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救助
社會救助是從英文“social
assistance”翻譯而來,由于社會救助項目本身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以及不同語言之間的轉譯很難做到精準、貼切,國際上,社會救助還沒有嚴格、明確和統一的定義。
經合組織(OECD)委托的一項關于24個發達國家社會救助制度的研究中,對社會救助的概念作出如下表述:“發達國家通常為他們缺少足夠收入的公民或居民提供有保障的最低資源,這種形式的保護經常被稱為‘安全網’。這些缺少其他收入來源的人如果沒有安全網的保護,就會陷入貧困或以其他形式表現出來的需要不能滿足,但通常只對無法謀生的申請人提供現金或服務。同時,對申請人自己已經擁有的資源需要進行某種形式的評估,這種形式的保護,通常被稱為‘社會救助’?!?/p>
《管理學大辭典》中社會救助是指國家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對因自然災害或其它經濟社會原因導致生存危機的弱勢群體提供款物和輔助的制度,從而維護社會安定。
亞洲發展銀行根據社會救助主體的不同,對社會救助在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進行了界定。狹義的“社會救助”是指:“對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難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由中央或地方政府依據預定的資格定義的標準和家計調查結果,給予的最低生活水平的現金或實物幫助,以使其最低生活得到保障。廣義的“社會救助”是指:“針對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難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由國家和社會依據法定的資格定義的標準,給予現金或實物的幫助,以使其最低生活得到保障?!?/p>

2.社會救助的內容
(1)生活社會救助
生活社會救助的目標是維持貧困人員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全體公民基本生存權利,最終消除貧困。因此,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水平標準的家庭、個人都被視為救助對象,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無依無靠沒有生活來源的的國民;二是有收入來源,但是其生活水平在法定最低標準之下,或是與該標準相當。在我國,由于特殊的城鄉二元結構,生活救助的對象主要分為:1)城市困難戶;2)農村困難戶,前者還包括了流浪乞討人員和特殊救助對象。為此,我國生活社會救助的主要內容包括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制度、農村五保供養制度以及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醫療社會救助
醫療社會救助指的是政府為貧困人群中患有疾病者從政策、技術、財政等角度提供基本醫療健康服務,以使得貧困人口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的社會救助制度。其救助對象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必須是貧困人口;2)必須是貧困人口中的病患者;3)上述人員在實施了保險等醫療保障之后仍不能支付醫療費用。
(3)教育社會救助
教育社會救助指的是為了確保適齡人口能夠得到接受教育的機會,國家、個人以及社會團體在不同階段為貧困學生提供援助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中規定,“我國的教育社會救助制度主要針對的是低保家庭成員以及那些特困供養人員,所采取的救助方式主要包括減免費用、提供生活補助或者是提供助學金等,為各階段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提供保障的重要救助制度?!?/p>
(4)住房社會救助
住房社會救助針對的是低收入家庭以及其他滿足住房社會救助條件,需要住房保障的特殊家庭,政府為這類家庭提供現金補貼或直接提供住房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
(5)生產社會救助
生產社會救助是指對于有一定生產經營能力的貧困人口,國家從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扶持,以幫助被救助對象通過生產活動脫離貧困的社會救助制度。生產社會救助的對象一般是有一定生產能力的貧困人口,不包括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群體。
(6)災害社會救助
災害社會救助指的是,對于那些因為突發自然災害而陷入貧困的居民,國家和社會依法為其提供物質幫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幫助確立自行生存能力的一項社會救助制度。災害社會救助明確了在災害發生時,以及災害發生之后應當持續、及時進行幫助,并且還重點強調,應當在災民基本生活得到切實解決的基礎上,幫助災民進行生產重建,使公民的災害抵抗能力不斷提高。
以上梳理了社會救助的定義及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社會保障卡有什么用?是什么卡?
什么是社會優撫?特點及內容分析
什么是社會辦醫?有哪些模式?最新鼓勵社會辦醫政策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