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智能化改造是我國煤礦行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是推動我國能源供給側改革的關鍵舉措。近幾年來我國陸續推出了“智慧礦山”相關產業政策,下面是這些政策的匯總梳理。
智慧礦山相關產業政策
2015年6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的通知》提出重點是以機械化生產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為操作。
2016年2月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互聯網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促進智慧能源發展。
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指出到2030年重點煤礦區基本實現工作面無人化的規劃目標。
2017年2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單班入井超千人礦井科技減人工作方案》明確力爭到2018年底,所有千人礦井下井人數減少30%以上,單班下井人員減少到千人以內。
2018年6月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應急部等8部委《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2020年11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煤炭工業“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爭取到“十四五”末期,全國建成智能化生產煤礦效量1,000處以上。

近年地方政府對于智慧礦山的政策
2019年12月山東山東省能源局印發了《山東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方案》,制定了到2020年底,全省煤礦智能化開采煤炭產量達到40%以上;到2025年,全省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基本形成完整配套的智能化生產、管理體系、智能化開采煤炭產量達到90%以上;2030年全面建成智能化煤礦的總體發展目標。
2020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起草了《關于促進全區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內蒙古自治區已配臵煤炭資源項目監管辦法》,提出建設智能煤礦,鼓勵井工煤礦建設智能工作面、露天煤礦發展無人駕駛,重點推動沖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等災害嚴重礦井開展智能化采掘和危險崗位機器人替代,2025年基本建成智能煤礦。
2020年3月云南云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整治煤炭行業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的通知》,決定全省以曲靖、昭通、紅河等3個州、市為重點,以楚雄州楚雄市、南華縣,文山州富寧縣,大理州祥云縣,麗江市華坪縣等5個縣、市為補充。對實現不了機械化開采的煤礦,堅決關閉退出。
2020年5月山西山西省發改委、能源局、應急管理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決議加快煤礦智能化建設改造,將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技術引入煤礦智能化建設,推動煤礦裝備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2020年到2022年推動10座智能化示范煤礦和50個智能化綜采示范工作面建設;2025
年全省大型煤礦、災害嚴重煤礦及其他具備條件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2030年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
2020年6月安徽安徽省發改委、能源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實施意見》,決議到2021年,全省共建成6處智能化示范煤礦,到2025年,全省45%左右的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做到開拓設計、地質保障、采掘、機電、運輸、通風、洗選物流等系統的智能化決策和自動化協同運行,井下重點崗位基本實現機器人作業。到2035年,全省各類煤礦基本實現智能化,建成智能感知、智能決策、自動執行的煤礦智能化體系。
2020年7月貴州貴州省發改委、能源局、工信廳等8部門聯合制定并發布了《貴州省煤礦智能化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
年)》,到2025年底,全省基本形成煤礦智能化技術體系;大型煤礦基本建成智能煤礦,實現開拓、采掘、機電、運輸、通風、安全保障、生態保護、生產管理等系統的自動化協同運行與智能化決策,井下重點崗位機器人作業;全省生產煤礦綜采、綜掘工作面基本實現智能化。
2021年1月河南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到2023年年底,全省累計建成15—20處智能化示范煤礦、80個以上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200個以上智能化掘進工作面;井下部分危險崗位實現機器人作業。沖擊地壓煤礦的采掘工作面、采深超千米的煤與瓦斯煤礦突出采掘工作面全部實現智能化,新建煤礦和年產能達60萬噸的改擴建煤礦必須實現采掘智能化;智能化采煤和掘進工作面生產班單班作業人數控制在9人以內。

文章數據來源:《全市場科技產業策略報告第125期:兩大觀察+三大思考探討煤炭智能化行業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