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二四年 十月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20242024年度年度發布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監測與治理實驗室百度地圖我們力爭通過大數據分析,客觀、系統呈現城市的主要通勤特征。因數據覆蓋性、獲取性等原因,相關指標值計算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所載全部內容僅供參考。影響通勤的因素眾多,僅依據指標值大小還不足以判斷城市職住空間布局和通勤交通組織的優劣,城市通勤的評價與診斷還需更為持續深入的細致研究。未來期待與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挖掘數據價值,提高我國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為建設人民滿意的城市獻策出力。聲明0 11 編制背景編制說明10 74 指標定義主要結論20
2、32 城市選取0 53 數據說明0 91 幸福通勤回歸,慢行交通需求增加1 12 極端通勤改善,超長通勤仍需關注1 33 城市空間拓展,軌道覆蓋邊際遞減1 54 職住分離增加,福州廈門差異顯著通勤時耗31 71 城市效率: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1 92 極端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2 13 通勤感受:單程平均通勤時耗目錄2023年度2 31 空間范圍:通勤空間半徑通勤空間42 94 幸福通勤: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通勤交通52 52 空間匹配:職住分離度2 73 通勤距離:單程平均通勤距離3 11 軌道覆蓋: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3 32 公交保障: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城市通勤提升行動附3
3、51 通勤特征:重點識別超長通勤集中流向3 72 職住分布:關注改善外圍新城職住平衡3 93 通勤交通:精準提升快速干線通勤效率超長通勤664 1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01編制說明1 編制背景2 城市選取3 數據說明4 指標定義編制背景1第 01 頁2023年,隨著社會經濟生活逐步擺脫疫情影響,人們也逐漸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近年來,中西部強省會城市人口集聚持續提升,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帶來城市職住空間變化,新技術涌現正在改變通勤生活方式,這些都給改善城市通勤提出了新的問題與挑戰。面對這些變化,城市應該如何應對?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城市建設和治理的出發
4、點和落腳點,通過優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的發展方式。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進一步指出,需“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的新體系,并建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的體制機制?!苯陙?,在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超大特大城市的發展方式已經由過去的規模擴張逐漸向內涵提升轉變。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工作2024年7月,國務院印發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要求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通過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
5、住房建設等措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2024年5月,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了“石家莊、太原、沈陽、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島、武漢、東莞、重慶、成都、西安”首批15個城市更新行動試點,推動建立“好社區、好城區”,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2023年11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快速干線交通系統”、“生活性集散交通系統”和“綠色慢行交通系統”三個交通服務子系統的具體行動計劃,明確了新發展階段和人民出行新要求下,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發展的切實路徑。其中,要求切實提高快速干線交通系
6、統運行效率,以高快速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對象,重點提升與城市空間的適配性和重要功能區的連通性,滿足城市長距離快速、高效聯系和通勤走廊出行效率提升的需要,緩解百姓通勤的切膚之痛。第 02 頁2024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選取45個中國主要城市,延續通勤時間、通勤空間、通勤交通三個方面的9項指標,呈現2023年中國城市職住空間與通勤特征,特別增加2019-2023年的對比分析,探索城市空間與通勤出行的變化。面向幸福通勤的期許,選取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群,深入分析超長通勤的職住分布與廊道特征,為改善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問題,推進快速干線交通系統建設提供思考與支撐。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數
7、據畫像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1 核心目標: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2 極端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3 通勤感受:單程平均通勤時耗4 通勤范圍:通勤空間半徑5 空間匹配:職住分離度6 通勤距離:單程平均通勤距離7 幸福通勤: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8 軌道覆蓋: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9 公交保障: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10 通勤特征:重點識別超長通勤集中流向11 職住分布:關注改善外圍新城職住平衡12 通勤交通:精準提升快速干線通勤效率通勤時間通勤空間通勤交通超長通勤城市選取2第 03 頁城市選取原則:35個:除拉薩以外的直轄市、計劃
8、單列市和省會城市,拉薩作為省會中唯一的中等城市,不具有與其他城市的可比性,暫未選取。10個:其他地級市中開通地鐵、輕軌的城市,本年度沒有新增。其中,依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全國城鄉分類代碼,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測算,蘇州躋身特大城市。選取45個全國重點城市超大城市1000萬以上特大城市500-1000萬型大城市300-500萬型大城市100-300萬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深圳市天津市重慶市成都市徐州市溫州市呼和浩特市??谑刑m州市西寧市銀川市洛陽市紹興市南通市7141410沈陽市南京市杭州市青島市鄭州市武漢市西安市大連市哈爾濱市太原市長春市合肥市廈門市石家莊市烏魯木齊市無錫市常州市南昌市濟南市長沙市昆明市
9、東莞市佛山市蘇州市南寧市貴陽市寧波市福州市注:依據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2020更新城市規模分類。第 04 頁第 12 頁中心城建成區范圍:以城市中心城區范圍內為基礎,結合街道(鄉鎮)行政邊界以及通勤人口分布進行局部調整,覆蓋中心城區主要城市建成區域。以中心城建成區通勤人口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中心城建成區通勤人口:以居住地或就業地至少一端位于中心城建成區范圍內的通勤人口作為研究對象,包含城區內部通勤、城區居住郊區就業、郊區居住城區就業、城區居住市外就業、市外居住城區就業。數據說明3注:相關數據處理各環節均匿名化,各環節及輸出均
10、不涉及個體隱私數據來源第 05 頁研究數據來自2023年9-11月,連續3個月互聯網地圖位置服務和移動通信運營商手機數據獲得的城市人口居住地、就業地信息,將兩個相互獨立數據源進行交叉驗證、融合分析?;ヂ摼W位置服務移動通信運營商數據來源17548中心城區居住人口85143172中心城區通勤人口76%609628%市區居住人口2.33億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樣本率%樣本量(萬人)市區就業人口1.16億人樣本率%樣本量(萬人)76%28%第 12 頁數據處理公交可達時耗采用互聯網地圖250米柵格計算的門到門公交方式行程規劃信息,公交方式包含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以及多種公交方式的換乘組合,出行時耗包含門
11、到站時間、候車時間、乘車時間以及換乘時間。通勤出行時耗全方式單程通勤出行時耗,來自互聯網地圖位置服務中高時空點密度樣本子集,提取連續3個月早高峰時段從居住地到就業地單程出行時間的平均值,獲得250米柵格OD間的通勤出行時耗均值。通勤距離采用路網最短距離,來自互聯網地圖250米柵格計算的OD間路網距離,直線距離2.5公里內采用騎行方式路網距離,2.5公里以上采用小汽車方式路網距離。通勤起訖點來自互聯網地圖位置服務數據獲得的居住地、就業地信息,以250米柵格匯聚形成通勤OD。第 06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指標定義通勤時間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單程平均
12、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空間半徑職住分離度中心城區通勤人口中,單程45分鐘以內可達比重。對于超大、特大城市,80%通勤者45分鐘可達是城市運行效率和居民生活品質的衡量標準。中心城區通勤人口中,單程60分鐘以上可達比重,作為城市超長通勤問題的量度。中心城區通勤人口,早高峰從居住地到就業地,全方式出行時耗的平均值,是人們通勤出行的直觀感受,是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構建覆蓋90%中心城區通勤人口居住與就業分布的空間橢圓,以橢圓長軸定義通勤空間半徑,作為城市通勤空間輻射范圍測度。通勤空間半徑越大,說明城市通勤緊密聯系的空間范圍越大。不考慮就業差異與人的選擇,在既有職住布局條件下通過交換就業地,在理論
13、上能夠實現的最小通勤距離,是城市職住空間布局匹配的測度,職住分離度越小,說明城市職住空間供給的平衡性越好。指標定義4第 07 頁單程平均通勤距離5公以內通勤比重通勤交通軌道覆蓋通勤比重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中心城區通勤人口居住地到就業地的平均路網距離,是融入人的選擇后城市真實職住分離情況的測度,也是城市運行成本的體現,平均通勤距離越大,居民通勤成本就越高,城市越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系統支撐。中心城區通勤人口中單程距離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比重,作為衡量城市職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標。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越高說明城市能夠就近職住、綠色出行,擁有幸福通勤體驗的人口比重越高。居住地和就業地兩端均在軌道站點8
14、00米覆蓋范圍內的中心城區通勤人口比重,體現了軌道線網與職住空間組織的匹配度,覆蓋通勤比重越高,說明軌道對職住空間支撐作用越好。45分鐘內能夠通過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等公交方式通勤的人口比重,是城市的公交通勤服務能力的測度,反映了公交系統與職住空間的契合程度,一般來說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比重越高,說明公交系統對城市通勤的保障越好。第 12 頁第 08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02主要結論1幸福通勤回歸,慢行交通需求增加2極端通勤改善,超長通勤仍需關注3城市空間拓展,軌道覆蓋邊際遞減4職住分離增加,福州廈門差異顯著33%34%32%30%34%23%24%24%23%2
15、1%0%10%20%30%40%50%60%70%20192020202120222023通勤距離分布比重(%)型大城市幸福通勤回歸,慢行交通需求增加15公里以內幸福通勤比重由降轉升,2.5公里內慢行通勤需求增加2023年,45個中國主要城市5公里以內幸福通勤人口比重5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連續3年幸福通勤全線下降發生轉變,深圳、廣州、長沙等11個城市已回到2019年水平。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增加2%,短距離慢行交通需求增長超大城市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32%、特大城市33%,較2019年增加2個百分點,37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增加。2.5公里以內通勤15分鐘騎行可達,慢行通勤需求增長需要
16、關注。超大城市中深圳、廣州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分別達到44%和35%,且增幅顯著。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提升,深圳成為首個超過80%的超大城市2023年,45個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總體平均77%,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16個城市同比提升,深圳達到81%,成為首個超80%的超大城市。與2019年相比,深圳、南京、上海等17個城市45分鐘通勤提升,北京等16個城市持平。33%36%35%32%36%25%25%25%24%22%0%10%20%30%40%50%60%70%20192020202120222023通勤距離分布比重(%)型大城市31%33%31%28%
17、33%21%22%21%21%19%0%10%20%30%40%50%60%20192020202120222023通勤距離分布比重(%)特大城市30%31%29%28%32%18%18%18%18%16%0%10%20%30%40%50%60%20192020202120222023通勤距離分布比重(%)超大城市2019-2023年不同規模城市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變化第 09 頁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變化(%)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變化(%)0-2.5km2.5-5km0-2.5km2.5-5km0-2.5km2.5-5km0-2.5km2.5-5km深圳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成都市北京市佛山市
18、昆明市東莞市長沙市鄭州市濟南市杭州市武漢市大連市哈爾濱市沈陽市南京市蘇州市西安市青島市廈門市福州市貴陽市寧波市常州市合肥市太原市南昌市無錫市烏魯木齊市南寧市石家莊市長春市溫州市蘭州市??谑新尻柺心贤ㄊ形鲗幨薪B興市銀川市徐州市呼和浩特市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通勤距離分布比重(%)第 10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通勤距離分布比重(%)通勤距離分布比重(%)通勤距離分布比重(%)2019-2023年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變化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變化(%)2019-2023年主要城市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變化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變化(%)2019-2023年主要城市2
19、.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變化15%20%25%30%35%40%45%50%深圳市廣州市天津市重慶市上海市成都市北京市佛山市昆明市東莞市長沙市鄭州市濟南市杭州市武漢市大連市哈爾濱市沈陽市南京市蘇州市西安市青島市廈門市福州市貴陽市寧波市常州市合肥市太原市南昌市無錫市烏魯木齊市南寧市石家莊市長春市溫州市蘭州市??谑新尻柺心贤ㄊ形鲗幨薪B興市銀川市徐州市呼和浩特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20232019-2023增加2019-2023減少通勤距離分布比重(%)極端通勤改善,超長通勤仍需關注2第 11 頁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零增長”,25公里超長通勤人口仍高達800萬2
20、023年,中國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比重12%,同比持平。22個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沒有增加。北京28%仍然是極端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同比持平,連續兩年沒有增加。對比2019年,南京、廈門、深圳等13個城市極端通勤減少,廣州、濟南等15個城市持平。超大特大城市中800萬人單程通勤超25公里,時耗90分鐘提升長距離交通出行效率是都市圈發展的關鍵,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需要給予更多關注。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超過800萬人單程通勤距離在25公里以上,占通勤人口的8%,較2019年增加1個百分點。超長通勤的單程時耗90分鐘,是極端通勤中的極端通勤。北京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高,達到12%
21、,第二位的廣州達到10%。特大城市中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多的東莞、青島、長沙超過8%。通勤距離增長、職住分離增加的趨勢仍將持續2023年,41個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同比持平或降低,連續三年的增長趨勢放緩。與2019年對比,45個主要城市中42個城市職住分離增加,39個城市通勤距離增長,城鎮化進程中超大特大城市以及多數大城市的職住分離趨勢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持續。2019-2023年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變化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變化(%)單程平均通勤距離變化(千米)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通勤距離分布比重(%)0%5%10%15%20%25%30%35%0-2.5km 2.5-5km 5-
22、15km 15-25km25km通勤距離分布比重(%)超大城市0%2%4%6%8%10%12%14%北京市廣州市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成都市深圳市東莞市青島市長沙市鄭州市佛山市西安市濟南市昆明市南京市武漢市杭州市大連市哈爾濱市蘇州市沈陽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第 12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變化(%)2019-2023年主要城市平均通勤距離變化單程平均通勤距離變化(千米)2019-2023年超大特大城市通勤距離分組構成變化2023年超大特大城市25公里以上通勤比重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0%5%10%15%20%25%30%35%40%0-2.5
23、km 2.5-5km 5-15km 15-25km25km通勤距離分布比重(%)特大城市20232019-2023增加2019-2023減少20232019-2023增加2019-2023減少通勤空間拓展,軌道覆蓋邊際遞減3第 13 頁近5年,41個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增加,上海通勤空間拓展顯著2023年,上海超越北京成為通勤空間半徑最大的城市,達到42公里。與2019年相比,45個主要城市中41個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增加,上海、天津、廣州、南京、武漢、西安、濟南、青島、大連等19個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增長2公里以上。年度新增800公里軌道僅提高1%通勤覆蓋,軌道覆蓋效益同比減半截止2023年底,42個地
24、鐵運營城市軌道總里程超1萬公里,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僅20%,只有1/5的通勤者能夠職住均在軌道車站800米內,實現便捷軌道通勤。2023年新增運營軌道線路約800公里,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僅提升1個百分點,單位新增軌道里程的覆蓋通勤提升效益較2022年減少一半。深圳、成都、武漢、廣州以及鄭州5個城市,年度新增軌道里程均未能有效提高覆蓋通勤比重。城市規模決定投資效益,軌道覆蓋通勤人均成本型大城市是超大城市的3.4倍服務城市通勤人群、提升通勤效率,既是軌道交通建設的最根本要求,又是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具體體現。按目前軌道800米覆蓋人口測算,相當于每43萬元軌道建設投資僅增加1人車站800米通勤覆蓋
25、。其中,超大城市平均水平24萬元、特大城市41萬元、型大城市37萬元、型大城市82萬元,軌道覆蓋通勤人均成本型大城市是超大城市的3.4倍。同等城市規模下深圳和北京、昆明和濟南、南寧和長春軌道通勤的投資績效也相差數倍,與通勤流向契合的線路規劃、有效提高站點周邊的人口崗位密度是提高效益的關鍵。通勤空間半徑變化(千米)2019-2023年主要城市通勤空間半徑變化軌道覆蓋通勤人口增量(萬人)新增軌道里程(千米)第 14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通勤空間半徑變化(千米)2023年主要城市每增加1人軌道覆蓋通勤所需建設投資2020-2023年主要城市軌道800米覆蓋通勤人口增量每
26、43萬元軌道建設投資僅增加1人車站800米通勤覆蓋軌道運營里程(千米)軌道覆蓋通勤比重(%)每增加1人軌道覆蓋通勤所需建設投資(萬元)城市型大城市平均82萬元超大城市平均24萬元特大城市平均41萬元型大城市平均37萬元軌道覆蓋通勤人口增量新增軌道里程軌道覆蓋通勤人口增量(萬人)新增軌道里程(千米)職住分離增加,福州廈門差異顯著4第 15 頁廈門、福州年度職住分離增加最多,通勤效率提升面臨挑戰。廈門是職住平衡最好的城市,職住分離度2.6公里,但同比增加0.4公里,年度增幅最大。伴隨跨海發展,廈門通勤空間半徑增長至30公里,比福州多4公里。福州近3年職住分離持續增加,從2.6公里增加至3.0公里,
27、通勤空間半徑增長至26公里。廈門和福州的平均通勤距離也同步從7.1公里增加到7.5公里,通勤效率提升面臨挑戰。福州軌道覆蓋通勤比重24%,連續兩年快速增長,超過廈門10個百分點近年,福州軌道建設成效顯著,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快速提高至24%,處于同等規模城市的較高水平。同時,45分鐘公交通勤服務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達到56%,與廈門持平。軌道、公交支撐下,福州的通勤時耗沒有隨距離增長而增加,通勤效率在提升。廈門跨海發展需要關注島外地區軌道通勤的良性覆蓋目前,廈門擁有同等規模城市中最高水平公交通勤服務能力,56%的通勤者45分鐘公交可達。但地面公交對于中長距離通勤效率支撐不足,廈門極端通勤人口比重在
28、增加。廈門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僅有14%,低于同等規模城市平均水平,軌道里程不到相同通勤空間半徑蘇州的1/3??绾0l展需要軌道交通方式的支撐,需要關注提高島外地區的軌道覆蓋通勤水平。2023年廈門軌道車站800米覆蓋居住就業人口軌道車站800米覆蓋居住人口比重:26%軌道車站800米覆蓋就業人口比重:29%第 16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同為職住分離增加的城市,福州軌道覆蓋提升,廈門極端通勤增加說明:雷達圖越飽滿指標水平越好,黃色代表2023年水平、藍色代表2022年、紫色代表2021年。2021-2023年福州通勤特征指標2021-2023年廈門通勤特征指標說明:雷達
29、圖越飽滿指標水平越好,黃色代表2023年水平、藍色代表2022年、紫色代表2021年。0 3通勤時耗1 城市效率: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2 極端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3 通勤感受: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城市效率: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1第 17 頁79%71%82%85%城市規模研究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注:綠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777781廣州市697173天津市707272成都市707071重慶市686870上海市697070北京市555658昆明市838384佛山市828284東莞市81
30、8284蘇州市828282長沙市797981鄭州市787880哈爾濱市777879杭州市797979濟南市777879西安市777778大連市737475南京市757575沈陽市737374武漢市727173青島市697071常州市888888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寧波市868686無錫市868585太原市838485廈門市848384南寧市828384貴陽市808383福州市818181烏魯木齊市797980南昌市797980合肥市797879石家莊市787979長春市737475溫州市888990??谑?89090南通市-8789呼和浩特市858585蘭州市838385西寧
31、市818483銀川市838383洛陽市838282紹興市828282徐州市808181第 18 頁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77%,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總體平均77%,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其中,超大城市平均71%,特大城市平均79%,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近八成超大、特大城市45分鐘通勤比重提高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16個城市45分鐘通勤比重提升。深圳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81%,同比增加4個百分點,成為首個達到80%的超大城市。廣州45分鐘通勤比重73%、北京58%,同比提升2個百分點,連續三年保持增長。只有西寧、無錫45分鐘通勤比重降低2023年度只有西寧45分鐘以
32、內通勤比重同比降低1個百分點。連續3年對比只有無錫降低1個百分點,沒有顯著提升。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持續提升,深圳成為首個達到80%的超大城市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超大特大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達到80%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目標。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777781廣州市697173天津市707272成都市707071重慶市686870上海市697070北京市555658昆明市838384佛山市828284東莞市818284蘇州市828282長沙市797981鄭州市787880哈爾濱市777879杭州市797979濟南市777879西安市77
33、7778大連市737475南京市757575沈陽市737374武漢市727173青島市697071常州市888888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以內通勤比重年度變化 單位:%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寧波市868686無錫市868585太原市838485廈門市848384南寧市828384貴陽市808383福州市818181烏魯木齊市797980南昌市797980合肥市797879石家莊市787979長春市737475溫州市888990??谑?89090南通市-8789呼和浩特市858585蘭州市838385西寧市8
34、18483銀川市838383洛陽市838282紹興市828282徐州市808181極端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2城市規模研究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11%17%8%8%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第 19 頁注:綠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121211廣州市151514成都市141414天津市171616重慶市171717上海市181818北京市302828昆明市888蘇州市999東莞市1099佛山市10109濟南市101110哈爾濱市111010鄭州市101010西安市101010長沙市101010杭州市111111大
35、連市131313沈陽市141313南京市131313武漢市141515青島市161515常州市666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南寧市676貴陽市877太原市777寧波市777福州市888廈門市788無錫市778石家莊市999烏魯木齊市899南昌市101010合肥市101111長春市141212??谑?44呼和浩特市666南通市-76溫州市676西寧市878銀川市888蘭州市888洛陽市999徐州市999紹興市101010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零增長”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12%,同比持平45個中國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人口比重總體平均
36、12%,同比持平。其中,超大城市極端通勤人口比重達到17%、特大城市11%,型、型大城市均是8%。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零增長”,深圳、廣州持續改善22個超大特大城市極端通勤人口比重均沒有增加。深圳、廣州、佛山、濟南同比降低1個百分點。極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北京,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28%,同比持平保持改善。僅有無錫、西寧兩個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增加僅有無錫、西寧兩個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第 20 頁減少60分鐘以上極端通勤人口比重,避免超長通勤帶來的身心傷害與社會問題。中國主要城市60分鐘以上通勤比重年度變化 單位:%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12
37、1211廣州市151514成都市141414天津市171616重慶市171717上海市181818北京市302828昆明市888蘇州市999東莞市1099佛山市10109濟南市101110哈爾濱市111010鄭州市101010西安市101010長沙市101010杭州市111111大連市131313沈陽市141313南京市131313武漢市141515青島市161515常州市666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南寧市676貴陽市877太原市777寧波市777福州市888廈門市788無錫市778石家莊市999烏魯木齊
38、市899南昌市101010合肥市101111長春市141212??谑?44呼和浩特市666南通市-76溫州市676西寧市878銀川市888蘭州市888洛陽市999徐州市999紹興市101010城市規模研究城市單程平均通勤距離(千米)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分鐘)通勤感受: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第 21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單程平均通勤距離(千米)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分鐘)39分鐘9.5千米35分鐘8.3千米33分鐘7.7千米32分鐘8.0千米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注:綠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363635廣州市393837成都市39393
39、8天津市393938重慶市404039上海市404039北京市484746昆明市323231東莞市343432佛山市333332長沙市343433濟南市353534哈爾濱市353534蘇州市343434西安市353534杭州市353534鄭州市363534沈陽市373736南京市373736大連市373737武漢市383837青島市394039常州市303030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寧波市313131太原市333331廈門市323232無錫市323232南寧市343433貴陽市343433福州市343434合肥市343534烏魯木齊市343434南昌市353534石家莊市353
40、535長春市373736??谑?03029溫州市303029南通市-3130蘭州市323231銀川市323332呼和浩特市323232紹興市333333西寧市353333洛陽市343434徐州市353434第 22 頁單程通勤時耗35分鐘,同比減少1分鐘主要城市平均通勤時耗35分鐘,同比減少1分鐘45個中國主要城市中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5分鐘,同比減少1分鐘。其中:超大城市平均39分鐘、特大城市平均35分鐘、型大城市33分鐘、型大城市32分鐘。超大、特大城市通勤時耗減少,北京連續3年持續改善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20個城市平均通勤時耗同比減少,大連、蘇州同比持平。北京仍是通勤時耗最長的城市,單程
41、通勤46分鐘,同比減少1分鐘,連續3年持續改善。福州、石家莊等6個城市,較2019年通勤時耗增加與2019年對比,福州、石家莊、沈陽、南寧、南昌、長春6個城市通勤時耗增加1分鐘。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通勤時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觀感受和生活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是衡量交通便捷的重要指標。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363635廣州市393837成都市393938天津市393938重慶市404039上海市404039北京市484746昆明市323231東莞市343432佛山市333332長沙市343433濟南市353534哈爾濱市353534蘇州市343434
42、西安市353534杭州市353534鄭州市363534沈陽市373736南京市373736大連市373737武漢市383837青島市394039常州市303030中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年度變化 單位:分鐘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寧波市313131太原市333331廈門市323232無錫市323232南寧市343433貴陽市343433福州市343434合肥市343534烏魯木齊市343434南昌市353534石家莊市353535長春市373736??谑?03029溫州市303029南通市-3130蘭州
43、市323231銀川市323332呼和浩特市323232紹興市333333西寧市353333洛陽市343434徐州市3534340 4通勤空間1 空間范圍:通勤空間半徑2 空間匹配:職住分離度3 通勤距離:單程平均通勤距離4 幸福通勤: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空間范圍:通勤空間半徑1第 23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千米)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空間半徑30千米38千米28千米27千米注:棕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上海市404142北京市414141重慶市394041深圳市394040天津市373839廣州市323233成都市283030大連市
44、353636杭州市333434哈爾濱市333334南京市323333濟南市323333沈陽市313232武漢市293030長沙市292930鄭州市303030蘇州市282929西安市282929佛山市272828昆明市272828青島市252627東莞市222323寧波市313232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烏魯木齊市303031長春市303031廈門市292930石家莊市272829貴陽市262727合肥市262727常州市262727福州市252526無錫市262626太原市252626南昌市232424南寧市212222南通市-3333溫州市313332蘭州市292930銀川
45、市293030徐州市272828西寧市272628洛陽市252525紹興市242525呼和浩特市222323??谑?12223第 24 頁上海42公里,超越北京成為我國通勤空間半徑最大的城市上海通勤空間半徑42公里,同比增加1公里,成為我國通勤空間半徑最大的城市。重慶同比增加1公里,達到41公里,與北京并列最大通勤空間半徑第二位。超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間半徑38公里、特大城市30公里、型大城市分別為28公里和27公里。2023年,超大城市和型大城市平均通勤空間半徑同比增加1公里。15個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增加,廈門、蘭州達到30公里15個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同比增加,其中上海、重慶、天津、青島、石家莊、海
46、口連續3年增長。8個、型大城市的通勤空間半徑超過30公里,達到特大城市平均水平,其中廈門、蘭州首次增長至30公里。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上海42公里,成為我國通勤空間半徑最大的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反映城市緊密通勤聯系的空間范圍,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撐的空間尺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空間半徑年度變化 單位:千米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上海市404142北京市414141重慶市394041深圳市394040天津市373839廣州市323233成都市283030大連市353636杭州市333434
47、哈爾濱市333334南京市323333濟南市323333沈陽市313232武漢市293030長沙市292930鄭州市303030蘇州市282929西安市282929佛山市272828昆明市272828青島市252627東莞市222323寧波市313232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烏魯木齊市303031長春市303031廈門市292930石家莊市272829貴陽市262727合肥市262727常州市262727福州市252526無錫市262626太原市252626南昌市232424南寧市212222南通市-3333溫州市313332蘭州市292930銀川市293030徐州市27282
48、8西寧市272628洛陽市252525紹興市242525呼和浩特市222323??谑?12223空間匹配:職住分離度2第 25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職住分離度(千米)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職住分離度3.9千米4.4千米3.5千米4.5千米注:棕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2.52.82.7天津市3.43.53.6廣州市3.83.94上海市3.94.24.2重慶市4.24.34.5成都市4.95.45.3北京市6.66.86.8大連市2.62.62.6昆明市2.62.82.7哈爾濱市2.933.1蘇州市3.23.43.4沈陽市3.33.43.5杭州
49、市3.33.63.6長沙市3.73.73.7佛山市3.53.93.7濟南市3.743.9武漢市3.73.93.9南京市3.94.14西安市4.34.84.6鄭州市4.854.7東莞市5.15.65.2青島市4.95.35.4廈門市2.22.22.6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烏魯木齊市2.82.83福州市2.62.73南寧市2.93.13.1寧波市2.93.23.2無錫市3.23.33.3貴陽市3.13.33.3常州市3.13.33.3合肥市3.13.63.5太原市3.23.53.5南昌市3.74.13.9長春市3.73.94.1石家莊市5.25.86溫州市2.63.12.8??谑?
50、.33.33.4呼和浩特市3.33.73.8蘭州市3.94.14.1洛陽市4.24.44.4紹興市4.14.64.4南通市-54.9徐州市4.855西寧市5.34.95.6銀川市5.76.36.3七成城市職住分離沒有增加,廈門、福州需要關注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職住分離度可以理解為從居住地到最近就業場所的距離,用于衡量城市職住空間供給的匹配度與平衡性,職住分離度越小說明城市職住平衡的本底越好。31個城市職住分離沒有增加,特大城市顯著改善超大城市職住分離度平均水平4.4公里,同比持平;特大城市3.9公里,同比降低0.1公里。31個中國主要城市的職住分離沒有增加,其中17
51、個城市同比持平,14個城市同比減少。深圳職住分離度2.7公里,同比縮短0.1公里,仍是超大城市中職住平衡最好的城市。半數特大城市職住分離縮短,東莞、鄭州、佛山減少超過0.2公里,改善顯著。14個城市職住分離增加,廈門、福州年度增幅最大14個城市職住分離度同比增加,其中8個集中在型、型大城市。近年來職住平衡最好的廈門、福州,成為年度職住分離增加最嚴重的城市,需要給予關注。第 26 頁中國主要城市職住分離度年度變化 單位:千米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2.52.82.7天津市3.43.53.6廣州市3.83
52、.94上海市3.94.24.2重慶市4.24.34.5成都市4.95.45.3北京市6.66.86.8大連市2.62.62.6昆明市2.62.82.7哈爾濱市2.933.1蘇州市3.23.43.4沈陽市3.33.43.5杭州市3.33.63.6長沙市3.73.73.7佛山市3.53.93.7濟南市3.743.9武漢市3.73.93.9南京市3.94.14西安市4.34.84.6鄭州市4.854.7東莞市5.15.65.2青島市4.95.35.4廈門市2.22.22.6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烏魯木齊市2.82.83福州市2.62.73南寧市2.93.13.1寧波市2.93.23.
53、2無錫市3.23.33.3貴陽市3.13.33.3常州市3.13.33.3合肥市3.13.63.5太原市3.23.53.5南昌市3.74.13.9長春市3.73.94.1石家莊市5.25.86溫州市2.63.12.8??谑?.33.33.4呼和浩特市3.33.73.8蘭州市3.94.14.1洛陽市4.24.44.4紹興市4.14.64.4南通市-54.9徐州市4.855西寧市5.34.95.6銀川市5.76.36.3通勤距離:單程平均通勤距離3第 27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單程平均通勤距離(千米)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距離8.3千米9.5千米7.7千米8.0千米注:棕色數值標注為城市
54、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88.58天津市8.78.88.9廣州市9.19.19.2重慶市9.59.69.6成都市9.59.99.7上海市9.59.89.8北京市11.311.711.6昆明市7.68.17.6大連市7.77.77.7哈爾濱市7.57.97.7沈陽市7.87.97.8佛山市8.38.47.8蘇州市8.487.9杭州市7.88.48.1濟南市8.18.78.2長沙市8.68.78.5鄭州市8.99.28.6武漢市8.59.18.6南京市8.99.18.8西安市8.69.38.8東莞市8.99.48.8青島市8.68.98.9常州市77.27研究
55、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寧波市7.17.57.3南寧市7.37.77.4無錫市7.47.67.4福州市7.17.27.5太原市7.37.77.5廈門市7.17.57.5烏魯木齊市7.67.67.6南昌市7.68.17.7合肥市7.68.27.8貴陽市7.88.18長春市88.38.2石家莊市8.28.88.8溫州市6.87.46.6呼和浩特市6.87.27.1??谑?.27.47.4蘭州市7.78.17.6洛陽市7.77.97.7紹興市7.88.37.9南通市-8.98.6徐州市8.78.88.7銀川市8.69.18.9西寧市8.98.49平均通勤距離體現真實職住分離情況,也是城市運
56、行的成本,決定著交通壓力與基礎設施投入。第 28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平均通勤距離增長放緩,九成城市同比沒有增加41個城市平均通勤距離沒有增加,增長趨勢放緩超大城市平均通勤距離9.5公里,同比減少0.1公里;特大城市8.3公里,同比減少0.3公里。41個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同比沒有增長,連續三年的增長趨勢放緩。深圳、昆明、佛山、濟南、武漢、鄭州、西安、東莞等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年度降幅顯著。北京平均通勤距離11.6公里,同比減少0.1公里,仍是通勤距離最長的城市。石家莊、福州、廈門通勤距離連續三年持續增長僅有福州、天津、廣州、西寧4個城市平均通勤距離同比增加。連續三年對比
57、,石家莊、福州、廈門平均距離顯著增加。中國主要城市單程平均通勤距離年度變化 單位:千米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88.58天津市8.78.88.9廣州市9.19.19.2重慶市9.59.69.6成都市9.59.99.7上海市9.59.89.8北京市11.311.711.6昆明市7.68.17.6大連市7.77.77.7哈爾濱市7.57.97.7沈陽市7.87.97.8佛山市8.38.47.8蘇州市8.487.9杭州市7.88.48.1濟南市8.18.78.2長沙市8.68.78.5鄭州市8.99.28.
58、6武漢市8.59.18.6南京市8.99.18.8西安市8.69.38.8東莞市8.99.48.8青島市8.68.98.9常州市77.27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寧波市7.17.57.3南寧市7.37.77.4無錫市7.47.67.4福州市7.17.27.5太原市7.37.77.5廈門市7.17.57.5烏魯木齊市7.67.67.6南昌市7.68.17.7合肥市7.68.27.8貴陽市7.88.18長春市88.38.2石家莊市8.28.88.8溫州市6.87.46.6呼和浩特市6.87.27.1??谑?.27.47.4蘭州市7.78.17.6洛陽市7.77.97.7紹興市7.88
59、.37.9南通市-8.98.6徐州市8.78.88.7銀川市8.69.18.9西寧市8.98.49幸福通勤: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4第 29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53%48%54%57%注:棕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585560廣州市505052天津市515050上海市464546重慶市454546成都市434244北京市373637佛山市575660昆明市585659東莞市545255長沙市525154濟南市545254大連市525253蘇州市525253哈爾濱市525053杭州市
60、545152鄭州市514952沈陽市504951武漢市494750南京市484749青島市494849西安市494649常州市595859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福州市605959寧波市585758廈門市585758太原市555355貴陽市545355無錫市555455南寧市535153南昌市535053合肥市524952烏魯木齊市515152石家莊市535151長春市484748溫州市646265蘭州市605862??谑?16061洛陽市585658南通市-5556紹興市565556呼和浩特市555354銀川市545254西寧市525253徐州市504951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反
61、映就近職住、可以慢行通勤的人口占比,又稱“幸福通勤”,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測度。第 30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幸福通勤比重52%,42個城市由降轉升幸福通勤比重5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45個中國主要城市中5公里以內幸福通勤比重52%,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歸回2019年水平。其中,超大城市48%,特大城市53%、型大城市54%、型大城市57%。42個城市幸福通勤由降轉升,深圳、佛山增幅顯著42個城市幸福通勤比重同比增加,由降轉升,其中廣州、長沙、武漢等10個城市已經歸回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深圳、佛山年度增幅4-5個百分比點,達到60%,分別是超大、特大城市的最
62、高水平。天津、福州、石家莊連續三年幸福通勤比重降低只有天津、福州、石家莊3個城市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同比沒有增加,連續3年持續降低。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585560廣州市505052天津市515050上海市464546重慶市454546成都市434244北京市373637佛山市575660昆明市585659東莞市545255長沙市525154濟南市545254大連市525253蘇州市525253哈爾濱市525053杭州市545152鄭州市514952沈陽市504951武漢市494750南京市484749青島市494849西安市494649常州市595859中國主要城市5公
63、里以內通勤比重年度變化 單位:%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福州市605959寧波市585758廈門市585758太原市555355貴陽市545355無錫市555455南寧市535153南昌市535053合肥市524952烏魯木齊市515152石家莊市535151長春市484748溫州市646265蘭州市605862??谑?16061洛陽市585658南通市-5556紹興市565556呼和浩特市555354銀川市545254西寧市525253徐州市5049510 5通勤交通1 軌道覆蓋: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
64、2 公交保障: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軌道覆蓋: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1第 31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17%28%14%6%注:紫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軌道規模(千米)新增里程數(千米)2022年 2023年深圳市57693535成都市696443434廣州市653323131上海市967-3030重慶市538602527北京市907392123天津市306131518武漢市556263333青島市326-2929杭州市516-2929長沙市235172222昆明市166-2121南京市476111
65、820蘇州市301-2020西安市338331920鄭州市354451919大連市260241113沈陽市262461012哈爾濱市100489佛山市115-99濟南市84-23研究城市軌道規模(千米)新增里程數(千米)2022年 2023年東莞市38-22南寧市125-2727福州市139281724貴陽市117431223南昌市128-2222合肥市197261920寧波市185-1616廈門市98-1414石家莊市74-1111無錫市111-99長春市129599常州市54-55烏魯木齊市27-33太原市23-33徐州市64-1313蘭州市948711南通市592045洛陽市42-55紹
66、興市571034呼和浩特市49-33溫州市115-1軌道覆蓋通勤比重20%,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20%通勤者軌道800米職住,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42個運營地鐵城市中800米軌道覆蓋通勤比重總體平均水平是20%,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其中,超大城市達到28%、特大城市17%、型大城市14%、型大城市6%。超大特大城市年度新增軌道沒有顯著提升通勤覆蓋14個超大特大城市年度軌道運營里程增加,僅有9個城市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同比提高。軌道覆蓋通勤比重最高的4個城市,深圳35%、成都34%、武漢33%、廣州31%,年度新增軌道均未能有效提高通勤覆蓋。鄭州連續兩年新
67、增軌道里程沒能提高覆蓋通勤水平。貴陽、福州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年度增長最快貴陽、福州年度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增長最多。貴陽新增43公里軌道線路,覆蓋通勤比重達到23%,同比增加11個百分點;福州新增28公里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增加7個百分點。軌道覆蓋通勤比重強調線路走向與通勤需求相契合,體現軌道交通與職住空間的匹配度。第 32 頁研究城市軌道規模(千米)新增里程數(千米)2022年 2023年深圳市57693535成都市696443434廣州市653323131上海市967-3030重慶市538602527北京市907392123天津市306131518武漢市556263333青島市326-2929杭州
68、市516-2929長沙市235172222昆明市166-2121南京市476111820蘇州市301-2020西安市338331920鄭州市354451919大連市260241113沈陽市262461012哈爾濱市100489佛山市115-99濟南市84-23中國主要城市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年度變化單位:%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軌道規模(千米)新增里程數(千米)2022年 2023年東莞市38-22南寧市125-2727福州市139281724貴陽市117431223南昌市128-2222合肥市197261920寧波市185-16
69、16廈門市98-1414石家莊市74-1111無錫市111-99長春市129599常州市54-55烏魯木齊市27-33太原市23-33徐州市64-1313蘭州市948711南通市592045洛陽市42-55紹興市571034呼和浩特市49-33溫州市115-1公交保障: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2第 33 頁城市規模研究城市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48%46%46%47%注:紫色數值標注為城市規模分類的指標均值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565860廣州市495254成都市434545重慶市424545上海市414343天津市4
70、14342北京市323233西安市454950青島市445050長沙市494950東莞市515049哈爾濱市464849鄭州市474849昆明市474749佛山市474848杭州市464848大連市414646武漢市444646濟南市424445南京市414544蘇州市434544沈陽市424444廈門市535656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福州市535556南寧市474849寧波市485149貴陽市444748常州市464948無錫市424645南昌市464445太原市414244合肥市444444石家莊市444443長春市373839烏魯木齊市363835溫州市585959???/p>
71、市545657蘭州市504951西寧市465151洛陽市464746南通市-4343銀川市414343徐州市404242紹興市424342呼和浩特市404141第 34 頁47%的通勤者45分鐘公交可達,近半數城市公交通勤效率提高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45分鐘公交(軌道)服務能力占比是通勤的基本保障,也是城市公交服務能力的重要測度。45分鐘公交通勤比重47%,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中國主要城市中47%的通勤者45分鐘公交可達,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超大城市達到46%,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特大城市48%,同比持平。22個城市公交服務能力提高,廣州、深圳持續提升超過2個百
72、分點45個主要城市中,22個城市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提升。深圳、廣州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分別達到60%和54%,保持超大、特大城市的最高水平,同比增加2個百分點,連續三年持續提升。昆明、太原、蘭州年度增幅顯著。烏魯木齊、寧波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下降顯著11個城市45分鐘公交通勤比重降低。烏魯木齊、寧波同比降低2-3個百分點,下降顯著。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深圳市565860廣州市495254成都市434545重慶市424545上海市414343天津市414342北京市323233西安市454950青島市445050長沙市494950東莞市515049哈爾濱市464849鄭州
73、市474849昆明市474749佛山市474848杭州市464848大連市414646武漢市444646濟南市424445南京市414544蘇州市434544沈陽市424444廈門市535656中國主要城市45分鐘公交服務能力占比年度變化 單位:%說明:紅色標識顯著下降,綠色標識顯著提升。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型大城市型大城市研究城市2021年2022年2023年福州市535556南寧市474849寧波市485149貴陽市444748常州市464948無錫市424645南昌市464445太原市414244合肥市444444石家莊市444443長春市373839烏魯木齊市363835溫州市585959
74、??谑?45657蘭州市504951西寧市465151洛陽市464746南通市-4343銀川市414343徐州市404242紹興市424342呼和浩特市4041410 6超長通勤1 通勤特征:重點識別超長通勤集中流向2 職住分布:關注改善外圍新城職住平衡3 通勤交通:精準提升快速干線通勤效率通勤特征:重點識別超長通勤集中流向1第 35 頁提升長距離通勤的交通出行效率,是城市快速干線交通系統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改善極端通勤問題的重要手段。報告以2023年,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25公里以上通勤人群為研究對象,解析超長通勤的職住、通勤特征,提供改善提升的素材與思考。0%2%4%6%8%10%12%1
75、4%北京市廣州市上海市重慶市天津市成都市深圳市東莞市青島市長沙市鄭州市佛山市西安市濟南市昆明市南京市武漢市杭州市大連市哈爾濱市蘇州市沈陽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超長通勤比重超大城市通勤平均比重特大城市通勤平均比重2023年超大、特大城市25公里以上通勤比重超大、特大城市中近800萬人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北京最高達到12%22個超大特大城市中近800萬人承受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超大城市平均比重9%、特大城市7%。北京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高,達到12%,第二位的廣州達到10%。特大城市中超長通勤人口比重最多的東莞、青島、長沙超過8%。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需要
76、關注超長通勤人口集中的通勤流向超大特大城市中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最多的前20位行政區OD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5個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只有杭州、鄭州各有一個廊道上榜,僅有河北三河至北京朝陽一個跨市超長通勤OD上榜。前20位行政區OD對中,超長通勤人口均超過2萬人,最高的北京大興至海淀超長通勤達到5萬人。平均通勤時耗宜控制在90分鐘以內,北京長距離通勤效率亟需提升前20位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流向中,14個OD對平均通勤時耗90分鐘以內,門到門平均出行效率20公里/小時以上。其中,軌道覆蓋比重前3高的超長通勤流向均在深圳,軌道車站800米覆蓋了30%以上的超長通勤,平均出行
77、效率達到22-24公里/小時。單程平均通勤時耗超過90分鐘的6個超長通勤流向都集中在北京。如房山至西城,雖然有19%軌道覆蓋,但全程通勤效率僅有19公里/小時,平均通勤時耗超過100分鐘。廊坊三河至北京朝陽間超長通勤超4萬人,缺少軌道支撐,全程通勤效率最低,僅有18公里/小時。9%7%第 36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2023年北京、鄭州超長通勤空間分布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單程時耗宜控制在90分鐘以內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人口比重(%)2023年超長通勤前20位行政區OD對通勤特征需要以超長通勤集中的廊道為單元,精準解析通勤需求與交通特征。職住分布:關注改善外圍新城職住
78、平衡2第 37 頁超長通勤就業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中心,呈現向心通勤特征超長通勤就業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的CBD、商業中心以及城區外圍的科技、產業園區,城市功能中心提供的高收入機會才能抵消超長通勤的高成本。25公里以上超長通勤分布在城市中心半徑15公里內,相當于北京的五環、上海的外環,近40%超長通勤居住集中在15-25公里的城市外圍圈層,呈現向心通勤特征。外圍新城、新區吸引超長通勤往往需要穿越城市中心區域一些新城、新區,如鄭州空港新區,分布在城市中心15-20公里圈層。鄭州、濟南、長沙等特大城市中超長通勤者居住集中在城市中心在5-15公里新城圈層,部分超長通勤需要穿越城市中心區域。外圍大型居住區
79、的功能提升與職住平衡北京“回天”經驗2019-2023年,北京回天地區居民平均通勤距離從11公里縮短至10公里,平均通勤時耗從53分鐘縮短至51分鐘。5公里以內就近通勤比重從2019年31%增加至36%,提升5個百分點,周邊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的就業增加,職住平衡顯著改善。此外,隨著一批雙創社區和雙創孵化器建設,2.5公里以內通勤比重增加2個百分點??焖俾废到y改造和軌道接駁提升了通勤效率,25公里以上平均通勤時耗從107分鐘縮短至95分鐘。0%5%10%15%20%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
80、50km50-55km55-60km60km超大城市就業空間圈層分布比重0-15km占比43%0%5%10%15%20%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超大城市居住空間圈層分布比重10-25km占比39%2023年超長通勤職住空間圈層分布0%5%10%15%20%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特大城市居住空間圈層分布比重
81、5-20km占比43%0%5%10%15%20%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特大城市就業空間圈層分布比重5-20km占比41%通勤距離分布比重(%)第 38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超長通勤呈現向心特征,關注外圍大型居住區的功能提升與職住平衡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0-5km5-10k
82、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0-5km5-10km10-15km15-20km20-25km25-30km30-35km35-40km40-45km45-50km50-55km55-60km60km年份平均通勤距離(千米)平均通勤時耗(分鐘)5公里內通勤比重(%)25公里以上通勤比重(%)軌道800覆蓋通勤
83、比重(%)201911533151620231051364160%10%20%30%40%0-2.5km 2.5-5km 5-15km 15-25km25km通勤距離分布比重(%)2019-2023減少2019-2023增加大幅增加小幅增加減少大幅增加小幅增加減少2019-2023年“回-天”地區職住空間分布變化2019-2023年“回-天”地區通勤特征變化2019-2023年“回-天”地區通勤距離分布變化北京回龍觀-天通苑地區,是一個常住人口超過80萬的超大型居住區,由于居住規模與產業布局不匹配,大部分居民要去較遠的城區上班,一度被稱為“睡城”。十四五以來,北京市推出深入推進回龍觀天通苑地區
84、提升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系統提升區域服務功能組織,引導人才在未來科學城及周邊重點功能區就近就業。通勤距離分組通勤時耗(分鐘)通勤速度(千米/小時)20192023201920230-2.5km2120442.5-5km3137765-15km5458 111015-25km79 74141525km10795 2122 因地制宜提高超長通勤走廊的軌道覆蓋和快速道路系統支撐軌道覆蓋通勤是效率保障。但目前多數城市軌道對超長通勤的支撐相對薄弱,軌道車站800米覆蓋超長通勤比重僅有8%??焖俚缆废到y是超長通勤的重要支撐。鄭州依靠高快速路系統一體化改造和實施高速公路小客車免費通行政策,實
85、現金水至新鄭超長通勤效率達到26公里/小時。措施1:提高快速軌道交通覆蓋,強化末端接駁推進軌道快線、市域(郊)鐵路建設,強化外圍大型居住區與周邊軌道車站的公交接駁,提高軌道交通對于超長通勤的服務水平。提高軌道車站周邊面向青年通勤人群的住房保障投放,從源頭上引導就業和居住沿軌道走廊布局,提高軌道站點人口和就業覆蓋率。措施2:推進城市周邊高、快一體化改造,提高快速道路系統效率科學推進城市快速路網的規劃和建設,重點強化城市及周邊高快速路一體化改造,優化道路收費政策,減少交通擁堵,提升城市通勤走廊的道路交通運行效率。通勤交通:精準提升快速干線通勤效率3第 39 頁8%6%9%9%14%14%18%12
86、%14%20%15%19%17%14%25%27%26%23%31%24%32%25%21%佛山市濟南市東莞市哈爾濱沈陽市天津市長沙市蘇州市大連市鄭州市青島市西安市昆明市重慶市南京市杭州市廣州市成都市北京市武漢市上海市深圳市平均值10%6%9%10%16%15%15%15%17%14%14%19%18%15%17%15%17%18%14%23%16%22%16%0%0%1%1%2%2%3%3%3%4%4%4%6%8%8%9%10%10%10%11%13%26%8%2023年超長通勤軌道800米覆蓋職住人口比重 單位:%軌道就業比重軌道居住比重城市軌道通勤比重第 40 頁主要結論通勤時耗通勤空間
87、通勤交通編制說明超長通勤推進“雙快”交通系統建設,縮短超長通勤的出行時間是關鍵北京房山-海淀:軌道交通與快速道路支撐的通勤廊道深圳龍崗-保安:快速軌道交通為主體的通勤廊道鄭州金水-新鄭:高快一體化道路系統支撐的通勤廊道房山到海淀-4.5萬人,單程通勤距離31公里 軌道覆蓋通勤比重15%,1條軌道覆蓋,需2次換乘。公交全程時耗109分鐘,小汽車時耗72分鐘。龍崗到寶安-4.0萬人,單程通勤距離31公里 軌道覆蓋通勤比重34%,兩條軌道覆蓋,需2次換乘 公交全程時耗87分鐘,小汽車通勤時耗84分鐘金水到新鄭-2.0萬人,單程通勤距離29公里 軌道覆蓋通勤比重6%,1條軌道覆蓋需3次換乘 小汽車時耗
88、72分鐘,高速公路免費政策節約10分鐘軌道覆蓋和快速道路系統同為超長通勤的重要支撐,需要因地制宜科學推進“雙快”系統建設。城市通勤提升行動第 41 頁附貴陽市貫徹軌道交通TOD發展理念,通過編制軌道沿線地區土地綜合開發、交通的一體化規劃、重點站設計方案及資產賦能與收益分配機制、TOD實施流程、政策制度保障、街區層面TOD規劃設計導則等內容,不斷提高軌道吸引力和沿線土地的使用效率,支撐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打造貴陽TOD樣板與示范。貴陽:軌道沿線地區綜合開發規劃土地利用、交通銜接、重點站TOD一體化設計XX大型居住區通勤提升的有效手段多樣化的快速通勤交通配置。在TOD發展目標和
89、戰略的指導下,在對軌道沿線地區的土地梳理和潛力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沿線地區房地產市場開發的特點,對軌道沿線地區的土地利用和開發強度進行優化提升,提高軌道站點地區的土地價值。沿線地區交通一體化規劃。按照貴陽市打造“公交都市”要求,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合理構建公共交通體系,從都市圈層面、貴陽貴安主城區層面兩個層面提出區域公交一體化發展思路,按照“一站一方案”完善軌道接駁網絡,打造便捷換乘網絡,提升軌道客流。重點站TOD一體化規劃設計。通過上蓋綜合開發的功能業態策劃,完成各類場地、功能的布局,在不同高程空間中明確權屬邊界和管理邊界;利用地上、地下空間,固化與站點直接連通的公共空間設計,預留與各類
90、交通設施換乘的工程接口,達到“無縫銜接零距離換乘”的設計目標。綜合開發資產賦能與收益分配機制對軌道交通場站等資產盤活、產業鏈發展、公交增收或盈利模式進行方案和政策研究,形成貴陽市軌道交通沿線資產綜合開發實施辦法與治理制度。本著綜合開發收益反哺公共交通的原則,設計不同綜合開發模式下的收益分配機制、操作指南和管理制度,保證綜合開發收益按照一定比例反哺軌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ㄏ险疽巹澬Ч麍D花溪南站桃花寨站土地利用優化圖軌道站點接駁模式圖第 42 頁鄭州:都市圈高快速路一體化規劃都市圈內部聯系日益緊密,鄭州與鄰近地區通勤需求旺盛,迫切需求區域快速道路支撐。通勤圈拓展至區域:隨著鄭州城市功能輻射范圍
91、的拓展,鄭州通勤半徑已達30km。鄭州市域跨城通勤人群主要集中在毗領的武陟、平原新區、開封、尉氏、長葛等地區。道路聯系仍以公路為主:目前通勤圈聯系以高速公路、國省道為主,通道稀缺導致覆蓋不足,缺乏服務通勤的城市快速路。鄭州開展快速路服務能力提升相關行動政策指導、高速公路出入口規劃等方式優化已有快速路。制定鄭州與周邊相鄰城市、鄭州主城區與航空港區間高速公路的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政策,并結合城市路網適當增加高速出入口,為鄭州市與周邊區域聯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鄭州與相鄰城市建設快速路。推動鄭州與周邊相鄰城市共建同城圈快速通道,例如推動鄭州至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和洛陽方向的道路快速化改造,保障鄭州與周
92、邊城市2條及以上城區直連的快速路。主港及近郊組團之間建設快速路。城市快速路系統由“單心放射式”向開放性“雙核網絡化”格局轉變,增加主城區與航空港區之間的快速聯系。在東西向、南北向城鎮發展主軸上形成多功能、多層次的道路系統,服務城市各發展組團快速聯系??焖偻ǖ缆撓翟黾?,出行時效顯著提高形成鄭州與相鄰地市,外圍地市2條以上的高速公路聯系。實現鄭州與相鄰地市1小時、外圍地市2小時的高速公路交通圈。通過快速路實現鄭州主港之間、通勤圈內各功能組團1小時高效直達。鄭州進入都市圈發展階段,需要區域快速路系統支撐一體化統籌都市圈道路建設,優化高速公路服務能力,實現城鎮組團之間快速高效聯系。推進城市快速干線交通
93、系統建設,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和城市運轉保障能力通勤監測團隊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王凱、趙一新、伍速鋒、付凌峰、田欣妹、張斯陽、康浩、張宇、戴彥欣、廖璟瑒、凌伯天、葉敏、白穎、冉江宇、吳克寒、崔佳杉、王雨軒、陳燁、周博穎、王森、劉燕、田思晨、王芮、耿雪、王海英、郭玥、張凌波、劉春艷、張毅、李寧、閆安、王妍妍、吳子遠百度地圖:闞長城、項雯怡、孔祥安、程曉壯、劉科志、江暢、趙玉杰聯合研究團隊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陳必壯、邵丹、王媛、湯月華北京交通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夏海山、張純、盛強、李經緯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李健、李瑋峰、甘田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鈕心毅、施澄、周新剛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15011586422 付凌峰北京市海淀區三里河路9號100037V20241018版面設計:白 穎 凌伯天田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