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經濟
所謂“云經濟”,是指伴隨云計算的成熟和發展,繼“商品交換”和“資本交換”后形成的以“數據交換”為基礎的一種經濟形態,是促使傳統經濟領域變革的一個新概念。
國外關于“云經濟”的研究較早,Joe Weinman(2012)在《Cloudonomics: The Buisness Value of Cloud
Computing》一書中首次提出“云經濟學”這一定義,認為“云經濟學”并非一些高深的經濟理論模型,相反是對技術革命的生動詮釋,“云經濟”泛指以云技術為支撐的社會經濟形式。
隨著“云經濟”在國內的普及,國內學者也展開了對“云經濟”的一系列研究,孫志偉指出,云經濟作為一個新興詞匯,有著兩方面的含義,其一,云經濟具有資源配置、節約經費、高效廣泛的特性,即具有“經濟”性,其二,云經濟是通過云計算對大數據資源商業化、市場化處理等促使著產業技術革命的創新,從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規模經濟模式——云經濟;隋玉明指出云經濟是由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并行計算等IT技術的融合發展,滿足海量數據需求,超越傳統計算機處理系統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梁浩在《云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研究》中指出云經濟有著各部門低成本獲取資源并加于共享及資源配置高效化和云計算使各云服務涉及行業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市場化、商業化,衍生出一種新的商業經濟模式。

2.云經濟包括哪些
(1)“云經濟”按服務模式主要可以分為“私有云”模式、“公共云”模式和“混合云”模式三種形態
私有云:由企業自身構建,面向某個企業/組織內部提供的云基礎設施,無需與其他組織共享資源;
公共云:由云計算廠商構建并運營,面向公眾提供的開放的云基礎設施;
混合云:混合式云同時利用了公有云和私人云的多種數字化基礎設施,每種云都保持一個獨立的實體。
(2)“云經濟”按運營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基礎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數據即服務(DaaS)等
基礎即服務(IaaS):客戶通過Internet就能夠從一個比較完善的電腦和網絡基礎設施上來獲得所需要的服務;主要應用虛擬化技術的客戶,包括計算、存儲、網絡等。
平臺即服務(PaaS):將軟件研發的平臺作為一種服務,以SaaS的模式提交給用戶;適合自身特點明確、IT預算高的大型商業客戶,或應用程序開發商。
軟件即服務(SaaS):幫助客戶達到無需下載軟件,直接在網絡中使用線上軟件達到管理目的;主要面向企業或個人的終端客戶群體,提供具體軟件應用服務。
數據即服務(DaaS):用戶獲取公共數據的訪問服務和數據中潛在價值信息的增值服務。
3.云經濟四大應用場景
(1)云教育
主要細分領域包括在線課堂、培訓機構線上化以及家庭大屏課堂。
(2)云辦公
主要細分領域包括協作軟件、視頻會議和底層技術支持。
(3)云醫療
主要細分領域包括在線問診、醫療信息化和臨床信息系統。
(4)云游戲
主要包括內容開發和云游戲服務。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報告:《【研報】風口之上的“云經濟”-20200213[26頁].pdf》
《Grayscale:元宇宙Web 3.0 虛擬云經濟(英文版)(1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