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行業系列報告之一:顯示驅動芯片的進擊面板產業鏈最后一塊拼圖-220127(37頁).pdf

編號:60312 PDF 37頁 1.77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顯示行業系列報告之一:顯示驅動芯片的進擊面板產業鏈最后一塊拼圖-220127(37頁).pdf

1、 行業及產業 行業研究/行業深度 證券研究報告 電子 2022 年 01 月 27 日 顯示驅動芯片的進擊,面板產業鏈最后一塊拼圖 看好 顯示行業系列報告之一 本期投資提示: 顯示驅動芯片全球近千億市場。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增至 138 億美元,增長率將達到 56%為近年來的最高峰,也為全球集成電路芯片市場中成長力度最大的細分產業之一。目前,由于晶圓代工與封測產能短缺導致短期晶圓與封測價格不斷上漲;同時,全球顯示面板市場的穩定增長也帶動了顯示驅動芯片長期需求量的增加。 隨著面板制造產能持續向國內轉移,大陸已經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

2、地位,相應的大陸市場也成為全球驅動芯片主要需求市場。 臺廠和韓廠占據了大部分顯示驅動市場份額。中大尺寸顯示驅動芯片(包括 TV、MNT、NB 和 9 寸以上 TPC)占總需求 70%,中小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智能手機占總需求 20%。在大尺寸和 LCD 手機領域中臺廠占主導地位;OLED 領域韓廠因其技術優勢份額占優,三星、美格納和 Silicon Works 份額超 80%;2020 年中國大陸設計廠商在 LCD 大尺寸市場份額已超 5%,但大部分集中在中低端面板;IT 領域因產品維度豐富、用量小、技術門檻高等原因不是國內新晉廠商的第一選擇,目前突破難度較大;OLED 顯示驅動芯片還處于創新發

3、展階段,晶圓供給基本被韓臺壟斷,SMIC 產能為關鍵資源。 韓廠在 LCD 領域的逐漸退出和臺廠投資放緩, 大陸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使顯示驅動產業鏈迎來最佳國產化機遇,與之配套的上游產業環節,如驅動芯片的設計、制造和封測等都將逐步本土化。 大尺寸作為最佳切入口,中小尺寸領域伴隨中游產業轉移替代加速。大尺寸 TV 顯示驅動芯片領域國內廠商率先突破,主要因其標準化率高,需求量大,同時中游面板制造商率先完成了產業主導,我們認為 MNT、NB、TPC、MB 等各個細分領域的國產化突破隨著面板廠商在中小尺寸的份額提升有望復制。 目前供給的瓶頸主要在于晶圓代工的產能。DDIC 的產業鏈較為簡單,大體由 IC

4、設計晶圓代工封測面板廠構成,作為顯示屏成像系統的重要部分,其所在電子產品中所占的成本約 10-15%,但因芯片嵌入數量較多,故在芯片設計行業中屬于毛利較低產品。而在產能緊張的階段,顯示芯片因其低毛利等特點,往往被晶圓代工廠擠壓產能。 綁定晶圓代工產能至關重要。 DDIC所在的制程分類為高壓模擬, 雖然已有40nm選項, 但2020 年前長期低迷的 ASP 市場,使得中大尺寸 TFT LCD 用的 DDIC 無法承擔 12 寸晶圓的高成本線。其應對方式是轉往二、三甚至四線代工廠生產,以聯合下游面板廠承包產能的商業模式維持對重要客戶的供應。目前,驅動芯片廠商主要擁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韓國的全產業

5、鏈整合模式,一個集團整合了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制造、面板廠商和整機廠商;另一種模式是中國臺灣地區的上下游綁定模式,驅動芯片設計廠商可以與晶圓代工廠綁定,形成 IDM 模式,保障工藝開發及產能,韓廠和臺廠的崛起過程中均與上下游形成了綁定關系。 相關標的:1)顯示驅動設計:韋爾股份、格科微、中穎電子;2)顯示驅動晶圓代工:中芯國際、晶合集成(擬上市);3)顯示驅動封測:通富微電、匯成股份(擬上市)。 風險提示:行業周期性波動的風險;疫情導致供應鏈風險;上游原材料設備等采購周期延長,擴產進度不及預期風險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

6、聲明 第 2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投資案件 結論和投資分析意見 目前, 由于晶圓代工與封測產能短缺導致短期晶圓與封測價格不斷上漲; 同時,全球顯示面板市場的穩定增長也帶動了顯示驅動芯片長期需求量的增加。隨著面板制造產能持續向國內轉移,大陸已經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應的大陸市場也成為全球驅動芯片主要需求市場。此外,韓廠在 LCD 領域的逐漸退出和臺廠投資放緩,大陸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使顯示驅動產業鏈國產化迎來最佳窗口期,芯片設計-晶圓代工-封測環節相關企業經歷多年攻堅已在部分領域實現突圍,我們主要關注以下標的: 1. 芯片設計環節: 韋爾股份通過收購新思 TDDI 進軍顯

7、示驅動, 有望通過技術研發和性價比重獲安卓陣營訂單;格科微是我國中小尺寸顯示驅動領軍,在穿戴和功能手機市場均排名本土企業第一, 同時正在積極推動 TDDI、 AMOLED 驅動芯片等產品的研發,實現快速追趕;中穎電子儲備耕耘多年,是國內第一個實現AMOLED 量產的企業,其后裝維修芯片 2021 年持續放量,同時計劃推出前裝品牌市場規格要求的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 2. 晶圓代工環節:中芯國際穩步擴產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逐漸緩解行業產能緊張局面,即將開出的 AMOLED 新產能為集創北方、奕斯偉、華為海思和豪威等 IC 廠商的關鍵資源;晶合集成為國內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聚焦顯示驅動

8、,在顯示驅動晶圓廠中僅次于聯華電子和世界先進,其 2021 年底總產能將達到 10萬片/月,為國內產能最大增量。 3. 封裝測試環節:通富微電為全球第五大、國內第二大 OSAT 廠商,通過合肥通富深度布局顯示驅動封裝,其在國內份額較高,封測線客戶相繼量產;匯成股份以前段金凸塊制造為核心,2020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封測領域排名第三,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 原因及邏輯 顯示面板產業鏈轉移加速,國產替代蓄勢待發。2018 年以來,隨著面板制造產能持續向國內轉移, 大陸已經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 相應的大陸市場也成為全球驅動芯片主要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將加速國產化,也將帶動各環節供應鏈同步轉移。

9、 有別于大眾的認識 目前,市場主要擔憂國內上游企業起步較晚,產品和規模與海外具有一定差距,未來能否真正實現突圍。我們認為,目前產業鏈相關企業其產品研發已見成效,在部分領域已實現國產替代,窺一豹可見全身;同時,在供應鏈安全、協同的角度來講,低成本、認證周期短、本土服務便利的國產廠商必將為第一選擇。 iWNBpZsRrRmMmMbRdN6MoMoOtRpNkPoOmNeRtRuM8OmMvMvPnOnMNZmQuN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3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1.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概況 . 6 2. 大尺寸為切入口,中小領域伴隨產業轉移替代加

10、速 . 11 2.1 TV 顯示驅動:為國內廠商切入顯示驅動領域的最佳入口. 15 2.2 MNT 顯示驅動:應用場景多維,大陸廠商奮起直追 . 16 2.3 NB 驅動 IC:后疫情時代承接新剛性需求,完全由臺廠主導 . 18 2.4 AMOLED 驅動 IC:滲透率提升帶動高速成長. 19 3供需逐步緩解,結構性供不應求仍持續 . 22 3.1 需求端:在 LCD 領域中國大陸廠商將擁有絕對話語權 . 23 3.2 供給端:上下游合作,逐步完善產業生態 . 25 3.2.1 晶圓代工:綁定模式為目前發展方向. 25 3.2.2 封裝測試:隨著產業轉移邁向第一梯隊. 29 4顯示驅動產業鏈相

11、關標的. 32 4.1 中芯國際:產能為王,成熟制程收入快速提升 . 32 4.2 韋爾股份:收購新思 LCD TDDI,進軍顯示驅動. 33 4.3 格科微:主攻中小尺寸市場,逐步由 Fabless 向 Fab-Lite 模式轉變33 4.4 中穎電子:進擊 AMOLED 前裝品牌市場. 34 4.5 通富微電:合肥通富深度布局顯示驅動封裝 . 35 4.6 集創北方(未上市) :全品類覆蓋,背靠大廠打通產業鏈 . 35 4.7 晶合集成(擬上市) :中國大陸第三大晶圓廠,聚焦顯示驅動代工 35 4.8 匯成股份(擬上市) :顯示驅動封裝領軍 . 36 5風險提示 . 37 目錄 行業深度

12、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4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圖表目錄 圖 1:顯示面板分類 . 6 圖 2:全球顯示面板行業市場規模(出貨量,單位:百萬平方米) . 7 圖 3:顯示行業主要下游穩步增長(單位:百萬平方米) . 7 圖 4:中國顯示面板行業市場規模(出貨量,單位:百萬平方米) . 7 圖 5:中國大陸顯示面板占全球份額 . 7 圖 6:手機 LCD 顯示模組及驅動芯片 . 8 圖 7:全球 DDIC 市場規模(單位:億顆) . 8 圖 8:中國 DDIC 市場規模(出貨量) . 8 圖 9: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 . 9 圖 10:中國驅動芯片市

13、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9 圖 11:全球 TDDI 芯片出貨量 . 10 圖 12:2020 年 LCD TDDI 分下游占比(單位:萬顆). 10 圖 13:各顯示品類的驅動 IC 制程以及同類競品 . 11 圖 14:全球晶圓產能與主流 DDIC 消耗晶圓比重分布 . 12 圖 15:全球主要顯示驅動 IC 年度出貨量占比. 12 圖 16:2020 年大尺寸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份額 . 13 圖 17:2020 年 LC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份額 . 13 圖 18:2020 年 AMOLE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份額. 13 圖 19:TV 各分辨率占比 . 15 圖 20:全球 L

14、CD TV 供應商出貨面積(百萬平方米). 16 圖 21:2020 年 TV 驅動 IC 競爭格局 . 16 圖 22:2020 年 MNT 驅動 IC 競爭格局 . 17 圖 23:全球筆電市場規模(單位:百萬臺) . 18 圖 24:2020 年 NB 驅動 IC 競爭格局. 19 圖 25:智能手機各技術市場占比 . 20 圖 26:2020 年 AMOLED 驅動 IC 競爭格局. 21 圖 27: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供需趨勢 . 22 圖 28:2021 年驅動 IC 價格趨勢(單位:美元) . 22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5 頁 共 38 頁

15、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圖 29:大尺寸 LCD 面板價格(美元) . 23 圖 30:國內面板產線稼動率. 23 圖 31:2020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分布(按制程) . 25 圖 32:2024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分布預測(按制程). 25 圖 33:2021 年一季度至四季度晶圓產能變化趨勢(單位:K/M) . 26 圖 34:國外 DDIC 龍頭產業鏈深度捆綁,國內困局有待突破. 26 圖 35:主流顯示驅動芯片封裝技術. 29 圖 36: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封測市場規模 . 30 圖 37: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顯示驅動芯片封測市場規模. 31 圖 38:中芯國際 DDIC 工藝平臺 . 33

16、圖 39:芯穎科技營收和凈利潤(單位:百萬元). 34 表 1:終端產品與 DDIC 數量對應關系 . 13 表 2:TV 顯示驅動 IC 用量 . 15 表 3:TV 面板商出貨量 . 16 表 4:MNT 顯示驅動 IC 用量. 16 表 5:顯示器面板廠商出貨量 . 17 表 6:NB 顯示驅動 IC 用量 . 18 表 7:筆電面板廠商出貨量 . 19 表 8:OLED 供應鏈中的智能手機品牌和 OEM 廠商供應鏈數量關系 . 20 表 9:28-55nm 制程競品. 20 表 10:2020-2026 產能預測. 23 表 11:2020-2026 產能份額預測 . 24 表 12:

17、AMOLED 驅動芯片無晶圓廠和晶圓代工廠之間的供應鏈關系(主要智能手機) . 27 表 13:中芯國際產能預測(折合 8 寸,單位:千片). 32 表 14:晶合集成運營數據 . 36 表 15:電子行業重點公司估值表 . 37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6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1.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概況 顯示面板是手機、電視、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安防監控設備、車載顯示屏等設備必不可少的組成部件。 顯示面板的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階段: 1)20 世紀 20 年代 CRT(CathodeRayTube,陰極射線管)技術作為第一代顯示技術被正式商

18、業化,代表產品:黑白及彩色 CRT 電視。 2) 20 世紀 90 年代,等離子技術、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技術并行。2000 年后,等離子技術逐步退出市場,LCD(液晶技術)逐漸成為全球最主流的顯示技術。 3)2010 年左右,OLED 商業化進程得到了實質性進展,之后 AM-OLED 逐漸成為中小尺寸平板顯示的主流,但因壽命問題無法在大屏幕市場取代 LCD,也無法在超大屏幕市場取代 LED。 4)未來 Mini/MicroLED 有望成為下一代主流技術。 圖 1:顯示面板分類 資料來源:申萬宏源研究 全球顯示面板市場以 LCD 為主,新顯示賽道快速增長

19、。LCD 由于其技術的成熟性,以及在大屏幕顯示領域如電視、筆記本電腦等的廣泛應用,市場需求和占比較大。2020 年,全球 LCD 面板出貨量高達 2.33 億平方米,占全球顯示面板 96 %市場份額。LCD 面板保有量高,未來將繼續穩定在高出貨量水平,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2.79 億平方米。OLED 因其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7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獨特的柔性特質,能滿足曲面和折疊屏的需求,被廣泛應用于手機等小屏幕產品,同時也應用于一些新興的電子產品如智能穿戴和 VR 設備等。2020 年,全球 OLED 面板出貨量僅為 9.7 百

20、萬平方米,但從 2021 年起預計將以 16.34%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25 年有望達到 25.1 百萬平方米。根據 Omdia 數據,面板各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拓展與市場需求穩步增長,TV、 移動設備作為最大應用類別保持平穩增長; 商用、 車載等新顯示賽道快速增長。 圖 2:全球顯示面板行業市場規模(出貨量,單位:百萬平方米) 圖 3:顯示行業主要下游穩步增長(單位:百萬平方米)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Omdia,申萬宏源研究 LCD 已取得主導,OLED 投入加大。相較于韓國與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顯示面板發展較晚。隨著京東方等國產面板廠商的崛起,

21、中國大陸顯示面板以 20.23%的年復合增長率快速追趕,市場規模從 2016 年的 43.6 百萬平方米增長至 2020 年的 91.1 百萬平方米,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21.2 百萬平方米。LCD 面板方面至 2025 年我國在全球市場的出貨量占比將達到 45.28%;OLED 領域起步較晚,主要受制于行業較高的技術壁壘早期發展緩慢,但近年隨著我國的投入不斷加大,整體 OLED 產能快速增長。2020 年我國OLED面板產量占全球產量的比重12.37%, 首次突破10%, 預計2025年將上升至24.3%。 圖 4:中國顯示面板行業市場規模(出貨量,單位:百萬平方米) 圖 5

22、:中國大陸顯示面板占全球份額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申萬宏源研究 DDIC, 即面板顯示驅動芯片, 是顯示面板的主要控制元件之一。 LCD 驅動芯片為 LCD顯示屏中的燈珠提供穩定的電壓或電流驅動信號,從而控制燈珠的光線強度和色彩,并在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8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液晶片板上變化出不同深淺的顏色組合,進而保證顯示畫面的均勻性和穩定性。而 OLED驅動芯片主要通過向 OLED 單元背后的薄膜晶體管發送指令的方式,實現對 OLED 發光單元的開關控制。 圖

23、 6:手機 LCD 顯示模組及驅動芯片 資料來源:格科微招股說明書,申萬宏源研究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增長速度略高于顯示面板市場。受益于全球顯示面板出貨量的增長,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也快速增長。根據 Frost&Sullivan 統計,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123.91 億顆增長至 2020 年的 165.40 億顆, 年復合增長率為 7.49%。預計未來顯示技術的升級與下游應用的拓展將推動顯示驅動芯片市場的進一步增長,到2025 年出貨量增至 233.20 億顆。和下游顯示面板市場相對應,全球顯示驅動芯片以 LCD驅動芯片為主,預計未來將繼續穩定在高出貨量水平,OLED

24、驅動芯片隨著 OLED 屏的高速增長份額逐漸提高。目前 LCD 驅動芯片已經實現穩定供應,且 TFT-LCD 已大量轉向TDDI,該市場已經進入成熟甚至過度競爭階段。隨著智能手機、電視等電子設備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不斷增長,顯示驅動芯片市場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快速增長,其主要增長引擎包括高分辨率、集成功能需求的增加以及平均售價的降低。 圖 7:全球 DDIC 市場規模(單位:億顆) 圖 8:中國 DDIC 市場規模(出貨量)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申萬宏源研究 注:統計數量包含所有分辨率較低應用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申萬宏源研究 注:統計數量包含所有分辨率較

25、低應用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9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在新興應用領域強勁需求帶動下,2021 年增速或達到周期性峰值。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預計增至 138 億美元,增長率將達到56.8%為近年來的最高峰,也為全球集成電路芯片市場中成長力度最大的細分產業之一。目前,由于晶圓代工與封測產能短缺導致短期晶圓與封測價格不斷上漲;同時,全球顯示面板市場的增長也帶動了顯示驅動芯片長期需求量的增加。2020 至 2021 年間,雖然市場需求量大幅增加, 但是全球晶圓產能投資中 8 英寸產能增量有限

26、, 尤其是在 90150nm 制程節點產能短缺更為明顯。因此,價格上漲為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上升的主要推動力(預計 2021 年價格帶動營收規模增長約 53%,出貨量帶動營收增長約 2%)。 隨著面板制造產能持續向國內轉移,大陸已經奠定了全球面板制造中心的地位,相應的大陸市場也成為全球驅動芯片主要市場。CINNO 預計 2021 年國內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將同比大幅增長 68%至 57 億美金,至 2025 年將持續增長至 80 億美金,年均復合增長率 CAGR 將達 9%。 圖 9: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 圖 10:中國驅動芯片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CINNO Resea

27、rch,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申萬宏源研究 TDDI 開辟新領域成長。 顯示驅動芯片的功能集成是當下主流的技術發展方向,面對智能手機更高屏占比的發展趨勢,顯示驅動芯片與觸控芯片的整合能夠有效減少顯示面板外圍芯片的尺寸,因此 TDDI 芯片的市場滲透率迅速提升,開辟了顯示驅動芯片領域的新戰場。未來,以車載電子為代表的其他電子設備也將廣泛采用 TDDI 芯片,推動市場維持高速增長。根據 Frost&Sullivan 統計,自 2015 年 TDDI 芯片首次問世以來,其出貨量由 0.4億顆迅速提升至 2019 年的 5.2 億顆。 未來,以車載電子為代表的其他電子設

28、備也將廣泛采用 TDDI 芯片,推動市場維持高速增長,至 2024 年全球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11.5 億顆,自2020 年至 2024 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18.3%。 1)目前為智能手機液晶面板的主流驅動方案。除蘋果外,其他知名終端品牌的液晶面板機型高比例采用 TDDI。根據 Omdia 數據,2020 年用于智能手機的 TDDI 出貨量達到7.81 億顆。 2)后疫情時期,遠程教育擴大化,平板電腦需求激增,TDDI 在平板電腦顯示屏的滲透率迅速增長。隨著尺寸和分辨率的提升,一塊屏幕需要配備兩顆芯片,目前正在成為主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0 頁 共

29、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流方案趨勢,根據 Omdia 數據,2020 年用于平板電腦顯示屏的 TDDI 出貨量達到 8400萬顆。 3) 車載顯示器 TDDI 市場日趨成熟。 目前面板廠商正在為車載顯示器積極開發 in-cell觸控集成方案,芯片廠商在 2020 年起逐步開始量產 TDDI 解決方案。汽車電子化的趨勢,推動車用電子零組件需求持續提升,其中車用觸控面板的使用量,有望在 2022 年迎來更大規模的爆發,帶動車用 TDDI 迎來首波拉貨高峰,據 DIGITIMES 信息,包括顯示驅動大廠Synaptics 以及聯詠、奇景光電、敦泰都已經對此領域重兵部署,并在 2022 年啟動大

30、量出貨。根據 Omdia 數據,2020 年車載顯示器的 TDDI 出貨量達到 500 萬顆。 圖 11:全球 TDDI 芯片出貨量 圖 12: 2020 年 LCD TDDI 分下游占比 (單位: 萬顆)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Omdia,申萬宏源研究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1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2. 大尺寸為切入口, 中小領域伴隨產業轉移替代加速 顯示驅動 IC 的產業鏈大體由 IC 設計晶圓代工封測面板廠構成,目前供給的瓶頸主要在于晶圓代工的產能。DDIC 的產業鏈較為簡單,作為顯示屏成像

31、系統的重要部分,其所在電子產品中所占的成本約 10-15%,但因芯片嵌入數量較多,故在芯片設計行業中屬于毛利較低產品。而在產能緊張的階段,顯示芯片因其低毛利等特點,往往被晶圓代工廠擠壓產能。 由于顯示產品的多樣性,顯示類驅動 IC 的制程范圍也比較廣,其主要產品涵蓋了28nm-150nm 的工藝段。其中 NB 和 MNT 等 IT產品和 TV 主要為 110-150nm;主要用于 LCD 手機和平板的集成類 TDDI(Touch+DDIC)制程段在 55-90nm;用于 AMOLED驅動 IC 的制程段相對先進為 28-40nm;其他規格較低的驅動芯片(穿戴、白電、小家電等分辨率較低應用)我們

32、本章暫不做討論。 圖 13:各顯示品類的驅動 IC 制程以及同類競品 資料來源:DISCEIN,申萬宏源研究 2021 年各品類顯示驅動 IC 的供給呈現不同程度的緊張,除了自身的需求增長外,同制程內其他品類IC的晶圓消耗也會影響 DDIC 的供給。 2021年最為缺貨的電源管理芯片,10M 以下的低端圖像識別芯片以及指紋識別芯片等等的需求增加,會不同程度的擠壓 TV和 IT驅動芯片的晶圓供給; 車載 MCU 芯片工藝主要集中在在 28-40nm, 使同樣在此制程段同時非常緊缺的 AMOLED 的 DDIC 供應難以得到快速補充。 DDIC 占整體晶圓產能約 3%,占晶圓代工廠產能約 6%。根

33、據 DISCEIN 數據,顯示驅動 IC 消耗的晶圓產能約 250-270K/M,如參考 2021 年超過約 9500K/M 的晶圓產能,實際占比不到 3%;如排除約 5000K/M 的 IDM 產能(如三星和英特爾等),剩下的晶圓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2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代工產能(如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約 4500K/M,DDIC 占其中不到 6%的產能比重。 圖 14:全球晶圓產能與主流 DDIC 消耗晶圓比重分布 資料來源:DISCEIN,申萬宏源研究 手機和 TV 消耗晶圓量較大。 根據 Omdia 數據, 大尺寸顯示

34、驅動芯片 (包括 TV、 MNT、NB 和 9 寸以上 TPC)占總需求的 70%,其中液晶電視面板所用驅動芯片占大尺寸總需求的 40%以上, 因其每年約 2.7 億(2020 年 AVC Revo 數據為 272.2M)的面板出貨量和超過 50%的 UHD 占比,對顯示驅動芯片的數量需求較大,其晶圓消耗占比也較高。在中小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最大。2020 年,包含 LCD 面板驅動芯片和AMOLED 面板驅動芯片在內,占驅動芯片總需求的 20%,但由于手機的驅動芯片往往集成了觸控和 T-CON 的功能,單個晶粒面積是 TV 驅動芯片的三倍左右,導致消耗的晶圓量接近下游主流顯

35、示的一半。2021 年 IT 線產品增長仍然較強,同時由于更高分辨率在電視面板中的滲透率提升,根據 Omdia 測算,主流顯示驅動芯片的總需求預計將在 2021 年增長至 84 億顆。 圖 15:全球主要顯示驅動 IC 年度出貨量占比 資料來源:Omdia,申萬宏源研究 終端所需 DDIC 數量與面板尺寸、分辨率高低成正比,面板尺寸越大,分辨率越高、所需 DDIC 數量越多。未來隨著大面板屏幕尺寸繼續增加,各類屏幕分辨率、色域要求不斷提升,每臺終端產品所需的 DDIC 數量還將進一步增長。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3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表

36、 1:終端產品與 DDIC 數量對應關系 終端應用領域 所需 DDIC 數量(顆/臺) 高清或 2K 電視 46 4K 電視 112 8K 電視 大于 20 筆記本電腦 35 平板電腦 2 3 手機 1 資料來源:晶合集成,申萬宏源研究 臺廠和韓廠占據了大部分顯示驅動市場份額。根據 Omdia 數據,大尺寸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中,臺廠份額最大。聯詠 2020 年份額為 24%排名第一,其次是奇景光電和瑞鼎、以及三星旗下 LSI 和和 LG 旗下 Silicon Works。在智能手機領域,臺廠在 LCD 占主導地位,2020 年近 80%份額,聯詠和和奕力排名包攬前二。 圖 16:2020 年大尺

37、寸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份額 圖 17:2020 年 LC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Omdia,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Omdia,申萬宏源研究 AMOLED 領域韓廠因其技術優勢份額占優。三星旗下 LSI 在 2020 年占據超一半AMOLED 顯示驅動市場份額,作為三星顯示 SDC 的專屬供應商,LSI 和美格納(前身為Hynix 半導體)尚未與中國大陸面板廠展開合作。聯詠和瑞鼎是 2020 年中國大陸面板廠的主要 AMOLED 驅動芯片供應商,市場份額在 2020 年分別為 7%和 6%。 圖 18:2020 年 AMOLE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Omdia,申萬

38、宏源研究 24.1%14.2%14.2%14.2%9.1%8.7%4.6%3.2%2.0%1.2%0.9% 0.8%0.7%2.2%聯詠奇景光電Silicon Works三星瑞鼎天鈺東部高科集創北方奕斯偉奕力譜瑞敦泰美格納其他26%24%16%11%9%5%4%4%聯詠奕力敦泰新思奇景光電豪威天鈺其他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4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隨著中國大陸面板廠的份額提升,上游供應鏈的轉移帶動國內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快速發展。 大尺寸顯示驅動芯片領域, 集創北方和奕斯偉增長顯著。 奕斯偉在 2020 四季度為 BOE最大的 TV 顯示驅動

39、芯片供應商;集創北方在 BOE、HKC 惠科等面板大廠份額持續提升。2020 年,集創北方和奕斯偉市場份額分別為 3.2%和 2%。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領域,國內公司市場份額仍然較低,但呈現局部突圍態勢。豪威在2020 年收購了新思的移動 TDDI 業務,積極結合其 CIS 產品優勢在中國市場進行擴張;集創北方在 2020 年底開始為品牌小米量產 TDDI;云英谷于 2020 年三季度開始量產AMOLED 驅動芯片;華為海思自研的 OLED 驅動芯片在 2021 下半年已經試產完畢,計劃2022 年正式向供應商完成量產交付,該芯片樣本在 2021 下半年已經送至京東方、華為、榮耀等廠商處進行測試

40、;中穎電子后裝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已在 2021 年量產出貨,同時計劃在 2022 年中推出前裝品牌市場規格芯片。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5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2.1 TV 顯示驅動:為國內廠商切入顯示驅動領域的最佳入口 TV 面板顯示驅動是消耗數量最多的顯示品類。顯示驅動 IC 通過電壓驅動面板的Source 線來控制幾百萬個像素的開關狀態顯示畫面,在常規的 IC 設計下,對驅動 IC 用量影響最大的因素為分辨率。TV 面板的單顆驅動 IC 一般擁有 960-1366 個驅動通道,常規設計下一個 HD 分辨率的 OC 需要三顆

41、驅動 IC,一般 FHD 需 6 顆,UHD 則需 12 顆。除了常規設計外,面板廠商也在開發 Dual gate(一個驅動通道驅動兩列)或者 triple gate(一個驅動通道驅動三列)設計,入門級的 32 寸 HD 有 1 顆或者 2 顆的驅動 IC 設計,但目前 UHD 占整體 TV 比重超 50%, 這類方案在分辨率越來越高的情況實際難以實現。根據DISCEIN 數據,TV 面板所需要的驅動 IC 數量對應 2.7 億片 TV 面板出貨量全年約 25 億顆規模,是消耗數量最多的顯示品類。 表 2:TV 顯示驅動 IC 用量 分辨率 參數 Source 線(分辨率*3-RGB) 單顆芯

42、片驅動通道 常規 IC 用量(顆) HD 1366*768 4098 1366 3 FHD 1920*1080 5760 966 6 UHD 3840*2160 11520 966 12 資料來源:DISCEIN,申萬宏源研究 圖 19:TV 各分辨率占比 資料來源:DISCEIN,申萬宏源研究 TV 驅動 IC 率先成為大陸廠商切入的最佳入口。我們認為目前 TV 驅動 IC 為突破口主要因 1)大尺寸 TV 面板產品的標準化程度最高,技術壁壘相對中小尺寸門檻低;2)TV 顯示驅動每年需求量約 25 億顆在主流顯示里占比較大;3)在顯示面板在幾次產業轉移后,在大尺寸 LCD TV 領域率先實現

43、了以大陸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前三強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加上 CHOT 等其他面板廠,使得 TV 驅動 IC 的需求由大陸廠商主導。但 TV 領域也是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整體份額較為接近,其中中國大陸廠商集創北方和奕斯偉也占據了一定份額,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本土驅動芯片企業中,2021 上半年兩者合計占據了電視、顯示器和筆記本等中大尺寸應用 90%以上市場份額。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6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圖 20: 全球 LCD TV 供應商出貨面積 (百萬平方米) 圖 21:2020 年 TV 驅動 IC 競爭格

44、局 資料來源:Sigmaintell,申萬宏源研究 資料來源:DISCEIN,申萬宏源研究 表 3:TV 面板商出貨量 單位:百萬片 20Q1 20Q2 20Q3 20Q4 2020 合計 21Q1 21Q2 21Q3 21YTD YoY 2021 份額變化 LCD 京東方 11.6 11.8 12.4 11.6 47.3 15.4 15.1 14.9 28.4% 5.4% 華星光電 11.2 10.1 9.6 8.8 39.7 10.1 10.3 10.5 2.0% 0.6% 群創 9.3 11.0 11.0 10.6 41.9 9.8 9.4 9.2 -11.5% -1.5% 惠科 6.4

45、 7.4 8.7 8.7 31.3 9.6 9.6 8.5 22.7% 2.8% 樂金顯示 6.7 5.2 5.9 5.9 23.7 6.0 6.2 5.3 -2.2% 0.0% 友達 4.9 5.2 5.0 4.9 20.0 4.7 4.6 4.4 -9.6% -0.6% 夏普 0.8 1.7 3.4 4.5 10.4 4.3 4.2 4.1 90.6% 3.0% CEC 彩虹 2.9 3.3 3.5 3.7 13.4 3.7 3.8 3.4 11.2% 0.6% 三星 6.5 5.7 7.3 6.1 25.6 1.6 2.0 1.7 -72.4% -6.8% CEC 熊貓 G6 1.2 0

46、.9 0.9 - 1.5% CEC 熊貓 4.6 4.1 4.7 4.6 18.0 - -6.5% 合計 64.6 65.4 71.6 69.5 271.3 66.4 66.1 62.9 -2.1% - 資料來源:IDC,申萬宏源研究 注:統計數據截止 2021 年 10 月 2.2 MNT 顯示驅動:應用場景多維,大陸廠商奮起直追 MNT 顯示驅動產品維度豐富。MNT 和 TV 整機的形態比較類似,但 TV 產品相對來說場景簡單較為中規中矩,MNT 附帶更多應用場景需求,如畫面比、產品刷新率、平面和曲面、分辨率等產品維度比較豐富,應用于辦公、娛樂、電競等各個場景。 因尺寸限制用量較小。從用量

47、來說,受到尺寸普遍較小的限制,MNT 產品難以像 TV產品一樣簡單采用 10 顆以上 960 通道的驅動 IC,而傾向采用數量更少的 1446 通道的驅動 IC,結合 MNT 的整體規模以及傾向于用較多通道的驅動 IC,MNT 的 IC 需求量對應每年 1.6 億片 MNT 面板出貨量約 9 億顆規模,在幾個主要應用里僅大于 TPC。 表 4:MNT 顯示驅動 IC 用量 分辨率 參數 Source 線(分辨率*3-RGB) 單顆芯片驅動通道 常規 IC 用量(顆) 高刷新&色深(顆) 40.631.217.310.105101520253035404522%18%16%13%9%7%6%5%

48、4%聯詠Silicon Works奇景光電LSI天鈺瑞鼎集創北方奕斯偉其他 行業深度 請務必仔細閱讀正文之后的各項信息披露與聲明 第 17 頁 共 38 頁 簡單金融 成就夢想 FHD 1920*1080 5760 966 6 8 QHD 2560*1440 7680 1446 6 8 UHD 3840*2160 11520 1446 8 12 WQHD 3840*1440 11520 1446 8 12 資料來源:DISCEIN,申萬宏源研究 相比于 TV 面板以大陸廠商為主導的產業格局,MNT 面板目前仍是多強局面。其中大陸廠商 BOE 出貨量全球第一,其他排名靠前廠商中主要有韓國廠商樂金

49、顯示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友達、群創,大陸廠商目前加大 MNT投入持續追趕。 表 5:顯示器面板廠商出貨量 單位:百萬片 20Q1 20Q2 20Q3 20Q4 2020 合計 21Q1 21Q2 21Q3 21YTD YoY 2021 份額變化 LCD 京東方 8.9 11.3 11.4 11.4 43.1 12.3 12.4 13.5 20.1% 4.1% 樂金顯示 7.0 8.8 9.2 9.0 33.9 9.8 8.9 9.4 11.5% 1.5% 友達 4.9 6.4 7.3 7.1 25.7 7.1 7.2 7.4 15.6% 1.7% 群創 3.9 6.3 5.6 5.0 20.9

50、4.6 4.8 5.5 -4.4% -1.0% 華星光電 0.9 1.3 1.9 2.4 6.4 2.4 3.1 3.7 120.2% 4.0% 惠科 0.3 0.6 1.3 2.3 2.0 3.0 3.1 656.6% 5.9% CEC 熊貓 G6 1.2 1.5 0.7 - 2.7% 三星 4.0 5.1 5.4 4.8 19.2 0.6 0.5 0.0 -92.5% -11.2% CEC 熊貓 2.8 3.1 3.3 2.7 11.9 - -7.7% 合計 32.3 42.6 44.7 43.7 163.4 39.9 41.4 43.2 4.0% 資料來源:IDC,申萬宏源研究 注:統計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顯示行業系列報告之一:顯示驅動芯片的進擊面板產業鏈最后一塊拼圖-220127(37頁).pdf)為本站 (X-iao)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