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銀行(Citi)發布了《亞太地區年輕企業如何應對新冠疫情》。報告介紹了過去一年中,疫情對亞太地區以青年為主導的企業的主要和次要影響渠道的結果和分析。
結果顯示,92%的受訪企業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負面影響。為了應對這些挑戰,85%的企業不得不采取行動,縮減其商業模式或限制其增長,以保護其生存。
由于這些主要和次要的影響,大多數企業報告了令人不安的標題結果。57%的企業銷售額比上年下降,59%的企業現金流量下降。由于新冠疫情,51%的公司不得不在某個時候部分或全部關閉,而21%的公司不得不裁員或減少工時或工資。
主要影響
具體而言,報告著眼于以下五個領域的挑戰,同時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密切聯系:
1.客戶:向客戶推銷產品或服務的機會減少,經濟沖擊導致消費者需求減少。
2.融資與投資:企業信貸渠道減少,外部投資渠道減少。
3.供應鏈:供應鏈和物流中斷,獲取投入的障礙或更高成本,以及分銷中斷或更高成本。
4.經營環境:公用事業中斷或成本增加,獲得許可證、執照等的渠道中斷,進入合作伙伴或商業網絡的渠道減少。
5.工作場所和勞動力:需要減少工作場所的員工人數,以及員工缺勤、疾病、護理負擔或心理健康問題等因素。
研究發現,大多數企業都必須同時應對多個不同領域的挑戰(見圖)。
影響渠道

企業面臨的最常見的挑戰是與客戶相關的挑戰,其中83%受到負面影響。同時,60%的企業經歷了與工作場所和勞動力相關的挑戰,60%的企業經歷了與經營環境相關的挑戰,47%的企業經歷了與融資和投資渠道相關的挑戰,40%的企業經歷了與供應鏈相關的挑戰。
詳細分析上述類別中企業面臨的具體挑戰,最常見的五種情況是:
向客戶推銷產品和服務的機會減少(59%);消費者消費能力下降(48%);減少對合作伙伴和商業網絡的訪問(40%);獲得外部投資的機會減少(39%);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差(37%)。
企業應對戰略分析:
首先,以青年為主導的企業是敏捷的。87%的企業已針對COVID-19調整了經營戰略。
其次,以青年為主導的企業具有創新性。
86%的人在應對危機時進行了創新:從推出新產品或服務;轉變經營模式。
面對生存面臨的威脅,年輕企業家們展現了他們的應變能力。四項戰略是關鍵,本章對此進行了詳細探討:
1. 調整商業模式,以應對流行病和復蘇帶來的需求
2. 最大限度地利用數字和移動解決方案
3. 推行財務應對戰略
4. 利用伙伴關系和網絡
業務戰略變化/COVID-19催化的創新
?敏捷性:87%的企業響應COVID-19改變了其業務戰略。
?創新:86%的人在應對危機時進行了創新。其中包括新產品或服務,以及業務流程和結構的創新。
?財務應對策略:70%的人實施了財務應對策略,以管理COVID-19導致的現金流問題。
?伙伴關系和網絡:由于COVID-19,68%的企業建立了新的伙伴關系。
?數字解決方案:92%的人已經實施了移動或數字解決方案,以響應COVID-19。
?與疫情前相比,77%的人提高了數字化水平。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花旗銀行(Citi):亞太地區年輕企業如何應對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