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D打印限制因素因素有哪些
3D打印限制因素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是材料的限制、機器的限制、知識產權的憂慮、道德的挑戰和花費的承擔。具體介紹如下:
(1)材料的限制
雖然高端工業印刷可以實現塑料、某些金屬或者陶瓷打印,
但無3D打印胚胎干細胞法實現打印的材料都是比較昂貴和稀缺的。另外,打印機也還沒有達到成熟的水平,無法支持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研究者們在多材料打印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除非這些進展達到成熟并有效,否則材料依然會是3D打印的一大障礙。

(2)機器的限制
3D打印技術在重建物體的幾何形狀和機能上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水平,幾乎任何靜態的形狀都可以被打印出來,但是那些運動的物體和它們的清晰度就難以實現了。這個困難對于制造商來說也許是可以解決的,但是3D打印技術想要進入普通家庭,每個人都能隨意打印想要的東西,那么機器的限制就必須得到解決才行。
(3)知識產權的憂慮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音樂、電影和電視產業中對知識產權的關注變得越來越多。3D打印技術也會涉及到這一問題,因為現實中的很多東西都會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人們可以隨意復制任何東西,并且數量不限。如何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規用來保護知識產權,也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否則就會出現泛濫的現象。
(4)道德的挑戰
道德是底線。什么樣的東西會違反道德規律是很難界定的,如果有人打印出生物器官和活體組織,在不久的將來會遇到極大的道德挑戰。
(5)花費的承擔
3D打印技術需要承擔的花費是高昂的。第一臺3D打印機的售價為1萬5。如果想要普及到大眾,降價是必須的,但又會與成本形成沖突。每一種新技術誕生初期都會面臨著這些類似的障礙,但相信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3D打印技術的發展將會更加迅速,就如同任何渲染軟件一樣,不斷地更新才能達到最終的完善。
2、3D打印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雖然與美國Stratasys公司、美國3D
Systems公司、德國EOS等老牌3D打印巨頭相比,我國3D打印企業競爭實力仍有較大差距。但是隨著我國政府對于3D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以及企業對于3D打印技術的不斷研發,市場應用程度不斷深化。3D打印已成為國內各大企業爭相投資的熱點數據,2019年美國3D打印機安裝量占全球34.4%,約為中國的3倍。
2019年部分國內3D打印上市公司營業收入中,先臨三維營業收入達4.56億元,位于先臨三維、峰華卓立、嘉一高科、中丹建業、鉑力特五家3D打印上市公司收入首位。其次為鉑力特,收入達3.22億元。營業利潤方面,2019年部分國內3D打印上市公司營業利潤中,最高的為鉑力特,實現6152.74萬元。鉑力特來自中國西安,是中國的金屬3D打印龍頭廠商,于2019年在科創板上市,成為首批科創板的上市企業之一。營業收入最高的先臨三維營業利潤反而最低,虧損1.38億元。先臨三維于2014年8月8日在新三板掛牌,是中國三維數字化與3D打印行業第一股。
從業務結構來看,西安鉑力特公司產品包括3D打印設備及配件(自研)、3D打印定制化產品、3D打印原材料、3D打印技術服務等。其中,3D打印定制化產品是企業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西安鉑力特3D打印定制化產品收入達1.74億元,占比54.13%。先臨三維公司產品包括自研3D掃描儀、3D打印機、3D打印服務等,其中自研3D掃描儀和自研3D打印機收入占比最高,分別為48.99%和20.12%。
2020年,3D打印技術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隨著我國對3D打印產業的不斷重視,我國3D打印企業之間競爭也逐漸加強,不斷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進一步發展。2020年2月24日,鉑力特公司增材制造的零件已經批量應用于各型軍民用飛機、先進戰機、無人機、高推比航空發動機、新型導彈和衛星等國家重點工程,軍事應用領域逐步拓展。2020年5月28日,先臨三維與美國Stratasys公司
聯合推出3D打印行業首個Ful-color 3D全彩系列解決方案(簡稱 Ful-color),技術進一步創新。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3D打印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發展情況如何?
3D打印品牌有哪些?十大品牌排名介紹
3D打印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介紹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