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逆勢投資 LCD 面板產線,掌握產業話語權。20 世紀初采用陰極射線管技術(CRT)制成的電視誕生,到 90 年代 CRT 技術一直是電視的主流顯示技術。但 CRT 技術存在無法實現輕薄化和大尺寸顯示的缺點。20 世紀 60 年代,美國 RCA 公司發現液晶分子會受到電壓的影響改變其分子排列狀態而且能讓射入的光線產生偏轉,隨后發布了世界第一個液晶顯示器。夏普從美國引入液晶顯示(LCD)技術后,在 1988 年推出全球首款 14 英寸彩色 LCD 液晶顯示器,讓行業認識到 LCD技術在電視、筆記本市場的潛力。此后越來越多日本企業建設 LCD面板產線。到 1996 年日企在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市場的出貨量市占率超過 90%。但在 1995 年面板產業低谷期和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日本面板廠商面臨虧損壓力,紛紛減少投資。三星、LG等韓企不顧虧損反周期投資面板產線,通過低價競爭搶奪日企市場份額。1998年三星建成了 3.5代 LCD面板產線,領先當時只有 3代線的日本企業。彼時日本 LCD產業普遍認為 5 代線是液晶工業生產的物理極限,忽視了 5代線及更高世代線技術的開發。2001年三星大力投資 5 代線,推動 LCD 技術在電視領域的應用,拉開與日企的差距。根據DisplaySearch,2004年三星在全球 LCD面板行業的市占率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