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持續農業的概念及提出
1987年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明確定義是“在滿足當代人需要的同時,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然而當前可持續農業的定義并未統一。198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對可持續農業的定義是: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調查技術和機構改革的方向,以確保獲得和持續滿足當代和后代人的需要。
199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召開農業與環境國際會議,形成了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SARD)的《登博斯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續農業的定義:“管理和保護自然資源基礎,調整技術和機制變化的方向,以便確保獲得并持續滿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們的需要。
我國對可持續農業的定義如下:采取某種管理和保護自然基礎的方式,以及實行技術變革和機制性改革,以確保當代人及其后代對農產品需求得到滿足,并能維護土地、水、動植物遺傳資源,不造成環境退化,同時在技術上適當,在經濟上能持續,且能為社會接受的農業??沙掷m農業幾乎沒有任何現成的模式,它既不是西方發達國家一度成功的石油農業,也不是小農經濟式的中國傳統農業。

2.可持續農業發展要點
(1)農民增收
維持農民生計是可持續農業的前提。幸運的是,許多提高農民收入的方法也可以改善地球的健康狀況。例如,自然控制害蟲和雜草可以減少對有害殺蟲劑的需求,從而降低成本。在農場種植果樹可以為農民提供額外的銷售產品,同時有利于碳儲存和土壤滋養。
在提高農民收入方面,企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司可以幫助農民承擔采用可持續實踐的前期成本,并為可持續生產的農作物支付更多費用。
(2)森林保護和農林復合經營
種植新的樹木可以使農場更具可持續性。有些作物,如咖啡和可可,在樹木的蔭蔽下生長得十分茂盛。培育現有樹木,并與作物并排種植新的樹木
即農林復合經營,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好處。
農場上的樹木可以連接森林片斷,這有利于遷徙物種;具有保護性的樹冠可以調節溫度和濕度;許多遮蔭樹有助于改善土壤的健康狀況;香蕉和芒果等結果實的遮蔭樹可以帶來額外收入。最重要的是,遮蔭生長的咖啡味道更好,因為它成熟得較為緩慢,口感更佳醇厚。
(3)更高的工資與更好的工作條件
大多數小農戶農場依靠家庭或社區勞動力,但大型農場往往雇傭大量工人。給予工人結社自由,使他們能夠組織起來,爭取更高的工資與更好的工作條件,這一點非常重要。與此同時,解決諸如童工、強迫勞動等根深蒂固的問題也同樣重要。致力于可持續農業行業意味著系統的建立與完善,以發現這些問題并提供解決措施。
(4)水資源保護
水資源缺乏是人類面臨的最緊迫的危機之一。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50年,由于污染、氣候變化和需求增加,將有超過50億人面臨缺水問題。
為了使農業更具有可持續性,重要的是找到減少用水和保持水道清潔的方法。沿著水道種植天然樹木緩沖區是一種實用、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樹木有助于防止侵蝕和污染徑流進入河流和溪流,同時也可以進行碳儲存。
(5)雜草與害蟲綜合治理
對殺蟲劑和除草劑的過度依賴為生態系統帶來了高風險,此外,這些有害的化學物質還有可能損害農民及其家人的健康。因此,我們應逐步淘汰危害最大的化學物質,然后逐漸減少對其他化學物質的使用。病蟲草害綜合治理包括引入常見病蟲害的天敵、
選擇性除草 使有益雜草補充土壤,并通過定期修剪防止雜草瘋長。
同時,可以手動將有害雜草拔除,轉換成有機肥料。盡管這些方法一開始需要一定的勞動力,但從長遠來看,它們通常被證實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作物產量。
(6)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健康與碳儲存
對于農民來說,還有什么比健康的土壤更重要的呢?土壤越健康,它保持水分的能力就越強,越有助于植物抵抗干旱。健康的土壤還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從而減少農民因經濟壓力而導致的森林砍伐。有機堆肥能夠豐富土壤,減少對昂貴并且污染水道的化肥的需求。
此外,在淡季種植不同類型的覆蓋作物,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大大提高土壤質量。它們所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覆蓋作物每畝可儲存半噸二氧化碳,這使得作物輪作成為一個強有力的自然氣候解決方案。
以上梳理了可持續農業的定義、提出時間及發展要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無人化農業?國內外無人化農業發展狀況一覽
什么是生態農業模式?類型主要有哪些?
農業農村部:2019-2028中國農業展望報告(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