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CUDA 在推出早期詬病頗多,核心歸結于 2 點:(1)對于 CUDA 的研發每年需花費約 5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而彼時 GPU 的高性能通用計算或主要用于科學計算中,市場空間有限;(2)CUDA 對散熱的更高需求導致了芯片瑕疵,市場推測這或許導致了 2008 年諸多 PC 品牌的屏幕異常問題(顯卡門事件)。因此早期資本市場對 CUDA 認可度低,2009-2010 財年在次貸危機下,高研發投入也導致英偉達出現虧損。
然而 CUDA 在推出早期詬病頗多,核心歸結于 2 點:(1)對于 CUDA 的研發每年需花費約 5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而彼時 GPU 的高性能通用計算或主要用于科學計算中,市場空間有限;(2)CUDA 對散熱的更高需求導致了芯片瑕疵,市場推測這或許導致了 2008 年諸多 PC 品牌的屏幕異常問題(顯卡門事件)。因此早期資本市場對 CUDA 認可度低,2009-2010 財年在次貸危機下,高研發投入也導致英偉達出現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