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園是我國政府支持的新型區域發展模式,主要構筑在特定地點,以農業、農業科學技術、支撐性產業、新興產業、公共服務等互相結合,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資源潛力,促進畜牧業和農業技術水平及價值效益的可持續發展的地區性經濟體系。

農業科技園是以農業中心和依托農業的科技服務業為核心的高效而統一的經濟區,它是農業生產、科研服務和其他支持性產業、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它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而且建立了以農業服務業為主導的對外開放的經濟格局。
一、農業基礎
新型農業科技園的基礎是農業,即應用科技和科學技術實現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化、大化、全球化的生產方式。新型農業科技園一方面是農業科技的研究和開發中心,另一方面也是農業供應和消費的大市場,更重要的是聚集了優勢的現代農業農戶,為農業技術的研發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新型農業科技園注重產業服務體系建設,通過開發和積極推廣科技在農業生產和其他領域的應用,促進了農業從傳統模式向新型技術模式的轉型,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效率,加快農業社會化發展進程。
二、科研和服務
農業科技園是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技術制度體系,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大數據及新型農業應用等相結合的創新聚合地,充分結合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了科技體系及科技創新銜接機制;加快了科技及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了農業及其他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率。
新型農業科技園以科技、創新和服務為支撐,構建起以高科技、高創新的農業供應體系,實現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智慧農業經營,也是實現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三、聯動發展
新型農業科技園的發展特點是應用科學技術,對外開放,聯動發展。它實現了供給側供應和消費側所需之間的銜接,及農業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轉變。發改委中聯辦領導,指出要抓住新型農業科技園建設這個大勢所趨,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科技園,集聚世界一流地產、建筑和科研企業,形成對外開放的經濟新模式。
四、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
新型農業科技園突出把 “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放在首位,將生態發展抓實抓細,創新工程建設等一系列應用,都要以利用資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倡導從計劃、從小做起,依據當地實際,把綜合考慮實施,建立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