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白皮書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2016)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2016 年 11 月目目 錄錄一、總體態勢一、總體態勢.1 1(一)總體實力持續增強.2(二)行業發展穩中有進.3(三)資本市場表現活躍.6二、產業創新發展二、產業創新發展.7 7(一)文化有效供給不斷擴大.7(二)文化科技創新趨勢明顯.8(三)“文化創意+”有效推進.9(四)文化消費市場活力增強.11三、空間發展格局三、空間發展格局.1212(一)功能區集聚效應顯著提升.12(二)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14(三)京津冀協同發展初見成效.15四、市場主體四、市場主
2、體.1616(一)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步伐加快.17(二)非公經濟與“雙創”企業發展活躍.18五、發展環境五、發展環境.1919(一)政策環境不斷優化.19(二)投融資服務體系更加健全.20(三)系列服務平臺創新搭建.22六、面臨形勢與發展思路六、面臨形勢與發展思路.2424(一)面臨形勢與挑戰.24(二)未來發展思路.251文化創意產業是北京市的重要支柱性產業。 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新形勢下加快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抓手。2015 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持續向好,支柱地位更加穩固,發
3、展質量有效提升,空間布局更加優化,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在拉動首都經濟增長、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經過“十二五”時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新時期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京津冀協同發展、 “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以及“互聯網+”、“文化+”等新形勢、新環境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迎來了新的戰略機遇期,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白皮書(2016)客觀反映 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情況, 分析研判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針對“十
4、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研究提出未來一段時間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思路。一、總體態勢一、總體態勢在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宏觀背景下,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對經濟的貢獻作用進一步提升,增加值占比、文化消費指數、對外文化貿易等多項指標在全國領先;行業發展穩中有進,文化科技融合業態發展強勁;文化與資本接軌深度推進,助力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良好。2(一)總體實力(一)總體實力持續持續增強增強2015 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 3179.3 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13.8%,比上年提高 0.6 個百分點,按照
5、國家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標準,2015 年北京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8.5%,在全國占比最高。全市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合計 15877.8 億元,同比增長 13.6%;資產總計 31893.9 億元,同比增長 20.6%;從業人員 202.3 萬人,同比增長 5.6%。其中,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合計 13451.3 億元,同比增長 14.0%;資產總計20140.2 億元, 同比增長 20.6%; 從業人員 122.3 萬人, 同比增長 6.2%。五年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產業增加值由2010 年的 1697.7 億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3179.3 億
6、元,按現價計算,年均增長 13.4%,高于地區生產總值現價增速 3.1 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12.0%提高到 2015 年的 13.8%,5 年間提高 1.8 個百分點。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首都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為顯著。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增。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共計完成投資 353 億元,同比增長 9.2%,完成全年 320 億元投資計劃的 110.3%,增速和進度均高于全市整體水平。投資熱點集中在產業融合發展領域,互聯網信息服務、軟件開發等文化與科技融合產業完成投資 124 億元,占總投資的 35.1%,游樂園
7、、游覽景區管理等文化旅游融合行業完成投資 87 億元,占總投資的 24.6%。文化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北京文化消費綜合指數和文化消費能力指標位居全國首位,2015 年全市居民人均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 2592元,同比增長 11.1%,高于總消費支出增速 2.4 個百分點。電影、旅游等文化市場持續升溫,全市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達到 31.5 億3元,同比增長 38.1%,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觀影 7164.2 萬人次,同比增長 38.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年觀影次數達到 3.3 人次,為全國最高。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 2.73 億人次,同比增長 4.3%;實現旅游總收入 4607.1 億元,
8、同比增長 7.6%。對外文化貿易不斷擴大。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對外文化貿易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5 年,北京市文化貿易額從2006 年的 12.65 億美元提高至 30.28 億美元,年均增長 10.2%;動漫游戲出口、圖書版權輸出和電影出口位居全國前列。2015 至 2016 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項目)中,北京共有 70 家企業、37 個項目入選,在全國占比分別為 19.9%和 26.6%,數量均居全國省市首位。企業競爭力優勢明顯。北京的文化創意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已經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骨干龍頭企業。2015年評選的第七屆“全國文化企業 30 強”
9、中,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 10 家北京地區企業入圍,數量占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其中,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北京企業新入選 2015 年度榜單。在整體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形勢下,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在數量指標增長的同時,也從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更加注重提升發展質量和發展內涵,擴大文化供給品質,轉換產業發展動力,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已由高速增長期進入增速換擋期。(二)行業發展(二)行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進2015 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行業發展總體穩中有進,文化科技融合業態的引領作用更加明顯,同時,受
10、宏觀經濟形勢、產業轉型升級、市場調整等因素影響,各行業發展呈現出不均衡態勢,產業內4部結構進一步調整。文化科技融合業態發展勢頭強勁,引領作用凸顯。2015 年,以文化科技融合為特征的軟件、 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業規模和增速不斷擴大,全年實現規模以上收入 5616.9 億元,同比增長 20.4%,占全市規模以上產業總收入的比重 41.8%;資產總計 9482.1 億元,同比增長 28.7%,占全市規模以上產業總資產的比重 47.1%;從業人員 66.7萬人,同比增長 13.1%,占全市規模以上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 54.5%。文化科技融合業態的快速發展, 體現了文化創意產業自身的 “高精尖”發展態勢,
11、也為進一步推進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戰略,促進首都經濟轉型升級打下良好基礎。廣告會展、旅游休閑娛樂、廣播電視電影、其他輔助服務四大行業發展穩健,有力支撐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2015 年,北京市廣告會展業規模以上收入 1581.3 億元,同比增長 19.2%;資產總計 1308.7 億元,同比增長 28.6%;從業人員 6.7 萬人,同比下降 2.8%。高新技術的充分應用,促進了廣告會展業與科技的融合發展,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2015 年,北京市旅游、休閑娛樂業規模以上收入 1140.2 億元,同比增長 15.1%;資產總計 1297.5 億元,同比增長 18.1%;從業人員
12、9.2 萬人,同比增長 2.1%。隨非首都功能疏解、古都風貌保護和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北京“世界旅游城市”的魅力進一步凸顯。2015 年,北京市其他輔助服務業規模以上收入 1811.9 億元,同比增長 24.1%;資產總計 1621.3 億元,同比增長 13.3%;從業人員9.1 萬人,同比下降 1.0%。雖從業人員略有下降,但收入和資產增長均保持較快速度。52015 年,北京市廣播電視電影業規模以上收入 830.0 億元,同比增長 5.4%;資產總計 2467.3 億元,同比增長 17.6%;從業人員 5.2萬人,同比增長 1.1%。近年來該行業一直保持穩步增長態勢,但在互聯網、移
13、動互聯網等新媒體沖擊下,發展增速有所放緩。新聞出版、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以及文化藝術四類行業增長壓力較大,進入市場調整期。2015 年,北京市新聞出版業規模以上收入 847.9 億元,同比下降 0.8%;資產總計 1758.2 億元,同比增長 8.3%;從業人員 10.3 萬人,同比下降 2.3%。受新興媒體快速發展影響,傳統新聞出版行業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和跨行業融合發展迫在眉睫。2015 年,北京市藝術品交易業規模以上收入 955.1 億元,同比下降 6.9%;資產總計 819.5 億元,同比增長 8.5%;從業人員 1.3 萬人,同比下降 9.6%。受近幾年藝術品市場熱度降低、價格透支等因
14、素影響,行業收入和從業人員出現下滑,目前已進入理性回歸期和市場調整期,下行壓力還將進一步加大。2015 年,北京市設計服務業規模以上收入 428.1 億元,同比下降 4.1%;資產總計 773.1 億元,同比增長 6.8%;從業人員 9.8 萬人,同比下降 1.2%。受房地產投資、商品房銷售下滑等因素影響,該行業市場也相應收窄,大中型設計企業出現裁員節支現象,小型企業生存壓力加大,行業收入下降,從業人員減少。此外,2015 年北京市文化藝術業規模以上收入 240.0 億元,同比下降 2.2%,從業人員 4.1 萬人,同比下降 1.4%;而該行業總收入421.8 億元,同比增長 2.9%,從業人
15、員 12.6 萬人,同比增長 12.7%,在規模以上收入、從業人員雙下降的前提下,小微企業、個體從業者的活躍度和貢獻率不斷提升。6(三)資本市場表現活躍(三)資本市場表現活躍文化與資本深入接軌, 是助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動力,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壯大、提質增效的重要表現。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北京擁有豐富的影視、傳媒、互聯網等資源優勢,政策環境日益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文化與資本深度接軌、助力產業快速發展,成為 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大顯著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在資本市場表現活躍,多項數據指標遠超其他地區,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股權融資情況:2
16、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股權融資規模 501.56億元,同比增長 50.3%,股權融資涉及的資金規模和案例數量均居全國首位,“互聯網+文化”是股權融資熱點。并購情況: 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并購規模達到 869.34 億元,同比增長 125.2%,并購案例數量由 2014 年 55 起增至 66 起。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在 2015 年先后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電影院線運營商Hoyts、世茂股份旗下 18 家連鎖影院,在文化創意產業并購浪潮中表現獨樹一幟。上市、掛牌情況:2015 年北京新增上市文化創意企業 6 家,總數達到 62 家,上市企業融資規模達 518.26 億元,上市企業數量和
17、融資規模在國內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文化信息傳輸服務、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以及廣播電視電影服務行業,數量分別為31 家、 11 家、 6 家, 融資規模分別為 266.67 億元、 95.93 億元和 39.21億元。2015 年北京新三板掛牌文化創意企業有 99 家,占全國新三板上市文化企業總量的 27.27%,占比最高。眾籌情況:2015 年北京地區共發生文化創意產業眾籌事件 487起,募集金額 2.84 億元,同比增長 855.2%,案例數量及募集金額居7全國首位。二、產業二、產業創新發展創新發展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從創造新供給、轉換新動力、拓展新模式、擴大新需求
18、等多方面發力,積極推動產業創新發展,文化產品有效供給不斷擴大,科技創新在產業發展中的引擎作用更為突出,產業融合發展態勢明顯增強,文化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網上消費、跨區域聯動消費等新型文化消費快速發展。(一)(一)文化文化有效供給有效供給不斷擴大不斷擴大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但在文化產品供給不斷豐富的同時,低端化、同質化產品供給過剩,高端、特色、精品文化產品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居民日益升級的文化消費需求。圍繞文化消費高品質、 個性化、 多樣化的新形勢,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聚焦供給側,大力提升文化產品及服務品質, 推出了一批具有北京特色和首都水準的文化精品。搭建活動平臺,推動文化精品創作
19、。2015 年北京市先后兩次進行2015 年度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點項目征集評審工作,共有涵蓋六大門類的 57 個項目入選。舉辦“舞動北京”、“藝韻北京”等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充分激發廣大市民參與文化、享受文化、創造文化的生機與活力,成為眾多文藝精品的展示舞臺。引導行業聚焦,提升文化產品質量。影視行業表現搶眼,2015年,北京生產影片 291 部,占全國總數的 42%;在票房前 20 名的國產影片中,北京出品 13 部,占 65%;票房超過 10 億的 5 部國產影片中,北京出品 4 部??箲痤}材電影百團大戰取得 4.2 億元票房,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俱佳。北京衛視播出的抗戰題材電視劇巨浪8在
20、同類題材電視劇中收視率排名第一,網絡點擊突破 3 億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參與投拍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收視、口碑良好,獲得“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等多個獎項。動漫類電影產品質量提升明顯,大圣歸來、捉妖記合計票房收入近 34 億元,在取得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同時,編創質量明顯提升,開辟了“眾籌”、“自來水營銷”等運作新模式,彰顯了產業質變先兆,縮小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新聞出版領域,2015 年共出版圖書 12630 種,戰爭啟示錄等 6 部圖書入選紀念抗戰勝利 70 周年重點圖書,北平抗戰實錄等 109 種主題出版物、紅色家書等 36 種電子出版物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推薦
21、目錄。主旋律圖書進入歐美主流市場取得新突破, 中國夢 英文版成為近年來美國本土銷量最大的中國版權圖書。文化演出方面,2015 年全市 135 家營業性演出場所全年演出達到 24238 場,吸引觀眾 1036 萬人次,演出收入 15.5 億元,比上年增長 4%。京劇正考父、裘盛戎,昆曲李清照、孔子之入衛銘,河北梆子張居正被列為北京市文化精品項目。(二)文化科技創新(二)文化科技創新趨勢明顯趨勢明顯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和內在動力, 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變革發展、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2015 年,在國務院頒布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系列文件
22、指引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融合發展深入推進,“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科技創新帶動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2015 年,北京市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業發展強勁,行業總收入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總收入的比重 40.6%,行業總資產占全市文9化創意產業總資產的 43.0%,行業從業人員數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 50.1%,充分體現出文化科技融合類業態,特別是“互聯網+文化”發展的主導趨勢。新興文化科技融合業態發展迅猛。2015 年,數字新媒體、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一批新興文化融合業態發展勢頭良好,特別是動漫游戲產業發展迅猛。2015 年北京市動漫游戲產值達 455
23、億元,產值占全國三分之一,比 2014 年的 372 億元增長 22.3%,比“十二五”初期 2011 年的 130 億元增長 250%;出口額達 58.7 億元,居全國首位,比 2014 年的 42 億元增長 39.7%,比“十二五”初期 2011 年的12 億元增長 389%。 特別是以移動游戲為代表的創新類游戲高速發展,2015 年全市移動游戲企業產值 287.6 億元,占全國移動游戲產值的65%。在動漫游戲領域,北京市形成集創作、研發、出版、運營、發行一體化的產業鏈,成為全國動漫游戲產業的中心。文化科技融合助推商業模式不斷創新。 文化科技創新在引領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催生文化
24、創意產業領域商業模式創新,“IP 化”、數字出版全產業鏈運營、大數據精準營銷等新型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三)(三)“文化創意文化創意+ +”有效有效推進推進2015 年 4 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152020 年),圍繞首都經濟轉型升級要求和構建 “高精尖” 產業結構的目標, 提出了文化創意產業“十大融合發展行動”,積極構建“文化創意+”經濟發展新模式,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成為蓄積和增強實體經濟發展能量的強大動力,促進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新地方標準引領產業融合發展。2015 年 12 月北京市發布文化1
25、0創意及相關產業分類地方標準。與文化創意產業分類舊標準相比,新標準吸收、增加了國家文化產業標準中的部分內容,將與全國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相關性較強的行業納入其中, 刪減了舊標準中我市重點疏解行業類別, 特別是體現了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新標準強化“產業集群”概念,強調文化、技術和經濟的深度融合,其范圍既包括文化產業的全部內容,也包括科技創新、投資管理等新興融合業態內容,體現出文化與科技、旅游、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特征。系列主題活動促進“文化創意+”實質推進。2015 年,北京國際設計周以“設計之都智慧城市產業融合”為主題,展示了北京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成
26、果,落戶大興區的“中國設計節”搭建全新設計產業創新交流平臺,進一步推動創意設計和城市、民生、科技等領域融合。2015 年第十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中,半數以上項目屬于“文化+”新興業態,“圓明園四十景互動媒體”、北京銀行推出的“文創普惠貸”等系列項目都取得良好成效。2015 年舉辦的“北京市文化融合發展項目合作推介會”涉及的項目涵蓋文化科技、數字非遺、動漫游戲、文化旅游、網絡教育、文化體育等多個行業,簽約項目總額達 11.25 億元。各區產業融合特色初顯。2015 年,各區依托自身資源,大力推進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東城區依托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和骨干企業, 借助一批有影響力的
27、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業態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的融合效應顯現,2015 年區內旅游、休閑娛樂業規模以上收入 230.2 億元; 延慶區通過承辦北京國際馬球公開賽等系列體育賽事,大力發展以體育為特色的旅游休閑文化產業,2015 年區內旅游、休閑娛樂業規模以上收入 8.2 億元。11(四四)文化消費文化消費市場市場活力活力增強增強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長足發展,在提升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增強產業發展動力、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的同時,北京市從需求側出發,堅持“文化、消費、惠民”三位一體,進一步擴大首都文化消費,增強文化消費市場活力,推動文化消費方式創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延伸文化消費渠道。2015 年,北京市
28、修訂完善北京市惠民低價票演出補貼項目管理辦法,將低價票補貼工作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實行低價票演出補貼劇場范圍達到31 個,同比增長 24%,全年共補貼演出 931 場,同比增長 21%,補貼低價票 19 萬張,同比增長 50%以上,補貼金額達 2200 萬元,同比增長 48%, 低價票演出補貼有效釋放了首都市民文化消費潛力。 2015 年,北京市海淀區作為文化部、財政部聯合開展的“2015 年拉動城鄉居民文化消費東部試點項目”啟動,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搭建文化消費信息集成服務平臺,延伸首都文化消費渠道。持續舉辦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助推文化消費方式創新。2015年 8 月至 11 月第三屆北
29、京惠民文化消費季舉辦期間,累計消費人次4857.41 萬,較上屆增長 28.8%;消費金額 112.1 億元,較上屆增長10.1%。在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消費季充分體現了“互聯網+”的時代趨勢,網上文化消費明顯增長。消費季期間,連續三個月在網上推出文化消費促銷活動,京東等 19 家電商平臺參與消費季活動,網上消費人次達 4145.2 萬,消費金額 55.67 億元,占消費總額的 49.7%。消費季期間還注重通過“文化+科技”激發市場新活力,將虛擬現實、4D 影像等新技術深度融入消費者文化體驗之中。 作為整合全市資源、 促進全市文化消費的重要手段和品牌活動,經過三年連續舉辦,惠民
30、文化消費季已經成為彰顯首都文化魅力、釋12放文化產業活力、促進全市文化消費的重要平臺。加強京津冀跨區聯動,拓寬文化消費市場空間。2015 年惠民文化消費季專門設立 “京津冀一體化” 內容, 舉辦京津冀名家作品聯展,承德鼎盛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河北保定梆子團、天津文化產業協會、河北文化產業協會等相關機構積極介入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通過門票優惠、 聯合展演等方式進一步強化了京津冀地區文化消費的跨區域聯動。北京文惠卡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承德市文化企業簽約加盟,兩地文化消費實現共同促進,互惠互利。三、空間發展格局三、空間發展格局2015 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文化創意產業功能
31、區發展良好,重點園區示范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多個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在推動區域特色化、差異化、集群化發展的同時,產業集聚力明顯提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戰略背景下,三地文化產業協同發展初見成效,為首都文化創意產業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一)功能區集聚效應(一)功能區集聚效應顯著顯著提升提升2015 年,按照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規劃(2014-2020 年),全市 20 個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整體呈現出集聚發展、業態融合、創新發展、疏解提升、品牌塑造和產城融合等多方面特征。功能區作為產業發展“主陣地”作用更加凸顯。2015 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規模以上文
32、化創意企業營業收入 9053.84 億元,同比增長 10.97%,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 79.85%。功能區以僅占全市總面積 2.5%的土地,貢獻了近 80%的13文化創意產業營業收入。 功能區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總數 4352 家,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總數的 69.32%, 同比提高 10 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從業人員 80.61 萬人, 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 76.82%,同比提高 2.35 個百分點,企業集聚和人才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聚合度在城六區高度體現。2015 年,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區、CBD-定福莊國際傳媒產業走廊
33、功能區、動漫網游及數字內容功能區和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區等 4 個功能區的營業收入超過 500 億元,集聚的企業數量占全市功能區企業總數的 74.22%,從業人員數量占全市功能區從業人員總數的 77.98%,4 個功能區全部集中在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城六區內。此外,營業收入超過 100億元的11個功能區中, 分布在城六區的總面積達到303.41平方公里,占全市功能區總面積的 68.2%。融合業態功能區產出效率優勢明顯。2015 年,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兩類融合業態的功能區營業收入達到 6288.33 億元,同比增長12.48%,占全市功能區營業收入的 66.67%。從土地產出效率來看
34、,2015 年,融合業態功能區單位土地面積營業收入達 36.22 億元/平方公里,是功能區平均水平的 1.80 倍。從勞動生產率來看,2015 年,融合業態功能區勞動生產率為 113.25 萬元/人,同比增長 6.22%,在總量和增幅上均明顯優于優勢行業和傳統行業。功能區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會展服務功能區、奧林匹克公園功能區、戲曲文化功能區、音樂產業功能區等一批具有獨特資源優勢的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加大對文化創意核心、頂尖、特色資源的匯集,通過打造資源平臺、塑造高端資源品牌,舉辦“京交會” 、 “文博會”、北京國際馬術大師賽、戲曲文化嘉年華、樂谷國際流行音樂14季等系列高端品牌活動,進一步
35、提升了功能區的品牌影響力。園區、基地建設示范性進一步增強。2015 年,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及北京市新增產業項目限制和禁止目錄(2015)的相關要求,提高準入門檻,走“高精尖”發展道路,通過老舊工業廠房、傳統商業設施、有形市場改造升級等方式,完成了 10 個特色園區的轉型升級,集聚文化創意企業超過 2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創意企業實現收入突破 2000 億元。2015 年,北京中視東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被文化部評為第六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截至 2015 年末,北京市已有 25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涉及演藝、動漫游戲、藝術品、傳媒等多個行業。2015 年各產
36、業示范基地共實現收入 39.5 億元,利潤 7.12億元,納稅 3.03 億元,新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 4094 萬元。2015 年,北京市發布首批“市級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名單,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清華科技園、星光影視園、萊錦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四家園區入選,進一步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規?;?、集約化、內涵式發展。(二)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二)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堅持重大項目帶動戰略, 通過布局重大項目,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空間結構不斷優化,進一步增強核心要素集聚和輻射能力,提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能級和動力。重大項目拉動投資增長。2015 年,北京市進一步推進重大文化產業
37、項目庫二期建設, 共收錄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重大項目438個,項目總投資約 2535 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 189 個;新增項目 186個,新增總投資 1572 億元,增長 163.2%,新增項目更加向重大項目傾斜,億元以上的新增項目 111 個,占比 59.7%。項目庫以固定資產投15資項目為主,達到 326 個,其中總投資超過 10 億元的重大項目有 27個,全年共完成投資 155.7 億元,占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 44.1%。如北京文化硅谷項目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30.9 億元,占比 8.8%; 環球影城項目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28.2 億元, 占比 8%。此外,項目庫
38、中城六區重大項目 168 個,遠郊區 270 個,遠郊區項目占比明顯提高。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2015 年,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項目二期展覽展示和交易區建設規劃已編制完成;企業集聚區招商工作有序進行,平川國際、菲利克斯貓等多家代表性企業正式簽約入駐,并與 60 多家優質企業達成入駐意向。北京文化硅谷項目取得新進展,文化交流中心主體結構封頂,完成總工程量的 75%;神州百戲劇場進行回填土施工,完成總工程量的 30%;綜合演藝中心 A 座結構封頂。國家大劇院舞美基地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主體結構和二次結構施工,進入外立面施工階段,項目建設進度超過 60%。中國(懷柔)影視
39、示范區影創空間已購置主體物業,推進一期方案設計和二期手續轉讓。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示范區)完成土地一級開發,項目資金籌措到位。國家新媒體基地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西紅門商業綜合區進行主體結構施工,已辦妥預售許可證。中國宋莊藝術小鎮取得項目核心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啟動規劃設計。恒天時尚創意中心“東坡書院”開工建設。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項目一期啟動基礎工程建設。(三)京津冀協同發展(三)京津冀協同發展初見成效初見成效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部署,立足京津冀三地文化領域協同發展戰略框架協議等基礎性合作文件,2015 年北京與天津、河北在演藝交流、產業協作、市場培育等方面加強合作,有序推16進三地文化創意
40、產業協同發展。2015 年 3 月,京津冀三地文化廳局在京簽署了京津冀演藝領域深化合作協議,并舉辦京津冀 2015 年演藝項目推介會。4 月,京津冀演藝聯盟在北京成立。5 月至 6 月,“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在北京舉行, 京津冀三地 11 家院團的 11 臺優秀劇目在北京的 4 個劇院上演了 22 場演出。2015 年,首都文化產業協會與天津市、河北省文化產業協會簽署京津冀三地文化產業協會框架合作協議,京津冀 66 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代表共同發起并簽署 京津冀文創園區協同發展備忘錄 ?!吧?8 南開 263 產業園”、C92 東方嘉誠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整合盤活三地資源,實現產業園區建設運營方面的
41、協調合作?;顒悠脚_不斷搭建。2015 年 6 月,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聯手在京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暨傳統手工藝作品設計大賽。在 10 月底舉辦的第十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中, 京津冀文化產業首次實現聯展,并合作舉辦“京津冀文化產業項目推介會”,集中推出了 100 個京津冀優秀文化產業項目。11 月,第三屆京津冀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暨項目推介會在京舉辦,三地 70 余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代表出席推介會,多個三地合作項目簽約落地。推介會首創主賓城區版塊, 組織文化創意企業和投資機構赴天津南開區和河北邯鄲市交流洽談,促進項目合作。四、市場主體四、市場主體2015 年,北京市進一步支持促進文化創意企
42、業發展壯大,加快“大而強”的骨干龍頭企業發展,積極培育“小而美”的成長型、創新型企業,形成各類型企業齊頭并進、競相發展的格局,呈現出多元化健康發展態勢。17(一)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步伐加快(一)國有文化企業改革發展步伐加快國有文化企業是發展文化產業、 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力量。按照中央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北京市積極推進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強化國有文化資產監管,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引導國有文化企業發揮在文化市場中的主導作用, 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全面提質增效、做強做優做大。2015 年,北京市規模以上國有文化創意企業單位共有
43、606 家,收入合計 1198.4 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的 8.9%;資產總計 2526.8 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總資產的12.5%;利潤總額 135.4 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利潤總額的 12.7%。國有文化企業已經形成一定體量規模和較高發展水平,在繁榮文化市場、提升產業發展社會效益等方面貢獻更加突出。國有文化資產監管生態初步構建。 2015 年 8 月,市政府印發關于明確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監管范圍的通知,正式將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發行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文創國際集團
44、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國際廣告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京報社和京華時報社 8 家單位劃歸北京市文資辦監管, 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管從謀篇布局轉入實踐階段。截至 2015 年底,納入監管范圍的 8 家市屬國有文化單位資產總額達到 545.5 億元,其中,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資產規模超過百億元。國有文化資產布局不斷加快。2015 年,文創國際集團與北廣傳媒合并重組歌華傳媒集團,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邁出新的步伐。北京市文投集團重組控股上市企業“松遼汽車”,采取“定向增發、企業并18購、資產重組、借殼上市”的組合方式完成新一輪融資,加速構建文創資本新平臺,成為文化資本運作的典型案例。啟迪傳媒集
45、團與京廣傳媒集團聯手打造北京新媒體加速器國際孵化平臺, 落戶 CBD 核心區北京國家廣告產業園。精品創作不斷推出。 北京演藝集團的 北京記憶 、 北京回響 ,北京出版集團的國際人士看中國系列叢書等,都獲得了良好社會口碑。北京市文投集團所屬子公司投資制作的電影天將雄獅,緊扣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主題,實現了中國商業大片與主旋律內容的有機結合,并在國內取得 7.44 億元票房收入。(二)非公經濟與(二)非公經濟與“雙創雙創”企業企業發展發展活躍活躍創新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非公及混合所有制企業、小微型創業團隊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創新創業活力的重要來源。 在國家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總體政
46、策環境下,2015 年北京市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創新創業,激發文化創意領域潛在活力。非公及混合所有制企業成為發展主力軍。2015 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經濟法人單位實現收入 8751.6億元, 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收入的 65.1%; 資產合計 11426.7億元, 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總資產的 56.7%; 利潤總額 693.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產業利潤總額的 65.2%。民營及混合所有制企業在 2015 年全市文化創意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中表現突出,完成投資 207.5 億元,占比 58.8%,超過國有企業,成為主要投資來源。文化創意領域創新創
47、業生態初步形成。2015 年 10 月,北京市出臺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明確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骨干文化創意企業進行多層次合作, 支持19建設以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出版、新聞媒體、文化信息服務等為重點的文化產業眾創空間。在各層面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北京市文化創意領域眾創空間、雙創基地等蓬勃發展,創業孵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北京文化創新工場、 極地國際創新中心等眾創空間以文化創意產業為重點發展方向,優客工場、創業公社等一批眾創空間體現出文化科技融合特征。北京電視臺京視傳媒公司與坤鼎集團攜手共同打造“京視文化產業雙創基地”和“京視文化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國家新媒體產
48、業基地建立“創 e 咖啡”眾創空間和以“新媒體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主體的創業孵化服務體系,形成了擁有 21 家、總面積近80 萬平米的孵化器集群。同時,一批中小型文化創意領域眾創空間不斷成長發展,不同規模、不同業態、不同形態的創業孵化服務平臺共同發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初步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業服務生態體系。五、發展環境五、發展環境2015 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政策對產業發展的刺激作用不斷增強, 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融資服務體系更加健全,人才、知識產權、文化“走出去”等產業服務平臺陸續搭建,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一)(一)政
49、策環境不斷優化政策環境不斷優化國家和北京市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北20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先后出臺,為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創新創業生態提供了系統、有力的政策保障。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 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戲曲藝術、電影產業發展,推動傳統出版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及北京市加快發展首都知識產權服務業
50、的實施意見 、 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 等相關政策,為影視劇、圖書出版等知識密集型行業提供更好的版權保護和服務。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 “1+X” 政策體系更加完備。 近年來, 以 2011年 關于發揮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的意見為統領,北京市出臺了關于金融促進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支持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工作意見 等一系列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 特別是 2014年出臺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提升規劃(20142020 年)和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文化消費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