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醫共體
醫共體即醫療共同體,是由國家衛計委在2017年提出的改革工作。所謂的醫共體指的是,將一個地區,主要是指縣域范圍內,基層醫院和基層衛生機構進行區域衛生資源有機整合,以縣一級的醫療機構作為主要領導,分別聯系若干鄉鎮衛生院或村社衛生室,成立推動利益、責任、服務共同相互協作融合發展,推動醫療衛生資源能夠得到優化整合、合理利用、向基層下沉,引導群眾在生病初期能在就近的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首診和治療,盡量讓大多數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治療在縣域范圍內就能夠基本有效解決。
醫共體改革的主要工作目標是構建以“縣醫院為主要領導,鄉鎮衛生院為中間樞紐,村社衛生室為底層基礎”的縣與鄉、鄉與村之間一體化的聯系和管理,充分發揮縣級醫療機構在與各層級醫療機構交流和聯系的紐帶作用和在縣域內醫療診療的主要領導作用,形成一個縣鄉村三層級醫療衛生機構能夠分工協作、相互聯系、彼此合作的縣域內醫療服務聯動機制。
2 醫共體的本質
醫共體的本質是為了改變縣域內居民向外就醫流動的現狀,依靠縣級醫院的力量,牽頭重新搭建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做到縣鄉村“一張網”,從而實現一個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者分工有序、信息互通、利益共享的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隨著衛生改革的不斷推進,“強基層”工作已經提上了日程,縣域醫共體建設最終的目標,除了構建在同一地區內的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聯合體以外,它還需要負責幫助對輻射區域內的居民健康進行管理。以縣級醫院為主要核心,把建設醫共體作為著力點,構建一個分級診療順暢,服務多元的健康服務體系。
3 什么是縣域醫共體
縣域醫共體是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一體化管理,與鄉村一體化管理有效銜接。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城鄉紐帶作用和縣域龍頭作用,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機制,構建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

根據廣東省推行的《廣東省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慢病管理中心運行指南(試行)》等 15
個指南為例,具體業務上,實現基層檢查、基層收費、上層診斷,以影像診斷為例,醫共體總醫院將建設區域影像診斷中心,診斷成員單位上傳的醫學影像等并回傳診斷報告,成員單位不再提供醫學診斷服務。

推薦閱讀:《【公司研究】衛寧健康-深度研究報告:從美國醫療互聯網化、SaaS化看公司新業務發展潛力-210527(35頁).pdf》
《【研報】計算機行業深度研究報告:投資修復、補短板熱潮雙浪疊加醫療IT迎來良好布局時機(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