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可溶性鉀鹽資源根據鉀鹽礦床成礦時代、礦床成因及礦床特征可分為現代鹽湖型、地下鹵水型和沉積型 3 個類型,并以現代鹽湖型鉀礦為主,現代鹽湖型鉀礦探明儲量占比達 97.74%?,F代鹽湖型鉀鹽礦床為產于第四紀鹽湖中的礦床,其分布明顯受中新生代成鹽盆地的控制,大中型鉀鹽礦床均分布于中國西北大型內陸干旱斷陷盆地中(青海柴達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并沉積于盆地相對低洼處。地下鹵水型鉀鹽礦床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及西部寬緩的背斜構造中,成礦時代為三疊紀,為前第四系儲鹵層中的液態鉀鹽礦床,含鹵層厚度為 50~200 m,水化學類型為氯化物型,K+質量濃度為 7.23~50 g/L,鹵水埋深數百米至數千米,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沉積型鉀鹽礦床可分為碎屑巖中的沉積型鉀鹽礦床和碳酸鹽巖中的沉積型鉀鹽礦床 2 個亞類,碎屑巖中的沉積型鉀鹽礦床主要分布于中國東部沿海斷陷盆地及西南的滇西盆地中,已探明的碳酸鹽巖鉀礦分布在四川渠縣農樂鄉的雜鹵石礦床,目前仍難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