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概念股受益股
近期,中國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有賓表示,按照《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有關要求,已組織有關單位完成上線交易模擬測試和真實資金測試,正在組織開展上線交易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擬于今年6月底前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從整體的市場規模來看,當前,中國的碳市場覆蓋排放量超過了40億噸,將會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發電行業2200多家重點排放單位將最先被納入全國碳交易體系,建材、鋼鐵、化工等其他重點排放行業將逐步被納入。
碳交易市場上線之后,將會各個相關行業帶來不容小視的影響,相關人士認為,對于高碳行業來說,火電、鋼鐵、電解鋁等的產能將會逐漸的縮小,推升相關產品價格并提升使用碳捕捉技術行業龍頭的規模經濟效益,對于低碳行業來說,上游的光伏風電、森林碳匯,中游的余熱利用、金屬回收、氫能、電爐煉鋼、碳捕捉、智能電網,下游的碳核查、碳交易等,都將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受益。
除此之外,還有人士認為,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的話,新能源產業是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要注意,落后產能的淘汰會導致行業集中度提升,行業龍頭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弱較緩,甚至還有階段性受益的可能性。
有機構預測,在政策的推動下,我國碳交易市場將迅速形成千億元藍海,間接帶動新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催生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
此前,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持有地方碳排放權交易所股權。
據數據,長源電力和國檢集團均持有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9.0909%股權;興業證券和閩東電力分別持有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21.4286%和4.7619%的股權。
金融街合計持有北京綠色交易所19.9774%股權,海油發展也持有該所4%的股權;深圳能源、華銀電力和華能國際分別持有深圳排放權交易所12.5805%、7.50%和3.1476%股權。
中國電建間接持有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7.9660%的股權;重慶燃氣和重慶百貨分別持有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4.8781%和2.0906%股權;華能水電間接持有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0.6667%股權。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必定會帶動相關股票,大家可以多多的關注。
以上股票僅供參考。
文本由@鄧鄧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環保行業全國碳交易市場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40頁).pdf
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概覽(32頁).pdf
【研報】環保行業碳中和系列報告:全國碳交易市場將至從海內外經驗看未來發展趨勢-210507(4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