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攤經濟是什么?
地攤經濟(street-stall
economy),指通過擺地攤的方式,獲取收入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是市場經濟完全自由競爭的結果。19世紀80年代,我國為了“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滿足需求,擴大就業”向個體經營戶租賃鋪面、柜臺,允許擺設攤點、走街串巷、流動收貨,“地攤經濟“開始出現?!暗財偨洕辈粌H能夠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還巧妙的推動了個體經濟及私營經濟的發展。
回顧2009年、2011年和2017年3次對地攤經濟的管制放寬,可以明顯的看出,每一次給予流動攤販政策空間時,國內失業率在后續均呈現小幅下降。
地攤經濟促就業

地攤經濟之所以能夠長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百姓生活與其的依存性。最受青睞的地攤聚集地大概分布于旅游景區周邊和城市居民居住區。據調查,很多地攤經營者認為在從事地攤經營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向外地游客傳播當地的風土特色。而相應的,游客到達一個地區旅游最愛光顧的也非地攤、夜市莫屬。此外,一部分地攤經營者所銷售的商品為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特色創意品,這樣不僅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而且又提高了人們的創意性,傳承了手工藝文化。因此說,地攤經濟實際上也可以被叫做地攤文化,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形式。
2、地攤經濟的發展現狀
目前,雖然各大城市的地攤經濟正處于快速復蘇階段,特別是政府在城市內部打造形成很多極具吸引力的夜市供人們休閑游樂,但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在政策、技術和管理層面還存在很大亟待提高的空間。
地攤經濟和人類共存已久,但到現在為止仍然處于比較低級的形態。由于攤位不固定,經常出現攤主為爭奪位置而發生爭奪;管理者與攤主之間往往你追我跑,矛盾不斷加劇。地攤攤主聚集之處垃圾成山,居民區周圍空氣、噪音污染嚴重,居民苦不堪言??梢娺@樣的地攤經營現狀雖然調動了廣大群眾的參與度,但卻與城市和諧發展的步伐是不一致的。
地攤經濟對城市經濟的負面影響
地攤經濟對城市的影響。地攤經濟往往產生于人群比較聚集的地區,例如:居民樓附近、校園附近和旅游景點周邊。而且其最主要的活躍時間是傍晚到夜晚時段,不同于有固定攤位的、正規營業的店鋪,擺地攤的經營者主要售賣的是一些價格低廉的小商品或小吃。而消費者在這個時段也處于夜晚休閑放松階段,心理上很容易放松對自己愛護環境和秩序的約束,因此,地攤經濟勢必會對城市環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這也是與城市綠色環保的發展理念不一致的。此外,小商販們聚集于道路兩側或樓群周圍也經常會造成交通堵塞、噪音擾民等負面影響。
地攤經濟給管理部門造成的壓力。長久以來地攤經濟不斷被貼上封殺令,但卻生存活躍至今,說明人們對其還是有很大的需求的。但一般來說,地攤經營者多是經濟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其相對應的文化水平也不高。這樣一來就給市容管理部門對其進行管理時造成了很多的困難。在管理過程中經常會因溝通不暢而出現的暴力執法或言語沖突,這樣一來反而給外地游客帶來了當地市民素質低下的印象。
地攤經濟對消費者帶來的心理影響。由于地攤經營者的進貨渠道不受管理部門監管而攤位流動性極大,因此,不誠信與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在很多旅游景點的地攤經營者被稱為“走商”,游客由于對當地特色產品的不充分了解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從而對該地區人文素質產生負面的認知,這樣也是得不償失的。
3、地攤經濟相關政策整理
2020/9/8
北京《關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臨時占用公共空間開展特色經營活動的有關工作意見》已入駐商圈、特色消費街區、步行街區、商業綜合體等區域的合法企業,可以按照政府劃定區域,在本商圈、特色消費街區、步行街區、商業綜合體自有用地(用地紅線)范圍、合理規劃的經營區域內,可開展餐飲等特色消費活動。
2020/6/3
黑龍江《關于優化城市管理助力經濟發展的通知》全面恢復市場攤區。要統籌利用好現有早市、夜市、日市等露天市場攤區,做到應開盡開,并結合當地實際,允許合理延長經營時間,從時間和空間上保障和促進流動商販經營。
2020/5/28浙江《關于開展省級夜間經濟試點城市創建工作的通知》爭取通過3年的試點帶動,梯度培育創建一批夜間經濟試點城市,對涉及夜間經濟,尤其是城市管理領域的夜間攤點臨時占道、戶外廣告設置、戶外促銷活動、臨時停車位設置等審批事項,建立夜間營商審批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
2020/5/27中央文明辦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2020/5/21上?!蛾P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支持特色小店開展“外擺攤”經營,實施“輕微免罰”制度,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2020/5/12陜西《陜西省促進市場消費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若干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城區臨街店鋪出店經營,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辟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占道經營。
2020/5/1南京《做好防疫期間臨時外擺攤點服務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具備外擺條件,且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商業體外廣場和開放式公園,可申請臨時外擺攤點,但需嚴格規范經營,該舉措可持續到今年國慶長假結束之前。
2020/3/20國務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合理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預留自由市場、攤點群等經營網點。
2020/3/14成都《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出臺“五允許一堅持”:允許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開展占道促銷、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允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
2020/7/20重慶《關于加快夜間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意見》夜間經濟占城市消費比重逐年提高,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管理規范、區域協調發展、商旅文體深度融合的“1+10+N”夜間經濟發展格局。其中,“1”指依托“兩江四岸”核心區基本建成全市夜間經濟核心區;“10”指在“一區兩群”
成功創建10個高品質夜間經濟示范區;“N”指在各區縣均建成夜間經濟集聚區。
2020/6/3成都《成都市以新消費為引領提振內需行動方案(2020-2022年)》創新引領能力進一步增強,每年新引進各類品牌首店200家以上,發展特色小店300個以上,建設夜間經濟示范點位100個。
2020/6/1浙江《關于開展省級夜間經濟試點城市創建工作的通知》以“浙里來消費·美好夜生活”為主題,加強夜間經濟整體規劃布局、打造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創新夜間經濟業態模式、提升城市綜合配套保障水平、優化夜間營商消費環境等。爭取通過3年(2020-2022年)時間的試點帶動,梯度培育創建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間經濟試點城市。
2019/8/27國務院
《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活躍夜間商業和市場。鼓勵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與文化、旅游、休閑等緊密結合,適當延長營業時間,開設深夜營業專區、24小時便利店和
“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飲街區。有條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間消費場景和集聚區,完善夜間交通、安全、環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間消費便利度和活躍度。
2019/8/23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大力發展夜間文旅經濟。鼓勵有條件的旅游景區在保證安全、避免擾民的情況下開展夜間游覽服務。豐富夜間文化演出市場,優化文化和旅游場所的夜間餐飲、購物、演藝等服務,鼓勵建設24小時書店。到2022年,建設200個以上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夜間文旅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2019/8/20 廣州 《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到 2022
年,全市夜間經濟優質產品和服務顯著增加,夜間經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更加豐富,以嶺南文化為主線,品牌化、國際化、特色化突出的全域夜間經濟產業鏈更加完善。同時,力爭形成
13 個全國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項目,全市夜間經濟集聚區達到 30 個,夜間經濟對全市經濟的貢獻不斷提升,打造國際知名的“廣州之夜”品牌。
2019/7/12
北京《北京市關于進一步繁榮夜間經濟促進消費增長的措施》建立夜間經濟協調推進機制,優化夜間公共交通服務,點亮夜間消費場景,策劃“點亮夜京城”保消費活動,打造夜間消費“文化
IP”,開發夜間旅游消費“打卡”地,引導夜間體育消費新風尚,推出 10 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培育 16 區特色精品夜市等。
2019/4/15 上海
《關于上海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建立“夜間區長”和“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編制夜生活集聚區發展規劃,打造一批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打造環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將試點放寬夜間外擺位管制。
2018/3/29 西安 《關于推進夜游西安的實施方案》西安夜游經濟“一極兩軸五板塊多節點”的發展格局。到 2020
年,全市完成五大類別的夜景亮化工程,特色夜游街區達到 30 個,新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500 億元以上,“夜游西安”成為古都旅游形象的新亮點。
2017/11/6 南京 《關于加快推進夜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 2020 年,力爭夜間經濟試點區域新增經營性收入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
4%左右,將“夜金陵”打造成全國知名的夜間經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