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節水農業技術
節水農業技術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高效利用灌溉水的現代農業技術。節水農業技術的核心是在有限的水資源條件下,采用先進的工程技術、適宜的農業技術和用水管理技術等綜合措施,充分提高農業水的利用效率和生產效益。
發展現代節水農業技術,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水安全的戰略選擇。國內外節水高效農業發展和技術趨勢也表明,現代信息科學、生物技術、材料科學等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正深刻地影響著節水農業技術的進程。節水的基礎理論不斷取得突破;
單項節水技術逐步走向綜合集成; 節水農業技術目標呈現多樣化和節水高技術的 “傻瓜” 化。

2.節水農業技術有哪些
(1)全膜覆蓋集雨保墑技術:主要優勢作物:玉米、馬鈴薯等。
適宜地區:我國北方年降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間的干旱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東北西部、華北的北部和西部地區。
主要措施:通過大小雙壟地膜全地面覆蓋,集雨、保墑、增溫,最大限度減少土壤水分無效蒸發,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增產幅度在30%以上。
(2)半膜雙壟集雨保墑技術:主要優勢作物:玉米、馬鈴薯。
適宜地區:我國西南季節性缺水地區、低山丘陵區以及北方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之間的半干旱地區。
主要措施:通過半膜壟溝覆蓋,集雨、保墑、增溫,減少土壤水分無效蒸發,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增產幅度在15%以上。
(3)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主要優勢作物:玉米、馬鈴薯、棉花和果蔬等。 適宜地區: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西南地區示范推廣面積逐年擴大。
主要措施:借助新型微灌系統,在灌溉的同時將肥料配兌成肥液一起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筛鶕嶋H情況確定是否覆蓋地膜。
(4)測墑微噴水肥一體化:主要優勢作物:小麥、玉米和果樹、蔬菜等。
適宜地區:水資源緊缺,且蒸發量較大的干旱半干旱以及季節性干旱嚴重的地區,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嚴重的華北地區。
主要措施:通過定期監測土壤墑情,建立灌溉指標體系。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土壤墑情和降水狀況確定灌水時間、灌水周期和灌水量。灌溉時采用管道輸水,微噴帶進行灌溉,結合水溶性肥料應用。
(5)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技術:主要優勢作物:玉米、馬鈴薯、蔬菜、水果等。 適宜地區:西南等降水量較多,但時空分布不均,季節性干旱嚴重的地區。
主要措施:通過開挖集雨溝,建設集雨面和集雨窖池,配套安裝小型提灌設備和田間輸水管道,采用滴灌、微噴灌技術,結合水溶肥料應用。
(7)設施農業滴灌水肥一體化:主要優勢作物:蔬菜、瓜果和花卉等經濟作物。 適宜地區:全國范圍內的設施農業應用。
主要措施:利用機井或地表水為水源,通過建立新型微灌系統,在灌溉的同時將肥料配兌成肥液一起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以上就是有關于節水農業技術的定義及技術類型的全面梳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農業生產及環保產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水質生態凈化技術?有哪些?
水利工程是什么?分類有哪些?
生態農業是指什么?與傳統農業的區別分析
有機農業是什么意思? 特點是什么?有機食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