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前來說,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網絡設備提供商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大型云服務企業阿里、騰訊、金山云以及眾多的ICT公司均在邊緣計算領域有所布局,下面是這些公司布局領域及布局情況的詳細介紹。
三大運營商主要布局的細分領域是聯接感知,其中,中國聯通:作為MEC領域的先行者,2019年中國聯通已在全國開展近百個MEC商用工程,成功打造商飛、三一重工、中國一汽、寶武鋼、天津港、中日友好醫院、文遠知行、上海張江人工智能島等多個商用標桿;攜手騰訊、阿里、百度、虎牙、抖音等在廣東建成全球最大的MEC試商用基地,助力5G云游戲、VR直播、8K超高清視頻等業務發展。

中國電信:過去12個月中,中國電信投資建設邊緣計算和網絡切片平臺,使其與云資源及5G網絡充分融合,幫助有本地化需求的企業客戶構建專用網絡。目前,中國電信已經打造出自主研發的MEC平臺,實現了MEC云網資源的統一納管、統一編排以及MEC業務統一集約管理。
中國移動:2019年,中移動邊緣計算藍圖涵蓋了300項具體的邊緣措施,包括測試節點評估、開放API接口以及攜手合作伙伴推廣邊緣商業應用。隨著5G規模試驗展開,中國移動也將在5G里開展更多的邊緣計算的應用推廣工作,推動5G+MEC的不斷落地,并真正扎根行業。
另外,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諾基亞等網絡設備商主要在承載接入領域進行了布局,其中,華為:華為提供多種邊緣計算產品和能力,例如MEC技術,Intelligent
EdgeFabric(IEF)和邊緣專用COTS等。華為的5G
MEC支持多種邊緣業務場景,應用于一系列商業應用和試點中,包括智慧園區、智慧工廠、智慧港口、智慧農業和智慧交通等。
中興通訊:中興早在2019年10月推出全融合邊緣云平臺Common
Edge,支持并集成移動和固定網絡(4G、5G和Wi-Fi),構建統一的固定和移動融合平臺,已經應用于智慧電網、工業制造、車聯網、媒體與娛樂、公共安全、農業等眾多領域。同時,中興計劃將10%以上的收入重點投入5G芯片和邊緣計算研發上。
愛立信:愛立信成立了Edge
Gravity(全資)公司,旨在為運營商和邊緣技術供應商打造生態系統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在中國,愛立信攜手生態伙伴,在智慧工廠和智慧交通等行業,測試并部署早期的邊緣技術。
諾基亞:諾基亞2018年推出首個邊緣云數據中心解決方案。Nokia AirFrame Open
Edge服務器屬于廣泛的AirFrame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組合,促進運營商根據數據流量類型、時延和吞吐量需求,優化網絡資源并智能分配全網負荷。
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等云服務提供商主要在下沉服務領域有所布局,在這當中,阿里云:推出邊緣計算平臺邊緣節點服務(ENS),旨在推動阿里云CDN邊緣的消費者和企業用例。ENS依靠部署在靠近終端和用戶的邊緣節點來提供計算分發平臺服務。這使客戶能夠在邊緣上運行其業務模塊,并通過云邊緣
協同效應建立分布式邊緣架構,低時延、低成本,減輕了中心的壓力。
騰訊云:推出的邊緣計算機器ECM(Edge Computing
Machine)通過將計算能力從中心節點下沉到靠近用戶的邊緣節點,提供低時延、高可用、低成本的邊緣計算服務。ECM按實際使用量計費,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調整邊緣模塊服務區域和規模,迅速靈活的應對業務變化,低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快速的響應。此外,騰訊的微信小程序也是其邊緣接入的最佳應用入口。
金山云:在2019年布局邊緣計算業務,邊上的邊緣計算方案KENC、端上的邊緣計算方案智慧人居企業管理平臺,以及打通邊與端互聯互通的1KM邊緣計算方案,組成了當前金山云一體化邊緣計算的整體布局。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