平穩步提升。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落戶。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已落地生物醫藥重大產業項目 22 個,組建松山湖現代生物醫藥產業技術53研究院和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技術聯盟,掛牌成立林潤智谷等 5 家基地產業園?!耙环N高功率密度海島互動式 UPS 及其綜合控制方法”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海洋工程項目順利推進海洋工程項目順利推進。全球最大的跨徑雙層懸索橋廣東獅子洋通道項目主體工程正式開工。濱海灣大橋建成通車

88、(圖 3-6)。東莞港沙田港區四期工程動工?;浉郯奈幕猪椖客瓿商詈?⒐を炇?,增加土地面積 324 畝。濱海灣新區深圳海洋科技研發服務基地項目填海工程基本完成。圖圖 3-63-6 東莞濱海灣大橋東莞濱海灣大橋(東莞市自然資源局供圖)(東莞市自然資源局供圖)海岸線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海岸線綜合整治成效顯著。高標準打造海岸帶示范區,濱海灣海岸帶綜合示范區(東寶公園)成為全省海岸帶綜合示范區建設示范標桿。嚴格落實自然岸線保護,對項目占用54人工岸線落實占補要求,打造高品質生態文明空間。海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勢良好洋交通運輸業增勢良好。2022 年東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 1.7 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完成 361

89、.48 萬標準箱。開通“莞港水運專線”,引導、支持跨境運輸“陸轉水”,累計服務企業超 2400 家,進出口總貨值超 1000 億元?!皷|莞-利物浦”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正式開通,成為華南地區至歐洲最快的班輪航線之一。東盟快航“東莞-海防”點對點航線正式開通,為東莞企業與東南亞企業建立起更加快速的物流供應鏈通道。七、中山七、中山海上風電設備研發制造水平不斷提升海上風電設備研發制造水平不斷提升。國內首艘CAT-SWATH 雙模式風電運維船完成龍骨安放。發布新一代科技創新產品“OceanX”雙轉子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廣東省海洋新能源創新中心獲批籌建,實現中山市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零的突破。系統謀劃海洋經

90、濟發展路徑系統謀劃海洋經濟發展路徑。出臺廣東中山翠亨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將翠亨新區建設為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和現代化高品質濱海新城,對共建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和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圖3-7)。55圖圖 3-73-7 中山翠亨新區中山翠亨新區(中山市自然資源局供圖)(中山市自然資源局供圖)積極推進濕地資源保護。積極推進濕地資源保護。中山市貫徹落實的行動方案審議通過,要求加快推進沿海岸線紅樹林營造,修復營造綠美中山生態海岸。中山翠亨濕地成功列入 2022 年廣東省重要濕地發布

91、名錄,啟動 2022-2023 年度紅樹林生態修復項目,計劃修復紅樹林近 800 畝,在原有的紅樹林資源基礎上,增加種植本土紅樹,提升紅樹種群的多樣性。八、江門八、江門涉海重大平臺加快建設涉海重大平臺加快建設。江門“雙碳”實驗室獲省科技廳批復加快籌建“雙碳”省實驗室,重點圍繞減污降碳、提高電力效率等關鍵技術展開攻關。銀湖灣濱海新區開發提56速,澳門國際健康港、粵海智造創新港、新澳重大技術裝備創意創業園等項目扎實推進。高品質濱海文旅項目加快建設高品質濱海文旅項目加快建設。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古勞水鄉文化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等 11 個重大文旅項目加快建設。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成為

92、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典型案例。碧海銀湖文旅項目對外開放。浪漫海岸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首期工程開工建設。川島宿集項目成功落戶。澳門酒店旅業商會與江門市旅游行業協會簽訂旅游業務合作框架協議,自愿結成“澳門&江門”旅游推廣戰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旅游品牌,開發旅游市場,推動兩地旅游業發展。推進環鎮海灣生態文明發展示范區規劃建設。海洋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海洋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廣中江高速順利通車。銀洲湖高速、江鶴高速改擴建全面進入路基、橋梁、隧道等實體施工階段。深江鐵路全面動工。黃茅??绾Mǖ溃▓D 3-8)、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加快建設。全球最大寬扁淺吃水型半潛駁船45000DWT半潛駁船的主船體順

93、利完成四個總段的水上合龍工作。開通中老、中歐國際貨運班列。57圖圖 3-83-8 黃茅??绾Mǖ澜ㄔO現場黃茅??绾Mǖ澜ㄔO現場(江門市自然資源局供圖)(江門市自然資源局供圖)第第二二節節 粵東地區粵東地區一、汕頭一、汕頭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海上風電創新產業園全面啟動建設,國內首個風電臨海試驗基地落地,亞洲首臺 11兆瓦級別海上風機并網發電??偼顿Y約 82 億元的華能汕頭勒門(二)海上風電場項目動工建設,新增澄海風電海纜登陸點。涉?;A設施加快建設涉?;A設施加快建設。汕頭海灣隧道正式通車,汕汕鐵路汕頭段主線橋梁全部貫通,牛田洋特大橋主橋合龍,廣澳港疏港鐵路動工建設

94、。廣澳港區三期工程納入國家重大項目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汕頭區域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建設基本完成,配合國際海纜登陸站,全力打造國際58通信樞紐。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穩步推進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穩步推進。汕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獲 2023 年中央財政資金 3 億元支持。汕頭青澳灣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圖 3-9)。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大幅改善,5 個國考斷面、2 個省考斷面水質均達考核目標,國考斷面水質改善情況位列全省第一。持續推進 224 個入海排污口滾動排查整治,整治完成率達 88.8%。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穩步改善,優良水質面積占比 91.1%。圖圖 3-93-9 汕頭南澳島汕頭南澳

95、島青澳灣青澳灣(汕頭市(汕頭市南澳縣南澳縣自然資源局供圖)自然資源局供圖)二二、潮州潮州港港產融合發展提速產融合發展提速。潮州港貨運集疏運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 14 萬標準箱,累計建成沿海生產用港口碼頭泊位 14 個,金獅灣港區亞太通用碼頭、華59豐中天LPG碼頭升級改造項目等港航工程持續推進。潮州港擴建貨運碼頭開展首宗集裝箱外貿業務。臨港產業項目加速推進,益海嘉里糧油加工基地(圖 3-10)投產。國內首個民營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潮州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LNG儲罐成功升頂。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獲評“廣東省特色產業園區”和“廣東省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園”。圖圖 3-103-10 潮

96、州潮州益海嘉里糧油加工基地益海嘉里糧油加工基地(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供圖)(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供圖)海洋水產品加工業保持穩定增長勢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保持穩定增長勢頭。饒平縣柘林鎮(水產品加工)入選 2022 年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形成以饒平縣汫洲鎮、柘林鎮、錢東鎮、海山鎮為主的饒平水產預制菜集聚區。潮州菜中央廚房產業聯盟60成立,實現了預制菜產業鏈縱向、橫向資源的整合發展。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饒平縣東沙灣海岸修復工程順利完成竣工驗收。對大唐電廠附近海域、亞太燃油(益海嘉里)對開海域內新增和無主的違法違規吊養養殖設施進行清理拆除,進一步改善海洋生態

97、環境,維護海上生產秩序。三、汕尾三、汕尾主動謀劃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主動謀劃海洋事業高質量發展。出臺汕尾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創建海洋經濟振興發展示范市,重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粵海糧倉”、新型能源和臨海型先進制造業基地、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印發汕尾市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提出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取得實效、公眾親海需求得到滿足等主要目標。全力做好項目用地用海服務支撐全力做好項目用地用海服務支撐。陸豐核電 5、6 號機組項目,陸豐甲湖灣電廠 3、4 號機組擴建工程,以及中廣核汕尾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風電場等重大項目取得用海批復

98、(圖 3-11)。合理開展海砂開采掛牌出讓工作,全年完成三塊海砂區塊掛牌出讓,出讓價格共計約 54.05 億元。汕尾市高水平海洋產業技術聯盟成立。61圖圖 3-113-11 汕尾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風電場汕尾甲子一、甲子二海上風電場(汕尾市發展和改革局供圖)(汕尾市發展和改革局供圖)新能源和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設加速新能源和海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建設加速。汕尾中廣核甲子 900 兆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2022年,汕尾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 140 萬千瓦,海上風電發電量達 22.13 億千瓦時,預計 2023 年海上風電發電量達 42 億千瓦時。陸豐核電項目 5 號機組正式開工

99、。汕尾(陸豐)海洋工程裝備基地初步建成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運行維護于一體的海上風電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園區一期已投產明陽智能、中天科技、天能重工、長風集團等項目,總產值達 133.66 億元。四、揭陽四、揭陽62積極謀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謀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印發揭陽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著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活力古城、濱海新城,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產業強市,打造“一廊融合、雙核引領、三區集聚”的陸海統籌發展格局。特色海洋產業優勢凸顯特色海洋產業優勢凸顯。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基本建成(圖 3-12),吉林石化 60 萬噸/年ABS及其配套工程

100、項目已完成聯動試車。國家電投揭陽神泉二項目實現全容量發電,國家電投神泉一(二期)項目加快建設?;瘜W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揭陽分中心(榕江實驗室)落戶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輥砜h鮑魚產業園入選 2022 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輥眭U魚榮獲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十大優秀案例獎。63圖圖 3-123-12 揭陽揭陽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中石油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管委會供圖)(大南海石化工業區管委會供圖)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海洋資源要素保障水平明顯提升。2022 年批準用海項目5 宗,面積共 9740 畝,有效保證了國家電投揭陽神泉二等重點項目用海需求。

101、成功出讓全市首宗海砂開采海域使用權和采礦權,出讓金額 18.62 億元,海砂開采出讓工作進度居全省前列。揭陽港南海作業區通用碼頭工程項目用海獲批。第三節第三節 粵西地區粵西地區一、一、湛江湛江海洋漁業特色品牌優勢彰顯海洋漁業特色品牌優勢彰顯。全市共培育水產 118 個種類合計 445 個品種或品系,擁有水產種苗場 480 家,率先解決對蝦種質資源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2022 年新增南美白對蝦“海茂 1 號”“海興農 3 號”2 個新品種。深64水網箱養殖產業領跑全省,從網箱制造、網具生產、飼料生產到網箱養殖、冷藏加工、出口流通等環節的深海養殖產業鏈條日趨完善,擁有深水網箱超 3000

102、 個。大型海上“藍色糧倉”初步形成。加快水產中央廚房產業高地建設,成立湛江市預制食品加工與品質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湛江市預制食品研究院、湛江市預制菜烹飪與營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榮獲“中國水產預制菜之都”稱號。新增“湛江蠔”“湛江沙蟲”等地理標志品牌,舉辦 2022 中國(廣東)國際水產博覽會,進一步擦亮湛江海洋漁業品牌。首個機械化、智能化深遠海養殖平臺“海威 1 號”正式啟用(圖 3-13)。圖圖 3-133-13 湛江海洋牧場湛江海洋牧場“海威一號海威一號”(吳楚琪供圖)(吳楚琪供圖)臨港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臨港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中科煉化一期項目達產達效,二期項目有序推進。巴斯

103、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首套裝置投產。寶鋼湛江鋼鐵三號高爐系65統達產達效,100 萬噸氫基豎爐項目開工建設。廉江核電一期項目、烏石油田群開發項目正式開工。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順利起航,陸上集中式風電項目和光伏并網規模位列全省第一。涉?;A設施升級進程加快涉?;A設施升級進程加快。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海域段實現貫通,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主橋順利合龍,湛徐高速公路烏石支線工程、海川大道改擴建工程、疏港大道擴建工程加快建設。湛江國際郵輪碼頭工程、中科煉化液化烴碼頭工程建成,寶滿港區鐵路專用線、東海島港區航道工程、湛江港拆裝箱一期主體工程等項目開工建設。持續深化

104、國內外貿易合作持續深化國內外貿易合作。參與簽署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開通“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海鐵聯運線路 29 條,累計開行班列 332 列。西城片區陸海新通道創新發展示范區啟動建設。加強與海南相向而行,開通至海南集裝箱航線 7 條。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湛江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成立,獲評粵東粵西粵北首家“省級RCEP企業服務中心”,已開展金融服務、信用保險、法律咨詢、商事服務、企業培訓、會展會務等服務。2022 年對RCEP成員國貿易額達 151 億元,同比增長 38%。二、二、茂名茂名科學謀劃海洋事業發展科學謀劃海洋事業發展。印發 茂名市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

105、提出要推動茂名建設成為沿海經濟帶海洋經66濟強市,打造世界級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基地、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和交通要道樞紐、中國南方文旅康養度假基地。實施茂名市“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海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取得實效、公眾親海需求得到滿足、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發展目標。臨港化工產業集群奮楫揚帆臨港化工產業集群奮楫揚帆。東華能源烷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建成試車,茂名石化升級改造項目穩步推進,丙烯腈產業鏈項目啟動,石化產業實現“老樹發新芽”。茂名港 30 萬噸級原油碼頭工程、博賀新港至茂名油品管道項目開工建設。茂名天源石化碳三碳四資源利用項目加快推進。全市現有

106、各類石化企業7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多家,煉油加工能力與乙烯生產能力居全國前列。沿??焖俳煌ňW加快形成沿??焖俳煌ňW加快形成。茂名東站至博賀港區鐵路、沈海高速改擴建工程茂湛段、廣東濱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建成通車,廣湛高鐵茂名段加快建設,高速公路、快速路與博賀灣大橋、水東灣大橋互聯互通(圖 3-14)。茂名港吉達港區東作業區進港航道工程已建成。茂名廣港碼頭成功獲批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實現了茂名口岸開放的歷史性突破。67圖圖 3-143-14 茂名茂名博賀灣博賀灣(李泮李泮供圖)供圖)三、三、陽江陽江世界級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加快建設世界級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加快建設。印發 廣東(

107、陽江)國際風電城規劃?;涬娗嘀抟?、二等海上風電項目加快推進,中材葉片等 12 個裝備制造項目動工、投產。成立全省首個風電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立陽江市海上風電產學研創新聯盟。海洋科技創新動能加速集聚海洋科技創新動能加速集聚。海洋領域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陽江海上風電學院掛牌成立。陽江海上風電實驗室、合金材料實驗室等省級實驗室累計承擔科研項目 42 個。累計建成海洋水產領域類市級重點實驗室 2 個、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2 個。68糧食安全新底板持續加固。糧食安全新底板持續加固。充分挖掘海島土地利用潛力,海陵試驗區海洋灘涂等鹽堿地成功試種海水稻(圖3-15)。成功申報廣東省海洋漁業跨縣集群現

108、代農業產業園和陽西縣預制菜產業園。陽東、海陵-陽西 2 個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已完成規劃編制。閘坡世界級漁港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南鵬島海域中廣核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獲批成立,現有 3 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成功舉辦第二十屆南海(陽江)開漁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首屆廣東(陽江)曬魚節和“蠔美陽江時尚生活”美食周等活動。圖圖 3-153-15 陽江陽江海陵試驗區海洋灘涂等鹽堿地成功試種海水稻海陵試驗區海洋灘涂等鹽堿地成功試種海水稻(陽江市自然資源局陽江市自然資源局供圖)供圖)69第四章第四章 20232023 年年廣東廣東海洋經濟工作計劃海洋經濟工作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

109、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廣東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省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牽引,扎實推進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等重大建設,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入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快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為奮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譜寫海洋新篇章。一、統籌推進海洋強省建設一、統籌推進海洋強省建設錨定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任務,

110、對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制造業當家、綠美廣東生態建設、“黃金內灣”建設等中央和省重大戰略部署,統籌推進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意見和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的貫徹落實。推動召開全省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印發海洋強省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 年)。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審批,推動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深化詳細規劃的管理改革,強化對重大戰略、重大平臺的空間支撐。推動省海岸70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修編)出臺,優化海岸帶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推動國際海洋開發銀行落地,加快深圳海洋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等的建設。二、著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科技引擎、著力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科

111、技引擎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構建全過程海洋創新生態鏈。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鏈條發力,夯實廣東海洋科技創新優勢。高標準推進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國家深??瓶贾行牡葎撔缕脚_的建設。加強深海漁業裝備、天然氣水合物、海洋探測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卡脖子”難題。充分發揮港澳海洋科技和產業優勢,支持共建研發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等海洋科學技術創新平臺,搭建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活水流向海洋科技創新。強化海洋科技人才引育,打造海洋科技創新人才高地。三

112、三、聚力提升現代海洋產業發展能級、聚力提升現代海洋產業發展能級深入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樹立制造業當家的鮮明導向。堅持壯大實體經濟,加快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快推動傳統海洋產業高端化、高端產業規?;?,形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深入踐行大食物觀,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建設71“藍色糧倉”。推進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漁港建設。提升海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鏈長+鏈主制”為抓手,依托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打造全國領先的千億級、萬億級海洋產業集群。推進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松梨诨葜菀蚁?、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茂石化技

113、術改造等產業鏈重大項目建設,支持陽江國際風電城、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汕尾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及工程基地等建設。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專項成果轉化,推動海洋六大產業創新發展。持續辦好、用好海博會、海絲博覽會、旅博會平臺,深化交流合作。四、全力推動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四、全力推動區域海洋經濟協調發展堅持陸海統籌、山?;?,強化港產城聯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經濟融合發展。加強沿海與內陸城市的互聯互通、協同發展,重點推進以縣域為載體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做大做強縣域海洋經濟;啟動建設一批現代海洋城市,打造海洋經濟發展引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珠江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著力打造環珠江口 100 千米

114、“黃金內灣”。充分利用海博會、消博會、高交會、廣交會、博鰲亞洲論壇等平臺促進廣東與海南相向發展,聚焦航運、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高技術產業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高質量、高水平謀劃合作項目,共同把“黃金水道”和72客貨運輸最佳通道這篇大文章做好,更好地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五五、全面全面推進綠美廣東建設推進綠美廣東建設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加強保護修復規劃引領和制度設計,制訂印發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實施綠美保護地提升行動,根據廣東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分工方案,圍繞紅樹林營造修復、海岸線整治修

115、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和生態保護修復支撐體系等重點領域,有序推進生態修復工程落地實施。全力支持深圳高水平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實施綠色通道品質提升行動,加快實施自然岸線保護修復、魅力海灘打造、海堤生態化、濱海濕地恢復、美麗海灣建設“五大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和美海島創建示范工作,支持打造桂山島、東澳島、大萬山島、外伶仃島等一批“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的國家級和美海島。實施廣東省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推動湛江雷州、湛江徐聞、惠州惠東、江門臺山 4 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建設。打好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逐步改善珠江口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制定出臺省級生態系統

116、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提升“綠碳”“藍碳”生態碳匯能力。推進碳匯市場交易。推動海洋產業碳排放核算研究以及紅樹林、海草床73和海藻碳匯方法學研究等,參與國家海洋負排放重大科技計劃。六六、穩步提升海洋綜合治理能力、穩步提升海洋綜合治理能力強化海域海島使用管理,推動省級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規劃(修編)出臺,構建陸海一體、功能清晰的海岸帶空間治理格局。推動海域海島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海洋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制度,推動海砂、無居民海島和養殖用海等海洋資源市場化配置,持續開展海岸線占補、養殖用海市場化出讓、海域使用分層設權等試點工作。出臺實施全力促進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支持措施。開展無居民海島歷史遺留

117、問題處置試點工作。推進省、市、縣三級海域海島動態監管體系建設。推進海洋災害防治,持續推進全省海洋立體觀測網建設,做好海平面變化、海岸侵蝕、海水入侵、海洋生態等調查評估工作,強化海洋智能網格預報。持續規劃完善海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綜合性海洋大數據平臺,形成面向海洋的綜合應用服務體系。健全海洋經濟運行監測與評估工作機制,開展新標準下省、市級海洋生產總值核算工作,進一步完善海洋經濟核算體系。傳承和弘揚海洋歷史文化,樹立海洋文化自信,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做好“南海 I 號”整體保護工作,啟動“南澳號”考古發掘工作。74附附錄錄主要專業術語主要專業術語1.1.海洋經濟:海洋

118、經濟: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各類產業活動,以及與之相關聯活動的總和。依據海洋及相關產業分類(GB/T 20794-2021),海洋經濟活動分為海洋產業、海洋科研教育、海洋公共管理服務、海洋上游相關產業和海洋下游相關產業。2.2.海洋產業海洋產業:包括海洋漁業、沿海灘涂種植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油氣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化工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電力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等。3.3.海洋生產總值(海洋生產總值(GOPGOP):):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的簡稱,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我國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海洋

119、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各海洋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之和。4.4.增加值增加值:指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與服務活動的最終成果。5.5.海洋漁業海洋漁業:包括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海洋漁業專業及輔助性活動。6.6.沿海灘涂種植業沿海灘涂種植業:指在沿海灘涂種植農作物、林木的活動,以及為農作物、林木生產提供的相關服務活動。7.7.海洋水產海洋水產品品加工業加工業:指以海水經濟動植物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食品或其他產品的生產活動。758.8.海洋油氣業海洋油氣業:指在海洋中勘探、開采、輸送、加工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9.9.海洋礦業海洋礦業:指采選海洋礦產的活動。包括海岸帶礦產資源采選、

120、海底礦產資源采選。不包括海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開采活動。10.10.海洋鹽業:海洋鹽業:指利用海水(含沿海淺層地下鹵水)生產以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的鹽產品的活動。1111.海洋船舶工業:海洋船舶工業:包括海洋船舶制造、海洋船舶改裝拆除與修理、海洋船舶配套設備制造、海洋航標器材制造等活動。不包括海洋工程類船舶、海洋科考船、海洋調查船制造和修理活動。1212.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指人類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活動中使用的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的制造活動,包括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裝備、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裝備、海洋風能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裝備、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裝備、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裝備、海

121、洋信息裝備、海洋工程通用裝備等海洋工程裝備的制造及修理活動。1313.海洋化工業:海洋化工業:指利用海鹽、海洋石油、海藻等海洋原材料生產化工產品的活動。1414.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指以海洋生物(包括其代謝產物)和礦物等物質為原料,生產藥物、功能性食品以及生物制品的活動。761515.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指用于海洋開發、利用、保護等用途的工程建筑施工及其準備活動。16.16.海洋電力業:海洋電力業:指利用海洋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的電力生產活動。17.17.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等活動。

122、18.18.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指以船舶為主要工具從事海洋運輸以及為海洋運輸提供服務的活動。19.19.海洋旅游業:海洋旅游業:指以親海為目的,開展的觀光游覽、休閑娛樂、度假住宿和體育運動等活動。20.20.海洋科研教育海洋科研教育:包括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教育。21.21.海洋公共管理服務海洋公共管理服務:包括海洋管理,海洋社會團體、基金會與國際組織,海洋技術服務,海洋信息服務,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海洋地質勘查等。2 22 2.海洋上游相關產業海洋上游相關產業:包括涉海設備制造、涉海材料制造。2 23 3.海洋下游相關產業海洋下游相關產業:包括涉海產品再加工、海洋產品批發與零售、涉海經營服務。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3(80頁).pdf)為本站 (learning)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