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了《2020年年報:前所未有之年》。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應對這場衛生突發事件,各國不得不實行“大封鎖”,經濟生活由此陷入停滯,引發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政府采取的政策可以幫助人們適應重大全球變化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面臨巨大挑戰和變化: 全球性疫情,技術對工作和工資的影響,以及不平等現象加劇等。各國政府需要通過相關政策應對這些問題,向人們提供支持,從而使他們能夠適應這些變化,在新環境下蓬勃發展。
社會支出可以保護最脆弱群體,解決機遇和收入不平等問題,從而有助于確保經濟改革取得成功。社會支出工作還能推動各國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支持包容性增長的重要手段。
隨著各國國內不平等的增加,且因疫情進一步加劇,一些群體和地區整體陷入落后之中。IMF研究發現,技術和工作的自動化(而非貿易)是不平等的主要驅動因素。其解決方案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是在教育領域加大社會支出,目的是幫助勞動者獲得新的技能或失業福利,在他們尋找新工作的過程中為其提供支持。
低利率和高債務將影響未來數年
以財政措施支持經濟復蘇,同時管理高企的政府債務水平——這兩者之間需要實現微妙的平衡。
債務走勢
十多年的低利率導致全球金融風險不斷累積,并使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和私人部門債務升至歷史高位。在新冠疫情和“大封鎖”中,這些債務脆弱性顯著增加,債務和赤字已超過全球金融危機時的水平。
在支出增加而收入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新冠疫情及其經濟影響將會增加各國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比例。

(2007-2020年,各地區對全球政府債務變化的貢獻,以占GDP的百分比計)
應對氣候變化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
氣候變化仍是一個明確而現實的威脅,但各方尚未采取充分的行動加以應對?,F在采取措施來對抗氣候危機,將幫助更多國家提高經濟韌性,同時幫助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實現公平、智能、綠色的復蘇。
碳排放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一個主要因素??刂迫蜃兣囊粋€可行戰略是,讓各國推出碳稅以減少碳排放并遏制氣候變化。

到2100年預計的升溫
金融科技帶來了機遇,尤其能促進普惠金融,但政策制定者必須應對相關風險。
各國廣泛利用金融科技帶來的機遇來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包容性和削減貧困,同時應對網絡犯罪對經濟穩定和誠信造成的風險。在新冠疫情下,人們對網上金融服務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金融科技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取決于政府在維護信任、支持誠信、增加韌性、金融穩定和消費者保護方面采取何種行動。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年報:前所未有之年》。點擊下載PDF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