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園區的建設是城市智慧化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將梳理我國智慧園區建設的意義及政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智慧園區建設的意義
(1)吸引優良企業進駐,吸引更多人才
現在,優良的企業在選擇辦公場地時候,必須考慮園區各項配套設施、園區政策服務、金融服務等等。園區智慧化,就是園區升級2.0版本,能更好地吸引優良的現代化企業進駐,增加園區軟實力。強大的智慧園區軟實力不僅有效吸引更多人才進駐園區企業,同時也能減少人才流失。
(2)節能環保
能源與環境問題是當今世界非常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能源日漸緊張,但園區中建筑的能源消耗卻在逐年上升,現在建筑中的能源消耗、工業生產能源消耗和交通能源消耗成為我國的三大“能耗”,所以國家把節能定位我國的國策,園區中各建筑的節能成為我們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節能的重點,能源監測管理是園區中各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通過對園區中各建筑的能耗數據的采集、分析,可以確定建筑的能耗狀況和設備的能耗效率,從而提供園區內各建筑能源管理的優化措施,使建筑向人們提供節能環保的環境。
(3)提升園區品牌價值
智能化發展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更加舒適,有利于企業辦公生活環境的改善。企業在物業管理方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能夠促進服務水平與質量的提升,進而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園區內實行一卡通,建立智能停車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設備有效改善員工工作與生活環境,為人們生活與工作帶來更多便利;在園區內建設完善的交流平臺,構建信息發布系統有利于園區內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信息全面流通,促進信息交流,實體估值有限,但是數據和概念的估值無限,智慧園區建設無疑提升了園區品牌價值。
2.我國智慧園區政策梳理
2013年,科技部發布《關于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的通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傳統產業升級,建設智慧園區,抓住三網融合和物聯網快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推廣應用有關技術和產品,搭建國家高新區區域服務和產業發展的數字化載體,提升區域研發、生產、物流、服務等活動的效率和范圍,構建對外交流和資源共享的渠道和平臺。
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促進具備條件的開發區向城市綜合功能區轉型的指導意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開發區開展智慧園區建設,推動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安全融合、經濟高效、支持創新創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升開發區基礎設施水平,推進試試“互聯網+”行動,建設智慧、智能園區。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現代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布局方案》,依托網上交易、現代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提高園區安全管理、環境保護、能源管理、應急救援和公共服務能力?,F代煤化工企業應開展智能制造示范,使企業生產運營具備全面自感知、自分析、自決策和自執行能力,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企業安全環保水平。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同意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1個園區循環化改造實施方案的通知》,化工園區要按照國家有關要求規范園區布局和產業鏈提升,大力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加快綠色轉型、循環發展。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促進石化產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開展智慧化工園區建設,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園區智能管理平臺,實現信息交互與共享。
2018年,交通運輸部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培育物流新功能,推動智能航運發展。推動智慧港口、智慧物流園區、智慧客運樞紐等建設,實現港站樞紐多重運輸方式順暢銜接和協調運行。
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創新,推進智慧辦公、智慧園區等建設,加快建設推廣共享服務中心,推動跨企業、跨區域、跨行業集成互聯與智能運營。
2020年,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 1869
號提案答復的函》,繼續支持化工企業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施智能化改造,推進智能工廠、智慧園區、智慧化工建設。
2021年,中共中央發布了《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務,建設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構筑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智能城市?整體架構是?與智慧城市對比
城市大腦是什么?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的區別在哪?
智慧城市概念、特點及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