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碳市場交易情況各試點交易額普遍升高且更平穩 由圖可看出,自 2018 年起,各試點碳市場的成交均價普遍升高。北京、重慶和天津是增長幅度最大的三個試點。其中北京是碳價增長最快的,由 2018 年的 57.87 元/噸,到 2020年的 89.49 元/噸,增長了 54%。近年來北京的碳價在所有試點當中一直是遙遙領先的,甚至在 2020 年 8 月 20 日達到了 102.96 元/噸。其次是重慶,由 4.33 元/噸到 21.07 元/噸,整整超過三倍。天津增長了超過兩倍。其他試點地區,均有一定幅度的增長。北京和廣東試點引入了更嚴格的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制度,引入不斷下降的控排系數。
2、廣東碳市場將有償分配的配額數量從 200 萬噸提高到 500 萬噸,這有助于形成更合理的碳價。 總體而言,2020 年各試點市場的碳價波動較為平穩。除北京外的其余碳市場碳價相比于2019 和 2018 年更集中,且波動相對更小,碳價全年保持相對平穩。北京的日均成交價最高點突破 100 元/噸,最低點也高于 60 元/噸,而其余碳市場的碳價未突破 50 元/噸,僅上海于2020 年 3 月出現了 49.93 元/噸的較高碳價。 碳價格受包括經濟因素、配額分配、供求關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宏觀經濟決定了控排企業的實際排放量,進而決定對配額的需求,所以經濟因素是影響碳交易價格的重要
3、因素。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結構調整都會使試點地區納入的控排企業產量下降,排放減少,造成原本就寬松的配額總量進一步過剩,加劇碳價格的下跌。理論上碳價格是由配額供給和需求相互作用形成的均衡價格,此均衡價格等于企業的邊際減排成本,實際的成交價格圍繞此均衡價格上下波動,均衡價格引導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決策和行為。配額供給增加,需求不變時,均衡價格下降,減排收益減少,不利于促進減排,反之則反;配額需求增加,供給不變時,均衡價格上升,減排收益增加,有利于促進減排,反之則反。因此,要發揮價格的引導作用,實現市場的激勵機制,就要從緊配額供給,增加市場需求。 從 2020 年 3 月起,北京、湖北的碳價格
4、逐漸趨于平穩。由圖可看出,由于 2020 年 2 月的疫情影響,導致北京、上海和湖北的碳價有著明顯的下降,由于湖北和北京屬于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均通過封城來減緩疫情傳播,導致大多數企業被迫居家辦公和個別公司的倒閉,各個企業對碳配額的需求量大大減少,碳價成斷崖式下跌。北京和湖北在二月的成交額與成交量均為 0。天津和廣東兩個試點在 2020 年的碳價格相對穩定,上海、重慶、深圳和福建四個試點都有著相對比較大的碳價波動。 上海的碳價格波動,在所有試點中是最大的。從 2020 年二月到七月,上海的碳交易均價由 31.11 元/噸,下降到全年最低的 4.64 元/噸。從七月到十月,由 4.64 元/噸增長到全年最高的 64.22 元/噸。在六月到七月出現了單月最大降幅 20.64 元/噸,隨后在七月到八月出現了單月最大增幅 35.26 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