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一:政策要求下,銀行對公貸款穩步增長,但利潤空間壓縮,呈下降趨勢
2020年在疫情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長不穩定。為穩定實體經濟發展,中央再次強調“六?!薄傲€”政策,加強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讓2020年銀行公司貸款余額穩步增長。
“六?!?/span>:保居民就業、?;久?、、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鶎舆\轉任務。
“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由于利率降低等原因,各大銀行對公業務利潤空間縮小。據數據顯示2020年H1對公業務收入貢獻占比都有所下降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對公業務收入環比增長7%和4%,但其對公業務稅前利潤環比下降35%和18%,并且從對公業務收入金額分析,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郵儲銀行都呈現負增長趨勢。

挑戰二:銀行面臨跨界對手的外部競爭和宏觀環境造成的同業競爭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和金融開放的大背景下,新金融業態的不斷迭代更新,微眾銀行等互聯網金融的崛起覆蓋傳統金融。加之金融模式多樣化,企業渠道不限于銀行,銀行因此逐漸失去對公業務的主導權。
經濟增速下滑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等宏觀因素導致同業競爭激烈。因此大多數中小型銀行依賴于地方性業務,而農業銀行等大型銀行加速布局五、六線城市等下沉市場。以貸款利率低、業務創新等優勢搶占地方性融資市場,扎根地方的中小型銀行受到嚴重沖擊。
挑戰三:金融脫媒導致銀行企業貸款流量面臨下降風險
近年來,從下面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從2015年-2017年間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呈上升趨勢的,到2018年-2019年間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開始呈下降趨勢,到了2020年間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存量之間下降到了60.25%。
隨著未來企業債和公司債注冊制推進,會有更多大企業選擇直接融資方式獲得融資。金融脫媒現象加重,作為金融中介的銀行對公業務受到沖擊,貸款流量將面臨下降危險。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億歐智庫:2021數字化轉型下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研究報告(上)(33頁)》點擊下載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