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聽說過微笑曲線理論嗎?1992年,臺灣宏基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為了再造宏基,根據自己從事電腦設備制造業的多年經驗,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
微笑曲線”又叫“附加值曲線”,是產業鏈上各價值環節附加值高低的客觀表現,因此微笑曲線也可以看作是產業價值鏈。

微笑曲線示意圖
產業價值鏈總共被分為八個環節,研究開發、產品設計、零部件生產三個環節處在產業價值鏈的上游,組裝加工處在產業價值鏈的中游,產品銷售、售后服務、渠道建立、品牌運作則處在產業價值鏈的下游。
由上圖可以看出,制造業產業價值鏈上,附加值更多的體現在微笑曲線的兩端,即產品設計和售后服務以上的環節。隨著研發投入和售后服務內容的增加,產品的附加值會逐漸上升,而處于微笑曲線中間段的制造加工環節創造的附加值最低,并且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中間制造環節的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
從產品整體價值角度來看,制造生產所創造的價值約占整體價值的30%,而服務所創造的價值約占70%;在耗用時間的對比上,產品的生產制造時間約占產品生命周期的10%,而產品服務的時間則占到90%
因此要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永續經營,企業需要不斷的向產業價值鏈上附加值高的位置移動,即實現產業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的拓展延伸。此外,由于不同行業的產業鏈在上、中、下游的附加值差距不同,“微笑曲線”位置的高低和彎曲程度也會不同。
微笑曲線形成原因介紹
微笑曲線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主要來自于國際分工模式由產品分工向要素分工的轉變。
分工的深化,使得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日益清晰化和模塊化,通過將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嚴格的分解為一個個的標準步驟,再將這些步驟按照附加值的高低和內在功能結構順序串聯起來,就形成了“微笑曲線”的曲線型鏈式結構。
此外,根據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由于各國在不同的生產要素上擁有各自的比較優勢,使得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企業無需再從事產品的“一體化生產”,而是根據自身的要素稟賦,選擇自身具有要素優勢的某些產品環節進行生產和經營,只需要專注于產品價值鏈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環節即可,這就使得發達國家逐漸脫離制造化,不斷向研發、品牌銷售、服務等高端環節邁進,而加工組裝等相對勞動密集型的制造環節則向中國、印度等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形成基于價值鏈分工的新格局,發展中國家的利潤空間也因此變得越來越窄。
因此要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提高國內制造業經濟效益,我國制造業必須沿微笑曲線向產業價值鏈的上游攀升。
總體來說,微笑曲線不僅可以反映出產業鏈上各價值環節附加值的高低,而且還可以為企業實現競爭形態的轉型提供理論基礎。以上就是對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的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什么是大樹理論?給人們哪些啟示?
什么是檸檬市場理論?定義介紹
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簡述,名詞解釋
什么是購買力平價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