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對等關稅措施范圍縮小后,主要針對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日前提到的“Dirty 15”名單,其中可能包括歐盟、中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對美國征收高關稅且對美貿易順差的國家和地區。按關稅稅率差異來看,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印度、韓國、巴西、越南。按對美貿易順差來看,則中國、歐盟、墨西哥、越南受影響較大。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中國也在主要對等關稅對象之列,但中美之間關稅稅率差異已經被 2-3 月份落地的 IEEPA 關稅縮小,實際受到對等關稅影響的程度可能較小。相比之下,關稅稅率差額將近 8%的印度更可能首當其沖,但 3 月 25 日印度政府已經宣布擬削減一半以上美國進口商品關稅(約 230 億美元),希望避免特朗普的對等關稅。同樣地,歐盟在 3 月 28 日宣布制定“讓步清單”,爭取美國降低對等關稅的可能性。在 4 月 2 日來臨前,乃至于 4 月 2 日之后,各國與美方的談判進展或持續擾動對等關稅的實際執行情況,對等關稅的不可預測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