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數字普惠金融
國務院在2015年底發布《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在規劃當中以國家文件的形式確定了普惠金融的定義,普惠金融指的是在商業持續性發展和機會平等的原則基礎上借助于政策扶持的手段,優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強金融體系健全性,滿足一定的成本負擔性,為社會各個階層的群體提供其所需的金融服務項目。
數字普惠金融便是在普惠金融發展的基礎上衍生而來。不僅僅傳統金融機構在不斷加大普惠金融的實踐力度,創新型互聯網金融企業由于具備云計算、大數據等高水平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有效地幫助普惠金融擴大服務范圍及服務能力,進一步推動了普惠金融的發展進程.互聯網金融通過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進步和線上金融產品創新,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擴大了覆蓋范圍,努力實現互聯網金融機構和客戶的共贏。因此,結合數字化技術發展的普惠金融便是數字普惠金融。

2
如何衡量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
依據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制定了三個指標來衡量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分別為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金融支持程度。
(1)在測量傳統金融機構的覆蓋廣度時,傳統方式是通過“金融機構網點數”及“金融服務人員數”完成測算的。但在互聯網金融體系中,由于數字技術突破了空間的局限性,互聯網金融的服務項目更多是通過電子賬戶數等來體現的。因此,數字普惠金融覆蓋廣度是通過計算各省市居民的金融網絡賬戶數量來計算的。
(2)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針對使用深度的測量問題,選擇釆用衡量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方式來體現。主要由兩個層面內容組成:一是數字普惠金融的服務類型,包含投資、信貸、保險、征信與支付服務等多種金融工具在內;二是使用狀況,具體包含人均交易數量金額及實際使用人數,在此基礎上形成使用深度指標。
(3)數字金融支持程度方面,參照相關文獻資料內容來看,用戶在選擇金融服務時主要會考慮到成本水平和便利性兩個因素,也正是互聯網金融所具備的低成本和低門檻兩種優勢。隨著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成本降低、金融操作更為便捷,居民投資需求也會相繼提升,因此使用便利性和成本來衡量數字金融支持程度。
3 我國數字普惠金融體系
當前,我國的數字普惠金融體系正在形成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中心,以互聯網企業為支撐,以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補充,金融科!技企業賦能,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制度保障不斷健全的全方位發展格局。

推薦閱讀:《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篇 (100頁).pdf》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0簡版(33頁).pdf》
《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課題組: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2011-2020 年)(4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