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1年12月 2021年12月 No.202119 形勢展望 形勢展望 前前 言言 2021 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開局關系全局, 起步決定后勢。2021 年,面對全球供應鏈緊張(能源供給緊張、芯片供給短缺等)、形勢不確定性較強,國內疫情零散多發、自然災害多發等復雜形勢,我國工業發展繼續表現出較強的彈性和韌性,呈現“穩定恢復向好、發展韌性增強、結構調整優化”的態勢,對世界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當前工業穩定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中長期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們判
2、斷2022 年,全球供應鏈緊張問題可能持續,外部黑天鵝事件多發,市場需求仍然疲軟,工業運行面臨的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中小企業經營也面臨不少挑戰,要防止短期沖擊觸發一些結構性問題。建議下一步繼續保證一定的宏觀經濟政策力度,持續優化結構性政策,大力穩定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同時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構建大市場、強市場主體、優產業布局、破技術瓶頸、促綠色低碳等方面重點發力,推動我國工業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每年定期發布中國工業經濟形勢展望,旨在全面、 深入刻畫我國工業運行特征, 并對工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趨勢進行預研預判。2021 年我院進一步研究完善中國工業經濟監測預
3、測預警體系,以數據為基礎,對疫情常態化下我國 2021 年工業發展全景進行了分析,對 2022 年工業發展形勢進行了預判,希望為政府、行業、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目目 錄錄 一、2021 年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全景. 1 (一)面對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工業實現穩定恢復 . 1 (二)受大宗商品價格攀高影響,利潤水平有所分化 . 5 (三)工業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增長引擎加速轉化 . 12 (四)高技術制造業引領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 14 (五)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因地布局 . 15 (六)外需替代效應持續明顯,對外出口形勢較好 . 19 (七)重點行業加速升級,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 22
4、 二、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23 (一)成本壓力疊加,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加重 . 23 (二)安全風險猶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韌性需穩固 . 24 (三)創新支撐不足,工業可持續性發展力待加強 . 25 (四)區域聯動欠佳,產業協作發展水平需提高 . 26 三、2022 年中國工業經濟發展趨勢. 28 (一)工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 28 (二)2022 年工業發展趨勢預判 . 32 四、對策建議. 36 (一)暢循環,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 . 36 (二)優布局,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 37 (三)強創新,穩步構建工業競爭新優勢 . 38 (四)穩主體,保障中小企業穩定發展 .
5、 38 (五)促轉型,加快新技術賦能工業步伐 . 39 圖圖 目目 錄錄 圖 1 2018-2021 年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 2 圖 2 2019 年與 2021 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累計增速復合增速對比圖. 2 圖 3 2019-2021 年各月工業重點工業品增長面 . 3 圖 4 2019-2021 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狀況 . 4 圖 5 2020-2021 年主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情況 . 4 圖 6 2013-2021 年工業企業利潤月度增速變化 . 6 圖 7 2020-2021 年不同規模企采購經理指數變化 . 7 圖 8 2018-2021 年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
6、利潤累計增速變化 . 7 圖 9 2014-2021 年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 . 8 圖 10 2019-2021 年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累計增速對比圖 . 9 圖 11 2014-2021 年不同類型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 . 9 圖 12 2016-2021 年三大類工業行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 . 10 圖 13 2008-2021 年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速 . 11 圖 14 2008-2021 年分行業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變化趨勢 . 11 圖 15 2016-2021 年分行業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 15 圖 16 2017-202
7、0 年四大板塊工業增加值增速情況 . 16 圖 17 2019-2021 年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 . 19 圖 18 2002-2021 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 . 22 表表 目目 錄錄 表 1 2020 年分行業 R&D 經費及經費投入強度 . 13 表 2 我國各省市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產業集群培育重點任務. 17 表 3 2021 年 1-9 月工業分行業出口交貨值 . 20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 一、2021 年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全景1 2021 年,面對全球供應鏈緊張(能源供給緊張、芯片供給短缺等),國際抗疫形勢分化,國內疫情零散多發、自然災害多發等復雜形勢,我國工業經濟
8、持續穩定恢復,工業發展繼續表現出較強的彈性和韌性, 呈現“穩定恢復向好、 發展韌性增強、 結構調整優化”的態勢,對世界經濟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顯著。 (一)面對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工業實現穩定恢復(一)面對外部多重復雜因素,工業實現穩定恢復 工業生產高位起步,逐漸趨穩。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對我國經濟總體造成較大沖擊,前 7 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持續處于負增長區間,直到去年 8 月實現回正(0.4%),而后開始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恢復。進入 2021 年,我國工業生產總體保持恢復性增長的發展態勢。2021 年前三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 11.8%,
9、兩年平均增長 6.4%, 增速與疫情之前水平相當。從月度增速看,受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帶來的低基數效應影響,疊加主動調控、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芯片持續短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呈現出“前高后低”的走勢特征,由 1-2 月的 35.1%逐步回落至 9 月的 3.1%,重點工業產品增長面由 1-2 月的最高點 92.3%,下探至 9 月的 41.7%。 1 本章數據來源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2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 2018-2021 年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2 2019 年與 2021 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累計增速
10、復合增速對比圖 -20%-10%0%10%20%30%40%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0年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 2021年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 2019年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 0%1%2%3%4%5%6%7%8%9%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9年工業增加值增速當月同比 工業增加值增速當月同比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 2019年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 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2020、2021年兩年平均增速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3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3 2019-2021 年各月工業
11、重點工業品增長面 工業投資增長勢頭穩定。2021 年以來,隨著紓困解難、減稅降費等系列舉措的落實落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表現出穩步恢復態勢,前三季度同比增長 7.3%,兩年平均增長 3.8%。工業投資持續發力,自 3 月兩年平均增速回正以來,前三季度兩年平均增速達到 12.2%,高于全社會固定投資增速 4.9 個百分點。尤其是制造業投資增長勢頭迅猛,前三季度同比增長速度達 14.8%,高于全部投資 7.5 個百分點。同時,投資結構持續調整優化,高技術產業投資和上游原材料行業投資景氣度較高, 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為 18.7%,高
12、于全社會投資 11.4 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 25.4%,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 10.6 個百分點。從細分行業看,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以及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速表現亮眼。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上游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景氣度相對較高,分別累計增長 16%、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9年5月 2019年6月 2019年7月 2019年8月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20年1-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
13、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1-2月 2021年3月 2021年4月 2021年5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9月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4 14%。相較而言,汽車制造業投資動力仍偏弱,從今年 3 月以來持續為負,投資景氣度明顯不足。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4 2019-2021 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狀況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5 2020-2021 年主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情況 -40%-30%-20%-10%0%10%20%30%40%50%11122
14、019,1-234567891011122020,1-234567891011122021,1-2 345678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 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 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 -40%-20%0%20%40%60%80%100%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非金屬礦采選業 食品制造業 紡織業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汽車制造業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5 (二)受大宗商品價格攀高影響,利潤水平有所分化(二)受大宗商品價格攀高影響,利潤水平有所分化 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保持歷史高位。今年以來,隨著工業生產銷售加快恢復、市場需求改善的恢復帶動,工業企業盈利整體向好,利
15、潤平穩復蘇。 1-9 月,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44.7%,比 2019 年 1-9 月份增長 41.2%,兩年平均增長 18.8%。三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 14.3%,兩年平均增長 15.1%,增速較二季度有所回落,但總體保持良好增勢。從成本端看,國際海運成本偏高、大宗商品價格總體高位運行、芯片短缺等問題持續推高企業成本,出口、投資均受到一定抑制,利潤增速回落態勢在所難免。分行業看,1-9月, 在 41 個工業大類行業中, 35 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 三季度,上游采礦業、原材料制造業盈利規模明顯擴大,對整體利潤的拉動作用明顯, 二者三季度利潤均明顯高于規模以上工業
16、企業利潤平均水平,對工業企業整體盈利較快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受需求端偏弱和成本擠壓影響,偏下游的消費品制造類行業增速持續在低位徘徊,恢復仍然偏慢。高技術制造業門類中,受防疫抗疫產品需求持續旺盛與企業產銷兩旺等因素影響,醫藥制造業三季度利潤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提振效應明顯。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6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6 2013-2021 年工業企業利潤月度增速變化 工業企業效益與景氣程度持續分化。分企業類型看,不同類型企業間利潤增速分化有所加劇。1-9 月,國有控股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的利潤總額增速分別為 77.9%、50.5%、31.7%和 30.7%,
17、外商企業與私營企業利潤增速遠低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水平。分企業規???,中小企業經營承壓。9 月大型企業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 50.4%,比上月微升 0.1 個百分點, 繼續高于臨界點, 生產景氣度相對平穩; 中型企業 PMI 為 49.7%,比上月下降 1.5 個百分點;小型企業 PMI 為 47.5%,比上月下降 0.7個百分點,二者均低于臨界點??傮w來看,面對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中小型制造業企業處于收縮區間, 訂單減少, 企業生產經營承壓更高。 -500501001502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2013年年10月月 2
18、013年年12月月 2014年年3月月 2014年年5月月 2014年年7月月 2014年年9月月 2014年年11月月 2015年年2月月 2015年年4月月 2015年年6月月 2015年年8月月 2015年年10月月 2015年年12月月 2016年年3月月 2016年年5月月 2016年年7月月 2016年年9月月 2016年年11月月 2017年年2月月 2017年年4月月 2017年年6月月 2017年年8月月 2017年年10月月 2017年年12月月 2018年年3月月 2018年年5月月 2018年年7月月 2018年年9月月 2018年年11月月 2019年年2月月 201
19、9年年4月月 2019年年6月月 2019年年8月月 2019年年10月月 2019年年12月月 2020年年3月月 2020年年5月月 2020年年7月月 2020年年9月月 2020年年11月月 2021年年2月月 2021年年4月月 2021年年6月月 2021年年8月月 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值) 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7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7 2020-2021 年不同規模企采購經理指數變化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8 2018-2021 年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增速變化 工業企業降本增效成果有所顯現。今年以來,盡管大宗商品價格30%35%40
20、%45%50%55%2020年1月 2020年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2月 2021年3月 2021年4月 2021年5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PMI:大型企業 PMI:中型企業 PMI:小型企業 -100%-50%0%50%100%150%200%250%2018年2月 2018年4月 2018年6月 2018年8月 2018年10月 2018年12月 2019年2月 2019年4月 2019
21、年6月 2019年8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2月 2020年2月 2020年4月 2020年6月 2020年8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2月 2021年2月 2021年4月 2021年6月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 外商及港澳臺商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 股份制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 私營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累計同比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8 總體高位運行、國際物流成本較高、芯片短缺等問題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承壓,但后疫情時代一系列減稅降費、降本增效,助力企業紓困突圍政策的落地已初見成效。從月度增速看,2021 年 2 月,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的
22、成本較去年同期減少 1.15 元,至 2021 年 8 月持續保持在 84 元以下,然而受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供應鏈產業鏈不夠暢通等因素影響,部分中下游企業生產經營持續承壓。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成本下降最快,2021 年 1-8 月,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 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相較于2020年同期分別下降 7.22 元、0.51 元和增加 1.73 元。分企業類型看,國有控股、股份制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成本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國有控股企業成本明顯下降,但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私有制企業成本下降幅度較小,且私有制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
23、的成本最高。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9 2014-2021 年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 81828384858687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累計值)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9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0 2019-2021 年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累計增速對比圖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1 2014-2021 年不同類型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 -30%-20%-10%0%10%20%30%40%50%營業收入累計增長(%) 營業成本累計增長(%) 70%72%74%76%78%80%82%84%86%88%90%92%2014年3月 2014年6月 2014年9月 201
24、4年12月 2015年3月 2015年6月 2015年9月 2015年12月 2016年3月 2016年6月 2016年9月 2016年12月 2017年3月 2017年6月 2017年9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 2018年6月 2018年9月 2018年12月 2019年3月 2019年6月 2019年9月 2019年12月 2020年3月 2020年6月 2020年9月 2020年12月 2021年3月 2021年6月 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值) 集體企業(累計值) 股份制企業(累計值)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累計值) 私營企業(累計值)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0 來源:國家
25、統計局 圖 12 2016-2021 年三大類工業行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 生產領域市場價格持續上漲。2021 年 1 月,我國 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在連續下跌 11 個月后由降轉漲。此后,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漲幅持續上行,5 月 PPI 當月同比增速攀至 9%,進入歷史高位期,鋼材、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漲幅已明顯偏離基本面,中下游企業原材料成本壓力加大,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6 月, 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以及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同比價格漲幅均回落, 帶動 PPI 漲幅較
26、 5 月回落 0.2 個百分點。9 月份,受需求旺盛疊加供應持續偏緊影響,煤炭加工業價格上漲 18.9%,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上漲 12.1%;部分行業如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水泥等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以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等受能耗雙控政策影響生產受限, 價格上漲較多。 生產資料價格漲幅上漲 14.2%,50%55%60%65%70%75%80%85%90%95%2016年12月 2017年3月 2017年6月 2017年9月 2017年12月 2018年3月 2018年6月 2018年9月 2018年12月 2019年3月 2019年6月 2019年9月 20
27、19年12月 2020年3月 2020年6月 2020年9月 2020年12月 2021年3月 2021年6月 采礦業(累計值) 制造業(累計值)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累計值)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1 比 8 月擴大 1.5 個百分點,PPI 漲幅達到年內峰值水平,PPI 與 CPI剪刀差再次擴大達到 10%, 上游向下游成本繼續傳遞, 保價穩供政策仍需繼續加大力度。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3 2008-2021 年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增速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4 2008-2021 年分行業工業品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變化趨勢 8085909510
28、01051101151202008年1月 2008年7月 2009年1月 2009年7月 2010年1月 2010年7月 2011年1月 2011年7月 2012年1月 2012年7月 2013年1月 2013年7月 2014年1月 2014年7月 2015年1月 2015年7月 2016年1月 2016年7月 2017年1月 2017年7月 2018年1月 2018年7月 2019年1月 2019年7月 2020年1月 2020年7月 2021年1月 2021年7月 全部工業品PPI(當月同比) 生產資料PPI(當月同比) 生活資料PPI(當月同比) 50100150200冶金工業PPI-當
29、月同比 電力工業PPI-當月同比 煤炭及煉焦工業PPI-當月同比 石油工業PPI-當月同比 化工工業PPI-當月同比 機械工業PPI-當月同比 建筑材料工業PPI-當月同比 森林工業PPI-當月同比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2 (三)工業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增長引擎加速轉化(三)工業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增長引擎加速轉化 我國創新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 R&D 經費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成為拉動全球 R&D 經費增長的主要力量,R&D 投入強度水平已從2016 年的第 16 位提升至第 12 位,接近 OECD 主要國家水平。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1 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我國排名
30、第 12 名,較 2020 年提升 2 名,連續 9 年穩步上升,上升勢頭強勁。工業企業創新投入水平持續提高。2020 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總量突破 2.4 萬億元,增速為 10.2%,占GDP 比重達 2.4%,比 2019 年提高 0.16 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創造近11 年來新高。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R&D 經費 15271.3 億元,較2019 年增長 9.3 個百分點;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達 1.41%,較 2019年提高 0.09 個百分點。分行業看,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強勢增長,高技術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高技術制造業 R&D 經費為 4649.1 億元,投入
31、與營業收入之比達 2.67%,比上年提高 0.26 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 R&D 經費為 9130.3 億元,投入強度為 2.22%,比 2019 年提高 0.15 個百分點。分地區看,東部板塊投入最高,中西部地區增勢良好。東、中、西部地區 R&D 經費分別為 16517.3 億元、4662.9 億元和 3212.9 億元,增速分別為 9.2%、12.0%和 12.4%。廣東(3479.9億元)、江蘇(3005.9 億元)、北京(2326.6 億元)、浙江(1859.9億元)、山東(1681.9 億元)、上海(1615.7 億元)、四川(1055.3億元)、湖北(1005.3 億元)等 8 個
32、省市 R&D 經費超過千億元,比上年增加 2 個省市。從重點區域看,京津冀、長三角和長江經濟帶地區 R&D 經費分別為 3446.0 億元、7364.7 億元和 11689.2 億元,分別比 2019 年增長 5.6%、9.5%和 10.7%,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3 表 1 2020 年分行業 R&D 經費及經費投入強度 行業行業 R&D經費經費 (億元)(億元) R&D經費投入強度經費投入強度 (%) 合合 計計 15271.3 1.41 采礦業采礦業 294.8 0.73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120.1 0.58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80.1 1.20 黑色
33、金屬礦采選業 18.3 0.44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22.6 0.82 非金屬礦采選業 20.3 0.55 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33.4 1.58 制造業制造業 14783.8 1.54 農副食品加工業 276.6 0.57 食品制造業 157.3 0.81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89.7 0.61 煙草制品業 28 0.25 紡織業 231.4 0.99 紡織服裝、服飾業 105.8 0.76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90.3 0.89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67.3 0.78 家具制造業 90.7 1.28 造紙和紙制品業 136.6 1.04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
34、制業 93.6 1.41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101.5 0.83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189.6 0.45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797.2 1.25 醫藥制造業 784.6 3.13 化學纖維制造業 132.4 1.66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444.8 1.74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513.1 0.88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799.3 1.09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418.8 0.77 金屬制品業 561.9 1.44 通用設備制造業 977.9 2.38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4 專用設備制造業 966.0 2.85 汽車制造業 1363.4 1.
35、67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485.2 3.13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1567.1 2.26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2915.2 2.35 儀器儀表制造業 293.7 3.59 其他制造業 48.1 1.98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38.4 0.65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18.7 1.28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192.7 0.24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151.8 0.22 燃氣生產和供應業 23.6 0.25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17.2 0.48 來源:2020 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四)高技術制
36、造業引領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四)高技術制造業引領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從三大門類看,2021 年前三季度,采礦業、制造業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分別增長 4.7%、12.5%、12.0%,總體呈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制造業累計增速高于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 0.7 個百分點, 成為工業生產恢復穩中加固的壓艙石。 9 月份, 受主動調控、原材料價格高位上漲、“缺芯”問題延續和基數抬高等因素影響,三大門類累計增速均有小幅回落,但總體恢復態勢延續。 新動能發展引領增長。2020 年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達 11.7%,較 2019 年上升 0.2 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和裝
37、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 7.1%和 6.6%,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4.3、3.8 個百分點。2021 年以來,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強勁增長、 表現活躍, 成為引領經濟穩定向好的主要動力。 2021年 1-9 月,高技術制造業增長明顯加快,同比增速達 20.1%,高于規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5 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8.3 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 受工業數字化轉型、自動化率提升、消費電子及汽車電子需求增長等因素影響,工業機器人、太陽能電池、智能手表等體現新動能的產品同比增速均在 50%以上; 受抗疫物資需求影響, 醫藥制造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1-9月同比增速達 29
38、.2%,增勢強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態勢較好,1-9 月同比增加 16.2%, 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4.4 個百分點。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5 2016-2021 年分行業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 (五)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因地布局(五)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加快,新興產業因地布局 四大板塊整體復蘇,各省增速有所分化。2021 年以來,各地區工業生產恢復延續復蘇,與 2019 年同期相比,31 個省市中 1-9 月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均已回正,東部地區中北京、江蘇、浙江三省1-9 月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已超過 9%, 增速全國領先, 而廣東、天津、河北和海南兩年平均增速不到
39、 6%。中部地區江西、安徽、山西、湖南等 4 個省份的兩年平均增速超過 6%,河南、湖北則略顯遜-4%-2%0%2%4%6%8%10%12%14%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1-9月 工業增加值 采礦業 制造業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6 色,兩年平均增速均不足 4%,地區內增長分化勢頭顯現。西部地區工業發展整體較好,除廣西、青海、陜西、內蒙外,其它省市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 5%;相比來看,東北地區中黑龍江、遼寧 1-9 月兩年平均增速均不足 5%。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6 2017-2020 年四大板塊工業增
40、加值增速情況 產業集群化發展深入推進。產業集群是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能夠加速創新要素聚集, 提升科技創新各個要素對各產業的乘數效應,有利于促進專業知識的傳播和創新成果的擴散, 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自 2019 年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工作以來,地方愈發重視培育發展同當地優勢相結合的制造業集群, 提升區域競爭優勢。 截止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勝出的25 個集群主要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和生物醫藥制造等領域,分布在廣東、江蘇、浙江、四川、上海、山東、湖南、山西和安徽等 9 個省市,其中制造業實力在全國難分伯仲的廣-20%-15%-10%-
41、5%0%5%10%15%東部 中部 西部 東北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7 東與江蘇各有 6 個集群在決賽中勝出, 并列全國第一; 浙江緊隨其后,共有 3 個產業集群勝出; 上海、 湖南、 四川、 山東各有 2 個集群勝出;安徽和陜西則在決賽優勝名單中各占一席。 各省高度重視產業集群培育。在公開發布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的 31 個省市中,有 29 個省市明確發展產業集群的工作任務, 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特色化、 規?;?、數字化、 創新、 開放發展。 特別是廣東省、 山東省、 福建省、 江蘇省、浙江省等省市均出臺了產業集群發展行動計劃, 聚焦“強產業鏈”、 “協同創新”、“提質升級”等關
42、鍵點,打造具有省域特色的產業集群培育工作機制。 表 2 我國各省市 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產業集群培育重點任務 省份省份 培育重點培育重點 舉例舉例 四川,廣西,天津,江蘇,浙江,廣東,湖北 先進制造業集群 廣西: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產業鏈邁向中高端, 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重慶,陜西,山西,安徽,湖北,福建,廣東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廣東:10 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 10 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 河南 新興業態集群發展 河南: 推動中原科技城、 鄭開科創走廊等創新功能區綜合開發, 促進新興業態集群發展。 甘肅,廣西,新疆,河南,湖北,河北,廣東 百億/千億/萬億級產業
43、集群 廣西: 打造先進裝備制造、 綠色新材料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8 黑龍江, 安徽,河北,山東 縣域/區域特色產業集群/成長型產業集群 黑龍江: 加快提升 107 個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競爭力。 湖北: 支持 112 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擴規提質,帶動形成“一縣一品”“一業一品”。 四川,河南,北京,天津,陜西,廣東 協同創新/創新平臺企業產業集群/科學裝置等創新基礎設施集群 河南: 高端軸承等優勢領域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平臺集群。 陜西: 布局建設空間分布上集聚、 功能方向上關聯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重慶,新疆 開放型產業集群/沿邊經濟帶產
44、業集群 重慶:壯大開放型產業集群,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 甘肅,吉林,安徽,遼寧,上海,浙江,山東,貴州,湖北 數字產業集群/互聯網產業集群/大型數據中心集群/大數據集群 貴州: 建成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樞紐節點, 形成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群。 吉林: 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 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十四五”期間各地競相布局數字產業等新興領域。目前,各省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已全部發布,對本地工業戰略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做出全面布局?;诘貐^自然稟賦、產業基礎、要素稟賦等方面的差
45、異,各省市強化產業發展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全力攻克新興產業領域,競相布局新興產業領域,數字產業、新能源、生物產業成為了各地區爭相發展的熱點,全國 31個省市均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能源、清潔能源、生物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全國有 30 個省市將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列為重點發展行業,僅西藏未提及;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列為重點發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19 展行業的省市有 29 個,僅青海和甘肅兩省未明確提及;將新材料列為重點發展行業的省市有 28 個,僅內蒙古、貴州和西藏 3 個省份未明確提及。 (六)外需替代效應持續明顯,對外出口形勢較好(六)外需替代效應
46、持續明顯,對外出口形勢較好 工業出口快速增長。2020 年,受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影響,全年工業產品出口交貨值較 2019 年下降 0.3%,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 2.8個百分點。2021 年以來,我國工業產品出口態勢持續向好,1-9 月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 19.4%,連續兩個月增速加快。分行業看,抗疫相關物資出口持續快速增長,醫藥制造業延續 2020 年下半年以來的增長勢頭,出口交貨值增長強勁,同時帶動用于海外運輸的金屬集裝箱材料的金屬制品業出口交貨值大幅增長。其他行業中,化工、電氣機械、通用設備行業等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 17 2019-2021 年工業企業出口交
47、貨值 -10%-5%0%5%10%15%2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019年1-2月 2019年3月 2019年4月 2019年5月 2019年6月 2019年7月 2019年8月 2019年9月 2019年10月 2019年11月 2019年12月 2020年3月 2020年4月 2020年5月 2020年6月 2020年7月 2020年8月 2020年9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2月 2021年3月 2021年4月 2021年5月 2021年6月 2021年7月 2021年8月 2021年9
48、月 工業出口交貨值(當期值億元) 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當月同比增速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20 表 3 2021 年 1-9 月工業分行業出口交貨值 行業行業 2021 年年 1-9 月出口月出口交貨值(億)交貨值(億) 較上年增長 (較上年增長 (%) 占比(占比(%)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0.5 -85.4 0.00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31.8 -9.5 0.03 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1 47.8 0.00 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7.2 34.2 0.01 非金屬礦采選業 21 47.6 0.02 開采專業及輔助性活動 1.3 -63.2 0.00 其他采礦業 0 0 0.00 農副食品加工業
49、 1638.6 -0.6 1.58 食品制造業 848.2 4 0.82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155.1 -0.9 0.15 煙草制品業 9.6 -32.5 0.01 紡織業 2029.2 6.1 1.96 紡織服裝、服飾業 2205.6 5.5 2.1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1777.3 5.2 1.71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387.4 9.6 0.37 家具制造業 1309.6 15.2 1.26 造紙和紙制品業 397.3 5.4 0.38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396.9 5.7 0.38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2838.3 21.9 2.
50、74 石油、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1006.7 33.8 0.97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3388.8 32.7 3.27 醫藥制造業 2527.7 70.2 2.44 化學纖維制造業 380 41 0.37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3145.3 17.8 3.03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1324.6 12.2 1.28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486.2 48.9 1.43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1135.4 56.9 1.10 金屬制品業 3554.1 45.5 3.43 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 21 通用設備制造業 4734.5 22.6 4.57 專用設備制造業 3244.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