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前期資產投資較大,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行,利用小時數越高,核電經濟性優勢愈加凸顯。核電經濟性主要取決于收入、成本、費用,其中收入取決于發電量和上網電價,發電量取決于發電利用小時數,費用中占比最高的是固定資產折舊,折舊額與負荷因子強相關,高負荷運轉能夠顯著降本。根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計算,2023 年 1-12 月,核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為 7661.08 小時,平均機組能力因子為 91.25%。其中中國核電 2023 年平均負荷因子為 89.63%,中國廣核平均負荷因子 85.72%,因此將核電作為基荷電源,保持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行狀態,整體固定和可變成本也將達到相對合理水平,進一步凸顯核電的經濟性。長期看,從歐美等國歷史經驗來看核電也具備較強的經濟性,比如 2023 年法國核電占比已達 65%,核電電價也僅是傳統煤電電價的 60%,是替代傳統化石能源的性價比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