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21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5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21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50頁).pdf(5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0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以下簡稱“海博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本屆海博會以“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為主題,對標國際一流、中國第一,全新打造集技術交流、產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論壇、招商引資于一體的國家級海洋經濟展會,成為對外展示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有效促進了世界沿海國家在海洋經濟領域的開放合作和共贏共享。本屆海博會展覽總面積 6 萬平方米,較去年增加了 63%。涉及海洋產業上下游 40多個行業細分領域,608 家國內外展商參展,其中外資企業及中外合資企業 67 家,來自全國各地 3.5 萬人參觀了線下展覽。舉辦海洋經濟領域高端論壇 19 場,開展項目推介、交流洽談、投融資路演、成果
2、發布等配套活動 113 場,達成簽約及意向合作 1768 項,金額 2.3 億元。首發新產品新技術 332 項。發布了2020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藍色經濟股票價格指數等重要成果。借助 5G、VR/AR、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手段,首次開啟全球藍色經濟交流合作“云窗口”。海博會期間,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巡館并主持召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家座談會,與全國沿海地區 30 余家重點涉海企業代表圍繞創新海洋新興產業投入、建設海洋公共服務平臺、拓展涉海企業投融資服務、提高政府宏觀指導和政策保障水平等進行交流互動。2020 廣東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廣州舉行,本屆博覽會以“高
3、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立國際品牌、國際文化旅游兩個綜合展區,國際生命科學產業、國際農產品、海洋經濟等 3 個專業展區,展覽面積 6 萬平方米。本屆博覽會舉辦了 34 場論壇、洽談及特色活動,組織了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領館機構、國際展團、約 1000 家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參展參會,接待觀眾超過 8萬人次,有效促進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經貿合作和政治互信。海洋經濟展區作為本屆博覽會最受采購商關注的展區,3 天接待觀眾超過 2 萬人次,其中專業采購商近 1 萬人。國際農產品產業展區有 250 多家企業參展,達成意向交易額38 億元。珠海展團開展當日便簽訂意向訂單 330
4、0 噸水產品,價值 8000 萬元。海洋經濟展區云展示平臺洽談達 29392 人次,大大提升了宣傳展示和貿易洽談對接效率。海洋戰略新興產業配套能力提升。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建造項目落戶廣州。持續建設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推進冷泉生態系統、“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項目建設。海洋資源要素保障與海岸線整治初顯成效。制定實施“陽光用?!狈桨?,推進重點用海項目“百日攻堅”,強化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建設項目南部碼頭及巖心庫、廣州南沙港鐵路、南中高速、廣州 LNG 應急調峰站配套碼頭、深茂鐵路等一批重點項目用海保障?;㈤T大橋北側海岸線整
5、治項目修復海岸線長度 955 米,面積44040 平方米。啟動建設南沙區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綜合示范區。海洋綜合管理先行示范。率先編制陸海一體的海岸帶地區詳細規劃;出臺深圳經濟特區海域使用管理條例深圳市海域使用金管理辦法;印發實施關于勇當海洋強國尖兵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實施方案(2020-2025 年),推動建設全國海洋經濟、海洋文化和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城市,以及對外彰顯“中國藍色實力” 的重要代表。海洋產業規劃布局進一步完善。加快海洋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打造若干海洋新興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中歐藍色產業園、海洋新城、深圳國際生物谷、國家南方海洋科學城、大鵬海洋生物產業園等項目,建成深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及裝備研究 / 生產基地、海洋生物醫藥技術支撐平臺(坪山)、國際生物產業基地、深海海洋裝備試驗和裝配基地、深圳蛇口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等一批海洋相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