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的經濟發展趨勢已經向數字化轉變,而實現經濟數字化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實現萬物互聯;那么萬物互聯到底是什么?有哪四大支柱?應用場景有哪些?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回答。
萬物互聯是什么意思
萬物互聯指的是信息技術連接萬物后使得網絡變得更有價值,其本質上是一次技術革命帶來的通信方式變革,更加豐富的內容、更加廣泛的連接、更加方便的接入從深度、廣度以及舒適度上重新定義了通信,使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更加高效與方便。
從內容來說,萬物互聯不僅包括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連接,還包括具有更強計算能力與感知能力的人、物、環境、數據、流程等的有機融合,萬物互聯所涉及的設備類型包括傳感器、智能家居、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多種類型。

萬物互聯的四大支柱
萬物互聯的四大支柱為人員、流程、數據和事物。在這四大支柱上,萬物互聯能將事物、人、數據和業務流程連接起來,能擴展工業和服務的流程,能豐富人們的生活。
萬物互聯的應用場景
(1)新消費賦能新經濟:以萬物互聯為基礎的新消費發展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的同時,滲透到各個環節的數字生態體系也逐漸成熟,物流、金融支付等數字商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越來越多的用戶需求因消費行為的數字化而被感知、沉淀和分析,企業據此生產面向用戶需求的產品。
(2)引領社會變革:物聯網賦能傳統行業與工業、農業、能源等行業深度融合。隨著實踐推進、研究深入、新技術應用,萬物互聯的涉足領域也在不斷延伸和擴展。穿戴設備、智能音箱、共享經濟(
單車、充電寶) 、智能家居、智能出行等消費類應用層見迭出,內容供給逐漸豐富,產業鏈不斷向下游延伸,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
(3)5G引領智能經濟新時代:5G技術與各類產業結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萬物互聯;如“5G+虛擬現實”開拓的“全景直播”“智慧文旅”,促進了文旅產業發展;
“5G+醫療”實現無線監護和遠程時會診; “5G+車聯網”在無人駕駛和衛星導航領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5G+安防”推進面部識別和車牌掃描廣泛應用和升級。

延伸閱讀
萬物互聯IOT四種技術比較
(1)NB-IoT與eMTC:成本上:NB-IoT比eMTC劃算;覆蓋上NB-IoT比CeMTC大:30%,
elTC覆蓋較NB-IoT差9dB左右;容量上elITC無法滿足超大容量的需求,但在速率和移動上,eMTCNB-IoT更具優勢,別外lMTC支持語音。
(2)LoRa:相比NB-IoT, LoRa覆蓋面更廣且成本相對更低,支持靈活組網,某種程度上,LoRa延伸了物聯網網絡連接的邊界。
(3)Sigfor:沒有傳統無線網絡的包袱,針對物聯網的特點,壓縮成本、廣泛覆蓋及提升速率。
(4)Zigbee: 短距離物聯網技術,功耗低、成本低、速率低、時延短、容量高、安全穩定等。

以上就是有關于萬物互聯的定義、四大支柱、應用場景及IOT技術的比較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萬物互聯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esim卡是什么?和sim卡有什么區別?優點分析
什么是智能手表?功能有哪些?和智能手環的區別介紹
什么是轉移支付?分類有哪些?
什么是邏輯芯片?分類有哪些?與模擬芯片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