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成生物學的定義
“合成生物學”的概念最早在1910年就被提出,上世紀70年代“合成生物學”這一名詞出現在DNA重組技術的發展中,但直到2000年美國科學家EricKool開發了遺傳開關,重新定義為基于系統生物學的遺傳工程,標志著這一學科的正式出現。
合成生物學是在工程學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目標理性設計、改造乃至從頭重新合成生物體系,其本質是讓細胞為人類工作生產想要的物質,用以解決人類食品缺乏、能源緊缺、環境污染、醫療健康等各方面的問題。它把“自下而上”的“建造”理念與系統生物學“自上而下”的“分析”理念相結合,利用自然界中已有物質的多樣性,構建具有可預測和可控制特性的遺傳、代謝或信號網絡的合成成分,合成生物學是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化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
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 (The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EPSRC)寫道: “合成生物學是指針對應用目的, 對以生物為基礎的元件、器件和系統以及對現有天然生物系統的重新設計和工程化。
王璞玥等指出合成生物學是關于設計和重新合成生命的一門新興交叉融合性學科,是利用基因組測序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和化學合成技術等,在工程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設計生命、合成再造、重塑生命,開創全新科學研究模式,在生命科學、化學、材料學、醫藥與健康等多領域 形成顛覆性技術

2合成生物學的核心內容
合成生物學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生物元件、基因線路、代謝工程以及基因組工程。
(1)生物元件:復雜生命系統里最基礎、功能最簡單的單元統稱。在遺傳系統中最基本、最簡單的生物元件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序列,可以在大規模的設計中與其他元件進一步組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學功能的生物學裝置。常見生物元件:調控元件、催化元件、結構元件、操控和感應元件等。
(2)基因線路:由啟動子、阻遏子、增強子等調節元件及被調節基因構成的遺傳裝置,同時也是生命體對自身生命過程控制的動態調控系統。人工基因線路通過遺傳線路工程合成,主要分為基本型和組合型兩類:①基本型:依據生物學知識,借鑒電路的邏輯控制原理,設計并構建基因開關、放大器、振蕩器、邏輯門、計數器等合成器件。②組合型:以基本型人工基因線路作為基本元件搭建而成的用于模擬高級生命過程的遺傳裝置。
(3)代謝工程:設計生物合成途徑,代謝工程對生化反應進行修飾,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比如DNA重組技術,合理設計與改造已有的代謝途徑和調控網絡,目的是合成新的產物、提高已有產物的合成能力或者賦予細胞新的功能。常用的構建途徑:異源表達、細胞代謝反應的構建與調節。
(4)基因組工程:是一項能夠從頭合成或重設計基因組的技術,它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基因組測序、基因編輯和基因合成等技術的迅速發展。從頭設計基因組的能力使人們可以根據任意設計原則對基因信息進行工程設計,從而開辟了無需天然基因組作為模板即可構建具有任何所需特性的細胞的可能性。

3合成生物學與化學工程的區別
(1)定義:合成生物學是在工程學思想指導下,按照特定目標理性設計、改造乃至從頭重新合成生物體系,即生物學的工程化;化學工程是化工技術或化學生產技術,指將原料主要經過化學反應轉變為產品的方法和過程
(2)發展階段:合成生物學正處于產業化的關鍵階段,產品種類快速增加,新產品驗證和對傳統化學法的替代并行;化學工程進入成熟階段,新增產品種類少,主要是現有工藝的優化
(3)核心技術:合成生物學核心技術是基因測序和編輯、菌種培育篩選、產品純化分離;化學工程核心技術是催化劑、工藝包
(4)最小反應單元:合成生物學的最小反應單元是細胞或酶催化;化學工程的最小反應單元是反應器
(5)裝置:合成生物學放大難度較小,同一套裝置適用于不同產品的生產,容易切換;化學工程放大難度較大,且同一套裝置難以適用不同產品生產,較難切換
(6)反應條件:合成生物學較溫和;化學工程部分涉及高溫高壓等特殊條件
(7)原料來源:合成生物學以生物質原料為主、化石原料;化學工程以化石原料為主
(8)產業鏈長度:合成生物學產業鏈長度較短,大部分合成過程在生物體內;化學工程產業鏈長度長短不一,通常成熟基礎化學品和材料合成路徑短,但復雜分子、含雜環、含雜原子的化學品合成路徑較長,涉及單元操作多;
(9)擅長產品類型:合成生物學擅長底盤細胞生命周期涉及的物質,復雜分子;化學工程擅長現有主流的化學品和材料
(10)涉及學科:合成生物學涉及生物學、生物信息學、計算機科學、化學、材料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推動了生物學的工程化;從模塊化、定量化、標準化、通用性等角度系統展開;化學工程涉及化學、材料學、熱力學、動力學等學科

推薦閱讀:《醫藥生物行業投資策略:合成生物學未來已來開啟“造物”時代-220109(94頁).pdf》
《合成生物學行業深度:顛覆傳統造物致用-211227(44頁).pdf》
《【研報】華工行業深度報告:合成生物學屬于未來的生產方式-210624(103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