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篇 (10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篇 (100頁).pdf(10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I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 普惠金融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中國北京 II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 普惠金融篇. 北京:對外經 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20.5 ISBN 978-7-5663-2152-7 . 亞 . . 金融經濟發展研究報告 亞洲 . F833 中國版本圖書館 CIP 數據核字(2020)第 082371 號 亞洲金融發展報告普惠金融篇 責任編輯:汪 洋 出版發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郵政編碼:100029 社 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 10 號 郵購電話:010 64492338 網 址: 發行部電話:010 64492342 資源網址: E-m
2、ail: 成品尺寸:215mm278mm 印 刷: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印 張:6.25 版 次:2020 年 5 月北京第 1 版 字 數:160 千字 印 次:2020 年 5 月第 1 次印刷 ISBN 978-7-5663-2152-7 定 價:200.00 元 III 縮略語 IX 序言 XI 致謝 XIII 概要 XV 第一章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與生態體系構建 1 第一節 普惠金融的概念與意義 1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1 (二)普惠金融的關鍵要素 3 (三)普惠金融對亞洲的重要意義 3 第二節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 5 (一)亞洲普惠金融發展達到或趕超世界水平 6 (二)
3、亞洲各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9 (三)經濟、教育等因素影響居民賬戶擁有率 10 (四)亞洲國家居民儲蓄情況分化 12 (五)亞洲金融機構居民貸款可得性有待提高 13 (六)亞洲部分國家仍需大力提升中小企業信貸覆蓋廣度和深度 14 第三節 普惠金融生態體系與指標 16 (一)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16 (二)普惠金融生態指標 19 第二章 亞洲普惠金融生態實踐案例 25 第一節 政府推動與頂層設計 25 (一)中國的頂層設計 25 IV (二)印度的國家戰略 30 (三)日本政策性融資供給體系 33 第二節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36 (一)柬埔寨征信體系 37 (二)印度 UPI 電子支付系統
4、40 (三)中國動產抵押擔保體系 44 第三節 數字普惠金融發展 46 (一)中國數字普惠金融 46 (二)馬來西亞金融科技與 AFIN 50 (三)沙特阿拉伯“金融科技監管沙箱” 51 第四節 創新的業務模式 55 (一)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小額貸款模式 55 (二)馬來西亞代理銀行模式 59 第五節 消費者金融素養與保護 61 (一)蒙古國金融素養與普惠保險 61 (二)韓國金融消費者保護 65 第三章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展望與政策建議 67 第一節 機遇與挑戰 67 (一)亞洲減貧任務依然艱巨 67 (二)各類金融服務供給差異顯著 67 (三)技術創新帶來數字鴻溝和安全性問題68 (四)信息
5、不對稱現象依然存在,征信體系有待完善 68 (五)普惠金融發展評價體系有待改進 68 第二節 政策建議 69 (一)制定全局戰略,完善普惠金融治理體系 69 (二)共同建設高質量、多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 69 (三)推行“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商業導向 69 (四)構建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70 (五)加強亞洲地區普惠金融交流與合作 70 附錄 73 參考文獻 79 V 表 1-1 普惠金融的定義:國際比較 1 表 1-2 G20 峰會關于普惠金融的倡議及成果:20102019 2 表 1-3 亞洲各國底層 40%的人口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發展概況 4 表 1-4 亞洲國家居民沒有金融賬戶的
6、原因 11 表 1-5 2017 年亞洲不同社會群體賬戶擁有率 11 表 1-6 亞洲普惠金融生態體系與指標構成 19 表 1-7 亞洲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指標詳表 20 表 1-8 27 個亞洲樣本國家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子指標得分 22 表 2-1 20182019 年中國普惠金融支持政策匯總 26 表 2-2 柬埔寨普惠金融發展與類似國家對比 38 表 2-3 格萊珉銀行十六條公約 57 表 2-4 蒙古國貧困人口比率 63 VI VII 圖 1-1 2017 年、2018 年亞洲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3 圖 1-2 亞洲各國底層 40%的人口與全國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增長率差異 5 圖 1-3
7、 亞洲與非亞洲地區平均賬戶擁有率 6 圖 1-4 亞洲與非亞洲地區平均電子支付使用率 7 圖 1-5 亞洲與非亞洲地區銀行網點密度 8 圖 1-6 亞洲與非亞洲地區 ATM 機密度 8 圖 1-7 亞洲十國賬戶擁有率 9 圖 1-8 亞洲十國電子支付占比 10 圖 1-9 亞洲十國居民在金融機構儲蓄的比例 13 圖 1-10 2017 年亞洲十國居民在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儲蓄的比例 13 圖 1-11 2017 年亞洲十國居民個人貸款情況 14 圖 1-12 亞洲十國中小企業信貸情況 15 圖 1-13 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結構 16 圖 1-14 亞洲普惠金融生態指標得分前十名國家 23 圖 2
8、-1 日本政策性融資供應體系示意圖 34 圖 2-2 日本商會、協會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 36 圖 2-3 UPI 用戶付款的交易流程 41 圖 2-4 印度 UPI 系統交易量的增長 42 圖 2-5 印度 UPI 系統交易金額的增長 43 圖 2-6 印度 UPI 系統交易金額與借記卡和信用卡的對比 43 圖 2-7 印度 UPI 系統交易金額增長率與借記卡和信用卡的對比 43 圖 2-8 監管沙箱全周期圖 53 圖 2-9 格萊珉銀行典型貸款流程演示 58 圖 2-10 格萊珉銀行貸款審批流程 58 VIII IX 縮 略 語 縮 略 語 AB 代理銀行 ABA 東盟銀行業協會 ADB
9、 亞洲開發銀行 AFC (日本)農業、林業和漁業金融公庫 AFI 普惠金融聯盟 AFIN 東盟金融創新網絡 AI 人工智能 AIFIE 亞洲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指標 API 應用程序接口 ASIC 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委員會 ATMs 自動取款機 BCNMs (印度)業務聯系網絡經理 BNM 馬來西亞央行 BSN 馬來西亞國民儲蓄銀行 CBC 柬埔寨信用局 CEIC 香港環亞經濟數據有限公司 CFL 金融掃盲中心 CGC (日本)地方信用擔保協會 CMA 柬埔寨小額貸款協會 DCC 地區咨詢委員會 DLRC 地區審查委員會 eWTP 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 FAS 金融服務可得性調查 FCA (英國
10、)金融行為監管局 FIAC (印度)普惠金融顧問委員會 FIEG 普惠金融專家組 FIP (印度)普惠金融三年規劃 FRC (蒙古國)金融監管委員會 FSDC (印度)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FSS (韓國)金融監督院 G20 二十國集團 GCI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性指標 GIS 地理信息系統 GPFI 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組織 ICT 信息和通信技術 IFC 國際金融公司 X IM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PS 即時支付系統 JFC 日本政策金融公庫 JFPR 日本減貧基金會 LoA 接收函 LPR 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MAS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ECS (蒙古國)教育文化科技部 MEFIN 全
11、球包容性保險組織 MFIN 微型金融機構網絡 MLF 央行中期借貸便利 Mof (蒙古國)財政部 MSMEs 中小微企業 SMEs 中小企業 MSEs 小微企業 MUDRA 印度微型單位發展與再融資署 NAC 沙特非強制執行條款 NAL 英國非強制執行意見 NBC 柬埔寨央行 NCFE (印度)國家金融教育中心 NFC 近場通信 NLFC (日本)國民生活金融公庫 NPCI 印度國家支付公司 NRP 國家僑匯計劃 NSFI (印度)普惠金融國家戰略 NSO 蒙古國全國統計辦公室 PMJDY 印度國家普惠金融計劃 POS 銷售時點情報系統 RBI 印度儲備銀行 RRR 存款準備金率 RTP 實時
12、支付系統 SAMA 沙特阿拉伯監管局 SLBC 邦省級銀行家委員會 UIDAI 印度身份識別管理局 UPI (印度)統一支付接口 USSD 印度非結構化補充服務數據 WEF 世界經濟論壇 XI 序 言 序 言 在世界經濟經歷了巨大不確定性和艱巨挑戰的 2019 年后, 2020 年在劇烈震蕩中開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迫使多國 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消費及生產受到嚴重沖擊,金融市場和石油市 場劇烈波動。在全球經濟急剎車的背景下,如何保護中小微企業和 特殊群體,減輕失業問題對社會的沖擊,一直是各國政府在政策應 對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之一。 我們看到,各國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幫扶中小微企業的政策,包 括免
13、稅、減免租金、定向補貼和定向貸款等。進一步拓展普惠金融 的廣度和深度, 能幫助社會最小的生產單元和最脆弱群體獲得自我 維持和自我造血的能力,穩定就業,促進生產恢復,減輕疫情的社 會影響。 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恢復與增長的中堅力量。2020 年,亞洲 經濟總量占比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至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在強勁、 包容、可持續和綠色增長等方面,亞洲有條件繼續為世界提供示范 經驗。 近年來, 亞洲的普惠金融發展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提升經濟金融環境、改進金融 基礎設施以及提高金融消費者素養, 亞洲經濟體能夠在未來進一步 加強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建設,滿足社會大眾的基本
14、金融需求,從而 減少貧困,減輕社會不公,促進經濟包容性發展。與此同時,值得 注意的是,技術加速迭代,創新層出不窮,正在為數字時代的普惠 金融快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XII 博鰲亞洲論壇是促進亞洲經濟融合, 為亞洲和世界發展凝聚正 能量的重要對話平臺。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期,論壇呼吁全球攜手 共同解決公共衛生危機和重大經濟與社會挑戰。 亞洲金融發展報 告普惠金融篇作為論壇的旗艦報告之一,旨在梳理和交流亞 洲普惠金融的經驗做法,推動亞洲金融發展。我們同時也期望,本 報告為應對疫情下和疫情后的重大挑戰, 提供一些關于金融解決方 案的思考與建議。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 XIII 致 謝 致 謝 博鰲亞洲
15、論壇研究院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亞洲金融合作協會 (Asian Financial Cooperation Association)共同完成本報告,這是兩 機構第二次合作發布論壇旗艦報告。 雙方精誠合作和有力配合是促 進本報告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感謝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在報告整 體方向和具體內容寫作方面的重要貢獻。 在報告具體寫作中,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負責編寫第一章第一節 “普惠金融概念與意義” , 第二章第一節中的 “中國的頂層設計” “印 度的國家戰略” “日本政策性融資供給體系” 案例, 第二節中的 “中 國動產抵押擔保體系”案例,第三節中的“中國數字普惠金融”和 “馬來西亞金融科技與 AFIN”
16、案例,第四節中的“孟加拉國格萊珉 銀行小額貸款模式”和“馬來西亞代理銀行模式”案例,以及第五 節中的“韓國金融消費者保護”案例的寫作。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 負責第一章第二節“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 、第三節“普惠金融 生態體系與指標” ,第二章第二節中的“柬埔寨征信體系” “印度 UPI 電子支付系統”案例,第三節中的“沙特阿拉伯金融科技監 管沙箱 ”案例,以及第五節中的“蒙古國金融素養與普惠保險” 案例的寫作。雙方共同合作完成了第三章“亞洲普惠金融發展展望 與政策建議” 。 本團隊由衷感謝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和亞洲金融合作 協會秘書長陳克文給予的多方面的幫助和指導。感謝專家組成員 給出的建
17、設性意見,這些專家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消費者保護局副 局長尹優平、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處長邱艷芳、國際開發性金 融機構普惠金融專家邵長毅博士和姜芳芳女士。 在報告的編寫過程 中,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普惠金融合作委員會成員單位在報告內容框 架制定和案例研究上給予了幫助與支持,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 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深圳證券交易所、 尤努斯基金會等機構在各國普惠金融研究上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此一 并表示誠摯的謝意。我們還要感謝在本報告出版過程中付出努力的 XIV 編輯和出版社團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本報告寫作團隊成員 包括:曹莉、楊麗玉、劉琰、金銀花、孔穎、宋琛、宮迪
18、、徐佳。 本報告是博鰲亞洲論壇 2020 年的六本旗艦報告之一,旨在以 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的角度梳理亞洲具有代表性國家的普惠金融實 踐案例及發展經驗,為亞洲普惠金融均衡、包容、可持續發展提供 參考與支持。 若對于本報告有任何問題或意見, 請聯系博鰲亞洲論壇秘書處 (bfaboaoforum.org) 。 XV 概 要 概 要 普惠金融的概念由聯合國于 2005 年“國際小額信貸年”提出 后,已為世界各國所采用。近十年來,G20 領導人峰會通過了推動 普惠金融發展的多個倡議,全球和區域普惠金融聯盟相繼成立,建 立起支撐普惠金融發展的強大網絡。亞洲地域遼闊,地區之間經濟 發展水平差距較大, 貧困人口
19、較多, 第一產業和小微經濟占比較大, 對普惠金融需求旺盛。近年來,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總體已達到或趕 超世界水平。然而,亞洲各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差距依然較大,經 濟與教育等因素制約著基礎賬戶覆蓋程度,各國儲蓄情況分化,居 民貸款和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有待提高。因此,進一步發展普惠金 融,使亞洲各個地區和群體都能獲得良好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發揮 金融有效資源配置和促進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作用, 是推動亞洲均 衡、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必經之路。從普惠金融早期的格萊珉 小額貸款模式,到現今東南亞國家在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獨特創 新,亞洲在普惠金融領域的努力與嘗試可圈可點。 本報告從“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的視角梳
20、理亞洲各國普惠金融 發展經驗1。一個運轉高效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包括普惠金融行業 主體以及一系列普惠金融賴以生存發展的生態環境。 普惠金融生態 體系中的環境因素包括國家營商環境與政府效率、經濟金融環境、 金融基礎設施、數字基礎設施、金融消費者素養與保護五個方面。 首先,國家營商環境與政府效率的作用體現在制度設計、統籌 規劃、機構布局、組織協調等方面。在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需要 政府制定有利于普惠金融發展的戰略與政策; 具備較高的政府執行 效率和治理能力以確保各項戰略與政策更好地落實。 其次,普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一國經濟金融環境。一國經濟發 展程度越高,代表發展普惠金融的條件越好。同時,金融行業對
21、私 營部門的信貸程度越高,代表一國金融業發展越深入,越有利于引 1.“金融生態”這一概念在中國最早由周小川(2004)和徐諾金(2006)提出,認為金融生態由金融生 態主體、金融生態環境及其二者的相互有機作用相構成。本報告將“金融生態”的概念引申到普惠金 融領域,提出“普惠金融生態體系”概念。 XVI 導資金流入普惠金融領域。 合理的通貨膨脹水平有利于金融體系穩 定和普惠金融的穩健發展。 再次, 金融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為普惠金融的全面發展提 供了重要保障。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包括征信體系、支付體系、抵 質押體系等。其中,征信體系作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有利于信 息的整合與共享,消除信息不對稱
22、,促進誠信約束與激勵,降低企 業與個人的借貸成本,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隨著數字科技 的迅猛發展,數字技術逐漸被應用于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數字普 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途徑。 而金融科技的發展則依賴于國 家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成為影響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關 鍵因素。 最后, 金融消費者素養與保護為普惠金融的積極效果的發揮提 供了軟條件和保障。隨著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普惠金融的獨特客 戶群將面臨更多的金融服務選擇, 這些群體金融意識和金融素養的 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對金融服務的辨別能力,
23、 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以 提升其金融健康和福祉。 以上五個維度的普惠金融環境因素為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一 系列條件。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普惠金融生態主體各類普惠 金融服務供應商根據自身特點錯位發展、深耕細作,以普惠金融客 戶的特點和內在需求為根本出發點設計金融產品與服務, 創新業務 模式與合作方式,以商業可持續作為前提,實現包容性金融和包容 性發展的社會目標。 “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是對普惠金融的一種擬生化概括或比喻。 一方面, 普惠金融主體在普惠金融環境中吸取陽光雨露、 積極發展;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主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環境。普惠金融 環境與普惠金融主體以及其相互作用關系共同構成了具備其自
24、身 XVII 發展規律和內在邏輯的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在此基礎上,本報告嘗試建立了較為全面的“亞洲普惠金融生 態體系指標(Asian 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 Ecosystem,AIFIE) ” , 嘗試對亞洲樣本國家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的綜合情況進行客觀評估。 根據綜合指標,亞洲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得分較高的國家有新加坡、 韓國、阿聯酋、以色列、日本、馬來西亞、中國、泰國、巴林和哈 薩克斯坦等。 本報告第二章嘗試從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的不同構成去梳理亞 洲各國普惠金融發展經驗1。在政府支持和頂層設計的維度,梳理 中國在國家戰略、貨幣信貸、財稅政策、治理框架和機構能力等方
25、 面為普惠金融發展作出的努力,介紹印度普惠金融發展國家戰略, 以及日本在中小企業融資扶持領域的經驗。 在金融基礎設施的維度, 回顧柬埔寨在全國性征信體系建設方 面取得的成就,介紹印度 UPI(Unified Payments Interface,統一支 付接口)電子實時支付體系對其舊體系的替代,以及中國如何通過 構建動產抵押擔保體系促進中小企業的動產融資業務。 在數字技術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梳理中國在數字支付、數 字理財與保險、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方面的領先經驗,介紹馬來 西亞和東盟金融創新網絡(AFIN)在數字金融領域的創新突破, 展示沙特阿拉伯如何利用“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尋求技術創新與風
26、 險管控的平衡之路。 在普惠金融主體的業務創新方面, 分析孟加拉國格萊珉小額信 貸模式如何針對客戶特點與根本需求設計產品與服務, 馬來西亞等 國的代理銀行模式如何通過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的合作拓寬普惠 金融服務的覆蓋面、提高金融可得性的業務模式實踐。 1. 本報告未針對普惠金融生態環境的第二個方面:經濟、金融與人口環境介紹相關案例。 XVIII 在消費者金融素養與保護方面, 介紹蒙古國與韓國在金融消 費者素養、普惠保險服務、消費者保護領域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 顯著效果。 亞洲發展普惠金融,機遇與挑戰并存。亞洲人口眾多、地域遼 闊,經濟發展潛力大,金融服務需求廣,市場廣大。數字科技的快 速發展為普
27、惠金融提供了新動力, 幫助亞洲傳統金融服務較為不足 的國家實現“彎道超車” 。然而,亞洲減貧任務依然艱巨,各類金 融服務供給差異顯著,技術創新帶來數字鴻溝和安全性問題,征信 體系有待完善,普惠金融評價體系有待改進。 針對機遇與挑戰, 本報告對亞洲各國繼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提 出如下建議:第一,制定全局戰略,完善普惠金融治理體系,采用 全局性方案,鼓勵和動員各部門與社會各界積極合作。第二,共同 建設高質量、多元化的金融基礎設施,繼續推動完善征信體系、支 付體系、動產抵押體系、數字信息與通信技術等基礎設施建設,為 普惠金融發展搭建更堅實的平臺。第三,推行“以消費者需求為中 心”的商業導向,關注并滿足
28、中小企業和特殊群體的真實需求。第 四, 構建健康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體系; 鼓勵監管部門主動利用 “監 管沙箱”尋求技術創新與風險管理的平衡之道;遵循G20 數字普 惠金融高級原則 ,關注數字安全、數字鴻溝、消費者保護等問題。 第五,加強亞洲地區普惠金融的交流與合作,利用好“一帶一路” 倡議等區域和全球化動議帶來的各國協同發展機會, 充分發揮國際 機構促進跨國交流、經驗共享的作用。 第一章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與生態體系構建 1 第一章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與 生態體系構建 第一節 普惠金融的概念與意義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 年聯合國“國際小額信貸 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 (Financial I
29、nclusion)的概念,它是指讓每一 位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夠及時、方便、有尊 嚴地以適當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隨后,普惠金融受到各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 的普遍關注, 內容不斷豐富完善 (見表 1-1) 。 本報告中提及的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機會平等 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 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 當、有效的金融服務。首先,這個金融服務 需求不限于貸款,還包括存款(包括活期賬 戶的廣義概念) 、匯款、支付結算、保險和財 富管理等一系列金融產品與服務。其次,這 個金融服務面向所有企業和個人,其重點和 難點是解決傳統金融體系覆蓋不足的中小微 企業和特殊群體。其中,
30、特殊群體是指無法 獲得金融服務或金融服務不足的農民、城鎮 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殘疾人、婦女和老 年人等個人。最后,這個服務是公平的、非 歧視性的,對接受者來講是方便、有尊嚴和 可負擔的,對提供者普惠金融服務機構 來講是價格適當、成本和風險可控、商業可 持續的。 表 1-1 普惠金融的定義:國際比較 組織 文件 時間 內 容 聯合國 2005 小額信貸年會 2005 年 一個能夠有效地、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尤其是貧 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 GPFI,G20 普惠金融全球標準 指南: 面向弱勢群體 2011 年 所有處于工作年齡的成年人(包括目前被金融體系所排斥的 人) ,
31、都能夠有效獲得 1正規金融機構提供的以下金融服務:貸 款、儲蓄(廣義概念,包括活期賬戶) 、支付和保險。 世界銀行 2014 年全球金融發 展報告:普惠金融 2013 年 一個國家的成年勞動力能有效地獲得包括貸款、儲蓄、支付和 保險等正規金融服務。 2005 1.“有效獲得”的定義為“消費者能夠以可負擔成本獲得、提供者能夠持續供給的便捷、負責任的金融服務,使那些被排斥在金融 服務之外和金融服務不足的消費者能夠獲得和使用正規金融服務(GPFI,2011) 。 2 為更好地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二十國 集團(G20)框架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 (GPFI) 、普惠金融聯盟(AFI) 、東盟金融創 新
32、網絡(AFIN)等有關普惠金融的國際組 織相繼誕生,為普惠金融的快速發展提供 了推動力。自 2010 年以來的近十年,G20 在各次峰會中不斷提及普惠金融相關議題 (見表 1-2) 。 為了指導普惠金融發展, GPFI 先后發布三部普惠金融白皮書,闡明普惠 金融的定義,提出并完善普惠金融指標體 系,促進國際匯款流動,引入數字金融, 針對數字金融風險與局限性進行修正與指 導,進一步拓展和劃分特殊群體。 2016 年,G20 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中提出“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強調要將 數字技術應用到普惠金融當中。GPFI 白皮書 指出, “數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過使用數 字金融服務以促進普惠金
33、融的行動,它運用 數字技術為無法獲得金融服務或金融服務獲 取不足的群體以負責任的、成本可負擔的方 式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并且該服務對服 務提供商是可持續的。 “數字普惠金融”是對 普惠金融的衍生和發展,數字化能夠極大地 提高特殊群體對金融服務的普及度和可得 性,加快普惠金融的發展。 表 1-2 G20 峰會關于普惠金融的倡議及成果:20102019 時間 主席國 關于普惠金融的倡議及成果 2010 年 韓國 指出普惠金融是全球發展議程的主要支柱,并批準一項具體的普惠金融行動計劃。 各國領導人宣布成立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組織(Global Partnership of Financial In
34、clusion,GPFI) ,將 2010 年開始的普惠金融專家組(FIEG)工作制度化并繼續推 進。GPFI 于 2010 年 12 月 10 日在韓國首爾正式啟動。 2011 年 法國 發布白皮書貧困人口的標準制定和普惠金融 ,闡明普惠金融的定義,并提出框架 問題,向五個標準制定機構正在進行的工作提供信息,以便將普惠金融納入可在國 家一級有效實施的標準和指導當中。 2012 年 墨西哥 通過G20 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 2013 年 俄羅斯 擴展G20 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 2014 年 澳大利亞 同意 G20 促進僑匯流動的計劃,承諾通過該計劃實施國家僑匯計劃(NRP) ,概述支 持有效
35、僑匯流動和降低僑匯轉賬成本的國家主導行動。 2015 年 土耳其 通過G20 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 。 G20 僑匯計劃最終敲定,包括 G20 的核心計劃與一個監測框架。 2016 年 中國 通過G20 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 擴展G20 普惠金融指標體系 ,增加了用于衡量數字金融服務發展的新指標。 通過G20 中小企業融資行動計劃實施框架 。 GPFI 發布白皮書全球標準制定機構和普惠金融:不斷演變的格局 。 2017 年 德國 更新G20 普惠金融行動計劃:2030 年議程和數字化 。 實施G20 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發布數字普惠金融的新興政策與方法 。 落實G20 中小企業融資行動
36、計劃 。 2018 年 阿根廷 聚焦通過數字化工具的合規手段提高普惠金融水平;發展數字支付基礎設施;使用 替代性數據擴展征信;倡導金融消費者保護和金融教育。 2019 年 日本 通過G20 普惠金融與人口老齡化福岡政策倡議 。 第一章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與生態體系構建 3 1. 網址:https:/www.centerforfinancialinclusion.org/. 2. 參考中國外交部(亞洲司)網站 46 個國家,加 上中國,共 47 個國家。本報告各部分在此 47 國中選取數據可得的國家進行分析。 (二)普惠金融的關鍵要素 1. 金融服務的可得性 可得性是普惠金融的關鍵驅動因素???/p>
37、 得性意味著消費者能夠充分接近各類金融服 務設施??傻眯缘娜狈鹑诜斋@得不 足的群體帶來高額的交易成本,導致金融產 品和服務的獲得和使用水平不足。改善金融 服務的可得性能增加消費者對金融產品的使 用,也能帶來如增加收入、促進生產投資和 就業等普惠金融產生的收益。 2. 產品多樣性與適當性 發展普惠金融,必須合理設計一系列金 融產品和服務, 使之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特別是滿足那些無法獲得金融服務和獲得服 務不足群體的需求。合適的金融產品設計要 求識別特定群體的需求,并具有能夠以合理 的成本滿足需求的產品特性。金融產品的合 適性或質量涉及很多方面。普惠金融中心 (Center for F
38、inancial Inclusion) 1對“質量” 的定義包括:可負擔、便捷、產品匹配、安 全、維護消費者尊嚴及保護消費者權益。數 字金融的作用正在快速增強,在促進產品多 樣化方面潛力巨大,有助于普惠金融目標的 實現。數字技術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使得 金融服務提供者能以低成本創新金融產品和 服務,以便捷的方式覆蓋更廣泛的群體,從 而可極大地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 3. 商業可行與可持續性 構建和維持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系統, 使金融服務提供者能以成本節約的方式、長 期可持續地提供產品和服務,是實現普惠金 融長遠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4. 安全和負責任 實現普惠金融的長期發展目標需要負責 任地向消費
39、者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 普惠金融政策目標應當與金融穩定和市場誠 信的政策目標相一致。金融監管部門應當持 續評估風險,在不同金融政策目標之間做好 權衡取舍。 (三)普惠金融對亞洲的重要意義 第一,有效解決當前金融體系金融排斥 的問題。 亞洲地區 2地域遼闊, 資源稟賦差異 巨大,大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大,地區之間發 展水平差距較大。圖 1-1 展示的 2018 年亞 洲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情況表 明,各國經濟增長狀況差異巨大。發展普惠 金融,不斷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 提升薄弱領域金融可得性,有利于解決金融 圖 1-1 2017 年、2018 年亞洲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數
40、據來源:CEIC。 4 排斥問題。 同時, 數字金融作用的增強可為金 融服務獲取不足群體提供更為豐富的金融產 品和服務。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務可 得性。亞洲各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參差 不齊。在獲取金融服務方面,富人和窮人、 城市和農村居民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間仍然存 在較大差距。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運用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 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延伸服務半徑,擴 大服務覆蓋面,有利于降低服務門檻和交 易成本,促進金融服務下沉,提高金融服 務可得性。 第三,促進金融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 量發展。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打造“以消費 者為中心” “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經營戰
41、 略和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產品體系,拓展金 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構建運行高效、 互助共享、線上線下同步發展的普惠金融產 品服務體系,實現對消費者的精準識別、精 細管理、精確服務,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能力,實現金融機構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第四,緩解金融資源初始配置不均等問 題。 表1-3和圖1-2展示了亞洲各國底層40% 的人口的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增長的情況, 可以看到在不同時間段,部分亞洲國家底層 40%的人口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的增長率要 低于全國平均值(巴基斯坦、亞美尼亞和塔 吉克斯坦尤為突出) ,而部分國家底層 40% 的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增長率高于平均值 (如菲律賓、馬來西亞和中國
42、) 。這種現象從 側面反映了亞洲各國分配與發展的不均衡。 普惠金融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 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可擴展現 有金融服務的邊界, 為特殊群體提供針對性 強、價格合理、長期可持續的金融產品和 服務,是兼顧效率和公平的政策框架。同 時,數字金融服務還可以有效提高居民金 融素養,提高金融風險防范能力,幫助家 庭平穩消費。 表 1-3 亞洲各國底層 40%的人口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發展概況 國家 底層 40%的人口中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 增長率(%) 全國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 增長率(%) 亞美尼亞 1.8 (20122017) 3.2 (20122017) 孟加拉國 1.3 (20
43、102016) 1.5 (20102016) 不丹 1.6 (20122017) 1.7 (20122017) 中國 9.1 (20132015) 7.4 (20132015) 格魯吉亞 4.5 (20122017) 3.8 (20122017) 印度 3.2 (20042011) 3.7 (20042011) 印度尼西亞 4.8 (20152017) 4.8 (20152017) 哈薩克斯坦 0 (20122017) -0.6 (20122017) 吉爾吉斯斯坦 0.9 (20122017) 0.8 (20122017) 老撾 1.4 (20072012) 2.1 (20072012) 馬來
44、西亞 8.3 (20112015) 6.0 (20112015) 蒙古國 1.7 (20102016) 1.3 (20102016) 第一章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與生態體系構建 5 續表 國家 底層 40%的人口中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 增長率(%) 全國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 增長率(%) 巴基斯坦 2.7 (20102015) 4.2 (20102015) 菲律賓 5.1 (20122015) 2.6 (20122015) 斯里蘭卡 4.2 (20122016) 4.7 (20122016) 塔吉克斯坦 2.3 (20092015) 3.6 (20092015) 泰國 2.5 (20142017)
45、 2.1 (20142017) 越南 4.9 (20122016) 4.8 (20122016) 數據來源:亞洲開發銀行基本統計 2019 。 1 圖 1-2 亞洲各國底層 40%的人口與全國家庭支出或人均收入增長率差異 數據來源:亞洲開發銀行基本統計 2019 。 2 第五,消除貧困,實現社會公平穩定。 目前亞洲仍存在著廣大農村地區和貧困落后 地區。受到地理、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制約,這些地區經濟較為落后,金融發展 水平低,非正規金融在信貸市場中占比較 大,企業規模小,且處于發展中階段,與 發達國家相比第一產業占比仍然較大。發 展普惠金融對于加強金融包容性、促進就 業、改善民生、消除貧困
46、及實現社會公平 具有重要意義。 總而言之,亞洲地區地域遼闊,資源稟 賦差異巨大,大部分地區人口密度大,地區 之間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發展普惠金融是推 動亞洲地區均衡、 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是維護亞洲地區金融穩定的必經之路。 第二節 亞洲普惠金融發展特點 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同等收入水平的國 家,亞洲中等收入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平均 速度更快、水平更高。在亞洲內部,各國普 惠金融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經濟、教育等因 素是影響亞洲居民賬戶擁有率的重要因素。 亞洲國家居民儲蓄情況分化嚴重,非正規金 融在信貸總體中占比較大,因此金融機構對 1. 網址:www.adb.org/publications/basic-statistics-2019. 2. 網址:www.adb.org/publications/basic-statistics-2019. 6 個人儲蓄和貸款的可得性均有待提高。亞洲 部分國家仍需大力提升中小企業信貸覆蓋廣 度和深度。 (一)亞洲普惠金融發展達到或趕超世 界水平 參考世界銀行 2017 年 Findex 數據,亞 洲國家普惠金融發展較 2011年和 2014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