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就2021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詳細介紹。據介紹,經過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前三季度內生產總值為8231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9.8%,兩年平均+5.2%,較上半年兩年平均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
同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就2021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對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詳細解讀。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從剛剛發布的數據來看,三季度比二季度的經濟增速有所回落,請問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如何評價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情況?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很重要。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穩定恢復的態勢。進入三季度以后,國內外風險挑戰增多,全球疫情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恢復勢頭有所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國內部分地區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沖擊,經濟轉型調整壓力有所顯現。面對復雜局面,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實施宏觀政策,國民經濟保持了恢復態勢,主要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就業基本穩定,民生繼續改善,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主要表現在:
第一,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恢復態勢持續。一是經濟持續增長。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以及疫情汛情的沖擊,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環比延續擴張勢頭,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高于6%以上的預期目標。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0.2%,兩年平均增長4.9%。
二是就業基本穩定。經濟持續恢復,就業優先政策顯效,就業規模擴大,重點群體就業得到保障。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為5.2%,低于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8303萬人,同比增長2%,規?;净謴椭烈咔榍巴谒?。三是消費價格漲勢溫和。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生豬產能恢復,工業服務業生產增加,重要民生產品供給充足,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6%,低于3%左右的預期目標。四是國際收支繼續改善。從貨物貿易看,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同比擴大23.7%。從服務貿易看,我國旅行服務進口減少,現代服務出口增長。1-8月份服務進出口逆差同比收窄66.7%。9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006億美元,連續5個月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
第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發展質量效益提升。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制造業占比提高,高技術制造業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制造業增加值比重為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快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貢獻率提升,前三季度,服務業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4.2%,比上半年提高1.2個百分點。二是需求結構繼續改善。最終消費貢獻率提高。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和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前三季度,體育娛樂用品和文化辦公用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均超過20%,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了18.7%。三是綠色發展持續推進。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半年擴大0.3個百分點。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人民群眾享受更多的綠色福祉。1-8月份,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5%。四是企業利潤較快增長。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9.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增長35.7%。
第三,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繼續鞏固。三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1%,處于近年同期較好水平。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4%,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企業營收成本下降,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0.65元。補短板成效明顯,前三季度,教育、衛生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4%和31.4%,快于全部投資增長。二是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我國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7%。利用外資持續增加。1-8月份,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22.3%。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前三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了23.4%;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萬列,同比增長29%。三是新動能快速成長。創新投入不斷增加,綠色低碳智能產品不斷涌現。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72.5%和57.8%。信息技術廣泛滲透,網上直播帶貨、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興起。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
第四,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一是居民收入繼續增加。經濟持續恢復,企業效益改善,就業總體穩定,有利于居民增收。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7%,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分城鄉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收入名義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1個百分點。二是居民生活相關商品價格穩中有降。農業生產總體較好,生豬生產持續恢復,食品等相關商品供應充足,居民生活得到較好保障。前三季度,食品價格同比下降1.6%,其中豬肉價格下降28%,糧食價格上漲1%。三是民生保障持續加強。政府公共服務繼續改善,居民福利和轉移性收入增加。1-8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當中,教育、住房保障支出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8.4%。
這些情況表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續顯現,發展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闊的特點明顯。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挑戰增多。下階段,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推動經濟穩定恢復,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謝謝。
南華早報記者:近期全國多地出現了限電限產情況,有企業和行業協會表示生產和出口都受到比較大的影響,許多機構也隨之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期。請問,統計局對此如何看待?如何評估限電限產對經濟增速的具體影響?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煤炭、天然氣、原油價格也屢創新高,國內電力和煤炭供應偏緊,多種因素導致近期部分地方出現了限電現象,對正常的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中央高度重視,近期國務院常務會對進一步做好能源的生產供應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相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迅速出臺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和保供穩價措施。隨著相關措施的逐步落地見效,煤炭、電力供應偏緊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對經濟運行的制約也會降低。從9月份情況看,電力生產增速也有所加快??偟目?,能源供應偏緊是階段性的,對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謝謝。
封面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今年以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9月失業率的指標進一步改善,請問是什么原因?在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下一階段的就業形勢預計將如何發展?謝謝。
付凌暉: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也很重要。就業是民生之本,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持續穩定和擴大就業。今年以來,隨著經濟持續恢復,就業優先政策顯效,城鎮新增就業持續擴大,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也低于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其中9月份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比上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從三季度情況看,就業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就業總體狀況有所改善,7、8、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1%、5.1%和4.9%,走勢穩中有降。其中,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2%、5.3%和5%,也趨于改善。二是主體人群就業大體穩定。7、8、9月,25-59歲就業主體人群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2%、4.3%和4.2%,失業率水平比較低,保持基本穩定。三是重點群體就業改善。大學畢業生入職就業增加,帶動青年人失業率下降。7、8、9月,16-24歲城鎮人口失業率分別為16.2%、15.3%和14.6%,呈現逐月回落的態勢。農民工就業幫扶持續,就業狀況繼續改善,三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同比增長2%,基本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7、8、9月,外來農業戶籍人口主要是農民工的失業率也小幅回落。
三季度就業形勢基本穩定,主要是由于:一是經濟持續恢復有利于增加就業崗位。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經濟總量的擴大必然帶來勞動力投入的增加,有利于就業擴大。二是服務業恢復改善有利于擴大就業容量。我國服務業占比不斷提升,就業容量進一步擴大。9月份,服務業增長加快,有利于就業的改善。9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2%,比上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服務業采購經理指數中,服務業從業人員指數也比上個月上升了0.5個百分點。三是就業優先政策持續顯效,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得到改善,帶動城鎮調查失業率穩中有降。三季度,青年人失業率總體回落。同時,強化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舉措不斷發力,也有利于就業的改善。四是平臺經濟、靈活就業發展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選擇。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帶動新就業崗位增加。今年以來,直播帶貨、網絡購物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增加。
但也要看到,就業的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群體失業率依然較高,沿海一些地區缺工現象猶存,保持就業穩定仍然要持續努力。要繼續做好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推動經濟穩定恢復,為就業創造良好條件。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加強大學生、農民工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加大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市場供求有效銜接,推動就業形勢穩定向好。謝謝。
CNBC記者:最近房地產投資的一些數據在8月份和9月份有一些下降,想問一下最近的房地產情況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是多少?對消費又有什么樣的影響?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房地產問題大家也比較關注。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的要求,堅持房住不炒,持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有效防范化解潛在風險,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通過完善房地產市場的長效機制,抑制不合理需求,推動剛性需求平穩釋放,限制部分房地產企業依靠舉債盲目擴張,房地產市場總體上趨于平穩,房地產投資、銷售和房價逐步趨于穩定。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1.3%,兩年平均增長4.6%,比1-8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7.2%,比1-8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7、8月份,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漲幅也整體上趨于回落。
下一階段,隨著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購租并舉住房制度不斷完善,市場主體趨于理性,房地產市場有望保持平穩發展。
關于您提到的房地產對經濟增速的影響,前三季度,房地產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4.8%,比上半年回落了1.3個百分點,總的看影響有限。謝謝。
彭博新聞社記者:有兩個問題。關于對經濟增速的貢獻,您能否就進出口、投資以及消費這三部分談一下他們的貢獻率分別是多少?第二個問題,最新的政策對于煤炭生產的影響。我們看到,10月份煤炭生產是否會比9月份有所增長?因為在前期,由于煤炭供應的緊張導致電價上漲,在10月份以及接下來,這種形勢是否會有所好轉?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關于您關心的三大需求對增長的貢獻,可以提供給您一組數據。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64.8%,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是15.6%,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率為19.5%。
關于您提到的煤炭生產情況,應該看到,前期由于部分產能釋放受到一定的影響,煤炭市場供應有所偏緊。對此,中央高度重視,近期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定和增加煤炭的供應和生產,相信下一階段煤炭供應偏緊的狀況會得到逐步改善。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我們知道糧價穩百價穩,但是近期山西省遭遇了嚴重的洪澇災害,是否會對全國的秋糧生產帶來影響?您怎么來看待今年以來的農業生產形勢?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農業確實大家也非常關注。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中央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今年以來,各方面采取了多種措施,支持農業穩產增產,保障糧食生產安全,成效不斷顯現。前三季度,我國農業經濟整體形勢比較好。
一是農業生產規模持續擴大。在支持農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兩年平均增長4.9%,比上半年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5.5%,對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
二是糧食生產形勢總體較好。盡管部分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從全國范圍看,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總體上還是較為適宜的,田間管理和減災措施也是有力的。今年夏糧和早稻實現了雙增產,合計增產2.2%。隨著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大,種植效益也在提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所增強。今年秋糧播種面積擴大,其中高產作物玉米增加較多??傮w來看,秋糧有望實現較好的收成,有利于全年豐收。
三是畜牧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恢復生豬生產,促進畜牧業發展,效果也是持續顯現。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的產量同比增長22.4%,其中豬肉產量增長38%。生豬出欄達到49193萬頭,同比增長35.9%,生豬存欄是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生豬存欄和出欄基本恢復到正常年份的水平。
農業生產穩定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為全年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但也要看到,我國農業生產仍然存在著薄弱環節,推動農業持續穩定發展仍需要繼續努力。謝謝。
路透社記者:您能不能展望一下四季度或者2022年經濟的前景?另外,是不是有足夠的政策儲備應對經濟進一步下行,怎么應對美聯儲政策調整帶來的溢出效應?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對于下階段經濟運行的變化,大家還是比較關心。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恢復取得了積極成效。盡管三季度經濟增速受到疫情、汛情以及基數升高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所回落,但我國經濟發展還是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偟目?,經濟持續恢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態勢不會改變,有能力有條件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任務。
一是經濟恢復有支撐。從消費來看,就業基本穩定,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有利于消費能力增強。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消費環境也有所改善。社會保障不斷完善,也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費意愿。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從投資看,企業效益保持較快增長,目前工業產能利用率處于較高水平,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也會持續顯效,有助于制造業投資總體改善。前三季度,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長3.3%,今年以來整體呈現改善的態勢?;A設施投資增長有利因素也在增多。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一系列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政府專項債發行進度加快,有利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兩年平均增長0.4%,比1-8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從進出口看,世界經濟總體復蘇,我國產業體系完整,配套能力強,企業能夠靈活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國內經濟恢復也會帶動進口增加。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7%。
二是產業發展保持穩中有進。盡管受到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但產業提質升級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夏糧和早稻均實現增產,秋糧播種面積增加,氣候條件總體有利,也有望實現豐收。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速。前三季度,規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產量也是大幅增長?,F代服務業增勢較好,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3%。隨著我國經濟持續恢復,推動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我國產業將繼續保持向好發展。
三是創新驅動持續增強。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我國創新發展勢頭良好,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的排名是第12位,比上年提高2位。創新投入持續增加。2020年,我國研發投入經費增長10.2%,與GDP之比達到了2.4%,接近OECD國家平均水平。隨著我國創新環境優化,創新支持政策完善,將進一步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投入增加。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科技等領域重大科技成果捷報頻傳,疫苗、創新藥物等生物醫藥行業也快速增長,前三季度,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9.2%。創新活力加快釋放。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0.1%,新能源產品和智能產品產量大幅增長。
關于您提到的政策方面,我國政府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調控經驗。近年來,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精準調控,完全有能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國財政實力不斷增強,貨幣政策仍然有較大空間,能夠及時根據形勢變化推出有力措施,促進經濟穩定運行。比如說,針對主要經濟體可能的貨幣政策調整,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已經提前作出了一些政策安排,降低了發達經濟體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外溢沖擊。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9月份PPI同比上漲了10.7%,創下了多年來新高。請問原因有哪些?您對四季度PPI走勢以及大宗商品價格怎么看?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價格變化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今年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經濟恢復需求擴大以及部分產品供應偏緊等多重因素影響,PPI漲幅整體呈擴大趨勢。
前三季度,PPI同比上漲6.7%,比上半年擴大了1.5個百分點。從主要的特點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是推動PPI上漲的主要因素。前三季度,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了8.9%,比上半年擴大2.1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同比上漲0.2%,比上半年僅擴大0.1個百分點。從行業看,石化、煤炭、金屬價格上漲的影響比較大。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國內石化相關行業漲幅較高。前三季度漲幅普遍在10%-30%左右,比上半年都有所擴大。煤炭、金屬等相關行業供給偏緊,價格漲幅相對較高。前三季度,煤炭相關行業同比上漲幅度超過30%,鋼鐵、有色行業同比上漲幅度超過20%。
從近期看,由于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國內部分原材料供應偏緊,PPI有可能還會高位運行。但是從中長期看,隨著全球能源供給和海運情況逐步改善,國內相關產品供給增加,PPI有望逐步回穩。還要看到,面對PPI漲幅擴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加等情況,相關部門積極采取措施保供穩價,效果也會逐步顯現。從一些領域來看,三季度,鋼鐵和有色行業價格漲幅比二季度分別回落了3.3和3.8個百分點。謝謝。
環球時報記者:最近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21年中國GDP增長8%,比上一次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受到全球疫情反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勞動力短缺和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三季度以來整體是放緩的。同時,主要經濟體的通脹水平也是持續升高。比如,9月份美國CPI同比上漲5.4%,歐元區的CPI上漲3.4%,都為近年來較高水平,也加劇了這些經濟體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制約全球經濟復蘇。在這種條件下,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計,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由上一次預期的6%下調至5.9%。其中,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由原來預測的5.6%下調到5.2%,反映了對全球經濟變化的擔憂。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于中國是深度融入全球化進程的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出一些預期調整,我覺得是正常的。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國是2020年在疫情沖擊下,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與其他國家相比,基數比較高。主要國際組織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仍然能夠保持在8%左右較高的增速,這個速度不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經濟體的增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看好,也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勁的韌性和巨大的潛力。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近幾個月,中國制造業PMI持續下降,9月份PMI為49.6%,低于上月0.5個百分點,降至臨界點以下。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與工業原料價格和近期能源短缺有關?是否會給國民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未來預期如何?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近期制造業PMI有所下滑,是國際國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步伐在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際海運緊張,不可避免地影響國內企業預期。從國內看,7、8月份受部分地區疫情和汛情的影響,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有所顯現,也會影響企業預期。
盡管9月份制造業PMI有所回落,但是企業對發展前景的預期總體上仍然是穩定的。我們看到,在9月份的制造業PMI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6.4%,仍然處于較高水平。從未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有效實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持續顯效,企業預期有望趨于穩定。謝謝。
新京報記者:今天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出前三季度豬肉價格同比下降28%,近期豬肉價格持續下降,養殖戶已經陷入虧損,尤其是國慶節期間,全國的豬價屢現新低,養殖戶的恐慌持續加劇,這對下一步豬肉供應會帶來哪些負面影響?您如何評價未來時間段的豬肉價格走勢?謝謝。
付凌暉:
謝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生豬生產持續恢復,產能持續擴大,相關價格出現了下降。下階段,隨著一些地區肉類腌制的需求持續增加,加上元旦、春節節日消費的提振作用,豬肉消費需求會有所增加。同時,年內中央第二輪的凍豬肉收儲即將啟動,這些都有利于豬肉價格穩定。
從未來發展看,當前生豬生產的規?;B殖在不斷提高。這些規?;钠髽I,對于把握市場的變化以及防范和應對市場波動風險能力較高。同時,在生豬生產領域,國家調控的機制在不斷完善,這些都有利于生豬生產的穩定。謝謝。
來源:國家統計局
推薦閱讀
《海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展望:行穩致遠進而有為(54頁).pdf 》
《CEEP-BIT:經濟承壓背景下中國能源經濟發展與展望(25頁).pdf 》
《【研報】疫情沖擊下的海外經濟展望-20200410[31頁].pdf 》
《中國銀行: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2021年第2季度(56頁).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