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什么
循環經濟(cycle
economy)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1993年呂偉教授提出的經濟微循環理論。目前學術界從資源的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范式以及經濟形態等多個角度對循環經濟做出了界定。概括起來主要從狹義和廣義兩個角度來說。
從狹義的循環經濟角度來看,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褚大建教授認為:“循環經濟是與以往人類對自然無限制索取的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相對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新的發展方式,這種模式改變了以往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流程,實現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路循環系統。這種流程中資源的循環利用使人類最大限度的利用定量資源,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
馬凱認為:“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p>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馬世俊認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實質是人與影響人類生存、生產、生活的一切環境協調發展的發展模式。吳季松為循環經濟下的定義是:“循環經濟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即在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自然生態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由原有的單一依靠資源開采和投入實現經濟增長轉變為資源循環再生利用、提高單位資源利用效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p>

循環經濟政策
1、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循環經濟促進法》,意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環境。
2、2012年,國務院制定《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積極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化。
3、2016年,國務院出臺《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將生態設計和再生原材料使用納入延伸范圍,以市場化方式推行。
4、2017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門制定《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2017年版)》,科學評價循環經濟發展狀況,推動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行動。
5、2021年2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6方面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出了部署安排,并明確了85項重點任務和牽頭單位。
7、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制定《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對固廢回收進行了要求。
我國在循環經濟方面的相關政策還是有很多的,當前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加,循環經濟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注點。
文本由@鄧鄧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綠色和平: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循環經濟潛力研究報告(50頁).pdf
埃森哲:化工行業新行動-循環經濟中的增長機遇[32頁].pdf
2021年內循環經濟行業報告合集(共17套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