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治白色污染帶來的環境問題,除在宣傳上花費心思外,科研界更是在新型材料的研發上下足了功夫。近年來,可降解塑料逐步問世,成為當前塑料制品原料的新寵兒。那么,什么是可降解塑料?分類有哪些?本文將具體介紹。

1.可降解塑料
可降解塑料是指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后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按原料來源主要分為石油基、生物基和煤基三大類,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包括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內酯(PCL)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包括淀粉基、纖維素、聚乳酸(PLA)、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等,煤基可降解塑料有聚乙醇酸(PGA)。
2.可降解塑料有哪些?
除按上述原料來源分類外,學界對可講解塑料的分類一般按照其降解機理分成五大類,分別是: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以、水降解塑料及淀粉基塑料。
(1)生物降解塑料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完全分解為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其特點是貯存運輸方便,只要保持干燥,不需避光,應用范圍廣,不但可以用于農用地膜、包裝袋,而且廣泛用于醫藥領域。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生物降解塑料越來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研究開發的新一代熱點。
(2)光降解塑料
在塑料中摻入光敏劑,在日照下使塑料逐漸分解。它屬于較早的一代降解塑料,其缺點是降解時間因日照和氣候變化難以預測,因而無法控制降解時間。
(3)光/生物降解塑料
光降解和微生物相結合的一類塑料,它同時具有光和微生物降解塑料的特點。
(4)水降解塑料
在塑料中添加吸水性物質,用完后棄于水中即能溶解掉,主要用于醫藥衛生用具方面(如醫用手套),便于銷毀和消毒處理。
(5)淀粉基塑料
到目前為止,淀粉基降解塑料主要有全淀粉塑料、光/生物雙降解型、填充型和共混型四大類。
全淀粉型將淀粉分子變構而無序化,形成具有熱塑性的淀粉樹脂,再加入極少量的增塑劑等助劑,就是所謂的全淀粉塑料。其中淀粉含量在90%以上,而加入的少量其他物質也是無毒且可以完全降解的,所以全淀粉是真正的完全降解塑料。幾乎所有的塑料加工方法均可應用于加工全淀粉塑料,但傳統塑料加工要求幾乎無水,而全淀粉塑料的加工需要一定的水份來起增塑作用,加工時含水量以8%~15%為宜,且溫度不能過高以避免燒焦。
光/生物雙降解型生物降解塑料在干旱或缺乏土壤等一些特殊區域難以降解,而光降解塑料被掩埋在土中時也不能形成降解。光/生物降解塑料由光敏劑、淀粉、合成樹脂及少量助劑(增溶劑、增塑劑、交聯劑、偶聯劑等)制成,其中光敏劑是過渡金屬的有機化合物或鹽。其降解機理是淀粉被生物降解,使高聚物母體變疏松,增大比表面積,同時,日光、熱、氧等引發光敏劑,導致高聚物斷鏈,分子量下降。
填充型淀粉塑料又稱生物破壞性塑料,其制造工藝是在通用塑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和其他少量添加劑,然后加工成型,淀粉含量不超過30%。填充型淀粉塑料技術成熟,生產工藝簡單,且對現有加工設備稍加改進即可生產,因此目前國內可降解淀粉塑料產品大多為此類型。
共混型淀粉共混塑料是淀粉與合成樹脂或其他天然高分子共混而成的淀粉塑料,主要成分為淀粉(30%~60%),少量的PE的合成樹脂,乙烯/丙烯酸(EAA)共聚物,乙烯/乙烯醇(EVOH)共聚物,聚乙烯醇(PVA),纖維素,木質素等,其特點是淀粉含量高,部分產品可完全降解。
以上梳理了可降解塑料的定義及分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化工行業深度:可降解塑料深度之一限塑政策加碼可降解塑料迎良機-211016(55頁).PDF》
《【研報】可降解塑料行業深度研究報告:禁塑政策加碼可降解塑料迎500億元市場空間-20201201(25頁).pdf》
《2021年禁塑令后可降解塑料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2頁).pdf》