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尺度論是什么
四尺度論是由羅伯特霍爾提出的一種用于企業業績評價的非財務指標,在20世紀初期被融入多個非財務指標的業績評價系統,它指的是企業需要以質量、作業時間、資源利用和人力資源開發四個尺度為標準,評價企業的業績,并不斷改進這四個尺度來降低競爭的風險。

2 四尺度論的主要內容
(1)質量尺度
質量尺度分為外部質量、內部質量和質量改進程序三種。
外部質量是是產品和服務的精髓。外部質量指顧客或企業組織外部的其他人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具體指標包括:顧客調查情況、服務效率、保修及可靠性等。
內部質量表示企業組織的運營質量,包括總產量、生產能辦檢驗比率以及殘品和返工率等。
質量改進程序是企業組織采用的確保高水平的內在和外在質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驟。作業時間是把原材料變為完工產品的時間段,具體包括:工具檢修時間、設備維修時間、改變產品和工序設計的時間、項目變更時間、工具設計時間和工具建造時間等。質量改進程序是公司組織采用的確保高水平的內在和外在質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質量改進就是明天的內、外質量。
(2)作業時間尺度
作業時間是使產品從原材料到完工的整個時間段。具體包括:工具檢修時間、設備維修時間、改變產品和工序設計的時間、項目變更時間、工具設計時間和工具建造時間等。
(3)資源使用尺度
資源使用尺度用以計量特定資源的消耗和與此相關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時間利用和機器利用情況。前兩項指標是制造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直接成本,后兩項既包括直接成本因素,又包括間接和機會成本因素。
(4)人力資源尺度
霍爾提出企業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資源貯備和能恰當評價和獎勵雇員的管理系統。
3 四尺度論的評價
霍爾把質量、時間和人力資源等非財務指標導入公司的業績評價系統,并認為企業組織可以通過對上述四個尺度的改進,減少競爭風險。他同時承認,要求公司作出全方位的改變是困難的,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四個方面的逐漸改進。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指標的改進不應以犧牲其他指標為代價,如作業時間的改進不應以降低質量為代價,同樣,質量方面的改進也不應以犧牲資源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