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化定位減弱,而導致競爭壓力加大。我們認為京東需要循序漸進地在非帶電品類上理性拓展,即聚焦于提升用戶的連帶購物行為,以及提升用戶在京東平臺上的時長,而非聚焦于復刻一個新的淘寶或者抖音。在這種情況下,品類供給的拓寬或可以為其中長期帶來一定的增長機遇,主因:1)我們認為消費者的需求是分層和細化的,且“標品”與“非標品”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對概念,即便在服飾、美妝等廣義的非標品品類中,仍有相對“標品”式的需求,比如一些功能性產品(瑜伽服,防曬噴霧等),在該等品類上消費者的確定性消費需求較多,即消費者產生實際需求后再搜索下單購物的情形較多。因此購物效率相對較高的京東有機會在該等品類上建立起一定的消費者心智(我們認為購物效率較高表現為平 均每分鐘 產生的 GMV 較高,如圖 41);2)伴隨互聯網 流量增長逐漸放緩,各電商平臺在存量用戶中的錢包份額競爭日趨激烈。若京東在非帶電品類上的供給能力進一步改善,則其有望在 5.7 億 MAU(2024 年 11 月,QuestMobile)與超過 3500 萬京東 PLUS 會員(1Q23業績會披露)中進一步收獲其非帶電品類的錢包份額,在強化核心用戶粘性的同時亦為平臺 GMV 與收入的增長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