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皮匠微信公眾號每天給您帶來最全最新各類數據研究報告
5G 前傳進入 3.0 時代
5G 是國家新基建戰略最熱門的領域,中國基礎網絡先行建設的思路,在 5G 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寧可路等車,不能讓車等路”的比喻是非常形象的。
2020 年 5G 建設會取得很大的進展,預計到 2020 年年底我國會部署超過 60 萬基站,據不完全的統計,目前在 30 多個行業,有 300 多種 5G 商用的應用案例,尤其是在媒體直播、遠程醫療、智能制造、智慧礦山、智能港口等新興領域的應用非常成功,在整個抗疫過程中也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從整個 5G 生態,和 5G 的全生命周期來看,中國的 5G 才剛剛開始,一方面基站數離預計總量 500 萬還有很大的距離,目前的幾百種應用離使能千行百業,尤其是 4 個9,甚至 5 個 9 的高可靠性應用來說,5G 才剛剛起步。
5G 網絡,大量采用 BBU 集中的 C-RAN 的方式進行部署,5G 前傳是 5G 網絡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隨著 5G 建設的快速推進,5G 前傳方案也在快速迭代,已經經歷了前傳1.0 和 2.0 時代,正在進入 5G 前傳 3.0 時代:
前傳 1.0(2018H2~):采用光纖直驅方案。利用現網空閑光纖資源滿足了快速開站的訴求,但因為光纖消耗大,現網存在光纖不足問題;
前傳 2.0(~2019H2):采用純無源 CWDM 方案。一定程度緩解了光纖不足的困難,加速了 5G 基站的開通,但改方案無管理和運維手段,故障定位困難,同時無法為 5G 2B 及重要 2C 業務提供網絡保護;
前傳 3.0(2020H1~):采用半有源方案。隨著站點增加、5G 業務的上線、運維矛盾逐漸凸顯;同時 5G VR/AR 及 2B 行業品質業務逐漸部署,主動運維和業務保護驅動了半有源解決方案的出現和成熟,5G 前傳網絡建設進入半有源建設的 3.0時代。
5G 前傳 3.0 驅動力
5G 前傳 3.0 是 5G 建設的必經階段和必然需求,主要驅動來自三個方面,一是 5G C-RAN 架構變化與 5G 品質業務發展矛盾驅動,二是 5G 網絡末梢海量模塊和光纜主動運維驅動;三是 5G 綜合業務接入驅動。
5G C-RAN 架構變化與 5G 品質業務發展矛盾驅動
5G 網絡面向千行百業,傳統業務一般要求 99%~99.9%可用度,而 5G 品質業務如 2C VR/AR 以及 2B 醫療和工業控制等要求 99.99~99.999%可用度,前傳光纖直驅和純無源 CWDM 方案業務可用度較低,普遍 99%甚至達不到 99%,無法支撐 5G VR/AR 及2B 行業應用業務的發展。
5G C-RAN 架構變化故障點分析
4G 時代,典型采用 D-RAN 架構,RRU 和 BBU 間灰光光纖直驅,距離在 100m 以內;BBU 以上回傳接入層采用環型組網,基站間光纜穿越光交采用熔纖方式,站間光纖距離 1~2km。
5G 時代,典型采用 C-RAN 架構,BBU 集中放置到 BBU 集中機房,AAU 和 BBU 間采用灰光光纖直驅或者彩光互聯,AAU 和 BBU 間采用配線和主干光纜 P2P 組網,一般會經過配線光交和主干光交 3 個跳接點,光纖距離一般不超過 10km,BBU 回傳接入層采用環型組網,光纜穿越光交采用熔纖方式,站間光纖距離一般不超過 10km。(關注公眾號“三個皮匠”,獲取最新行業報告資訊)


















點擊下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