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工具,水下機器人的研發進步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然;那么我國目前水下機器人市場現狀如何?發展趨勢又是什么樣的?下面的文章就將對我國水下機器人的市場進行簡單介紹。
水下機器人產業鏈
水下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由上游的核心硬件供應企業、核心技術系統研發企業,中游的生產制造企業和下游的應用領域三部分組成。
(1)產業鏈上游:核心硬件包括單片機、聲吶、濕度傳感器、推進器、姿態傳感器等,占總生產成本的30%;核心技術包括仿真技術、水下導航定位技術、水下通信技術和水下目標探測和識別技術等,占總生產成本10%。
(2)產業鏈中游:主體為水下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水下機器人生產制造企業通過向上游硬件供應企業采購單片機、推進器、聲吶、姿態傳感器、濕度傳感器等核心硬件,融入仿真技術、水下目標探測和識別技術、水下導航定位技術、水下通信技術等核心技術系統,實現水下機器人的生產制造。
(3)行業產業鏈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海洋工程、水產養殖、科學研究、水下娛樂、城市管道檢查與清潔等領域。

水下機器人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隨著海洋經濟不斷發展以及海洋資源成為國際社會中國家之間競爭的重要資源,各國水下機器人的發展也開始逐漸加速;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水下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我為40.7億元,預計到2023年我國水下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41.7億元。

(2)行業限制因素:
缺乏高效能源系統:我國水下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高新技術與歐美國家差距較大;尤其是在能源系統方面,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隨著下潛深度增加,電纜長度增長后,傳輸耗能也會加大,容易引起安全問題。而無纜水下機器人的功能模塊存儲的能源量將限制其作業范圍和時間?,F階段采用的電池都有比較明顯的缺陷,限制了水下機器人的發展。
價格及控制系統制約發展:價格方面,水下機器人融合了計算機技術、水下定位導航技術、水下探測技術、人工智能等高等學科知識及高新科學技術;水下機器人自身結構復雜,研制時間陣線長,致使水下機器人價格昂貴,在中國市場普及率低。
控制系統方面,水下環境復雜,局部水流方向、流速均呈現無規則變化,控制系統難以完成水下定點作業;且水下機器人自身智能化程度尚未真正實現自治式控制,仍處于試驗階段,制約了水下機器人的市場化發展。

水下機器人發展趨勢
(1)智能化發展:完善智能體系結構:水下機器人工作環境具有復雜性與未知性,需不斷完善現有智能體系結構。多個體協作化發展:水下機器人可通過大范圍覆蓋的水下通信網絡,實現多臺機器人協同決策、管理和作業。
(2)核心硬件國產化:水下機器人的核心硬件設備進口價格高昂,制約中國水下機器人市場化發展,實現核心硬件國產化發展能夠促進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中國水下機器人核心硬件在其生產制造成本中占比約為30%,核心硬件國產化可大幅降低水下機器人生產制造成本、提高企業利潤率,加速水下機器人市場化進程。

水下機器人龍頭企業
深之藍:成立于2013年, 是一家專注于水下機器人及相關水下核心部件自主研發、生產、銷售的創新型科技企業。深之藍旗下產品包括纜控水下機器人(ROV)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 、水下滑翔器(AUG)
,服務領域涉及國防安全、水利水電、科研考古、水上運動等領域。深之藍已申請了包括推進器等約80項全球專利,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和軟件制作權。
臻迪科技:于2012年10月成立,是一家以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臻迪科技憑借自主研發的小型旋翼、固定翼等產品成為工業級無人機領域核心企業之一,并于2017年開始進入水下機器人領域;已在美國、加拿大、芬蘭、及日本設立分支機構,全球合作伙伴超50個,其中包含日本軟銀、香港移動通訊、百思買等企業。
博雅工道:于2015年9月成立,是一家專注于水下機器人的研發生產企業。博雅工道旗下產品包括水下機器人、水下無人艇、海洋儀器儀表、水中運動裝備等多領域產品,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博雅工道已完成多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億元。作為水下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博雅工道先后攻克了水下仿生、運動控制、水下通訊、水下協同等多項關鍵性技術。
以上就是有關我國水下機器人的產業鏈、市場現狀、發展趨勢及龍頭企業的全部介紹,如還想了解更多機器人行業的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研報】機器人行業水下機器人研究:科研進展加快應用場景迎來多元化發展-191231(33頁).pdf》
推薦閱讀
什么是水下機器人?分類有哪些?有什么功能?
什么是特種機器人?有哪些?應用場景介紹
什么是海洋牧場?類型及特征介紹
海洋牧場有哪些部分組成?與傳統養殖的區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