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發布了《共同利益:美國國際開發署如何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由于全球超過95%的消費者和80%的購買力在美國以外,未來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更加依賴于美國在全球市場上擴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
在過去的十年里,美國GDP增長了12%,美國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長了29%,商品和服務出口占美國GDP增長的27%。
發展中國家市場的快速擴張是美國出口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全球商品進口的增長在地理上并不均勻,新興和發展中國家領先。
過去十年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增長了51%,而全球進口在名義上僅增長了18%。受東亞和太平洋地區(62%)、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50%)、撒哈拉以拉非洲地區(23%)、東亞和中亞地區(20%)的增長推動,美國公司對中低收入國家的商品出口增長了40%。

美國援助計劃的好處
1.國際層面
電力供應不足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到2040年,發展中國家將占世界能源使用量的65%。18個低收入國家存在能源供應赤字,主要是因為發電投資不足,這可能是由于無法獲得長期融資或無效的監管框架。公共壟斷的管理失敗也使能源短缺加劇;失敗的癥狀是浪費、低成本回收和缺乏投資。美國援助支持能源公用事業的進一步商業化,這可以提高稅收征收、問責制和財務可行性,這反過來又鼓勵私營部門對發電的投資。
2.國內層面
以美國咖啡行業為例,該行業占GDP的1.6%,擁有近170萬個就業崗位,但美國大陸幾乎沒有種植咖啡,地理位置并不理想。美國援助組織與美國咖啡公司和小農密切合作,整合合作伙伴國家和美國的市場體系。通過這些項目,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可以進入新的市場,美國咖啡公司有機會獲得穩定的優質咖啡供應,努力打擊威脅全球咖啡作物的疾病,并幫助提高每年到達市場的咖啡數量。
建立擴大貿易的能力對美國企業能夠獲得其商品和服務以及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投入至關重要。經合組織發現,當各國建立有效的貿易能力,即快速運輸貨物跨國時,就會刺激增長并增加收入。經合組織估計,隨著貿易便利化的改善,低收入國家的貿易成本可能降低16.5%,中低收入國家可能降低17.4%,而全球貿易成本僅降低1%就會使全球收入增加400多億美元。
本文由@云閑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共同利益:美國國際開發署如何促進美國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