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保山等 8 地年降水量的加權平均值與水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的相關性較強。在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的流域范圍,選取保山、臨滄、騰沖、大理、楚雄、景洪、思茅、瀾滄 8 地觀測降水量,根據觀測地點所處流域的水電裝機容量,以及觀測地點所處的上下游位置情況進行加權平均。一般情況下,云南水電設備的利用小時數與保山等 8 地年降水量的加權平均值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比較特殊的是 2016年及 2019年。2012-2015年,云南省的水電裝機容量快速增長,彼時云南省還未引入電解鋁、工業硅等高能耗項目,驟增的水力發電量無法消納,“棄水”現象突出。因此,2016 年云南省水力發電設備主動降負荷,在降水量較高、來水較為充足的情況下降低了設備的利用小時數。2016年起,云南省開始逐漸引入電解鋁等高能耗項目,水電的消納問題被解決,并逐漸轉向用電緊張。2019 年云南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干旱,降水量較常年大幅偏低,而 2018 年云南降水情況較好,水庫蓄水充足,緩解了干旱造成的來水不足,保障了水電設備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