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種子行業市場規模和發展歷程
據有關機構統計發現,全球種業市場規模在 2014 年還是423 億美元, 2020 年已經增長至 463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5%。相關機構推算,預計到 2025 年,全球種業整體市場規模將增長至 527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約為 2.6%,中國種業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二,增速快于全球市場。

我國的種子行業經歷了自留種時期1949-1957年、初始育種期1958-1977年、初始工業化期1978-1999年、初始市場化期2000年-至今四個時期,以下將簡單介紹四個時期的基本特征。
(1)自留種時期1949-1957年:家家種田,戶戶留種。建國初期,成立種子機構,以縣為單位開始選種活動,沒有專門生產基地,質量查,農作物產量低。
(2)初始育種期1958-1977年:實施“四自一輔”指導方針?!八淖砸惠o”指農戶自繁,自選,自留,自用并輔之以必要的調劑。開始培育水稻,小麥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形成了以縣良種場為核心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種子繁育專業化有所提高,不過種子依舊純度低。
(3)初始工業化期1978-1999年:實施“四化一供”指導方針。"四化一供"指種子生產專業化,加工機械化,質量標準化和品種布局區域化,種子由以縣為單位統一供應。建立種子生產基地,從國外引進制種機械;種子包衣技術開始發展,種子質量有明顯改善。
(4)初始市場化期2000年-至今:種子產業轉變成市場經濟。2000年頒布實施《種子法》,農民可自由選擇購買種子,各種企開始自主研發,非國有單位也可以銷售種子,育種技術快速發展,種子質量逐步提高;種企開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種子。
2 國內外種子行業龍頭企業及概念股
(1)拜耳(Bayer):BAYN成立于1863年,總部位于德國,于1953年2月在法蘭克福交易所上市。拜耳是化學及制藥工業領域中首屈一指的國際性企業,核心業務集中在醫藥保健和農業領域。
(2)巴斯夫(BASF):BAS成立于1865年,總部位于德國,于法蘭克福(代碼BAS)、倫敦(代碼BFA)、蘇黎世(代碼AN)三地證券交易所上市。巴斯夫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業之一,涵蓋化學品、塑料、植物保護以及原油和天然氣等。
(3)先正達集團(擬科創板上市):先正達集團于2019年在上海注冊成立,主要由瑞士先正達、安道麥及中化集團農業業務組成。集團下擁有先正達植保、先正達種子、先正達集團中國、安道麥等四大業務單元。先正達集團業務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非洲及中東地區、中國及除中國以外的亞太地區。
(4)隆平高科000998.SZ:成立于1999年,于2000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隆平高科致力于以雜交水稻、雜交辣椒、瓜類為主的高科技農作物種子、種苗的培育、繁殖、推廣和銷售。
(5)登海種業002041.SZ:成立于1998年,于2005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登海種業主要有玉米種子生產,自育農作物雜交種子銷售,花卉、苗木、食用菌類種苗的開發及技術服務。
(6)荃銀高科300087.SZ:成立于2002年,于2010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荃銀高科主要產品包括: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小麥、棉花、油菜、瓜菜等農作物種子,銷售區域覆蓋華中、華東、華南、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國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域及東南亞、南亞、非洲等境外地區。
(7)豐樂種業000713.SZ:成立于1984年,于199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豐樂種業是全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并向全產業鏈延伸,推進種藥肥一體化。
(8)科迪華(Corteva):CTVA2019年6月從DowDuPont完成拆分,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成為一家完全獨立運作的全球性純農業公司??频先A擁有生物育種、植物保護產品和數字化農業解決方案,是目前世界種子研發巨頭之一。

來源:《農林牧漁行業種業深度報告:推動種業發展筑牢農業根基-211102(61頁).pdf》
推薦閱讀:《研報】農林牧漁行業:他山之石復盤全球種業巨頭成長路徑看種業未來-210125(34頁).pdf》
《2021年中國種業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