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一直以打造億噸級煤炭銷售基地為目標,通過對在產礦井實施提能提效工程以及收購兼并煤炭資產等方式,保證中長期煤炭產量穩中有增,為公司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實施煤礦提能提效工程,組織生產礦井穩產高產和技改提能。為推進晉東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保障能源穩定供應,優化煤炭產業結構,公司實施煤礦提能提效,在產能臵換指標落實到位的前提下,積極推進生產礦井進行產能核增。此前,平舒礦已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產能由 90 萬噸/年核增至 500 萬噸/年;一礦產能由 750 萬噸/年核增至 850萬噸/年。除平舒礦、一礦外,公司現存其他生產礦井仍有部分具備產能核增潛力,未來有望通過存量生產礦井的產能核增實現內
2、生性增長。鐵路運輸優勢顯著。煤炭屬大宗商品,由于產區與消費地之間往往距離較遠,因此需經過長距離運輸,主要分為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具有運費低(僅為公路運輸的 1/6 左右)、運量大、速度快、可靠性高(與下游用戶簽訂長協的必要條件)等特點。公司在產礦井交通運輸方便,區位優勢明顯。公司所處的陽泉地區地處石太鐵路沿線,鐵路運輸十分方便,且擁有陽泉、白羊墅和壽陽三個發煤站及先進的儲裝運系統,是鐵路重點保障的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其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公司的運輸成本;一方面使得公司煤炭供應及時、可靠,與下游用戶合同兌現率高,為長協銷售奠定了基礎。堅持鐵路為主、長協為主的銷售策略,進一步優
3、化市場布局。公司按照逐步減少公路、貿易用戶,增加鐵路、長協、直供用戶的市場結構調整原則,逐步完善市場體系,長協用戶(電煤長協用戶占比在 70%以上)發運量穩步提升,效益明顯。公司未來將繼續堅持鐵路為主的銷售策略,確保鐵路外運量的持續增長。繼續堅持好長協戰略,加大直供用戶合作,提高中長協合同占比,做好中長期合同重點用戶的穩量、增量。2020 年對山西而言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省屬國有企業布局優化、戰略重組全面完成,在山西轉型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自 2020 年以來,山西在重要領域實施了新一輪省屬國企戰略性專業化重組,由 28 家省屬國企重組整合為 18 戶重點骨干企業集團,而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莫
4、過于省屬重點煤企從七雄并立變為焦煤集團、晉能控股雙航母領航,華陽集團和潞安化工并駕齊驅的新格局,其中華陽集團擔綱從煤炭資源到碳基新材料的轉型嘗試重任。相較于焦煤集團、晉能控股、潞安化工三家省屬國企,由陽煤整體更名而來的華陽集團無疑是市場認為轉型力度最大的企業,從曾經的省屬重點煤企轉型至主攻新材料產業的火箭軍。未來華陽集團將大力實施127發展戰略:1,即一個方向,聚焦轉型蹚新路這一戰略方向;2,即兩條路徑,堅持走碳基材料和數字資產兩條路徑; 7,即七個支撐,形成功能性纖維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綠色節能建筑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鋁鎂合金新材料、大數據物聯網、5G 智能礦山七大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
5、集群。在 4 月山西國資運營公司、山西省金融辦聯合舉辦的金融機構進晉入企調研活動上,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發表重要講話,為華陽集團未來發展路徑做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在此輪專業化重組過程中,省里為華陽集團留下了一批煤炭資源,主要是為華陽集團的轉型發展贏得時間,但存量煤炭資源要轉化為碳基新材料的原材料,而非僅是燃料,為企業轉型提供重要的基礎。同時,可以通過稀釋煤炭的一些股權,換取新興產業發展所需資金,換取在新材料領域或者煤炭下游領域的交叉持股,并通過下決心清理和處臵低效、無效和非主業資產,集中財力推動轉型發展;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合作,以及建設科創平臺等積累先進應用技術,引進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