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投資者人數與日俱增。下文將對中國投資者的行為特點進行簡單概述。
有國內學者從行為金融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總結,對我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特點進行了一下概括,整體來說主要有以下6大特點。
1、錯誤預測
投資者對證券價格的預測往往要依據一定的信息作為參考標準,如會利用公司的市盈率,市凈率,股本大小以及經營業績等指標來衡量股票的投資價值。但這些指標不能一直保持準確和有效,會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的判斷。

2、過分自信
人往往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表現為在投資決策中相信自己的判斷而忽視客觀因素影響力度。上交所發布的對中國投資者行為研究報告,表明我國近一億的股民中無業者人數占有較大比例。由于他們不能正確考量自己的能力,一味想著利用股市賺錢甚至發家致富,且人數不少,這造成了中國股民的過度自信的狀況。
3、政策依賴
中國實行市場經濟時間不長,股市的政策干預性卻較強。在股市暴跌時,很多投資者寄希望于政府,希望政府趕緊出面救市。2015年的暴跌,政府確實出面干預了,甚至一度遏制股指期貨交易來維護股票市場的穩定。我國的股民對政策的依賴性大大超過了其它的國家。每次政府一出來什么利好的政策消息,第二天開始,投資者瘋狂炒作相關的板塊。
4、羊群行為
指投資者受到其它投資者的影響而采用相同的策略。我國股市存在典型的跟風、跟莊等羊群行為。有學者孫培源通過研究,對股票收益率的截面偏離和非線性檢驗,證實了羊群效應的存在。
5、噪聲交易
非理性投資者把與價值無關的信息認為有關,還有投資者人為地制造虛假信息,使其它投資者無法辨別真偽,這兩種信息即為噪聲。產生的交易為噪聲交易。據學者研究,中國股市的年換手率中有過半數歸因于噪聲交易。
6、新股效應
逢新必炒是中國股民的特點,新股備受散戶和機構投資者的青睞。這也造成了新股一直以來的超高收益率。
行為金融理論
行為金融理論是在對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有效市場假說的質疑的背景下形成的,主要的理論基礎有期望理論和行為組合理論。其中較為典型的幾種行為策略有小公司效應,反向投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等。行為金融學越來越成為受關注的領域,成為更多學者研究的領域。
行為金融理論充分考慮市場參與者即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認為證券的市場價格不僅由證券的內在價值決定,還受到人的主體行為的影響。即人的心理、行為及情緒對金融決策、金融產品的價格和市場發展走向的影響。
我國投資者的行為特點你都了解了嗎?更多金融領域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羊群行為是什么意思?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有哪些?
羊群行為有哪些特點?投資者羊群行為的主要特點介紹
羊群行為形成原因是什么?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有哪些?
休閑游戲行業現狀如何?休閑游戲用戶畫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