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20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43頁).pdf

編號:72339 PDF  DOCX 43頁 7.16MB 下載積分:VIP專享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20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43頁).pdf

1、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公共版發布單位 中國工程院戰略咨詢中心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分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二二年十二月自工業革命以來,資源和財富在空間上的高度集聚,推動了世界各國的城鎮化進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正是在此背景下,歷經 300 余年,從淺層利用到大規模開發,從解決城市問題到提升城市競爭力,空間資源的集約復合利用已經被視作支撐城市現代化持續發展的標準范式。21 世紀以來,中國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也仍遵循著這一地下空間的軌跡,不同的是在地下空間開發的時間維度上,呈現獨具中國特色的發展速度。2016-2019 年以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地下停車為主導的中國城市地下

2、空間開發每年以 1.5 萬多億元人民幣規模的速度增長,據估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地下空間開發直接投資總規模約 8 萬億元人民幣,為推動中國經濟有效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重要的產業支撐,中國已然成為領軍世界的地下空間大國。然而,從全國城市地下空間整體發展格局來看,由于缺少國家戰略層級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 各地不同程度的地下空間資源浪費較為普遍, 較發達的城市淺層資源已幾近枯竭;地下空間行業發展參差不齊,地下空間產業鏈尚須整合,市場潛力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科技創新、信息技術服務、前沿技術、智力培育等地下空間專業核心競爭力投入不足,此類較為明顯的軟肋亟待完善。這其中,城市地下空間的“數字短板

3、”顯得尤為突出,以致在地下空間治理體系建設、規劃建設、數據化信息化管理建設方面都受到影響,一直以來被致力于地下空間事業各界人士引以為憾。自 2015 年起,作為我國少數專業從事城市地下空間研究與實踐的團隊,為適應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快速增長需求,讓全社會更多的人關注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不以利謀名,秉持公心,歷經多年積累技術經驗和核心數據,充分挖掘利用公共信息資源,不以時空限界為拘束,堅持用數據說話、讓普通人看懂的編寫主旨,每年向社會公眾發布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以期擴大地下空間認知受眾,宣傳中國地下空間建設成就,傳授中國地下空間發展經驗,指引中國地下空間發展趨勢。該報告自發布以來,引起各界

4、廣泛注目,報告內容流傳于線上線下。作為中國唯一連續公開出版的地下空間出版物,該報告所核定的基礎數據和觀點已被多座城市官方引錄。時值庚子之秋,再次向社會公眾發布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借助首善之都的學術平臺和傳播媒介,冀獲更為廣泛的矚目,以慰編寫團隊的蓽路艱辛。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二二年十月序 言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本報告匯集了 2019 年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的基礎數據與核心指標,所涉內容不以時空界限為基準,全景式展示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從頂層設計到行業與產業發展等各領域最新成就,通過關鍵數據與要素評價,揭示地下空間與城市現代化發展在不同維度和層面的內在關聯軌跡,為城市可持

5、續發展和國土空間資源復合利用提供地下空間方面的專業意見。內容提要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目錄2019 年地下空間大事記 .1一 區域鳥瞰:地下空間縱覽.31 地下空間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歷史使命 .42 中國新型城鎮化地下空間總體格局 .43 中國地下空間發展速度領軍世界 .64 區域地下空間發展綜評 .75 地下空間治理有據可依 .8二 城市評價:地下空間綜合實力.101 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評價 .112 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評價 .153 地下空間發展速度與安全城市 .20三 行業與市場:縱深需求成主導.221 地下空間行業與產業分類 .232 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地下交通領軍

6、世界 .243 多元、綠色、智慧引領地下基礎設施建設 .274 地下空間技術服務市場從集聚到擴張 .30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四 學科與學術:學科融合發展.321 地下空間全要素學術研究成果高質發展 .332 地下空間跨學科融合發展常態化 .343 圖書以工程技術為主導,逐步從理論到探索實踐 .354 地下空間學術會議中軌道交通仍是最大熱門,新加入地質資源交流 .355 地下空間科研機構研究重點與前景 .36關于數據來源、選取以及使用采用的說明.37主要指標解釋.38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2019 年地下空間大事記3 3月月1313日日1313日日6 6月月住房和

7、城鄉建設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國家標準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標準(GB/T 51358-2019),自2019年10月1日起實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技術導則,以指導各地進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編制水平,因地制宜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7 7月月2020日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項目正式進駐地底,位于四川省雅礱江錦屏山隧道地下2400米,標志著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 進入加快建設新階段。圖片來源:鐘源. 涼山日報, 2019-07-21(A01)8 8月月8 8日日上海張江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

8、裝置項目5號井TRD工法(等厚度水泥土地下連續墻工法)止水帷幕順利完成,止水墻總長360米、厚900毫米、深69米。該項目為國內迄今為止投資最大(總投資約100億元人民幣)的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成功完成了深度達86米的成墻試驗,創造了“世界第一深的TRD紀錄”。3030日日9 9月月1 1日日國內最大土壓平衡盾構法隧道上海諸光路通道正式通車,該工程為國內首次采用“全預制拼裝”的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武漢光谷魯磨路通道建成通車,標志著亞洲最大地下五線交匯的綜合2 2月月1313日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國家標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標準(GB51354-2019),

9、自2019年8月1日起實施。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2019年地下空間大事記 (續)日日9 9月月1 1日日為國內首次采用“全預制拼裝”的超大直徑盾構隧道。武漢光谷魯磨路通道建成通車,標志著亞洲最大地下五線交匯的綜合體武漢光谷廣場綜合體主體結構全部建成。1010月月2323日日 2424日日第六次國際地下空間學術大會(IACUS2019)在成都召開,大會以“新時代地下空間科學開發利用”為主題,圍繞地下空間學術領域,在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地下市政與交通、地下空間資源管理與安全利用、大型地下空間案例及支撐技術和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全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

10、用峰會2019暨第七屆中國(上海)地下空間開發大會召開,由聯合國人居署與國際地下空間聯合研究中心(ACUUS)等聯合主辦,會議主題為“一帶一路”未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倡議。2828日日 2929日日。1111月月2525日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針對健全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協調機制、推進城市地下管線普查、規范城市地下管線建設和維護等三方面提出了七項政策措施。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壹區域鳥瞰:地下空間縱覽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41 地下空間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歷史使命2 中

11、國新型城鎮化地下空間總體格局中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態勢與中國的城鎮化發展有著非常顯著的黏附特征。這一特征既反映城市空間需求驟漲的驅動內質,同時充分體現了“中國速度”的感性特質。根據編著者匯集的若干年數據分析,伴隨新型城鎮化進程的縱深推進以及實現小康社會后城市居民向更美好的生活品質邁進,這一特征仍將長久地凸顯于世界地下空間發展版圖之中。 以空間分布的集聚程度來衡量,截至2019年底,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呈現 “三帶三心多片”的總體發展形態。其中,“三帶”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連綿帶,分別為東部沿海帶、長江經濟帶和京廣線連綿帶。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格局胡煥庸線:中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城鎮化發展水平

12、的一條層級界線中國新型城鎮化對人居環境質量提出了新要求,城市空間需求驟漲,導致建設用地粗放低效、城鎮空間分布和規模結構不合理、“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地下空間在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被賦予了重要歷史使命:地下空間利用決定著城鎮化質量與品質,成為新型城鎮化一個重要的顯性特征。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5“三心” 為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中心,區內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整體水平領先全國,區內城市差距較小,以在中國的區域位置來看,分別為北部發展中心、東部發展中心與東南發展中心。北部發展中心為京津冀都市圈, 地下空間發展以人防政策等要求為主導。東部發展中心為長三角城市群,東南發展中心為粵港澳大灣區

13、,地下空間發展均以市場力量為主導?!岸嗥?,以各級中心城市為動力源,不同規模城市群為主體呈多源分布的地下空間集中發展片區,分別為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地下空間發展片、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地下空間發展片、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地下空間發展片。典型特征是 2016-2019 年,區內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水平提升較快,由政府干預和市場力量共同作用推動地下空間發展,地下空間發展片中的核心城市發展較領先,接近“三心”城市,其他城市與“三心”城市相比,差距仍較大。在已運營軌道交通的城市中,有 75.7% 的城市位于“三帶三心多片”中,40.5% 的城市位于“三心”中,可見中國地下空間發展態勢與各城市地鐵建設有

14、一定的契合關系。地下空間總體格局與中國高鐵“四橫四縱”主要脈絡基本一致,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以地下交通為支撐的地下空間發展態勢。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地鐵運營城市分布圖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63 中國地下空間發展速度領軍世界綜觀世界地下空間發展歷程,中國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始于 20 世紀 50 年代,主要為備戰備荒的防空地下室,較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或地區)起步晚。自本系列報告編制之初(2014 年),中國以地鐵為主導的地下軌道交通、以綜合管廊為主導的地下市政等快速崛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呈現規模發展態勢,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大國。2016-2019 年,全

15、國(本報告中除明確注明,均不含臺灣、香港、澳門數據,下同)累計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達到 10.7億平方米,以 2019 年末大陸城鎮常住人口84843 萬人計算,新增地下空間人均建筑面積為 1.26 平方米。在省級行政區劃單位中,累計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最多的依次為江蘇 (1.36億平方米) 、 山東 (1.04億平方米) 、廣東(0.99 億平方米)三省,年均新增量均超 2400 萬平方米。2019 年各省級行政區劃單位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比較(單位:萬平方米)數據來源:各地自然資源局、人防辦,部分根據國家統計局及各地 2020 年統計年鑒、2019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計算20

16、19 年全國地下空間新增建筑面積約 2.57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2.47%,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含軌道交通)占同期城市建筑竣工面積的比例約 19%,而作為東部發展中心的長三角城市群該比值達到 26%,成為名副其實的主導中國地下空間發展增長極。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74 區域地下空間發展綜評 東部地區:治理體系相對完善,注重存量用地的地下空間開發 中部地區 / 東北地區:整體水平與東部地區差距進一步縮小2016-2019 年,中部、東北地區的地下空間發展速度較快,地鐵、綜合管廊等城市地下設施系統的快速崛起提升了城市經濟與社會影響力,充分反映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的發展軌跡,具體表現為

17、:地下空間建設勢頭迅猛,地下空間新增建筑面積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值逐年縮??;城市地下空間政策管理從空白到逐步完善,初步建立地下空間治理體系;地下空間教育資源較豐富,平均每省擁有近 4 所開設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高校 ( 東部地區不足 3 所),為中國地下空間的發展培養輸送了一批技術人才。 西部地區:未有較大突破,與東部差距再次拉大2019 年,以四川、貴州、廣西為代表的城市建設速度趨緩,西部地區整體新增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保持不變 ( 大陸地區同比增長 2.5%,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及各省級行政區劃單位統計局 ),地下空間新增面積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又重新擴大,差距值同比增大 7%。2016-2019 年,

18、僅成渝地下空間發展片、關中平原地下空間發展片的核心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較好,其他城市未有突破。此外,西部地區的地下空間專業教育資源與從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專業機構短缺的問題沒有較大改善。2019 年雖遭受外部因素的沖擊,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表現為由速度發展轉變為發展質量穩步提升,而不同區域在質量發展中呈現出差異化的發展特質。依據國家統計局關于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劃分,以 2016-2019 年為時間線索,2019 年為重點研究對象,分區域進行地下空間發展綜合評價,便于掌握全國地下空間發展的實時動態。通過研究發現,中部地區與東北地區在 2016-2019 年地下空間表現出同質化發展特征,故

19、本次將中部地區與東北地區發展綜評進行合并。東部地區匯集了中國主要的社會資源、科創力量和資本市場,是驅動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沿海發展地區,囊括了中國地下空間發展的“三心”,地下空間開發規模面廣量大,功能完備,類型齊全;政策支撐文件頒布數量多,覆蓋廣泛,規劃管理體系相對完善。2019 年,東部地區的城市地下空間新增建筑面積同比回升,增長率達 4.29%( 全國為 2.05%),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依次為廣東(20%)、 浙江(12%)、 江蘇(9%)三省。東部地區在建設用地總量同比減少0.6%( 全國同比增長 1.6%) 的情況下,仍保持地下空間新增量的高增長,得益于存量用地資源的地下空間開

20、發。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85 地下空間治理有據可依根據各級政府公開文件整理,截至2019 年底,中國共頒布有關城市地下空間的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以下簡稱地下空間治理文件)共 463 件。由于頂層設計的缺失,地方性文件涉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與管理、規劃編制要求、地下設施(綜合管廊、地下停車、軌道交通等)建設標準等多方面。2019 年可能受機構改革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仍在制訂過程中的影響,全國各級政府共頒布地下空間治理文件 50 件,為2016-2019 年新制訂頒布地下空間治理文件最少的一年。中國城市地下空間法治建設發展階段及歷年相關法規政策統計(1)國標的出臺規范開發利用與

21、管理2019 年頒布地方性地下空間法治文件數量統計數據來源:各省、市人民政府網11221168711782362841018850法治初探探索實踐全面提升隨綜合管廊熱度相應變化地下空間、綜合管廊國家標準的確立規范開發利用管理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9從地下空間治理文件的效力層級來看,以規范性文件為主,占總量的 80%,仍未有地下空間相關法律、部門規章。從主題類型來看,以地下停車、綜合管廊、地下管線、軌道交通等設施的建設與管理仍占主導,共 35 件,同比略降;由于地下空間規劃以及綜合管廊規劃、運維等國家標準的相繼出臺,各地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有據可依,因此

22、,新增的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的地方規范性文件大幅減少,導致2019 年法規政策新增數量銳減。地下停車, 12綜合管廊, 9地下管線, 9軌道交通, 5地下空間使用權, 3地下空間安全, 2地下空間規劃, 1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 7其他, 224%18%18%10%6%4%2%14%4%2019 年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持續推進,規劃體系優化調整,使作為城市重要專項規劃之一的地下空間規劃需求降低,部分城市規劃編制停滯,但規劃研究、技術導則等編制數量大幅上升。為了完善規劃的理論支撐,越來越多的城市在地下空間規劃編制之前或同步開展規劃研究、制定導則,從專業領域對城市地下空間、人防發展提出前瞻性、戰略性的

23、構想,從而為地下空間建設項目的設計和規劃的實施與管理, 提出科學的規劃依據和監督標準。由大部制改革帶來的各地自然資源局的主管規劃的職能尚在交接中,人防主管部門首次領銜地下空間規劃編制。 2019 年地下空間規劃分類型市場份額分析(2)以地下空間研究結論為規劃編制依據地下空間組織編制機構類型數據來源:根據中國政府采購網及各級政府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中“地下空間規劃”、“地下空間及人防工程規劃”的招標信息與中標公告整理繪制2019 年頒布的涉及城市地下空間的法規政策類型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貳城市評價:地下空間綜合實力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11 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

24、力評價 (1)地下空間綜合實力評價體系構建根據民政部統計數據,至 2019 年底,中國建制市 684 座,其中地級市 293 座,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 100 萬的城市 147 座。將各城市置于同一評價標準體系來統一衡量和評價該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的真實水平。建設指標潛力重大設施體系發展潛力 城市地下空間建設情況 地下空間安全指標 地下空間政策支撐 地下空間規劃設計與研究 地下交通系統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系統 地下綜合體 地下物流系統 地下空間專業高校 地下空間專業科研機構研發水平 地下空間專業規劃設計單位貢獻值基礎硬實力軟實力重要設施治理體系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2(2)2019 年

25、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 TOP10根據地下空間綜合實力評價體系,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排名前 10 位中,東部城市占 7 席,中部城市 2 席,西部城市 1 席,均位于中國地下空間發展的重點區塊上。權重說明: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實力指標權重由影響建設的相關性分析及主成因分析得出治理體系, 28%建設指標, 35%重要設施, 22%發展潛力, 15%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3杭州上海南京廣州北京成都深圳鄭州青島石家莊2112132734治理體系發展潛力北京濟南南京西安武漢長春成都長沙廣州上海162610471046 地下空間政策支撐截至 2019 年底,該

26、城市頒布法規政策、規范性文件: 總數量 主題類型(涵蓋范圍) 地下空間規劃設計與研究2016-2019 年,組織編制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專題研究等: 囊括層次(專項 / 詳細規劃 / 研究) 編制數量 規劃覆蓋率:規劃范圍(對象)的面積占城區面積的比例 地下空間專業高校截至 2019 年底,該城市開設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的高校: 累計總數量 專業開設年限 是否碩博點 地下空間專業科研機構研發水平“十三五”期間(2016-2019 年)地下空間重大項目、科研基金研究: 總數量 獲批金額 地下空間專業規劃設計單位貢獻值2016-2019 年,承接地下空間規劃、研究項目: 總數量 市場占有率(3)201

27、9 年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分項指標排名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4建設指標重要設施上海廣州北京深圳南京武漢成都西安蘇州長沙1111143642 城市地下空間建設情況截至 2019 年底,該城市地下空間建設指標: 人均指標:地下空間人均建筑面積 建設強度 停車地下化率 社會主導化率:市場主導建設,非按人防政策配建 地下空間安全指標 當年地下空間事故發生頻次與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之間的比值:其數值越小,安全系數越高截至 2019 年底,該城市已建成的重要地下功能設施: 地下交通系統 城區軌道交通線網密度 軌道交通的公交出行分擔率 軌道交通系統客流強度:全年平均每日每公里(1 公里

28、=1 千米)軌道交通的通勤人次 城區地下道路、隧道建設數量 地下市政基礎設施系統 綜合管廊覆蓋率 綜合管廊入廊率 已建成地下市政設施類型與數量 ( 污水處理廠、變電站、水廠等 ) 真空垃圾收集系統投入使用的項目數量 地下綜合體 大型地下綜合體數量增加值 地下物流系統 城區建設長度杭州南京上海無錫長沙寧波蘇州武漢福州北京11188112173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52 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評價 (1)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結合中國城市經濟、 社會、 交通發展等關鍵數據和地下空間發展影響指標等綜合分析后,按照樣本城市選取依據和條件,共選取 100 個樣本城市。本報告將展示 33

29、個樣本城市,其他城市將在出版稿中公布。樣本城市行政級別分類5%5%28%17%13%32%45%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I型大城市II型大城市直轄市/省會/副省級城市28%地級市65%縣級市7%樣本城市規模等級分類樣本城市中地級市及以上城市平均水平(蛛網圖)(2)樣本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評價指標城市地下空間建設評價指標構成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6 PD:人口密度Population density GDPPC:人均 GDPGDP per capita UR:城鎮化率Urbanization ratio PTI:第三產業比重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30、industry ID:產業密度Industry density NCPH:小汽車百人保有量Retain number of passenger cars per hundred people UDIB:建成區地下開發強度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f built-up UAPC:人均地下空間規模Underground space area per capita MRU:地下空間社會主導化率Market-orient ratio of underground space UPR:停車地下化率Underground parking ratio

31、蛛網圖指標說明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杭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南京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北京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上海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廣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深圳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7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成都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武漢P

32、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長沙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福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貴陽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烏魯木齊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合肥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鄭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天津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8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西安PDGDPPC

33、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哈爾濱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呼和浩特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重慶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沈陽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昆明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東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濟南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南昌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19PDGDPPCURPTI

34、IDUDIBUAPCMRUUPRNCPH佛山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徐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蘇州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廈門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包頭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大連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寧波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青島PDGDPPCURPTIIDUDIBUAPCMRUUPRNCPH無錫2020 中

35、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03 地下空間發展速度與安全城市伴隨地下空間“中國速度”,各類地下空間事故與災害發生頻次大幅增長。根據 2019 年各地人民政府網公布數據以及地方日報等報導的數據整理,2019 年地下空間災害與事故共 243 起,較 2018 年增加50%, 死亡人數共計174人, 受傷人數163人。2019 年,以地鐵為主導的城市軌道交通持續快速發展,廣州、廈門等城市的地鐵施工相繼發生路面塌陷事故,不同程度影響城市安全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城市地下空間的安全建設與安全運維不僅關乎其自身內部安全,對其上部空間以及地下連通區域的人員和財產安全也至關重要,已成為衡量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指標。

36、因此,將提高城市整體防護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地下空間安全指標作為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綜合實力的重要評價指標。2019 年地下空間事故與災害發生頻次及傷亡情況分析圖數據來源:根據各地人民政府網公布數據以及地方日報等實時報導整理繪制020406080100施工事故地質災害火災水災中毒窒息其他受傷人數死亡人數發生次數2019年地質災害 (塌陷) 發生頻次增多,成為僅次于施工事故的地下空間災害與事故的主要類型,主要原因是城市巖土工程地質探測不到位、老城地區地下管線老化現象越發嚴重引起的滲漏與侵蝕、 施工方法不當等。為減少地質災害對地下空間的影響,應加強城市自然災害的綜合風險評價

37、研究與地下工程塌陷防治工作。此外,全年地下空間中毒事件 13 起,數量不多但所造成的死亡人數高達 37 人,占地下空間災害與事故總死亡人數的 21%,其中管線維修引發的占中毒事件總量的76.9%。地下管線分布信息的掌握、施工流程的規范是減少此類事件發生的有效工作途徑。42.0%26.7%11.5%11.5%5.3%3.0%施工事故地質災害火災水災中毒窒息其他施工事故102起地質災害65起火災28起水災28起中毒窒息13起其他7起2019 年地下空間事故與災害主要類型分析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1全年 31 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共 115 個城市發生地下空間事故與災害,僅澳門、西藏以

38、及新疆未見公開數據。其中,廣東省、河南省、北京市、江蘇省、山東省發生頻次最高;以全年地下空間事故(不含自然災害引發)發生頻次與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比率計算,大城市及以上規模城市的安全指標數值整體呈下降趨勢,安全系數有所提高。2019 年地下空間事故與災害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分布、城市規模統計數據來源:根據各地人民政府網公布數據以及地方日報等實時報導整理繪制2019 年地下空間事故與災害頻次最高的城市同期安全指標變化城市年份杭州鄭州深圳北京上海2018 年1:1301:821:471:751:1942019 年1:1331:2081:991:571:255地下空間安全指標為當年地下空間災害與事故發生

39、頻次與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比率,數值越小,表示安全系數越高。小城市18%中等城市28%大城市44%特大城市5%超大城市5% 中小城市地下空間事故發生頻次急驟上升 大城市及以上規模城市的地下空間安全指標較往年有所提高 中部地區的都市圈、 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下空間事故頻次將趕超 “三心” 城市,但隨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的年增長率進一步提高,安全指標基本提高 發達地區地下空間事故發生頻次仍高于欠發達地區 城市建設速度與新增地下空間建筑面積、地下空間事故發生頻次成正比,基本呈現從西部地區向東部遞增、都市圈向外圍遞減的態勢。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行業與市場:縱深需求成主導叁2020 中國城

40、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3“十三五”期間,中國地下空間產業體系已顯示出強大的市場潛力,地下空間領域的行業市場、科技水平已成為推動中國參與國內外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導力量,尤其是處于中國“三帶三心多片”地下空間總體發展格局中的城市,逐步形成地下空間行業的“學科化”、“專業化”、“職業化”與“產業化”。以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程度、國家戰略需求、科技水平等作為評判標準,本報告確定對軌道交通、綜合管廊、地下能源儲運、真空垃圾收集系統、地下空間技術服務等行業市場進行簡析,總結中國地下空間產業體系發展階段,為各城市、城市群未來 5-10年內地下空間產業發展提供模板并指明方向。1 地下空間行業與產業分類地下地下公

41、管公服公管公服地下市政地下市政地下交通地下交通特殊功能特殊功能地下倉儲地下倉儲地下商業服務地下商業服務地下道路地下軌道交通地下停車其他地下交通綜合管廊地下市政場站地下行政辦公地下文化體育地下教育科研地下醫療衛生地下文物古跡地下商業地下餐飲地下娛樂地下商務地下物流地下普通倉儲地下專用倉儲地下防災人民防空其他市政系統地下空間功能類型地下空間功能類型技術服務技術服務地下空間勘察規劃設計地下空間信息傳媒服務裝備制造裝備制造通用裝備地下專用裝備地下空間相關綜合行業地下空間相關綜合行業職業職業化:穩定的從業人員化:穩定的從業人員專專業化:科研者與智慧成果業化:科研者與智慧成果產業化:長足發展的企業與市場產

42、業化:長足發展的企業與市場學科化學科化:教育:教育與人才培養與人才培養綜合管廊產業人防產業地源熱泵產業地下物流產業地下空間技術服務產業地下裝備技術產業軌道交通產業地下市政產業地下空間智慧產業地下交通產業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42 以軌道交通為代表的地下交通領軍世界(1)中國已成為世界城軌發展主導力量截至 2019 年底,中國共 37 個城市已開通城市軌道交通(不含輕軌、有軌電車、城際鐵路、APM),運營線路總里程 5799公里。2016-2019 年,軌道交通年均新增里程達 628 公里,年均增長率為 15.25%。根據2019 年世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統計與分析報告,截至 20

43、19 年底,歐美地區(含歐洲、歐亞大陸及北美洲,不含拉丁美洲)地鐵運營長度共 6113 公里。中國自 1969 年第一條軌道交通開通運營,僅用 50 年(至 2019 年)的時間,基本趕上了歐美地區用 150 年發展形成的運營規模,已成為世界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強勁動力。截至 2019 年底中國軌道交通運營城市分布注:統計數據不含香港、臺灣0%15%30%45%60%75%0200400600800當年新增運營里程(公里)年增長率歷年軌道交通新增運營里程及年增長率分析(至 2019 年底)數據來源:發改委及各城市地鐵官方網站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5根據全球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趨勢研究

44、,規?;W絡化程度與換乘站占比成正比,與站點間距成反比。 將國內城市與國際先進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站占比以及站間距兩個指標進行對比,可得出:(3)軌道交通規?;W絡化程度待提高(2)軌道交通建設熱度不減2019 年新開通運營軌道交通里程為 758.66 公里,其中,成都新開通里程達 76.04 公里,居全國之首。 2019年新增開通運營的城市共5座, 分別為濟南、 蘭州、 常州、 徐州和呼和浩特。以北京、上海、廣州等為代表的超大城市隨著都市圈輻射能力進一步擴大,同城化建設需求增加,以市域快軌形式向城市周邊延伸(如北京的大型機場線、廣州 21 號線后通段),正在形成更大的網絡化格局。0.00.51.

45、01.52.02.53.00%3%6%9%12%15%18%東京香港紐約深圳北京廣州上海重慶武漢天津長沙長春成都南京蘇州西安杭州南寧鄭州昆明大連寧波沈陽南昌合肥哈爾濱青島石家莊福州無錫廈門東莞濟南佛山貴陽烏魯木齊蘭州徐州常州呼和浩特換乘站占比平均站間距(公里)對標城市2019 年城市軌道交通指標分析2019 年城市軌道交通規?;W絡化程度分析大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處于初步階段,規?;W絡化程度低;部分城市受地形影響,規?;W絡化程度受限;國內城市與國際先進城市相比軌道交通規?;W絡化程度尚有不足。00.40.81.21.6200.10.20.30.40.50.60.7上海武漢南京北京大連蘇州廣

46、州成都深圳沈陽寧波鄭州青島南寧西安長沙天津杭州重慶長春昆明合肥福州廈門南昌無錫佛山石家莊常州濟南貴陽呼和浩特徐州蘭州哈爾濱烏魯木齊東莞客流強度(萬人次/(日千米)線網密度(千米/千米)軌道交通的公交分擔率客流強度(千米千米-2)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6(5)軌道交通下游產業潛力大,華東地區市場最活躍根據 2019 年中國政府采購網及各級政府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2019 年中國共有 31 個城市推進軌道交通建設相關項目(以公開中標項目為準),軌道交通市場總額為 2520 億元,主要集中在軌道交通上游與中游產業。2019 年中國軌道交通產業從城市層面看,投資最多的是天津市 (10

47、13億元) ,其次是成都市(615 億元);從區域層面看,市場活躍度最高的區域是華東地區,遍布 15 個城市。(4)軌道交通站域“微空間”綜合化開發尚不足近年來, 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有關政策,為加快城市軌道交通 TOD 開發提供了參考模式,如上海、廣州、深圳等。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促進了地鐵站及沿線地區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以軌道交通線網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基本骨架,以重要站點為生長點的發展趨勢,對場站用地及周邊土地統一規劃,地上與地下空間聯動開發,是點、線、面結合的綜合性、多層次、高效率開發利用。主要表現為以軌道站點為核心及生長點,以地下街、地下步道、地下商場、地下停車等為主要活動空間,

48、以地下中庭、下沉廣場、樓梯、電梯等為垂直聯系轉換空間,以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地下道路、地下倉儲、地下防空防災等功能為支撐保障空間。但是以軌道戰域“微空間”判斷,全國整體地下空間綜合化開發水平尚不足。以南京為例,共 174 個軌道站點,其中地下站118 個,僅有 6 個站點與周邊地塊無縫連通,除新街口站和玄武門站外,其余 4 個站點有且僅有一處與地塊地下空間直接連通。39.92%24.74%9.93%14.68%5.62%4.89%0.22%9.68%12.90%3.23%48.39%9.68%12.90%3.23%華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85.22%14.75%0

49、.03%上游中游下游上游市場包括咨詢服務設計、基建,中游市場包括機械設備、電氣及通信設備,下游市場為運營及運輸等。內圈為各分區產值占比;外圈為各分區項目所在城市數量占比2019 年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鏈占比2019 年分區域軌道交通市場分析2020 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27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試點城市示范效應顯著:第一批基本已超額完成試點任務;第二批綜合管廊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國內綜合管廊網絡布局最廣、規模最大的城市青島:全域建成并投入運維的干線、支線管廊達 110 公里,入廊管線總長度近 1000 公里。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十三五”規劃提出,到 2020 年,全國城市道路

50、綜合管廊綜合配建率力爭達到 2% 左右,以住建部 2018 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中道路長度432231.12 公里計算,綜合管廊建設應達到約 8640 公里,目前已建與在建達到目標。根據全國 31 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公布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規劃,合計擬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12000 公里以上。3 多元、綠色、智慧引領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綜合管廊試點城市(2)綜合管廊投融資模式仍以企業債券和 ppp 為主2019 年共批復 8 支綜合管廊企業債券,與 2018 年相比略降。其中專項債券額度最大:陜西省西咸新區,達 32 億元。新疆建設兵團首個綜合管廊 PPP:石河子綜合管廊項目。國家級、省級 PP

友情提示

1、下載報告失敗解決辦法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報告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本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20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藍皮書(43頁).pdf)為本站 (小時候) 主動上傳,三個皮匠報告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三個皮匠報告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